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专题知识汇总

2022-12-30

第一篇:财务会计专题知识汇总

秘书常识:秘书办事、办文、办会工作知识汇总专题

秘书办事、办文、办会工作知识汇总

请示报告 使用电话 陪同首长 接待工作 处理文电 承办会务 组织培训

请示报告工作

请示报告是机关一项经常性工作。所谓请示,是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问题,需要上级领导机关给予答复和审批,而向上级领导机关提出的请示;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所作的情况反映和汇报。请示须在事前或工作进程中进行,待上级批准后执行;报告通常在某项工作完成和结束后进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前要请示,事后要报告”。

(一) 请示报告主要形式和程序

请示报告主要分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书面请示有两种:一种是请求批准性请示,指的是在本级对某一事项无权解决或无权做出决策而请求领导或上级给予指示或批准时提出的请示。另一种是请求解决性请示,指的是在本级对某一事项无力解决而请求领导或上级给予具体帮助时提出的请示。书面报告分三种:一是工作情况报告。一项工作完成后,所向领导或上级拟写的专题报告;二是建议性报告。指的是提出意见和方案,供上级决策参考或报请上级批转有关方面执行的报告;三是检讨性报告。指本单位发生违纪问题、责任事故、失职行为、群众来信等,向上级做出的报告。

书面请示报告通常有呈批件和制式文书两种,其主要程序有三点:①定题和拟称。请示或报告的问题,要由主管首长审阅确定,以哪一级名义请示报告,就要由哪一级首长同意后再行起草。拟称时要按首长的意图表述清楚。请示和报告的问题应当区分开来,同一份公文中,不能既有请示又有报告,要么是请示要么是报告。②签发和邮寄。需要呈报上一级的请示或报告,起草后,要由主管领导审阅签发。以哪一级的名义请示和报告,就由哪一级主要领导签发。寄发时要有登记,可以采取特快专递、挂号或由保密室寄发的办法办理,不能用平信,以防丢失和泄密。请人代捎要办好登记手续,防止遗漏和遗误。③登记和留存。书面请示和报告要及时到保密室登记,并一式三份,一份上报,一份本科(股)保留,一份存放保密室,以备查考。

口头请示报告适用于不是特别重要的问题或临时性、随机性的事情,拟请示报告的对象是直接首长。应把握的主要环节有四点:①事先打腹稿。对请示和报告的问题,要事先酝酿打好腹稿,力求具体详细,条理清楚,言简意明。②见面先声明。见到首长后,应先讲清是请示还是报告。比如:xx首长,我请示个问题;或xx首长,我汇报一下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③陈述分先后。请示和报告表述的先后次序不一样。请示问题时,应先谈事由,然后再谈意见和建议;报告情况时,应先讲事情的结果,然后再陈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和处理过程。④认真作记录。向首长请示或报告工作时,要随身带着笔和本,对首长的指示,要仔细听认真记,以便及时准确地抓好落实。

(二)请示报告常遇到的问题

请示报告工作程序性很强,在实际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有4个:

1、程序遗漏。一项工作请示后应该进行的阶段和步骤没有进行。往往有“死角”、有“缺口”。比如承办一份文电,呈报单位首长后,不注意及时把首长的指示意见及时反馈给部门领导,造成工作被动。

2、程序简化。处理某一项工作,图省事、怕麻烦,故意简化工作程序;有的凭主观经验和习惯办事,迈着锅台上坑。本该先报告主任的,却直接报告到单位首长。

3、程序异化。所谓异化,就是改变程序规定。办事情搞“变通”,该文字传阅的以口头代替;该开会研究的以传阅代替;该通知机关的却通知领导。比如对下布置工作,下达通知,本该找业务口,却直接通知下属单位的领导,给业务部门造成被动。

4、程序繁琐。简单的程序繁琐化,一般的问题复杂化。有的不论大小、份量轻重,动不动建议领导挂帅,成立小组,人为增加工作程序;有的一般性工作也要建议开会研究,要领导审批。

(三)请示报告应注意和把握的问题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请示报告是一项程序性较强的工作。漏项、缺项、错项、都会影响工作质效。必须注意和把握以下几点:

1、不能拖而缓报。对大事、要事、急事要及时请示报告,需要领导了解和掌握的一般性工作,也要及时请示报告,不能拖拖拉拉,慢慢腾腾。更不能漏事、误事、错事。每个科(股)都要建立一个备忘本、一块小黑板,把需办的事情及时记下,以免遗忘。机关工作无小事,要把小事当成大事办,慢事当成急事办,要有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精神,自觉做到事不过夜、案无积卷。

2、不能越级行事。对需要请示和报告的问题,不能越级行事。部门领导不在时,要想方设法联系,距离太远可通过电话,把主要精神作以 1 陈述,得到许可后,再逐级请示报告。主任签给哪位首长就呈给哪位首长。同时签给几位首长时,先呈政工副职,再呈军事行政副职。需要政工主官定夺的最后呈政工主官,需要军事主官定夺的最后呈军事主官。牵扯到其他部门时,要先等首长批示后,再呈其他部门领导。需要常委传阅的呈批件一定不要漏人。不在位也要电话请示或回来后补阅。口头请示报告也是这个程序。按级请示报告工作很重要,搞不好,会造成工作的被动,所以机关干部要养成按程序办、按职责办、按规矩办的严谨作风。做到有规矩的按规矩办,没规矩的按惯例办,没惯例的按首长要求办。

3、不能多变请示。所谓多变请示,就是一件事情请示一位首长不同意后,又去请示另一位首长。这样做极易造成首长之间的误解和矛盾。也有的当请示首长没有同意后,又找其它理由再行请示,这样做很容易引起首长的反感。这些都是非常忌讳的,在机关工作,一定不要动这样的心机。

4、不能有头无尾。请示工作要做到有头有腰有尾。所谓有头,就是首长的批示和答复;有腰就是工作落实的全程;有尾,就是结果和回音。一项大的任务和重点工作结束后,要将完成情况逐级报告,以便首长掌握工作落实情况。

5、不能重能轻德。机关干部不仅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我们有些年轻同志不注意加强品德修养,在领导之间乱传话,打着领导的旗号乱办事,更有甚者模仿领导笔迹乱签字等等。要成为一名在机关呆得住、干得好、有发展的机关干部,必须坚持不断地加强品德修养。要像古人说的那样“知之非难,行之难也;行之非难,久之难也;久之非难,终之难也。”办任何事情,都要本本份份、踏踏实实、规规矩矩,不能欺上瞒下、随心所欲、先斩后奏。更不能报虚情、报假情,没办的事情说办了,正在办的事情说办完了,一定要培养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重实效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使用电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电话在机关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正确使用电话是一门基本功,也是一门艺术。使用的好,能增加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使用不好,既会误事漏事,又会影响上下、内外的团结和协。根据我的体会,使用电话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接听要仔细,记录要认真。对来自直接首长和上下级以及地方有关部门的电话,首先要问清单位、姓名和职务,连同电话内容一一记清。对重要内容记完后应主动要求对方复述,进行校对,防止错传漏办。有时因对方地方口音重、讲话快、声音小,有的内容听不清楚,要不厌其问,不要因为是上级和首长不好意思问、不敢问,一定要把主要内容搞清楚,以免造成工作失误。

(二)态度要和蔼,语言要文明。电话是语言交流工具,只能听其声,不能观其形,态度和不和蔼、语言文不文明非常重要。有的同志给上级和领导打电话毕恭毕敬,可给下级打电话却盛气凌人、拖腔拉调、哼哼哈哈。这样既不利于工作交流,又不利于情感交流,应提倡文明用语。如“您好!请问贵姓?”、“您找哪一位?”、“您怎么称呼?”、“您是哪一位?”、“请稍等”、“还有什么要请示的?”、“请问听清楚没有?”等等。打完电话,要说声“再见”,等对方放下电话,你再放,以示尊敬。

(三)处理要及时,办理要到位。处理电话内容,要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严肃的对待,绝不能马虎行事。要按照程序及时办理,该传到哪级的就传到哪级,该呈报哪级领导处理的呈报哪级处理,切不可自作主张、擅自处理,或疏漏遗忘、压而不报。常见的处理办法有四种:①紧急重要电话及时办。任务紧急、时间紧迫、事关全局的电话,要以最快的速度,拿出处理的意见和建议,迅速向领导报告,待领导指示和答复后,抓紧组织落实。②一般性电话抓紧办。内容不是很重要、时间不是很紧迫的电话,也要当天向领导汇报,实在来不及的可在第二天的交班会上提出。③业务性电话积极办。属于本科(股)的工作积极主动办理,属于其他科(股)的工作,及时转交,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电话多在值班时容易接到。④讲话内容要保密。现在外线电话和无线电话多了,随时都有被人监听的可能。据统计,目前美国在全球设有1200多个小型监听站,60多个大型信息控制中心,空中有十几颗侦察卫星,加上侦察飞机和监听船只,全球95%以上的通信信号被美国所监听。所以在使用电话和手机联系工作时一定要强化保密意识,特别重要和机密的事情只要不是太急的不要用外线电话和手机请示报告,遇到紧急情况,也要用代号代称联系。

陪同首长

陪同首长活动是机关干部常遇到的事情。首长活动一般有四种形式:一是下部队;二是参加上级会议或集训;三是到友邻单位协调工作或走访;四是参加地方党政会议或其他活动。陪同首长活动要注意做到四点:

(一)精心做好出发准备。当接受任务后,首先,要弄清首长到哪去、干什么、怎么走、什么时间走、怎样活动。努力做到“五清”:首长活动的时间清、地点清、方式清、日程清、任务清。其次,要熟知所去单位的基本情况、行车路线和路况,特别是陪同刚到本单位工作的首长,更要注意这些。同时,做到首长所询问的问题能回答上来,首长有疑问的能解释清楚,首长拿不准的问题能提出建议。第三,安排车辆或订购车票,通知或联系所去单位,讲清出发时间、到达时间、人员、工作任务和活动日程。第四,根据首长指示和意图拟定活动计划。第五,准备好生活用品。必要时可根据以上情况列出详细的活动日程,确保不误时、不误事。

(二)细心安排各项活动。 要想在首长前,谋在首长先。根据首长指示和意图所拟制出的首长活动日程安排,要及时向首长报告或审阅,让首长对活动安排心中有数。根据日程安排,对首长做哪项工作、参加哪项活动、哪些场合需要首长讲话、讲什么内容,要提前准备,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凡涉及首长参加的活动,都要提前提醒首长,并按时请首长入场。如需要首长讲话时,要为首长带好讲话稿、并认真检查有无错页、漏页。如首长参加地方组织的活动,应事先确切了解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地方参加领导、是否设主席台、是否安排首长在主席台就座,并将以上情况及时报告首长。必要时先熟悉一下路线,到现场看一下。陪首长到达活动地点后,要马上安排好首长的休息或入场,适时向地方领导或有关人员介绍首长,如首长座次安排有问题,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协调纠正。陪同首长活动,还要注意拾遗补缺。古人说“屋漏在上,知之在下。”再高明的领导也难免有失误的时候,再精密的思考也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所以一旦发现失误或遗漏,应积极巧妙地加以弥补。不能唯唯诺诺、谨小慎微、前怕狼后怕虎。 “无私才能无畏,不讳方敢直言”。只要出于公心,是抱着对工作、对首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就不要有任何顾虑和担心。

(三)尽心尽力办好每一件小事。陪同首长活动,切忌高傲自大。不能“一人之下,众人之上”。陪同人员的自身形象,在某些方面代表着首长的形象。因此,作为陪同人员要注意小节,注意礼节,严格自身要求,树立良好形象。乘车时要等首长,不要让首长等你;用餐时要等首长坐好,再按照主人的安排入座,做到首长不到不能到,首长不坐不能坐,首长不吃不能吃,首长不起不能起。要严守纪律,不能把涉及党委机关和部队领导的一些机密事项透漏给地方人员和基层官兵,更不能为显示自己乱许愿,表一些不该表的态,讲一些不该讲的话。

(四)、用心搞好归队汇报。注意留心掌握首长想什么、讲什么、抓什么、作为机关应该做什么。归队后及时写出情况汇报。

接待工作

接待工作是一个单位的门面,是透视一个单位作风的窗口,也是联系和增进感情的纽带。搞好接待还是为上级领导机关和来访者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前提。所以,作为一名机关干部绝不能把它看作是一件小事,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

(一)接待工作的种类

接待工作的种类很多,按对象分:有对上级领导机关的接待,有对地方领导和群众的接待,有对友邻单位和部属的接待;按规模分:有对团体的接待,有对工作组的接待,有对个人的接待;按准备时间分:有预有准备的接待,有临时准备的接待,有毫无准备的接待。

(二)、接待的一般程序

通常分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二是实施阶段,三是收尾阶段。以接待上级领导机关工作组为例,一般应做好以下工作:

1、了解情况。当受领任务后,首先弄清对方的人数、职务、乘座车种(车次)、到达时间、活动意图、可能停留的时间及我方领导在接待方面的意图和要求,视情协调管理部门安排好食宿。

2、搞好迎接。事先在来人预定到达的车站、码头、机场等候,对带车来的、职务比较高、路线不熟悉的,建议在明显的路口、标志物或开阔地等候。客人安排就绪后,要及时向单位首长报告,双方领导接触时,要向对方介绍我方领导的身份。

3、安排活动。及时通知所到单位做好相应准备。对上级领导临时改变活动方式和工作安排的,处置要灵活,并及时报告领导。

4、组织送行。提前了解客人返程的时间、预订好车票(机票、船票),预先准备好车辆,通知我方领导送行。如到下一个单位活动,要及时通知客人所去单位按时迎接。

(三)、做好接待工作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无论什么样的接待,都应坚持做到:热情、周到、朴实、勤俭。

一要思想端正。有的同志认为接待工作是管理部门的事,即使受领了任务,也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去做,缺乏主动性,工作不细致、考虑不周密,工作标准不高。要认识到搞好接待不是简单的迎来送往,是工作作风的体现;还有的同志认为接待工作是服务性的工作、侍候人的工作,因此产生低人一等的想法,认识不到接待的过程也是学习交流、促进工作、增进感情的过程。

二要热情周到。不管接待对象从哪里来、来干什么、职务大小、有无权势,都要一视同仁,笑脸相迎,欢颜相送,使人人乘兴而来,满意而去。绝不能分出三六九等,看人下菜。要做到“三细”:住宿安排要细心,陪同活动要细心,迎来送往要细心。

三要吃苦耐劳。搞接待是一个苦差事,人家休息自己忙,遇到一些矛盾和棘手问题,往往很难处理,稍有疏忽可能还要受埋怨、挨批评。这就要求我们能吃得下苦,能吞得下怨,有时忙的时候,一帮接一帮,常常是前面的走了,后面来,不能有厌烦,“一米七的个子,一米六的脸”,很难看,出了力不讨好,陪了夫人又折兵。

处理文电

文电是机关开展工作的重要工具,通过文电指导工作是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的基本途径。因此,及时正确地处理好各类文电,是机关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处理机关日常文电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转发上级文电;二是根据上级指示和工作需要,起草下发本级文电。

(一)需要经常办理的文电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军队机关公文可分为许多类别。比如,按文件来源划分,可分为收文和发文;按行文方向划分,可分为上行文、平 3 行文和下行文;按文件处理要求划分,可分为需办和参阅、急件和平件;按内容保密要求划分,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普通文件。《军队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军队机关公文按照内容和作用分为以下13种:即命令、通令、决定、指示、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件、通告和布告、会议纪要。除上述公文种类外,在军队机关工作中使用的其他公文,不单独成类,但应参照公文处理的有关要求办理。我们平时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有计划、安排、意见、总结、讲话和调查报告等。

(二)文电处理的一般程序

1、批办。包括收文、登记、拟办、批办、分送五个环节。这一步是办文的准备阶段。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批办”。批办,就是主管领导对收文的处理或就开展某项工作所做的批示。通常情况下,密码报自上而下,一般文件自下而上。批办的意见是否合理、准确,直接影响着办文质效。准确批办,既能加快文件的周转,又能提高工作效率,相反,批办意见不准确,必然导致部门之间相互扯皮、转来转去,影响办事效率。作为机关干部,为了帮助领导对收文做出正确的批示,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根据文电的内容,积极主动地通过文字或口头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文件的重要内容要标注,以便领导把握和记忆。

2、承办。承办文电是指在接到上级文电后,为落实上级的指示,在首长做出批示后,根据首长的批示制发具体实施意见的过程。包括拟稿、会签、核稿、签批四个环节。承办拟稿是整个办文的中心环节。

3、制发。包括打印、盖印、登记、发文四个环节,这是办文的辅助性、技术性工作阶段。其中主要环节是打印和盖印。打印文稿的字体要规范统一。一般情况下,文稿的主标题用黑体二号字,副标题用宋体四号字,单位姓名用楷体三号字,正文用仿宋体三号字,正文中的大标题用黑体,小标题用楷体;打印文稿要认真核对,不能错字、漏字,错段、漏段,要核对到每个标点符号。装订要符合标准要求,不能漏页、错页、倒页。印章要盖在单位的正中央,不能印斜印偏,不能模糊不清,要与打印文稿的单位名称相符。

4、反馈。文电下发后,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掌握文电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反馈,同时还要注意针对贯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领导提出纠偏的建议,确保下达的文电能够善始善终地得到贯彻落实。

上述四步是一个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办文全程,缺少哪一步,或哪一步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办文质量。

(三)处理文电应注意的问题

处理文电除了要严格按照上述程序办理外,还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办理要及时。文电大都有较强的时效性,要尽快办理,不能拖拖拉拉,更不能不请示、不报告、搁置不管。对时限特别急的文电,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办完。二是表达要准确。大部分文电政策性强,拟制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性,不能粗枝大叶、含糊不清。三是文电要保密。公文多数具有内部特性,一般都规定传阅范围,该谁知道就让谁知道。呈办结束,及时存放或返还保密室。用军内网传输公文要采取加密措施,绝不能用地方网办理公文。 来

承办会务

所谓会务,就是承办会议事务性的工作。机关干部办会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会议效果,关系到党委首长的意图能否得到圆满实现,还直接影响着首长机关的声誉。所以,提高机关干部办会能力是加强机关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会议的类型

会议的类型繁多。从会议的性质看,有党的会议、行政会议。从会议规模看,有大型会议、中型会议、小型会议。从会议议题看,有综合性会议、专业性会议、专题性会议。从会议的形式看,有例会、临时性会议、电视电话会议,还有多种多样的现场会。从会议的功用看,有商讨、决策性会议,如常委会、党委会、首长办公会等;有部署工作性会议,如党委扩大会议;有交流表彰性会议,如基层建设经验交流会等;有报告、动员性会议,如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的报告会、先进单位和个人事迹汇报会等;有调查研究性会议,如就某些问题所举行的汇报会、座谈会和研讨会等;有选举性会议,如党代会等。

(二)会议的基本套路

由于会议的作用和规模不同,会务工作重点和要求也必然各有侧重,但基本的工作套路大同小异,一般分为会前准备、会间服务和会后处理三个阶段。

1、会前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程序。会议是否成功,会前准备是关键。有人说:“功夫在会前”。这话很有道理。准备阶段主要有六个方面:

(1)制定会议方案。一般包括下列内容:会议名称、指导思想、会议时间、会议日程、会场地点、参加人员、主席台及会场布置、人员食宿、交通保障、报到方法、经费预算以及会议领导组织、会议编组、入场凭证、安全措施等。有的会议还需安排参观、录像、报道、发奖、摄影等。会议方案经提交领导讨论审定后,即作为组织筹办会议的依据。

(2)起草会议文件。主要包括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经验材料、汇报提纲、通知和会议须知等。会议须知的内容比较多、比较具体,主要包括:日程安排、会议编组、作息时间、住宿房间、就餐桌位、会务组房间及电话号码、文化生活安排、注意事项。负责起草文件的同志要特别注意四点:一是吃透上级精神、领会首长意图;二是紧扣会议主题;三是了解掌握单位的情况;四是早动手、早呈送。

(3)搞好协调保障。大型会议保障任务重,要组织召开协调会,明确分工、明确时限、明确责任、明确要求。要成立筹备处,下设会务组、材料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包括医务人员)、安全保卫组等。会议开始后,筹备处即转为大会秘书处。办中小型会议则不必设筹备处,只需 4 固定几个人主责会务工作即可。

(4)下发会议通知。会议通知一般包括“八要素”:即会议名称、主要内容、参加人员、报到时间、会期、会址、着装、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主要有需要携带的材料或物品,提前报告与会者名单,报到的方式和时间,是带车、还是乘坐火车和公共汽车,以便安排接站。

(5)报告上级机关。

(6)设置会场。主要是三项工作:一是布置主席台。主要包括悬挂会标(会标要悬挂于主席台前沿上方)、摆放背景、排定座次、架设并调试话筒。主席台座次要按照“中为主、左为上”的惯例排定,党的会议应按照党委正副书记的顺序安排;行政会议,按照编制序列安排。如上级领导参加会议,应安排中间就座,拿不准的要及时请示。二是会场座区的布置。按照与会人员的多少摆放桌椅,一般要将正式出席人员安排在会场靠前和中间位置,列席人员要安排在靠后或两边位置。三是分会场的布置。如需分组讨论或召开对口会,要设分会场,如有首长参加,要及时通知,各分会场要相对集中,不要太分散。另外,对会场的供电、供暖(冷)、音响等设备要考虑到、检查好。要备好发电设备,以防停电。

上述各项工作,主要用于大型会议。一般性会议的承办根据实际需要和首长指示进行。比如筹备电视电话会议,就比较简单,只需与通信部门联系,调试好线路信号,准备好会场就可以了。召开现场会,会前准备主要由现场所属单位负责,可不间断的到现场指导和协助准备。有些大型现场会要与所属单位一并准备。召开例行性会议和各种小型会议时,一般不设主席台,也不挂会标。桌椅的摆放可根据会议的类型和人员的多少而定。会议桌可按会议要求摆成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会议主持人、领导成员以及讲话人的座席设在某一侧的中间位置,其他与会人员可以按编制序列就座,也可以不固定位置,随便就座。

2、会间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1)组织好会议报到。请假人员要及时向首长报告。要设签到处,指定专人迎接报到人员。报到时核发会议证件和有关材料,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报到情况。

(2)做好会议记录。特别要记好首长的即席讲话,重要的还要录音,以便会后整理。如果组织讨论或召开对口会,材料组人员要分头参加,以便掌握第一手材料。

(3)做好服务工作。及时陪同领导看望与会人员;安排首长休息;组织医务人员巡诊;为与会人员订购返程车船票等。会议期间还要做好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等工作。

3、会后主要工作

一是会议记录的整理和领导讲话、会议总结的定稿打印;二是撰写会议纪要;三是将会议材料整理归档;四是清理帐目,进行会务工作总结。采集者退散

(三)承办会务的基本要求

会务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必须要有科学慎密的工作方法,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做到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一丝不苟,才能确保万无一失。总结一些同志承办会务工作的经验,结合个人的体会,我感到做好会务工作,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着手要早。党委领导一经确定召开的会议,会务各项筹备工作就应随之展开。做到“三要”:要尽早地按照会议的中心议题,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撰写会议材料,并呈送首长审阅,形成较高水平的会议文件。不能有会议不开材料不定的思想。要尽早地征寻群众意见,形成成熟的工作建议,进行充分的议题准备;要尽早地布置好会场、安排好食宿等,并反复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抓得要细。会务工作之大忌就是“粗”、“疏”、“错”、“漏”。在办会这个问题上,要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婆婆妈妈。该想的要想细,该讲的要讲到,该做的要安排好,确保不隙一空,不虚一时,不漏一处,不拉一人。有时几个会连续开,要周密搞好会议的衔接。把问题想在先,把工作做在前,以确保会与会之间的紧凑性。这里也要注意一个“细”字。

3、协调要好。会务牵头部门对会务中涉及的问题,要考虑全,事先拿出建议,请分管的领导在会务筹备会上作出明确分工和安排。在具体落实上:一要抓牵头。各会务组的组长对领导分工的某项具体工作负全责。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做到任务清楚,责任到人,事有专人,人有专责,防止相互推诿扯皮。三要勤协调。由政治部门承办的会务工作,还有赖于其它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如需要司令部管理部门提供招待所等食宿场所,后勤部的运输部门提供车辆保障等。这就要求我们把机关的内部关系搞密切,使之和谐、顺畅。

4 、动作要快。一般的会议从会前筹备,到会间组织,再到会后处理,大小会务工作数十项,而会期一般就几天,可谓任务非常重,时间却很紧。这就要求会务人员要增强时间观念,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对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只能按期或提前完成,决不能拖延。有的会务组人员较少,一人身兼数职,同时抓几项工作,要甘于吃苦,尽心尽力,要多加班加点,真正做到五勤:即“脑勤”、“眼勤”、“嘴勤”、“腿勤”、“手勤”,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会务任务。

组织培训

培训是为了提高所属人员的能力素质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组织培训是政治机关的一个大项工作,搞好培训对于政治干部练好基本功、开阔新视野、掌握新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我的体会,组织政工培训应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年初有计划。除根据临时性任务组织的培训外,一些大的培训,如理论学习培训、“三员”集训、思想骨干集训等,年初要纳入《政治工作指示》中。年初有计划便于政工首长和机关了解工作安排,控制工作节奏,把握工作进程。也便于早打算、早准备,如经费预算、人员配备、时间安排等。

二是临近搞调查。通常在组织培训前一至两个月,就要对培训对象的有关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确定培训主题。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员的素质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培训的方式方法等。对调查出的问题要作认真的分析。哪些是新问题,哪些是老问题,老问题解决了多少,解决到什么程度,没解决的原因是什么,培训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方法,这样搞的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才会强。

三是届时拿方案。这项工作与办会制定会议方案有相似之处,主要是对培训的名称、主旨、形式、规模、时间、地点、参训人员、经费预算、组织领导、培训内容、授课人员、车辆保障和卫生保障等工作拿出具体细致的方案并报首长或办公会审定。

四是配档要科学。培训配档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培训质效。培训内容通常包括组织授课、讨论、参观、观看录像、组织大会交流发言、现场模拟等。组织授课要尽量聘请在某项工作上有特长的专业人才、专家学者或首长进行,内容要贴近工作实际,要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是保障要有力。保障工作主要包括食宿、接送、娱乐、安全、通信、教具等方面的内容。“食宿”要保障吃得好、吃得卫生,防止食物中毒,要保证与会人员每天能喝上开水。要提前安排好与会人员的住宿,主要包括安排房间、张贴门签等。如果受条件限制,需要自带被褥和其他个人生活用品,要提前通知。“接送”。协调好车辆安排好接送站、提前预订车票。“娱乐”。条件允许或培训时间较长时,要给与会人员增订和调整报纸,组织收看新闻或安排文艺晚会等。“安全”。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培训材料和住室物品丢失被盗。。“通信”。根据培训需要,为参训人员的住室或教室增设电话。“教具”。主要指扩音设备、多媒体、黑板等。

六是组织要严密。培训的组织主要包括训前、训中、训后三个阶段。培训前的组织主要是指根据参训人员所乘车次时间,安排专人接站。在人员到齐后召开预备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目的、筹备情况、计划安排、注意事项,征求办班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明确要求。培训期间的组织主要包括每次上课前工作人员都要检查课堂设置和设备,然后组织人员入场,清点并报告到课人数,掌握并随时调控好音响、温度、灯光等,督促服务人员倒水,组织课间休息和退场。需要进行分组讨论和自学的,还要安排好学习室并统一组织休息。业余时间要组织参训人员收看新闻、读报、看录相,防止人员失控。培训结束时的组织主要有三点:①培训结束前两至三天预购车票,并按车次和乘车时间进行编组,安排车辆送站。②组织好培训材料的回收整理工作。培训人员不应带走的文件材料,在培训结束时,应予以收回,防止失泄密。对因特殊情况而缺交、漏交的要跟踪回收,不留死角。对培训用品,借来的应立即归还,自购的应妥善放置,以备下次再用。对会议期间形成的一切文件材料(包括主持词和发言记录等)要系统排列,装订成册,留作资料,一般应装两至三套,一套留存,其它留作备用。③及时结清帐目。培训结束后,组训人员要抓紧与保障单位结清一切费用。对凡属已列入培训预算或预算外开支应纳入培训班报销的经费,都要做出处置,不要有遗留问题。

综上所述,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机关干部,真正担负起“智囊”和“外脑”的责任,必须具备“快、准、细、严、实”的工作作风。所谓“快”,就是反应快,行动快,办事干净利索,雷厉风行;所谓“准”,就是准确掌握和反映情况,正确领会党委、首长的意图;所谓“细”,就是干任何工作都要认真细致、严谨周密、一丝不苟;所谓“严”,就是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严守规矩,严于律己;所谓“实”,就是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扎实,办任何事情都要到边、到量、到位。

第二篇:2011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汇总复习专题教案7

专题七:学习先进人物 收获心灵感动 [背景材料]

1、2010年10月11日,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北京市基层干部群众、在京国有企业职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以及首都高校师生代表6000多人聆听“雷锋传人”郭明义的故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学习宣传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2、

2011年2月14日,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揭晓。他们是:视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信义兄弟孙水林和孙东林,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家中几乎一贫如洗却资助180多名特困生的好人郭明义,冲入泥石流救23条生命的军人王伟,扎根草原42年的上海医生王万青,冲入火海救出5名孩子的平民王茂华和谭良才,三栖尖兵何祥美,资助了37名贫困学生的"洗脚妹"刘丽,患绝症后仍拼命工作的警察孙炎明。特别奖授予了八位维和英烈、K165次列车乘务组和中国志愿者群体。

[问题设计]

1、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有何意义?

答:①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③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维护公平正义。④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郭明义同志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②珍爱生命,关爱他人。③勇担责任,爱岗敬业。

3、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向郭明义学习?

答:①以郭明义为榜样,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责任。②积极参加公益活动。③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把个人成长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起来。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4.你参加了哪些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有啊些收获和体会?

答:(1)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慰问幸福院的孤寡老人、参加“做诚信学生”签名活动、向希望工程、地震灾区捐款、参加“向不文明行为宣战”活动等.

(2)收获: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紊养:②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③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④养成了健康的行为习惯等。

(3)体会:①我们的社会是互帮互助的社会,是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②参与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③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5、请谈谈感动中国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感动着你?

情系祖国、情系人民,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优秀品质;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恪尽职守的高尚职业道德;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品质。(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

6、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对你今后的成才有何启发?

①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成就什么事业,要想使自己的活动有意义,使自己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就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身到历史前进的大潮中。②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各行各业的人们所从事的正当工作,对整个社会生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每个人只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自己的岗位上敬业奉献,就能在各种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③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是成就任何事业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④要正确把握成才目标。首先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7、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你准备怎样向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学习?

我们青少年应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服务社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等。

8、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向这些“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学习?

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崇高理想,立报效祖国之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责任意识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精神,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三篇:财务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总论

1.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它是依据财经法规制度,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内容:公司财务活动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这些财务活动构成了财务管理的内容。-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企业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企业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企业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

3.财务管理的目标:公司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公司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4.财务管理的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的总和。1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种经济因素。2法律环境指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3金融市场环境

4社会文化环境

第二章

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1.复利现值:是指未来年份收到或支付的现金在当前的价值。

2.复利终值:是指当前的一笔资金在若干期后所具有的价值。

3.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相等金额的收付款项。

4.后付年金的终值: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

5.后付年金的现值:

一定期间内每期期末等额的系列收付款项的现值之和。

6.先付年金——每期期初有等额收付款项的年金。

7.债券的特征及估价:债券是由公司、金融机构或政府发行的,表明发行人对其承担还本付息义务的一种债务性证券,是公司对外进行债务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其发行者和购买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债券契约固定下来。

8.债券的主要特征:(1)票面价值:又称面值,是债券发行人借入并且承诺到期偿付的金额(2)票面利率:债券持有人定期获取的利息与债券面值的比率(3)到期日:债券一般都有固定的偿还期限,到期日即指期限终止之

9.债券投资的优点:本金安全性高。收入比较稳定。许多债券都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10.债券投资的缺点:购买力风险比较大。没有经营管理权。需要承受利率风险。

1.

复利终值

F=P·(1+i)

ⁿ=

P·FVIFi

,n=

P·(F/P,i,n)

2.

复利现值

P=F·(PVIFi,n)=

F·(P/F,i,n)

3.

后付年金终值

FVA=A·(F/A,

i,n)

(每期末收付)

4.

后付年金现值

PVA=A·(P/A,i,n)

(每期末收付)

5.

先付年金终值

XFVA=A·(F/A,i,n)

·(1﹢i)(每期初收付)

6.

先付年金现值

XPVA=A·(P/A,i,n)

·(1﹢i)(每期初收付)

7.

延期年金现值V0=A·(P/A,i,n)

·(P/F

i,m)(n代表第一期,m代表第二期)

8.

永续年金现值V0=A·1/i

9.

当计算出的现值系数不能正好等于系数表中的某个数值,怎么办?

使用插值法.找到和所算系数相邻的利率,公式:所得利率系数-小于它的系数/大于它的系数-所得利率系数.n(或i)=小于它的年数值(小于它的利率值)+公式所得值

10.

期望报酬率

各类需求发生的概率P×各类需求下的报酬率R

(如果期望报酬率相等可直接比较标准差;如果不等要比较差异系数,越小越好)

R(-)=P1R1+PP2R2﹢…﹢PnRn=∑(n)=PiRi

标准差=σ=

(∑(n)(Ri-R(-))²Pi)½

离散系数=CV=σ/R

11.

市场风险报酬率=市场证券组合报酬率-国库券利息率(无风险报酬率)

(1)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收益:Rp

=βp

(RM-RF)

Rp

(市场证券组合报酬率)

βp(证券组合的β系数)

RM(所有股票的平均报酬率)RF(无风险报酬率)

(2)市场的预期收益是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加上因市场组合的内在风险所需的补偿,用公式表示为:

1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Ri=

RF+βi

(RM-RF)

RF(无风险报酬率)

Ri(第i种证券组合必要报酬率)

RM(所有股票或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βi(第i种股票或证券组合的β系数)

13.

债券价值计算P=I(P/A,Rd,n)=M(P/F,Rd,n)

I(票面利率×面值)

M(面值)

Rd(债券市场利率)

例:已知某股票的β值为1.5,市场报酬率为10%,无风险报酬率为6%。该股票的资本成本率测算为:

第三章

财务分析

1.杜邦分析法:股权报酬率是杜邦分析的核心指标

几个重要的等式关系

股东权益报酬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平均总额

2.财务分析的内容:偿债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分析

财务趋势分析

财务综合分析

3.影响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或有负债

担保责任

租赁活动

可用的银行授信额度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平均总资产/平均所有者权益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无形资产净值)

偿债保障比率=负债总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利息支出+付现所得税)/现金利息支出

3.营运能力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赊销收入净额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年初存货余额+年末存货余额)/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存货平均余额×360/销售成本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期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平均净值)/2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平均总额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平均总额+期末资产平均总额)/2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3

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报酬率

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总额×100%

销售毛利率与销售净利率

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营业收入净额×100%=(营业收入净额-营业成本)/营业收入净额×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净额×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

=净利润/成本费用总额×100%

每股利润与每股现金流量

每股利润=(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

每股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

每股股利与股利支付率

每股股利=(现金股利总额-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利润×100%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市盈率与市净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利润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销售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

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股权资本增长率=本年股东权益增长额/年初股东权益总额×100%

利润增长能力=本年利润总额增长额/上年利润总额×100%

4.发展能力分析

销售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

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股权资本增长率=本年股东权益增长额/年初股东权益总额×100%

利润增长能力=本年利润总额增长额/上年利润总额×100%

第五章

长期筹资方式

1.长期筹资的类型:内部筹资与外部筹资

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

股权性筹资、债务性筹资与混合性筹资

2.债券筹资的优点

:筹资成本较低

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能够保障股东的控制权

便于调整公司资本结构

3.债券筹资的缺点:财务风险较高

限制条件较多

筹资的数量有限

4.长期借款的优点:借款筹资速度较快

借款资本成本较低

借款筹资弹性较大

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5.长期借款的缺点:借款筹资风险较高

借款筹资限制条件较多

借款筹资数量有限

6.普通股筹资的优点: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

没有规定的到期日,无需偿还

利用普通股筹资的风险小

发行普通股筹集股权资本能增强公司的信誉

7.普通股筹资的缺点:资本成本较高

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

可能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

第六章

资本结构决策

1.资本成本的概念:资本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本而承付的代价。

2.财务杠杆的概念:亦称筹资杠杆,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对资本成本固定的债务资本的利用

3.财务杠杆利益分析:亦称融资杠杆利益,是指企业利用债务筹资这个财务杠杆而给权益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

4.个别资本成本率的测算原理:资本成本的一般计算公式:

P0(1-f)=CF1/(1+K)

+CF2/(1+K)2+……+CFn/(1+K)n

其中K为所求的资本成本,P0为筹资收到的资金总额,f为筹资费用率,P0(1-f)为筹集资金净额,CFt为第t期的资金流出。

5.长期债券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1)

长期债券的资金成本

K:个别资金成本

B:筹资额

f:筹资费用率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若每年利息一样,期限无限时,n

,(本金

/

(1+K)n)趋于0,可忽略不计,而利息贴现部分是永续年金:P=A/i

6.长期借款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公式:

Kl表示长期借款资本成本率;I表示长期借款年利息额;L表示长期借款筹资额,即借款本金;F表示长期借款筹资费用融资率,即借款手续费率;T表示所得税税率。

Rl表示借款利息率。

5.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一定时期筹资组合的结果。

6.资本结构决策分析:资本结构决策的资本成本比较法

资本结构决策的每股收益分析法

资本结构决策的公司价值比较法

7.资本结构决策的资本成本比较法

最佳资本结构:指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金结构

在确定最优资本结构时可以有三种考虑:

1、只考虑资本成本即以综合资本成本最低作为资本结构决策的依据——比较资本成本法

2、只考虑股东价值即以股东价值最大作为资本结构决策的依据——每股收益分析法

3、同时考虑资本成本和股东价值即以资本成本最低和股东价值最大作为资本结构决策的依据——总价值分析法

1.

Kb=Ib(1-T)/B(1-Fb)

Kb债券资本成本率

B债券筹资额(发行价)T所得税税率

Fb债券筹资费用率

(1-T)税后利息

2.

长期资本比例公式:要求计算的内容(如长期借款)题中已知筹资额/资本总额可得到

3.

计算综合资本成本率:Kw=资本比例n×个别资本成本率n

(比较方案时哪个小哪个优)

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Kc=Rf﹢βi(Rm-Rf)

Rf表示无风险报酬率;Rm表示市场报酬率;βi表示第i种股票的β系数。Kc普通股投资的必要报酬率

5.

优先股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公式:式中,Kp表示优先股资本成本率;Dp表示优先股每股年股利;Pp表示优先股筹资净额,即发行价格扣除发行费用

6.

息税前利润(营业利润)

EBIT=Q(P-V)-F

Q销售数量

P销售单价

V单位的变动成本

F固定成本总额

7.

营业杠杆系数=Q(P-V)/Q(P-V)-F=S-C/S-C-F

EBIT息税前利润

Q销售量P销售单价V单位变动成本

F总固定成本S销售收入

C变动成本总额。

8.

税后利润额公式:

9.

财务杠杆系数DFL=EBIT/EBIT-I

I债务利息

10.联合杠杆系数DCL=DOL×DFL

11.息税前利润平衡点

EBIT每个收益无差别点

I1,I2两种筹资方式下的长期债务年利息

N1,N2两种筹资方式下的普通股股数

(1-T)1-所得税率(每股收益分析法是利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来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所谓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筹资方案下普通股每股收益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点,亦称息税前利润平衡点,有时亦称筹资无差别点。)

第七章

投资决策分析

1.现金流出量是指货币资金的减少或需要动用的现金--原因:项目实现

2.净现值: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以后的余额。如果投资期超过1年,则应是减去初始投资的现值以后的余额

净现金流量=该年现金流入量-该年现金流出量

NCFt=CIt-COt

NCFt:净现金流量

CIt

:现金流入量

COt

:现金流出量

3.投资回收期:优点:投资回收期法的概念容易理解,计算也比较简便

缺点:它不仅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而且没有考虑回收期满后的现金流量状况。

投资回收期(PP,)代表收回投资所需的年限,即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时所需要的时间。回收期越短,方案越有利。

如果原始投资一次支出,且每年的NCF相等:投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NCF

如果现金流入量每年不等,或原始投资是分几年投入的,则可使下式成立的n为回收期:

PP=M+第M年的尚未回收额/(M+1)年的现金净流量

4.平均报酬率(ARR)

ARR=平均现金流量/原始投资额

*100%

进行决策时,只有高于必要的平均报酬率的方案才能入选。而在有多个互斥方案的选择中,选用平均报酬率最高的方案

<1>.项目计算期

=

建设期+生产经营期

(1)建设期:1)新建项目:净现金流量NCF=

-原始投资额

2)更新改造项目:NCF=-投资额+设备的变现价值-(设备的变现价值-折余价值)×所得税率

(2)经营期:净现金流量NCF=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所得税=税后净利+年折旧=(收入-付现成本-折旧)

×(1-T)+折旧=收入×

(1-T)-付现成本×(1-T)+折旧×T

(3)终止期:净现金流量NCF=实际固定资产残值收入+收回的流动资金-(残值收入-预计残值)×所得税税率

<2>年净利=(年收入-年经营成本-年折旧-年摊销)×(1—T)

<3>净现值NPV

从投资开始到项目寿命终结时所有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

<4>内含报酬率IRR(插值法)

<5>新旧设备决策

1.新旧设备寿命不同的情况

先求出两个的净现值

再用年净值法ANPV=NPV/(P/A,i,n)

或最小公倍数寿命法

找到两个年数的最小公倍数N,再算一遍NPV(小的NPV+NPV×(P/F,i,N-n)

2.新旧设备相同的情况

直接比较两个的净现值

第九章

短期资产管理

1.营运资本:

广义:短期资产

狭义:净营运资本,是短期资产减去短期负债的差额

营运资本管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如何筹措短期资金;如何确定短期资产的最佳持有量

2.短期资产:(最重要)现金,应收账款,存货

3.

(1)成本

机会成本:因投放于应收账款而放弃的其他收入,一般按有价证券的利息率计算。

管理成本:调查费用、收集信息费用、记录费用、收账费用、其他费用

坏账成本: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一般与应收账款的数量成正比。

(2)目标:强化竞争、扩大销售的功能;降低成本,提高应收账款投资的效益

(3)信用政策:信用标准

,信用条件,收账政策

4.应收账款功能:增加销售

减少存货

5.存货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可以分为三大类:原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和产成品存货。

6.存货ABC分类控制管理A:金额巨大,但品种数量少—重要存货B: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次重要存货C:金额较小,但数量繁多—不重要存货

7.存货规划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当订购多少,二是应当何时开始订货

平均库存量=Q/2

订货成本=F*(A/Q)

储存成本=C*(Q/2)

Q*=(2*F*A/C)½(最佳订货批量)

TC*=(2*FAC)1/2(存货总成本)

N*=A/Q*=(AC/2F

)1/2(最佳订货次数)

I=U*Q/2=

U*(FA/2C)1/2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

T=1/N=(2F/AC)1/2

(最佳订货周期)

Q每批订货量

A全年需求量

F每批订货成本

C每件存货的年储存成本

1)按经济批量采购,不取得数量折扣:总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采购成本

2)不按经济批量采购,取得数量折扣:总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采购成本(采购成本要1-折扣率)

8.

(1)存货的功能

储存必要的原材料和在产品,可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储备必要的产成品,有利于销售;

适当储存原材料和产成品,便于组织均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

留有各种存货的保险储备,可以防止意外事件造成的损失

(2)成本

a.取得成本: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用TCA表示。包括:

(1)订货成本:取得订单的成本。可分为订货的固定成本(用F1表示)和订货的变动成本(因与订货次数有关,用F表示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

计算公式:订货成本=F1+A/Q*F

式中:A为存货年需要量;Q为订货批量。

(2)购置成本:指购买存货本身的价值。经常用数量与单价的乘积来确定。

计算公式:购置成本=A*U

式中:A为年需要量,U为单价。

取得成本TCA=F1+A/Q*F+A*U

(3)储存成本: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用TCC表示。可分为固定成本(用F2表示)和变动成本(因与存货数量有关,用C表示单位变动成本)

计算公式:TCC=F2+C*Q/2

(4)缺货成本: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用TCS表示

总成本:TC=TCA+TCC+TCS=F1+A/Q*F+A*U+F2+C*Q/2+TCS

第十章

短期筹资管理

1.短期筹资:指筹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到期的资金,通常是指短期负债筹资。

2.自然性融资:商业信用

应付费用

3.短期借款筹资:通常是指银行短期借款,又称银行流动资金借款,是企业为解决短期资金需求而向银行申请借入的款项,是筹集短期资金的重要方式。

第十一章

股利理论与政策

1.股利理论:

股利无关理论:在完美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如果公司的投资决策和资本结构保持不变,那么公司价值取决于公司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而与股利政策不相关。即公司的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价值产生任何影响。股利相关理论:“一鸟在手”理论

税收差别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

代理理论

2.股利政策是确定公司的净利润如何分配的方针和策略。

股利政策的主要内容:股利分配的形式

股利支付率的确定

每股股利额的确定

股利分配的时间

3.股利政策类型:剩余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政策

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第四篇:成本会计公式和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生产费用要素概述

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于生产中的各种耗费,称为生产费用。

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一般有: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费用、折旧费、其他支出(如差旅费、租赁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以及计入 本期生产费用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

按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间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者就其经济内容来说基本一致, 即都是耗费, 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发生额是企业计算该期间完工产品成本的基础。

区别:包括的范围不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产费用(指进行非工业性生产而发生的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

计算的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以工业生产费用来说,它反映本期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而产品成本则是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它们两者不一定相等。

因为有些本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转入下期产品成本, 而有些将在下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有一部分要提前计入本期产品成本。

此外, 由于企业在本期投产的产品不一定在本期全部完工,同时, 本期完工的产品也不一定全部是本期投产的。因此,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就要在各种产品本期生产费用的基础上,加上期初未完工产品成本, 减去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

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可概括为: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属于间接费用经汇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全部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对于能确定为某种产品所耗用的直接费用要直接计入;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方式:

在进行材料费分配时应首先确定材料费的分配对象, 材料费的分配对象应根据材料的具体用途确定。

1、生产产品使用材料的分配

对于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分配原则是直接材料费用直接记入,间接材料费用分配记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

直接材料费用是指直接为生产某一种产品所耗用的材料,并能直接确定其归属对象。

间接材料费用是指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某种材料,不能直接确定其归属对象, 需采用简便合理的方法在几种产品中进行分配。

分配方法的简便,是指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比较容易取得,并且应尽量采用单一标准,避免采用复合标准;

分配方法的合理性是指所采用的分配方法、分配标准, 应同各个成本计算对象负担的费用成正比例的因果关系。

2、生产中一般消耗材料的分配

对于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一般耗用的材料, 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中的相关项目中。在材料费的分配中,对于直接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材料, 如果数量较少,金额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采用简化的分配方法, 即全部记入“制造费用”中,以省去一些复杂的计算分配工作。

3、其他材料费用的分配

除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外,对于发出的其他用途的材料,应根据其发生的具体用途,分别记入到“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相关的会计科目中。 材料费的分配方法

1、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 = 该产品实际产量 × 该产品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

费用要素的汇集与分配,是通过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来进行的。 费用要素分配表的编制,应根据成本核算的体制、 凭证的份数以及传递程序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企业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体制时, 应由财会部门来编制;企业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则是由各车间的成本会计人员来编制。

费用要素分配表不论由谁来编制, 其编制的要求和基本方法是一样的。财会部门和各车间或部门要合理分工互相配合, 认真做好各项费用要素的汇集和分配工作,以便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材料费用的汇集:

1、材料费用汇集的基础工作

收入材料成本的确定 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材料的品种规格不多且收发不太频繁, 材料可按实际成本计价;若企业规模较大,材料品种规格繁多且收发频繁, 材料则应按计划成本计价。 领用材料的原始凭证和材料费用的汇集

在领料时,应由专人负责,并经有关人员签字审核后, 才能办理领料手续。 领用材料时使用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领料单、 限额领料单和领料登记表等。应根据领用材料的情况,选择采用某一种领料凭证。到了月末,将各种领料凭证按车间、部门进行汇总,即可计算出各车间、部门消耗材料的数量和金额, 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即可进行材料费分配的核算。

2、消耗材料的计量

根据发出材料的有关凭证,可将材料费列入到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中。 但对于库存材料的计量,则可采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3、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

在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情况下,对于发出的材料, 应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把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对于期末库存材料,应以实际成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对于不同的材料, 可以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材料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应经常变动。 材料费的分配原则

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 材料实际总耗用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 = 该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 × 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 该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 × 材料单价 按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

为了简化材料费用的分配工作, 对于不需要考核材料实际耗用量的企业,可采用按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材料费用分配率 = 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 定额耗用量× 分配率

2、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

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的重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产品所耗用材料的多少与产品重量有着直接联系的情况下采用,

材料费用分配率 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各种产品重量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3、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

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是按产品的产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 当产品的产量与其所耗用的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情况下, 可采用这种方法分配材料费用 计算公式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各种产品实际产量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 该产品实际产量 × 材料费用分配率

4、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

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是按照产品材料定额成本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它一般适用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采用 某产品材料定额成本 = 该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 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各种产品实际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 = 该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 燃料费用的分配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燃料,实际上也属于材料。因此, 其费用汇集与分配的方法与材料费用的汇集与分配方法大致相同。

对于生产产品使用的燃料:在燃料使用不多时, 可不设置专门的成本项目,而将其列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若燃料耗用的数量较大, 则应专门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汇集生产中使用的燃料费用, 以便于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

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 能分清是由那种产品耗用的,则应根据有关的原始凭证, 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中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中;若企业不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则应将其直接计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

几种产品共同耗用而分不清那种产品耗用的燃料费用时,则应采取适当的分配标准, 在各种产品当中进行分配。采用的分配标准一般为产品的重量、体积、定额耗用量等。

辅助生产车间使用的燃料, 列入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 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燃料,应列入“制造费用明细账”中; 管理部门使用的燃料,应列到“管理费用明细账”中。 外购动力费的汇集和分配

1、外购动力费的汇集

外购动力费用是指企业从外单位购入的电力、蒸汽等动力费用。 外购动力应根据其使用的数量,向供应单位支付款项。一般情况下, 使用的外购动力都有仪器仪表计量。在支付外购动力费用时, 应根据仪器仪表上记录的耗用数量、规定的价格向提供动力的单位支付款项。 以支付款项的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作为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依据。

2、外购动力费的分配

一、工资费用核算的意义和任务 工资费用的构成 1工资总额

(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其他相关支出(1)职工福利费(2)社会保险费(3)住房公积金(4)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5)非货币性福利(6)辞退福利(7)股份支付

二、工资费用的分类和基础工作

(一)工资费用的分类 生产工人的工资

在企业里,大部分职工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员。 直接计入或分配入产品成本中。在产品成本项目中,专设“直接工资”成本项目, 来汇集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其他人员的工资

对于生产车间发生的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工资费用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应列入“制造费用”中的“工资和福利费”明细项目中;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费用,则应计入“管理费用”中的“工资和福利费”明细项目中;

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应计入“销售费用”科目中。

对于计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的工资不计入产品成本中,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工资费用核算的基础工作

工资费用核算的各项原始记录主要有: 考勤记录 /产量记录

三、工资费用的计算

(一)计时工资的计算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劳动报酬。企业在计算职工计时工资时,可采用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方法。

月薪制是指按职工固定的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工资计算其工资的一种方法。采用月薪制时,只要职工出满勤,不论该月份是多少天数, 都可以得到固定的月标准工资。如果出现缺勤, 则应从月标准工资中将缺勤工资予以扣除。

应付计时工资 = 月标准工资缺勤日工资× 每班工作小时数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月标准工资可从职工的工资卡片中记录的职工工资的数额取得,只要职工的标准工资不调整, 该数字每个月份的金额都是相同的。缺勤天数或小时可从考勤记录中取得。

日工资也称日工资率, 指每位职工每日应得的平均工资额。日工资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按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日工资,是用月标准工资除以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的 日工资 = 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

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 = 全年工作日数/全年月份数 = 365-104-10 = 12 =20.92(天)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只要职工的月标准工资不变, 计算出的各月份日工资都是相等的。 由于星期天和节假日的工资不包括在日工资内,因此,星期天和节假日不付工资。当然, 缺勤期间的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不扣工资。按全年平均每日历日数数计算日工资是根据月标准工资除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日工资= 月标准工资/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

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 全年日历日数/全年月份数= 365/12 =30(天)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时,只要职工月标准工资不变, 各月份日工资也是相等的。但由于日工资中包括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的工资, 即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付工资,所以, 缺勤期间若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也按缺勤处理,照扣工资。 按当月满勤日数计算日工资是根据月标准工资除以当月满勤日数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日工资=月标准工资/当月满勤日数 当月满勤日数 = 当月日历日数-当月星期日天数-当月节假日天数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时,由于每个月份的星期日、 节假日天数不相同,所以,每个月份当月满勤日数也不相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既使月标准工资不变, 在各月份满勤日数不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各月份的标准工资也不一样。

日薪制是指按职工实际出勤日数和日工资计算其应付工资的一种方法。 应付计时工资=出勤日数×日工资

上式中的日工资可按月薪制下计算日工资三种方法中的第一种方法计算。

采用日薪制计算职工应付计时工资时, 有利于正确计算生产工人的工资成本。但是由于每个月份实际工作天数不同、职工出勤的天数不同,所以每个月份都需要计算,计算工作量较大。

(二)计件工资的计算

计件工资是指根据规定的计件单价和完成合格品数量计算支付的工资。在计算计件工资时,对于由于材料缺陷等客观原因产生的废品即料废, 应照付计件工资;对于由于工人加工过失等原因而产生的废品即工废,则不应支付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按照支付对象的不同, 可分为个人计件与集体计件工资两种。

当职工所从事的工作能分清每个人的经济责任时, 可采取个人计件工资的方式。 如果工人在月份内仅生产一种产品其计件工资可按下式计算: 应付计件工资= (合格品数量 + 料废数量)× 计件单价

如果工人在月份内生产多种产品,且各种产品计件单价不同, 则计件工资按下式计算: 应付计件工资= ∑[( 某种产品合格品数量 + 该种产品料废数量) × 该种产品计件单价] 上式中的计件单价可按下式计算: 计件单价(按产量定额计算) = 某等级工人的工资标准(按日或小时计算)/产量定额(按日或小时计算) 或: 计件单价(按定额工时计算) = 制造某种产品所需定额工时 × 制造该种产品所需某种等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

当工人集体从事某项工作且不易分清每个职工的经济责任时, 可采取集体计件工资的方式。采用集体计件工资时, 应先按集体完成合格品数量乘以计件单价,计算出集体计件工资总额,然后,再采用一定的方法, 将集体计件工资总额在集体成员内部进行分配。

(五)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给职工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加班加点工资应按日工资(或小时工资)乘以加班加点天数(或小时) 及国家规定的支付标准(系数)计算。

应付加班加点工资=加班加点天数×日工资×规定的支付标准(系数) 在上式中,规定的支付标准(系数)是:

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加班加点应按标准工资的150%计算(系数为1.5); 在星期天, 按标准工资的200%计算(系数为2); 在节假日, 按标准工资的300%计算(系数为3)。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的计算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职工因病、工伤、产假、婚假、事假、探亲假等原因按规定支付的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应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考勤记录计算。 其中职工因病或非因公负伤连续医疗期间在6个月以内或超过6 个月时,规定了不同的病假支付标准。因此,计算应付病假工资时,应按规定的比例计算。 应付病假工资=病假天数×日工资×支付工资的百分比 应付职工薪酬和实发工资的计算

上述各项目计算出来后,就是应付每位职工的薪酬。 扣除企业为职工代扣代缴的各种款项,其余额即为实发工资。 应付工资和实发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应付工资 = 应付计时工资 + 应付计件工资 + 奖金 + 津贴和补贴 + 加班加点工资 +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实发工资=应付工资-代扣款项

代扣款项是指企业从职工工资中扣除代为交纳的各种款项,如房租费、水电费等。代扣款项应根据有关部门转来的扣款通知单等资料进行计算。 在实际工作中,应付工资、代扣款项及实发工资等, 是通过编制“职工工资单”的形式进行的。“职工工资单”应按车间、 部门进行编制,以便反映每个职工工资的详细情况, 并作为企业与职工工资结算的原始记录。

四、工资费用的分配

(一)工资费用分配的依据

财务部门应根据各车间、 部门的职工工资单,汇总编制“工资结算汇总表”,作为应付职工工资的依据。

(二)工资费用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

分配的主要方法有:(1)按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

按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集体计件工资是指在计算计件工资分配率的基础上,按职工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计件工资的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集体从事的工作对技术条件要求比较高,并且集体内职工工资等级差别较大的情况下采用。 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职工应付计件工资 = 该职工应付计时工资 × 计件工资分配率 某职工应付计时工资 = 该职工实际工作小时数 × 小时工资率 计件工资分配率= 集体应付计件工资总额/集体职工应付计时工资之和 集体应付计件工资总额=集体完成工作量总和×计件单价 (2)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

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集体计件工资, 是指将集体计件工资在集体内部采取平均分配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集体所从事的工作对技术条件要求不高且集体内部职工工资等级差别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其计算公式为:

每人每天应付计件工资 = 集体计件工资总额/集体职工实际工作天数之和 某职工应付计件工资 = 该职工实际工作天数 × 每人每天应付计件工资

(三)奖金的计算

奖金是指对职工的超额劳动, 在标准工资以外支付给职工的物质奖励性质的劳动报酬。奖金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以及其他奖金。 奖金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的奖励标准进行计算。

(四)津贴和补贴的计算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 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等。津贴和补贴应按国家规定的种类和标准计算。

工资费用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该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再进行明细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贷方登记应发放给职工的薪酬金额,另外,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记入该科目的贷方;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借方登记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以及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等,另外,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也记入该科目的借方。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结余。

(三)工资费用的账务处理

处理原则:工资费用应按其发生的地点和用途进行分配。

对于生产车间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 应计入“生产成本”科目中的“直接工资”成本项目中;

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 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应列入“管理费用”科目中;

固定资产大修理等工程人员的工资, 应计入“在建工程”科目中; 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则应列入“销售费用”中。 其他费用的汇集和分配

其他费用指除了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 折旧费等费用以外的各项费用,包括邮电费、差旅费、办公费等。这些费用应于发生时,根据有关凭证,按其发生的地点及部门,分别计入“制造费用明细账”、“管理费用明细账”中。在凭证较多的情况下, 也可以根据有关的凭证,汇总编制其他费用分配表,据以登记各种明细账。 第六章、辅助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的核算 第一节 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 1.1 辅助生产部门的特点

辅助生产车间是为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 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生产车间,一般很少对外服务。

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在各受益的车间丶部门内进行分配。 1.2 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

辅助生产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或只提供一种劳务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或只提供一种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如供水、供电、供汽、运输等车间,应按车间别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 在帐内按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车间所发生的所有费用都登记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内。

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

在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除了要按车间分别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外, 还应按所生产的各种产品或劳务,分别开设“产品成本计算单”, 登记当月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等直接成本项目的费用。其他费用可先在“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车间”明细帐中进行核算,月末,再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 分配记入各有关产品或劳务成本计算单中。

1.3 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

辅助生产车间自制材料、工具等的核算

辅助生产车间是生产产品的,如自制材料、工具等,在这些产品完工后, 应将其成本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帐户, 转入到“原材料”或“低值易耗品”等帐户中。各车间、部门领用时,再比照财务会计中存货的核算方法, 根据具体的用途和数量,一次或分次转入有关成本费用帐户。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的核算

如果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电、水、蒸汽等产品或劳务时, 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在归集后,应根据各受益部门的耗用量, 在各受益部门间进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辅助生产车间除主要向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劳务外,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相互提供劳务。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直接分配法

定义 :直接分配法是指把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实际费用, 仅在各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之间按其受益数量进行分配, 对于各辅助生产

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分配转入费用—分配转出费用

该辅助生产车间向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的劳务总量 某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等部门应= 该基本生产车间或行政管理等部门劳务耗用量× 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 分配辅助生产费

优缺点:使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计算更加准确; 同时,也能促使各辅助生产车间降低相互之间的消耗,加强经济核算。 采用这种方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同时,第一阶段的交互分配时所要分配的费用, 由于不包括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劳务的费用,所以, 计算出来的费用分配率不是实际的分配率,准确性要差一些。 计划成本分配法(或称内部结算价格法) 定义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按事先确定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车间、部门耗用的数量,计算各车间、 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 对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和各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为了简化核算, 可列入“管理费用”科目中。如果是超支差,应增加管理费用,如果是节约差,则应冲减管理费用。 计算公式: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 = 该车间、部门的劳务耗用量 ×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

某项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差异额 = (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实际费用 + 分配转入额 ) - 按计划成本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计算手续简单,使会计核算的速度加快; 能考核各辅助生产车间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厂内经济核算。

假若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制定的不准确, 会影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准确性。

按计划成本分配法一般适用于辅助生产计划单位成本制定的比较准确的情况下采用。

代数分配法:定义 :代数分配法是运用代数中建立多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再按各车间、 部门(包括辅助生产车间内部)耗用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数量计算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某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 = 该产品或该辅助生产劳务的单位成本 =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 + 该辅助生产车间耗用

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则不进行分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计算公式 :

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 =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向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的劳务数量

某基本生产车间或行政管理 =该基本生产车间或行政管理等部门劳务耗用量 ×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仅对外进行分配一次,计算手续较为简单.

具有一定的假定性, 即假定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都为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等部门所耗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较多时,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一些。

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 一次交互分配法

定义 :一次交互分配法是指将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只限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根据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进行交互分配费用,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略;第二次是将辅助生产分配前的费用,加上分入费用,减去分出费用,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后, 再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给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各受益单位。 计算公式 :第一阶段的交互分配:

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 =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

某辅助生产车间应分配其他辅助= 该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劳务量×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 生产车间的费用 第二阶段的直接分配:

其他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 某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

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 = 该车间、部门的劳务耗用量 × 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最大的优点是分配结果准确,这是其他分配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当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较多时计算起来是比较麻烦的。代数分配法一般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较少或会计工作实现了电算化的企业采用。 顺序分配法:定义 :顺序分配法是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费用的多少排成顺序,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少的辅助生产车间排列在先, 先将费用分配出去;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多的辅助生产车间排列在后, 后将费用分配出去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 = 直接发生的费用 + 该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入费用/其他车间、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

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 = 该车间或部门耗用的产品或劳务数量 ×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计算方法简便.

由于排列在先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耗用排列在后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 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 也不便于调动排列在先辅助生产车间降低耗用排列在后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积极性。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有着明细的顺序, 并且排列在先的辅助生产车间耗用排列在后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较少的情况下采用。

1.4 生产多种产品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P77) 第二节 制造费用的核算 2.1 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的概念: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固定资产使用费、维修费等费用。 制造费用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造费用明细项目的设置:制造费用设置的明细项目主要有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 供汽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 季节性和供汽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2.2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实际分配率方式 :实际分配率方式是根据当月实际制造费用及其分配标准, 来分配制造费用。由于采用的分配标准不同,其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生产工时比例法:定义 :是以各种产品所耗的实际(或定额)工时为标准, 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 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实际(或定额)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实际(或定额)工时 × 制造费用分配率 优缺点 :这种分配方法的优点是资料容易取得,方法比较简单。 在原始记录和生产工时统计资料比较健全的车间,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分配制造费用。

折合工时的计算:在一些机床型号较多、精密度相差悬殊的企业里,必须根据这一情况, 将机床分为若干类,以各类机床每小时的折旧、供汽、 保养等费用或每小时机加工价格为依据,确定工时折合系数。然后, 将各种产品的各类生产工时按系数折算成为标准工时,据以分配制造费用更为合理准确。

直接工资比例法:定义:直接工资比例法是以产品成本中的直接工资为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工人的工资可以直接记入产品成本的企业。

联合分配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制造费用各类费用的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类, 分别选择合理的标准进行分配。 预算分配率方式

定义:预算分配率法是以企业制造费用预算和各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或标准工时)为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预算分配额与实际发生费用额之间的差额,平时留在“制造费用”科目中,年末, 再按照各种产品已分配数的比例记入12月份成本中。

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全年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全年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 X 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实际制造费用与按预算分配率计算分配的制造费用的差额= 实际制造费用 — 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

差异额分配率 = 差异额/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

某产品应分配的差异额 = 该产品按预算分配率的制造费用 X 差异额分配率

优缺点:采用预算分配率法分配制造费用时,不必每月计算分配率, 简化和加快了制造费用的分配工作, 并能及时反映各月制造费用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差异。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时, 要求企业的计划、定额管理工作的水平较高,否则,会影响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 累计分配率方式

定义:累计分配率方式是在产品完工时一次性分配其应负担的全部制造费用,至于未完工产品暂不分配, 其应负担的费用保留在“制造费用”帐户中,待其完工后一次性分配。累计分配率方式中的分配标准, 可采用上述分配方式中分配标准的任何一种。

制造费用累计分配率 = 制造费用期初余额 + 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各种产品累计分配标准之和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 完工产品的累计分配标准 X 制造费用累计分配率

优缺点 :优点是在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假若完工产品批次少,未完工产品批次多, 可减化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这种方法一般是在每月完工产品的批次少,未完工产品的批次多, 各月费用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采用。 2.3 制造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及账务处理(P82)

第五篇:关于举办《财务报表相关知识》专题讲座的通知

兹定于2013年12月14日(星期六)上午9:00在总公司东楼会议室举办《财务报表相关知识》专题讲座,主讲人:总公司财务部高级会计师王桂琴。请集团各企事业单位及总部各经营单位财务工作相关人员参加。

总公司人才培训交流中心

2013年12月11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务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下一篇:村委委员述责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