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下小学科学论文

2022-04-2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课程目标下小学科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日本目前实施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日本称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理科)是日本文部科学省2008年颁布、2011年开始实施的。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根据最新公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标准,并于2011年公布。

课程目标下小学科学论文 篇1:

专科院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改革探讨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0025

摘要:专科院校的《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应以小学科学教师的工作任务为主要依据,将课程目标重点定位于培养学生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能力;课程内容应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保证基本理论学习的前提下,将小学科学教师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专题来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学习活动的复杂程度、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资源情况选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模式,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切实提高本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专科;科学教育专业;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是科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以培养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为直接目标的课程,对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学科学向教科学转变,帮助学生感知小学科学教师的角色,了解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内容与流程,掌握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所需的教学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的高职教育的背景下,高等师范专科教育既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也不是原中师教育的替代品。因此,应按照高职教育的要求,对《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开发、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以培养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小学科学教师。

一、课程目标定位

对本课程目标的定位主要从专科层次科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学生对本课程的其他需求等方面来思考。

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来看,从“十二五规划”开始,“高职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下,专科院校的师范专业应着眼于培养为乡村基层学校服务的教学技能扎实的师资,这类学校往往师资比较紧缺,在小学科学这个学科上也难以找到高水平教师来指导新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为这类学校培养的师资需要具有“上手快、效果好”的特点,即到岗后就能迅速开展教学工作,且教学工作效果较好,因此本课程必须让科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了解科学教育和小学科学课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概况,熟悉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流程、具备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必须的知识和扎实的教学技能。

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来看,專科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普遍对复杂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因此本课程在知识目标上应以必用、够用为限度,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概要和精髓,在技能目标上要关注学生的言语表达和动作技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师范生技能,在素质目标上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反思研讨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学生对本课程的其他需求来看,本专业的部分学生需要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寻找毕业设计的题材,因此,本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够分析小学科学教育的相关现象、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专科院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的目标应定位于让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教育事业和小学科学教师职业;具备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必用、够用的理论知识,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小学科学教学技能,了解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流程与要求;具备初步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研讨的能力和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选编

课程目标是选编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根据前面所述的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科学与科学教育、小学科学课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小学科学教师发展四大模块内容作为课程内容的主框架,在此框架下,根据课程的学时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的内容选择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专业劳动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因此,在上述四大模块内容中,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应当作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本课程属于学科教学法课程,既需要学习理论、又需要进行实践,在选编课程内容时应考虑本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当前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专科院校,从学校的办学历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尚未升本的老牌专科学校,另一类是近年来由中师升格的专科院校。老牌专科学校的课程教学与本科相似,大多是对本科课程进行删减压缩,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践技能训练。这类学校培养的师范生知识面相对较宽,发展有后劲,但在入职任教的初期教学能力有所不足,在毕业后需经过一段时间的职后培训才能逐渐熟悉和胜任教学工作。新升格专科学校的课程教学容易受到中师教育的影响,重视对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应用到的知识的学习和师范生技能训练,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反思研讨能力的培养不足,对学科发展动态的关注不够。这类学校培养的师范生在入职任教的初期能快速适应教学工作,但因知识面过于狭窄,无法进行科学的教学研究,因思维方式的局限,缺乏足够的创造力,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后劲不足。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专科院校的《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应吸收上述两种情况的优点,按照“学理论以指导实践”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精简理论,强化技能。

课程内容选编除了考虑课程内容的范围选择外,还要考虑课程内容的编排方式。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可采用专题式教学的编排方式,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专题进行教学,每个关键知识点或工作环节作为一个教学专题,并按照专题间的内在联系安排专题的顺序,以突出教学重点,保证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根据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和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课程内容选编应按照“理实一体、精简理论、强化技能、专题教学”的原则,将科学的本质与内涵、科学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小学科学教育的基础理论、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与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实施、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以及小学科学教师的发展等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内容编为若干专题。

三、课程教学模式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以及高等教育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根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学习活动的复杂程度、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资源等因素来选择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四个内容模块中,科学与科学教育、小学科学课程和小学科学教师发展三个模块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要目标,学习活动复杂程度较低,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听教师的讲授来学习,教学所需资源主要为常规教学设施及相应的书籍资料,这三部分内容宜采用“讲授——接受”的教学模式。

课程内容中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这个模块是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需要灵活运用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学习活动复杂程度较高,学生需要通过实践练习才能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需要大量的个性化学习资源,这部分内容宜采用“问题——发现”的教学模式,主要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教学技能的要领和示范讲解微课,课堂教学主要供学生实践练习,教师主要进行评价和指导。本课程还可用慕课、微格教学、网络研修等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其中的实践环节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课程教学资源

为了实现本课程的目标,根据前面对本课程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模式选择的分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至少应包含以下方面:

(1)图书资料:本课程需准备的图书资料包括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师范生技能训练、小学科学教学研究、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案例等类别的书籍,以及方便检索的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电子图书,如知网数据庫等。这类资源主要用于学生课后拓展学习和完成作业的参考资料。

(2)网络微课、慕课资源:本课程需准备的微课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中重点概念的讲解、 技能训练中各个教学技能要领的讲解与示范。慕课资源包括科学技术史和科学技术哲学类、教育心理学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

(3)网络研修空间:在本课程中,网络研修空间主要用于师生分享学习资料、上传作业供师生进行研讨评价、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是督促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拓宽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方便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网络研修空间的设置宜与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或网络相结合,要给学生设置明确的最低学习任务要求,并提供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材料,督促和吸引学生参与到网络研修活动和研修空间的建设中来,以保证网络研修空间能真正发挥作用。

(4)校内微格教室和校外实践基地:为了强化学生的教学技能,需准备完善的实践实训条件。微格教室用于教学技能的模拟实训,校外实践基地用于供学生进行观摩学习和试讲试教。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校外观摩学习校内模拟实训校外试讲试教的模式进行,也可在实践基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录制视频资源,放在网络上供学生观摩学习,但模拟实训之后应尽量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试讲试教,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的小学科学课堂。

五、学生学业评价

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学习习惯良好、就业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投入,课后能认真完成作业和自主拓展学习,但有部分学生仍然需要教师的督促。因此,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采用过程与结果兼顾的方式进行,学习评价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在评价主体上,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外,还应增加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课程考核应理论考试与技能检测相结合,其中,技能检测内容应包含教学内容中所有的教学技能,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单项技能进行检测,并要求所有单项技能检测全部达标才能通过本课程的考核,课程结束后可通过微型课、说课的方式进行综合技能检测,通过严格的技能训练和检测,培养学生扎实的教学技能,以体现新时期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Z].教发[2012]9 号.

[2]徐涵.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34):5-10.

作者简介:黄训君(1986),男,汉族,四川珙县人,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本科,从事科学教育研究。

作者:黄训君

课程目标下小学科学论文 篇2:

日本小学科学课程评价与目标、内容的一致性

日本目前实施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日本称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理科)是日本文部科学省2008年颁布、2011年开始实施的。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根据最新公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标准,并于2011年公布。日本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标准由“对自然的事物和现象的关心、热情、态度”“科学的思考、表达”“觀察、实验的技能”以及“关于自然的事物和现象的知识、理解”四个方面组成,并且贯穿日本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内容,使日本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与其目标、内容一致。

日本小学科学课程评价与课程目标一致

日本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年级目标,日本小学科学评价与其总目标和年级目标都是一致的。

1.日本小学科学总目标及评价

日本小学科学的总目标是:亲近自然,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谋求对自然的事物和现象伴有实感的理解,培养科学的看法和想法。

日本小学科学的总目标的表述包含态度、知识、技能和思考四个方面,分别与“对自然的事物和现象的关心、热情、态度”“科学的思考、表达”“观察、实验的技能”以及“关于自然的事物和现象的知识、理解”四个评价方面对应。并且,每个评价方面都明确了它的评价要旨(见表1)。

2.日本小学科学的年级目标及评价

日本小学科学的年级目标分为三至六年级的各年级目标(见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日本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各年级目标都有两项内容,因为日本小学科学内容被划分为“A 物质·能量”和“B 生命·地球”两个领域,年级目标的两项内容分别对应A、B两个领域内容。并且,年级目标是各年级各领域的具体内容对总目标的表述,更加具体和详细。

日本小学科学的年级目标评价与总目标评价是一致的,也是由四个评价方面组成(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日本小学科学评价与小学科学课程总目标评价和年级目标评价是一致的,即与课程目标一致。

日本小学科学课程评价与课程内容一致

1.日本小学科学的课程内容

日本小学科学的课程内容划分为“A 物质·能量”和“B 生命·地球”两个领域,三至六年级每个年级都有A、B两个不同领域的内容。日本小学科学的课程内容共有31个单元(见表4)。

日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单元内容的要求都有详细说明,方便教师在教学时落实课程标准,在内容的范围和难度上有可依据、可规范的操作,确保课程实施、落实到位。例如,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六年级“杠杆的平衡规律”单元内容的具体要求为:使用杠杆,调查杠杆的结构及作用,通过改变施加力的位置和大小,对杠杆的平衡规律应该持有一定的看法和想法。具体包括以下三项:在距杠杆支点等距离的两端挂上物体,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两端所挂的物体是一样重的;改变施加力的位置、大小,杠杆将发生倾斜,当杠杆水平平衡时有一定的规律;在我们的周围有利用杠杆的平衡规律制作的工具。

2.日本小学科学的课程内容评价

日本小学科学的课程内容评价包含领域内容评价和单元内容评价。日本小学科学的课程内容评价与日本小学科学的目标评价一样,也是由四个评价方面组成,现以六年级“A 物质·能量”领域内容评价为例(见表5)对领域内容评价加以说明。日本小学科学课程的三至六年级每个年级都有A、B两个领域内容,每个领域内容都有类似表5的评价标准。

表6为六年级“杠杆的平衡规律”单元内容评价,可以一窥单元内容评价。日本小学科学课程共有31个单元内容(见表4),每个单元内容都有类似表6的评价标准。

通过表5和表6可以看出,不论是领域内容评价还是单元内容评价都是从“对自然的事物和现象的关心、热情、态度”“科学的思考、表达”“观察、实验的技能”以及“关于自然的事物和现象的知识、理解”四个方面进行说明的,这保证了小学科学的评价与课程目标、内容的一致性。

作者:孟令红

课程目标下小学科学论文 篇3: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分析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缺乏基础的理论研究,导致所学内容的不平衡及设计的不连贯等问题。面临着科学教师素养不高,科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要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和实验中加以重视。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目标;科学教学;教学实施

随着近年的发展,科学教育的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在小学科学领域,从2001年就开始了新课改,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内容上强调科学课程与儿童生活经验的相关性,培养科学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整体的科学素养。在科学导向上,突出实践探讨的重要性,从理念和实践的角度上看,新课程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成功的实现了小学科学教育的伟大转折。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认识的偏差。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地位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小学科学(自然)课程没有受到重视,在进一步调差后发现:科学(自然)课程面临教材难编、教师难教的问题。在很多发达国家,从小学一年级,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开设了科学课程,他们都十分注重科学教育,甚至把这门课程当成了核心课程。但在我国,情况却不是如此,在新中国刚刚起步发展的那几十年,在小学甚至中学都没有独立的科学课,而是通过其他的科目来间接学习科学知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可以看出,我国对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现实中的问题更为突出,很多小学没有专任的科学教师,因此,应切实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重视早期科学教育。从低段年级开始,开展科学课程。这也符合如今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探索、求知的习惯。这对于自然科学课程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要使公民都具有这样的意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才能在未来的社会更好地生活下去。

二、小学科学教育的平衡性

在很多地方的小学,科学(自然)课程都不受重视,在一周课表上排满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而科学这类被称为副科的课程,一周只有一两节,这就大大减少了学生学习科学、探讨自然的乐趣,并且降低了学生的思维开拓能力。小学阶段,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我们所实施的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帮助他们更好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对身边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都需要正确地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接触和了解身边的人和事物,去解答他们心里的疑惑,并让他们在和身边人的互动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样的特殊时期,是万万不能错过的,因为一旦错过,儿童因为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就会变得麻木,造成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减退,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学校只顾书本式教育,在禁锢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会使学校的科学(自然)教育水平大大降低,给学校的综合能力带来影响。当代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健康发展,这种做法不但影响小学阶段的教学效果,而且关系到今后文化修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只有真正做到书本與实践结合,才能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

在小学自然课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小学科学教师素养不高,教学的资源较匮乏,在一些乡村地区的学校,情况更为严重,因此,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更好地教导学生。另外,在很多地区的学校存在填鸭式教学,而没有让学生手动的去操作。不难看出,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让学生学习到了粗略的知识,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表面化、碎片化,等到真正实际运用的时候才觉得困难。要加强教育模式的改革和教育方法的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强化效果。

科学课程的改革还有很多方面要去完善,要尽快认识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然只会一味地限制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影响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同时,由于缺乏對小学科学教育本身、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暴露种种问题,都需要我们正视并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杨世凤.谈新课程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7).

[2]张庆法.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7).

编辑 贺轶群

作者:王瑞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博物馆功能社会教育论文下一篇:外国中小学德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