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论文

2022-04-20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的道路建设过程中,道路工程软土地基不仅关系着道路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和人们出行有着直接的联系。在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本文将分析道路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案,同时阐述实际应用,提高软土地基的水平,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性。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论文 篇1:

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对策

摘 要:软土地基处理对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规范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目前,由于我国道路改革不断推进,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施工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而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是施工中的关键,因此,为了优化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以广渠路东延道路工程路基施工为研究背景,首先,阐述了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即沉降大、土体分布不均匀、强度低;其次,提出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对策,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对策

0 引言

北京市通州区广渠路东延(怡乐西路~东六环路)是广渠路的一部分,起点接怡乐西路高架桥、终点与东六环相交,全长约7.6 km,该道路分为地面道路及地下道路两系统,地面道路结合景观设计为景观大道,地下道路为交通隧道与综合管廊共构的地下隧道。不管是在市政道路工程还是在一般的建筑工程中,地基都是基础施工的重要环节,同时地基施工的质量也会对整个建设项目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当遇到这种地基时,如果不能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严重时还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如果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基问题,相关技术人员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软基的承载力、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可靠地保证道路工程的施工效果。

1 软土地基的特点与危害

1.1 沉降量偏大

软土中天然水分较多,渗透性较低。前人研究指出,软土地基中天然水含量为50%~70%,华北部分地区甚至高达200%。随着土层含水量的增加,其柔软度也会增加,还会表现出软土的流变性和不均匀性等病害,会降低地基的承载力。在工程实际应用阶段,在结构或构件内力、变形外力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壓力会变大,工程甚至会面临沉降甚至坍塌的风险。如果沉降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一方面会增加后续施工作业的难度,另一方面路基会逐渐出现不规则沉降。

1.2 土壤质量分布不均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较大,使得软土地基的结构非常复杂,会出现各种成分的混合土。不同成分的土壤排列深度不同,使得不同土层的密度不同,各土层的性能和承载力数据大不相同,对地基的影响也不同。如果软土地基在施工前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必然会导致工程基础环节强度不足,进而导致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后地面部分不均匀沉降。

1.3 强度较低

市政道路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对使用寿命和整体质量有严格的要求。但由于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地基通常含水量较高,同时存在结构软弱、土体强度不足的现象。如果软土地基在施工阶段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可能刚施工完没有明显的病害现象,但在后续使用中,随着地基上的压力不断增大,可能会造成工程结构变形、开裂或坍塌,抗震能力较弱,不仅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还严重威胁来往居民的生命安全。

2 软土地基处理原则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面对复杂的软土地基条件,有必要阐明和掌握软土地基处理的原则。(1)在施工设计中,应准确计算基础荷载,特别是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应根据其上部结构的设计形式确定基础荷载的具体值,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桩基,以适当提高软土地基处理的期望值,使其地基承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而且,地质分析是软土地基处理的前提,关系到桩基的应用效果;(2)要重视环境因素的分析。软土地基处理需要系统的措施作为支撑,不同的处理技术,如置换、灌浆和搅拌桩,或多或少与环境因素有关。软土地基处理前要积极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确保后续路基的有序施工;(3)对土层进行监测,为有效掌握地基土层情况,应采取监测措施,加强软土地基的施工管理,使地基质量得到很好的控制;(4)重视机械设备管理,软土地基处理需要专业的机械设备。软土地基施工和处理单位应有完善的机械化应用机制,保证软土地基处理所需的力学性能。

3 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对策

3.1 粉喷桩技术

这种技术常用于处理软土地基,尤其是处理稳定性有偏差的地基。具体做法是用机械设备钻孔,然后在一定压力下将固化剂压入地基。固化剂与水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这种接触方式降低了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起到了加固软土地基的作用。水泥和石灰是施工阶段常用的固化剂,但水泥作为主要原材料的应用率相对较高。开工前,需认真勘察工程地质条件,记录现场高程数据和土工试验相关资料等,并在此基础上规划设计DJM桩的位置。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参数配比,其对应的标准是桩的强度,结合工程实际合理调整参数配比,有利于提高桩的稳定性。为了保证DJM桩的强流动性,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可以掺入一些石膏或硫酸钠等材料,这也有助于提高养护效果。隐形DJM桩形成后,将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通过铺设粘性土和砂垫层,地基的平整度和稳定性能更好地满足设计要求。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准确控制钻机的钻孔深度和喷粉标高,使桩长达标。一般建议采用间接搅拌法复合DJM桩,并及时检测水与水泥粉的结合程度,以保证该处理技术应用过程的顺利进行,保证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

3.2 换填处理法

换填法是用高密度、高硬度、符合承载力标准的土来代替原有的路基土,从而有效地改善土的性质和结构,增强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减少因软土结构不稳定而引发道路工程的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但这种换填方法只适用于部分市政道路工程的浅层软土地基,即软土地基深度为2~3 m时可采用,如果软土地基超过这个深度,就不适合这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太深的软土地基无法高效拆除,还会导致施工进度严重放缓。因此,在使用换填法处理软土地基时,应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技术设备因素、基础结构尺寸等,使该方法得到有效利用,达到改进路基结构的目的。

3.3 强夯法施工

这种施工处理方法是基于软土地基的软土层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软土层土质松软,抗压能力差,很难采用强度压力法。针对上述情况,为提高该类地基的抗压能力,可采用高强压实法将软土地基中的大量水分挤出。当含水量降低时,软土地基的坚固性和抗压能力将得到提高。目前大多数施工人员会使用20 t左右的重锤,在距离地面15 m左右的位置对软土层施加冲击力。在短时间内,土层会在大能量的冲击下发生物理变形,挤掉土中的水分,进而对土体进行固结,增强其抗压强度。具体施工过程如下:(1)清理场地,主要是平整施工场地;(2)确定第一次压实的位置,并做好相应的标记,准确测量场地标高;(3)安装起重机,将夯锤对准夯点;(4)正式压实作业前,派专人检测锤击标高;(5)抬起夯锤,然后放下,测量锤顶标高值。如果通过测量发现锤子歪斜,应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果是坑底不平造成的,应填平坑底。重复操作上述施工程序,可顺利完成第一次压实任务,配合使用推土设备将夯坑压平,测量场地标高;然后继续反复夯实,用40 t振动压路机碾压路面。在具体的施工活动中,捣固机容易出现异常情况,可能会延误工期或降低捣固质量,严重时会对现场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捣固开始前,应仔细检查机器,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3.4 排水处理法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排水工作,以保持软土地基自身的抗压承载力。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垂直排水井进行排水,可在天然土层中增设垂直排水管,采用排水处理方法进行排水。一般的排水处理方法包括加载预压排水固结法和排水板处理法等。在实施排水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先对含水量较多的软土进行处理,并在软土地基附近的适当位置设置沟槽,逐步排除软土中的水分,从而减小软土的内部孔隙间隙,促进软土地基的固结变形,从而提高软土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承载力,减少沉降。加载预压排水固结法主要是根据地基条件合理布置排水盲沟,在地基上端连接塑料排水袋或设置砂垫,形成排水通道,有效排出积水。然后对基础进行超載预压,并通过重力锤或碾压进行加压,以增强基础的承载力。排水板处理方法主要采用塑料排水板,安装在基础排水体内,形成横向排水通道,达到排水效果。

3.5 碎石桩加固技术

在素填土以及软弱黏土的区域,通常采用碎石桩加固作为核心支撑,这就需要施工单位从多样化的角度确定要选择的孔位,然后使用相应的振动设备完成冲击工作。水压钻进时,需要严格操作,确保孔底结构不被破坏,否则要及时停止施工。清孔时,需要反复降低泥浆中的含砂量,然后用砂石填充,开始振动。基于此,可以有效减少砂石之间的空隙,将碎石挤压到周围的粘土中,从而提高孔的密实度和碎石桩的强度,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压和抗沉降性能。采用碎石桩加固技术时,掺入粉煤灰和水泥可大大改善其性能。

3.6 化学固结法

这种处理方法的成本高于排水固结法,但可以获得更有效的处理效果。在实际工程中,当常规的经济的软基处理方法不适用于现场时,通常采用这种方法。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处理材料正在进入市场,新材料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具体施工方法包括深层搅拌法、高压喷浆法、注浆法等。深层搅拌法是在软土地基中掺入固化剂凝结软土地基,从而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高压喷浆法的原理与注浆法相似,混凝土浆液分别通过高压气流、气压和水压填充裂缝,有效增强了软土地基的综合性能,提高了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是最常见但也是最危险的因素之一,它将直接影响到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单位相关部门和作业队伍要加强对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视,深刻认识软土地基的特点和危害,结合实际施工环境,科学选择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全面提高软土地基的综合性能,让我们的市政道路工程更安全、更长久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振国.软弱地基处理中道路桥梁施工处理技术[J].四川水泥,2021(7):292-293.

[2]管学其.市政道路桥梁隧道软土地基处理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8):289-290.

作者:曹立朋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论文 篇2: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

摘 要:现阶段,在我国的道路建设过程中,道路工程软土地基不仅关系着道路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和人们出行有着直接的联系。在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本文将分析道路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案,同时阐述实际应用,提高软土地基的水平,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性。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0 引言

在我国的沿海地带和河流等区域有不同类型的软土,软土地基在承载能力上很低,并且荷载作用下会出现变形,给道路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 道路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案

1.1 处理浅层软土地基的方法

浅层软土地基是软土层的深度小于3 m,针对浅层的软土地基处理主要有三种方式,抛石挤淤法、换填法以及浅层加固法。其中抛石挤淤法适合淤泥的厚度不能大于3 m的路段,该方法不仅工程造价很低,同时施工操作较为简单,并且施工的周期短;换填法主要是针对出现季节性冻土地基膨胀地基,其中软土层的深度不超过3 m,该方法速度快,并且施工工期很短,施工工藝已经非常的成熟;浅层加固法和换填法特点基本一致,主要是适合软土层厚度在0.5 m~2 m的地基,在操作上比较简单[1]。上述三种方法都是针对浅层软土地基处理的最佳方法,并且都可以满足软土地结构强度的规定。

1.2 处理中层软土地基的方法

中层软土地基通常就是软土地层深度在3 m~15 m之间的地基。处理中层软土地基主要的方法有: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法、挤密碎石桩、强夯置换法、水泥搅拌桩。其中塑料排水板对于地基的干扰很小,并且采用的机械设备简单,施工周期很短,要按照预压步骤一步一步将土层里的水排出去,严格按照工序一步一步完成,进行该措施主要是按照预压的环节将土层中水全部排出,可以缩短排水的距离;袋装沙井法主要是适合深度大的地基中,该方法工程造价很低,同时材料的消耗量不高,但是施工周期很长;挤密碎石桩应用过程中不仅噪声小,同时没有任何的污染,不会受到施工现场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施工周期很短,成本不高;水泥搅拌桩主要是适合地基较为复杂的地带,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有效的治理地基问题,但是施工周期很长,并且施工造价很高;强夯置换法适用于碎石土、杂土等地基中,采用该方法施工简单,但是会造成噪声,成本很低[2]。

1.3 处理深层软土地基的方法

深层软土地基主要是就是软土层深度高于15 m。现阶段,对于深层软土地基处理还在研究和创新,通常有三种方法:PHC管桩、CFG桩和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其中PHC管桩主要是适合在黏土、砂土等地基中,施工工期很短,有很强的穿透力;CFG桩和PHC管桩的性质基本一致,速度很快,并且施工工艺较为成熟,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但是会给环境造成污染[3]。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是一种新型的处理地基方法,处理效果非常显著,但是造价高。

1.4 特殊路基处理

对于特殊软土路基的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设计要求,特殊路基的处理需要进行基础性的试验,同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确保地质情况保持良好,对比设计方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要制定出相关的施工工艺。其中换填材料要使用碎石、砂砾等材料。施工要点,其中换填土层要采用分层碾压的方式,要求压实度要在90%以上。进行夯实施工,需要观察地下构造和管线的具体位置,避免因为夯实的过程造成损坏。

2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新技术开发的力度不够

在软土地基处理方案上虽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对于软土地基处理的研究上虽然增多,但是在软土地基系统的研究上很少。大量的实践主要是在分析成功案例上,但是在软土地基进行系统化的研究理论上尚未加大力度。由于新技术开发和研发力度不足,在处理效果检测技术上也不太成熟。采用传统的处理方法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施工成本很高,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际的应用中,尤其是水泥搅拌桩应用中对于水泥的使用无法有效地控制,搅拌不均,就会导致强度降低,无法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还会导致沉降量增加。

2.2 缺少系统科学的指导理论

各种影响因素,但是分析中缺乏主观和片面性,例如技术、价格的对比。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上都是单纯地靠以往的经验来进行决策,但是这个环节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尤其是软土地处理方案上实用上分析不到位,很多的数据不太清晰。另外在计算中,得出的数据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没有特殊性和针对性。

3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

3.1 综合对比处理方案

现阶段,在处理软土地基方法上有很多种,但是不同的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并且在处理软土地基之后效果也是有差异。因此在选择中要考虑到不同的影响因素,其中要关注软土地基土质和土层的构成,例如,施工工期、地基厚度、施工材料、排水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在处理软土地基上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因此不同土质的地基要兼具经济和技术两个方面。另外,对于每一个施工方案的造价,地质条件等方面都要进行分析、对比,要确保和实际施工相符,科学的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确定好软土地基处理方案之后,就要

开展全面的分析软土地基的土质条件,与此同时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施工环境合理地调整施工方案。另外,还要按照不同软土地基土质条件,使用合理的软土地基加固措施[4]。在施工中要想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制定完方案之后要仔细地核实。加固软土地基可以就地取材,还能合理地控制施工成本,确保施工进度。

3.2 科学选择施工设备和材料

选择好一套软土地基处理方案之后,就要进行软土地基施工环节的准备环节。在这个环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科学地选择施工设备和材料,才能确保软土地基施工顺利地开展。另外,实际施工中,要开展试验路段的施工,确保全部都符合施工强度和质量要求,才能从源头确保软土地基处理的效果。

3.3 排水与加压系统

进行软土地基处理中,需要提高地基的固结质量,就需要构建排水系统,也是施工中难点。开展地基施工中要在规定的区域内排水系统,与此同时要确保排水系统中管道的畅通,才能在施工中达到最佳的排水效果。另外,对于排水系统要合理科学、合理的设计,大大提高排水的效率,确保软土地基施工能够有序地开展。加压系统对于软土地基开展的实操,大大提升软土地基的固结性,降低软土地基发生沉降。在软土地基处理中,要合理地应用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质量[5]。

3.4 加强路基填筑

软土地基的表层上铺设一层织物,目的是降低软土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另外还能避免施工的地基出现渗水,减少路基的二次病害。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整体的道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软土地基中要加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和应用,创新现有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对于不同道路的具体情况要选择合理地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防止道路工程施工埋下安全隐患,同时给公路桥梁工程提供保障,给人们行车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

参考文献:

[1]吴必胜.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2(18):85-86.

[2]李圣彬,张国勇.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C].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20).

[3]王璐,常琴.市政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9(24):188.

[4]徐光辉.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分析与选用[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7):53-55.

[5]柯利红.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0):2517.

作者:王宝财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论文 篇3:

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政道路的建设。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与市政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关系。施工单位必须重视软土地基的处理,科学合理地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保证市政道路的整体稳定性。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6.155

软土地基施工是市政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软土的特性,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差。作为市政道路建设最基本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道路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软土地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给整个道路工程带来很大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性质和特点

1.1 天然含水量和孔隙较多

在软土地基中,黏土和粉土等细颗粒物质,使土体很软,缺乏粘结性和稳定性差。结果表明,各类型软土地基均存在较高的天然含水量和孔隙,因此土层难以形成有效的粘聚力。同时,在软土地基上黏土和粉土表面会附着大量电荷,在一定程度上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加重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因此,如何降低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消除土层中的孔隙,是现代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关键。

1.2具有很强的触变性和流动性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会受到更多的外部应力,来自外部的较大的压力和重力,使不稳定的土体变得更加触变性和流动性。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由于其突出的触变性和流动性,加固技术比较困难,加固技术应更加严谨有序。同时,触变性和流动性也会增加道路塌方的可能性,这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控制措施不当,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威胁市政道路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1.3具有较高的压缩系数和较低的抗剪强度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含水量大,孔隙率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在目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施工实践中,由于忽视了压缩系数和抗剪强度而引起的频繁基础塌陷和沉降事故,阻碍了市政道路工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寿命。软土地基加固的难度系数,阻碍施工工期。

2、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

2.1换填法

换填法施工时,应先清除软土路基下的软土层,再用强度高、压缩性低、稳定性好的材料填筑,如矿渣、碎石等,在实际施工中,应合理安排劳动力,施工机械和车辆,高效完成软土路基的换填。置换施工所需的材料和施工设备应符合有关标准,并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填筑浅层路基时,应遵循施工工艺,并按设计标准碾压路基,以保证路基压实质量。在低温地区,置换法可使冻结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另外,换填材料通常具有颗粒较大的特点,避免了毛细现象,进而消除了路基的冻胀现象。

2.2深层搅拌桩处理法

在深层搅拌桩的处理中,首先选择合适的养护剂,然后用深层搅拌机械将软土层下的软土、砂和养护剂混合,形成复合地基。深层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将不断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新型复合地基具有抗压强度高的特点,从根本上提高了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深层搅拌桩处理方法对粉土、砂土、淤泥质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复合地基的质量受软土处理深度和工程实际地质条件的影响。因此,在深层搅拌桩的处理中,有必要对地基承载力和单桩荷载进行检测,以保证施工质量。

2.3 抛石挤淤处理法

抛石法是将软质材料抛入软土地基中,通过传递力将淤泥质土挤出施工路基。在抛石挤淤施工中,软土地基上的淤泥质土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抛石速度的加快和抛石高度的增加,地基中的淤泥土会减少,路基的承载力也会增加。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受抛石高度和速度的影响。与其它处理方法相比,施工周期短,工艺简单。对于长期积水和薄土层的地基,抛石效果较好。

分析了抛石土厚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可以看出,随着抛石和挤淤体厚度的增加,路基沉降逐渐减小。离路基中心线越近,沉降减少越大。在轧制过程中,不规则抛石材料产生较强的咬合力,形成高强度复合地基。抛石体的刚度和强度随处理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市政道路的实际工程中,应尽可能增加抛石和挤淤体的处理厚度,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

2.4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

在真空预压法中,首先在待处理的软土地基上铺设塑料排水板或砂威尔斯。其次,将砂垫层铺设在地面上,然后在砂垫层上覆盖密封膜,避免其与空气接触。最后,利用真空装置将埋在砂垫层中的管道抽气。由于密封膜内外的大气压差,软土地基中的孔隙水会渗入竖井,有效应力随着孔隙水压力的减小而增大,软土地基将逐渐固结。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是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的结合。堆载预压法作为真空预压法,也是排水固结法的一种,其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原理基本相同。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特点和优势,从而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路基沉降。

2.5强夯加固技术

在应用技术之前,有必要对软基加固施工现场进行全面调查,确定加固部位,确保施工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保证施工技术的规范化。强夯法主要分为三类:强夯技术充分利用强夯夯实地基;动力置换主要是将材料破成砂砾,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强夯法是排水软土地基,加固软土地基。土体之间的粘结,减小土体结构的间隙,从而达到改善软土地基加固的目的。强夯加固技术适用于大面积软土地基的施工,对加固软土地基的结构稳定性非常有效,但适用于工程造价大的大型企业。

2.6砂垫层技术

砂垫层在软土路基处理技术中的应用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因为软土地基含有大量的水,如果不加以处理,很容易影响软土地基的使用和市政道路的安全。在砂垫层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操作是:在软土路基使用前,在其上覆盖一层砂垫层。砂垫层的厚度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根据软土条件确定。一般工程中砂垫层厚度为0.5~1.2m,能满足一般工程施工的需要,更有利于軟土地基中的排水,减少土壤含水量,减少土体流动。在砂垫层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确定砂垫层的厚度,消除其在工程中的干扰因素,加强模板的设置,防止施工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软土路基作为市政道路工程中常见的路基病害,其处理直接关系到道路运营阶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林经光.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

[2]彭帆,苏军剑.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J].建筑技术开发,2019(03)

作者:李旭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乡村旅游经营模式论文下一篇:项目资料管理市政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