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23-01-13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 其有效性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影响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科学素养的养成。 在新课程理念下, 有效的科学教学更是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乐于学习, 勤于探究,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 每位教师都应当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 在此基础上,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要围绕教学内容, 并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掌握和发展确定教学目标, 同时还要考虑具有检测教学目标达成的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描述在文字上要做到简洁、明朗, 能促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抓住重点把握难点, 切合实际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以四年级 (下册) 《动物的卵》为例, 我们可以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1.经过观察鸡蛋、青蛙卵等动物的卵, 能够说出动物卵的基本构造;通过讨论、比较动植物的繁殖方法能够归纳出动植物繁殖的相同点;

2.经过对鸡蛋的观察、孵化, 能够推测鸡蛋的孵化过程, 并能够主动查阅资料验证推测;

3.经过观察动物卵, 观看卵的孵化录像, 在生活中关注动物的繁殖现象, 初步形成喜爱小动物, 关注生命现象的情感。

在这个目标指引下让学生能亲自去观察、 研究动物的卵, 从动物的卵上去获取最多的发现。 经历这一探究过程, 并在观察的过程上发现一些问题, 自己能猜测出其原因。 在学生观察中, 充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想法自主观察探究, 并且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

总之, 一个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 应该能体现学科的特点, 内容具体而有序, 指向清晰而明确, 能针对学生的实际状态, 并能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2提高教材处理的有效性

教材无论多么优秀, 无论怎么多样化, 都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一个地方或每一个班级的学生, 因此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应该是教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 新课程倡导的“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也就包含了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的内涵。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教材的结构、 探究等方面进行优化处理。

首先, 结构的优化。 一般情况下, 教材结构总体上是适合学生认知结构的, 但对于具体的某个地方某个班级的学生而言, 也许就不适合了。 所以优化教材结构永远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永远是“总体上”的, 一般的, 而不可能是具体的、个别的, 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教师教书必须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其次, 探究的优化。 探究是科学课最显著的特点, 也是主体的教学方法。 无论什么类型的科学课, 都应该突出其探究性。 而教材的很多地方仍然是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处理的。 比如教材中低估学生探究能力的地方, 就要优化或者说强化其探究性。 如《磁铁的两极》中关于“研究磁铁指南北的性质”这一性质的思路编写的, 即“通过实验说说有什么发现”, 但实际上不少学生都知道磁铁的这一性质, 如果再让他们去经历这个发现的过程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就有必要换一个角度优化处理这段教学, 以便增加其探究兴趣:怎样用实验证明磁铁指南北?你可以用哪些方法证明磁铁能指南北?你要吧用哪些方法证明磁铁能南北? 要具备哪些条件磁铁才能指南北? ……这样, 课堂的气氛就会更好, 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具有主动性, 科学课就更像科学课了。 所以只要我们去钻研, 对教材探究的优化处理也是大有空间可以开掘的。

3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突破难点的一种预设方案。 因此, 对于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其有效性。

3.1 教学目标要简明

教学目标应该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教学目标应该是一堂课发展的魂, 是具体并且可以检测, 应该清晰、明确, 并能够在课堂上落实。

3.2 教学内容要简约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 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最大的功效?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选择主要的学习内容, 选择那些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

如教学《摩擦力的秘密》, 要让学生了解摩擦现象的存在;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能够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固体与气体间的摩擦力;还要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短短的一堂课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很多老师把本堂课的内容分成两课时, 这样是好的。但这么多的内容还是无法全部研究完、研究透。如可以, 那也只是蜻蜓点水。 笔者觉得, 至少花一堂课, 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的摩擦力, 再花一堂课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液体间的摩擦力, 或固体与气体间摩擦力。

“伤其十指, 不如断其一指。 ”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问题, 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 给人留下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 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3.3 教学环节要简化

科学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而有趣的事情。 我们没有必要设计太多的学习环节, 设置太多的学习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 没有必要搞得太复杂、太深奥。 科学探究的课有其一般的模式: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 ———作出猜测 ———实践验证———得出结论。大环节简要些, 小环节精细些。老师问的少一些, 学生动手多一些, 学生的科学动手能力和素养才会更快地提高。

综上所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 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位科学教师都要充分关注学生、关注教材, 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实践, 简要分析了有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教材处理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处理生成问题的有效性五个方面, 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设计,合作学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红心柚树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下一篇:应用病灶切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