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政治理论论文

2022-04-16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工学结合模式政治理论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目前,工学结合正成为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的模式。在此前提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如何构建教师队伍就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课题。

工学结合模式政治理论论文 篇1: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摘 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潮流和趋势,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好的途径和机会,把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培养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当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的优势显而易见,在一些地方取得了较好效果,但高职院校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很多地方开展得并不理想,未能充分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本文从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面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运行保障机制的建立,力图使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有效的开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保障机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潮流和趋势,与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校内外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好的途径和机会,把职业道德培与职业能力培养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实效性。

当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的优势显而易见,在一些地方取得了较好效果,但高职院校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很多地方开展得并不理想,未能充分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究其原因,是政府、企业、学校的相关保障机制还存在着某些薄弱环节,必须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运行保障机制,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稳定、有效的开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政府

政府对工学结合模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投入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制定专项经费划拨使用制度,政府每年要拨出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

地方政府要制定适合当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计划,调拨经费,并且确保经费投入到位。制定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法律或纲领性文件和完善的工学结合制度来保障校企双方的利益,设立评估机构评估校企双方的行为和效果。组建协调工学结合的专门职能机构。

在协调工学结合的专门职能机构的统筹规划下,可以做到:第一、大力支持工学结合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协调企业与学校的关系,制定相关制度,规定地方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接受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里实习实训或者顶岗实习,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势,使学校教育与生产现场有机结合于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使学生适应职业环境,熟悉职业工作状况,运用专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第三,对工学结合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调节和评价。

二、企业

工学结合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企业在其中扮演着最重要角色,在实际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制度与实践的操作层面的完善还需要更多的努力,高校与企业的配合非常重要,需要校企双方长时间的摸索实践。

企业缺乏参与工学结合的的积极性。这是因为企业对其自身的社会责任认识不够。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认为在工学结合中企业受益少,技能型人才可以通过招用获得,不参加工学结合同样也能招到技能型人才,所以不太乐意参与工学结合培训培养学生。在这里,需要提高企业的认识。政府要有相关制度与规定,明确规定企业有义务接受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里实习实训或者顶岗实习,这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高校教学的目的要求;同时也是为培养符合本地区的经济、社会、企业的发展适用的人才的需要,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在工学结合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中,企业更可以在实习实训中培养符合自己企业所需要的各种实践型人才,学生一毕业就可达到熟练工的水平直接就可以录用上班。除此之外,政府要对积极参与工学结合过程的企业从政策上给予更多优惠与激励。

政府、学校也要多考虑企业的发展需求,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调整制定相应的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培养输送他们所需要的人才。

企业可以派遣优秀员工到高校兼任教师,对专业理论教学和思政课实践教学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目标、实践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指导,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也可以更大程度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课和思政课的教学。

三、学校

学校与区域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以当地行业、产业以及专业人才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开展办学、招生、培养人才、就业等方面的合作,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实践经费。学校要建立制度,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金的投入与使用,保证资金的投入到位、专款专用,及时。同时为了弥补经费的不足,学校要想方设法多渠道筹资,例如争取企业的资金投入。要使企业认识到,发展起来后有义务回报社会,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校企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受益、共同管理、服务社会,努力争取企业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资金支持。此外,学校还要提高学校实践经费的使用效率。

提高教师的认识与积极性。有部分专业课、思政课教师认为工学结合模式结合下教师的任务更加繁重了,思政课教师有时也要到工厂、企业当中去,时间也要花费更多,要从精神与物质方面提高教师的认识与积极性建立完善的实践型教师激励与保障机制。合理计算教师社会实践教学工作量,实践型的教师有更优的待遇和评先评优机会,对成绩突出者要有更多的奖励。

相关的制度规定。对与专业课的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作出统一的安排,例如教师的任务分工、时间的合理安排,后勤的服务等。校外基地建设评估制度,努力打造一批与学校专业所对应行业、产业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符合的企业作为实践基地,还要有相应的评估制度。实训实习的监督检查制度,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下的对学生实训实习如何开展监督检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保证其有效有序的开展。教师实践成绩考核制度,对教师的实践成绩如何考核与量化要有明确和合理的规定。聘任企业技术骨干为实践教学教师的聘任制度,聘任高素质的企业员工为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服务。确保工学结合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例如教师培训制度,要定期送思政课教师到校内外培训进修学习,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师资水平与能力。企业与高校实现良性互动,企业和学校可以互派员工到对方单位进修学习,提高知识、技能水平,适应学生的需求。高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合同,在企业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有计划地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专业实践、技术培训,同时发挥自身知识技术优势,为企业解决某些技术问题;反过来,企业也可以派遣优秀员工到高校兼任教师,对专业理论教学和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指导。总之,加强实践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出一支能承担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制定完善合理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考核制度。企业与学校双方面共同参与考核。校企双方要加强交流、沟通,对学生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习、工作的思想道德、服务态度、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个人修养、社会责任感等各方面情况多进行了解沟通,评估学生在实习实训中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情况,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完善的考核制度更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习实训水平与能力,从而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翔东,石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2010,1.

[2]廖良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述要[J].当代学术论坛,2011,4.

[3]徐晓琴.从理论、实践方面认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支教实践活动为例[J].经济师,2010,4.

[4]张一平.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障碍及对策 [J].中国成人教育,2009,1.

[5]董晶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J].文教资料,2009,2.

[6]徐晓琴.从理论、实践方面认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支教实践活动为例[J].经济师,2010,4.

[7]姚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作者:崔玉莹 宋舒

工学结合模式政治理论论文 篇2: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构建

【摘要】 目前,工学结合正成为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的模式。在此前提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如何构建教师队伍就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工学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C).2011.07.009

工学结合是对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突破,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它带来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和管理方式的全面更新。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如何,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日益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 工学结合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挑战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指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人才教育模式。它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理论教育,又要在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到企业参加生产性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 教育理念不适合工学结合需求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内容要求职业化,教学方法要求实践化,教学目标以能力为本位。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了解学校又要了解企业,既要懂理论又要会实践,既要懂教育规律又要懂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能够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联结起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观追求的是“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本”“以能力为本”。而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仍然带有明显的学科式特征,普遍采用本科教材,思想政治课教师仍然追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 职业道德不适合工学结合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有的教师放松或忽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产生负面影响;有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淡漠,育人意识淡薄,对学生缺少应有的真切关爱;有的教师要求不严,对学生放任自流;有的教师为追求个人利益而不务正业,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

(三) 实践能力不适合工学结合需求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推进,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日趋紧密。学生不断参与社会实践,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不断被提上教学课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及能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部分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学校,缺乏企业实践的经历。参加工作之后,各个学校由于经费等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非常少,导致教师对企业了解少,对企业的用人要求也仅是从报章杂志上看到,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导致在课堂上难以结合社会、企业的实际,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四) 知识结构不适合工学结合需求

在工学结合的条件下,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工作要求,需要适时地指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出现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及如何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然而目前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不够广博,对社会科学的新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知之不多,难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知识需求,很难达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要求。

二、 工学结合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 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教学实效的重要基础。在工学结合中,高职院校把职业道德素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高职教育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直接的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传道的“经师”,更是育人的“表率”,正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 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与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的、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高职学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与对待专业课的态度不完全一样,衡量教学成果好坏的标准也不一样。当前,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面临的问题很多,如就业问题、自身发展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经济问题、自我价值的实现问题等,往往使他们感到困惑,渴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完美的答案,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涉及面广、理论要求高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和良好的理论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在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应当有一定的修养,并对自然科学领域略知一二,从而以广博的知识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增强自己的教学魅力。

(三) 高超的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高低、效果的好坏,关键是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比较枯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正确、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之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 构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对策

(一) 更新教学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职业的需求出发,树立现代高职教育的理念,将旧的“三个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步转变为新的“三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职业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本”“以能力为本”的理念,教师的角色由“主体”转变为“主导”,由“权威”转变为“合作者”,由“教育者”变为“榜样者(示范者)”。

(二)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信息时代的到来同时也给教师自身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掌握广博的知识,了解并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及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否则就难以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跟上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内容,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就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利用现代传媒和网络技术拓展获取知识的渠道,对学生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及国内外大事,教师要尽可能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加以讲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掌握这些知识外还要及时主动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各方面的信息。

(三)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成长提高,也直接关系到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师德更是立身之本,《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品行端正,道德高尚,既可以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而优良的道德风范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内化为教师的真正意识,进而成为教师的道德行为。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有教无类的爱生情感、人之模范的自律精神、学而不已的进取精神。

(四) 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由于经费、重视程度等原因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开展。因此,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就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通过社会调查、到企业实践、外出学习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总而言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关键在教师。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重新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育人作用,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及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素质浅析[J].世纪桥,2010(5)

[2]柏文涌,唐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提高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8(9)

[3]王铁钢.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及建设重点[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4]叶忠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

[5]梁英平,唐晶晶.工学结合模式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4)

[6]刘友田,林美卿.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与素质[J].理论月刊,2008(6)

[7]刘云影.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J].吉林教育,2009(12)

【作者简介】 陈少珍(1965-),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责编黄鸿业)

作者:陈少珍

工学结合模式政治理论论文 篇3: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困惑与出路

摘 要: 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分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变化的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存在的困惑,需要转变思政教育观念,更新思政教育内容,充分借用新媒体,加强与辅导员、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形成树德立人的合力。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战略部署,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工学结合就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育人模式[1]。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将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切入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方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育教学素材,直观的社会实践践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强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随着教育对象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内容的变化,如何更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需要,有效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思路、新办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达到“立德树人”的终极教育目的,仍然是我们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

一、敢问路在何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困惑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是由教育者(教育主体)、受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运动过程[2]。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个要素都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找到对策,成为一些教师的困惑。

(一)困惑一:接力棒该交接么?——教育者的变化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是前两年集中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在工厂、企业实习,或者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工厂、企业学习技能。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一般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相关行政人员等。部分思政课教师的困惑是学生一旦走出学校,到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是不是该完全发生变化,由企业或者工厂的培训机构承担,由实习指导教师承担,这个接力棒可以交接么?甚至有思政课教师认为,思政课一般在新生中开设,大一结束了,课程也就结束了,后面学生顶岗实习和思政课教师完全没关系。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到底是由企业还是由学校承担,思政课老师是不是可以撒手不管。殊不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培训时往往注重技能的培训,指导往往注重业务的指导,企业更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更注重的是员工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收益,可能导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双不管”,学校不管,企业不管。

(二)困惑二:学生还是上班族?——受教育者的变化

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不再是单纯地过着“三点一线”生活的学生,他们的身份变成了“准员工”,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把自己当成上班族。在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除此之外参加一些活动,结交一些朋友,等等,相对来说是单纯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之后,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会像员工一样关注自己的业绩,会和别人竞争,会加班、考核、受到奖惩,他们也要学会和同事、上司等不同对象相处,有些刚刚到企业的学生因为不适应相对复杂的人际交往,不能承受相对繁重的业务工作,出现了精神压力,甚至有了心理问题。此时,怎样定位学生的角色,怎样根据角色的变化调整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成了一些教师的困惑。

(三)困惑三:教什么,怎么教?——教育介体的变化

教育介体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传统的学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主要涉及道德和法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等内容。工学结合模式下是不是要有所变化,怎么变化?有些思政课教师困惑了,还有一些老师有这样的疑问,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教学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调整教学内容,还是每个专业都一样,流水线式地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传统学院式模式下,思政教育一般以课堂集中教育为主,老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便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工学结合模式下,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思政课教师怎样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成了一些教师犯难的问题。一些教师提出,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原有的班级建制被打乱,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工厂和不同的车间,该怎样集中进行教学活动成了问题和挑战。

(四)困惑四:环境改变我们?还是我们改变环境?——教育环体的变化

教育环体,即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既作用于教育者(施教主体),又作用于教育对象(受教主体),共同制约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反过来它又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认识、利用和改造,成为人们(主体)共同面对的客体[3]。学院式教育模式下,学生身处单纯的校园,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经过优化的校园环境,一草一木都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要处在校园、企业和社会等多种环境中,有些学生初别校园,甚至会觉得到了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没有了校园的温馨、宁静,却多了冷漠和残酷的竞争。出了校园,开始真正接触社会,复杂多样的企业文化、思想观念、社会思潮、交往理念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观念、行为特征产生深远的影响。环境的变化给思政教育带来了难度。

二、路在脚下: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该采取的对策

(一)转变思政教育观念,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按照教学计划在大一开设,有些思政课教师课程结束了,便不再和学生联系了,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一阶段通过某些课程就能完全达到效果的,区别于其他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期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做到“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平时教学中,下课了、放学了,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学生在学习、生活、感情上遇到问题时,思政课教师应该认真聆听他们的倾诉,为他们答疑解惑,做他们的人生导师。思政课教师应该在第一节课时就将自己的各种联系方式告诉学生,延伸课堂。如果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了,思政课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解决在企业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做他们的知心朋友。通常,人们认为一个好的辅导员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其实,一个好的思政课教师也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二)更新思政教育内容,突出职业教育,注重与专业结合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采用的教材是全国通用的,从重点院校到专科高职,一本书通用,这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在转化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内容之外,必须突出职业教育。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为生产一线服务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高技能是专业课承担的培养任务,高素质则是思政课必须承担的培养任务,学生除了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品格;要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工作后能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树立能到基层到一线去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不放弃。

(三)借用新媒体,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

新媒体指的是相对于传统的报刊、户外、广播、电视之外的新出现的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90后”的大学生成长于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运用和影响普遍而深远,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一手机,一世界”,在这样的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应该运用诸如微博、QQ、电子邮件等方式和学生加强交流。新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影响,超时空性使空间无障碍,无论原来的学生分散在天南海北实习实训,均可以通过如QQ群,微博等方式取得联系;新媒体的及时性为思政教育的素材积累提供了便利,偏于师生针对热点问题发表看法和观点,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在企业遇到问题便于企业管理者或者学生干部第一时间传达给教师;新媒体的互动性有利于“工学结合”中学生和老师的全面沟通,互动性打破了单项灌输问题,可以互动交流,更重要的是一些平台的交流还可以让受教育者互助解决思想问题;新媒体的匿名性有助于学生心理、情感问题的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是涉及隐私的,新媒体时代可以让心理咨询不再面对面,相比传统的方式学生更能毫无顾忌,这也便于问题的解决;新媒体的超文本性,也就是多媒体性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较之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冲击力更大,能强化教学效果。总之,思政课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新的媒体手段,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加强与辅导员、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形成育人合力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仅是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还承担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辅助其他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和思政老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辅导员一般课下与学生接触得多,与学生相处时间长,更能了解学生具体的思想情况,思政课教师应多与辅导员沟通,辅导员之间如果互不认识,从不沟通,那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做好。有些学校在思政课考核过程中,已经将辅导员的评价纳入考核体系,这是力求更全方位地考核评价学生,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平常需要多沟通。企业管理人员分为不同的层次,往往最基层的管理者更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具体动态,思政课教师应该多与其交流。其实现在的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希望能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让员工开心工作,幸福生活。如果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企业管理人员能实现三方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关注是最全面的,就会形成一股育人合力,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罗丽英,张增良,郝红霞.探析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思想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9(5):101-102.

[2]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文大稷,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再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8-11.

项目来源:本文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项目号:2012SQRW284)、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研究”(项目号:WZ[2013]jy09)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作者为以上项目主持人。

作者:杨翠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调查研究下的企业工会论文下一篇: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