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环境地质分析论文

2022-04-26

小编精心整理了《工程环境地质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在进行堤防工程建设过程中,周围的地质环境会对其建设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也会让周围的环境地质产生改变,导致环境地质问题的出现。现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堤防工程的建设有所帮助。关键字:堤防工程;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及评价人类会对生活周边的自然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和改变,这就会导致一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

工程环境地质分析论文 篇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摘 要: 地质灾害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当中的一个重点建设内容。但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综合性的防治,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检验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的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环境影响;环境保护

引言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够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但是在建设过程当中难免会影响到施工场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对周围居住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就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

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

在地质灾害防治的施工过程当中往往会进行排水工程以及护坡工程等,而这些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些所造成的影响是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由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大量的污染。比如说在施工过程当中会使用到各种各样的机械,但是许多的机械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在日常的施工过程当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特别是遇到大风的天气,就会使得粉尘到处飘散,严重时会使得周围地区的雾霾天气变得十分的严重,会使周围居住人们得肺部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在护坡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固体废弃物,一旦这些固体废弃物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就会造成土壤的污染,一旦流失到周围环境会造成大面积的土体污染,甚至还有可能污染到地下水源,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果对这些废水处理不当,没有经过处理就进行排放会严重污染周围环境的水资源,同时由于防治工程需要进行土地开挖,会对一些土表的植物造成一定的危害,一旦破坏过度就会造成水土流失,使得局部地形发生变化,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水蚀现象。

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1 防止噪声污染的措施。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噪声污染是一个主要的污染源。为了能够有效防止噪声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应该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之前进行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且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保证整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在施工过程当中不会因为噪声过大的原因导致周围居住人民进行投诉的现象出现。与施工现场周围的居住人们保持友好的关系是开展施工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工程正式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周围的居民进行通告,让居民做好相应的准备,而且施工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周围居民的作息时间调整好施工的时间,尽量避免在夜间进行施工,不能够因为想要加快工程进度在夜里进行施工,这样只会使得人们的休息时间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出现居民阻工现象的出现。

2.2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使用凿裂法进行施工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粉尘的空气所产生的污染。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挖掘机将土层表面的砂卵石和土壤一起进行挖除,这样就尽可能减少在施工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扬尘。在进行岩土开挖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少用爆破方法进行开挖工作,因为使用爆破会使得由于爆破而产生的碎土飞到空中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而且爆破所产生的巨大噪音会影响到周围居住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尽可能的减少爆破工作的出现。对于一些施工现场容易产生尘埃的施工工作,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现场的施工场地表面进行加湿处理,这样能够大大降低粉尘的产生。对于施工时使用的水泥以及粉煤灰等施工材料需要注意其保存的方法,使其在搬运和使用过程当中不会出现大量的粉尘。

2.3 减少水污染的措施。

在实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废水所产生的污染是十分巨大。因此需要对废水进行集中的处理,需要达到国家所规定的法律法规排放要求才能够进行排放。而且在施工的现场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尽可能加可以利用的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增大水资源的利用率,这样也会使得废水的产生量大幅度的减少。废水的主要处理过程是经过沉沙池进行沉淀,然后再加沉淀过后的水放入到反应池当中进行处理,达到废水的循环利用。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进行维护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油水不能夠和其他的废水进行处理,需要单独进行集中处理,只有将废油水的矿物油和其中的水使用分离机器进行分离之后才能够进行排放,这样才能够不会污染到周围的水资源。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定期对机械进行清洗,这些清洗过后所产生的废水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之后才能够排放到周围的水体当中。

2.4 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无法避免一些固体废弃物的出现,如何处理这些固体废弃物是地震灾害防治工程的一个重点处理内容。因此,在地震灾害防治工程过程当中需要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需要对渣厂中的废弃渣滓进行严格的管理,不能够随意的进行堆放,需要对废弃的渣滓进行分类处理,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固体废物的流失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问题出现。同时,在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时候需要对废弃物的表面土壤进行剥离,而且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后期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对废弃物堆放场的坡面以及底面进行相关的处理,这样能够保证整个施工场地能够平顺的进行工作,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固体废弃物堆放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结语

总而言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施工过程当中无法避免的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对污染源进行及时的处理,将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毅鹏.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5):131.

[2] 张超,朱超,谢洲.研究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 低碳世界. 2017(34)

[3] 戴玲.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 科技资讯. 2017(28)

[4] 杨洪,冯薪霖,周芙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02)

作者:邵子建 邵希岐

工程环境地质分析论文 篇2:

浅析堤防工程环境地质问题的分析及评价方法

摘要:在进行堤防工程建设过程中,周围的地质环境会对其建设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也会让周围的环境地质产生改变,导致环境地质问题的出现。现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堤防工程的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字:堤防工程;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及评价

人类会对生活周边的自然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和改变,这就会导致一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例如1998年全国流域性特大洪水,其发生原因除了大自然气候变化意外,还和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很大关系[1]。此次特大洪水灾害以后,国家迅速加大堤防建设的力度,使用大量人力物力践行堤防工程建设,其主要建设内容有:对未达到防洪标准以及汛期经常出现险情的堤防进行整体加固。但大规模的堤防工程建设中为防止堤基遭到渗透破坏,所使用的垂直防渗处理方案也给地方周边环境地质带来了极大影响[2]。

一、堤防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的联系

堤防工程的定义范围包括各种防水堤、墙,堤上附带的各种涵洞、闸门、管道等穿堤建筑物,堤防维护、抢险需要的设备等则属于堤防工程的附属工程[3]。堤防的主要特点有:①建筑线路长、分布区域大;②其主要部分是线型水工建筑物;③其主要部分多是阶段性防水建筑,高度相较于大坝要低很多;④堤防工程附近支流和主流汇合口的挡水闸具有双向挡水作用;⑤堤防工程有严格的等级标准,各等级的堤防有不同的要求。堤防工程的所在地大都是江河较多的平原地区,地层环境以第四系冲积、洪积和湖积为主。堤防工程所处地质环境的重要特点是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补排关系比较清晰。江河湖水与与地层中的地下水联系非常紧密,具有相互补排的关系。堤防工程的地理位置一般都是江河湖岸,这个区域是堤内地下水的排泄边界,也是堤内地面水位升高时给地下水补给的边界,这一边界改变的本质就是地址环境的改变。因此,堤防工程的建设对地质环境有很大影响。

二、堤防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

堤防工程建设造成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以下3个:①堤基土层在渗流作用下遭到渗透破坏;②堤基软土层不够稳定,易发生沉降变形;③堤防被水流冲刷,出现脱皮滑坡等情况。这是堤防工程常见的三个地质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解决,若处理措施实施不当,对地质环境的分析不够全面严谨,还会造成新的环境地质问题。

(一)堤防垂直防渗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

1.堤防垂直防渗对地下水排放的影响:堤基的最外层或者较外层覆盖有砂性土,也有外层粘性土层覆盖较薄的情况,在外江水位高于堤内水位时,会对堤基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堤基渗漏问题。堤基渗漏会对堤基的稳定性造成很大影响,在渗透水流坡降比达到堤基土体临界水力坡降时,就会导致渗透破坏情况的发生。堤防工程建设中,对于渗透破坏一般采取以下四种方法:①增加伏粘土层厚度;②在堤防内部侧增设排水加压井;③建设堤基浅层截渗墙;④建设垂直防渗帷幕等方式来解决。前三种方法比较传统,效果也很好。

2.垂直防渗是1998年全国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害后被推广的一种方法,以前在堤防工程建设中使用较少,在大坝中使用较为普遍。未使用垂直防渗的情况下,地下水能够按照其原有的流向通往江河湖水之中,在实施垂直防渗后,地下水原有的流向会被工程建设所改变,让其水文地质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地下水的排泄途径被堵塞,导致其通路消失。大面积的垂直防渗工程会导致地下水雍高,溢出地面形成低洼或水塘,或者向更大的地下水排泄系统运移。但这种行为归根结底来说,都造成了地下水势上涨,让附近的土地出现沼泽化或者盐碱化,对植物生长、人类居住环境都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地下水流通不畅会导致水中的矿物质换量升高,水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上涨,造成水质污染。水质上涨会导致当地土层换水量增加,对居民建筑物的地籍造成影响,指示其出现沉降、失稳、裂开等现象。特别是水汽较为丰富的地区,封闭式垂直防渗会让当地居民时刻面临洪水的威胁。

3.堤防垂直防渗对地面水和地下水补排的影响:垂直防渗导致地下原有的水流通途径阻断,还会导致地下水无法得到大面积的地面水补给,影响水生态补排平衡,也会造成环境地质问题。首先,地下水需要得到周围地表水的补给,然后被人们开采,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地下水失去大面积补给来源后,会导致地下水面临只采不补的威胁,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建筑物的沉降、失稳。其次,地下原有的水流通途径阻断,江河湖水无法流入地下,导致其水位增高,为了防洪,人们不得不增高堤防高度,但防洪标准并未增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很容更易导致洪水灾害的发生。堤基渗透破坏和垂直防渗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之间存在着很大矛盾,解决这些需要利用各种专知识的配合,对其实用性进行讨论,寻找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达到防渗漏目的的同时,尽量减小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二)堤防建设材料开采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

堤防工程建设一般都是就近取材,这种方式导致的问题有:①其取土点大都在堤基附近,人为对天然防渗铺盖造成了破坏,增加堤防出险的几率;②取土此案大都在堤基保护区以外,但又有相应的取土场地,因而会直接将农田土作为筑基材料,对农田造成损坏,严重时会导致农田砂化,进而导致可耕种土地面积进一步减少;③堤防所需石料需要开山取材,导致山上的植被生长环境遭到破坏,石料任意堆放,极易引发泥石流;④地方建设需要的砂砾石需要从河床中开采,会导致河道起伏过大,改变河流流势,引发新的环境问题。

三、防止堤防工程对环境地质造成影响的原则

为了让堤防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也为了能够减小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堤防修建、加固过程中,需要拥有环境保护意识,并以此为建设方案拟定的基础。堤防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原则有:①需要进行加固修建的堤防,尽量使用天然铺盖或者增加原有铺盖的长度和厚度来解决,或者采用堤侧设置减压井和排水沟来解决其渗漏问题;②若堤防建设附近区域无材料场地,取土必须使用农田土地时,需要对其取土深度,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测定,保证其可植层的厚度;③在河道采取砂石时,资源采集深度不能过大,尽量在主河槽中取材,弯曲以及狭窄河道不宜取材;④石材开采需要注意保护山中植被的生存环境,石料堆放也需要设有固定的场地。

结束语

建设堤防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固未达到防洪防汛要求的堤防,减小其发生风险的几率。堤防工程出现坍塌危险大都是江河冲刷力度太大,软弱堤基发生沉降变形,堤防出现脱皮滑坡等情况造成。有些堤防工程建设的防洪标准未能達到相关要求,也会出现堤坝崩溃坍塌情况。堤防工程建设必然伴随环境地质问题,其修建行为会对地质环境产生改变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地质环境发生改变就会导致环境地质的问题,需要相关专业人员认知研究,以免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威胁。

参考文献:

[1]陈伊清.福建省堤防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J].水利科技,2014,18(04):65-68.

[2]周小五.堤防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关联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4(05):162-163.

[3]曹根堂.水利堤防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J].中华建设,2014,33(07):71-73.

作者:陈永理 李志勇 费书民

工程环境地质分析论文 篇3:

矿山工程施工采矿区域边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分析

摘 要:矿山工程施工采矿区域边坡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矿山边坡地质环境治理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矿山工程施工采矿区域边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应考虑安全、经济、美观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对采矿区域边坡恢复治理设计目标、原则、治理措施进行详细描述,治理措施符合资源节约集约型、环境优美生态型的要求,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矿山工程;采矿区域;边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随着各类矿山资源需求的增加,各个矿山企业都在大力扩大其开采规模,以提高产能,满足矿产资源使用需求。但矿山资源的开采要适度,过度的资源开发将会给矿区自然生态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矿区植被破坏、水源污染、土地占用、大气污染等都是开采所造成的,因此,国家对矿山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化将是未来的主要發展趋势。在绿色化发展背景下,各个矿山都应该结合其开采情况和自然生态破坏情况,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合理进行各种植物的配置,提高矿区绿化水平。

1矿山环境恢复的必要性

矿业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露天矿山开采一方面为人类提供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产生了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次生灾害等负面效益。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已迫在眉睫。矿区生态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使露天矿边坡生态修复规划、设计和实施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大批学者开展了对矿山生态修复自然规律的研究,积极探索以自然修复为主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新模式。认为,为达到优化群落结构的目的,矿山生态系统的修复重点在于矿区土壤基质的改良,以及先锋物种的筛选。在总结目前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类别的基础上,指出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应用的局限性,提出生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应用前景最好的生态修复技术之一,可有效改善受损的矿山生态环境。

2矿山生态修复存在不足

受生态修复理念认知程度与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局限性的影响,现有生态修复项目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以下问题:对矿区的生态系统类型构成和特性、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底数不清,导致工程方案的编报审查存在不足;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导致工期拖延,财政资金投入引导性不足,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补助资金价值与生态价值”间的转化率较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亟待提高,资金问题成为矿山生态修复的制约瓶颈;目前缺少统一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规范,能够用于验收的相关规范标准有待修订完善;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规划实施管理过程缺乏开放度和透明度,导致工程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3矿山工程施工采矿区域边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3.1辅助修复技术

借助现场生态系统本身自修复、自支撑以及自组织等能力确保边坡实现生态恢复,保证当地生态的平衡与多样性。该矿区整体地势南高北低,其地质具有较为复杂的构造。通过了解矿山不同生态破坏种类,项目现场地形有挖损以及塌陷两大类,因此亟需修复现场的基础地形。经由挖方、填方当前的山体,确保现场改造与覆盖植物所需条件相符合,并且控制现场拥有宽约为3m,高约为15m的阶梯式台地。将排水沟布设在局部,以便确保现场具有较好排水性以及安全性,并且在改造现场时重点改造直线边坡。有关部门应该明确,处理边坡的关键工作即确保边坡的稳定性。通过观察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可知,处理边坡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确保受损边坡保持稳定,其中的主要工作包含了:确保形成边坡土地的安息角,大型危石的清除以及削坡、降坡的改造工作等。在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地把非台阶式边坡的裸岩改造为阶梯式的坡地,降低边坡整体坡度,使之不超过安全角,并且基于土地类型将山体存在的崩塌风险消除。对于现场塌陷区域而言,制约其生态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为区域塌陷程度以及范围。在通常情况下,塌陷地并不会使土层的架构发生变化,然而塌陷程度将直接决定生态修复总体难易度。在修复改造塌陷区域地形时,重点经由挖方、填方等形式在此区域覆盖植物,对乔木、地被以及灌木等展开科学搭配,便可使地形结构以及水土实现全面稳固,并且确保岩石坡面与植物生长的关键条件被有效结合到一起,进而保证边坡区域实现保水固土。

3.2地质保护修复技术

地质修复技术属于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中的一种,这一技术在应用时,回填整平的应用更多,因为在回填和整平处理以后,矿区内也就不再分布有大坡度和沟坎等地段,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地表基底的稳定性;回填整平也可以使得开采活动所造成的坡面和裸露地表得到有效加固,减少各种地质灾害的出现。当然,地质保护恢复技术下,还包含了土地复垦等多种方式,如通过土方的疏通、沟渠的构建等,可以实现对原有开采下的塌陷地段进行地质恢复。地质地貌的恢复是生态修复的基础,只有保持了良好的地质地貌条件,才可以为动植物提供生长和繁衍地。

3.3藤本植物系统技术

藤本植物系统技术是专门针对南方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开发的一项技术,该技术的核心理念是优选藤本植物,利用藤本植物的攀爬特性,实现矿山高陡边坡覆绿,效果好、造价低、施工简便。龟坡废弃矿山边坡因开采裸露的岩石坡面较为陡倾,存在反向坡面,少土或无土,很难保留水分和养料,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选择本地的藤本植物品种,即便是遇到较为极端的气候变化,也能保持较高的成活率;选择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藤本植物,能够较快实现坡面微生态,提高覆绿效率;选择吸附类或缠绕类的藤本植物,能够较好地攀附在矿山边坡上,对边坡厚层基材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能够较好实现反向坡地段的复绿。实践证明:五叶地锦、油麻藤、凌霄等可作为常用的矿山边坡生态修复藤本植物。

3.4土壤基质修复技术

土壤基质修复技术根据不同的修复手段,包含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其中,物理修复技术指从其它地区获得基土来进行矿区的覆盖,如客土换土技术,这一技术下,土壤基质的改良非常快,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但其应用成本非常高,且客土源的保障往往难以实现;隔离技术同样属于一种物理修复技术,具体实施中,主要是通过一定隔离手段,将矿区污染与周边土地有限隔离开,以避免污染扩散,在高污染矿区更为适用。化学修复技术下,通过固化修复,可以将一些被金属、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土壤固定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淋洗修复主要是利用反络合、溶解、吸附等多种作用,将重金属从固相土壤转移到液相淋洗液中,实现对重金属等的回收与利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工程施工采矿区域边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不仅仅是削除地质灾害隐患和进行简单的复绿,更为重要是改善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系统,恢复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城市面貌,改善生活环境,缓和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步伐,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等方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夏继忠.居民区周边采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探讨[J].资源信息与工程,:(04):124-126.

[2]薛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景观营造及其模式探讨[J].农业科学,(33)184-187.

[3]王泽民.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J].地质,38(01):74-76.

[4]于晓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模式分析[J].锰业,(06):99-101+114.

(1.温州启达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8;2.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浙江 温州 325008)

作者:王达夫 韦庆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知识产权法务会计论文下一篇:大气污染化学反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