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改造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景观改造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在景观营造中,植物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玄武湖芍药岛为例,从植物景观改造的角度分析芍药岛植物现状,结合小尺度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要求,探寻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方法在现代小尺度景观中的运用,希望为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实现更好的结合提供参考。

第一篇:景观改造论文范文

乡村景观环境改造初探

摘 要:在现今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村庄景观迎来了建设的新时期。乡村景观规划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协调和建立统一的城乡体系,以乡村景观美景度、敏感度、可达度、相容度和可居度等景观特征为中,沿袭现有的村庄肌理、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人性化景观布局的,结合村庄特色产业和现代生态打造环境节点,设计形式、色彩和空间符合乡村田园风光特征,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有利于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建设更美好的乡村。

关键词:乡村 景观规划 设计

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能够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地区[1]。乡村景观不同于城市景观,人类的干扰度相对较低,景观的自然属性较强。从我们国家2011年开始启动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来看,做好乡村景观环境不需要大建大拆,而需要依照村庄原有的景观形态来整合聚落风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升公共设施品质,保持环境卫生,就能够有效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充分展现村庄的人文景观。因此如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优美的景观空间去提升现代农民生活品质,已经成为现在美丽乡村环境设计的重要目标。本文以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泉西村景观规划设计实例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村庄环境建设有所启示。

一、泉西村环境概况

泉西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百家名镇汤泉街道的西部。总面积4.66平方公里,东、北与三泉社区交界,南与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相邻,江星桥线公路、宁合高铁穿村而过,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社区共有6个居民小组,952户,常住人口3635人。整个村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良,乡村特色鲜明,是江苏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

泉西村主要以苗木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要产业,其中大型苗圃面积110亩 ,水产养殖面积约1100亩。村里利用温泉资源所培育的热带鱼类也是全村的主要收入来源。另外,泉西村村域范围内已在建造面积1.65平方公里的大型度假村——大吉度假村,其占全村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大吉度假村主要以旅游度假为主。因此这一区域的消费人群会比较明显。所以泉西未来项目地块周边环境将有明显提高,同时也将吸引更多具备较高消费能力的人群到访。因此泉西村景观环境改造和建设也应服务于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1.村庄民居建筑外立面现状

目前,村内民居建筑除青石岗组建筑已经过改造外,其它村组的居民建筑形式各异,立面单调,没有体现当地特色和文化,已不能满足泉西村民对提高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的强烈要求。同时村庄内乱塔乱建现象突出,破坏了建筑景观环境,阻碍村内交通顺畅。

2.村庄道路现状

目前泉西村共有硬化路面8128米,对外交通道路宽度10米,村内主路宽度为3米,支路宽度为1.5m,道路网络格局基本形成。但村庄路面状况较差,部分路面破损,电线电缆错乱交织,影响村庄整体容貌。

村内主干道有行道树、街边灌木等景观元素,但道路两侧现在主要植物以水杉为主,树木形态品种单一,与背后的苗木混合重叠,缺乏层次感和色彩搭配,需进一步规划设计。

3.苗圃现状

村内苗圃种植已成规模,沿用了露天苗圃种植方法,种植品种单一,道路以泥土路为多。 观感较差。

4.鱼塘现状

泉西村有两种鱼塘,一种是普通鱼塘,另一种是依托温泉资源培育热带鱼类的鱼塘。目前村内鱼塘占地集中,但缺乏全村渔业特色和规模的景观规划,而且村民或游人休闲垂钓、观赏等活动十分不方便。因此急需对鱼塘进行分期整治。

5.温泉资源现状

温泉是泉西村的特色资源,但是村里没有对温泉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只是在村内建设1处公共浴池为村民服务。对于温泉资源的景观规划的欠缺,无法凸显泉西村的特色以及未来对于游客的吸引。

二、村庄环境存在的问题

1.村庄内无明显乡土特色,住房布局散乱,建筑风貌参差不齐,住宅密度大,庭院面积狭小,院内绿化较少。

2.现有的道路网系统尚未完善,各级道路普遍偏窄,路况品质不高并且缺乏植物绿化植被,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

3.公共休闲空间缺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存量上与泉西村发展不适应,整体设计风格不统一。

4.村庄内缺乏特色景观的打造。绿地率低,层次不明显、色彩不丰富。主要开敞空间景观性差。河流岸线绿化较差,垃圾较多,影响村庄的视觉环境。

5.资源利用差导致资源识别度较弱,特色产业嵌入点低。

6.村庄整体景观环境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引导。

三、建设、改造指导思想与原则

根据美丽乡村规划的要求,在村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泉西村温泉和苗圃产业优势,改造村庄建筑、广场、道路、苗圃等空间环境,利用村庄产业特色来打造融村庄风貌、自然风光、人文胜景、科学教育娱乐等于一体的村庄环境。并以温泉、苗圃等物质作为环境发展基础,打造美丽乡村景观环境品质的典范。

1.原真乡村,现代功能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保持乡村风貌的原真乡土性,使之区别于城市化景观,赋予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基础设施与功能活动内容。

2.资源整合,主题打造

立足浦口,通过拳头休闲度假产品打造形成发展核,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剂利用的方针,围绕村庄可持续发展原则,联动周边生态、农业、文化、温泉等资源,丰富资源类型,错位发展。基于资源特色,通过类型化主题打造和休闲旅游项目策划,实现乡村生活 、产业与旅游的共融发展的三赢格局。

3.生态保护,产业复合

以温泉、山水和基本农业作为生态保育核心,确保乡村的绿色基底的实施;通过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引导,将农业特色与农产品加工及乡村休闲旅游结合,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四、村庄景观环境建设和改造重点

结合大鲁店具体情况,重点改造内容为建筑外立面、道路、广场、公交车站、鱼池、公厕等的景观环境建设设计。

1.广场景观环境改造设计

广场是村民进行交流沟通、休闲活动的主要媒介和场所。由于泉西村缺乏这样的公共场所,所以需要建设这样一处公共场地,围绕泉西村苗圃和温泉产业特色,依势造景,充分而巧妙地绘出“林泉文化”。从周围环境出发,创造出更多的景观节点和适宜村民、游客的变化丰富的景观空间。

村民休闲广场的设计

村民休闲广场建设在原来的苗木装卸场地,位于泉西村主要干道杨湾路西南侧,紧邻大部分居民居住地,便于村民聚集活动。整个场地形状为椭圆形,形似灯笼,广场入口设计考虑到杨湾路主干道车流比较大,为了安全起见,将其设置在杨湾路转入居民九组的支路上,

入口通道设计为20M宽,通道中间为“林泉”景石,其两侧设置一排长椅,供村民、游人休息。广场四周为立体绿化作为底景,半围合的阶梯状花池把内外空间软性分隔,成为外部道路与广场空间过渡界面。花池周围是弧形连廊串联起整个广场空间,为村民提供安静、舒适、独立的休息空间,提升广场景观灵气和视觉效果。广场中间设计一圆形叠水池,池中两条跃水而出的金色锦鲤雕塑,是广场设计的点睛之笔,成为村庄形象的重要标志。广场中间预留开敞空间不设任何构筑物,便于村内草根团进行排练表演,丰富村民闲暇生活。

整个广场主要为村民服务,设计材质也选择和村庄自然风貌相吻合的大地色彩,植物选择女贞、玉兰、香樟等配以桂花、樱花、碧桃等开花植物,地被点缀以八仙花、金鸡菊等,让村民或游客赏心悦目、神清气爽,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和美好

2.村庄建筑景观环境改造设计

对民宅外立面改造和提升,与既有建筑风格保持一致的同时提炼风格元素,做得更为精巧。拆除乱搭,清理垃圾,住宅旁绿化进行梳理,营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都市美丽乡村,形成泉西村庄环境与特色文化相融合的村庄新貌。

3.村庄道路景观环境改造设计

村内道路沿袭原村庄交通肌理,打通内部道路,主要道路硬化,依据道路等级布置行道树、周边灌木和隔离带,安装照明设备,对基础设施管线敷设进行调整和修复。

村入口主干道路设计

村入口道路——杨湾路是贯穿整个村子的主干道,也是连接各个景观风貌的关键。其将担负将来风景游憩道及旅游大道的景观及功能需求。整条杨湾路拓宽至10M,加强整个村庄与外围环境的沟通。杨湾路南侧建设两座景桥串联起苗圃。步行路路面铺装,两侧设置装饰街灯和花坛,重要地区设置“泉”字景石,凸显村庄特色和展现 “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多层次绿化景观效果。

4.苗圃景观环境改造设计

苗圃位于杨湾路南侧,之间被泰来河相隔。苗圃是泉西村的两大特色产业之一,本次规划依托现有苗圃资源,利用大地景观的营造理念整合、改造苗圃,使其具有独特丰富的景观效果。并且和苗圃东侧的温泉资源结合,设置游步道和苗圃相连通,游步道采用生态路面,突出其原生态。沿泰来河一侧的苗圃在原有苗木基础上种植柳树,樱花、紫薇等花色树种搭配金叶女贞、红花继木等低矮灌木以及麦冬、地被宿根花卉,增强其观赏性,亮化村庄环境,并且铺设木平台为村民、游人提供驻足停留的地点,使整个人工湖的景观性与休闲性相统一, 也让村民和游人更能亲近水面。

5.鱼塘景观环境改造设计

泉西村主要的两处鱼塘,一处温泉养殖鱼塘用途不变,用于热带鱼养殖,另外一处鱼塘面积较大,将改造成为旅游为主的渔业园。其景观风格的设计要体现乡村特色,充分融入到乡村环境之中。渔业园入口处设计微型湿地,充分考虑旅游功能,设置景观凉亭等为游人提供休息区域。水源通畅、水质较好、水深超过3米的湿地建设成经济型湿地,莲、藕、菱、鱼虾都成为创收来源。其他的池塘根据池塘不同深度,建设混凝土砌石护坡,池塘底部铺设一层塑料薄膜,上面覆盖一层30mm厚粘性土夯实,增加防渗设施。局部鱼塘的岸边每隔10m设置一座钓鱼台及遮阳伞,铺设水刷石步行浏览道,鱼塘周边栽种芦苇、柳树等喜水植物,配以低矮灌木、花草,形成典雅、清新、秀美的临水景观。

6.公共温泉浴室改造设计

泉西的公共温泉浴室——杨山头浴室建筑外立面情况良好,但周边环境需进一步梳理,内部设施简陋,卫生情况不尽如人意。改造时,在材料、色彩上展现纯朴的乡风,强化周边绿化环境,增种一些植物组团遮阴并增强浴室的私密性,浴池停车场地面硬化处理。对浴池内部环境进行整治,并增添独立淋浴房等,提高浴池的品质。

7.绿化景观设计

利用农田林网、交通脉络、隔离绿带,构建成立体、多元、开放式的农村绿化景观体系。将道路、广场、温泉、苗圃等的景观绿化作为村庄环境整治的重点, 让绿化渗透到宅前屋后,调节生态小气候,逐步提高环境质量。

苗木种植原本就是泉西村的经济产业,因此在植物配置时多采用本村苗木树种,增加成活率并降低投资成本,同时注意植物的季相变化, 考虑乔灌草结合。水生的植物要考虑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的搭配,充分考虑植物垂直尺度的变化,丰富景观层次感。将植物分区分段设置,突出其在某一时间段的景观效果,在时间尺度上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根据配置原则,针对不同景观环境设计要求,选择不同植被。比如村口的道路,在原有水杉的基础上沿水边增加垂柳以及桂花、碧桃等植物,加强景观的观赏性。河道周边种植芦苇、菖蒲等植物,增加乡村野趣并起到调节水生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而村庄内部街道比较狭窄不采用林阴道形式,可考虑配植疏林,留出视域空间;对于游步道,考虑到游客或走或停的特点,沿线由低到高、层次分明地使用杜鹃花、海桐、黄金菊等十分相宜的地被,努力做到佳木繁郁、鲜花夹道;村庄院落内种植广玉兰、榉树、樱花、海棠等观赏类植物,美化庭院空间;广场绿化则依据风格氛围不同有所侧重,选择水杉作为背景林,沿道路边种植香樟、桂花、海棠、紫荆等乔灌木围绕,形成遮蔽效果;结合场地四周设计弧形花坛,

种植梅花,海棠及红花继木、月季花灌木,配合周围高大乔木形成对比和视觉差异,为泉西村营造一个观赏游乐、散步健身的环境空间。

五、结 语

综上所述,乡村景观规划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协调和建立统一的城乡体系,以乡村景观美景度、敏感度、可达度、相容度和可居度等景观特征为中,沿袭现有的村庄肌理、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人性化景观布局的,结合村庄特色产业和现代生态打造环境节点,设计形式、色彩和空间符合乡村田园风光特征,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有利于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建设更美好的乡村。

参考文献:

[1] 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01)

[2] 曾永生、李国新.新农村村庄景观环境改造探讨——以北京市朝阳区大鲁店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07)

[3] 刘滨谊、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J].中国园林,2002(05)

作者单位:

苏州苏农园艺景观有限公司

郁海亮,Korean university研究生。

作者:郁海平?郁海亮

第二篇:小尺度景观中的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改造

摘要:在景观营造中,植物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玄武湖芍药岛为例,从植物景观改造的角度分析芍药岛植物现状,结合小尺度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要求,探寻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方法在现代小尺度景观中的运用,希望为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实现更好的结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改造;园林植物;古典园林

0 引言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是表达美感和氛围的重要因素。芍药岛周围的植物搭配就很好地营造了古典园林的氛围。芍药岛别致地运用松树作为背景,前庭有层次地栽种了夹竹桃、红花檵木、冬青等,后方栽植高大的乔木,如乌桕,绿地上种有吉祥草、络石,水中种有荷花等,这些是古典文学中常用的意象植物,也是营造意境时的常用植物。芍药岛的景观配置虽有浓浓的古风情怀,但也存在不足。本文遵循中国古典园林中栽种植物以观形为主,以取色、赏花、闻香、听音为辅的要求,结合空间设计,全方面考虑植物的色彩、四季变化、花香,为芍药岛整体景观改造提出建议,以增强芍药岛游览区的观赏效果。

1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特点

中国园林体系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1]。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像是一幅长画卷,需要人们慢慢将它展开,仔细体会[2]。由于古代文人积极参与造园,中国古典园林景观通常与诗情画意完美融合,体现出写意山水的特点,中国园林美的内核有四:花木、石、水、空间[3]。

1.1 花木

花木最能表达文人细腻的情感,如柳树的依依惜别、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梅兰竹菊的清雅高洁,所以在古代,文人造景时追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格局[4]。

1.2 石

堆山叠石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中非常重要的景色,凡园景必有山石,离石不成景[5]。

1.3 水

水也是园林景观的基本因素之一。水可以拓展空间,也为植物动物的生存提供了空间,为造景提供了更多可能[6]。

1.4 空间

园林景观的空间与布局是根据园林构成元素形成的。花木、水、石等元素都可以起到构成空间的作用。其中,造景植物对空间的渗透、对比、层次研究价值最为重大[7]。

2 玄武湖芍药岛概况

2.1 区位

芍药岛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公园,场地呈不规则三角形。

2.2 气候

芍药岛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秋短、冬夏长。

2.3 植物分析

芍药岛作为小尺度中国古典景观,土地面积有限,没有足够多的养分供给高大的乔木,所以岛上大多是低矮的观赏性植物。岛上绿地上的植物有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四种[8]。

2.3.1 上层植物分析

经过调研,芍药岛的上层植物共有六种,分别是鸡爪槭、乌桕、马尾松、夹竹桃、羽毛槭、紫薇。其中能够生长到4 m以上的树种只有乌桕,鸡爪槭、马尾松、夹竹桃、羽毛槭、紫薇的高度均在2~4 m。种植方式以丛植为主,间或有孤植和对植。

2.3.2 中层植物分析

芍药岛的中层植物多为灌木,主要有小叶黄杨、六道木、檵木、石楠、齿叶冬青、海桐等。多为孤植,少数丛植。

2.3.3 下层植物分析

芍药岛的下层植物共有十四种,种类繁多,草本植物有吉祥草、鸢尾、酢浆草、沿阶草、迎春花、苎麻、附地菜、车前草、九里香,挺水植物有三种,分别是菖蒲、梭鱼草、荷花,藤本植物有两种,分别是络石和扶芳藤。芍药岛上的植物种类虽多,但管理不善。

2.3.4 植物位置分析

整个地块的多数植物都分布在后庭,前面地块只有三棵马尾松,中间只有一些色叶植物,没有灌木,层次单一[9]。

2.3.5 植物竖向分析

林冠线错落有致,高低层次非常明显,但小区域植物层次不够丰富。在整个区域中,最为高大的就是后方的乌桕。

3 芍药岛主要问题

3.1 植物

3.1.1 配置杂乱

植物配置杂乱,导致欣赏性不强。芍药岛乔木多为孤植,没有与周围植物建立联系,缺乏错落的层次感,此外,缺乏品相优美的树种,植物的观赏价值较低[10]。灌木多种植在岛边,无法突出芍药岛的特色[11]。

3.1.2 管理不当

公园管理不当,植物生长无序,地面大片裸露。玄武湖公园游人如织,加之公园对植物养护不当,芍药岛上草地踩踏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植物杂乱、枯死,导致景观品相较差,游客体验感不佳[12]。

3.1.3 季相变化单一

植物大多为常绿植物,没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地块中常绿植物多,有季相变化的植物少,虽然可以保持四季常青,但容易让人感到乏味,可供欣赏的花叶类植物少[13]。

3.2 石

芍药岛为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地块中设计了许多造型别致的石头,但这些石头并不具备中国传统的审美感,而是散落在岛中各处,平添了一股压抑。

4 优化改造建议

分析芍药岛这个小尺度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中的地形、气候和植物,对整个岛进行改造。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将大自然中的风景收纳于方寸之间[14]。所以改造中国古典园林应从自然出发,表达自然[15]。

4.1 整体上改变岛上游园节奏

古典园林融合了意境美学、抽象美学等多种因素,在整体景观表达上,注重层次、抑扬、虚实的安排以及韵律感,使人们在游赏时富有节奏地前行[16]。在芍藥岛的改造中,可以根据地形将地块分为五个部分[17],体现“起”“承”“转”“合”。

4.1.1 起

“起”是整个岛的前奏。人们进入场地时所看到第一眼处的设计会极大程度地影响人们对场地精妙与否的评价。“起”用于营造整个游园氛围,带给游客们古典园林的体验[18]。小岛主入口处是一座曲折的小桥,通过小桥后,就是一些马尾松,遮住了后面的芍药园,营造了一种错落有致、半遮半掩的景观效果,这种景观效果称为“障景”。障景讲究朦胧美,带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障景强调欲扬先抑,增强空间的感受力[19]。

4.1.2 承

“承”是承接,也是点题。在芍药岛的裸露地块上种植芍药,这芍药既成为小岛的主题,同时映照芍药岛的名字与来历。游客经过高大的马尾松后,所看到的就是低矮美丽的芍药,这与之前遮挡的马尾松区域形成反差[20]。

4.1.3 转

“转”就是整个区域的精粹部分。在“转”的安排上,主要用羽毛槭和鸡爪槭等彩叶植物作为整个地块的点睛之笔,营造植物氛围[21]。

4.1.4 合

“合”是地块中植物最多的区域,是整体的古典园林配置展示[22]。在“合”的安排上,主要在路的两边用乔木营造出幽深的空间,吸引游客走过这条路,也为之后穿过芍药岛作铺垫[23]。

4.2 丰富植物层次

植物层次可分为纵向空间层次和横向空间层次[24]。纵向空间层次是由植物高度差及植物样式而产生的层次[25]。横向空间层次是被植物覆盖的区域的层次。在纵向空间中合理协调乔木、灌木、花草的配置比例,例如增加高度不一的植物,确保植物层次分明;在横向空间中,提高水面植物覆盖率,让游客产生“入目皆是植物”的美感[26]。

4.2.1 在竖向空间中调整乔木、灌木、花草的配置比例

增加乔木灌木周围的组团,优化配置比例,多用丛植。植物要高低结合,不可单一地一片铺开。将颜色深浅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在色彩上制造过渡的层次感,将高度不同的植物前后错落地搭配在一起,在形式上制造层次感[27]。植物多用人格化的花卉,如竹、海棠等[28]。

4.2.2 种植挺水植物

在空白水域增加睡莲与美人蕉,这两种植物都是中国古典景观设计中的爱用物。

4.3 增加植物色彩

古典园林讲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格局[29]。园林景观设计中所选取的植物大多为开花植物,在景观配置中使用开花时间交错的植物才能更好地达到改造目标。早春时,植物颜色相对暗淡,可以增加樱花、海棠,让初春的庭院更加多姿多彩,同时增加美丽月见草等本地植物,点缀常绿的景观园[30]。

5 结语

研究玄武湖芍药岛的改造过程,会发现芍药岛出现了若干问题,如管理不当等,有些问题仅靠改造是改变不了的,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密切关注,只有重视植物的生长情况,才能使改造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营造出优美且有序的景观。

参考文献:

[1] 刘聪,祝遵崚,马朋.古典园林的空间思维意识——大观园景象构成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78-79.

[2] 钟巧红,祝遵崚.南京瞻园植物配置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76-77.

[3] 陈子澜.枯山水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3):47-48.

[4] 彭浩楠,张耀.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168-169.

[5] 芮晨晨,祁守金,黄磊磊.对城市开放式公园的景观设计探讨——以南京鱼嘴湿地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90-91.

[6] 熊瑶,李明,庞莹莹.浅谈造园中的植物种植美学[J].大众文艺,2018(24):90-91.

[7] 朱梦,姜萱,苏婧.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分析——以何园水心亭为例[J].艺术科技,2020(22):29-30.

[8] 赵坤,李永昌.乡村新民居室内环境体系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6):114-116.

[9] 周璐,谢雨芯,岳天琦,等.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3):27-28.

[10] 张知祺,耿植荣.镇江“城市山林”景观设计的运用——以南山绿道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1):181-182.

[11] 吴馨宇,华阳.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研究[J].艺术科技,2020(8):83-86.

[12] 包婷,李雪艳.基于场所精神视角的国内城市公园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3):93-95.

[13] 彭恬怡,陈玮.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J].大众文艺,2019(20):42-43.

[14] 吴逸,叶洁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1-82

[15] 江缇,丁山.“公园城市”理念模式与实际探索——以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4):147-148.

[16] 曹汇之,王夕倩.无障碍设计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以南京中山植物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10):107-110.

[17] 管佩弦,于成景,李雪艳.生态石笼在城市公园水体修复设计中的审美探讨[J].大众文艺,2019(16):100-101.

[18] 张继强,张乘风.建筑与园林中设计形式的美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18-119.

[19] 董利婷.南京月牙湖公园小水域植物造景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3-104.

[20] 赵兴敏,汤箬梅.现代景观的“无界”设计研究——以南通“沁园兰园”为例[J].设计,2019(11):43-45.

[21] 熊瑶,张秀,严妍.公园城市视域下的郊野公园游径系统规划设计——以汪溪郊野公园为例[J].装饰,2020(10):132-133.

[22] 李思琪,吴曼.孤独症儿童康复花园设计研究——以埃文斯康复花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7):34-37.

[23] 熊瑶,张建萍,严妍.基于气候适应性的苏州留园景观要素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1):145-153.

[24] 黄薇,吴冬蕾.浅析园林雅俗嬗变[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86-87.

[25] 张晓晶,吴冬蕾.中国画中的“雅”与“俗”——以齐白石绘画题材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14-15.

[26] 吴歆悦,李雪艳.南京新门西体育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J].艺海,2020(12):87-89.

[27] 苏婧.楼观台道教园林景观营造方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8(21):109.

[28]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29] 张丹,圣倩倩.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泰州梅兰芳公园为例[J].设计,2018(22):96-97.

[30] 刘雲田.留白手法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青果巷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1):159-160.

作者简介:李雨薇(1998—),女,山东菏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老师:熊瑶(1983—),女,四川成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设计、园林规划设计。

陈玮(1973—),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院办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学。

作者:李雨薇

第三篇: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探析

摘 要 植物景观改造是提升森林公园景观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森林植物合理的选择、配置和改造,兼顾森林公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以广东地区森林公园植物景观为例,对林木景观现状进行分析,为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提出建议,整体提升森林公园的观赏价值与景观效果。

关键词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探析

森林公园的目的是通过大面积的人工或天然森林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欣赏参观的场所,其本质就是森林景观。森林景观是指在森林群落区域中,由森林树木和所在土地空间上所有地貌物质共同组成的综合体,该区域整体呈现的景象是一种可供人们主观欣赏和研究的视觉效果。同时,森林公园以自然环境为依托,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具体可以分为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天象资源五类,森林公园自身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合理建设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良性循环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改造森林景观建设森林公园是振兴林业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森林景观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因此,以广东省森林公园植物景观为例,对森林景观的意义和植物改造的基本途径进行探讨,为提升森林公园的建设质量和植物景观观赏性提供建议。

1 广东森林公园发展现状

广东省作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林业大省,全省林业用地面积1 101.6万公顷,有林地面积927.4万公顷,林木蓄积量3.8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按新标准计算)为55.9%。林木年总生长量为1 742万立方米,年总消耗量729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全省森林生态效益的总价值可达6 377.83亿元[1]。1980年,广东省建立了第一家森林公园,40年来,以类型多样、层次分明和极高观赏价值的森林公园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观赏,以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旅游业不断壮大,通过不断地改造植物景观、提升森林公园质量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户外观赏旅游的栖息地,并且起到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创造经济收益的重要作用。

广东省森林景观的建设与发展历经近半个世纪,从最初的森林覆盖率仅有18.7%开始,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大力扶持,借助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森林景观建设得以飞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17年,全省已设立各级森林公园1 351处,其中国家级24处、省级79处、市县级569处、镇森林公园679处,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8%,森林公园数量跃居全国第一,基本建成了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管理科学、效益明显的森林公园建设管理体系。目前,广东省在森林公园设立数量、森林旅游总人数、公益性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免门票接待游客人数、森林公园立法和规范管理6个方面均走在了全国前列,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广东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广东省将森林公园建设视作林业生态发展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了森林资源的各项效益,建立不以牺牲自然资源而服务社会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2]。各地森林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以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景观资源为作为主要运营内容,成功带动全省林业和旅游业的经济增长。传统林地为杉采伐迹地,现林地以杉萌芽条为主,林龄12~15年,平均胸径8~12 cm,树高10~13 m,如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铁杉林、广东松林、高山矮林等。重视这些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对于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作用。

2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现状

目前各大森林公园虽然植物繁茂、资源丰富,但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频繁,森林植被破坏现象也十分严重,自然森林资源已经被人工次生林资源所替代,进而导致森林景观品相较差,观赏价值降低,林木结构简单,吸引游客能力下降,无法提高游客的关注度和回头率,将森林植物景观的现状问题进行总结,可以大致分为以下3类。

2.1 公园林木结构单一,景观缺少珍稀林木

大多森林公园建立在城市与乡村交接之处,工业厂房和农林开荒多被规划在此,随着人类活动的逐渐频繁和化工排放造成污染,导致森林公园中大多林木景观遭到破坏,珍稀林木树种减少,森林结构单一,园区内多是常见松木、杉木以及各类果木等,缺少体积巨大、品相优美的观赏树种[3]。同时,森林公园林木结构单一,多为针叶纯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单调,植物景观不够丰富,可供欣赏的树木花叶类植物较少,不能够充分吸引观赏游客。

2.2 植物景观层次单调,缺少季节色彩变化

森林公园中植物景观的结构层次单一,树木种类多为绿色树种,以彩叶树种为主的植物景观数量较少,树龄古老的复层混交林比重很小[4]。整体来看,森林景观不能随着季节而发生色彩变化,结构单一使得观赏起来缺少起伏变化,降低审美价值,同时林木结构简单,一旦发生病虫害则为害严重,不易控制,影响森林可持续发展和自身经济效益。

2.3 景观自然美感不足

在森林公园中树种单一,景观类型单调的现象十分明显,大多森林资源缺少常绿阔叶林,如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冬青科等都不常见,这导致植物景观缺少树影婆娑的自然动感之美,对于局部落叶树种、灌草连片的情况,植物景观在冬季则会显得十分萧条,随着四季更替森林景观的观赏价值并不统一。

3 植物景觀改造建议

针对森林公园的现状,需要提高景观艺术价值和观赏水平,充分利用森林公园的自然环境有选择性地建立和组织园景,以当地特色树种花木为主要对象,坚持建设生态化、资源化、科学化的森林公园景观。

3.1 充分了解森林公园特性,有针对性引入树种资源

提高森林公园植物造景的观赏性,充分了解当地森林公园的自然环境特性和本身资源状况,通过系统的调查、评价、开发对公园景观规划和改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有针对性地引进树种资源[5]。古树名木是森林公园的亮点所在,需要采取专业的保护培育措施,通过林业专家的实地调研,对公园各类自然或人工栽植的古树名木进行评定,规划出森林公园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根据环境特性引入相适配的树种进行栽培抚育,进而增强园景对游客的吸引力。

3.2 科学优化公园林分结构,整体提高森林景观价值

对森林公园中林木结构、植物密度不合理以及病虫害严重的森林体系开展林分结构改造,使森林公园林分结构向丰产、速生、高效、优质方向转化,提升林木资源潜力[6]。例如,改造劣质萌生阔叶林或者杂木林,培育针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组建合理树种搭配,调整林间密度,提升公园森林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3 确定森林公园观赏主题,合理取舍配置植物景观

森林公园中可能存在大面积废弃土地,对自然恢复无望的林区应采取人工移植进行造林改造,这样在明确园区植物景观搭配主题之后,可以快速恢复森林生态和景观成效。每个森林公园确定自己独有的景观主题,根据差异化方法以立意特色吸引游客,独特的园林景观可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例如,惠水野梅岭森林公园在进行植物造景改造时,以腊梅为主题,在森林公园各处栽植腊梅,辅以枫香、乌柏、紫树等植物进行烘托衬托,反映“梅园”的主题,后期游客量大,运营效果好。

4 结语

森林生态景观系统是社会发展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点,通过对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改造,借助对比烘托手法营造多层结构、主题鲜明、四季分明、观赏期长的森林观赏体系,切实提升公园的植物景观观赏价值,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宇雪,黄桂丹.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提升思路[J].现代园艺,2012(12):122-124,126.

[2] 郭明丽.南方山地型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营建与改造思路——以福建省唐寨山森林公园为例[J].华东森林经理,2013,27(4):56-59.

[3] 何成丹.探讨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现代装饰(理论),2015(10):58.

[4] 赵娜.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探究[J].现代园艺,2018(10):122.

[5] 张现坤.试析景观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J].农家参谋,2018(15):95.

[6] 章翠琴.園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研究[J].智能城市,2019,5(2):29-30.

(责任编辑:刘 昀)

作者:刘国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设计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班级治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