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风险控制论文

2022-05-0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呼吸内科风险控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目的:探讨论呼吸内科肺心病老年患者动脉血标本采集风险防控。方法本次研究总计有90例对象,均是呼吸内科肺心病老年患者,在2020年1月-2021年3月入院,利用平行对照法分组,在动脉血标本采集时实验组(45例)实施风险防控,对照组(45例)采取传统方法,分析穿刺及不良风险事件情况。

呼吸内科风险控制论文 篇1:

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88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在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后,为加强风险管理,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对策。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安全管理;风险控制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偶尔会发生风险事故和护患纠纷的情况,对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治疗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消化内科的疾病种类较多,涉及的医学面较广,操作步骤复杂,加之消化内科的疾病有较高的传染性,患者康复时间长,病情容易反复,因此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在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有效的护理工作能够稳定患者的病情和情绪,改善患者预后,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由于消化内科病情种类多,护理工作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加强风险管理,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及周边危险因素的评估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使护理风险明显降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88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3:21,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44.01±19.28)岁;病程1-12年,平均(6.54±1.37)年。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4:20,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43.71±18.59)岁;病程1-11年,平均(6.40±1.45)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后,为加强风险管理,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对策。经分析确定,消化内科护理管理的主要风险是因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欠缺、风险预防意识不足、工作粗心大意、未按标准流程操作、服务意识差、不熟悉药品使用标准,从而导致危重疾病监护不到位,不能全面观察患者病情,使用药物时出现问题。

通过对护理管理的主要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风险控制的能力。②培养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消化内科的治疗方式和使用药物较多,容易出现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用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提高巡查频率,避免患者出现药物服用不当的问题。③增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消化内科疾病种类多,病情杂,对护理人员有非常高的要求,既要掌握常规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巧,又要掌握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尽快熟悉新仪器的使用。此外,还要培养文书表达能力,使护理人员和责任医师的临床记录保持一致[2]。④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对医患关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护理人员须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多为患者及家属着想,站在患者和家属角度思考问题,与患者建立高效的的沟通,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7%和13.64%,明显观察组更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分别为0%和9.09%,也是观察组更低。组间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45%和79.55%,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传染性较高,消化内科因工作任务重、专业知识欠缺等原因,导致护理工作常出现一些安全问题。研究发现主要的风险因素为:护理人员危险意识差、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护理人员用药安全意识较差。针对以上安全隐患因素,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定期组织学习安全知识;培养护理人员的强烈责任感,严格考核护理工作,定期开会总结;对药物做好分类管理,告知患者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注重人性化护理,將患者放在首位,及时舒缓患者的负面心理;加强病房巡查[3]。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中护理风险较多,需要落实风险管理。在临床上落实风险管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和护患纠纷的发生,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提高护理总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炫.浅析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4:220-221.

[2]徐仙女.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对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10):136-137.

[3]任俏丽.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9(42):165.

作者:黄小林

呼吸内科风险控制论文 篇2:

呼吸内科肺心病老年患者动脉血标本采集风险防控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论呼吸内科肺心病老年患者动脉血标本采集风险防控。方法 本次研究总计有90例对象,均是呼吸内科肺心病老年患者,在2020年1月-2021年3月入院,利用平行对照法分组,在动脉血标本采集时实验组(45例)实施风险防控,对照组(45例)采取传统方法,分析穿刺及不良风险事件情况。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实验组(95.56%)高于比对照组(82.22%),皮肤牵拉疼痛、穿刺局部瘀斑、血液外渗实验组(分别为6.67%、4.44%、2.22%)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22%、17.78%、1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 风险防控的应用能提高呼吸内科肺心病老年患者动脉血标本采集安全,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呼吸内科;肺心病;老年患者;动脉血标本采集;风险防控

肺心病在呼吸内科属于多见病,主要是长时间二氧化碳潴留,让肺动脉、胸廓以及肺部疾病患者,增加了肺血管阻力,最终因为肺动脉压升高降低心排血量和心肌收缩强度[1]。为了监控患者呼吸衰竭程度、性质,需要采集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但是大部分患者为老年人,在血液标本采集时存在较大的风险[2]。为探究风险防控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了此次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90例行动脉血标本采集的呼吸内科老年肺心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在2020年1月-2021年3月,平行对照法随机分组,两个小组各45例。试验组年龄在23-66岁,中间值(44.51±2.47)岁之间,女患和男患占比20:25。常规组年龄在63-85岁之间,中间值(74.32±2.61)岁。上述信息每组患者间差异小(P>0.05),符合对比研究标准。

1.2 方法

对照组老年患者在动脉血采集时采取传统方法,根据相关流程规范化进行。而实验组加强风险防控,措施如下:

1.2.1 风险识别:风险来自两个方面,所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识别,①患者:因为年龄大疼痛刺激更加敏感,所以更容易影响呼吸频率及心率。②护理人员:操作时沉着冷静、注意力集中、动作要熟练,避免反复穿刺;还要确保一次性“动脉血气针”没有质量问题。

1.2.2 风险评估:①病情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在采集穿刺点选择时以红动脉或足背动脉为宜,要避开桡动脉;关注患者肢体末梢皮肤颜色、呼吸、血压、心率、意识等变化。②皮肤和血管评估:选择搏动明显,粗直的血管,穿刺部位的皮肤要完好;执行无菌化操作,在博动最明显处穿刺,采血后至少垂直按压十分钟,避免手臂下垂或剧烈运动,预防采血后感染、肿胀或淤血。③晕针晕血护理:通过深呼吸法、诱导法等帮助患者缓解恐惧感和不适感,操作时积极的鼓励患者,并主动询问患者感受,采血后让患者保持舒适、安静状态;一旦发生晕针晕血情况,通过掐人中、饮糖水、安定舒适位等方式进行干预,并对患者意识、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变化进行进行观察,以便及时抢救。

1.2.3 风险控制:①与患者沟通,认真阅读病历,掌握其动脉血标本采集需求,比如为求操作时疼痛轻,需要规范化操作,且轻巧、熟练,确保一针见血,比如为求检验结果精准快,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诉求和感受加强关注。②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职业素养,操作时谨慎、认真,坚持执行无菌化操作和动脉血标本采集操作规范。③护理人员强化培训动脉血标本采集,在视频观看、现场演示、同事之间探讨等方式,体会穿刺失败和成功,以便在操作中避开不足。④操作时关注患者的感受,主动安慰患者,还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紧张感;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并第一时间将结果告知患者。

1.3 观察指标

判定患者血液标本采集时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同时,记录皮肤牵拉疼痛、穿刺局部瘀斑、血液外渗等穿刺不良事件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用x?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高,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呼吸内科中收治的老年肺心病患者存在病情不稳定情况,常伴随呼吸衰竭症状,为了判断是否存在二氧化碳潴留、是否缺氧,需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3]。所以在护理中,动脉血标本采集成为主要工作。由于操作期间有着较高的晕血、晕针、感染、淤血肿胀、肺动脉高压危象等风险,所以要强化风险防控[4]。通过风险控制、风险评估以及风险识别,确保操作规范、准确、快速,降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在穿刺中损伤动脉血管[5]。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经过风险防控,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证实,这一防控措施运用后,可以确保操作规范,减少患者和护理人员方面的各种风险,从而减少各种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风险防控的应用能提高呼吸内科肺心病老年患者动脉血标本采集安全,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邢静静, 姜晓英. 心肺复苏患者股动脉不同穿刺点对采集血气标本成功率的影响[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0, v.1(05):27-29.

[2]刘丽梅, 叶妙勤, 许新劲. 规范化护理流程在ICU患者动脉血采集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 009(023):204-206.

[3]王静, 谭丽萍. 动脉采血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J]. 全科护理, 2019, v.17(07):38-40.

[4]高正群. 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技巧[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v.23;No.555(03):103+113.

[5]高露. 血管難度分级管理模式开展于动脉血气标本采集中的价值研究[J]. 全科护理, 2020, 018(017):2127-2128.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730050)

作者:马文娟

呼吸内科风险控制论文 篇3:

高龄高危胆石症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循证决策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决策对控制伴高危因素高龄胆石症患者腹腔镜手术手术风险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35例≥80岁伴高危因素高龄胆石症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风险评估与预后预测,制定并实施围手术期个体化预见性风险控制策略及循证治疗措施。结果:35例高龄患者均无病情恶化和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伴高危因素高龄胆石症患者,于腹腔镜手术前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决策,有利于手术风险的综合防范,确保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关键词】 高危因素; 高龄; 胆石症; 手术风险; 循证;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63

高龄胆石症患者多伴有多器官严重疾病甚至功能不全,加上年龄增大、病程长、手术难度大、合并感染等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的风险明显增大。为有效地控制伴高危因素高龄胆石症患者的腹腔镜手术的风险,笔者对35例≥80岁的伴高危因素胆石症患者,于术前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决策,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为2008年1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腹腔镜手术的35例高龄胆石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80~85岁,平均82.14岁。均经过KUB平片、静脉胆道造影或B型超声检查确诊。所有对象均伴有至少一种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及慢性肝肾疾病等。

1.2 方法

1.2.1 循证决策 按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临床问题:本组临床问题定义为,如何有效地控制伴高危因素高龄胆石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的风险,改善其预后;(2)系统查询、求证:应用循证医学方法,以“高危因素、高龄、胆石症、手术风险、预后、外科决策”等为检索词,以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医药卫生期刊全文库”、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等数据库、手工检索国内外科学期刊及专著,系统寻找关于高龄高危胆石症患者腹腔镜手术的有关研究成果及新进展;(3)综合考证评价:对收集到的400余篇文献的有效性、实用性、科学性进行考评,对有关手术风险控制策略及措施等进行科学筛选,作为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的依据;(4)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将最佳科研实证与以往医学知识、经验及患者需求结合起来,并请相关科室医师尤其是内科医师会诊,共同评估手术风险,重点明确患者能否耐受手术以及在围手术期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制定个体化的预见性风险控制策略及循证治疗措施,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1.2.2 循证实践 针对患者在围手术期可能会发生的可预见的风险,如伴发病恶化、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包括严重代谢紊乱、心血管事件、严重感染等),制定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及个体化的具体方案,并以此为依据予以实施。(1)术前:充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合并症)进行相应专科检查,监测主要器官功能,改善主要器官功能及全身情况,以提高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加强营养支持、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纠正心律失常、改善呼吸循环功能,尽量将手术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并注意把握好适应证和手術时机,必要时延期手术;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及需求,与其有效沟通,说明手术风险。(2)术中:精心规范操作,仔细解剖、耐心分离、认真辨认、分段过渡、顺逆结合、确切止血、避免误伤,建立人工气腹时,坚持CO2低压低流量原则,维持低气腹压,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刺激,并严密监护,防止术中并发症的发生。(3)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护和维持主要器官功能,内外科医师共同制定术后治疗方案,严防术后手术并发症和非手术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1.2.3 麻醉与手术方法 在持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总管探查术,术后视个体情况行一期缝合、放置腹腔引流管或“T”型管。

2 结果

本组35例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5~135 min,平均85 min。术中均未输血,亦无大出血、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仅有4例出现轻度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治愈;无术后大出血、严重胆漏、血糖严重紊乱(高血糖或低血糖)、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原有合并症病情稳定,无恶化趋势。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对胆石症患者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有一定手术风险。尤其是高龄患者,由于其各器官系统的退行性变化。对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调控水平下降以及免疫功能降低,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直接导致其手术耐受性显著降低,同时二氧化碳气腹对高龄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大[1-6],加上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长,手术难度亦较开腹手术大,如再伴多种高危因素,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则会使其手术风险进一步增大,预后较差,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影响更大,甚至致命[7~18]。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伴高危因素高龄胆石症患者腹腔镜手术的风险评估与预后预测,积极防范,确保其围手术期安全。

对伴有高危因素的高龄胆石症患者而言,手术风险是一定存在的,但也是可以评估和防范。这就需要在手术前进行科学决策,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既要重视外科疾病本身,还要注意可能影响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实现围手术期各项治疗的预见性、科学性、有效性和个体化,制定并实施围手术期个体化、预见性风险控制策略及循证治疗措施。

手术成功的前提是科学的决策,而科学的决策有赖于科学的方法。笔者的临床实践证明,对伴高危因素高龄胆石症患者,于腹腔镜手术前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决策,有利于手术风险的评估和综合防范,确保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因此,在对伴高危因素高龄胆石症患者决定实施腹腔镜手术前,首先要对患者的身心状况,特别是主要器官的功能状况进行认真评估,然后按照循证医学原则,针对不同个体制定出预见性的风险控制策略及个体化防范措施,充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改善主要器官功能,术中精心规范操作并严密监护,术后密切观察,一定可以将手术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 杨星奎,尚德山,李松波,等.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高危胆囊结石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学杂志,2001,1(6):369-370.

[2] 周程,龚昭,胡思安.腹腔镜胆囊切除二氧化碳气腹对中、老年患者呼吸及循环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6):657-659.

[3] 郄文斌,屠伟峰,魏涧琦,等.腹腔镜胆囊手术期间CO2气腹对血流动力学和肺通气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9):941-942.

[4] 李建平,戴途,陈波.低腹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呼吸、循环的影响[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4,8(4):239.

[5] 黎介寿.腹腔镜手术对生理功能的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1):1-3.

[6] 傅勤烨,丁印鲁,张建良,等.腹腔镜手术对有并存病老年胆石症患者心血管系统影响60例报告[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3(9):856.

[7] 张陵武,李金明,刘琛.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8):862-866.

[8] 任德斌,赵国强,冯莲英.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安全性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2):108-110.

[9] 李金明.高龄高危高难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治疗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5,10(6):379-380.

[10] 李金明,温济民,张陵武,等.高龄高危高难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6,11(2):151-152.

[11] 李文忠,张志春,田兴荣.高龄病人胆囊切除风险和围手术期处理[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6(9):701-702.

[12] 史继荣,刘斯,赵建勋.75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外科决策-附133例病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5):1853-1858.

[13] 姚红华.70岁以上老人胆石伴急性感染的腹腔镜手术时机和方法[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3):241-243.

[14] 杜建新,卢江.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风险处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8):2225-2226.

[15] 李金明,张凌武,温济民,等.高龄高危高难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63-65.

[16] 李金明,温济民,张陵武,等.高龄、高危、高难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主要合并症的处理[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7):762-764.

[17] 祁军安,巨会萍,朱海林,等. 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5):380-381.

[18] 伍强,刘孟刚,刘宏鸣,等.80岁以上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1):36-37.

(收稿日期:2011-12-20) (本文编辑:李静)

作者:何普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产业结构西方经济论文下一篇:产业园区经济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