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技术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发酵技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文章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及衡水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从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与企业互动和优化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分析,对生物技术专业发酵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

第一篇:发酵技术论文范文

玉米发酵酒精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随着石油资源越来越匮乏,石油的价格骤然上升,与此同时,提倡环保与干净的新能源——燃料乙醇深受科学家们的青睐,在未来,燃料乙醇代替部分汽油将会是一个新的能源突破口。现阶段我国提炼乙醇所用的原料是玉米,因为玉米当中具有丰富的淀粉,极容易进行发酵,所生产的乙醇价格较为适中。但是由于玉米在经过发酵提取乙醇之后的废水具有严重污染性,如果不经过一定的处理便贸然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玉米酒精醪液分离技术

通常情况下每1吨乙醇的生产需要3吨玉米的量,根据发酵成熟酒份的不同,每生产1吨乙醇产生的酒精醪液量约为9- 12m3。这种酒精醪液由溶解性固体以及悬浮固体和胶体组成,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粘度,所以这种醪液要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处理,从而实现安全排放。

离心分离技术。一般的企业在分离酒精醪液当中的固体时主要采用离心分离的技术,而这种离心分离技术一般会用到沉降式的离心机,这种沉降式离心机在国内外现阶段是最为先进的一种设备,其中以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为代表,它不需要对介质进行过滤并且耐磨保护性较为良好,具有能耗低的优点,这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在酒精醪液的固体分离当中有着广泛应用。

DDGS工艺。这种工艺技术基本会将所有酒精醪液当中的固体一并进行干燥,比如在离心分离过后产生的清液,需要经过蒸发浓缩之后所形成的糖浆与离心分离当中的固体混愈合后,再经过干燥、包装等一系列处理加工后成为畜牧所使用的饲料。所谓废物利用便是如此。使用DDGS工艺能够将废物所变成饲料加以利用,而清液在蒸发浓缩过程中产生的蒸发凝液等高COD废水,还要再经过废水处理装置处理,这部分工艺在国内属于处理酒精废水环节。

玉米酒精废水处理技术

用玉米发酵而生产酒精,所产生的工业废水具有一定的酸性,其中BOD、COD的含量都较高,如果直接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便会产生大量的成本,而一般情况下国内通常采用厌氧与好氧结合的处理技术,不仅能够节省一定成本,而且成功率具有较大的提升。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通常有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C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多级内循环厌氧反应器(MIC)以及厌氧生物滤池(AF)等,而其中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的应用最为广泛。这种反应器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以及气室三个部分组成。在反应器的底部反应区当中有着大量的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功能以及凝聚功能,将玉米酒精废水从厌氧污泥床当中流入,与污泥层的污泥进行充分的混合,这时污泥当中的微生物便会将废水当中的有机物进行充分分解,再转化为沼气。沼气再以微小的气泡形式不断地生成,又不断地合并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通过沼气将污泥浓度较低的污泥与水一起放入三相分离器,再经过气室,在气室当中将沼气集中在一起用导管导出,污泥与水形成的混合液会经过三相分离器的沉淀,这时候污泥的颗粒便会变大,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沉淀,再进入厌氧反应区当中,使反应区形成大量的污泥,在与分离污泥之后的水一起从沉淀区当中的溢流堰上部溢出去排出污泥床。这种反应器的容积负荷率较高,并且设备操作简单,不需要填充填料,也不需要在反应区当中设立机械搅拌装置,通常情况下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应用。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传统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有序列间歇式火星污泥法(SBR)、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以及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等技术,其中的ICEAS工艺最为常用。这种工艺是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础上所进行改良的工艺,在SBR的反映池当中增加了一道隔墙,将反应池分为预反应区以及主反应区,预反应区可以用来调节水流,而主反应区则是用来曝气和沉淀。ICEAS是一种连续进水的工艺,在反应阶段以及沉淀和滗水阶段都在进水,当污水进入预反应区之后,通过其中的隔墙底部的连接口進入主反应池,在主反应池当中进行间接曝气与沉淀滗水,使之成为连续进水与间接出水的SBR反应池,不会影响出水的水质,不但能够将有机物质所进行去除,还能够将其中的氮物质以及磷物质去除,具有适应能力强、污泥生成量少以及操作简单的优点。

由于玉米酒精发酵废水当中的COD、BOD含量浓度较高,并且可生化性较好,所以许多酒精企业一般采用厌氧以及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目的便是能够将废水进行废物回收利用,更加注重环保节能,更好地保护我们所在的大自然环境。

作者:孙凤羽

第二篇:生物技术专业发酵工程课程改革探索

摘 要: 文章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及衡水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从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与企业互动和优化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分析,对生物技术专业发酵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生物技术专业 发酵工程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发酵工程是以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功能为基础,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产品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1]。它结合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特点,涉及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数学、化学工程、机械设备等多门学科。发酵工程具有应用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是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化工、食品、环保等领域应用发展的支撑点,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和必由之路。

教育部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2],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衡水学院也正致力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探索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酵工程》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做好发酵工程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进入相关行业时快速入手等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本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通过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与企业互动和优化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分析,对发酵工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思考。

1.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

衡水学院《发酵工程》课程的设置,是在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但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提出,理论课时缩减,只有32个学时,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些本课程的相关知识。根据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对已掌握的不再重复讲授,着重复习以突出重点。如在菌种选育一章,由于在微生物学中已详细讲解过各种选育方法,本课程中以问题方式引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模糊的地方课下通过网络平台复习。对下游提取分离的技术,在生物工业下游技术课程中会详细介绍,所以授课主要集中于对发酵工程上游技术和中间控制的学习。

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力将发酵工程研究对象共性的规律提炼出来,在理解发酵机制的基础上,按照发酵过程的主线编排教学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灭菌与空气除菌→种子扩培→发酵机制→发酵过程控制→染菌分析及防治→发酵经济学。同时以动力学模型和发酵设备为辅,坚持生物学基础和工程学基础并重,要求学生注重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清楚、完整地掌握整个发酵工艺过程和发酵的共性问题,为后续课程和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同时,衡水学院为学生开设了多门和发酵工程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包括发酵工程设备、发酵工程设备实验、发酵工程大实验、生物工程下有技术、酿酒概论等,形成了以培养发酵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课程群,对发酵工程的原理和技术进行强化。

除了丰富教学内容外,增加新知识、介绍最前沿的科技动态也尤为必要。教师应通过阅览国内外专业期刊及网站,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成果分门别类地穿插在相关章节中进行讲解,使学生拓宽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经过以上优化调整,使发酵工程的教学体系更加清晰,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对课程进行掌握。

2.教学方法的改进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教学总结,学生对发酵工艺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了解甚少。因此,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在绪论部分介绍现代发酵工业的发展历史、产业概况、生产生活中的产品介绍和未来展望等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2.2案例教学

发酵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案例并进行剖析讲解不仅能使课堂生动形象,而且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触类旁通。如发酵工程课程中的发酵工艺控制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培养pH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为此,我们从相关文献报道中特意选取了一些研究案例,如“pH对林可霉素发酵的影响”,该研究表明不同初始pH会显著影响林可霉素的产量。通过实例讲解,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并强化对具体知识要点的领会。

2.3引入PBL教学理念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理念。在实践性强的《发酵工程》课程中引入PBL教学理念,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总结评价等环节开展发酵工程PBL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实效。

按照发酵工艺类型分成多个PBL课程教学模块,设计基础性问题,如酒精等发酵机制类型及发酵工艺特点等;再设计开放性问题,如由酒精发酵延伸总结乳酸、甘油等发酵工艺特点。学生自由分组。首先,各小组对基础性问题查阅文献,组内讨论,再选派代表进行总结汇报。各小组提问,汇报组成员补充说明和回答,最终形成解决方案。教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问题再给予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及下一步要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改进方法。

2.4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

为加深学生对发酵工程课程的理解,提高授课效率,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难于理解的内容以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3]。例如,针对培养基灭菌的操作流程,采取设备示意图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形象展示蒸汽灭菌的过程。针对发酵过程控制环节,利用仿真教学软件,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发酵工程设备,理解发酵过程的调控手段及产品分离过程。

同时,建设发酵工程的网络教学平台,以提供多媒体课件、文献资料和发酵相关企业网址链接。学生通过拓展学习,能够较好地了解国内外发酵领域的发展趋势。

3.教学与企业参观互动

衡水学院在开设发酵工程课程时,目标定位在为企业培养发酵工程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学生对发酵技术产业的认识并强化他们的工程化概念,增强学生自主性及生产实践能力,在学期中学院专门安排学生到衡水当地典型的发酵生产企业,如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衡水九州啤酒厂等进行参观,了解工厂基本生产过程,熟悉发酵工厂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必须生产设备。如在啤酒厂的实习过程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啤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原料的粉碎、蒸煮糖化及典型的厌氧发酵过程。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生产中常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拓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

参观后要求每个学生围绕企业的生产工艺,独立地完成实习报告,作为实践成绩的考核。该方法不仅使学生带着任务熟悉发酵工艺流程与生产工艺控制等环节,而且培养学生生产实践技能和基本工程意识,为今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好的工程基础,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优化考核方式

考试是教师评定学生成绩、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方法,也是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复习的重要手段[4]。从单方面考核,会使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采用复合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建立以基本知识、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将发酵工程理论课程的考核分为3个部分,即平时成绩(15%)、实践考核(15%)和期末考核(70%)。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等;实践考核包括参观发酵工厂后撰写的报告及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期末考核为闭卷笔试,由基础理论题、实际应用题和工艺设计题等组成,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这种多方位的考核突破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在考试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全面考核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随着新型生物反应器的不断出现,发酵新产品不断涌出,要求发酵工程专业课教师根据发酵工程产品市场不断改革和探索,实时更新授课内容,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并强调工程观念和实验技能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梅,李力群,谢莹,等.发酵工程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8(2):46-48.

[2]潘艳平,包秋燕,江吉彬.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14(6):213-220.

[3]赵晶,朴永哲,权春善,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酵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轻工科技,2014,3:153-154.

[4]付永前,朱华跃,蒋茹.结合台州经济转型探索发酵工程教改新模式[J].科教文汇,2011,6:51-53.

衡水学院教改项目:《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jg2014049.

作者:赵娟娟 吴荣荣 李志涛

第三篇:白僵菌生产中发酵罐培养技术研究

摘要:为掌握白僵菌发酵罐培养技术,白僵菌可工业化生产,以宜昌夷陵区白僵菌菌种为材料,对白僵菌液体发酵罐发酵培养的培养基、菌种生长形态、生长环境的pH值进行试验研究,从而确定转罐时间等液体发酵罐发酵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在液体发酵培养中,碳、氮、磷为白僵菌生长必需的三要素,不同生长时期三要素比例不同,初期加入少量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白僵菌孢子生长速率和增加数量;在白僵菌液体发酵生长史中,初始pH值为6,继而在pH值4~5的环境中生长速率最快;前42~45h在种子罐中主要产菌丝体,在转罐后21~26h发酵罐中主要产孢子体。

关键词:白僵菌;液固两相发酵技术;发酵罐;工业化

TechnologyResearchofLiquidFermentationTankCultureofBeauveriabassiana

GeYuanyuan(1,2)ZhaoDongrong(1,2)ShenWeiqing(2)ZhangJianhua(1)

(1.DangyangCityForestPestControlandQuarantineStationYichang444100;

2.BeauveriaBassianaFactoryofDangyangCityForestPestControlandQuarantineStationYichang444100)

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是一种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通过附着于虫体表面,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几丁质酶溶解昆虫的表皮,穿透昆虫体壁在昆虫体内大量增殖,消耗寄主体内养分,并不断产生白僵素(大环脂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1]这些物质,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从1890年美国的堪萨斯州将白僵菌供应给农户防治麦长蝽[2],到1939年苏联的波斯必洛夫和谢胡里娜利用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松尺蠖,至今,由于白僵菌高孢粉无毒、无味、无环境污染、害虫一经感染可持续传播等优势,白僵菌高孢粉已被作为国家林业局推广的高效生物杀虫剂之一,广泛应用于松毛虫、玉米螟、蛴螬等60多种农林害虫[1]。而同大多数应用于医疗、工业中的真菌生产一样,白僵菌菌种培养也经历由液体、固体培养基单纯性发酵到液固两相发酵的改革。液固两相发酵法将液体深层发酵和固态发酵两种方法相结合,克服单纯液体发酵生产的芽生孢子稳定性差的缺点,尽可能多的避免了由生产周期长造成的发酵中毛霉、黄曲霉等杂菌污染,以及随气候温、湿度变化的影响造成“烧盘”[3]等现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固体表面上产生气生分生孢子的优点,同时缩短了菌丝生长周期,生产方法简便,原料易得,能耗成本低。因此,利用液固两相发酵规模化、高科技、高效率生产意义重大,更有广阔前景。在此笔者通过长期实验,并同湖北省当阳市森防站白僵菌厂规模生产实践,于2014年成功进行发酵罐生产高孢粉7t的基础上,对液固两相发酵技术中白僵菌发酵罐培养进行初步研究,为白僵菌扩大培养从而投入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菌种的制备

将选育的优良菌种(使用的是从宜昌夷陵区僵虫身上分离提纯的白僵菌菌种)在超净无菌工作台上进行接种。让母种先在摇瓶或小罐内进行发酵培养,然后转移到大罐中发酵,大型发酵罐的菌种要经过两次扩大培养才能接入发酵罐[4]。

摇瓶培养是指在250mL三角瓶中装入50mL液体培养基,121℃、0.15MPa灭菌0.5h后经冷却接入菌种,置于26℃的恒温摇床上培养至发酵罐准备工作完毕即可。同时将种子罐、发酵罐在121℃、0.1MPa条件下进行空罐、实罐灭菌[5]1h;冷却至26℃,用微孔压差法或打开接种阀在火焰的保护下将摇瓶的菌种接入种子罐。

对摇瓶菌种和种子罐营养液接种前、后进行取样镜检,以确保上罐的菌种和培养基百分百无感染,并排除因种子罐接种环节的感染等因素,否则后面的生产将无法继续,所以在制备摇瓶菌种时应多制备几组以备用。

1.2培养基研究

摇瓶培养基、种子罐培养基、发酵罐培养基均以培养真菌用的液体培养基PDA为基础,加以部分元素的改进。摇瓶培养基:土豆,葡萄糖,蛋白胨,KH2PO4,MgSO4·7H2O,FeSO47·H2O,水;种子罐和发酵罐培养基:黄豆水,白砂糖,KH2PO4。

1.3发酵罐液体菌种培养

接种后进行种子罐-发酵罐两级连续发酵[1]培养:第一罐即种子罐,在给予罐体积的70%的培养液中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26±1℃,pH6.0,无菌空气流量为常压下8m3/h,搅拌转速为120~140r/min,第二罐发酵罐,同样给予罐体积70%的新的培养液,以种子罐发酵后液体为菌液,发酵温度26±1℃,pH5.8,无菌空气流量为常压下80m3/h,搅拌转速220~240r/min。根据上种子罐后不久、种子罐移种至发酵罐前,几个重要时期及在菌种上种子罐后14,24,34,44h,种子罐移种发酵罐18,22,26h取样显微镜观察白僵菌形态和染色镜检、pH值检测,判定感染与否以确保种子质量和决策生产流程。

1.4数据处理

各形态孢子和代谢产物草酸钙结晶以直接计数法计数总数量,部分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记录。

2结果分析

2.1发酵罐培养基

碳、氮、磷是白僵菌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而在白僵菌生长的不同阶段培养基成分又各有不同:产菌丝体时需要的营养丰富一些,氮较产孢期需要的多,而产孢期则需要的碳多,种子罐中碳源氮源比例为2∶3,发酵罐碳源氮源比例为1∶1;培养初期在营养液中加入少量的微量元素,比如锰和铁[2],有助于白僵菌孢子生长速率和数量的增加。

见以上表1:通过多次实验,在给予相同菌种接种量、氮源、磷盐,不同碳源的培养条件下,26℃水浴恒温摇床培养,得出以下结论:白僵菌在对碳的利用中,对双糖中的蔗糖利用效果要优于单糖中的葡萄糖。由分生孢子发芽成芽管进而生长成菌丝的过程中,利用蔗糖作为碳源的白僵菌要比用葡萄糖作为碳源的白僵菌生长进度快、长势好,节约培养时间。因此在大量生产条件下,粗制白砂糖可作为白僵菌碳源的首选。

氮源:玉米浆或黄豆水为白僵菌发酵的主要氮源。因为是工业化生产,考虑到成本问题,玉米和黄豆作为菌种培养的氮源比较有优势。但玉米浆制成的培养基液体比较浑浊,制片不利于镜检,所以主要还是选用黄豆熬水作为氮源。

磷盐:为了维持培养基pH的相对稳定,让微生物生长速度朝着我们工业化生产有利的方向进行,通常在培养基中加入pH缓冲剂。由于白僵菌在偏弱酸的环境中生长速度快,因此我们选用水溶液呈酸性的KH2PO4作为磷盐的主要来源。

2.2培养时间和白僵菌形态

要想缩短周期、扩大生产、获得生理状态良好的孢子,掌握白僵菌发酵罐培养的各时段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白僵菌菌种自接入液体培养基后,生活史的一个循环周期:分生孢子——发芽成芽孢子——萌发成芽管,芽管分枝上断截产生节孢子——萌发成菌丝——继续生长并产生草酸钙结晶,部分老化断裂增殖产生更多节孢子——老化的菌丝减少至无,节孢子萌发成新菌丝。

白僵菌发酵罐培养生长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在44h的节点,给予菌种转入发酵罐的方式补充营养,可以使白僵菌继续扩大繁殖,生长曲线也直接由稳定期跨过衰亡期进入下一个生长循环期,大大减短了培养时间,扩大了菌种繁殖;在66h后,发酵罐中菌种受代谢产物、营养物质匮乏等限制,菌种增量不明显甚至下滑趋势,延长培养时间已没有太大意义,因此可停止发酵罐培养。

2.3酸碱度-时间曲线

每次投罐发酵培养中,初始给予菌种相同pH值的营养环境。从表4可以看出:白僵菌生长的适应环境为pH值4~6;总体以白僵菌发酵培养44h为界点,0~44hpH值由6减至4,为产生第一代新菌丝阶段,63h后pH值呈现由4增值的趋势,是菌丝逐渐老化代谢产生结晶和节孢子演变生成第二代菌丝,以节孢子为主的过程,此后就是菌丝与节孢子之间的循环演变,白僵菌的扩大繁殖。在此,人为的将白僵菌液体发酵培养时间分配成种子罐42~45h,发酵罐21~26h。

3结论与讨论

在生物学界和农林业系统经过专家们长时间努力,在白僵菌育种方面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同许多其它现代生物技术类似,白僵菌扩大培养获得的成果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未能产业化,瓶颈是发酵罐中稳定的控制和顺利的后处理不能通过的问题。因此白僵菌工业生产技术仍是良莠不齐,从实验室菌种选育到车间发酵罐大量生产,如何掌握好液体发酵罐培养中白僵菌多型孢子和菌丝各生长形态所适应的环境和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保障白僵菌菌种发酵按预定的最佳动力学过程进行,才是做到从量变到质变的生产工艺之关键。

笔者通过以宜昌夷陵区白僵菌菌种为材料,对白僵菌液体发酵罐发酵培养的培养基、菌种生长形态、生长环境的pH值进行试验研究,在当阳白僵菌厂成功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上,确定了转罐时间等液体发酵罐发酵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基中,碳氮元素比例为种子罐2∶3,发酵罐1∶1;种子罐初始pH值为6,进入发酵罐生产,pH值在白僵菌自我调节与外界调节共同作用下维持4~5,孢子增长速率最大;积极掌握白僵菌液体发酵中节孢子与菌丝生长时间,从而合理分配种子罐-发酵罐两级连续发酵培养时间,前42~45h在种子罐中培养,后21~26h在发酵罐中补充新料继续培养。以最大程度节约生产成本,进行成功生产。另外对比固体发酵法生产和液固两相发酵工业化生产,虽然后者因为空压机、发酵罐运行耗电较前者多,但综合考虑,无论是从生产成本还是产品质量产量上考量都要较前者优秀,因此液固发酵法生产拥有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远帷,吕昌仁,陶恒才.白僵菌的生产和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3]赵东容,孟远兰,郭志红,李兰珍.卵孢白僵菌生产工艺[J].苗圃金龟子生物防治技术.1997,(4):36.

[4]夏焕章,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殷凤鸣,潘务耀,李增智.白僵菌生产企业标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23(3):321325.

(责任编辑:郑京津)

作者:戈媛媛 赵东容 沈伟清 张建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畜牧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承包合同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