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科技管理论文

2022-05-0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校科技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文化、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管理方式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建设上呈现出新特点。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和个体法律意识的加强,法治理念逐渐融入至高职学生管理中,法治理念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创新,如何推进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建设进程是高职当前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高职校科技管理论文 篇1: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困境及出路

[摘要]目前,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存在校企管理理念差异大、从学生到学徒的身份转变难、“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育管理方式不够灵活、教育管理主体没有形成合力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出路: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提高教育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协助学生向学徒身份转变;盘活校企资源,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发挥各教育管理主体的作用,整合教育管理主体的合力;重视学生骨干培养,发挥学生榜样作用。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双师型”教师;学徒

[作者简介]林燚宁(1983- ),男,广西陆川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广西 南宁 530023)黄小钊(1983-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广西  南宁  530008)张俊青(1979- ),女,山东定陶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广西  南宁 53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高职课堂革命‘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项目编号:GXGZJG2021B054,项目主持人:林燚宁)、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SZ152,项目主持人:林燚宁)和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1DSZ001,项目主持人:黄小钊)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做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是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的三大板块之一,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产教融合不仅为我国高职教育协同育人提供了新的载体,也为学生教育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同时给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新特点

1.产教融合的发展思路要求高职教育管理主体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传统职教模式下,高职教育管理主体主要是院校,未能充分发挥企业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产教融合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是“职”,即高职教育要体现“职业性”。高职教育应贴近并反映产业行业的教育需求,实行由行业企业主导的举办体制和以产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协同育人,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共同设计学生管理目标、内容和评价机制,形成对接产业需要的教育管理方式。

2.产教融合的管理模式要求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由制度管理转向人本管理。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提出,对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及教育目的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人本主义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个人的价值、尊重个人的需要,以及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为培养人才提供了重要指引。产教融合背景下,学生实习工作的核心点是学生与学徒角色的转换,因此,高职教育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或学徒。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场域,需要坚持对学生实行人本管理,将每个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情感和个性的个体来对待。因此,高职院校需建立符合学生需求的服务机制。

3.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特点要求高职教育管理情境从单一化走向复杂化。产教融合,“产”在前,“教”在后,也就是说,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产业(企业)是第一主体,是人才的需求者,更是人才的培育者。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育是横跨教育界和经济界的教育,这决定了高职教育管理情境的复杂化。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具有宽广技术知识的人才,更要立足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面向社会、经济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无论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如何逼真,也无法取代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因此,高职教育管理情境不仅包括学习情境,也包括工作情境。只有营造与现实职业技能岗位相对应的职业情境,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二、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困境

1.校企管理理念差异大。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虽然都是管理,但由于学校与企业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组织,其管理理念自然存在较大差异。第一,管理对象存在差异。高职院校管理的对象是在校学习的学生,企业管理的对象则为在岗员工。第二,管理目标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最终以学生的就业率作为衡量标准;企业关注的是员工通过不同的岗位工作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最终以企业的成本、收益和利润作为衡量标准。第三,管理方式存在差异。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其管理方式是非市场化的;企业作为盈利机构,其管理方式是市场化的。第四,管理结果存在差异。学校管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社会领域、教育领域,企业管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

2.从学生到学徒的身份转变难。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兼具双重身份,一是在校学习时的学生身份,二是在企业培训时的学徒身份。由于校企利益诉求的不一致,导致学生学徒身份的转变存在较大困难。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上以个性化发展的“公益性”为目标,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目的是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但由于学校在实训教学方面存在不足,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而企业则以“功利性”为目标,往往不会将核心工作岗位安排给学生,导致企业实习流于形式。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空间切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

3.“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不再只是从事与人才培养有关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竞赛辅导与教学资源开发,还要承担更多与行业、产业、企业发展相关的研发与社会服务。因此,高职院校要求既有理论型教师,又有“双师型”教师,二者共同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论型教师负责基本职业技能理论的教授;“双师型”教师则负责实践教学部分,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双师型”教师短缺。

4.教育管理方式不够灵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的工作重心。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需要改革教育管理方式。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以工学交替为主要培养模式,将学生在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在企业的实践技能提升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校方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寻找合作企业难;校方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相符;学生成绩评定、纪律管理存在弊端。因此,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方式不灵活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5.教育管理主体没有形成合力。职业教育管理主体,即指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目标,使学校、教学工作持续、稳定、优质、高效运行而在一定的原则下科学地组织、协调、使用各种职业教育资源的人。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管理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主体既包括学校,也包括企业。当前,校企职责不明确,没有形成合力。学校本位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导致学校无法与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作,也就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因此,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中角色发生改变时,就很难落实责任的主体方,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涣散,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出路

1.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职业人。产教融合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凸显。学生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唯有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情与珍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有意义地生活”和“终身学习”,而学习意义的建构需要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基于此,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需要立足“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第一,校企协商成立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搭建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框架,制订培养方案,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第二,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考核制度,采用德技融合培养、赛教融合培养、“双创”融合培养的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第三,积极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从学生大一入校到大二工学交替再到大三顶岗实习乃至毕业后的就业跟踪等环节,都要有效整合校企资源,采用“双导师制”,让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实现由学校在校生到企业职场人的无缝衔接。

2.提高教育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协助学生向学徒身份转变。“双师型”教师作为职业院校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主体,其数量及在师资队伍中的占比已成为衡量职业院校师资力量强弱的关键性指标。建设一支不仅具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而且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做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立足实际优化教师队伍。第一,制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计划。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引进作为高职院校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要给教师提供更多企业实践的机会,如选送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或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和培训,增强教师对行业前沿知识的认知;在合作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第二,从企业引进实践型教师。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企业师傅,发挥企业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徒身份意识的转变,使学生顺利成长为职业人。

3.盘活校企资源,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需盘活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建立校企之间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学校与企业组织的异质性,决定了它们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功能。唯有明确学校与企业在教育管理中的权责,才能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高职院校需强化对产教深度融合的理性认识,梳理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明确融合参与者的实际角色责任,构建双向合作驱动的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内部的改革与治理,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换而言之,学校作为主要教育主体拥有优质师资、教学等资源,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关键要素,拥有实践场地、设备等资源,要做好学生在企业工学交替和实习实训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

4.发挥各教育管理主体的作用,整合教育管理主体的合力。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发挥好各教育管理主体作用的关键是建立校企互动机制,即将企业管理要素引入高职院校。当前,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困扰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序运行,需要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作为产学交互学习与协同创新“场”的作用。因此,引入企业管理要素,不仅是职业教育跨界属性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教育管理质量、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第一,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就安排“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打造“职校教师+企业师傅”的“双导师”制职业培训体系,建立高水平、高质量、高规格的职业再教育培训体系。第二,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参观走访、企业工匠典型代表访谈等方式,推动校企共育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三,在毕业班学生企业顶岗实习阶段要明确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及企业师傅的工作职责,完善学生实习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企业考核为主、学校管理为辅,增强企业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5.重视学生骨干培养,发挥学生榜样作用。高职教育是跨越教育界和经济界的教育,因此学生教育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即使院校加强对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管理,仍不可避免会有疏漏。而作为具有营利性质的企业,其在管理中更多的是聚焦于学生为企业带来的收益,较少关注学生的感受和权益。为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骨干培养,具体方法如下:第一,针对学生“学员+学徒”双重身份特点,强化学生骨干的身份意识,培养他们及时向学校汇报学生的实习情况、向企业反映实习中存在问题的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第二,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提高学生骨干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朋辈效应。

[参考文献]

[1]陈丽君,陈雪萍.我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Nvivo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21):5-12.

[2]刘常兴,刘源.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發展及推进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1):20-23.

[3]吕宗瑛.刘微.高校学生管理从智能化走向智慧化的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9):94-96.

[4]陈栋,周萍.一流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创新策略——以J校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9(7):67-70.

[5]汤敏骞.省域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历史、逻辑和变革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6):18-24.

作者:林燚宁 黄小钊 张俊青

高职校科技管理论文 篇2:

从律法视域管窥高职学生管理的创新方向

【摘要】随着文化、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管理方式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建设上呈现出新特点。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和个体法律意识的加强,法治理念逐渐融入至高职学生管理中,法治理念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创新,如何推进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建设进程是高职当前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传统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分析法律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高职;管理方法;法治化;创新

高职学生管理是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一些高职实施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学生及教育理念的发展,高职学生管理亟需改革创新。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和个体法律意识的加强,法治理念逐渐融入至高职学生管理中。法治理念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创新,如何推进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建设进程是高职当前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

首先,传统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过度依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忽略管理的民主、法治化。例如一些高职将制度和规范作为学衡量学生行为、表现的唯一标准,在管理中不仅缺乏尊重、关怀、宽容等“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将平等、公平、民主等观念搁置一旁。这种学生管理制度的最主要特征是管理者的意识主宰,制度规章体现出管理者的意识,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合理需求,学生长期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能够有表达自我感受的机会,成为管理制度的约束者,失去在学生在高职中的主体地位和发展权利。学生是学校管理制度的服从者,但这并不能证明制度就是完全合理的,应给予学生对制度评判的权利,而不是只关注制度的执行情况。在管理制度内容的制定上,强调刚性而缺乏弹性,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过分强调对整体利益的管理和维护。

其次,传统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一味追求民主、公平,忽略管理的法治化,使管理工作走向放任自流。例如一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忽视法治的民主,管理者在学生教育中并没有发挥出引导作用,认为大学生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成年人,过分强调大学生管理的自由和民主,注重发挥学生的自由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这种管理方式主要表现在片面的认为传统规章制度是落后的、过时的,过于强调学生的个体利于而忽略集体利益,长期以往会使学生多规章制度的忽视,管理制度丧失本身具有的权威。放任自流的高职学生管理会造成教育教育局面的混乱,再加上学生的思想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易形成偏激、惶恐等不良思想、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二、法律视域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创新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定和开展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通过研究当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措施,对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充满信心。在管理工作中无时不刻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例如针对学生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帮助和鼓励,提高学生对学校管理的信任。在管理工作实践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未来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社会人才。高职应明确依法行使自主管理权的内涵,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利,维护学生主体的公平、民主等受教育权利,充分体现出法律中对学生权利的规定,保障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顺利落实。

2、制定法治化的学生管理制度

首先,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制度的制定体现出法治化特征,运用法律化的规章制度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更加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其次,开展制度管理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管理中要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坚强学生对管理的抵触情绪。最后,要落实司法审查制度,为高职法治化管理提供有效保障。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高职具有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学生的权利,但近些年来高职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也出现侵权的行为。司法审查是对高职管理实施监督的重要手段,其中立性、权威性和独立性有利于保障高职管理工作的法治化,这种监督要适度,避免对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为高职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法治化环境。

3、创新高职学生管理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具体形式,同时对文化也具有规范作用,主要利用高职学生管理文化的创新提升学生的整体管理层次水平,从内在规范学生管理的创新。首先,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开展各项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调节学生的学习和业余生活,使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内感受到法治化管理的完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配合学校管理。其次,要寻找校园管理文化的创新载体,例如运用校风、学风等文化形式,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传播下去,促进学生形成争取的精神取向。最后,要注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指导和管理,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健康室,开展各项关于学生心理活动的校园活动。

4、提高学生管理者的综合素养

定期举办法制教育研究会,提高学生管理者的法制素养。学校领导要重视法制教育,运用创新精神推动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定期举办法制教育研讨会,制定详细的法制教育开展方法和步骤,有效提高辅导员等学生管理者的法制素养。例如开展专题学习法律知识的活动,对当前时政法律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更好的指导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定期组织高职学生管理者参加安全教育报告会,可以聘请社会法制名人做为讲师,走进高职校园开展座谈会、报告会,将具有实践性的法制教育及管理方法带入高职管理中。除此以外,还要完善高职学生管理队伍,培养出具有法律意识、先进管理理念、服务意识的管理者,为高职管理工作的创新打下人才基础,不断创新管理工作,形成科学、规范和法制化的管理方法。

5、创新高职学生管理的方法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逐渐应用至各个领域的管理中,高职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善于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高职学生法治化管理。首先,要充分重视高职校园网的作用,校园网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和校园文化发展的平台,也是管理者开展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校园网是高职工作的基础,要不断开发新技术提高职园网功能的扩展性,建立起覆盖整个高职,并能够为高职教学、科研、管理提供软硬环境的校园网平台。制定完善的校园网络管理条例,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各项学生管理工作,还要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强化高职网络环境的建设和校园网的管理。除此以外,网络为学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有效地平台,管理者利用网络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管理工作提供直接参考依据,提高学生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结束语

在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依法治校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高职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并在法律视野下对高职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对高职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我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还存在法律理念缺失、法律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落后等问题,因此高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法律视域下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并通过创新管理文化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实现高职学生管理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乔广才, 车德琦. 我國普通高职学生管理模式法制化创新研究[J]. 学理论, 2013(20):311-312.

[2] 王小玲. 法治价值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创新研究[J]. 西北人文科学评论, 2015.

[3] 李乃蓉. 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实行法治化管理[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6(3).

[4] 李 克, 吴立忠. 民主与法治相互作用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1):85-89.

【作者简介】

赵倩(1987—),女,满族,都匀人,本科学历,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关系学。

作者:赵倩

高职校科技管理论文 篇3:

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研究

摘要: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建设对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高职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各大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中越来越重视建立完善的现代化教学管理体制。由于每一届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高职学校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本文首先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制的对策,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改进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管理 现代化

新时期在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高职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立足于高职生的心理特点,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教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调动高职生的积极性,注重高职生的自我管理。为此,各大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认清形势,积极探索和研究适合新时期高职生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大力推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1 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对高职教育的考核是来自社会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高职的教育关乎到一个高职生的一生,因此,学校不能因为高职生已经是成人,而忽视对高职生的教育,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理解的是高职生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然而,现阶段在高职教育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新时期的高职生大都是80后、90后,他们在心理上与之前的高职生存在很大不同,比如,很多学生在社交生活中一方面在亲朋好友面前表现得开放活泼,另一方面在陌生人面前较为沉闷。由于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不善于与人交流,在宿舍极少说话,使得性格越来越孤僻。此外,由于这些高职生从小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进而表现为心理承受力不强、责任意识较弱,但是他们往往热衷于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喜欢寻求刺激,求新求变。对此,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充分立足于现阶段高职生的心理特点,避免因使用传统的过于严格的管理方式而引起高职生的反叛心理。

其次,很多高职教育管理者认为高职生已经是成人,学校应该尽量减少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强调人性化管理。但是,在中國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在中学学习过程中,业余活动时间较少,学习压力较大。进入高职校园之后,学校给学生营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会将其作为自己放松的理由,在学习上逐渐懈怠,甚至很多学生在上高职的过程中出现厌学、逃学的情况,所以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注意高职生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对很多新生,一定要立足于高职生的心理特点,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方法。

再次,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高职学生毕业之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不高。加之,很多高职学校的教育资金不足,学校教学所使用的软硬件设施陈旧落后,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比如,在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筹划扩建,但是却都面临着学校占地面积少、规模小、师资队伍专业素质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出现了很多只重视数量,轻视教学质量,重视学校收益,忽视学校教学实效等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难以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最后,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教师墨守陈规,囿于传统的思想观念之中,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头脑,势必会带来很多的问题,诸如工作缺乏激情与创新,缺乏责任感与奉献精神等,都给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阻力。教师是学生的精神领导者,是目前提高学校教育水平的间接动力。但是,如今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诱惑,高职院校为了增加自身的影响力,吸引就读学生的数量,大都给自己树立了奋斗目标,比如非重点学校要变成重点,重点学校也努力拔尖,这样学校的教师被动员起来参与其中,然而并不是每个教职工都可以把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做到完美结合,不免出现有人未能有足够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不注重自身素养提高等问题,不利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2 高职院校进行教育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改善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体制:

2.1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管理者应该注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加强和改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之间的合并和重组越来越多,很多学校也由原来的专业型学校向综合性学校发展,为此出现了很多学校专业多而不专,而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出现脱节的情况也越来越多,高职毕业生的质量不高是现阶段社会对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普遍评价。为此,为了提高本校的学生质量,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不断改进自身的学生管理模式,对学校专业进一步划分,不断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创设特色专业,进而提高学校专业人才的质量。此外,对于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想调专业的学生,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所学专业兴趣;另一方面,则支持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学校应该制定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堂的选择、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方式的选择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以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2 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

各大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监督模式,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向更加开放、更加自主和更加民主的方向发展。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管理体系,各大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制定多层次、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教学体系,不断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2.3 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过程中,建立包括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结合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让三者有效结合。在教育管理的决策层面,为了保证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应该由相关专业和学校管理人员组成决策委员会。在执行管理方面,由学校的中层管理部门组成,确保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在监督管理层面,要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监督作用,并组织专门人员形成固定的学校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于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三维一体式的教学模式,确保学校制定的决策具有更高的可实施性,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管理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教师来说,作为教学中主体,一定要从自身角度认识到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逐步和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学校应该通过严格的教学评价体系让每个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更好地认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身技能,更能够促进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科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应该制定明确的标准以及完善的培训机制,让教師可以主动接受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还应该努力为高职院校教师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在这种的环境中,教师们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管理,学校的教育管理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学校内部与教学相关的各项工作的管理。高职教育作为一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再创作的过程,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知识信息的传递,以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而且很多学校都针对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特点,转变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以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化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

3 结语

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各界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各大高职院校应该正视自己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机制,加强学校内部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金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3).

[2]李亚杰.高职院校的管理创新[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李新宇,赵丹.高职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1).

[4]张丽荣.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9).

[5]蒲海.新时期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2).

[6]邸卫民.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确立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3).

作者:赵志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时期学校管理论文下一篇:教务员创新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