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乡土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理论与实践乡土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各地的开展,乡土地理成为初中地理的必学内容,但长期以来,多数学校的地理教师都不重视初中乡土地理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当前,湘潭市多所学校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现状如下:乡土地理教材较少,课时不足;教师教研不够深入,课程资源开发不充分;乡土地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乡土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理论与实践乡土地理教学论文 篇1:

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地理教学关系

【摘要】本文论述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第二部分, 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第三部分,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乡土地理教材比较。第四部分,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与初中乡土地理教学。因此, 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地理教学关系的论述, 不仅能有效地揭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 而且把乡土地理教学和地理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实现“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 实践” 等教学目标, 同时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能补充乡土地理教材不足。

地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就是指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通过对当地的地理资源开发, 可以丰富我们的地理教学、地理实践, 也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所以地理教学离不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上的地理。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 作为中学地理教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 “帮助学生认识校内校外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再用实践来证明理论,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性, 同时增强爱国、爱民、爱家乡的情感。” 课程标准中的这段话包含有四层意思:

1.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虽然乡土地理讲的是学生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也许是学生非常熟识的, 但这并不等于学生已认识和理解了当地的地理环境, 这中间还有一个将感知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乡土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 就是要帮助学生把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途径, 最终认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

2.增强爱国、爱民、爱家乡的情感。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学生观察、了解祖国的基础, 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 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因此, 课程标准把增强爱国、爱民、爱家乡的情感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乡土地理” 的教学被安排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的最后部分, 并作为综合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是因为学生通过学习“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 和“中国地理”, 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能够将所学得的地理方法运用于乡土地理的学习中; 同时.由于" 乡土地理" 所涉及的内容就在学生周围, 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 因而利于学生开展野外自然地理考察或人文地理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因此,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也是乡土地理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4.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人口发展实际, 突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特征, 充分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精神”。可持续发展观, 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造开发利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 因此, 只要有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行的。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 把理论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理论在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逐步完善。换句话说, 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而乡土地理的学习能较好地体现了这种实践。因此, 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最要目标之一。

二、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 能充分体现出学习乡土地理的重大意义。

1.一般说来, 乡土是学生从小生活与成长的地方, 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 那么学生通过乡土地理学习, 能使他们自己亲身感受到家乡和自己的成长一起发生变化。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辛勤劳动的精神、家乡的发展变化等, 这些都是学生亲身感受到的生动事实, 其远胜于学校地理教学中那些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多媒体展现要真实得多, 这样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同时, 家乡的现实状况, 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理想, 有助于促进学生将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付诸实践。

2.对乡土地理的学习, 可以紧密联系当地社会经济建设的现状, 从而能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初中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很丰富, 比如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 学生都可以紧密结合乡土地理的学习应用于地理实践活动中。

3.在乡土地理学习中, 地理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因为它打破了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家乡的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中, 自由选择某几个地理要素或某一地理要素开展综合或专题的研究, 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 在地理实践中学习乡土地理, 不仅有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

三、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乡土地理教材比较, 有如下特性:

第一, 具有易变性和时效性。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中有很大一部分资源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如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等数据性资源。这就决定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易变以及时效的特点。从而乡土地理教材一旦编辑出版, 所涉及的数字、材料相对稳定, 更新速度慢, 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节奏。所以, 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能补充乡土地理教材不足。

第二, 具有潜在性。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中有许多资源并非以显性方式存在, 更不是拿来就可以使用, 它们常常在生活、生产及政府的各个部门中以隐性的方式存在,开发研究者必须有一双“慧眼”, 善于发现, 勤于开发研究。而学科专家或部分地理教师开发研究出来乡土地理教材, 其内容多以显性的方式存在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这种存在的隐蔽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的培养。

第三, 具有普遍存在性。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普遍存在于县区域境内, 而且许多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就存在学生的周围, 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 一条当地小河的水文变化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当地人们的饮食习惯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当地的建筑形式与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等。而乡土地理教材限于篇幅往往只描述或解释县域境内重要的、具有典型性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 对学生身边的、不典型的地理事物可能描述不够或根本没有写进去。所以,即使在使用乡土地理教材进行教学时, 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依然很有必要。

第四, 具有多样性。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它可能是对文字、也可能是对地理数据, 可能是对地理图像、也可能是对地理实物的开发等等。但乡土地理教材表现形式单一, 主要以文本形式存在。因此,开发出丰富多样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与初高中乡土地理教学

乡土地理是国家2001 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教材, 它是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1%]。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纳入地方课程开发的计划中, 并加以落实。

目前, 我国乡土地理课程主要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七年级和八年级开设, 地理课程标准七年级和八年级地理内容分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个部分[2%], 如图4.1 所示。

从图4.1 中可以体现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 四个部分在教学内容上相对独立。编写教材者可以自行决定编写的顺序, 教科书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以及授课需要自由安排。可以先学四个部分中任何一个, 也可以把乡土地理分散到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去, 通过乡土地理问题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实践应用, 或者通过学生身边的地理问题引入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

所以,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中乡土地理课程与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省市地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并且倾向于乡土地理课程的建设, 但这并不是不重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因此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乡土地理课程的素材来源、人力支持和条件支撑。

2003年2 月颁布的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中, 虽然没有硬性规定在高中阶段必须开设乡土地理课程, 但在每一单元的活动建议中涉及不少乡土地理内容。例如, 必修地理2 中的第一节内容是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当老师教学时, 可以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来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等等。可见, 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倾向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当然, 并不是所有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都必须写入乡土地理课程, 在写入之前, 还有一个筛选加工的程序, 那就是只有经过了教育加工付诸实施时才能写入乡土地理课程。能够写入乡土地理课程的资源, 第一, 必须有利于地理课程目标的达成, 即优先性[3%]; 第二,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能否写入乡土地理课程, 还要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的规律, 即适应性[4%]。

【参考文献】

[1]陈亚颦编著. 现代地理教学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67.

[2]张得举. 论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N]. 宿州师专学报, 2004: 104.

[3]尹耀武. 澧县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作者简介】赵常平(1977.6.8-), 男, 云南镇雄人。2004 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地理)。现任职于重庆市大足县龙岗中学, 职称: 中学二级。

作者:赵常平

理论与实践乡土地理教学论文 篇2:

湘潭市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

摘 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各地的开展,乡土地理成为初中地理的必学内容,但长期以来,多数学校的地理教师都不重视初中乡土地理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当前,湘潭市多所学校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现状如下:乡土地理教材较少,课时不足;教师教研不够深入,课程资源开发不充分;乡土地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乡土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乡土地理教学的策略:将乡土知识融入课堂、充分利用乡土类课程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关键词:乡土地理;课堂教学;初中地理;湘潭市

作者简介:邓江楼,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邓明丽、穆洪发,湖南科技大学学生。(湖南 湘潭 411201)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8年度湘潭市社科规划专项课题“乡村振兴中湘潭市农村地区师资保障机制研究”(编号:2018ZX13)资助。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乡土”的范围一般是县级行政区,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对本市或者本省的地理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惯进行讲解。因此,乡土地理主要是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能被人熟知的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1]乡土地理能够训练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并提供更直观的地理学习渠道,是提升国民素质卓有成效的方式。[2]新课标规定乡土地理是必修内容,各地方要编写本地乡土地理教材,突出其独特功能。虽然新课标强调乡土地理的重要地位,但在各地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落实。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传统副科思想影响,乡土地理课程经常被所谓主科挤占;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乡土地理课开设在八年级下学期,加之课时较少,开展野外实践活动更难。为此,本研究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对多所学校的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以湖南省湘潭市5所学校七年级和八年级的30名地理教师及11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共發放教师问卷30份,收回27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0%;发放学生问卷110份,收回103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4%。着重了解师生对乡土地理教学的看法,探明湘潭市乡土地理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

二、湘潭市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1. 乡土地理教材内容单一,教学课时不足。从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校已按照国家要求开设了乡土地理类课程,但是普遍存在乡土地理教材内容单一,课时不足等问题。从开设乡土地理教学各学校使用的乡土地理教材看,均为湖南省教科院统一编制的《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含地图册),该教材主要是关于湖南地理和历史方面的常识,而有关湘潭地理知识的内容并不多。目前,湘潭市还未开发具有湘潭特色的乡土类教材。据统计,85%的教师认为教材是制约乡土地理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乡土地理教材是教师传授地理知识的教学用具,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用具。湘潭市各地区的乡土地理资源十分丰富,因此,从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开发具有湘潭特色的乡土地理教材,有利于培养当地学生的家国情怀。从各学校乡土地理教学的课时来看,74%的学校课时不足1节,课时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八年级面临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压力,把乡土地理课改作考前复习课,虽然开设了乡土地理课程,但是没有真正落实,这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息息相关。[3]

2. 教师教研不够深入,课程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师主要是依据教材进行教学,一般是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分析,而且大部分有经验的中学地理教师主要是从事教学,对教材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相关的科研能力。从调查情况看,约有67%的教师对湘潭市的乡土地理知识并不是十分熟悉,也没有进行过深入的实地调研,这说明教师对乡土地理的研究还停留在初步感知阶段,而很少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的研究、教学实践,且将乡土地理资源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的意识不够。因此,在教学中也很少运用乡土地理素材,学生也无法从教师的讲学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足够的乡土地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土地理教学的深入开展。此外,很多教师对《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乡土地理教材钻研不够,很难将乡土地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大部分学生对湖南省乡土地理知识的了解还停留在原有阶段,他们基本上不明白学习乡土地理有何意义。同时,有些教师普遍反映乡土地理教学难在教材,他们认为在考试中乡土地理知识所占的分数很少,这恰恰与我们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相违背,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乡土地理教材研究不够,利用课程资源不充分。

3. 乡土地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乡土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对本地自然资源开展考察、研究,但从目前乡土地理教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乡土地理教学都拘泥于课堂教学,而较少走出课堂开展田野调查活动。因此,教师对乡土地理教学通常仅限于教材规定的范围,学生所获得的乡土地理知识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乡土地理知识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就会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 学生学习乡土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据相关统计发现,很多学生对乡土地理的学习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乡土地理知识在初中考试中所占分数较少,教师通常会忽视乡土地理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乡土地理远离学生的学习生活,他们对其他地方或者他们不熟悉地区的风土人情并不感兴趣,也无法及时获取其他地方的有关知识背景。因此,多数学生对学习乡土地理的兴趣不浓厚,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三、加强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的策略

1. 开设并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课程。首先,充分运用乡土地理教材。《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是对湖南地理的总体介绍,对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一定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渗透一些乡土地理教材的内容,将课堂地理知识与乡土地理知识融会贯通。如在学习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疆域、人口、民族以及中国的自然环境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学《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七年级上册第1~6课,并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在学完教材的每节课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总结对应的湖南地区的相关地理特征,使课堂教学案例更加丰富多彩,也有利于乡土地理真正进入地理课堂。同时,乡土地理教材编制的思路、方法对编制本市的教材也很有帮助。在编制湘潭市乡土地理知识体系时,可以充分借鉴《湖南地方文化常识》的编写思路与方法,让乡土地理教材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其次,编制湘潭乡土地理教材,完善资源库。在编制湘潭乡土地理教材时,需针对乡土地理材料不足或不系统的问题,进行专项考察、研究,统计收集相关的案例与地理知识进行分类,统计结束后,请相关专家对湘潭乡土地理教材数据及其适用性进行评估。同时,号召教师在教学、教研、生活中收集相关的乡土地理案例,最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系统素材库,为更新教材案例以及教学应用做准备。

2. 将乡土地理知识融入课堂。首先,将乡土地理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即把乡土地理素材渗透到导入新课、解释问题、与教材案例对比或替换教材案例等环节中。比如,在中国的土地资源一课中,要讲我国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问题。[4]在讲授耕地减少问题时,教师就可列举湘潭市九华工业园的建设用地情况,向学生展示10年前和现在九华地区的卫星图片,让学生思考该地的土地利用变化有什么特点。关于土地质量下降问题,则可以利用竹埠港的土地发展变化作为教学案例,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如讲交通运输时可以把湘潭数百年的繁荣与如今的衰落进行对比,指出传统水路、陆路运输造就了“木帆船时代”湘潭的辉煌,铁路的兴起、水运的衰落与湘潭的兴衰密不可分。[5]以此例引发学生对交通方式变革的思考,以渗透的形式,把乡土地理知识融入课堂中,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使之更直观地理解乡土地理知识,熏陶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6]这种方式能充分挖掘当地的乡土地理资源,又与教材内容深度融合,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基础、心理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融合。

其次,将乡土地理素材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创设情境,将乡土地理素材与课堂内容融合为一体,让学生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中国的农业”一课中,就可以设计以湘潭的农业为情景进行讲授。在导入环节,通过引入同学们吃的早餐,如喝的粥是用湘潭县的水稻做的,辣椒是来自姜畲镇等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增强其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在介绍农业各部门时,可以湘江的捕捞方式引出渔业的定义。对教材“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材料进行讲解時,可以列举湘潭县花石镇的农家乐观光旅游、河口镇的湘莲加工等实例,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由此,通过问题式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再次,以乡土地理素材进行拓展练习。由于平时的练习题大多是全国通用的,缺乏联系本地地理知识的题目。考虑到初中八年级的学业水平考试,每年有一道10分的乡土地理大题,在此情况下,教师要适度以乡土素材为材料设计练习题,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比如,在讲授中国的河流时,就可以湖南的湘江做对比学习。如展示湖南省地图,让学生填出湘江、洞庭湖或沿岸城市;请你谈谈治理湘江水污染的措施;简述长株潭地区水灾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湘江水利枢纽的建成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这种拓展练习的方式类似于“中考猜题”,对于地理教学与学生巩固地理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另外,将乡土地理与考试融合,有利于学生养成思考乡土问题的习惯,增强其学习乡土知识的积极性。

3. 开展关于乡土地理的实践活动。首先,根据教材组织实践活动。该策略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在课余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就可以安排学生测量当地旗杆影长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等。类似的还有:让学生画校园或某地区的地图;学习天气时让学生参观地理园或气象站,学测气温、降水量、风力;学习聚落时组织学生参观窑湾民居,思考地理环境与民居的关系;学习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组织学生按照教材开展一次用水调查活动,并提出节水建议和计划。该策略主要是在校内开展,涉及的安全事件较少,难度较小,因此可行性较高。

其次,开展野外专题考察。野外考察将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养成重实践、重思考的能力。[7]例如,在学习了“中国在世界中”的一节后,就可以组织参观规划馆、博物馆,了解湘潭的历史变迁、未来规划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在学习了交通一节后,可以到湘潭站、湘潭北站,实地感受交通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学习了长江三角洲一节关于旅游的知识后,可以到韶山感受湘潭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在学习了中国的水资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湘乡的韶山灌渠考察,了解湘潭人民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类似的还有对湘潭地形、河流、九华工业园的考察等。上述实践活动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实践调查。同时,地理教师还要先对考察的地区进行评估,以乡土地理为标准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资料数据。

再次,开展乡土地理文化活动。开展乡土地理文化活动,主要有征文、海报、摄影作品展、环境地图绘制等形式。在开展这些活动时,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家乡地理的情况,了解家乡、感受家乡。在活动中,学生除了学到了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还实现了学习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8]此类活动在初中开展较多,是备受教师、学生、家长欢迎的乡土地理活动,同时,开展乡土地理文化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了解乡土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宜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合乡土地理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2] 杨载田.乡土地理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3] 杨新.新编地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张安宁.乡土地理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5] 樊杰.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71.

[6] 何歌劲.湘潭风物揽胜[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7] 张碧秋.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8] 向国友.探究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J].现代阅读,2013,(21):128.

责任编辑 朱泽玲

作者:邓江楼 邓明丽 穆洪发

理论与实践乡土地理教学论文 篇3:

高中地理乡土教材的编写与开发问题分析

摘 要: 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不仅是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内容,而且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升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但是,在我国乡土地理的起步较晚,编写还不够完善,存在很多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本文以番禺区为例,探讨高中地理乡土教材的编写及编写过程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地理 乡土教材 编写 开发

1.课程标准中关于乡土地理的教学和开发要求

乡土地理教育是学校地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其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理所当然是乡土地理教科书。乡土地理教科书具有浓郁的“乡土味”、“乡土气息”,选材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本乡本土一定的范围之内,还要选择那些富有乡土特色的素材,能够突出当地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社会面貌。这些素材从广义上来讲就是当地的地理乡土课程资源。

作为地方课程之一的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是地理课程内容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其所指的区域范围有不同的解释。结合我国“乡土地理”教学的实践并综合考虑我国各地区的特点,课程标准中对“乡土地理”的范围作了如下规定:一般要求以“县一级行政区”为单位;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规定,也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可以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纳入地方课程开发的计划中,并切实加以落实。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番禺区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现状

现在,大部分的地理教师已经能够认识到,地理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地理课程资源了,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如学生地图、填充图册、挂图、多媒体软件、野外观察材料、城市调查、实践活动材料等。对于乡土地理课程来说,地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从目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结构来看,乡土地理教科书还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从1987年国家教委召开“全国乡土教材工作会议”以后掀起了乡土地理教科书的编写热潮,但时至今日,各地对乡土地理这一部分内容,相对于其它几部分比如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内容而言,乡土地理教科书的建设还是相对薄弱的。首先,从评价的角度来看,乡土地理部分不是中考内容,导致学校领导和地理教师都不太重视乡土地理教学,也导致在乡土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对地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不多。其次,从整个乡土地理课程的课程建设来看,辅助正常乡土地理教学的教辅材料不多。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充分发挥乡土地理教科书的作用,对于教科书中涉及的地理乡土资源,尽可能地充分利用。

番禺区在早期开发了一些乡土教材,例如《我爱番禺》、《南村人文》,还有由番禺区教研室编写的《珠江口上的明珠——番禺(初中)》,但都是一些涉及范围很广的,没有专门针对番禺的地理知识方面开发的教材,还有很多教材都是广州乡土地理教材中的某些章节,讲述不够详细,而且不能突出番禺区的特点和优、劣势。

番禺区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从原来的市变区,南沙和大学城的分割,广州南拓的重点,番禺在走着一条很特殊的发展道路,而且每一个区域都有其自身特点和典型性,再加上番禺人民的心理特质,番禺区的乡土地理有很多独特之处。

在已经开发的番禺乡土教材中,绝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的教材,例如《我爱番禺》是针对小学教学开发的,而《珠江口上的明珠——番禺(初中)》则是初中教材,针对高中开发的乡土地理教材还处于空白状况。而且高中生有一定的视野,对问题有一定的见解,思维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单纯的只是描述番禺乡土情况的地理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所以,基于番禺区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现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开发一套适合高中教学的番禺乡土地理教材。

3.乡土地理的教学和编写意义

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身边,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经教师一点拨,便可言传,所以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使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也能逐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已开始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必修教学中对较大难度的地理概念可适当运用乡土地理中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可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1)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虽然乡土地理讲的是学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许是学生熟识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学生已认识和理解了家乡的地理环境,这中间还有一个将感知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乡土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以实践和综合学习为主要学习途径,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2)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是学生观察、了解祖国的“窗口”,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祖国有更深切的感受,从而有助于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课程标准把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并在这里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通过乡土地理学习,学生能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变化等,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其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事实,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家乡的故土情结,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3)培养学生实践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有可能将所学得的地理方法运用于乡土地理的学习;同时,由于“乡土地理”所属的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因而更利于学生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因此,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乡土地理的学习,因其可紧密联系当地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从而能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诸如区域地理位置的评价,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分析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生产的地理因素,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地理基础知识,以及绘制地图、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地理基本技能,学生都可紧密结合乡土地理的学习应用于地理实践。

教科书编写者可以依据所在地区开设乡土地理课程的时间,以及学生已经拥有的地理知识水平,使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教科书来创设一种乡土地理的学习情境,辅助学生在自己现有的地理认知结构上来建构乡土地理的内容,如果能够按照这种思路来设计乡土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就会有利于学生学习乡土地理,促使学生容易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环境、地理知识经验等地理知识背景去建构地理知识,去理解地理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去建构学生自己所能理解的地理概念,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同时,通过引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进行学习,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无处不在,培养学生把知识引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

(4)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难以真正确立的;而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乡土地理的学习能较好地体现这种实践。

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和反思自己家乡的发展和变化,这样才能真正看出家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为以后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改进。

4.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的内容和问题分析

(1)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内容。

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内容。

自然地理包括:位置;地形;水文;气候;土壤;植被与动物等。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聚落;农业;林业;手工业与现代工业;矿业;畜牧;水产;交通等。

其他专题包括:环境污染及环保;水资源及其利用;永续发展问题等。

(2)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注意问题。

①突出重点,精选内容。

任何地区都有丰富的乡土教育素材,但不可能都罗列在乡土教材中。因此要突出本地的特点,灵活地精选内容。

番禺区位于珠江沿岸的三角洲地区,距离广州市区、佛山、中山、东莞甚至香港和澳门都不远,自然条件有其独特性,乡土教材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具体地认识本地自然条件的优势和不足,懂得因地制宜地发展家乡的农业经济;了解本区的城市职能和经济发展方向,了解功能分区、工业布局、交通布局、农业布局的特点,同时可对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进行具体生动的教育,突出重点而不是包罗万象、面面俱到。

在编写高中的乡土地理教材时,可尽量结合高中的课本和知识点来选择编写内容,因为高中课本的知识点是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内容,而且是高考要求考核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学习乡土教材时,既能了解到自己家乡的知识,又能复习和应用到课本的知识点,这样对知识的巩固和学习就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②体现实践活动的特点。

乡土地理研究的大部分资料,其实是实地调查收集到的,包括观察、测量和访谈,可以全部调查,也可以作抽样调查。乡土地理研究资料的收集,应该向当地年长或对地方有相当了解的人士请教,有时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材料及资讯。有些基本的统计资料,可以向有关政府机关索取,这些资料都是第一手的,十分珍贵。

在编写乡土地理教材时,需要搜集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混乱而且时效性一般不强,需要校正,进一步更新和确认,工作量十分巨大。但是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资料收集分析能力,所以某些编写前的准备工作,可以作为任务和研究案例的形式分发给学生完成,老师从旁指导。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增强实践意义,编写完成的乡土教材可以加入更多的调查活动、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这样的乡土教材不仅能够传授乡土知识,而且能够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乡土调查与考察。

例如在编写环境污染和环保的内容时,可以结合番禺焚烧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和垃圾分类的情况,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访问调查,还可以通过选取地点让学生进行考察,通过课堂讨论垃圾焚烧处理厂的选址等实践内容,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例子结合已学知识来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

③突出一科为主,综合各科知识。

地理本来就是一门涉及各方面知识的学科,而且乡土教学的基本任务,不是一门学科所能完成的。从长远来看,可以考虑编写综合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各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教材。但就目前阶段而言,分科编制乡土教材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可以以一科为主,适当扩充和延伸教材内容,使乡土教材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较全面地认识家乡。特别是地理学科近几年来在乡土教材编写和教学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新课标也为乡土地理教学规定了相应的课时,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实践性、区域性特点,并渗透有不少有关保护环境、合理布局工农业和因地制宜地发展国民经济的知识内容,因此,目前的乡土教材可以突出以地理学科为主,以当地经济建设为中心内容,综合各科知识进行编排,使乡土教材有一个比较严谨的结构体系。

④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乡土教材的编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课程目标的重要要求之一,而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目标之一就是要学生热爱家乡,从而推动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乡土教材不应该只把家乡美好的一面和发展优势呈现给学生,更应该让学生发现家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学生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吸收不同观点的营养。所以在编写乡土教材时,应该多采取正反两面的意见和思想,提出优势,重视劣势。

例如番禺是广州南拓的重点,现在广州的很多企业和外来移民都进驻番禺,南拓是番禺发展的机遇,给番禺带来资金、人才、政策等优势,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和移民的进驻,番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本身存在的发展问题还有南拓带来的环境、人文等方面的问题也是越来越突出。又如建设垃圾焚烧处理厂,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需要处理的垃圾储量巨大,建设垃圾焚烧处理厂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将来处理垃圾的解决方法,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所以在编写和教授乡土教材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架构和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5.结语

乡土地理教材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但是,目前番禺在教材编写方面十分薄弱,乡土教材缺乏,存在多方面不足。因此,为了充分利用乡土教材的优势,必须开发一套较好的乡土地理教材。乡土地理教材如果能够充分结合高中地理知识,则不仅可以作为与课本平衡的教材,而且可以作为高中课本的辅助材料,优化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胡立强.地理教学中乡土教材改革探讨.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9).

[2]高福平.高中新课程背景下乡土地理的编写研究.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6.9.

[3]倪文影.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研究.浙江:宁波大学学报,2002.4.

作者:陈敬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服务英语课堂论文下一篇:灰色关联分析的社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