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有效应用

2023-02-20

企业想要长治久安地经营下去, 必须正确使用、科学把控企业资金, 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方面的现实意义。有效运用内部审计, 是内部会计管理监督的最佳工具, 大幅度增强企业内审水平和效率, 为完成企业战略规划提供基础条件。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问题

(一) 内部审计观念落后

结合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情况分析, 现阶段多数企业已经增设独立的内审部门, 但是企业管理者对于审计重要性认知仍然不足。部分管理者认为内部审计只是企业财务的辅助部门, 其作用仅限于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做出事后的评价, 提出整改建议, 保障企业的财务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其他业务部门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认为内部审计是安插在身旁的“眼线”, 内部审计提出的各项建议也被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指手画脚”、“外行指导内行”。甚至审计人员也存在心理负担, 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容易得罪人, 在工作中处处束手束脚。内部审计在层层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下, 难以有效发挥职能, 造成内审工作存在较多漏洞, 无法实现预期效果。

(二) 审计内容不够完备

近年来,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状况不再一成不变, 国家监管的范围逐渐扩大且力度不断增强, 科学技术进步及市场竞争主体增多, 使企业面临复杂多样的风险。2017年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与战略和业绩的整合》中强调组织的风险管理要结合战略制定与业绩提升。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变化, 实际上是给内部审计内容向风险管理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可是, 现阶段绝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内容单一, 滞留于企业财务管理方面, 即便是一些企业提出改革创新, 也因为受到体制、人员素质、经营资源等问题影响, 最终导致内部审计难以有效发展和执行。

(三) 审计人员能力较差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存在着从其他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问题, 造成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审计岗位要求不符合, 对于自身所处岗位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经验等方面严重匮乏, 且个人工作职责和重点模糊, 反馈到具体审计工作中, 表现为执行环节各方面工作无法全方位落实。此外, 审计部门部分职工工作意识不强, 存在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的心理, 对审计工作采取不积极、不负责的态度, 造成审计数据安全性和真实性得不到保障, 严重制约企业内部会计的监督发展, 降低内部审计的综合效果。

(四) 管理系统不够健全

随着社会经济体系不断完善,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但因为缺少系统化、规范化的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 造成实际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难以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并且降低会计监督整体工作效率。企业不能建立或持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内部信息难以及时、安全的传输和整理, 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企业利益。

二、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有效应用

(一) 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内部会计监督离不开内部审计, 然而大多数企业的现实状况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严重缺失, 从而导致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失败。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企业必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提供基础条件。可在公司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 具体负责领导内部审计并授权内部审计开展活动。并建立和财务部门等级相同、直接负责董事会的内部审计部门, 实现同财务、行政以及销售等职能部门的分离, 独立展开企业各项事务的评价与监督。配置专门的审计职员, 全面执行不相容职位分离等制度, 通过明确具体职务分工, 营造相互制约、各负其责的会计监督环境。维护内审机构的工作经费独立性, 要求内审机构日常开销申请和同级各部门工作流程一致, 从而保障内审机构及审计人员在业务、组织等方面的实质性。其次, 要建立起包含风险评估、运营分析、会计系统管控、信息安全监督、预算控制、财产保护以及绩效审计等内容的监督体系, 并且把审计监督和会计监督有机结合, 贯彻落实事前、事后、事中全过程审计, 转变传统审计监督方法, 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效能。

(二) 拓宽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

内部审计工作侧重点应该及时调整, 内部审计内容不可以仅仅局限在财务审计层面, 要不断探索扩大审计领域, 将社会责任审计、绿色审计、市场状况审计、物资采购审计、人资审计、投资效益审计以及后勤服务效率审计等纳入到审计工作范围中来, 提供多样化审计服务。将审计工作角色定位成“军队参谋”, 帮助管理层改善经营质量, 指导企业深入挖掘盈余增长的潜力, 充分激发内审职能。尤其是市场经济迅猛发展,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时期, 内部审计业务应遵循风险导向, 搭配信息反馈与风险管理系统, 更加准确的掌握企业各种业务运营现状, 预测和评估经济活动风险隐患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 编制针对性风险对抗方案。

(三) 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是能够胜任各项复杂审计工作的综合型人才, 企业需要从多方面努力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首先, 在审计人员的聘用环节, 要以审计工作需求为标准, 认真筛选候选者个人专业和能力信息, 完善人员的知识专业结构, 同时科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明确审计任务目标和工作实施流程, 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指导;其次, 在业绩评价中把审计职业道德当作重要指标, 最大程度上提高审计人员责任和风险意识, 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和审计人员必须强化并统一内审思想, 主动承担内审职能;再次, 积极鼓励和组织审计人员参与继续教育, 系统学习内部审计的各项法规准则, 夯实审计专业基础知识, 不断积累和研究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 优化审计职员知识结构;最后, 内审人员要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 在行业内处于何种地位, 定期查阅国家政策、经济周期等宏观性环境的变化, 预测其是否会对企业生产活动产生影响, 锻炼警觉程度和长远眼光, 进而为企业建立业务能力强、道德素质强、结构合理的内审团队。

(四) 搭建内部审计的信息系统

随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全面普及, 内部审计工作也应及时采用信息系统的最新成果。企业应当搭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 加快从手工审计到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的过渡, 从而增强对审计工作的科学指导与执行力度。一方面,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通过提升会计信息输入、处理以及输出速率, 可以有效缩短审计人员工作时间并且极大程度地增强审计质量。另一方面, 审计信息系统可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 科学明确的区分审计职责分工, 合理规划审计任务, 协助审计机构与项目负责人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审计工作的进行需要大批量企业运营信息和内部管控信息, 企业要做好审计工作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 通过组织审计风险小组, 配备包括计算机专业人才、风险评估专员、内部审计人员在内的专业人员, 全面负责审计信息系统有效、安全的运营, 定期评价和检查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 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内部审计是企业有效推进内部会计监督的有力支撑, 企业只有做好内部审计工作, 才可以为后续企业经营活动夯实基础。所以, 企业必须加大内部审计的管理力度, 科学完善和创新内部审计管理机制, 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综合能力, 确保企业内审作用的充分发挥。

摘要: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行业竞争日渐激烈, 为企业稳定经营和发展带来极大冲击。内部会计监督是企业实施内部管控的主要手段, 成为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并且促使企业不断调整和创新内部监督体系。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必须把内部审计有效应用到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中, 才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监督的效果。基于此, 本文综合性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问题, 进一步提出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有效应用, 以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会计监督,审计机制,审计内容

参考文献

[1] 刘维, 黄圳林, 唐文芳.公立医院利用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17 (12) .

[2] 贾佳.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新三板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 2018.

[3] 刘彤.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与管理研究[J].农家参谋, 2017 (12) .

[4] 李扬子, 胡雨杉, 张晓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核心思想与应用方法[J].财政监督, 2017 (1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美英金融科技监管模式对比及中国监管思路下一篇: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