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两首爱情诗歌背后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2023-01-02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作为文学的最高表现形式, 诗歌以其唯美、细腻、夸张和浪漫的文字特点将男女之间那种纯洁、美好、眷恋和自然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爱情是诗歌的源泉, 那么诗歌则以其不受羁绊的表现模式和亦抑亦扬的文字张力在表达人类社会最朴素而又微妙的情愫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情意绵绵感人肺腑的经典诗篇。在中西方的爱情诗歌中有两首诗歌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以热烈和婉转的表现形式同时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地久天长的梦想。一首是取材于《汉乐府诗集》里的《鼓吹曲辞》 (上邪) , 另外一首则是罗伯特.彭斯的经典作品《一朵红红的玫瑰》。

《汉乐府诗集》里的《鼓吹曲辞》 (上邪) , 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其倾心相爱的男子表述爱情。由于这位姑娘表爱的方式出奇, 誓词热烈, 致使千载之下, 这位姑娘的神情声口仍能活脱脱跃然纸上。首句“上邪”是指天为誓, 犹言“天啊”!古人敬天畏命, 非不得已, 不会轻动上天的威权。现在姑娘开口便言天, 可想见她神情庄重, 有异乎寻常的话要说。果然, 姑娘终于把珍藏在自己内心的秘密吐出来了:“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相知”就是相爱, 相好。“长命无绝衰”是说两人的命运永生永世连结在一起, 两人的爱情永生永世不会衰退。前一句是表白爱情的态度, 后一句则进一步表白了爱情的坚贞。爱情, 只有与坚贞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才是无比纯洁美好的。至此不够, 姑娘要进一步地表明心迹。不过, 她不愿再从正面直说, 而是通过出人意料的逆向想象, 从反面设誓。她先举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为设誓的前提:“山无陵, 江水为竭”, 是说世上最永久的存在物发生了巨变;“冬雷震震, 夏雨雪”, 是说自然界最永恒的规律发生了怪变;“天地合”是说整个宇宙发生了毁灭性的灾变, 然后吐出了“乃敢与君绝”五个字。由于这五个字有五件非常之事作为支撑点, 因此字字千钧, 不同凡响;又由于设誓的前提没有一个会出现, 因此“乃敢与君绝”的结果也就无从说起了。另外, 从反面设誓, 正话反说, 不仅大大加强了誓词的分量, 而且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揭示得更为深刻了。姑娘设誓, 原本是为了强化“长命无绝衰”之意, 而设誓的结果, 却使人们看到, 原来姑娘对五件非常之事的选择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在正常情况下, 山陵是坚定不移的, 江水是源远流长的, 冬雪夏雷是合情合理的, 高天厚地是永存不变的。这一切, 都可以用来象征爱情的品格, 都可以代表她对爱情的看法。姑娘的精神世界之丰富及爱情观之美好, 不难窥见。由相反相成所造成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使姑娘的形象显得极为可爱。另外, 全诗多以短语出之, 一句一顿, 若伴喘息, 亦与少女吐露爱情时感情动荡、心潮起伏的声口相吻合。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一首代表作。据说彭斯的这首诗也是基于对一首传统的苏格兰民歌的改写。它以轻盈的笔触把姑娘比作六月的玫瑰和美妙的乐曲, 形象艳丽、格调轻快。诗人加上一个“初开”和一个“演奏”富于巧思别具新意立刻使姑娘的美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具有了动感。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幅艳丽玫瑰缓缓绽放, 美妙乐曲纷纷奏起的动态画卷。在给读者留下惬意印象的同时, 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古今中外人们在爱情的态度上都崇尚坚贞。第二节以热情奔放的民歌格调倾诉痴情, 调热烈而感情真诚, 音韵和谐而内容高雅。第三节从实到虚, 从对爱情一般现实化的歌吟转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层次理想化的爱之永恒。爱的境界得以升华。海枯石烂、岩石熔化、生命飘逝、诗人用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永恒来进一步衬托讴歌对爱情的坚贞不移。气势宏大、豪爽奔放而又立意高远。第二节末和第三节初节与节之间使用一个叠句:“直到四海枯竭”并且全诗多处重复了“我亲爱的”。这种叠句和重复的使用使得整个诗歌首尾相连一咏三叹。它加强了语气深化了主题, 回环叠扣前后交融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理时空上的回旋延续, 更让人领悟到真爱的永恒不朽。作者用它细腻而又浪漫的笔触为我们展开了这样一幅画卷:风中的蓝铃花, 皑皑的高山, 有位穿白衣的少女, 悠悠地吹着风笛, 羊群在她四周和音, 那是美丽的苏格兰, 你我心中的美丽的苏格兰女郎。

《一朵红红的玫瑰》和《鼓吹曲辞》两首诗都取材于民歌, 但是在对爱情的表达上却大相径庭。前者虽善借比喻将爱人比喻成“玫瑰”、“旋律”等浪漫抽象的事物, 但是对于爱人的赞美是直接的, 表白是热烈的, 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鼓吹曲辞》中的姑娘虽然对爱情同样有着海枯石烂般的坚贞, 但是只是用了五件非常之事来设誓作为支撑点, 没有对心爱之人直白热烈的表白。《一朵红红的玫瑰》和《鼓吹曲辞》之所以呈现出的不同风貌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 以儒家学说为基石的封建礼教统治严密。男尊女卑的传统使妇女长期处于卑微的地位, 妇女对于心爱男子的爱慕之情难以入诗;再者, 由于中国的德性文化重在群体, 以个体的性爱意识为基础的爱情在其中受到严重压抑, 加上儒家“发乎情、止乎礼”的文艺批评原则, 使得中国古代诗人在抒写爱情时也大多含蓄、委婉, 细腻而不宣泄。尤其是以妇女的口吻所写的诗歌, 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托物言志, 让青山绿水红花白云等一些自然界的物象来替代自己表达。此外, 中国自古为农业社会, 所以人们本来对本乡本土有着天然的眷恋, 对山水花云、冰风雨雪有着特殊的感情。而在英国, 其文化由于受到西方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圣经》和盛行于中古西欧的骑士文学的巨大影响, 对妇女和爱情有不同于中国的理解。上帝造人的故事既奠定了西方文明尊重妇女的传统的基石, 又说明男女之间相爱结合乃天然之事, 故而放声赞美恋人, 热烈歌颂爱情也就合情合理了。所以西方诗人对爱情的表述往往感情炽烈, 大胆率真, 无羞涩忸怩之态;对女性的描写也是满腔热情, 浓墨重彩, 羡慕痴迷见诸于笔端。

诗歌是一个时代历史文化和情感精神的一面旗帜, 在这面旗帜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中西方不同文化背后的差异和人类社会共同的最朴素和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摘要:在中西方的爱情诗歌中, 有两首均取材于当时民歌的作品《鼓吹曲辞》 (上邪) 和《一朵红红的玫瑰》, 本文对这两部作品背后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爱情,诗歌,中西方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 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 2003.

[2] 李春飞.英美名诗赏析[M].广州.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 2004.

[3] 刘若兰, 赵凡声, 等[译].英国名诗解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室全面管理模式探讨下一篇:新时期政府债务管理的短板与弥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