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非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2022-09-11

1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计算机的应用已进入企事业单位和百姓家庭, 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非计算机专业高职毕业生应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自动化和处理专业领域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能。

计算机应用能力, 是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 是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应具备的一个基本条件。面对信息爆炸和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 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就没有竞争力, 就会被社会所淘汰。高等院校的办学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 研究与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为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建设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路子,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无疑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

2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加大

由于我国中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教育极不平衡, 造成了高职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边远地区, 很多学生都没有上过计算机课, 甚至还有学生从没有见过计算机。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一般都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 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非常熟练, 有的还掌握了网页设计、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这种状况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上述情况给高职计算机教学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 即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兼顾其基础差异明显很大的学生。

2.2 学时缩减与授课内容增加的矛盾

在高职的教学改革中, 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已成为一种趋势, 其中的一条措施就是大量缩减课程的学时, 包括计算机的课时。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都在不断增加。这样, 内容的增加与学时的缩减造成了很多不适应的状态。教师们总感觉课程上不完, 很多授课内容很难完整地讲授出来;学生一方面又觉得老师讲得太快, 无法消化吸收。

2.3 计算机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

由于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 使得各学科自身也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各自的要求。但在目前, 许多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则几乎都把侧重点放在对计算机知识本身的学习和掌握上, 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较少。学校在授课内容上没有区分专业的差别, 这样做的结果必将使毕业生难以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

3 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策略

3.1 加大硬件投入与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前提条件

学校要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 在加大计算机硬件投入的同时, 还要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教学法研究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进修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鼓励年青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积极参加全国各地区的教学研讨会等举措, 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的水平, 满足学院各个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需要。

3.2 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只有把专业课与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融合起来, 才能促进学科的发展, 这样各个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更高和更加具体的要求。

3.3 加强计算机语言的学习, 培养学生编写程序、解决专业问题能力

学习计算机语言的目的, 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利用计算机设计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但是,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难学、不易掌握, 有的学生甚至选择了放弃。这是因为,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 与程序设计相关的课程有很多, 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一门程序设计课程犹如盲人摸象, 只是单纯地注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句、语法和一些细节, 缺少对计算机整个知识体系结构把握, 所以应该加强计算机语言的学习, 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 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存储原理、指令在计算机中的执行过程、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概念等, 这样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有很大的帮助。

3.4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课程教学实际要求, 目前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投影仪将教师操作过程及相关知识投射到大屏幕上,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加大了传递信息的容量, 可以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 更易于理解。但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将讲授内容做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 信息量大, 速度太快, 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 留给学生的印象较浅, 容易遗忘。同时, 学习过程仍然以听讲为主, 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要对所讲授的课程进行精心备课, 组织好教学内容。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教学每一个环节都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3.5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教学的突出特色之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主讲教师与实验教师的职责一定要明确, 要采用“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上机目的, 设计出上机任务, 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可评性, 应要求学生在上机前设计出自己或小组的上机步骤。在上机过程中, 学生是主角, 他们各自按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 一步步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指导教师要活跃上机课的气氛, 创造相互协作的氛围, 学生有问题能及时提出、及时交流。实验结束后, 教师必须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并发动学生互评。每位学生必须记录自己这堂课的评价结果, 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做到心中有底, 这对于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大有好处, 同时也有利于以后的教与学。

4 结语

计算机教育是一门科学, 要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 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就要依托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不断开拓创新,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增强学生走入社会的综合竞争力, 满足21世纪信息社会的需求。

摘要:计算机教育是高职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 应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成为实践能力强的多能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 林峥, 岳孟田.高职计算机实用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市场需求[J].职业时空, 2006 (18) :27~28.

[2] 陈强, 刘丽君.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广场, 2007 (6) :35~3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广播新闻创新路径探析下一篇:试析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