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趣课堂”引领深度学习培育学科素养

2023-01-17

2012年市教委提出“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之时, 我校根据自身课堂教学的基础与底蕴, 提出了“理趣课堂”建设, 其核心是追求“以趣立学、以趣成理”的课堂形态与价值, 形成学校独有的课堂教学文化!

一、什么是理

理, 是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发掘的一个文化概念。“理”在先秦典籍中已上升为哲学范畴。至魏晋玄学, “理”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玄学即为义理之学。所以, 至宋代, 自然之理、人生之理、社会历史之理、禅道之理早已为学人周知。

二、什么是趣

趣者兴趣。兴趣的内核是什么呢?无论志趣、意趣、旨趣、兴趣、乐趣、情趣、雅趣、妙趣, 一言以蔽之, 国人的理解都是生气与灵机。清代史震林自序《华阳散稿》云:“趣者, 生气与灵机也”,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什么是理趣

理趣一词最早由日本密教融入我国佛教, 唐·不空译作《金刚顶瑜伽般若理趣经》, 略称《般若理趣经》或《理趣经》。收在《大正藏》第八册。“理趣”者, 道理旨趣之意。

四、我们为什么要用“理趣”来打造我校的课堂教学文化及教学模式

首先, 理趣是万物规律与人的欲望的一致, 即“心即理也”, “举物即写心”。其次, 理趣是一种始终处于发展状态的“打通”与“融汇”, 是一种不断进步的境界。“理”刚劲如铁, “趣”柔情似水。其三, 理趣的形象、情韵、气韵、和谐难道不正是现在课堂上所缺少的中国气派、中国风吗?难道不是费孝老所提倡的“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世界大同”吗?理趣的课堂文化主张就是一种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其四, 时下, 由学生个人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方面的原因, 学校教学过程与教育生态方面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因素的深刻影响, 造成的教师垄断课堂教学的情形比比皆是, 严重干挠了学生“生气与灵机”的发育。

五、理趣落实到今天的课堂上, 应该有哪些基本特点呢

(一) 理趣是对教师教育情智的高度概括

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曾说过:“情, 为情趣、情味、情感, 教育理应是具有情感的事业,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智, 为智力、智能、智慧, 智力是智慧的核心。有情有智, 情智共生, 是学生发展的需求, 是现代教学的呼唤。”同时, 一个教师情智若不能升化为教学主张, 则理趣无从张显。因为, 教学主张是教师成长和成功的关键因素, 是教师成长的基本动力, 是教师的一张名片, 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内核。果如是, 你才做得到“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二) 理趣是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 潜能的开发者, 学习的促进者, 发展的伴随者, 教育的探究者。非如此, 不能做到理趣地引领学生生动发展。因而, 理趣——必然深刻地打上教师本人独特的个性与风格。越是张扬教师个性的课堂, 越是教师智慧潜能发挥到极致的课堂, 越是具有深度学习的课堂。也只有这样, 一堂课才会造“理与气会、理与情谋、理与事符、理与性观”皆成妙境的课堂氛围。

(三) 理趣是对学生课堂上生动发展、“动态生成”的高度关注

是对少年儿童学习心理、成长规律的高度尊重;是对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的人文情怀。只有这样, 各色学生才能放胆探究, 既能以技“穷理”, 又于理中畅达情性, 或情景交融、或虚实相生、或艺理趣别;而师则寓庄于谐、理趣结合、遗形取神、理趣盎然;最终师生共同到达“理趣”的审美高度。

(四) 理趣是“不愤不悱, 不启不发”的教学技艺

是教学生发现真理, 是奉送真理的“授人以渔”的考量;是和谐教学的一种指导思想, 它追求的是释放师生生命激情的课堂, 全体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交流、思维、分享的多维互动的课堂, 师生共同创造的不断超越自我的课堂。

六、“理趣课堂”主模式

(一) 课前两步骤

1. 六备:备教材, 备目标, 备学生, 备学法, 备练习, 备自己。所谓“备自己”是指发挥自身优势, 使教师个体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 努力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 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六备做好了则足强迹远, 教学相长。这就是师生学养齐飞。2.一课之始犹如一年之始, 预习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 去尝试了解”新的学习对象, 去开展观察、识记、联采、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 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如“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 课内五环节

1. 展标即定向。通过展示目标来帮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全局”, 确定重点、难点, 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这是“理”之所在。激趣则是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有效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 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中进行学习。这是“趣”之所存。理趣神一, 学生则蓄势待发跃如也。2.自学是独学, 共生是群学。“转益多师是汝师”指在引导学生主学合作、探究时, 要培养学生以尽可能多的人或物为师的良好学习习惯, 把同一个问题向不同的良师益友, 甚至诤友提出, 以收“综听则明”之效, 从而形成真正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收自学共生之效, 受深学之益。3.“不愤不悱, 不启不发”。面对“愤”“悱”, 既要早预设, 又要巧生成。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 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关爱;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 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 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只有把握住了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 我们才能点石成金授之以渔, 让教学因预设而有序, 因生成而精彩, 从而形成学科素养。4.课堂练习是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它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 它还具有达标检测功能和教学反馈功能, 师生均能凭此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学习。5.江不分大小, 有水即有月;人无分智愚, 有人便有悟性。任何一条江河, 只要有了水, 他就会有明月。这是教师仁心所在。因此, “理趣课堂”整合评价不止于预设项目的效果, 更在于学生对学科的态度, 对学习的态度, 对自我的态度, 对他人的态度, 对相关教学因素的态度的维持、维护与激励, 以此为学生赢得成长的时间、空间和方向感。

总之, “理趣课堂”是一种具体的课堂教学形态, 它既是一种教学理念, 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追求。“理趣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旨在追求“理与心合, 以趣立学”的教学效果。通过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 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 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 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科素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论文下一篇:云阳县盘活“末端”教育强力助推义务教育内涵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