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效率

2022-09-13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这样说:“没有教学语言的新艺术就没有新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 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具有极其重要和难以估量的作用, 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清晰

语言的表达首先要准确, 字斟句酌, 严格遵守语言的科学性。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数学课堂语言要求用词严谨, 因而教学语言应该准确, 符合科学性。要使语言表达准确, 必须做到“三熟”:熟悉教材, 教师就会对讲课满怀信心, 胸有成竹;熟悉教法, 教师就能根据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熟悉学生, 教师就能从学情出发, 因材施教。数学概念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 都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准确、清晰的数学教学语言进行概括与表述。例如, 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 可以分成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能笼统地讲三角形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语言简洁就是指教学语言要少而精。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数学概念, 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 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 要多说或详说, 并要说得恰到好处。要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时刻注意用数学术语去讲课, 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语法规范和数学用语规范。即使读一道算式也要规范:“ (6+3) ×7”不能读作括号“6加3”括号乘7, 而应该读作“6与3的和”乘7。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本中的运算定律和法规, 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文字题。

二、使教学语言合乎逻辑性

首先, 教学必须符合逻辑性规律。如数学教师在运用概念, 作出判断, 进行推理时, 都必须严格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把“整除”和“除尽”混为一谈。就是违背了同一律, 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不到90度”之类的话, 就是违背矛盾律。

其次, 教学语言必须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学语言应该有根有据条理清楚, 为学生提供严密的思路, 清晰的范例。如解答2+X=5时, 应该这样想, 因为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 所以X=5-2, X=3。因此教学语言必须循序渐进, 前呼后应, 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第三, 教学语言必须符合数学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例如, 对“比”下定义时, 应当说“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如果说成是前项和后项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就是逻辑错误。因为先定义比, 然后再有比的前项和后项。

三、使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态度, 要包含丰富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则可以激发学生巨大的潜力。潜力又可以转化为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积极追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回答问题, 将一个“请你回答”, 学生回答完毕讲一声“今天XX同学表现得很好, 希望他今后取得更好成绩”。这样, 话语虽不多, 但这是感情的交融, 是学习内在的驱动力, 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学生一切美好, 高尚的情感体验, 都不是靠说教获得的, 而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倒是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的有效手段。

为使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 应把教学内容作问题化的处理, 并在设计问题时应作周密的考虑。如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时, 可以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1、用什么方法把梯形转化为我们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

2、转化后得到的新图形, 它的底和高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3、新得到的图形的面积和原来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4、根据原来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你能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5、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

6、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四、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教学语言直观生动的最好形式之一是“打比喻”。比喻打得恰到好处, 可以使学生眉飞色舞, 兴致勃勃, 易于接受新概念, 乐于思考新问题;比喻打得不够恰当, 就会使学生愁眉苦脸, 莫名其妙, 难以理解新概念, 懒于探索新问题。因此, 比喻的内容、形式和表达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要力求达到比喻得体, 确切传神的境界。所举的比喻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所熟悉的事物, 他们才有所体验;要选用学生文化知识水平所能理解和领会的事物, 他们才有所体会。比喻和所讲问题情理确切, 合乎逻辑。不能牵强附会, 虚假陌生, 否则愈比愈糊, 越讲越懵。

要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就要富于直观性, 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事理形象化, 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生动地表达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 我常采用儿歌来叙述概念、法则。如“直线、线段、射线——无头无尾是直线, 两端任意延;有头有尾是线段, 两端之间有长度;有头无尾是射线, 一头限制一端延”。“小于号、大于号, 开口对着大数笑”等。这样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就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活跃学生的思维。

五、使教学语言具有节奏性

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 合理地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果是一堂课的开始, 无论是复习旧课, 还是导入新课, 教师课堂语言都宜慢, 就像汽车轮船刚刚启动, 有一个逐渐导入轨道航向的过程。当学生情绪已调动起来, 思维进入正常轨道时, 语言和教学进度可逐渐加快。当教师讲解例题时, 由于这些内容输入学生的大脑需要有一个处理转换过程, 这时的语言又宜慢不宜快。当教师由讲解例题过渡到做练习时, 教学语言又宜快不宜慢。当教师为了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力和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语言的能力或强记能力时, 又可以适当加快语言节奏。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 正确处理教学中各种矛盾, 正确有效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技能活动。

关键词: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语文出版社, 1996.

[2] 何如栋.小学数学教育科研.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3] 吴正宪.吴正宪数学教学教例与教法.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谈露天矿作业环境改善及安全管理下一篇: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