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临场对策

2022-09-05

第一篇:高考作文的临场对策

高考作文的临场对策

近几年高考作文考查的都是话题作文。谈作文应考,首先要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指的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的一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本质是鼓励创新,是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话题中,陈述各自不同角度、不同立场的观点,或是独特的经历、体验和联想、想像。这是一种既开放又有所限制的命题方式。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般要紧扣标题展开,话题作文要求自拟标题,而且话题作文只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向,写作的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命题作文,对文体的主动权也远远大于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也不同于一般的材料作文。从审题上说,话题作文强调的是“有关”,不刻意在审题上为难考生,而一般的供料作文往往要求行文的主旨与材料吻合或对材料的评论引申;从文体上说,话题作文把选择权完全交给了考生,而供料作文要么写说明文,要么写议论文或记叙文,自由选择的余地较小;从结构上说,供料作文中的材料是必须使用的,如果是议论文,往往还应放在文章的开头作为引出观点的依据,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你一个范围,用不用它无所谓;从思维方式说,供料作文是一种线性思维,写作者认知趋同现象较为严重,顶多来一个反其意而用之,而话题作文则是发散思维,题目本身容许甚至激活考生的创造力。

近年高考作文另一个特点,就是将作文的评分标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并各又分为四个等级和四个方面,再细化为40个要素。这些要求,概括起来说,一是要合格合度,二是要锐意求新。注重“发展”不是不要“基础”,基础就是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书写规范标点正确。比如2001年高考作文,话题是“诚信”,有的考生说商业社会,“诚信”可以不讲,这就背离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作文题目的立意导向。2000年的作文话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考生反其意而写之,说真理只有一个,答案难有多个。有的考生说,世界丰富多彩是事实,一个问题也可以有多个答案,但不大可能达到丰富多彩的地步。即使承认题目的立意有逻辑不严密之处,这些把评论作文题本身表述的意思正确与否当作写作对象的文章也不能说是符合题意的。还有,这些年淡化了文化要求,有的考生便不讲文体了,写出一些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来,鼓励想像,考生便“批发”出大量或虚拟未来世界的生活,或想像网络世界的神妙莫测,或摹写太空星球大战的恐怖的“作品”来。脱离了具体的文体,流于虚无怪诞,恐怕算不上合格合度之文。

因此,我们作文时首先要保证“基础等级”的合格合度,然后才是追求“发展等级”的高要求,那就是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新。应考写作时要选择好文体,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优选素材,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找准角度,独具慧眼,灵活表达,变换语言和结构的外壳。而应考作文最易突出个性和创新的突破口的应该是构思,下面举些例子。

一、以退为进法

先反向蓄势,把感情或情节或气势推向高潮,再逆向回迭,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关键是转换处要恰当,不管是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要在高潮处逆转。

移植记忆 获取能力

湖南考生

“唉!”我“啪”的一声合上厚厚的《唐诗三百首》,“真难背!”我边揉揉太阳穴,边闭上眼睛默想着,“如果能把记忆移植该多好,那我便可一瞬间就满腹诗书,下笔有神了。”

“对,不是刚有科学家宣称给动物移植记忆成功了吗?那人类的记忆移植不是也指日可待吗?”我兴奋地遐想着。

假如真的可以给我移植记忆,我便先移植文学家的脑中物质。于是,我便可看大漠孤烟,江南风物;赏高山流水,小桥人家;览人间万象,百姓生活;尝世事浮沉,天地沧桑。我便可以不翻书页,不动笔墨,数秒之内接受他人一生汲取的无穷文史营养。于是,无需时光倒流,我便可走马塞上,看楚汉交兵,金戈铁马;无需程门立雪,便可聆听名师谆谆教诲,耳提面命。于是,我也可“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假如真的可以这样,我还想移植政治家、军事家的“记忆库”。从此,我可以指点江山,评论天下,挥洒笔墨,笑对政治风云,或者,我便可亲领雄兵百万,做一回“近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

“哈哈哈„„”我得意地笑了,下意识攥紧了拳头,仿佛真已成了一代英豪,可赈世济民,造福苍生。我不由摸出《三国演义》,想翻出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嘲笑最终落得五丈原一夜秋风的他。“你不是知天文地理,晓阴阳奇门吗?看我日后移植记忆,强你百倍!”

忽然,我翻到舌战群儒一段,见到孔明斥责儒生的一句:“汝辈专工翰墨,惟务雕虫。青春作赋,皓首穷经,下笔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我猛然惊醒了。

是啊,我得到的是他人记忆的知识,却没有获取实践的能力。我背了唐诗宋词,就真能比肩李杜,力扛苏辛吗?我背了《孙子兵法》,就不会如赵括一般只知纸上谈兵吗?我记忆历史兴衰,成败得失,便能在治国治军时游刃有余吗?移植记忆真能让我获取能力吗?

不!不可能!即使记忆真可移植,我也只能获得他人的知识,而无法增益自己的能力,只会像诸葛亮蔑视的满脑知识却无法运用的迂腐儒生一般,胸无一策,即便我靠记忆日后混过了考试,也不可能提高素质!我懂了。

知识,可以记忆,或许还可移植。

能力,只可实践培养,不要妄想凭空“嫁接”!

二、一矢二鸟法

选材要精,用语要精,力求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下文中的“伤心儿女”即有二义:一为让人伤心的儿女——儿女的行为让人伤心;一为自己伤心的儿女——儿女为父母伤心。如此立意,以一当十。

伤心儿女

江苏考生

母亲躺在医院的床上,双目紧闭,嘴唇乌紫。她中风的脑子迷迷糊糊的,已经三天了。前两天,母亲的床前是没有人的,而今天,她的三个子女破天荒地都到齐了。老大一脸横肉,倚着床,盯着母亲,眼里是一种攫取的光。小弟小妹各有心事,又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病房的门被推开,一个声音叫道:“3号床,准备移植记忆。”顿时,三个人几乎同时一跃而起„„他们三个人将要被移入母亲的记忆。原因很简单,眼看着母亲快不行了,他们私下开始讨论分遗产的事。但由于母亲突然中风,什么话也没留下,加上三人以前从未照顾过母亲,对母亲的财产谁也不知底,于是„„

“记忆移植完毕。”一个声音叫道。三个人睁开眼,立即在大脑里开始了搜寻„„一间阴暗的小屋,潮湿、肮脏„„沾满油渍的锅台,落灰的橱顶„„这不是母亲的家吗?老大心想,这样陌生,却又熟悉。当自己被冤入狱时,是母亲四处奔走,解救了他;又是在这间屋里,他休养了一年。然后,自己找了媚子当老婆,媚子逼着他抢占了母亲的堂屋,把母亲赶进了这间破房。从此,自己就再没有踏过这门槛。

小妹开始了“回忆”:„„腹部的痉挛,巨痛袭来,一个血糊糊的孩子,可这孩子的双眼被血糊了个严实,睁不开。有人低下头,在孩子眼上一口一口地吮,吮了九九八十一天,血淤散尽后出现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不是我吗,妈说过我小时闭着眼睁不开,原来是这样。小妹的心一阵抽搐,正是这双眼睛,给了母亲多少白眼。

小弟脑海中闪出这样一幅图景:在自己家里,媳妇在大桌上吃得有滋有味,母亲却在门边的一张小凳上,手里一个洋铁碗。媳妇不时用刀子般的眼光剜着母亲„„这大约是去年冬天,母亲来我们家住的那些日子,我忙得不着家,原来小蓓是这样对母亲的。难怪那天回家看见母亲在擦眼泪,我问她,她还说没有什么。

三个人都在“回忆”中泪眼朦胧。他们同样都“回忆”到了一个大包裹,土里土气的没见过。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打开老屋的门,找到那个包裹,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包里是一双双崭新的保暖鞋,大大小小的,红红蓝蓝的,他们用哽咽的声音数着:一双,两双,三双„„

三、蒙太奇组接法

选择不同侧面的几个镜头,像电影镜头的剪接一样,组合方式灵活多样,这样构思,往往会使文章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四幕剧

江苏考生

我是中文系的学生,教授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看四幕短剧,写篇论文,明天交。 打开投影仪,开始。

第一幕:情景对话

背景:一条泥泞的乡间小路,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几块零乱的石头。

A:这有什么风景好看?暴雨、小路、溪流、石头!

B:这有许多东西。小路边长着青草,溪流里藏着歌谣,石头边花朵在欢笑,暴雨后挂着彩虹„„ 全剧终„„

我凝神思考,在笔记本上写道:其实生活中任何情景都是美丽的,能发现这一美丽的就是敏锐的眼睛,敏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一颗充满爱与希望的心。正如: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第二幕:半个甜面圈

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A一脸的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一脸快乐状) 全剧终„„

笔记本上留下了我清晰的字迹:乐观和悲观其实是两种生活状态。乐观者看到的永远是希望,而悲观者看到的永远是失望。在人生旅途中,乐观者永远向前看,向前走,大步流星,悲观者永远向后看,原地停留甚至向后走,惊慌失措。正如: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美丽,因此我选择前者。 第三幕: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亮

背景:上山下乡刚回城的老三届在听一位哲学老师上课。黑板上一行字——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亮?

有人说太阳,有人说原子弹爆炸时的光。有人说激光„„教室里充满着七嘴八舌的议论。一位知青站起来,说是在雨中漆黑的泥泞小路上走了许久,突然看见的远方一点如豆的灯火。全场一片寂静„„ 全剧终„„

心中有一些东西在涌动。我想起了巴金的名篇《灯》,似乎当时不能体会的温暖渐渐真实起来。世间最亮的其实是人性之光,一如那小小的台灯,一如那如豆的灯火。温暖是无处不在的,温暖着自己,也温暖了别人。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可是,第四幕却没有看到。够了,这三幕的感动让我一夜未眠。清晨,我交上的论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儒雅的教授笑了。看了三幕剧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你下笔的同时,第四幕已经上演,你的答案就是第四幕——真实的人生。

我大悟。生活有许多精彩的诠释,我的答案只有八个字:热爱、乐观、感悟、付出„„

四、以小见大法

应考作文,写不成鸿篇巨制,宜大题小做,通过一个侧面反映大的主题,选点恰当,表现方法得当,往往能一以当十,做到意蕴丰富,流畅自然。

五、彩线串珠法

用物、人、事或感情为线索,把多件材料贯串起来。尽管把文章写得错综变化、波澜起伏,也能保证条理清晰,中心明确而突出。

六、双线组合法

两条线索,各有自己的流向,但要注意选好两条线索的结合点,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七、由果溯因法

这种构思很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人们不满足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总想了解事情的原委、内情。所以追溯探究原因的过程,往往是作者、读者思维共振的过程。

八、对比反衬法

将对比和反衬异中求异,就会使要表现的人物或事件更加鲜明、突出。

九、单刀直入法

不绕弯子,不兜圈子,开篇入题,直指要害,这种写法在应考作文中值得提倡,不容易跑题,老师阅卷时也不容易误判。

十、列举点击法

这种写法,以材料充实见长。首先注意选材要得当,扣紧题旨;二要注意叙述要精练;三要注意恰当点评,揭示材料的意义,表达主旨。 十

一、求质论证法

论述问题由表及里,通过分析现象,揭示本质。 十

二、反思析理法

运用逆向思维,从超出常理的反传统观念的角度审视事理、分析思理,证明独到的见解。 十

三、类比说理法

有些事物看似平常,若借助联想,将它的意义引申到社会生活中类似的事物上就可以说明一个道理。

其他如画龙点睛法、超现实对话法、回眸一笑法、托物言志法、情景交融法、一字立骨法、虚实相映法、一波三折法、褒贬易质法、调侃幽默法、撒网开合法、钻井深入法、高屋建瓴法、内掘外拓法、归谬批驳法、引伸论述法、设喻说理法、空间变换法、由浅入深法、总分关系法、时间推移法、故事激疑法,等等。

我们可以在考前,选定或自行设计几套适应不同文体的构思练熟,应考时据题选用,有事半功倍之效。

此外,还有几个一般性的问题,也是应考时应该注意做到的: 一个好标题。标题是文章内容的一扇窗户,也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故而十分重要。所谓“好”,一是“合体性”(合乎文章体裁、情境、文章风格等),二是准确性(准确恰当地揭示文章内容,无语病),三是新颖性(不落俗套,新人耳目)。

一个好开头。开头要有一点魅力,以期收到“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元代乔梦符语)的功效。如记叙文的设悬念法、欲扬先抑法、误会法等。

一个好段首。在议论性文章中,段首句往往应是文章的分论点,可采用诸如层进法、因果法、对比法、分列法等安排各段内容。 一个好结尾。忌大、空、浮、泛,求小、巧、精、实,追求“回眸一笑”、曲终奏雅的艺术境界,给阅卷老师留一点思考和品味的空间。记叙文可用释悬式、反弹式、抒情式,议论文可用照应式、哲理式等。 一个好文面。做到字迹工整清秀、卷面整洁,使人赏心悦目。不仅是拿下卷面分,更有不少印象分会从卷阅者笔下流出。★

第二篇:给考生的高考作文临场忠告:立意不宜太艰深

道理上讲,作文主题越深刻越好,但有时立意过艰深难理解会影响高考得分。故高考作文主题,不宜太深沉、太复杂、太超前、太逆向。把普普通通主题通过高明的手段予以点化,才是获取高分的最佳选择。

所谓高明的点化手段,主要在于对主题的巧解、巧喻、巧托、巧揭。如论述“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满分作文《相对论》,作者先写爱因斯坦“相信自己”创建了“相对论”,继写达坦因“听取别人意见”放弃了自己;最后写道,“事物本来就没有绝对,有时需要相信自己,有时又要相信他人。但有一条是不变的——我们要相信‘对’的。‘相对论’,‘相对论’——相信‘对’的,这就是结论。”如此,就是一个漂亮的“巧解”。又如满分作文《抓住别人垂下的藤索》,以“抓住别人垂下的藤索”阐述“听取别人意见”,也是一个漂亮的“巧喻”。如此,主题了无新意却点化出别样格调和情致,再辅以生动的材料,或许更易赢得高分。

形式奇绝勿出格

高考作文样式独到,形式奇绝,确实会更引人注目,不少考生也每每为之绞尽了脑汁。写诗、作文言文、编剧本乃至病理报告、问卷调查、鬼神对话等都有。有人确实据此占到便宜,弄到了高分。如两年前那篇被多家媒体登载的满分作文《用双眼看世界》,本是很一般的议论文,只因作者加了一个“网络个人主页设计”的副标题,又在每段前加了“相关主题”、“时事挖掘”、“相关链接”、“压轴发表”这样几个所谓网络术语,就被打扮成一张别致的电脑“网页”。再如描写女儿与父母关系的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情》,内容本来平常,但却从白居易《琵琶行》中选出适当诗句不断穿插其间,最后以“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表示对父母的感恩。这些,就容易博得评卷老师的偏爱。

但是必须看到,如果过分标新立异,花里胡哨,搞得不伦不类。说不定反而会引起反感,弄巧成拙。所以,形式上固然可以奇绝,却最好不要太出格、太出轨。

注意突出亮丽点

有效地提升品级,是高考作文赢得青睐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方面手段固然很多,而如果努力设计一些亮丽点,竭力烘托和凸显亮丽点,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锦上添花,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一个亮丽点的设计,可以是一段绝妙的引文、漂亮的论述,或者是一个反复烘染的核心词句,启人顿悟的警语和哲思,以及出人意料的行动细节、精彩的标题、题记等等。方法可能人人不同,临场时具备这种意识却非常必要。

如论述“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的满分作文《那时花开》,作者写人们遭遇挫折时总是摆脱不了痛苦,总是说“那时我被气昏了”,“那时我生不如死”,“那时”、“那时”,“那时”真的如此可怕?接着,经少许过渡,就写道“那时”李白怎么怎么,“那时”陶潜怎么怎么、居里夫人怎么怎么,他们都是战胜了“那时”的人物。所以“让我们在挫折面前高歌———那时花开!”这个“那时”,就是作者着力突出的亮丽点。再如关于曾国藩的话题的满分作文《倚天照海》,最后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同样形成了一个亮丽点,这些,无疑是作文获得满分的主要原因。

阐述载体细选择

高考时情绪紧张,心情急迫,许多考生往往匆忙下手,就不免落入俗套,陷入平庸。而如能多动几番脑筋,仔细选择一个精妙的阐述载体,似乎更容易使作文成为美文。近年来,用“红太阳·绿太阳”、“菊花·古剑·酒”、“鱼·水”、“绳子·锁链”、“小城·荒园”,还有“月亮的脸”、“有色眼镜”、“七巧板”、“古城墙”以及“秤杆”、“树叶”、“芦苇”等等载体,获得高分的作文相当不少。

好的阐述载体,可以使构思有一个清晰依托,立意有一个形象支撑,通篇有一个漂亮的文眼,话题就有了腾飞的翅膀。如论述“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的满分作文《西安和南京——山与水的对话》。在中国,确实再没有用黄土汉子般的西安和水乡女儿似的南京象征“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更合适、更有强烈的历史文化韵味了。所以,这样的载体一被锁定,作文的过人之处已跃然纸上。再如满分作文《风,可以穿过荆棘》,用风作为遭遇挫折、用荆棘作为超越痛苦的阐述载体,也极为精妙,此类作文,都是极易脱颖而出的。

模式套路先记取

作文结构,也是决定成败不可忽视的因素。结构意识模糊,极易心中茫然,写得杂乱无章。因此,事先熟练掌握并牢记几个现成的模式套路,高考临场时根据当时实际情况,迅速选出一个,组织材料,布设内容,往往可以尽快步入捷径、少走弯路,由此获得高分者也大有人在。

如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作者先写了“六十年前”的“诺曼底海滩”、“斯大林格勒”、“中国东北某村庄”发生的战争往事,然后写“六十年后”同样三个地方“老兵”的纪念,在一一照应的清晰对比中表达了“战争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的主题。再如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以“菊之淡”、“菊之傲”、“菊之殇”三个小标题引领三大板块,分别写了嵇康、庄子、项羽三个人物。用菊花象征此三人,严格讲并不完全妥当,但规范布局中体现的整齐匀称美,飘逸的菊花勾起的清高联想,使评卷老师终于忽略了不足而给出高分。

事例素材避浅薄

记叙文中,事例素材就是人的所做所为,细节行动;在议论性作文中即引用的具体的形象性材料。这部分内容,最忌平庸、羸弱、俗套,最需要超强度的追求。超强度的事例素材,首先往往是逆情理的、反常态的,其次往往是极端化的、过了头的。

如满分作文《父亲的布底鞋》,写父亲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上县重点高中,家里却穷得什么也没有了,“爷爷愁了一晚上没愁出个结果”。但就在第二天父亲准备辍学跟爷爷下地时,一出院门全村老小男女都已站在了外面,有的“拎着半截米袋”,有的“提着一只瘦鸡”,有的“捏着几张沾满汗渍的钞票”。这时,爷爷流着泪大吼一声“给大伙跪下!”父亲“嗵”地“双膝落在泥土地上”。这,就是极端化的、过了头的行动。再如满分作文《送一轮明月》,作者举台湾作家林青玄的故事,讲小偷到庙中行窃一无所获,临走时老僧却追了出来,将一件僧袍披到小偷身上,那一夜清冷的天空明月皎洁。这,就是逆情理的、反常态的行动。有了如此超强度追求的事例素材,作文自然与众不同,过人一筹。

偏题跑题巧补救

高考作文是极快速度完成的急就章,出现偏题、跑题常常难免。推倒重写来不及,怎么办?万不得已时,就得用“点化式收拢”的办法进行补救。也就是,尽量将能够体现命题意思的词句,不断地反复穿插到作文的适当部分,通过这样多次的语言“点化”,把偏了跑了的题意尽量往回扭,往回套,往回拉,从而尽量淡化和弱化偏题、跑题感,强化和深化扣题、切题感,大大减少失分可能。

当然,这只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应急方法。但从发表的满分作文看,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有篇论述“感情亲疏和认知差异”的作文《民族感情与世界》,写的是著名模特儿吕燕长得很丑,在中国得不到承认,到了法国却一举成名。作文虽然材料不错,可吕燕的遭遇实际是个审美差异问题,论述感情亲疏显然欠妥,有“偏跑”之嫌。作者就在作文中不断用“超越亲疏”这样的词语予以强调“点化”。说得多了,仿佛吕燕被国外接受真就是老外“超越”感情亲疏的结果,于是不仅没定为偏题、跑题,反而获得了满分。

冤枉分数少丢失

最容易丢的冤枉分还是跑题、偏题,本来写作能力不错,一“跑”一“偏”就可能失去十几分。所以,考试时拟好提纲或打好腹稿后,最好再回头审审题,看看立意是否真正紧扣命题,准备写的东西是否真正在题意之内,以免铸成大错。

段落不分也容易丢冤枉分。本来好好的作文,却从头到尾一大块,失去了清晰度和层次感,就会吃亏。

标点符号一“逗”或一“句”到底,漏写标题、字迹潦草、异体字和不规范的杜撰、生造字充斥文章,字数不足等也会丢冤枉分。

平时作文较发愁的考生,更应静下心来,避免慌乱,认真把握。题旨明确,说理清楚,语言通顺,卷面整洁,在标点、字数、错别字方面较少失误,就可能获取满意的分数。即使作文极差,只要不放弃、不抄袭,能以干净的卷面、清晰的书写基本完成,保证及格乃至更高分数也并非没有可能。

总之,以良好的心态走进考场,具备一颗冷静平稳的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好,或许更容易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第三篇:高考临场作文如何规避雷区 示例

高考临场作文如何规避雷区 范文示例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低分作文,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得高分的优秀作文都是相似的,得零分的作文各有各的致命脉门。所谓“相似”,即得高分的作文具有以下特点: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所谓“致命”,则是考生一不小心步入了“雷区”,冠华作文网收集了专家们所罗列的种种情况,下面举例详细说明。

一、胡言乱语类

有些考生喜欢发牢骚,这也不满意,那也有意见,但又见不出个所以然来。或者说话口无遮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也不分什么场合和对象,由着自己的性子一派胡言乱语。例如: 2007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

高考多了,就啥子鸟的都有。我就喜欢说实话,他们说什么过了高考就是什么天使啊,王子啊,我就不相信,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可能是鸟人!

二、强词夺理类 有些考生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幼稚偏激,对自己不能理解的现象,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恼羞成怒,强词夺理。例如: 2007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

先一看这个题目,我就觉得这个题目有问题。行走在消逝中?怎么可能。行走和消逝,哪个谁谁谁,站出来走给我看?鲁迅说过:这里有一颗枣树,那里也有颗枣树,说孔乙己大概或许已经死了,那是鲁迅,是大家,人家那可是高深的手法。在这里我不是鄙视什么什么老师,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做学问要非常的认真的,不要把学问当儿戏,我们为了这次高考可是下了好多的功夫了,你们这样草率,简直对不起我们的父母。等着,我的私人律师呆会儿给你们打电话!

三、荒诞无稽类

受现代“搞笑”影视的“毒害”,一些同学说话“无厘头”,动不动把古人拿出来“恶搞”。例如: 2007北京卷《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打雷了下雨了收衣服了,唐僧哥哥这样说道,2007年北京的第一场雨就这样来了。 悟空当时在和紫霞姐姐约会,正要到了那话上,突然下雨了,悟空拿出了自己的棒子,一下子向老天捅去。

“悟空,叫你不要把你的棒子晃来晃去,乱插到人不好!就算没有插到人,插到天空中飞行的小鸟也是不行的!真顽皮这孩子,再不听话我就要把紧箍咒儿念!”

正在这个时候,八戒从天空上栽了下来,骂道:MD,玉帝那老家伙又在和王母娘娘吵架了!飞行轨迹一打滑害我老猪摔一跤。

沙僧拿出了一张美女的照片,埋在土里,虔诚的说道:我在春天种下一个美女,到了秋天就会收获很多很多的美女。当时候,大师兄一个、二师兄一个,剩下的我要,师傅太抠门了,不给他!

四、胆大妄为类

多数高考试卷要求很清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有些就是胆大妄为,不见棺材不落泪,拿着鸡蛋碰石头。2006年北京试卷明确要求:限议论文。还是有人“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例如:

今日高考学生不少 语文结束或喜或恼 北京试题京城符号 三千余载不太好找 历史似海烟波浩渺 北京猿人头骨难找 当年渔阳史不可考 定鼎大都年头太少

五、庸俗不堪类

有些考生满嘴污言秽语,思想极不健康,且想象庸俗,趣味低下,完全是一个地痞无赖的口吻在骂大街。例如: 2007辽宁卷《我能》

看着这个题目,心理很沉重,为什么现在高考居然掺入了商业的元素呢?悲哀!

我能?你就牛B吧!移动不是什么好东西,联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你看看他们的恶心伎俩吧……

针对日前中国联通推出的以周杰伦的爷爷做形象代言人,名为“孙子才玩动感地带”的活动,中国移动立即做出反应,他们声称已经签约姚明父亲,即将开展大规模宣传“儿子新时空,老子全球通”的口号。

六、故事新编类

有故事不好好的讲,偏要写什么“故事新编”,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最后只能“孤芳自赏”。例如: 2006年四川卷《问》 我的故事是这样的,明天我就将走进考场考语文,所以我就找门子打听题,后来我见到了一个像尹志平的臭家伙,给了他1000块钱买语文作文考题。尹志平对我说问,我说问什么?尹志平说就是问,我说问谁去?尹志平说题目是问,我说是啊题目我问谁去?尹志平于是就疯掉了,他把钱退给了我,还让我滚。就这样我一分钱没花就弄到了今天的考题。

七、惊世骇俗类

无论什么社会,社会阴暗面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文章,如果写的好,自然能够振聋发聩,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但是写这类的文章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修养,敏锐的洞察力,深邃的思考,还要占有翔实的事实证据,这对中学生来说很难做到。有些考生抱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想法,把黑的说成白,白的说成黑,说话虽然也经过了大脑思考,但是很偏激。例如: 2005年全国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警察不会抓人,的确出人意料,但是想想警察要打人吓人,要不停地想办法把枪弄丢,要穿着警服逛街威风,要开着警车四处兜风,所以警察不会抓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医生不会治病,的确出人意料,但是想想医生要收红包,要考虑开哪个药利润高,要分辨病人到底有没有钱,要和护士MM调情,所以医生不会治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老师不会教书,的确出人意料,但是想想老师要补课收钱,要计算哪个学生家长送礼多少安排座位,要写看不懂的论文,要比较哪个女学生长得漂亮,所以老师不会教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八、歪门邪道类

拿到一个作文题目,不是积极地进行审题立意,而是胡思乱想,投机取巧,搞歪门邪道。例如: 2006年江苏卷《人与路》

鲁迅版: 正版: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盗版: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

考生版:

正版:世界上本没有大学,想考大学的人多了,就有了大学。

盗版:世界上本来有大学,想考大学的人多了,反而没有大学了

九、不知所云类

写作啰里啰唆,东扯一句,西拉一句,不知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似乎在卖弄自己,其实是思维混乱。例如: 2006年福建卷《草船借箭》

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太帅了!本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研究三国的题材,例如三国志——霸王的大陆,吞食天地——赤壁之战,三国英杰传,三国孔明传,三国曹操传,三国志五代,三国志六代,三国志七代,三国志八代,还有三国志九代和最新的三国志十代,还有衡山光辉三国志,火凤燎原,龙狼传,一骑当千(RY系经典!绝赞!),所以我对三国时期的事情是非常了解的!今天在这里,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草船借箭,戈多大显神威的故事。

十、死搅蛮缠类

有些考生作文写到最后连自己也感到底气不足,怎么办?于是铤而走险,对阅卷老师“软硬兼施”,看是说的冠冕堂皇,其实是死搅蛮缠。例如: 2005年湖北卷《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最后说一句:老师,你就看着给个分数吧,只要你出则对得起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入则经受得了良心深处的拷问,你随便给。不然也无可奈何,就算我在任何一条街上咒骂,也不能损你一根毫毛。

高考作文一定要规避的十大误区

一、审题——若即若离

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不设审题障碍,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比如上海2007年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应该牢牢抓住“必须”“跨”“坎”等“题眼”进行审题,还要重点关注、开掘出“坎”的引申义、比喻义。

规避:要加强审题训练,针对题目“辨字析词”,盯准“题眼”,尤其对于哲理性命题,涉及辩证关系的,更要深入分析题目的深刻内涵。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广。

二、入题——千呼万唤

高考作文因字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写得太多,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往往出现“入题慢”的弊病,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无法展开。

规避:多看名家精短美文,为我所用,在“实战”中寻找不足,总结经验。

三、扣题——蜻蜓点水

有的考生写作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话题、话题的关键词或与话题相近的表述,犯了扣题不紧的错误,看不出是就所给特定“话题”或是“新材料作文”而写的文章,这样得分自然不会理想。 规避:在行文时牢记“考纲”中对作文扣题一项的具体要求,依照标准去做,回想老师的相关叮嘱及传授的方法。

四、立意——平庸病态

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有的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 规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突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视角独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五、选材——陈旧苍白

有的学生作文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要么记叙一件事,有骨架没血肉;要么议论一个道理,观点+例子+结论,缺分析少论证;要么连例子都没有,翻来覆去,空谈漫议,写到哪儿算哪儿,凑够字数为原则。 规避:积累材料。一是在高三这段时间里继续收集鲜活的材料,并选记一些名言警句;二是把长期以来的“库存”分门别类筛选一下,选择出可供用于写作的精品材料列出提纲。

六、语言——艰涩难懂

有的考生喜欢使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其实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有的阅卷教师对这类语言很反感,就会对考生有害无利。高考大纲对于作文的要求是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因此,考生应当尽量用优美、有内涵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要用最规范、最传统的语言来写作,最好不用或少用网络语言。

规避:平时写作时尽量不使用网络语言或少数人才知道意思的语言。

七、形式——千篇一律

考场作文,事关重大,不仅内容要出彩,形式上也应该不拘一格,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完美统一,方可获得高分。但教师在批改作文中却发现,形式创新的寥寥无几,多为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老面孔”,这应当引起注意,尤其是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不要因为形式的“不适宜”而失去了本不该丢的分。

规避:尤其命题作文,运用题记、后记、演讲稿、采访记录、日记体、书信体、小标题等新奇的形式来诠释思想,表达意旨。

八、文体——似是而非

有的学生写的文章好像属于“四不像”的文体,因而阅卷老师难以读懂、把握这样的文章,判分就有争议。所以,一般说来,文体还是明朗为好。 规避:就高考作文而言,最好多使用记叙文(夹叙夹议)、散文(记事、抒情)、议论文三种常见形式,少采用或不用诗歌、戏剧、文言等体裁。

九、结篇——虎头蛇尾

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分配好答题时间,以致在写作文时所剩时间不够了,有的考生来不及结尾,结果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被视为未完篇处理。因为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文章的整体,虎头蛇尾的文章是要被扣分的。 规避:考生平时要训练自己在大约45-60分钟内能够写出一篇完整作文的能力,最后交上的作文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

十、卷面——乱涂乱改

现在是电脑阅卷,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就会丢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无疑会影响分数。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作文使人赏心悦目,印象分立即增加;而字迹潦草、涂改得难以辨认的答卷,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高考作文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得分也会大打折扣。2011年高考作文对错别字要求更高,河南省已经规定每错一字扣一分,应予以特别重视。

规避:养成好的书写习惯,不会的字、词要查字典、词典。

第四篇:高考文言文临场翻译的误区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从2002年起从第一卷调到了第二卷,由选择题改为了文字表述题。翻译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中关键性实词、虚词及一些文言句式的掌握,及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应该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争取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体现,不出现语病,句意不改变”。

但是由于考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总有好多考生在答题时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造成一些不该出现的“硬伤”。现就考生答题时常出现的一些失误归纳如下:

一、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把它保留下来。因为这些名词不好用现代词语准确表达,也不用翻译,但偏有的同学要“画蛇添足”强行翻译。

如:⑴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有的考生译成“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珠宝,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2004年全国卷)

⑵其李将军之谓也。有的考生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2002年全国卷)

这里,两个考生就犯了固有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⑴中“交阯郡”是地点名词不用翻译;⑵中的“李将军”其实指的就是李广将军,也应保留下来不用翻译,且翻译的也不准确。

二、文白掺杂

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如:⑶今之朝臣无以易薛永昶者。有的考生译成“如今的朝臣当中,无以替代薛永昶的。”(2004年 湖北卷)

⑷从令纵敌,非良将也。有的考生译成“服从命令而放纵敌人,非良将也。”(2004年 天津卷)

这里,⑶⑷两句的译文犯了翻译不彻底的毛病,⑶中的“无以”应译为“没有谁可用来” ;⑷中的后半句没有翻译,应译为“不是好的将领”。这两句都因为翻译不彻底而造成译文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三、今义古义不分

社会的发展导致很多词语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有的已扩大,有的已缩小;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有的词义已经转移。因此,考生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境确定词义,分清今义古义,切忌盲目替代。

如:⑸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带领妻子和乡里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桃花源记》

⑹处分适兄意,哪得自由专。翻译:怎么处罚顺从你的意思,哪能我自做主张。《孔雀东南飞》

⑺意气益厉,乘胜逐北。有的考生译成: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向北追赶。(2004年 天津卷)

这里,⑸⑹⑺三句的译文都犯了盲目地以今义替代古义的毛病。⑸句中,“妻子”在古汉语中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⑹句中的“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⑺句中的“北”并非指“北方”而是指“败兵”。

四、脱离语境

在古汉语中,有很多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应有不同的解释。因此,考生在翻译时一定要结合语境,而不应脱离语境,以免误译词语。

如:⑻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有的考生译成: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和善。《信陵君窃符救赵》

⑼阿母谢媒人。译成:刘母向媒人道谢。《孔雀东南飞》

这里,在⑻句中把“微”错译成了“稍微”,结合语境,当时是“侯赢在暗中观察信陵君”因此应译为“偷偷的,悄悄的”;⑼中,“谢”的翻译也没有结合语境,误译成了“道谢、感谢”,结合语境可知这是“刘母谢绝媒人”的话,因此“谢”应译为“推辞、谢绝”。

以上四个方面,考生必须在高考中高度注意,细心翻译文言文翻译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第五篇:谈谈中考作文的临场技巧(推荐)

一、怎样对持陌生的文题

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急中要冷静,急中要自信。其次,要在陌生中寻求“熟悉”。给考生以“陌生”感,这是命题者所追求的,不然,哪有测试的可信度可言?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陌生中寻求到“熟悉”。因为作文命题者,除了要出“陌生”的题目外,还要遵循作文命题的原则:

(一)文体不能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

(二)题材要联系考生生活、思想和学习实际,使考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有情可抒。

(三)让所有的考生机会均等。无论城乡、男女,对题目的熟悉程度应大体相同,不能厚此薄彼。如漫画《两个同学的父亲》,这是解放前的漫画,要求写出这幅漫画的内容。怎么办?从陌生中找熟悉,先把观察重点放在人物的“衣着、神情、动作”上,再联想他们的思想活动。这样冷静思考后,自然会联想到鲁迅《故乡》中的“迅哥儿”与“闰土”、“宏儿”和“水生”的关系。由此得到一些间接的信息,陌生的作文题也就逐渐熟悉了。

二、怎样任选其中一题作文

现在的中考作文题,一般都是“多题选一”的形式,怎么办?

有些考生看到几个作文题,往往犹豫不决,一会儿写此题目,一会儿写彼题目,踌躇再三,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考生打开试卷,要迅速加以分析、判断,挑自己最熟悉的材料,最熟悉的题目,最擅长的文体,扬长避短;一经确定,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思考并写下去。当许多材料跳入脑海中时:A.先考虑亲身经历过的事,再考虑传闻的,因为亲身经历的应该可以写得生动些。B.先考虑时间相隔近的,后考虑时隔多年的。因为隔得远的事情,印象模糊,而且时过境迁,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产生变化,而发生在近时间的事,有时代感,记得也清楚。C.先考虑鲜为人知的,后考虑众所周知的。作文贵在新颖,贵在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思考独到而别具一格,肯定出彩。

三、要有好的开头

一般文章应三言两语直奔主题,开门见山。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即开头要漂亮、新颖、先声夺人。

如一位学生在《感受孤独》中这样开头:“我不喜欢雨季,但它还是来了。雨缠绵地下着,我躲在伞下,独自品尝着雨季的苦涩„„”

这样的开头语言流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而且含蓄地点了题。

四、分段的技巧

分段的技巧说白了,就是要多分段,但也不可过于零散。中间部分要多分段:一件事一段,略写的一段,详写的内容再分为二三段,并用恰当的过渡句、过渡词。如《沁园春·雪》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多么精彩的过渡,给人以脉络分明的感觉。这样也便于自己调整思路,从一个层次过渡到另一个层次。

如果感觉字数不够,也可多分几段,增加篇幅,或将人物对话用分段的形式来安排。

被称为“猪肚”的中间部分如何写精彩呢?除了整体构思新颖别致,应该有意地设计一个或几个精美的片段。这种片段虽短,但却是文章的亮点。

五、控制字数的技巧

要控制好字数,除了把握好文章的内容、要点,确定好行文的详略外,如果感觉字数还不够,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注意:1.增加细节描写,这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2.增加抒情和议论的成分,多写抒情议论的句子。3.增加所叙事情的数量,如写一件事不够,可写两件事。如果是议论文,可增加论据,或从另一个角度或反面来深入地进行论证。4.增加对照的成分。任何事物都有相对或相反的事物存在,将某些对照的事物或人物增加进来,能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更具说服力。

六、安排材料勿落俗套

拿到一个题目,同学头脑中会立即闪现最容易想到的场面。如写《关心》,大部分同学想到在生病时,妈妈守护在病床前,或背着高烧的自己到医院的情景,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阅卷老师看着就腻味。要写出有新意有深度的文章,考生平时深入生活,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无疑是最重要的。

七、防止概念太大、情感空泛的毛病

如写以“我与奥运”为话题的作文,不少同学只空喊口号,“关注奥运”“热爱奥运”,却没有铺开来写一件具体的事。这怎么能写出好文章?

八、不可胡编乱造,缺乏基本常识

现在的中学生对于上网非常熟悉,但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外名著、中外名人就不见得很熟悉,因此在作文时往往犯张冠李戴的毛病。如果涉及到这些内容,往往闹出笑话,如一位同学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搞混淆,将历史颠倒。还有一位同学胡编乱造,写八十岁的爷爷天天去健身房,九十岁的文盲奶奶兴致勃勃地学外语,还能与外国人流利对话。这样的内容显然失实。中考作文要符合生活的真实,感情要朴实,这是起码的要求。

九、要有好的收尾

收束要有力,或照应开头,或对全文进行总结,或点明中心,或卒章显志。总之,结尾应在收束全文时使文章的力度再上一层,而不应草草收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格列佛游记读书交流下一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