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赏析与教学范文

2022-06-18

第一篇:绘本赏析与教学范文

《月亮忘记了》绘本赏析(本站推荐)

《月亮忘记了》绘本赏析

摘要: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绘本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备受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青睐。对现代人生存状况和心灵救赎的关注是几米绘本的重要主题。本文就绘本《月亮忘记了》浅析 “爱”的母题及其中蕴育的意义。

关键字:《月亮忘记了》;爱;成长;缺失;时间

一、《月亮忘记了》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几米,台湾绘本作家,1998年开始绘本创作,他的绘本创作并非单纯对艺术的追求,而是用来传达他对生命的感发。

几米绘本不同于简单的绘画叙事,他的绘本通过富有情趣的童话形式来讲述一个内涵深邃的故事,形式活泼生动却富含哲理,增加了绘本的思想性和深度。

(二)创作背景

《月亮忘记了》是几米1999年的绘本,产生的原因据载是“几米的一个朋友到北京开会时患脑溢血突然去世,留下妻子和孩子。几米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们,就画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让月亮伴着他”。

二、《月亮忘记了》中的爱与成长

“他们在无意间相遇,却为幽黯的生命带来温柔美好的光亮”。孤独的男孩用尽全身心的爱悉心呵护着柔弱的月亮宝宝,而爱的巨大力量也使得月亮宝宝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月亮在获得小男孩关爱的同时,也给男孩原本孤寂的生活投去了爱的光芒,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他友情与亲情的缺失。

“爱”与“成长”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因为彼此间爱的交流,促进了他们更好地成长,而成长的过程中也让他们收获了更多的爱。

三、《月亮忘记了》中的爱的缺失

在《月亮忘记了》这篇童话中极少出现男孩父母、老师这类成人的图像,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背影、影子、身体的其中一个部分或者干脆不出现。当小男孩与月亮宝宝扮成小丑玩耍时,妈妈只是采取了一种无动于衷的冷漠的态度。当小男孩天真地向远在别处的爸爸诉说他有一个真正的月亮时,爸爸只是冷淡地让他乖乖听妈妈的话。正因为与月亮日日玩耍,男孩又受到了来自校方和老师的责罚。于是,“世界好像被宇宙遗弃了”。

与男孩相关的成人所构成的“成人圈”同男孩与月亮宝宝构成的“孩童圈”彼此间存在巨大的隔阂。由于缺乏来自“成人圈”必需的关爱,小男孩只能将自己的“爱”全身心投注在月亮宝宝的身上。从而,男孩在“孩童圈”里与月亮宝宝越来越近,却与“成人圈”越走越远。

四、《月亮忘记了》中时间的消解与重构 作品不断追问“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然而并非如此,在故事的最后,作者也已深刻意识到了时间的不可逆性与残酷性。月亮可以失忆,男人可以回到童年,然而时间不会停止,我们永远不会静止于过去的那一刻。

个体终究要在时间的流逝中一步步长大,那些记住的过往也终究要被遗忘,正是这种遗忘带给人追忆的美丽,同时,也带给人新的开始,新的记忆。时间可以让我们的记忆存储很充实,也会让记忆在顷刻间干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对于人生的失意、困难、失败时都不要沉沦于那一刻,一切都会过去,遗忘是过去的终结,是现在的新的开始。

第二篇: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在绘本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现象,使教师认识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走出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进而探讨了使幼儿在绘本中学到更多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绘本;绘本教学;操作能力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在短短的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继的视觉影像。

绘本能让孩子从中体会语言之美,并丰富语汇。能丰富生活经验,丰富孩子的语言、情感、思想,。增长认知学习经验,想象力和创造力飞扬。

但在绘本教学中却存在着如下困惑: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教育内容单一,很少增加课本以外的知识。有些教师只顾着和课本上的内容一致,抹杀了幼儿的想象力,也没有联想到和本节课的绘本图书有联系的知识。让孩子带着疑问去学习绘本中的另一部分知识,产生很大的好奇心,更容易学习绘本图书,爱上学习。

另一方面,缺少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不能有效引导幼儿进入绘本内容学习。教师拿到绘本图书后,只是单纯翻阅绘本,靠一种模式进行教学,不能根据绘本自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引导孩子们按照教师本人的方式去想象故事情节发展,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不能发挥出来,久而久之孩子们没有了兴趣,没有了学习的渴望,没有了积极性,就不能融入绘本教学的氛围中,不能更好地学习绘本知识。

二、学校为绘本教学提供的条件不完善

其一,学校没有为绘本教学提供全面的教具、场景。有些绘本故事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展现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能身临其境,理解得更好,但是学校为这方面提供的教具、布置的场景不多、不周到。

其二,学校缺少对教师进行绘本教学方法的培训。学校按照以往的经验对孩子们进行教学,没有对教师进行相关的绘本教学培训,如果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发展状况,孩子们往往听不进教师所讲的内容。

三、家庭环境导致的绘本教学不顺畅

每个孩子们的家庭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阅历也是不同的。有些家长在空闲的时候会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绘本图书的内容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会记住一部分。教师再讲的时候,可能会和家长说的有些不一样,孩子们会充满怀疑,有些孩子甚至会在课堂上大声喧哗,抗议教师的“错误”,这样其孩子也不会认真听课了。同时,由于每个家长的文化程度不一样,对孩子的学习也产生一定影响。

如何解决学校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绘本教学要适应儿童的发展特点

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特点是不同的。为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绘本教学要选择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该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多收集、多观察该年龄阶段的儿童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再结合季节或者节日、教育目标、教学大纲等的要求来考虑该绘本课如何让孩子吸收得更全面、学到的更多。

其次,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绘本通常能够从多个方面为儿童提供多元化表达的机会,但最常见和比较好利用的,一种是在表演中体验绘本角色,另一种就是根据绘本创作游戏,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大胆表达和表现自己对绘本中人物关系和心理、动作场景及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再创造。另外,要让孩子多说、多思考、多表现自己。孩子在3到6岁爱表现自己,尤其爱展现自己的才华,教师在讲绘本内容时,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色或者内容,让孩子多表现自己的才能,这样孩子们与教师的互动也会增强学习氛围,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学习。

二、学校要重视绘本教学的发展

一方面,学校要为绘本教学提供教具、场景。教师可以通过表演、儿童的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绘本知识的理解,在场景中培养幼儿的道德规范、锻炼坚强的意志、体验角色的感情色彩。

另一方面,经常组织教师学习绘本教学培训。绘本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老师去其他学校学习、汲取经验,回到自己的学校,据本班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总结出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家校合作,让家长与教师共同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绘本教学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但是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要用各种方式做好家长的工作,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儿童在平时的表现,有哪些爱好、习惯等。例如,可以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开展家长交流活动日,向家长宣传学习绘本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教育措施,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保证绘本教学的顺利开展。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身心各方面也在发展,家长要主动请教学校教师讲怎样根据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来进行家庭教育。学校教师和家长要紧密联系,要利用丰富的家长教育资源,共同为学校绘本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叶明芳.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艺术同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

[4]梁雅珠.给孩子一个绿色的家庭.学前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三篇:绘本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反思

绘本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反思 郭碧蓉钟泽洲

在绘本教学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常常存在着较多 的困惑,而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建构绘本实践理论,以 突破在小班教学绘本中产生的困惑,并进行不断反思、 认识、体会,进而促进绘本教学课程的有效实施。笔 者邀请所在幼儿园小班老师们共同寻求更有效的教学 策略,并根据自己在绘本课中针对具体的教育情境提 出以下几点困惑及其反思。

困惑一:绘本教学是精读还是略读

朱老师的阅读课《多多什么都爱吃》,老师们提 出疑问:“如果每一幅画而都带孩子们这么仔细阅读, 课不就上得好长了吗?图书阅读和看图讲述有什么不 同吗?’’我们围绕着这个困惑点进行观点碰撞:

“《多多什么都爱吃》文本内涵是什么?”

“文本中哪些画而有助于理解故事内涵?”

“‘多多变大的好处’与‘多多变大的坏处’的画 而,这两组画而,哪一组孩子理解上有困难?’’

“‘多多变大的坏处’这组画而。”

“是的,理解有困难的画而是需要精读的画而,区 为难,所以要精读,要借助若干个问题帮助幼儿通过 自己的观察获得对画而内容的理解,只有对精读画而 内容的理解,才能在‘多多变大的好处与坏处’的对 比中获得对文本内涵的感悟。”

反思:绘本阅读与看图讲述有很大的不同,看匡 讲述的画而篇幅一般为6}8幅,图画书却有20多页 这么多页画而每一页都精读,时间上不允许,也不私 于凸出教学重点,哪些画而可以作为精读?哪些画而 可以作为略读?主要与课程目标有关联的,教师想让 幼儿从故事文本中获得什么?紧紧围绕着文本中能体 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画而进行精读,这些关键画而就是 文本的精彩之处,在师生共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在老 师的追问下反复观察,反复思考,文本的内涵在于孩 子的观察、思考,与同伴的观点碰撞、交流、分享中 慢慢明朗,经过老师点拨、梳理而得到提升,文本内 涵就在此过程中与孩子们发生共鸣。

困惑二:如何决定画面阅读的秩序与取舍

陈老师的绘本活动《长长的》上得很精彩,最伯 得大家欣赏的是她的绘本画而删减与后置策略。陈老 师陈述了删减猴子画而的理由,首先,她认为猴子画 而在扉页中己经阅读过,不再重复,食蚁兽画而的画 风与其他画而不同,配角蚂蚁凸显了,主角食蚁兽长 长的舌头反而不明显,担心孩子们观察视点被蚂蚁吸 引,引起认知点产生分歧,致使问题回答模糊不清。 其次,前而己有蜂鸟、红鹤等孩子们不熟悉的动物, 多增加食蚁兽,太多新事物需要认识,会增加孩子认知 上的负担。删减部分画而使得其他环节的学习更深入, 时间安排更充沛。把绘本中小企鹅页而作为师生共读的 最后一页,图书页而的后置是教学手段,作为衔接语, 以承上启下的方式把上环节的师生共读与下一游戏环节 “排排队”取得衔接。环环相扣,浑然天成。

反思:图书阅读不必循规蹈矩按照文本原来的画 而秩序格局阅读,依据课程设计的需要,把某个画而 前置或推后阅读或删减,灵活处理画而既增加阅读的 趣味性,也为教学环节的设计拓宽了新思路。

困惑三:如何达到与幼儿情感共鸣

小陈老师的阅读活动《没有声音的运动会》,故 事内涵要传递给孩子什么呢?原来,这是老鼠一家为 了给敬爱的爷爷过生日,精心策划了一场制作蛋糕的 秘密行动,做蛋糕需要轮番跑腿,购买各种材料,既 然是“偷偷”做蛋糕,当然不能太吵啦,然而不太专 心读报的爷爷还是注意到他们的奔波忙碌,但是老鼠 一家很有默契地都以“嘘,我们在运动”来让爷爷安 心。这个故事充分表达的是一家人的向心力,温馨的 家人关系和家事分工流露在字里行间,展示了老鼠家 人向心力经营最完满的状态。如何在阅读中帮助孩子 们理解老鼠一家温馨的家人关系和家事分工的合作意 义,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呢?通常我们在让孩子停留 在理解图书文字表而的意义,我们是不是跳出故事引 发孩子进行深层思考:“老鼠一家为什么要做蛋糕?” 孩子们自然就能想到“让爷爷快乐是老鼠一家做蛋糕 的理由”。此外,怎么做蛋糕?几个人做蛋糕?怎么分 工?一个人行吗?使孩子明白家事分工合作的意义。 那么,从老鼠一家的温暖中,孩子们可以联想到生活 中家的温暖,也会思考“我们为爸爸妈妈做什么会让 他们很开心?”之类的问题。

反思:跳出图书设问故事以外的问题能帮助幼儿 从生活的细节当中去体会细节动作的意义。情感是抽 象的东西,无法用具象的东西表达,但是,情感其实 是很具体的,爸爸妈妈生活当中的一些关爱的小细节 动作,只要有心去体味,温情就在身边发生着,跳出 故事之外思考这些问题能帮助孩子们把将绘本故事中 老鼠家人温馨关系串起来,把家事分工合作的意义融 进去,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困惑四:如何把绘本教学与幼儿科学认知活动有 机结合

钱老师上的《好吃的水果》是一本知识类图画 书,其内容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对水果外形的辨识、 从种子到果实的植物基本生长知识、水果的生长特点、 水果的味道,还有里和外、大和小、多和少等概念。 这么多的知识点,哪些是孩子们生活中能够轻易获得 的?哪些知识点是不容易被孩子记住的呢?老师们认 为水果的外形、剖而的认识,味道的感知在日常的生 活体验课就能够解决,生活体验课更能让孩子们通过 亲身体验获得,如摸一摸,尝一尝,得到的体验会比 绘本活动更加真实。水果长在哪里,怎么长?这些经 验是孩子们生活中比较难于获得的,需要绘本的支持。

反思:那么多的知识点在一堂课里完成,是不大 容易的,建议对这本书庞大的知识容量进行取与舍。 把生活中能够亲历体验的放在科学认知课教,把生活 中难以获得的知识作为绘本课的教学重点。绘本阅读 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们喜欢阅读的习惯,让幼儿知道 书本可以让他们获得生活中得不到的知识。那么,使 用这本绘本最好的时机就是当孩子们互相分享收集的 水果,获得水果外形、剖而、种子、味道的真实经验 后,老师再与孩子们一同阅读这本绘本。与幼儿一同 梳理旧经验,在梳理的过程中获得新认知,即水果外 形与“心”的配对,归纳水果里和外、大和小、多和 少等概念;体现绘本浓缩知识和归纳概念的教育功能, 这在科学认知课里是比较难办到的。“水果长在哪里? 怎么长?’’是孩子们阅读的重点,阅读这些生活中不能 获得的新知识,让孩子获得启示:书能拓宽视野,带 你到一个崭新的地方,这个地方有那么多不认识、不 熟悉的事物,书,能让孩子们认识世界,图书阅读用 途得到了彰显。书里藏着这么多有趣的东西让孩子们 惊奇,孩子往往就会对书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困惑五:如何挖掘文本内涵让幼儿主动学习

李老师上的《国王生病了》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教 学策略。先让孩子们不看图书画而,用耳朵倾听故事的 前半部分,然后让幼儿回答:“国王病好了吗?’’孩子 们回答:“病好了。”是的,如果仅凭听觉是不会有国 王病没好的想法,这时,李老师给出了出乎大家意料之 外的答案:“国王的病没好,大臣们却都病倒了。”

反思:怎么会这样呢?李老师请孩子们猜猜看, 孩子们有了国王把病传染给大臣的猜想,这时老师为 孩子们指出寻找答案的途径—“答案在书里,请小朋 友再听一遍故事,请注意观察图书画而,从画而找答 案。”答案出乎意料引起认知冲突,孩子们很想知道答 案,就边听故事边观察画而,观察有目的性了,这是 李老师的教学智慧,设置悬念,引发冲突,促使主动 学习行为发生。老师设疑,学生解疑,孩子们在这个 过程中主动获得对故事内涵的感悟。

困惑六:如何让幼儿体会散文诗的美

庄老师的《晚上》绘本是一首什么样的散文诗 呢?上半部写景,下半部叙事,上半部分抒情,更多 的是童趣盎然的拟人与想象;下半部分爸爸妈妈出场, 从抒情转入现实生活。这首诗要让孩子们获得什么呢? 可能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什么样的语言才算美? 把话表达得完整些,把话尽量说得长一些就是美的语 言。诗歌的意境是美的,可用音乐渲染,可借助语调 的变化,还可以通过画家唯美的绘图传递,还有什么 呢?还有诗的温情。只有反复感受美的旋律,才能深 入理解散文诗《晚上》的意蕴。

反思:老师们以为这首诗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 节,所以句子的表述是跳跃式的。其实,这首诗的内 容是完整的,讲述的是一家人夜晚的生活:从洗澡、 吃饭、看电视,到向爸爸妈妈道晚安、上厕所、上床 睡觉,一天结束了。如果能够借助图片依次摆放,以 图片秩序感给孩子们视觉冲击,让图片摆放的秩序给 了孩子“晚上”的概念。“晚上”时间概念的获得向 孩子们预示:你也可以陈述属于自己的晚上的故事, 用刚学到的散文诗句式“晚上是„„的时候”叙说自 己晚上的故事,这首诗在告诉孩子们,仿编就这么简 单,只要把想到的话儿仿造诗中的句式就可以了。由 欣赏散文诗到学说散文诗句式,到仿用散文句式,到 陈述自己晚上的故事,这个过程其实是散文诗歌欣赏 学习的过程,是孩子们获得美的过程。

在绘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突破困惑, 尤其是对于小班教学绘本中产生的困惑的突破,力求 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建构适宜于我们自己的绘本实 践理论,进而促进绘本教学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四篇:名师教学艺术与策略赏析

千课万人有感之

(二)——名师教学艺术与策略赏析

仙降镇小 陈秀道

1、表扬的艺术

名师的表扬首先表现在他们的真诚,真诚不是装的,而是他们能够读懂学生的精彩之处,读懂学生的闪光点。所以名师的表扬往往会告诉学生,为什么得到老师的表扬。比如,你表达的即简洁有清楚(张莉);你真会学习,刚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重复”,他认真看了,现在说得很好(刘德武)等。他们表扬的不是属于学生天分的东西,如聪明之类的,他们更关注的是学生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当教师在这些方面做激励时,自然还能引导其他学生如何学习。所以这样的表扬并不是为表扬而表扬,表扬更是为了教育。名师在表扬时,常常故意延时,让其他学生自发的来表扬。看!,同学们都为你精彩的发言鼓掌了(许淑一)。这样的表扬更能打动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2、装傻的艺术

名师很有智慧,但常常会看到他们在课堂上装傻,名师的装傻反而更加激起了学生表现的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如黄爱华老师上24时计时法时,出示新闻联播电视截屏,问:“电视上显示的是什么时刻啊?”学生说:“是晚上7时。”黄老师就装傻了,问:“哪里有7时啊?我怎么没有看到7啊?我也没有看到“晚上”两字啊?教师装傻后,学生就按捺不住兴奋了,大家都急于要告诉老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当学生说24时是一天的开始,又说是一天的结束时,黄老师就装作莫名其妙的样子,“怎么一会儿是开始,一会儿又是结束啊?”课后练习时,黄老师要求学生编问题考他,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装傻,又把学生的设计的问题抛给了学生。又如华应龙老师,课前就对学生说,老师反应很慢的,课堂上不要等我哦。华老师是想让学生不要看老师的态度和脸色交流,华老师鼓励学生要有独力思考的精神。还如徐长青老师的重叠问题,徐老师请了6为学生玩两种游戏,其中一人是重复的,徐老师问:不是7人吗?怎么只有6人啊?学生说就是6人,徐老师说就是7人,课堂气氛被演练的异常热烈。其实教师装傻就是不学生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3、追问的艺术

名师的教学总是善于追问,特别是善于抓住数学本质进行追问。如:吴正宪老师的搭配问题,吴老师问:“为什么同样的信息,同样的问题,有些学生摆着摆着就乱了呢?”一问道出了有序思维的本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老师问:“为什么形状不同都叫三角形呢?”引导学生去关注三角形共有的本质。还如:小数点搬家一课,朱德江老师问:“为什么小数点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呢?”数学课的美往往就体现在我们对本质问题的刨根问底,研究变化中不变的规律。

4、处理课堂生成的艺术

在黄爱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除了这样一道题,把24时50分化成12时计时法,教师愣了一下,问学生,你们见过这个时间吧,学生说有。这时候,黄老师巧妙的用直线让学生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关系,特别是在24时这里做了解释,学生豁然开朗。还如众数教学时,有学生在课一开始就说出了众数,这时候教师并没有回避,不仅肯定了这位学生,还问,谁还知道众数,什么叫众数,通过两个问题,对学生的原有基础做了充分的了解。

5、善用比喻和形象的艺术。

“找规律就像找朋友一样有趣(刘德武)。”一句话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看来规律也是有国界的(华应龙)。”这句话深印学生脑海。吴正宪老师,把一件上衣同时搭三件裤子,让学生用“唰、唰”来读,读一个唰就是1个3,非常形象让学生体验到乘法原理,不是讲授,而是让学生自己体验。刘德武老师让学生有节奏的读规律,把图形规律转化成声音的规律,很有创意,学生的体验也就更深刻。

第五篇:《黄金分割》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

我认真阅读了《黄金分割》一课教学设计有以下感想;

1教学概述,教学概述完美。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时安排都有清晰的说明,对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也都有清晰的介绍。

2学习目标:能紧扣学习课题,与学段学习目标基本一致,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并制定了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 3学习者特征:从学生所具备的认知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等,对学习者的兴趣、动机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也有分析,如个别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

4教学环境及教学资源:用Flash课件进行形象演示,并指导学生利用电脑软件理解数学概念,解决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实现的操作。在这节课上,信息技术成为这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解决问题中,模拟实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离开这些课件,这节课能取得如此成功是不可想像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增大了课堂容量,资源准备非常充分,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恰到好处,既突破了难点,又缩减了教学时间。

5 教学过程:尽管没有采用表格,但是仍从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三个方面设计对教学环节的操作进行具体、清晰的说明,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活动设计具有层次性,体现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

不足没有设计当堂检测。建议课堂上必须设计一些紧扣本节教学目标的检测环节。评价方式没有明确体现。建议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用到课堂上,在每一个主要的活动环节都可以出现,师评或互评等补充。设计可操作的评价方式,能够体现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观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荷包蛋阅读答案范文下一篇:湖北省发展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