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主体”和“训练”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

2022-09-27

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树立学生的“主体”和“训练”意识,实施素质教育便难以到位。那么如何才能树立“主体”和“训练”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呢? 笔者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融洽师生关系,创造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建立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

1.1 爱心带进课堂

北京市特级教师郄棣和说过:“教学效果杠杆的支点在‘爱’字上”。教师爱学生,学生就会信任教师,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中, 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 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用热爱与尊重学生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 创建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1.2 把激励带进课堂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把激励带进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诸如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练习作业等,教师都要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你真聪明,相信你将来一定很出色! ”“你说得真好,进步很快啊! ”“不要拘束,大胆说,老师知道你一定行! ”教师充满挚爱、信任、期望的艺术语言,使学生始终保持乐观的学习情绪,积极进取,产生再获成功的强烈愿望。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树立学生的“主体”和“训练”意识

教师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帮助解疑排难,最后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这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学会学习,有效地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和“训练”意识。

2.1“先学后教”,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性的主要特征是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笔者在“先学后教”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创造意识,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1.1 引导自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教学时,教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例如《长城》一文的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长城》一文的插图,说说第一幅图看到的是什么? 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幅看到的是什么? 看上去有什么特点? (2)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图上已经有了,哪些内容图上没有? (3)从中国地图上找一找山海关和嘉峪关各在什么地方? 阅读长城的有关课外读物, 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和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

2.1.2“导”中坚持“差异参与”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 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效果,而只能决定他将要用多少时间才能掌握该项内容。因此,笔者在坚持“差异参与”的教学中,努力地克服班级授课制时间统一这一弊端,精心引导学生“伸手、跳脚、踩凳子”,使后进生不“袖手”,中等生不“寂寞”,优生“多彩”,达到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目的。

2.1.3“导”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学生自学后,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讨论等形式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倾向性疑难问题。教师应对这些疑难问题加以梳理、归类,进行“第二次备课”,以自己创造者的身份、创造性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创造学习的良好情境。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位学生问到:小女孩为什么在这又冷又黑的大年夜还要卖火柴,是她爸爸不疼爱她吗?笔者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于是就先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小女孩的爸爸没有良心,真残酷;有的说小女孩是为了挣点钱过年;有的说小女孩不是她爸爸亲生的。为激发学生的思维, 弄清问题的真正原因,笔者接着让学生思考:(1)小女孩的家是不是发生什么事,她爸爸可能在干什么?她的妈妈呢?(2)小女孩有哥哥或者奶姐吗? 这些问题唤起了学生猎取新知识的欲望,再展开激烈的讨论。通过引导质疑,使学生的智力活动突破认识“局限”,透过“有限”深入“无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2 “当堂训练”,练中学法,学会学习

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方法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影响下,通过语言文字的严格训练而形成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当堂训练”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2.1 树立“当堂训练”意识,力求做到“当堂清”

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实于课堂,利于检测课堂训练效果,能及时反馈出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进行补缺补漏。因此,笔者千方百计使学生逐步做到“五个当堂清”:语文基础知识当堂掌握;语文基本能力当堂训练;语文的基础性作业当堂完成并评改;非智力因素当堂得到培养;当堂受到思想、审美等方面的教育。这样, 使学生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2.2.2 以训练为主线,多感官并用,加强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精心组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四个环节,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与课文内容分析的时间安排,实实在在调动学生眼、口、心各感官参与学习。如《草原》一文中第一自然段教学,动用课件再现草原情境,让学生通过感官感受草原美景;通过圈词(“一碧千里”、“茫茫”、“柔美”、“翠色欲流”等)画心句(“总想高歌一曲”、“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等”) 引导学生品词琢句,体会词句美;引导学生朗读,读出美;引导学生议一议,进一步想象美;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创造美。这样,促使学生多感官并用,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中掌握语言文字。

2.2.3 指导学“法”,学会学习

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预习、听课、笔记、提问、作业、复习等常用学法的指导,编成简而易记的口诀;针对具体训练问题指点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引导他们经常总结学法,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违法的本质与法律规范探析下一篇:英语词汇策略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