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改关键管理论文

2022-04-28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语文教改关键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就中小学语文教改与教师职业素养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提出了讨论。文章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人文素养与文学素养缺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难题。其根源一是长期以来没有形成教师队伍的优化机制;二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观念——政治论与工具论长期以来存在严重缺陷。

语文教改关键管理论文 篇1: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语文教学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教改也犹如百花齐放,争相斗艳,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纷纷闪亮登场,然而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薄弱的环节,那就是农村语文教学。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现状;对策

一、对当今农村语文教育现状缺陷的几点认识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考试的范围已经突破了教科书上的局限,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对于农村语文教学而言,还有很多薄弱的环节。

1.学校资源有限

农村学校,学生生活在信息相对闭塞的环境中,不能看电视,图书室图书有限,再加上学校不提倡或禁止学生上网,所以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较少。再加上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上加以拓展。另外,在新课改革的要求下,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农村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量很少,要使其成為课堂的主体成为困扰农村语文教学的一个问题。

2.家庭引导不足

农村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但大部分家长由于要为生计奔波或是自己的水平有限,并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孩子正确地学习。他们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将一切都推给了学校,而他们不知道家长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才能事半功倍。

3.学生自身的迷惘

现在的农村学生,思想虽然已经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但似乎又成了脱缰的野马,对课本漠不关心,武打言情成了他们的课余伴侣,赌博吸烟喝酒成了他们的作业。所以造成学生的学习停滞不前,一些好的课外读物成了不屑一顾的废纸,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就这样荒废了。

二、发现和利用农村特有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必须让学生亲近自然,而亲近自然的最好环境是农村。”几百年以前卢梭就提出了要想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教育,就应该远离城市,到农村去。那里才能得到真实的世界。

农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存在着富饶而独特的写作资源,是语文教学最为生动和直观的课堂。农村的学生从小有着更多劳动实践的机会,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撒欢。而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和发掘这些有利的资源,将其运用到课堂中。学习《荷塘月色》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月夜带着学生到池塘边上一堂课,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荷塘边、月色下的那个临湖对月、忧思绵绵的作者;学习《大自然地语言》这一课的时候,让学生对本地区的气候观察后得到的知识则更加牢固地记在了脑海中。这样既生动地上了课,又陶冶了学生的诗情画意。

除去上述显见的有利资源外,我们应当发现不利因素中孕育的可发掘利用的因素,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三、对策及建议

如何解决目前这些不容回避的难题,近些年来,在工作实践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

近年来,不少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采取“魔鬼训练”和“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严格管理,造成部分学生高分低能。但我认为在教学中“不求人人上大学,但求人人都成才。”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的能力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再加上教学负担和家庭负担的沉重,往往存在着知识老化、“吃老本”的问题。为此,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中,我们要努力学习,树立现代教师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态度,转变教学方式。

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维思考,大胆质疑,善于启发诱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要摆脱目前的困境,语文教师必须彻底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根据农村语文教学实际问题,积极探讨找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向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引导学生走向火热丰富的民众生活,走向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

作者:韦敏

语文教改关键管理论文 篇2:

语文教改与教师职业素养问题

摘要:就中小学语文教改与教师职业素养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提出了讨论。文章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人文素养与文学素养缺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难题。其根源一是长期以来没有形成教师队伍的优化机制;二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观念——政治论与工具论长期以来存在严重缺陷。

关键词:择优机制;道德素养;人文素养;文学素养

语文教育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语文教育最重要的三要素是教育体制、教材和教师,教育体制(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制度、考试制度和学校组织管理体制等等)的好坏和教材质量的高低固然重要,但具体的教育行为却要依靠教师来加以实施,而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的形成又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教师的待遇和地位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整个教师队伍长期处于一种不正常的流动之中,甚至形成了一种择劣机制。一方面,原有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优秀人才不断流失;另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再加上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高校学生入学就等于入了保险箱,学习缺乏压力和竞争;尤其是师范院校,学生面对并不乐观的就业前景,学习缺乏动力,“改行”之心人皆有之,致使进入教师队伍的人员素质不断滑坡。就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状况来说,问题更为严重。现今在岗的很大一部分青年教师从小就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高考语文标准化试题的指挥棒,使他们长期在选择ABCD的题海中“摸爬滚打”,形成了一种学习、思维的定势,当他们走上讲台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驾轻就熟地重复他们的老师,形成恶性循环。

毫无疑问,语文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深化改革、继续发展的瓶颈,这是新世纪我们所面临的比教育体制和教材更为紧迫、更为严峻的课题。整个社会都要行动起来,积极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有效地优化教师队伍,真正地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一、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职业道德的危机是教师队伍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有关体罚学生、虐待学生的报道不绝于耳,有用剪刀剪下不听话的5岁男孩大拇指的幼儿园老师,有将小学二年级女生的头发连皮揪下的女老师,有将初中二年级男生一巴掌打死的男老师……当然,这都是一些极端的个案,更为普遍一些的现象是什么呢?有的老师平时故意磨洋工,把课程最重要的内容留到放假的时候“补课”,以便收取“讲课劳务费”;有的老师公开向学生索要钱物,让学生家长为他办各种不应办的事情,甚至为此而千方百计地逼迫学生;有的老师按人际关系,按学生送礼的多少,来排定座位,安排学生干部,评定各种荣誉,甚至以此来决定给学生的学习成绩打多少分;而收受学生或学生家长的礼物,为了得点回扣随随便便地向学生推荐各种资料报刊、笔墨纸张以至于食品、服装之类的,就更普遍了;为了学生的“前途”,为了追求升学率,把学生投入题海之中,并且尽职尽责地看守着,不许任何学生爬上岸来偷懒,不许学生“不务正业”地阅读任何“课外书”;批评学生的时候不惜讽刺挖苦之能事,肆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职业道德的这种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伦理危机的突出表现。我们呼吁,一方面要真正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问题;同时,建立起教师队伍优胜劣汰的机制,让一部分素质低下的教师淘汰出局,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岗位。

在此前提之下,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有爱心。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有信仰、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由和平等,自尊自立自强——这样,他(她)们才能拥有一颗博爱之心,才能爱学生、爱知识、爱智慧,才能拥有真正的敬业精神。

二、人文素养

如何理解语文的人文性的实质性内涵呢?笔者认为,可以从邓小平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理论出发去逐渐把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就意味着我们要有一种现代观念,这是一种在人类自古代世界向现代世界发生转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理性的批判精神,用这种精神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用这种精神审视我们近现代以来的作家作品,发现并摈弃其中与现代化不适应的东西,引导我们的学生成长为现代人。我们应该继承五四精神,促进古老的中华民族向现代文明的创造性转化。

教育要“面向世界”,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就意味着我们要用人类全部优秀的文化遗产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据统计,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不足8%,小学的比例还要低。即便是这少部分作品,也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从某种狭隘的政治观念出发而选择的“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丑恶”、“黑暗”现实的传统篇目。他们既不能满足学生认识世界的需要,更不能体现人类人文精神发展的轨迹,当然也就不可能让学生从中吸取精华,以满足自己精神成长的需要。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主要采用世界文学名著和思想史上的名篇佳作,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

教育要“面向未来”,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就意味着我们要用这样的思想观念教育下一代——顺应人类精神文明发展进步的轨迹,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目标与方向,顺应当今世界的潮流,走向一个更美好的明天。人们常说,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如何才能达成人类的和平?它需要人类拥有宽容、博爱的信念,持守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态度,它需要人类的每一个体不断超越功利主义的人生价值观,这也正是人类精神文明史的精华所在。因此,自由、民主、博爱的精神,健康的生态意识等,是面向未来的观念,应该渗透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

三、文学素养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已经明确提出,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比重要提高到60%以上。如果教育理念摆正了,这个比例还会提高。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且是对社会生活的包罗万象的整体化的反映。一个社会,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世界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伦理观等等,都在文学之中。通过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认识、理解人类社会的状况及其发展,尤其是通过中外文学经典来理解、把握人类的精神历程,都无疑是最佳的捷径。同时,就文学的表现形式而言,他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陶醉的意境美,不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而且也最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

可是,就我们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師的总体状况而言,他们的文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曾一度焕发出全民性的读书热、文学热,但好景不长。商潮与现代流行文化的冲击以及某些思想观念的束缚,使得整个社会正在不断地远离文化经典和文学经典。

由于语文教育工具论的影响,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极低,许多大学生甚至包括中文系的大学生中外文学名著读得都很少,师范院校的学生情况尤甚。这种状况对语文教师队伍整体文学素养的影响是极为致命的。目前,语文教材的改革正在进行,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正在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因此,努力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已成当务之急。

作者:王 霞

语文教改关键管理论文 篇3:

运用日记表达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一.日记的类型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鲁瓦在1824年4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保留自己感觉和感情的历史,我等于活了两次,过去将会返回,而未来也就蕴藏其中。”

日记,是人们直接面对自我、面对外部世界的最真切的心灵记录或艺术再现。作为一种文体(“日记体”),在世界文学史上曾有过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文艺复兴时期至19世纪),并涌现出了像法国狄兰、英国佩比士、苏格兰诗人苏塔、意大利亚来契斯这样的日记体写作名家;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也曾出现过像鲁迅的《狂人日记》、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这样的名篇名作;作为一种情感宣泄、历史记录和思想载体,也曾有过《莎拉塔的围城日记》《安妮日记》《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弥足珍贵的史料文本;作为语言训练手段,日记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所论述的日记,是指作为每日一则的写作训练与心灵感悟,具有自我表达及自我涵养性质的语言表达训练。

二.日记的指导

日记的指导概括起来可总结为三个词:“自由”、“情趣”、“规范”。

(一)“自由”:(1)内容自由:学生日记的内容在积极健康的前提下无需限制,无论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还是琴棋书画、朝晖夕阴、花鸟虫鱼;无论宇宙苍生,还是瞬间感悟,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凡贴近学生生活、真实再现自我心灵的内容,皆可成为日记表达的对象。(2)表达自由:在表现形式上不限文体,既可写三大文体,也可以尝试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等,甚至不求文体明确。为打消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在日记训练之初,教师宜少立规矩、多行鼓励,能写的多写,不善写的先不计字数、随心所欲地表述,但必须保证当天完成。

(二)“情趣”:(1)为日记拟一个有情趣的文集名。为增强日记写作的趣味性与个性表现力、调动学生的日记写作兴趣,教师不妨指导同学为自己的日记本拟写一个独具情趣与个性的文集名。例如笔者曾指导同学为自己的日记本拟写过以下文集名:《不上锁的青春》《我写故我在》《一只散漫小羊的手记》《灰姑娘手记》《黑雪公主日记》《日有所思》《氧气瓶》《缺氧的呼吸》《心灵城下》《淘金记》《花样年华》《快乐的小脚》《野花台》《采日记的小姑娘》《双子座物语》《这个青春不太冷》《稻田守望者》《平淡的传说》《不安分的冰冻鱼》《青春是这样炼成的》《今日重现》《此情可待成追忆》《日祭》《无处安放的青春》等等。(2)、为日记作一些有个性情趣的美化。每篇日记可以由配上插图或贴画,既能实现图文并茂的美观,也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三)“规范”:(1)格式:日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表现形式,必须讲求格式的规范性。在作系统日记训练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日记的类型、训练意义,展示并诵读日记佳篇名作,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然后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日记写作格式。(2)书写:日记务求保持书面整洁、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避免错别字。

文如其人,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多丰富,其日记表现的生活就有多广阔。在日记指导中,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师,学会观察自然、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学会表达自然之美、青春之美、艺术之美、生命之美,在观察中感知生活,在表达中感悟成长。

三.日记的交流

无交流则无比较、无交流则无借鉴、无交流则无提高。为更好地相互借鉴学习、互相影响熏染、共同提升日记表达的品位,笔者每周定时安排一节日记交流课,并定名为“相约星期五”,让同学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交流日记内容、品味青春成长、借鉴语言表达。做法是依照学号顺序上台朗诵自写的日记选篇(每节四至五位同学上台交流,每位交流时间约为8分钟),由同学组成的评委团按照感情真挚、语言表达、个性特色、诵读水准、文字书写等五项标准进行等级评级定并点评。学期末评出优秀日记并予表彰,并在几个教学班之间开展日记展示及写作心得交流。实践证明,我们定时开展的日记交流课成为了学生每周最期待的课程之一,在互相交流与相互借鉴中,学生的健康个性得以张扬、学习视野得以开阔、审美情趣得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有效提高。

四.日记的意义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语文教改专家魏书生就将日记称为“道德长跑”,认为日记训练能使学生“求真”、“求善”、“求美”,而且反复强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绝不只是用作文本写命题作文这样一种形式”,“写日记,显然是另一种提高写作能力的形式。”①魏老师不仅不遗余力地大力倡导学生养成日记表达的习惯,还出版了《魏书生学生命题日记选》等日记体教育专著。

近些年来,在语文教育界内外,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重视日记表达在语文教育以及个人成长中的意义。苏州大学博导朱永新教授说:“日记是我找到的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法,我在我的孩子身上做过实验……我开设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如果你想成功就到我这里投保,唯一的条件就是每天写一篇日记……我觉得自己和自己对话是一个人成长的最最重要的法宝。一个人不能总处在外在的压力和要求下。一个人只有找到自我成长的途径,他才能有持续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②

著名语文教改专家、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高万祥老师说:“……在为朱墨和他的父母高兴之余,一种强烈的内疚感油然而生。因为无论作为父亲作为教师还是作为校长,在自己女儿和学生的教育管理上,我都应该谴责自己没有重视‘日记’两字……提倡写日记,把作文放在最真实、最深厚又是最鲜活的生活基础上,能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畏惧之感,觉得作文原来是如此轻松,如此自由;甚至能让一部分同学逐渐觉得,每天写日记,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一种生活的需要。这实际上就进入了一种很理想的写作自在境界。”③高老师不但将“日记教育”确定为张家港高级中学的“六大文化工程”之一,而且主编了校本教程《在日记中成长》一书,名重一时,影响深远。

当代作家周国平先生也曾这样说:“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是灵魂的密室,是忠实的朋友,是作家的摇篮。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是面对中学生,我经常提出的一个建议就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中学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好习惯和坏习惯都是在这个时期里养成的。有两种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就终身受益。我指的是阅读的习惯和写日记的习惯。”④

语文能力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能力,语文天然就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这样一种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只有在学习生活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切实地提高。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的,该是一种整体性、开放式、素质型的能力训练,即以课堂教学为轴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使课堂语文训练与课外语文实践形成浑然一体的结合,使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学观察、学表达、学做人;在增智培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生活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思维品质,从而促进自身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生境界的提升。

“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于丹曾告诫:“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并说,“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⑤日记是心灵的镜子、生命年轮的镌刻,是每天心灵生活的记载、花季情愫的流露,也是道德情操的发展史、初涉人世的思想启蒙史、语言表达提升的演进史。

一切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都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以实际学情为前提、以广阔的文化生活与社会人生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法、以学生陶情、增智、培能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主标,日记教育正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这些教育理念。日记表达的目标,就是要使课内学成的,在课外练成,并在社会生活中养成。每天一则的日记表达,把应试教育“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的培养,并以社会大课堂为背景,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由封闭的“三味书屋”走进了广袤的“百草园”,其能量是可观的,其作用也是光靠语文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

愿更多的同道者加入到日记教育的队伍中来。

注释:

①魏书生著《魏书生文选》(二)漓江出版社1995年第1版 P285《愿青少年朋友都来写日记》

②《中国教育网》2006年12月22日 《朱永新老师谈“日记教学”》

③高万祥著《高万祥与人文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第1版P48

④《在日记中成长》周国平序言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第1版

⑤《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合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1版P209

赵海云,教师,现居云南昆明。

作者:赵海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游戏启蒙教育论文下一篇:拼音教学改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