性心理学论文范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性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性观念及性知识情况,加强性保护意识,预防性病和艾滋病,为探讨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大学生共1000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第一篇:性心理学论文范文

药源性心力衰竭81例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研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由于化学性药物诱发(激发)的心力衰竭及高危因素和预防治疗方法。方法:81例DHF按各种致病药物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其所占比例,同时对产生DHF的高危因素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结果:DHF的最常见原因为抗心律失常药(23.5%),其他原因有强心剂(17.3%)、β受体阻滞剂(14.8%)、抗肿瘤药物(12.3%)、血管扩张剂(11.1%)、降压药物的应用(9.9%),少见原因有利尿剂,药物过敏,垂体后叶素,补液过多及麻醉意外。结论:DHF是医源因素所造成,合理用药,严格监护,掌握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可减少或避免DHF的发生。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药源性 高危因素

药源性心力衰竭系指由应用化学性药物诱发的心功能直接或间接的受损,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泵血能力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机体生理代谢需要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1]。DHF过去仅散见于文献报道,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的化学药物的不断问世,患病与日俱增,已成为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因素之一。现将本院自2000年以来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1例DH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0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DHF患者81例,其中男56例,女25例;年龄46~85岁,平均62.3岁。原发病为冠心病43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药物性心肌炎10例,高血压型心脏病8例,肺源性心脏病3例,药物过敏(低分子右旋糖苷)1例。

临床观察:上述病症均常规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拍心脏三位片,化验心肌酶,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检查,并详细记录其临床症状及体征。

方法:81例DHF按各种致病药物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其所占比例,同时对产生DHF的高危因素所占比例进行统计。

结 果

81例DHF中各致病药物的所占例数及相应比例为:抗心律失常药物19(23.5%),强心剂14(17.3%),β受体阻滞剂12(14.3%),抗肿瘤药物10(12.3%),血管扩张剂9(11.1%),降压药物8(9.9%),利尿剂2(2.5%),麻醉意外1(1.2%),其他6(7.4%)。

诊断依据: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急慢性心肌衰时参考以下依据确诊不难。①具有典型的左、右或全心功能衰竭的表现;②心电图、超心电图等提示有相应的改变;③停药后配合相应治疗多数可以缓解;④需排除非药源性因素。本组81例均符合此诊断。

讨 论

DHF是应用化学性药物诱发的心力衰竭,它是医源性因素所造成,它的发生不但受疾病本身的影响,而且也受临床医师的治疗水平,包括对疾病的认识和药物性能的了解的影响。但有时在医疗过程是不可避免的。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DHF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抗心律失常药物除溴苄胺外,均发现有程度不等的负心肌力作用,尤以Ⅰa、Ⅱ、Ⅳ类药物最为显著。洋地黄类在使用期间出现原有心力衰竭恶化或曾有一度好转而又转为恶化,均为洋地黄中毒的常见现象,难治性心衰常常由洋地黄中毒所致。

由于药物阻断心脏的β受体,使心功能全面抑制,特别是原有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更易诱发重度心功能不全[2]。本组中血管扩张剂所致DHF占9%,亦不容忽视,主要是应用时未能全面了解患者的心功能,血容量及周围血管的阻力状态。抗肿瘤药的5-FU及氨甲喋呤等诱发心肌损害时,临床常以心衰为主要表现。它通过直接毒性作用引起心肌变性,灶状坏死,炎性渗出等改变而至心衰。降压药物的突然停用可暴露原有病理性心衰而使病情恶化,如β受体阻滞剂、卡托普利等。有1例因低分子右旋糖苷过敏致心衰,利尿劑的长期不合理应用致严重低镁、低钾可加重心衰。1例麻醉意外为扁桃体切除可卡因局麻术中,突然诱发心脏骤停及DHF。

在治疗方面要合理用药,严格监护,掌握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一旦怀疑DHF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及时强心、利尿;及早治疗影响心功能的原发病及离子紊乱,在应用某些具有心毒性不良反应的药物时,注意及时治疗,如抗肿瘤制剂与营养心肌药物合用;某些扩血管药物及降压药物在治疗时要根据病情逐渐增量或逐渐减量;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会出现反跳现象,应避免突然停药而诱发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程卫权,编译.国外医学[M],1997,24(3):9.

2 林志彬,金有豫,主编.医用药理学基础[M].第6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96-104.

作者:李凤芹

第二篇: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大学生性观念及性知识情况,加强性保护意识,预防性病和艾滋病,为探讨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大学生共1000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觉得性行为的基础为爱情的学生占60.81%,赞成婚前性行为的学生占82.54%,认为婚前怀孕会影响双方前途和名誉的为75.26%,认为女性有了月经就可以怀孕的占48.10%,不知道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占43.76%,觉得自己需要学习性知识的占98.91%。结论:高职学生性观念开放,性知识缺乏,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性观念 性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5月,笔者在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读高职学生(其中男生500人,女生500人)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62份,有效回收率96.2%。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 目的和方法

1.目的

通过调查更好地了解高职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掌握性知识的情况,加强性保护意识,预防性病和艾滋病,为探讨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及模式提供依据。

2.方法

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动机、性道德观念、性知识等方面共24题。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在各系随机调查学生中,采取无记名的方法进行调查,当场回收问卷。在发放问卷的基础上,笔者还对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做了较深入的访谈,以便了解更详细的情况。

二 结果

1.性动机

据调查统计,觉得性行为的基础为爱情的学生占60.81%,但是还有近半学生观点不同,见表1。

2.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前怀孕的看法

高职大学生是性生理发育成熟和自我意识强烈的群体,而他们的性心理是否与之相符呢?调查结果表明,他们的性心理、性态度比较开放且呈现多元化。他们对婚前性行为有自己的认识(见表2),而对婚前性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婚前怀孕,大部分同学意识到会影响双方前途和名誉,但是也有7.69%的同学认为没有影响(见表3)。

3.对一些性知识的认识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缺乏性的基本常识(见表4),有98.91%的学生表示自己需要学习更多的性知识,高达43.76%的学生不知道艾滋病传播途径(见表5)。

三 思考

1.高职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大学生内心渴望交友、向往爱情,所以往往容易进入爱情的实践阶段。但是由于他们接受的青春期教育不够,缺乏正确的指导,对异性存在着神秘感、恐惧感和渴望感,三者交织在一起,会引起一些大学生陷入单相思,被动卷入恋爱、失恋等,更有人因感情压抑、性幻想、性自慰而产生心理异常,严重者将导致心理障碍。

由于历史原因和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大学生公开谈性和开展全面的性健康教育仍然存在阻力,有的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性好奇或性探究予以回避,甚至加以指责等。我国大学生的性教育还处于低水平初级阶段,虽然有一些穿插的讲座,但是仍然缺少系统、规范、科学、全面的性健康教育指导。一些高职大学生因为偷食禁果而怀孕或者患上疾病也茫然不知。在我们的调查中,有98.91%的学生觉得自己需要学习性知识,70.04%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处于适婚年龄的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并不是鼓励他们发生性行为,同学们认为教人用小刀,并不等于让他杀人,性知识只是一种知识的储备,必要的时候用于自我保护,将伤害降低到最小。

2.加强性道德的教育,引导情感健康的发展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冲击,高职大学生的性道德较以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大部分人已经淡薄贞操的观念,在我们的调查中,有82.54%的被调查高职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爱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大学生应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变“儿女情长”为胸怀大志,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真正把学业摆在第一位,坚持爱情服从学业,事业是爱情幸福美满的基础,为了爱情而不顾学业的人,不仅难以成就事业,而且也最终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二是进行恋爱道德观的教育。正确的恋爱观对恋爱实践具有导向作用,并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就是要懂得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同时又要符合社会规范。针对女生中的不同思想、不同恋爱动机和需求,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她们提高恋爱需求层次,培养自尊、自爱、自强的生活态度,在心理教育中端正恋爱动机,让她们懂得为什么恋爱,怎样恋爱,做一个“情商”高的人,从而促使她们的性心理健康发展。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心理健康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要注意加强文化环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精神文化和制度完善等)的建设,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性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做好校园内物质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创造一个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直观感觉。开设性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为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构筑一个新的交流与管理平台。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网上心理咨询值班制度,开辟网上接待日,通过心理测试、情感世界等栏目,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覆盖面广等优势,宣传、普及性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性心理咨询服务,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动态,消除学生性心理问题的隐患,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利用校内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心理保健知识,讨论当代高职大学生们面临的复杂环境和机遇,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通过组织各种学生社团、体育节、艺术节、社区志愿者活动、假期的旅游和社会实践考察等,在培养锻炼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同时,为男、女生提供正常的交往途径,使青年学生的性心理能够正常的发展成熟,能够正确地与异性交往,降低异常性心理体验的发生率。

四 总结

通过分析这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可见,我院高职大学生性观念开放,性知识相对缺乏,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唐艳.女大学生性困惑与性教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6):84

〔责任编辑:高照〕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姚紫燕

第三篇:无胸痛性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与护理观察

摘 要:急性心肌梗死(AMI)大多数患者以胸痛为首发症状。但临床上有些患者发病时却无典型胸痛,极易漏诊。为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应根据临床有关辅助手段做全面检查,对病因进行认真分析,以进一步明确临床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对症治疗[3]。同时结合精心的护理,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无胸痛性;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大多数患者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疼痛时间长,症状显著典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结合典型心电图改变及血清心肌酶谱变化,较易诊断[1]。然而临床上有些患者发病时无典型胸痛,代之以其它症状如胃痛、背痛等,通过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才能够发现,临床极易漏诊。为了吸取教训,现将我们治疗与护理无胸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收集回顾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住的17例无胸痛性AMI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42~78岁,平均60.2岁。诊断依据患者发病时心电图变化和血清心肌酶谱改变而确诊[2]。其中5例为ST段抬高型AMI,12例为非ST段抬高型AMI;17例中有9例并发高血压,4例并发右心室梗死,还有临床表现为反复上腹部疼痛伴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1例,以及心律失常1例。经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还发现肌钙蛋白增高6例,他们的白细胞平均12.3×109/L,中性粒细胞平均0.73,血CK-MB(82±14)U/L,LDH(20±19)U/L。

(2)治疗与转归:对17例患者中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疗效显著。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即给予阿斯匹林或抵克立得同时给予肝素抗凝抗栓治疗,以及应用硝酸酯、血管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病情稳定后,支持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报告:17例中有冠脉单支病变8例,2支病变5例,多支病变4例。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有10例行冠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4例行开胸拱桥术,3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

2 结果

17例患者发病时间短,并且由于治疗及时均好转出院。

3 护理观察

(1)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不突出,病人主诉不典型,主要表述为反复上腹部疼痛伴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临床医护人员应当高度警惕,在完善临床辅助检查后,应根据患者心电图变化和血清心肌酶谱改变而确诊。

(2)在怀疑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时,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及家属让病人安静休息,尽量减少活动,卧床休养,保持情绪平稳。

(3)饮食以清淡蔬菜为主,减少油腻食物,少食多餐。

(4)认真执行医嘱,完成各项辅助检查与临床治疗用药。严密观测生命体征,多巡视病房,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

(5)针对患者病情与病症,积极对患者进行有关治疗与康复的健康教育宣传,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4 讨论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AMI并不困难。个别并发高血压的患者或高龄无胸前疼痛的患者易被其它一些癥状掩盖而导致临床误诊;其误诊原因多由于:①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②心脏神经传入纤维感受器受坏死心肌刺激,产生腹或背疼症状;③大面积AMI心肌收缩功能显著减弱,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并发脑动脉供血不足。

作为临床医生,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表述,不能仅看部位、听述说,要根据临床有关辅助手段做全面检查,进一步明确临床诊断,对病因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尤其对老年患者及并发高血压、胃痛、腹痛、背痛的患者,都得结合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筛选排除可疑病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对症治疗[3]。只有作出对患者病情的正确诊断,才能有效地取得治疗和防患,更好地提高临床诊疗AMI的水平。而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就是认真执行医嘱,护理好每一位AMI患者,以高质量的护理水平配合医生做好AMI护理工作,准确反馈护理工作中发现的病情,指导患者合理服药治疗,做好有关AMI的健康教育,协助医生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林修功.冠心病诊断失误[J].中国实用内科,2002,22(120):767~768.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2001,29(12):710~725.

[3] 颜景信.无胸痛性急性心肌梗死误漏诊2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2006,(6):124.

(责任编辑:陈涌涛)

作者:王淑翠 孔继春 贾 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全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学系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