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创新之思考

2022-12-02

第一篇:作文教学创新之思考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之作文教学之思考

作文教学的思考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事实上,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中学师生的一个难题,由于初始阶段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上中学后多数同学还没有作文兴趣,作文时无事可叙,无景可绘,无情可抒,内容没有生活的反映和鲜活个性。为了改变学生作文的这种现状,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尝试。

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积累生活材料 。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关注现实,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用一双爱美的眼睛有意识地去关照现实生活,要尽其所能地把作文教学与七~九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具体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要指导学生调动人体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去感知和体悟美,以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冲动。学生们的心灵中有了真切的感受之后,再引导他们欣赏生活中的真、善、美,去审视人世间的假、丑、恶。有了这样的积累与体验后,学生就能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写出他们的生活,倾吐他们心中的真情。

二、多读多看,积累文化知识,借鉴写作技巧。

写作离不开观察,也离不开阅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上狠下功夫,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两个目的。一是经过广泛的阅读,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继承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从这些丰富的精神食粮中汲取养分来滋养学生枯瘦的灵魂,充实空乏的大脑。二是在阅读积累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范文在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及情境描写上的成功经验,指导学生作文技巧实践,启发他们联系实际生活,借鉴大师们的写作技巧,这正如古人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过有目的阅读积累,日久成习惯,脑子里装的东西多了,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法可学,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

三、引导与鼓励相伴,建立写作信心

居里夫人说过:“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所以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信心,作文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作文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则出于作者发现自己的写作潜力,作文要注重鼓励的意义就在这里。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在培养和保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方面,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态度和恰当的评价方法。我们知道,学生的作文,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获得好的评价,哪怕有

一两点闪光的东西得到老师的鼓励,也会在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因此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应尽量多下一些鼓励性的话,就是有明显问题的地方,也不要评得太露骨,要以商量的口吻委婉地指出来。个别学生甚至要单独指导,进行平等的交流,充分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当他们的写作劳动得到认可和鼓励后,作文兴趣也就日趋浓厚,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第二篇:试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之思考

论文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能力 教学技能

论文摘要: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是高校发展的战略任务。文章结合当前高校的教学形势,指出在推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应着重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在科学分析教学能力内涵的基拙上,系统总结了高校常用的十一种教学技能,并提出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建议。

一、充分认识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高校办学的主体,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直接承担者。高校要肩负起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使命,发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文明传承的社会服务功能,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精干高效、专兼结合和富有创新精神与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学是教师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青年教师是教学科研的生力军和教学骨干的后备军,代表着高校未来发展的希望,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现代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_[依赖于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亦即取决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培养与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

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问题,其本质是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一般来说,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学术水平(基础理论、学科理论、跨学科的知识面)、职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知识和教学能力)以及伦理道德(学术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等二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互相关联的,都应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保证高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加速培养和协调青年教师这三方面的发展,是一个涉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的质量与效率、关系到促进青年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效益提高的重大课题。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中,我们要通过专业学科教育解决“能教”的问题,教师教育专业学习解决“会教”的问题,师德教育解决教学态度与动力问题。

二、着重推进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提高发展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从个体来说,青年教师的成长通常要经历适应期(1一2年)了成长期(2一3年)到成熟期(5一10年)等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从整体来说,青年教师队伍怎样发展,既要结合青年教师的特点与实际、现状,更要考虑到高校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势及往后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当前应着重推进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提高发展。高校青年教师只有主动充分融人到学校的教学、教改与科研团队组织的学术氛围中,才能获得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平的长足发展。

随着当代科学文化技术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降临,对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前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在概括这些要求时指出:“第一,21世纪高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更要有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素质‟,这三方面要有机地融合在一个人的身上。第二,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一应当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这四个特点。”为适应这个竞争和高速发展的世界,国家提出高校要培养出具有“高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的要求。为此,我国高校进行了从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培养模式到教学内容的一系列变革,显然,这一切都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教学改革已经深人发展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改革的“切人点”和“突破口”的教学方法的大改革。“教学方法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自学能力的提高,启迪他们提出问题的创新思维、锤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既针对全班学生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又能区别学生个性给予特殊指导,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优势与潜力。”

要落实这一目标就特别要求青年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从青年教师的来源来看,高校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来自非师范院校,他们虽然一般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但大多是一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没有较系统学习过教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接受过严格的职业培训。钊一对这一情况,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推行了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与岗后的继续教育制度,但这种培训内容偏重宏观的教育教学理论而轻教学论、教学法,特别忽视了新任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且相关课程多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因而其成效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从实践来看,大多数高校新任教师仍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前进,开头几年大多是照本宣科,教学效果不佳,教学专业水平进展缓慢。还有些新来的青年教师,凭着高学历和科研成果虽然很快就取得讲师、副教授,甚至教授的职称,但他们往往眼高手低,缺少对教学深层次的领悟,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仍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因此,如何帮助众多的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尽快过好教学关,也是当前要解决的紧迫而实际的问题。

三、科学认识与正确把握教学能力的内涵

(一)科学认识教学能力的内涵

学生常常会议论某某老师的教学能力好,某某老师的教学能力差,但究竟什么是教学能力?他们通常从直觉上认为教学效果(质量)好或教学效率高的老师其教学能力就强。学生这样去理解并没有错,但还没有达到对这个常用概念内涵本质的理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所谓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个性稳定的心理特征冈。教师教学能力这种心理特征又总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行为方式来体现。通常称教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为教学技能。因此,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通过他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技能来体现的。

严格来说,教学能力是一个包含多因素的较为复杂的概念。教学能力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理念支配下,在掌握教学知识、教学技能的不断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由此可见,教学能力这个概念的内涵包含对教学的认识能力和对教学的实践能力这两个相辅相成的本质要素,其中教学认识指包括对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思想、理论与规律的认识。因此可以认为,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是他的教学认识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所达到的综合水平。

(二)高校教学中常用和重要的教学技能

教学能力是一个宏观和整体性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教学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来体现的。

从高校整个教学过程和环节来看,首先要求青年教师掌握如下十一种教学技能:u)教学设计技能;(2)教学方法技能(包括以教为主、教与学并重和以学为主等教学方法技能);(3)教学实施技能(包括教学管理、导人、语言、板书、讲解、提问、讨论、互动、应变和结课等技能);(4)教学媒体选用技能;(5)教学观察技能;(6)教学反思技能;(7)教学评价(考试)与测量技能;(8)学习方法指导与辅导技能;(9)指导教学实验与实习技能;(10)组织指导课外活动技能;(11)指导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技能。

其次,要求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领导之间关系,要求教师有良好人际交往的能力。此外,为革除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推进对教学的发展创新,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更要求教师具有进行教学研究和开展教学改革实践的能力。这是三种间接但却是很重要的教学能力。

(三)正确认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与掌握教育专业知识的关系

一个教师的学科专业功底对其教学能力的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第一性的。因为不学无术,少学乏术绝对是不能成为好教师的。但高校中常有人以为高校教师只要拥有较为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科研水平就会成为优秀教师,因此不是十分重视教学理论

的研究与教学技能培养。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这种教学观念也是非常有害的。当然要搞好学科教学工作,牢固掌握本学科专业领域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但这只是教学能力中一个要素而不是全部,只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实践证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学术上的基本功,二是传授上的基本功。所谓学术上的基本功是指授课教师应该或正努力成为所属领域中学有所成并仍十分活跃的学者、科学家、工程专家或艺术家;所谓传授上的基本功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a)“了解学生”的基本功;(B)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授课内容的基本功(;c)恰当选择或创造教学方法的基本功;(b)熟练教学操作的基本功。 熟练教学操作的基本功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主要包括:①选择内容的基本功;②讲清概念的基本功;③抓住重点的基本功;④理清脉络(“编故事”和“举例子”)的基本功;⑤语言表达的基本功;⑥板书和多媒体屏幕显示及其它教具使用的基本功;⑦启发诱导基本功;⑧师生互动基本功;⑨掌握时间基本功;⑩组织讨论基本功等。

教学是一门老老实实的学问,而且是高学问。教学有它自身的性质和规律,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反映出教学的复杂性,因此,搞好教学需要认真不断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学者未必是良师,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教师的学科专业学术丰厚,并不意味着学生能从他那里学到渊博而深人的知识。失去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注,缺乏对课堂的理解与把握,没有对教学法的研究与创造,高校教学就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对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

1.建立对青年教师教学的跟踪培养机制,规范培养职能,加强学院(系)一级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中的职责与作用,充分发挥各学科专业教研室在培养青年教师中的积极性和功能,进一步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学督导委员要对某些特定的青年教师在一段时间内跟踪听课,通过课后双向交谈、研讨和评议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总结推广经验,改进不足之处,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2.学院(系)一级应根据教学发展、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建立各种类型的学习、教学、合作或科研团队,要求青年教师通过参与这些团队的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使这些团队成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进行专业发展的良好平台。建立学院与系(教研室)一级教师的定期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相互听课,以及青年教师公开课制度,促进互相交流。

3.抓紧、抓细、抓严对助教教学能力的培养。比如具体规定一学期助教至少要讲多少课时,写多少教案,阅读多少本中外相关的著名教材或参考书,从长远目标来说应要求至少能主讲二门以上的基础或专业课程。另外,在正式开某一门新课前要求至少有一年时间做好准备,必须做好以下七件事情:①认真研读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②认真选择、研读课程教学参考书;③认真研读本课程与前修和后继课程的教材;④亲自做教材中全部的练习题;⑤了解本课程学科的发展历史及最近发展的动态;⑥了解学生;⑦撰写一份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表,并在课前发给每个学生。

4.鼓励青年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名师学习。首先,学习他们热爱教育教学、心系学生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第二,学习他们为了掌握教学规律而肯投人的精神和善于投人的能力;第三,学习他们对具体教学工作认真实践、精心研究、一丝不苟地做事和实实在在地努力的扎实作风;第四,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中做出创新的工作;第五,学习他们灵活高超的教学艺术。

5.鼓励青年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科教学专业杂志、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模式、方法与技术。比如教《高等数学》的教师可阅读《高等数学研究》与《高校数学》这两本杂志;有些课程的教师可通过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参阅到教学内容、课后练习、拓展知识、实验指导、考研辅导、师生交流(BBS)以及该课程的教学研究等教学资料。

6.鼓励与帮助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青年教师除了通过自身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总结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外,要想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必须结合教学实际与发展的需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工作。随着当代科学文化技术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的教学思想、理念、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和手段都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虽然在宏观层面这些问题已有不少研究,但具体到学科专业教学方面,则存在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待去探讨、研究和建设。比如新学科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重点、难点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科具体内容如何开展探索式教学和研究或学习,以写补充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等,既是很有意义的教学课题,也是青年教师锻炼与提高教学能力很好的舞台。

随着国家对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规模与质量的提高,势必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它不仅是当前全面稳定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水平所必需,而且也为今后全面开创教育教学改革新局面,实现21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要搞好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关键在于各级领导重视,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人才规划导向,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创设青年教师学习、实践和发展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学习、实践、反思和完善的自我成才的积极性。

第三篇:创新非公党建促进提速赶超——派任非公企业党委书记党建新路之思考

创新非公党建促进提速赶超

——派任非公企业党委书记党建新路之思考

段鹏

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既是保证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市在巩固和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覆盖面的同时,创新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选任方式,在全省率先推行公开选拔派任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2010年10月,通过公开选拔,我由分宜县钤山镇党委书记选拔为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派任江西江锂公司党委书记。这是我市第一批派至非公企业任党委书记,全市共三人。结合这次全市领导干部读书班活动的系统学习和通过三个多月来的工作实践,本文就派任非公企业党委书记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派任非公企业党委书记的直面感受

1、企业对我们的派任很给力。

我任党委书记的江锂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金5.5亿元,占地1600亩,职工1400余人,是一个中外合作非公有制企业,主要从事锂、镍、锌等有色金属产品的生产经营及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既是江西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 重点企业,也是市“十百千亿工程”重点企业。我到任第一天,公司领导和员工列队欢迎,并配备好了办公室、休息室和公务小车。因我的到任,企业感到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心目中有位臵、有地位,觉得无尚光荣,受宠若惊,使企业更

1加充满信心和决心,树立了“发展了,做大了,更有地位”的观念。同时也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出一个该企业必须要全力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注,工作不得懈怠,不得折腾,全力服务的信号,使企业发展更具活力和生机。

2、身份角色的转换带来责任的压实。

由乡镇党委书记岗位上到企业,可以说乡镇党委书记有着“被服务”的角色,发号施令,当指挥员,到企业,出了企业大门,就是两个字“求人”,到部门办事叫“领导”,就是为客户和他人服务,由“被服务”到“服务”,角色反差大。同时自己又有着“双重身份”,既是政府的一员,又是企业的一员,既要对政府负责,又要对企业负责,既要遵守领导干部的纪律,又要遵守企业的规则。臵身于身份角色的双重转换中,落实企业节能减排、环保等社会责任,协调政府和企业同频共振等工作摆在我面前。特别是再加上市委市政府提出江锂公司2011年销售收入要过100亿元目标任务,作为一名政府委派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委书记的我,深感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3、磨炼意志提升能力服务企业。

从政府到企业,感觉到自己也是在磨炼、锻炼。磨炼的是意志、毅力,锻炼的是熟悉企业,逐渐懂得企业经营、市场经济之理念和规律、发展企业的知识。工作中,深感企业家之不容易,有很多酸甜苦辣。作为政府部门在希望企业多纳税的同时,更应多为企业着想,多为企业服务,尤其是正在做大中的企业,他们有着大量的协调任务,需要有政府部门的官员从中做协调、做服务,快速推进项目,使项目早投产、早竣工、早达标。与此同时,企业也应为政府多贡献一点,

多为社会承担一些责任和义务。我到企业任职,有欣慰的一面,当然也有尴尬的一面,比如企业对“我们”也有戒备“防”的心理,尤其是企业的核心利益和核心机密,我认为这也是正常的,这是非公企业。我们只要真心服务企业,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以心交心,他们就会逐渐全部认可“我们”的。

4、派任非公企业党委书记作用凸显。

向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委书记,是市委的正确决策,是我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此举一是有效地加强了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领导,提升了企业的党建水平,打造了一支懂政治懂经济懂管理的干部队伍,对于支持和帮助企业长远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向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委书记,建立了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发挥着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营造了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创造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条件,将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进位赶起着重要作用。

二、怎样做好派任非公企业党委书记

1、要找准定位,做好“服务”文章,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环境。 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抓党建。

实践告诉我,企业党委的工作不能等同于行政机关,他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使命,追求效益是每个企业的天职。因此,我迅速转换角色,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找准定位,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围绕企业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公司的决策层当好参谋,为企业增加效益鼓实劲、出实招,大胆的把工作思路放在探索党建工作如何与企业发展的互促共赢上,积极引导党员在企

业管理的各个岗位、各项任务中要做标兵、当先锋,并明确提出了双向培养思路:即把企业领导和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在具体工作中,我要求党员做到三点,一是率先垂范,严以律己,在各自岗位上,要起到模范先锋作用,关键是要把工作业绩达到岗位标准;二要科学管理,管理上不仅要有超前思维,而且要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要符合客观实际;三是精益求精,我严格按照张芃老总提出的“我们专业,我们专心,我们视技术进步为存亡之道”的企业文化精髓,要求每个党员都要在工作中扎实细致,努力做到精细化、具体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在管理中出成果。

2、要创新载体,做好“引领”文章,推进企业党建与经济和谐发展。 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创造性的开展 “双培双推”(把生产经营管理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管理能手;把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优秀党员推选为党务工作者,把优秀党务工作者推荐入经营管理层)、“六个围绕”( 围绕企业经济效益好谋划活动;围绕人才队伍培养好设计活动;围绕企业文化氛围好组织活动;围绕安全生产管理好安排活动;围绕职工利益维护好开展活动;围绕社会责任履行好筹划活动)和以“党员示范车间”、“党员示范班组”、“党员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为内容的“党徽在岗位闪光”的争先创优活动等,团结凝聚企业精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为企业和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公司里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员工关系就特别团结和谐,生产数量和产品质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每月一次的评比活动中,有党员的岗位也变成了先进班组,这些可喜的变化,给大家以极大思想触动和鼓舞。“有为才能有位”,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所带来的显著效果,使党委的工作得到公司老总的充分认可和支持。目前,党委下设党支部4个,已有党员46名,其中公司财务、采购、生产科长等重要岗位都由党员担任。

3、要事必躬亲,做好“人本”文章,做企业员工的“贴心人”。 在公司党委我大力倡导“做事先做人,关爱职工就是关爱企业”的理念,做员工的“贴心人”,帮助员工维护正当的权益,以此减少在生产经营中的阻力、增加助力、增强活力。我经常主动与董事长和各副总沟通思想,提出工作思路,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达成共识,取得支持,和员工们交心谈心,了解情况,交朋友,取得员工信任,做员工们的贴心人。为员工们制订完善了劳动合同,积极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作为政府派出官员的书记,我放下架子干实事,一是多和企业法人畅开胸怀多沟通,不当裁判员;二是协助企业完善制度建设,多做实际工作,取得业主的信任和支持;三是摆正确自己的位臵,注意维护和支持企业出资人的决策权,坚持不揽权、不越位,做到参与而不干预,补缺而不越权,分忧而不添乱;四是从党委书记的角度找准工作切入点、注重党建工作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实效性;五要积极争取上级党组织的支持和业务指导。

三、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建议

1、进一步推广向非公企业派任党委书记,配强配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班子,把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的教育纳入到各级党组织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之中,提高党委书记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能力。

2、采取企业支持、部门援建、区域共建等办法,解决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无场所的问题。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活动经费,由各级党

费和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加大党费使用向基层倾斜的力度,非公企业上缴的党费原则上全部用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3、非公党建工作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工、青、妇等群团工作相结合,以党建带群建,以党建促群建。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和考核激励机制。

(作者系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江锂公司党委书记)

第四篇:高中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模式体验式课堂构建之思考

周洪财

[摘要]: 课堂教学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造课堂教学,即从以知识、技能为本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让课堂充分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闪耀生命的光彩。互动教学模式体验式课堂必须遵循和谐互动、真切体验、合作探究的原则,选择恰当的策略,安排必要的流程,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互动

原则 策略 流程 体验式

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在学校中共同学习、活动的中心舞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而课堂教学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课堂教学在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却“肢解”了作为活生生的“人”存在着的学生,失去了对学生发展的整体关注,遗弃了对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展的整体关照,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是缺乏活力、灰色单调的。高中思政课由于受教材、学生年龄特点、特别是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表现的尤为明显。究其根源,是未能真正认识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是“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需顾忌,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活创新的潜能,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造课堂,改造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从以知识、技能为本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让课堂充分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闪耀生命的光彩。也就是要求由过去强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转为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已有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发展趋势,这是对课堂教学本质的回归;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段练、在体验中成长。这是高中思政课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

(一)遵循的原则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互动教学模式体验式课堂的应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最有效的,它的应用要遵循下列三个原则:

1、和谐互动: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友好交流、诚恳辩论,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促使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互动中学习和发展。师生互动在思想政治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接受教育影响,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和情感。西方谚语云: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但你无法强迫牛喝水。积极的情感和接受的态度,是教育影响学生的关键。以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性不强,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学模式忽视了师生互动。因此,把师生互动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并使其主导教学方向,这是互动教学模式体验式课堂的本质要求,也是发挥其功效的根本所在。

2、真切体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真切深刻体验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学习成功的关

1 键。通过体验才能深刻领会知识,才能内化,产生情意变化,形成多种能力。这就要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要尽可能地接受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脱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一些例证材料和中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很难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深刻的思考教育。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在于紧密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并切实地去操作,在操作中使他们产生真切体验。

3、合作探究。探究应成为现代课堂中学生主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探究可以个人独立进行,也可以合作进行,中学生更提倡合作探究。通过师生合作,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创新,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主要采取“接受学习”方式,“应试教育”又使这种学习方式变为单纯的“机械记忆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很差。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仅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常识的过程,而且是探索社会和人类奥秘的过程。只有在合作探究中,学生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较强的认识能力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宜采取“接受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结合,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思想政治课中,“合作探究学习”主要是在理论与现实矛盾形成的“问题情境”中,开展积极的思考和讨论辩论。

(二)策略的选择

1、预设教学文本,实现课程资源的多元化

教师预设文本导读路径和切入点。教师应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认知的联系和融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在对教材再加工的基础上预设教学文本,形成独特的教学视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索教学思路,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对学生的引导。理出导读的切入点、连接点、困惑点。这样就使教材成为学生认知的支撑,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领。

要强调的是必须正确把握预设文本与教学三维目标的关系。教师向学生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依据教材、课程标准、社会背景、学生认知水平,确保预设文本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如对基层民主制度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先介绍了学校所在地区社区的民主自治状况,引导学生选择和处理相关信息。通过讨论预设的情景问题,加深了对基层民主制度的原则、意义的认识,保证了教学三维目标的动态生成。

2、合作学习,促进学习过程的深化

(1)、善于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艰苦思维的愉悦。学生认识兴趣的形成有多种制约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趋向成熟的和正在发展中的心理力量和教材的相关度。对学生发展最优的相关度是教学条件能有力地促使学生处在“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力量开动起来,并把它导向一定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针对那些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才能准确把握的内容,包括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提问,并努力使设计的问题调动起学生自己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让学生从发现、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中获得答案,从中获得快乐的感受。

(2)、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也能讲解一部分教材或替教师作一些课堂的指导。如果“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 2 遇到同学们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走下讲台与教师磋商。这样老师从“少教”到“不教”,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提高了学习自信心,形成一种充分发扬学生自主精神的、生动和谐的学习气氛。

3、积极对话,走向教学关系的和谐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示弱”,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之处,教师以平等者的身份介入,师生展开积极对话,在反复探讨中达成正确共识。对话中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内心。师生的对话过程既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对话和师生相互影响,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提高。

(2)、激励学生质疑,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可以引发最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自我实现方面,教师必须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能寻求挑战,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功。为此还须提倡学生与教材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社会对话(通过预设文本),教师要激励学生质疑,合理引领,帮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对话中各自的主体地位平等,促成了教学关系的高度和谐。

(三)流程的安排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多在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时间流程,我们拟将课堂划分为三个阶段。

1、设置问题情景

教师上课时,首先运用多种方法,设置生动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要把创设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学生学习能否保持在最佳状态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情景化。因此,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求教师以真挚饱满的情感投入教学,注重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的情景化,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其基本方法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猜谜、录像、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即以言诱景、以形设景、以情激景、以理育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使他们在课堂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精神状态,为第二阶段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动因和条件。

2、引导信息加工

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调动起学生学习欲望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信息,或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信息,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分析、概括,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学会学习。把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置于教育目标的核心地位。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积极适应、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潜在能力。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过渡到信息收集的帮助者、信息加工的引导者,进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当学生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适度的点拨,从而使教与学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教师需要在哪些地方着重引导呢?我们认为教师的引导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要引在学生不懂或似懂非 3 懂处,引在学生忽略而与教材重点、难点关系紧密处;教师的引导还须把握好“度”,防止回到原来的知识直接传授的老路上去。

3、设计实践活动

当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后,教师根据不同情况设计一些随堂(或课后)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迁移,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生活是现实的,又是具体的,学生是要真正融入社会的,所以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既在课内,又在课后。如在学习了“投资理财的选择”中储蓄、股票、保险、债券等多种投资方式知识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家庭收入状况和成员状况的情境,让学生设计一个家庭投资理财方案。课后再让学生学习投资理财方面的相关书籍,拓展知识,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制定“家庭理财方案”。这既与学生家庭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和理财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上述课堂教学流程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但需要指出的是,三段流程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时间为序的三个阶段,它们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而常常是相互渗透的,教师可以而且应当依据不同情况加以变化,灵活运用。

互动教学模式体验式课堂的构建,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尝试。对它的认识还有待于深化,其结构模式和方法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试教通讯》,《思想政治专辑

(五)》2005年第10-11期合刊(总第13-14期)。

第五篇:课堂观察之思考

课堂观察之思考[转载]

课堂观察的目的是评课、磨课和议课,评课、磨课和议课的目的是什么呢?从词义上,评是什么呢?是评价、评定、评论,评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论、评价和评定。磨是什么呢?在“如琢如磨”中,“玉不琢,不成器”,琢是成型的加工,磨是使其光滑、圆润的加工;磨课是对已经成型的课进行打磨和加工,使其更加精美。议是议论,是对话,是讨论,议课是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探讨课堂教学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从适用对象上,评课基于判定,目的在于分辨差别,判定等第,并把结论用于教学和教师奖惩。磨课主要指向课堂改进,它是参与者围绕已经上过的课进行琢磨,目的是帮助授课者再上这一课,使这一节更加完美,以用于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的展示和竞赛为多。可以说,磨课是参与者为授课老师提供一种方法,议课是参与者为自己上课进行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拿来交流、讨论和分享。从实际用途看,议课则更适合日常的校本研修活动。评课、磨课和议课都必须在观察课堂的基础上进行。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通过观课,营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提升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呢?

一、观察课堂的四个维度──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

首先明确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学生,观察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学生是否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核心因素。教师,观察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否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因素。课程性质这个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的客体,明白学科性表现在哪里?。课堂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是课堂的重要养分,也就是听这节课的整体感受。

二、观察课堂的演员──学生

从学生的维度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没有得到真正的确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热情有没有得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得到调动,学生的语言、思想、情感、审美等素养有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课堂所组织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是否都是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的,学生通过活动是否获得了新的感悟体验或新的收获。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一是观察统计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广度,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否能达到全员参与,也就是每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参与率达到百分比是多少,个人展示的次数是否适度。如,语文课堂上最好是全体学生自由大胆地读,少个别精彩的读。整体的提高,靠的是大多数都在读。重在引领朗读一般的学生,促进提升。优等生的朗读,重在示范,要控制展示的次数。课堂写的练习,最好,课堂的安静,会引导学生都在动笔,静静的思考,容易做到全员参与,再加上老师的巡视督导。课堂上的写,最能调动学生的广泛参与。

二是观察统计学生课堂上参与的深度,要观察课堂上是否有学生思维的空间。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提出问题后3-6秒就让学生回答问题,有得甚至不到3秒,从中反映出要么教师的问题没有很大的思考价值,要么就是教师以个别学生的思考代替了其余学生的思考,大部分学生在接受者他人的答案。要观察师生、生生之间是否有思维的碰撞的火花,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例如学生读得深不深,关键是教师研读文本深不深,读得透不透。教师对文本的把握有深度,会引领学生读的有深度。方法:用矛盾促进思维。为什么写了这个内容?不写行吗?为什么不写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这样表达不那样表达?

三是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能否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获得收获、启迪。

四是观察学生的情感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习情绪。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五是观察学生的反馈状态: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效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使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观察统计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为观后交流提供更充分的材料和依据。

三、观察课堂的导演──教师

从教师的维度看,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是否厚实,教学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能否独立处理教材、设计教案,课堂教学中能否体现自身的教学个性与风格,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能力。一句话:教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是否了然于胸。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一是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是调控能力:观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取有效措施,能否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寻求应对策略,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3)教学策略:观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主要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观察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是否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做,等等;观课时要关注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使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观察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

三是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典型而适合学生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四、分析课堂的剧本──课程性质

教师是否根据课程标准、学情、教材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的?为了达成目标怎样处理教材?设计了哪些教学环节?采用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怎样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我们的语文课,课堂上就是要有“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就是要上出语文味。

五、分析课堂的感受──课堂文化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我认为的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从文化的角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接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心灵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

总之,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堂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是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始终紧紧围绕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而运转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重温入队誓词主持词下一篇:最新班主任评语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