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论文

2022-05-04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医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高职医学院校开设性医学课程十分必要,这关系到大学生道德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需要。高职性医学课程可分三个阶段完成。关键词:高职;性医学;课程学校是进行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在性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高职医学论文 篇1:

在沉浸式情感体念活动中培育高职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

[摘           要]  医学人文关怀是医者最重要的职业素养之一。医学院校开展医学人文教育是提高医学生医德修养、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医者仁心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以沉浸式情感体念”为特征的医学人文教育活动,如解剖课程中“感恩无言良师”活动、生理课程中“医学伦理教育”活动、白求恩广场医学生宣誓仪式、医学人文教育专题讲座、医德医风与医学人文关怀教育专题讲座、医学人文图书推荐阅读活动等。问卷调查显示,96.52%~100%的医学生认为感恩教育活动中自己的灵魂深處受到触动。通过各种沉浸式情感体念为特征的医学人文教育活动,医学生感悟到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了医者仁心,效果较好。

[关    键   词]  医学人文教育;高职医学生;沉浸式情感体念;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1919年由奥斯勒首次提出[1]。医生除了掌握技术外,还要有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强调患者利益至上的原则[2]。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呵护生命[3]。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对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中培养医者的医学人文精神提出了新要求[4]。医学人文教育是对医者素质与品格的教育,是对从医者进行人文精神培育、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提高而开展的实践活动,是现阶段医学培养工作的重点[5]。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大都开设了人文医学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等,但是学时有限。为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本校开展了一系列以沉浸式情感体念为特征的医学人文教育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一、沉浸式情感体念为特征的医学人文教育活动方法

(一)开展解剖学课程“感恩无言良师”活动

到1999年,75%的美国医学院校开设了人文课程[6]。我院除开设专门人文课程外,还将医学人文教育嵌入其他专业课程。我校临床医学院在医学生的《人体解剖学》第一次实验课中,开展“大爱无疆、生命永恒,感恩无言良师”的感恩教育活动,由院、系、部领导和解剖教师带领学生一起举行庄严地向“大体老师”默哀、献花、学生代表致辞仪式,课后撰写感恩“无语良师”心得体会。近三年中参加感恩活动的学生共10个专业、6436人。在感恩仪式中,医学生稚嫩的心灵沉浸在庄严、肃默的氛围中,思考生命的意义、医者的初心,体念遗体捐赠者的大爱与奉献精神,体会医学人文关怀的精神。

(二)开展生理学课程“医学伦理教育”活动

医学人文往往与思想、精神、理念相连,表现为对生命的呵护和关爱的精神与品格。在生理学第一次实验课中,院、系、部领导和生理教师带领医学生一起参加以“敬畏善待生命,培育仁心仁术”为主题的医学伦理教育活动。医者仁心,最重要的是对生命的人道关怀之心,医生工作的对象是人,而实验动物是人类的“替身”或“替难者”。教师介绍了生理实验过程需要遵守的3R原则。医学生认识到实验动物为医学做出的牺牲,在灵魂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庄严宣誓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并在活动条幅上签名。近三年中参加伦理教育活动的医学生共10个专业、7740人。铿锵有力的誓言、横幅上端正的签名,无一不承载着师生对实验动物生命的敬畏和感恩之情,精神上受到了洗礼。课后心得体会中极大部分学生都表达了通过活动知道了实验动物用牺牲生命让自己做实验,要好好珍惜每一次实验机会,认真学习、练好专业本领,在实验中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将来关爱患者使其少受痛苦。

(三)举办“白求恩广场医学生宣誓仪式”

1988年美国阿诺德·戈尔德基金会成立并资助全美医学院和护理学院的医学生入学时举行白大衣授予仪式并宣誓《希波克拉底誓言》,成为美国规范医学人文教育的开端[7]。近几年来,本校临床医学院每年11月都在白求恩广场举行医学生宣誓仪式。在白求恩庄严、雄伟的雕像前,教师和新生一起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文章《纪念白求恩》,感受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庄严宣誓。医学生誓言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等誓言,在医学生心中植入了医学人文精神的种子,白求恩精神和医学生誓言将永远激励着他们在艰苦的医学道路上砥砺前行。

(四)开设医德、医风与医学人文教育专题讲座

医学人文教育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批判性思维和临床胜任能力,健全医学生人格[8]。临床一线的专家、学者讲座让医学生感悟临床案例中的人文精神,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中人文难题的回应能力。

开设医学人文教育专题讲座。特邀专家学者来校为医学生作医德、医风与医学人文教育专题讲座,其中有医院的医学人文教育专家、本科院校的知名学者。如在“走好从医之路的第一步”的讲座中,介绍了古今中外众多医学前辈崇高的医德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解决身心痛苦的故事,如林巧稚考协和医学院时因参与抢救同学误考的故事,丰富、有趣的故事使初入学的医学生沉浸其中,深深感悟到什么是医者、什么是医学的本质,明确了将来应做一名什么样的好医生。

开设医德、医风与医学人文关怀专题讲座。特邀医院对处理医疗纠纷富有经验的管理者为医学生作讲座,用大量鲜活案例、真实图片和切身经历,呈现“最美医务工作者”如何用心关爱患者的故事及医疗纠纷典型案例。如有“缺氧不缺精神”的援藏小分队;有面对21岁病危男孩求生与信任的眼神,用爱托起生命的ICU团队;还有深知患者痛苦,竭尽全力解决医学难题的发明家等。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医疗纠纷案例和原因分析。目前,医患纠纷很多缘于医者对患者缺少人文关怀,或者医患沟通不当。医学人文精神有助于医师明确职业定位,树立优良的医德、医风,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避免医患双方冲突,促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大量医德高尚、有医学人文精神的好医生的故事与缺乏医学人文精神及沟通技巧引发的医疗纠纷案例从正、反两方面给医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使学生感悟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师职业中的重要性。

(五)开展“医学人文图书推荐阅读活动”

在校园阅读节活动中,专业课教师与图书馆员一起推荐优秀的医学人文图书给医学生专题阅读,包括“医学家传奇、心理与健康推荐书目、大学生励志性书目、人际沟通书目”4类图书共46本。(1)医学专家人物传奇:如《大医精诚》《感悟医学家》《一个好医生的成长》《吴阶平生平》《李时珍》《医之魂》等。(2)心理与健康方面的图书:《幸福的方法》《方与圆》《唤醒内在的智慧》《静下心来找回自己》《心灵的复苏》《生命的重视》等。(3)大学生励志性图书:《永不言败》《志比山高》《穿越生命的荊棘》《海伦凯勒心语 珍爱此生》《奇迹 你的人生没有极限》《做最好的自己》等。(4)人际沟通方面的图书:《人生和谐曲》《一生的导师》《读懂社交》《一分钟自我表现术》《如何与难相处的人沟通》《倾听》等。通过医学家的传奇故事,学生感悟到许多医学名家的医德修养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心理与健康方面的图书,使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部分,感受到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提高对患者的同情心和共情能力;励志性图书让医学生沉浸在别人的经历中感悟人生,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建立坚强的品格,更加热爱生活和珍爱生命;人际沟通类书籍,让学生感受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完善自己,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医患关系。学生书写的读书心得刊登在《书香卫院》读书报供全校学生交流学习。在医学人文图书推荐阅读活动中,广泛的自主阅读、沉浸式感悟、潜移默化的渗透对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沉浸式情感体念为特征的医学人文教育活动效果分析

通过问卷对本校临床医学专业2019、2020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96.52%~100%的医学生认为,在“感恩教育活动”中,自己的灵魂深处真正受到了触动,感受了大体老师“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精神,激励自己更刻苦学习,将来使患者少受痛苦;“医学伦理教育”使自己懂得要尊重生命,今后要精准操作尽量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对实验动物和患者都应有“人文关怀”之心;白求恩广场举行的宣誓仪式使自己很激动,加深了对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理解,增强做一名白求恩式好医生的愿望;医学人文教育专题讲座使自己了解了许多古今中外医学前辈、医疗队救援的故事,学习了他们身上伟大的品德和人文关怀精神;通过医德、医风与医学人文教育专题讲座,认识到医生工作中既要有技术服务,又要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医生应具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对患者具备同情心、同理心,工作要认真、细致,进行有效沟通,对遭受身心创伤的患者多给予精神支持、安慰,不轻言放弃,要学习医疗法律法规,防止不恰当的行为,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经常邀请临床医生来做专题讲座。

三、结语

医学人文教育体现了医学对生命的关怀,医学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医生重视医学人文精神,从而使医生不仅有高超的医术,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9]。无论是《希波克拉底誓言》还是《赫尔辛基宣言》都体现了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医学人文精神[10]。在国内外的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视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等外展式教学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共同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11]。但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整个医学界进行系统教育,医学人文教育不能仅靠开设几门医学人文课程,还需要贯穿在专业课程教学、各种外展式教学活动及临床见习、实习等医疗实践中。本校通过开展以沉浸式情感体念为特征的医学人文教育系列活动,在庄严的仪式和广泛阅读中,让医学生感悟医者的初心,培育医学人文精神和医者仁心,营造医学人文教育氛围,为培养有理想信念、有职业精神和人文情怀、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医学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校的医学人文教育活动成为学校素质教育品牌活动,在省内高校医学人文教育活动评比中多次获奖,被多家媒体报道,在同类院校起到较好的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治政.人文医学有待深入探讨的若干问题[J].医学与哲学,2020,41(16):1-4,23.

[2]李群,王平.人文精神读本[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9-10:1-168.

[3]刘虹,姜柏生.人文医学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8:1-394.

[4]张俊,蒋丽.医学生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2):255-259.

[5]KLUGMANC M.Medical Humanities Teaching in North Amarican Allopathic and Osteopathic Medical Sch-ools[J].J Med Huamnities,2018,39(4):473-481.

[6]邓如芝,林娜,李英姿,等.论教练技术应用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可行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2):22-23.

[7]李亚军.美国医学人文教育之父:阿诺德·戈尔德[J].中国医学人文,2018,4(4):60-61.

[8]陈化.临床研究生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证考察:问题与对策[J].医学人文与哲学,2021,42(3):51-55.

[9]WALD H S,JONATHAN M,IRINA M.Medical Humanities in Med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J].Med Teach,2019,41(5):492-496.

[10]张利平,贺圣文,张爱芹,等.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标准及流程设计方法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12):1603-1606.

[11]李腾子,蒋凯.专业人才培养中怎样开展人文教育:基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20(12):46-52.

◎编辑 马燕萍

作者:蔡小红 黄健 贺芳 林清

高职医学论文 篇2:

高职医学院校开设性医学课程的探讨

摘要:高职医学院校开设性医学课程十分必要,这关系到大学生道德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需要。高职性医学课程可分三个阶段完成。

关键词:高职;性医学;课程

学校是进行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在性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1990年,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要开设性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对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是其知识结构性的需要,也是其未来从事相关职业的需要。有关专家指出:性医学是医学中重要而尚不完备的领域,应予重视和研究。因此,高职医学专业的学生系统学习性医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与较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拓宽就业门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对培养和指导自身及他人正确的性观念与性行为也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高职医学院校开设性医学课程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家长和教师往往羞于在子女与学生面前谈论性的问题,阻碍了我国性教育的实施与推广。关于性的问题在社会上影响极其复杂而敏感,时至今日,全国只有极少数医学院校正式开设了性医学课程,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把性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引入课堂,有些院校针对学生健康教育只开设了一些性知识讲座,高职医学院校的情况更糟,目前还没有一所高职院校正式开设性医学课程。在医学院校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也仅仅是性器官的解剖与生理,很难广泛深入地讲解性的知识。学生虽然对性、避孕和性病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性心理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以及性和谐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这种状况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造成目前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陈腐的教育观念导致性禁锢和性神秘,使整个社会缺乏性医学正常发展的舆论环境,缺乏起码数量的性医学教育与研究的专业队伍与设施;另一方面是由于专业教材匮乏,除了吴阶平教授等编译出版的《性医学》、薛兆英等主编的《现代性医学》、卢盛波等编写的《性医学教程》可作为教师参考用书外,国内尚无其他有关性医学的专业教材。因此,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培养相关教师,在高职医学院校中逐步开设性医学课程。

开设性医学课程的必要性

社会的需要首先,是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许多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性问题,据中国性学会提供的数据,全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男性有勃起功能障碍(ED)疾病,在我国更为严重,约有50%以上的男性有过勃起功能问题,80%以上的女性很少感受过性高潮。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家庭的和睦与性生活的和谐,应该承认,性不是肮脏与丑陋的东西,而是人们生理与心理的一种正常需要。其次,是落實计划生育国策的需要。性——生育——节育和不育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社会需要大量掌握优生优育知识的人才,因此,在高职医学院校开设性医学课程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再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提倡性文明、性和谐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宣传关于性的科学知识,摒弃性神秘的观念,使人们科学地认识性的实质,树立正确的性道德与性价值观念,有助于增进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高职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需要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或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性激素分泌逐渐旺盛,性意识逐步增强,由性生理发育而引起的性紧张与性好奇极易形成“性饥渴状态”。国内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性知识缺乏的现象:(1)性生理与性心理知识贫乏。绝大多数学生反映学校的性教育从来没有落实过,学生对性教育的实际内容比较生疏或了解很少。如对于手淫的态度,25.5%的学生认为手淫是对性要求的一种补足,53.3%的学生认为手淫是不文明的行为,21.2%的学生对手淫缺乏足够的认识。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对月经、遗精等正常生理现象不了解,甚至为此感到困惑和迷茫。在大学生中,因性知识缺乏引起相关疾病的情况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有关性成熟问题的调查中,有54.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或社会意义上已经完全成熟,只有19.9%的学生认为自己尚未成熟,31.2%的大学生有性心理咨询的要求,79.7%的大学生认为应建立和健全性心理咨询服务机构。(2)性知识来源非科学化。学生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于书籍或影视的占64.8%,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而获得性知识的占19.5%,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掌握性知识的占8.4%,通过父母的教育得到性知识的仅占5.5%,靠自己摸索了解性知识的占1.8%。(3)传统性观念和性道德受到冲击。在一项关于贞操观的调查中,认为贞操十分重要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19.2%和50.3%。对婚前性行为,有50%以上的大学生持宽容、默许或赞成的态度,甚至有30.1%的学生认为同居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受这样一种性观念的引导,传统道德对大学生的约束力正在不断减弱,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现象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不容忽视。(4)对性传播疾病的认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一项关于STD(性传播疾病)和AIDS(艾滋病)知识的调查中,医学专业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但也并非十分乐观,如有24.6%的医学专业学生和61.5%的非医学专业学生认为STD只通过性接触传播。在关于大学生避孕问题的调查中,有15%的男生和13%的女生承认有过婚前性行为,但在首次性行为发生时,只有16%人采用了现代避孕措施,其中3.1%的被调查对象曾怀孕过1次或多次。这说明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与避孕的知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亟待加强。

此外,性教育对大学生道德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项性与道德相互关系的调查表明,19.5%的大学生认为性是人的本能,与道德无关;26.9%的学生认为性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自己说不清楚;53.6%的学生认为对性的态度可以反映道德水平。目前,大学生卖淫嫖娼的现象已是公开的秘密,这表明大学生对性道德的认识模糊。性生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性的满足往往需要与自己之外的另一个人相联系,性成熟的男女既有权利得到性的满足,又必须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性道德规范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性医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分阶段开设

在现代社会,人类对性问题的认识与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现代科学,并且已建立起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理论体系,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大学科范畴,性生物学、性心理学和性社会学成为性医学的基础和临床指南。性医学教育是指导性医学知识学习、运用与实践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普及性知识,强化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家庭和睦幸福和人格健全发展。据此,应结合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性医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以性器官的解剖、发育、性生理与性心理为基础,以两性社会交往、性行为和谐与性生活协调为重点,以性功能障碍、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为扩展,分三个阶段完成性教育。

第一阶段:入校的第一学期,应注重青春期性心理及性解剖生理教学。授课内容包括:(1)性解剖、性生理知识;(2)青春期心理发育特点和性困惑;(3)自身性行为——性幻想、遗精、月经紊乱、性梦及自慰行为。

第二阶段:第二、第三学期,应注重性道德、性法规教育。授课内容包括:(1)爱情与婚姻,权利与责任;(2)贞洁观,婚前性行为;(3)性行为(性刺激、性高潮、性生活卫生与避孕);(4)性与文化艺术,性审美;(5)性伦理学。

第三阶段:实习前阶段,应注重性传播疾病、性功能障碍的治疗与预防。授课内容包括:(1)各年龄段的性问题;(2)性传播疾病;(3)性功能障碍与治疗;(4)性变态;(5)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6)性医学咨询。

注重科学性,防止滥讲偏向

由于性医学的特殊性,性医学教育一定要以严肃、科学的态度进行,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在性医学教育中,要将性知识教育与性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性知识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婚姻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要根据医学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医务工作的需要,立足以人为本,以严肃的思想性、严谨的科学性为原则,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伦理道德为规范,防止滥讲偏向,最终使性教育收到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俊帜,马骏.对医学生也要进行青春期性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41-42.

[2]郭蓬春,杯明理.性功能障碍妇女心理卫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1999,15(1):16-17.

[3]张丽伟,蔡家春,徐晓阳.重庆市267名女大学生新生生殖健康知识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2):125-127.

[4]颜丹,潘英,李燎,等.泸州医学院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36-1037.

[5]杨珍,蒋欢.我国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28-1029.

[6]顾世光,高尔生,赵鹏飞.生殖健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51-356.

作者:乔建卫

高职医学论文 篇3:

对高职医学生进行医学理性精神教育的再认识

卫生职业教育的医学理性精神内涵包括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对高职医学生坚持高尚的和稳定的医学理性精神教育,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卫生职业教育和工学结合办学属性之逻辑必然性的展开的基本要求。

高职医学生 医学理性精神 高职医学院校 卫生职业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卫生职业教育的兴起,本身就是医学理性精神属性之必然逻辑性的展开,与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范式和医学理性精神教育息息相关,故医学理性精神的泛化是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因素。医学理性精神属于医学科学精神的范畴,是医、护工作过程的精神基础,与医德养成教育关联密切,与医学应当相辅相成。面对守望生命的医学事业,卫生职业教育的医学理性精神内涵包括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对高职医学生坚持高尚的和稳定的医学理性精神教育,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卫生职业教育和工学结合办学属性之逻辑必然性的展开的基本要求。在新医改背景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卫生职业教育的范式教学模式下,再认识高职医学院校的医学理性精神教育的品位建设如何开拓是一个现实命题。

当今过度医疗、看病难、看病贵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医疗消费不合理、医疗资源浪费、医疗资源共享缺陷的弊端已不是一般性的问题,关系到现行社会医疗消费市场和各类医学教育是否公平、诚信、实用,关系到医疗保健的公益性保障,也关系到医疗消费者对医学理性的信任问题。在此种背景下,医学理性精神建设正在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特别是职业医学应当亟待探讨的问题,同时医学伦理学的善良总原则要求树立医学理性精神,忠实实践医学目的与公平、公正的医疗消费,籍以保证医学服务的公益性取向。卫生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新兴的医学教育事业,其生源质量较差,毕业生工作能力受限,但高职医学生接受医学理性精神培育的空间较大。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高职医学院校势必需要加大力气对高职医学生进行医学理性精神的培育,再认识医学理性精神教育与医学职业行为培育的相容性方面的问题,再认识坚持和弘扬医学理性精神建设与提高高职医学生职业成长性和医学职业服务境界的内在关系,或许更有利于显现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效性。

二、卫生职业教育医学理性精神的基本属性

医学理性精神基本内涵是职业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行为中具有的医德理性的特定渗透、表达和反映的心理状态,是医学目的之逻辑必然性展开的心理活动,是医学随时代变迁、广大医疗消费群体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而适时自我审视、自我发展的必然属性。其属于医学科学精神的范畴,是医疗活动的精神基础,是以善良总原则和“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为前提的精神境界,也是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元素。笔者认为,卫生职业教育医学理性精神是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的集合,基本属性包括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是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倾向的综合体现。卫生职业教育坚持医学理性精神教育,可以造就高职医学生的医德境界和职业成长性,在一定程度上导向和定向卫生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培养高职医学人才。

三、再认识高职医学生建构医学理性精神的几个相关问题

1.再认识高职医学生对现代医学理性产生困惑的症结

目前,三大因素困扰着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的建构:其一,过度医疗、医疗技术主义的萌生与泛滥,使“利润绩效”转嫁于医疗消费者,造成医院公益性淡化,有悖于医学理性和善良总原则,引咎高职医学生对医学理性精神产生模糊认识。其二,“必需、够用”的教学理念束缚着卫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属性的必然逻辑性展开,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没有完全融入卫生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连受“挫折”,知识体系的积累存在缺陷,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理性精神混沌。其三,高职医学院校建构主义理论缺陷,不能有效地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使高职医学生对医学理性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存在局限性,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同化、顺应和平衡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的建构。

沉思高职医学生对现代医学理性产生困惑的主要的社会背景, 需要再认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多数高职医学生对卫生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就业前景的担忧,使其医学理性精神的自我建构和自我调控能力低下;二是,医疗消费是商品消费的再认识进一步印证了卫生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医疗的商业化影响,并由此引发诸多的现实医德问题,高职医学生与医疗消费者一样,对从医人员的医德境界和医学理性精神提出质疑,而医疗机构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快改善现实医德和医学理性的问题。三是,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滥用对医学目的的异化,并带来的道德和医学伦理难题,使高职医学生与医疗消费者对医学目的产生了困惑,同时对从医人员的形象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提出争议,进一步对医学理性精神产生困惑,而从医人员又不能时常自觉维护和履行医德规范及坚定医学理性精神。四是,医疗机构及其从医人员医德不自律而蕴生的拜金现象、过度医疗、医疗技术主义、医学情感淡化、医院文化建设无序均为医学理性精神的惰性因素,它们有悖于医学理性精神的真谛,是坚定医学理性精神的系列障碍。

面对高职医学生对现代医学理性的困惑,高职医学院校对高职医学生必须坚持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引导高职医学生认识和明确现代医学遭遇的医学理性和伦理道德困惑的根源在于医疗服务业忽视了对医学性质的认识、对病人是医疗消费第一因素的认识、对以人为中心的整体医学的认识以及对人文医学的认识,籍以引导高职医学生自觉地接受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不断完善人格素质。

2.再认识高职医学生的学习理性精神对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的制约

学习理性制约着高职医学生的学习困惑、学习挫折的转归,是影响学习发展与医学理性精神问题的基本因素之一。学习理性精神的内隐与外显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医学生学习心态、学习行为与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建构的律正、医学伦理关系的协调与医学责任的归属问题。学习理性精神是自律学习行为、制控学习责任和界定学习价值的重要因素,对高职医学生诸多的学习责任、学习困惑、学习挫折和学习心理障碍问题有一定的制约效应,其终究要潜移默化为对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的心理感应。面对卫生职业教育“淡化学科意识、知识体系弱化、注重技能训练”的不争事实,积极倡导和督促高职医学生建构坚定的和稳定的学习理性精神,会使其在医学专业知识体系的学习积累中处于优势地位,进而对其职业成长性和医学伦理观念产生良好的启示作用,对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建构呈现良好的制约效应。

3.再认识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精神的迷茫与医疗困惑的问题

当今,高职医学生基于上述原因,对医学理性精神产生了迷茫或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对医患医疗消费心态、医学人权的律正、医学伦理关系的协调和医学责任的归属等问题的判断。试想,高职医学生在对医学理性精神产生迷茫的情境下,面对诸多医学责任问题、医德困惑和医学伦理问题,就不能表现出应有的医学理性精神,不能把握医学理性精神制衡效应,就会产生医疗困惑的心理阴影。这说明医学理性的迷茫与医疗困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是前者的归宿。

面对守望生命的事业,高职医学院校对高职医学生重新提出、界定和审视医学理性精神是一个重要课题。

四、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是高职医学生建构医学理性精神的新起点

人们期望高职医学生拥有高尚的医学理性精神,是医学的重要进步,也是高职医学院校新的教学取向和教学潜能。这种教学取向和教学潜能需要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方能使高职医学生置于其中,建构自己的医学理性精神,为自己的顶岗实习、择业、服务能力和职业成长性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1.师生共创和谐的学习理性的教育情境

教师在高职医学专业课施教中充分展现教学热情、教学情感、教学成果、教学有效感和教学品位,可以创设教学理性情境,引导高职生正确对待学习挫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情感、学习成果、学习有效感和学习品位,籍以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理性情境,形成培育和强化高职医学生学习理性的合力。

2.工学结合、院院结合,共同创建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的教育情境

工学结合、院院结合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改革,可以结合案例教学,超前性创建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的教育情境,提升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精神的建构效果。以工学结合为抓手,培育医学理性精神建构的土壤,是提高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精神境界的新起点。

3.实习带教,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

临床实习的带教环节是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的有效平台,注重实习带教情境培育高职医学生的医学理性,是卓有成效的举措。面对医学服务工作情境,带教医师(护师)以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情感体会,可以直接将工作平台需要的医学理性精神施教于顶岗实习的高职医学生, 会收到现实的、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4.社会舆论和顶岗实习创设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

过度医疗、医疗技术主义、转嫁医疗费用、看病贵、看病难等不满的社会舆论和救死扶伤、医者仁心、为患者排忧解难等满意的社会舆论与顶岗实习中的服务流程的训练,从医人员的言行和患者的评议,可以共同创设高职医学生的医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情境。

参考文献:

[1] 罗根海.评判中医药学需要科学与理性精神[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1):13-15.

[2]孙奥丽,孙永波,陈红霞.医德养成教育和医学理性精神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4,24(6):34-35.

[3]杜治政.卫生改革中的利益冲突与调节[J].医学与哲学,2007, 30(1):3-9.

[4]林国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因及解决措施[J].学习与实践,2006,24(1):57-61.

[5]陈晓阳,杨同卫.论医学的理性精神[J].医学与哲学,2003,24(4):35-36.

[6]孙云霞,傅增智.带教情境的建构与实习护生的道德认知[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4):155-156.

作者:孙永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态畜牧业论文下一篇:现行农业技术推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