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介绍及论文

2022-05-17

第一篇:新产品介绍及论文

无线缝合服装工艺介绍及产品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无缝服装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服装行业,是传统服装产业升级的方向之一。针对无线缝合服装工艺及产品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不同产品的试验,分析了产品质量控制要点。试验表明,无缝面料存在胶条外露、胶条断裂和脱胶等接缝外观问题;洗涤一定次数之后存在脱胶、起皱等问题;压胶涂层经一定次数的摩擦之后出现压胶脱落现象;白色无缝压胶面料经紫外光照射一定时间后出现黄变问题。此外,剥离强力、接缝强力也应列为产品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无线缝合;无缝服装;工艺;质量控制

无缝服装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服装行业,虽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却是传统服装产业升级的方向之一。传统服装生产的缝合方式主要通过针线将多层衣片缝合起来[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型设备的开发,黏合、熔接和热封等新型缝纫技术可实现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的缝纫方式。新型无线缝合技术由于没有缝纫线的存在,从根本上避免了缝纫针孔渗水、羽绒服钻绒等问题[2],使得许多高档专业服装的设计和制造得以实现,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服装功能性和人体舒适性的要求。

无缝拼接加工技术最早使用在欧美国家户外运动服装及相关户外运动产品上[3],如滑雪服、冲锋衣、登山服和野外帐篷等各种户外运动产品,在休闲服装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今市面上无缝服装越来越多,然而在产品的质量控制方面尚未有相应的标准出台,本研究主要通过介绍无线缝合服装工艺以及对产品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不同产品通过试验分析产品质量控制要点,以保证产品质量。

1 无线缝合服装工艺简介

1.1 无线缝合工艺

提到无缝服装,首先要说到无缝内衣[4,5],这是采用专用的无缝针织机生产一次成型的“织可穿”无缝针织加工工艺。本研究探讨的无线缝合生产工艺主要是指梭织或针织面料用激光裁床裁剪成衣片后,辅以热熔胶膜,通过新型的电子加工技术,例如热压、超声波和激光等技术将衣片热压缝合而成[3],或通过点粘熔合的方法完成服装的缝合,也可以将胶条热压在衣片的缝边[6]。无线缝合常用的焊接熔粘方式有热力焊接、热风焊接、超声波焊接和激光焊接等[1,7~9]。

热力焊接和热风焊接是早期的焊接技术,由于焊接产品的效果并不理想,已逐渐被淘汰[1]。超声波熔接是利用超声波所产生的热量来完成2层面料黏合的新型工艺技术,以超声波超高频率振动的焊头,在适度的压力下使2块面料的结合面产生摩擦热而瞬间熔融接合[10]。激光粘接,是一种激光无缝压胶技术,又称镭射无缝压胶技术[11]。激光焊接机上有2个激光射点,热熔带接触滚轮时,滚轮上就有一个射点预先加热熔合带(最高可达500 ℃),熔合带与面料接触后,机台上有另外一个射点加热面料(最高可达300 ℃),使熔合带与面料稳固熔合[1]。

1.2 无线缝合工艺的技术特点

无线缝合工艺以新型的缝纫技术代替传统的车缝工艺,其主要的技术优点有[1,8,12]:①高质高效。无线缝合在生产过程中无需针线,不会出现跳线、断线等生产问题,省去频繁更换针线的麻烦,也无需剪线头,简化了服装加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②操作简便。无线缝合设备操作简单且性能稳定,无需预热并可连续操作,速度可随意调节,配有的红外线定位装置,可使超声波滚筒机、激光焊接机都能自动停机;③安全环保。无线缝合工艺避免了缝合加工中断针残留的情况,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由于进行独立裁剪和缝合,不会产生毛边,无需锁边、剪线,生产车间能保持干净整洁,没有粉尘污染,是典型的安全环保型工艺。

无线缝合工艺生产的无缝服装,由于缝线的减少、传统袋盖的消失、防水拉链的隐藏使得产品兼容功能性和时尚性等特点[10]。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生水洗胶条脱落或接缝起皱、剥离强力不够、耐用性有待提高以及耐光黄变不合格等质量问题。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用途以针对性进行质量控制。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样品

选用蓝/白针织压胶面料为产品外观、耐洗涤性、接缝强力和剥离强力等性能测试的样品,无缝压胶口袋布为耐摩擦性能测试的样品,耐光黄变性能测试的样品则选用白色无缝压胶面料。

2.2 实验仪器及测试方法

(1)接缝外观

将蓝/白针织压胶面料样品平摊在检验台上,采用600 Lm/m2照明灯,检验人员距离样品约60 cm对样品进行检测。

(2)耐洗涤性

用洗衣机(FOM71CLS,厂家),将蓝/白针织压胶面料样品按GB/T629-2001《纺织品实验用家庭习题和干燥程序》中5A洗涤程序,悬挂晾干,重复洗涤20次。对样品的耐洗涤性进行评估。

(3)接缝强力

选取蓝/白针织压胶面料样品尺寸为105 mm×100 mm进行接缝强力测试。采用INSTRON 5965型万能强力机,按照FZ/T 01031-2016《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接缝强力及伸长率的测定抓样法》中B法测定,夹距75 mm,拉神速率为300 mm/min,预加张力0.1 N,夹持面积25 mm×25 mm;洗涤后按GB/T 8629-2001标准中5A洗涤程序進行洗涤干燥3次。

(4)剥离强力

采用INSTRON 5965型万能强力机对蓝/白针织压胶面料样品按照FZ/T 80007.1-2006(2012)《使用粘合衬服装剥离强力测试方法》标准进行剥离强力测试,夹距50 mm,拉伸速率100 mm/min,玻璃长度为100 mm;洗涤后按GB/T 8629-2001标准中5A洗涤程序进行洗涤干燥3次。

(5)耐摩擦性能

用YB571-Ⅱ型耐摩擦色牢度实验仪对50 mm×50 mm无缝压胶口袋布样品按照GB/T 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实验耐磨擦色牢度》标准测定分别测试摩擦10次、100次、200次,洗涤,洗涤后按GB/T 8629-2001标准中5A洗涤程序进行洗涤干燥20次。

(6)耐光黄变

采用Q-Lab的QUV/spray紫外老化试验机对白色无缝压胶面料样品按照GB/T 30669-2014《纺织品色牢度实验耐光黄变色牢度》标准进行测试。样品尺寸60 mm×20 mm,照射时间6 h。

3 结果与讨论

3.1 接缝外观

由试验结果可知:无缝压胶面料在洗涤前就出现胶条外露,胶条断裂,或者脱胶等现象。无缝贴合技术是采用特殊的热熔胶膜使待缝合的面料通过热压或超声波贴合熔接在一起[12]。热压粘合以粘代缝,摆脱了传统缝制工艺的限制。其产品外观要求平整无脏污,无明显压痕,面料不发黄,没有脱胶、溢胶等现象[8,12]。而实际产品中由于胶条选用不当或者工艺参数不合理而导致产品的外观效果不佳。外观效果直接影响产品的实用性能,因此,需要对产品的外观进行质量控制。

3.2 耐洗涤性

如图1所示的是无缝压胶面料洗后接缝外观的效果图,由图1可以看出多次洗涤后试样出现脱胶、起皱现象。由于无缝服装产品为休闲或者户外运动服装,其服装的洗涤方法主要以水洗为主,所以需要考核产品的耐洗涤性能。因此,考核产品的耐洗涤性能是无缝压胶服装的一个关键质量控制点。生产商在服装生产中要通过选择合适的胶膜,合理的加工工艺来提高产品的耐洗涤性能。

3.3 接缝强力

无线缝合服装不采用传统的缝纫线,但仍有拼接缝,因此需要重点考虑产品接缝部位的接缝强力。本研究选用蓝/白针织压胶面料为测试样品,按FZ/T 01031—2016 标准中B法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洗涤前后试验的接缝强力分别为87.7 N和84.9 N,而且产品所有接缝强力测试过程均为白色面料撕裂而非熔接部位断裂,说明面料熔接部位的强力大于白色面料本身。目前某些针织产品对接缝强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接缝强力仍然应该作为无缝服装质量控制的重点项目。

3.4 剥离强力

试验结果显示,洗涤前后试样的测量结果分别是11.3 N和9.2 N,标准偏差分别为2.4 N和0.6 N,洗前试样不同部位取样的测试结果标准偏差相对较大。一般现行纺织服装标准中对剥离强力的要求是大于等于6 N,虽然本次测试样品洗前洗后试样的剥离强力大于6 N,可以满足标准要求,但是不同部位取样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很难保证产品的服用性能,应引起关注。生产中应通过合理控制工艺,以提供产品的剥离强力同时减少个体差异。

3.5 耐摩擦性能

无缝压胶口袋布是在拉链部位采用无缝压胶技术,由于产品口袋部位长期与袖口等多部位摩擦,因此需要考核压胶部位的耐摩擦性能。表1为试样压胶部位洗涤前后的耐摩擦性能。

由表1可知:洗前洗后试样摩擦10次后,样品胶条端部有少许的脱落。试样摩擦100、200次后,胶条脱落明显。从洗涤前后试样胶条破坏的程度来看,洗涤后试样胶条脱落更明显,损坏严重。因此,无线缝合服装的耐摩擦性能应作为产品重要的质量控制点。

3.6 耐光黄变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白色无缝压胶面料经过紫外辐照6 h后样品明显变黄,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因此,白色或浅色材料的无缝服装黄变问题也是产品的一个重要质量控制点。

4 结论

(1)无缝压胶针织面料接缝外观存在胶条外露、胶条断裂和脱胶现象,经过耐洗涤性测试的样品出现脱胶、起皱等现象,不同部位的剥离强力测试结果差异较大。

(2)经过10次摩擦后的无缝压胶口袋面料,胶条端部出现少许脱落,摩擦次数增大,胶条脱落明显且洗后试样胶条脱落更严重。

(3)白色无缝压胶面料经过紫外线辐照6 h后样品明显变黄。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不断涌现无线缝合工艺加工的半无缝或全无缝产品,但是目前还未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标准。本研究提出的接缝外观、耐洗涤性、接缝强力、剥离强力、耐摩擦性能以及白色织物的耐光黄变等产品质量控制要点可以为相关企业在产品开发与设计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冯麟.无线缝合工艺分析[J].上海纺织科技,2009, 37(2):5-7.

[2]胡笳.山地户外运动装衣袖结构功能性设计研究[D]. 大连:大连工业大学,2012.

[3]寿弘毅,唐洁芳,陈德锚.无针缝服装及其加工技术探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36-38.

[4]吴君蔚,张仁乐.无缝服装发展历程[J].江苏纺织, 2012,31(1):57-60.

[5]佚名.设备:无缝设备创造“无线”未来[J].纺织服装周刊,2014,(17):85.

[6]寿弘毅.无针缝服装接缝性能研究分析[J].现代纺织技术,2012,20(2):13-16.

[7]Ollenhauer-ries Claudia,郭蕴.热熔和超聲波技术面料缝合新宠[J].纺织服装周刊,2007,(3): 12-13.

[8]杨旭,傅菊芬.热贴合工艺在无缝内衣生产中的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2012,40(6):4-7.

[9]许丽丽,傅菊芬.超声波技术在内衣生产中的应用[J].针织工业,2014,42(11): 64-66.

[10]袁赛南.防水透湿服装及其加工工艺探讨[J].上海纺织科技,2009,37(1):1-2.

[11]侯海燕.新型缝纫技术[J].中国纤检,2014, (23):31.

[12]王双虎,刘驰,丁亚茹.无缝内衣热贴合技术探讨[J].纺织科技进展,2013,36(4):63-67.

作者:罗胜利 廖银琳 张宇群 龚龑 刘美娜 李春燕 刘旭良 许成韬

第二篇: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系统介绍及方案介绍

■标准号: GB 20600-2006

■标准名称: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批准日期: 2006-08-18

■实施日期: 2007-08-01

■具体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 www.sac.gov.cn,2006 年第 8 号(总第 95 号)中第 28 件. (标准没有规定终端形式)

■强制标准,转换期一年

■国标系统综述

GB 20600-2006具有自主创新的特点,能提高系统性能的主要关键技术有:能实现快速同步和高效信道估计与均衡的PN序列帧头设计和符号保护间隔填充方法、低密度校验纠错码(LDPC)、系统信息的扩频传输方法等。本标准支持4.813Mbit/s~32.486Mbit/s的系统净荷传输数据率。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是广播电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必须具有支持传统电视广播服务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要具有适应广播电视服务的可扩展功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支持固定(含室内、外)接收和移动接收两种模式。在固定接收模式下,可以提供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业务、高清晰度电视业务、数字声音广播业务、多媒体广播和数据服务业务;在移动接收模式下,可以提供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业务、数字声音广播业务、多媒体广播和数据服务业务。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支持多频网和单频网两种组网模式,可根据应用业务的特性和组网环境选择不同的传输模式和参数,并支持多业务的混合模式,达到业务特性与传输模式的匹配,实现业务运营的灵活性和经济性。

1、国标系统框图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发送端完成从输入数据码流到地面电视信道传输信号的转换。输入数据码流经过扰码器(随机化)、前向纠错编码(FEC),然后进行比特流到符号流的星座映射,再进行交织后形成基本数据块,基本数据块与系统信息组合(复用)后并经过帧体数据处理形成帧体,帧体与相应的帧头(PN序列)复接为信号帧(组帧),经过基带后处理转换为输出信号(8MHz带宽内)。该信号经变频转换为射频信号(UHF和VHF频段范围内)。

图1 国际系统框图

2、核心技术

1.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方式——频谱效率高、抗多径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宽带信号传输

2.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低密度校验码——纠错编码

3.PN序列信道估计——在时域里采用已知的周期伪随机(PN)序列作为参考信号

3、GB20600-2006的鲜明特点和优势

大容量——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一个8MHz数字电视频道内可传6-15套标清或1-2套高清数字电视节目。

高性能(抗干扰能力、接收性能、传输速率)——传输质量好,很好地解决各种干扰和高速接收问题,可达到与有线电视同样的收视效果。

兼容性强——适合我国国情,与现有模拟电视广播系统兼容,建网成本低,组网快,可以利用现有的微波链路、高山发射站、模拟发射机和闲置的频率(邻频)。

一发三收——在同一平台上支持固定、便携、移动和手持接收设备。

安全可靠——不受非法信号干扰,具有移动性、抗毁坏性的特点,保障安全播出。

高覆盖性——能够实现更大的信号覆盖范围。

可扩展性——融合无线通信技术,使系统能实现双向多媒体服务,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成熟性——从发射设备、接收设备到集成电路芯片等产业链基本成熟。

4、国标GB20600-2006系统的组成

系统配置主要包括:信源编码器(通常为MPEG-2编码器、H.264/MPEG4编码器)、TS码流复用器、加密机、GB20600-2006数字激励器、单频网适配器、GPS信号接收机、数字电视发射机、天馈系统以及相应的软件管理单元。实际上根据运营模式不同,系统还可以相应简化,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还可以借用已有的模拟天馈线系统,节约资源和建设时间。

图2 国标GB20600-2006发端完整系统原理示意图

此外,还要准备测试信号所需要的测试设备,不过这些设备都无需全天候使用,可考虑在需要的时候借用或租用。主要有包括场强仪、功率计、频谱仪、标准接收天线、GPS定位仪等。

5、国标GB20600-2006运营方案

国标GB20600-2006运营方案如图4所示。

6、国标GB20600-2006解决方案

图3 收端系统设备原理图

1、对于已经建成的MMDS/MUDS的系统可以通过更换国标GB-20600-2006调制器和终端STB,实现转换国标信号播出。既可以保护原有发端的投资,又可以为今后更换大功率国标数字电视发端设备提前储备国标用户资源。

2、DMB-T/ADTB-T/DVB-T系统可以通过发端激励器升级,更换国标终端STB的方法实现国标转换。

凌讯科技积极参与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制订,2000年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了清华大学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提出了自主原创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技术,并在这一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Terrestrial Digital Multimedia/Television Broadcasting,DMB-T)标准方案。DMB-T具有清晰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以DMB-T为主要内容、融合多家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形成的国家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方案,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数字电视工作组的全面测试,各项指标和整体性能全面优于欧洲和美国现行的国际标准。针对个人移动多媒体应用特点,在国家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平台上,凌讯科技研制出同时支持固定、移动和手持接收的解决方案DMB-TH(Digital Multimedia/Television Broadcasting- Terrestrial/Handheld)及其信道解调芯片,并成功量产。

图4 国标GB20600-2006运营方案

2006年8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GB20600-2006)。一年过渡期后,将在全国强制执行。凌讯科技掌握了地面数字电视核心技术,是第一家可以生产符合国家标准信道解调芯片的产品供应商。

随着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凌讯科技的发展前景得到了国内外投资人的普遍认同,公司吸引了INTEL、MOTOROLA、软银、清华同方、河南安彩、上海实业、深圳力合等一批战略投资商和风险投资商。同时,凌讯科技与清华大学等在无线宽带通信领域开展更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我国无线宽带通信全面发展。

作者:凌讯科技

第三篇:支付结算业务风险及防范要点介绍

摘 要: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现金、票据、信用卡和结算凭证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支付结算风险是银行在运用结算工具从事货币活动、资金清算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损失。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与银行其他风险相比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突发性和更大的危害性等特点。

关键词:支付结算;风险;防范;制度

近年来,支付结算风险大幅度上升,利用票据進行诈骗、签发不合乎规定的票据骗取银行信用、伪造假凭证套取银行资金等案件屡屡发生,数额之大,令人震惊。作为企业单位,一旦收受了假票据等,则意味着货款的损失;作为银行,一旦受理了假票据、假凭证等,则意味着直接的资金损失、经济纠纷或案件等。同时,支付结算风险还会扰乱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银行的正常经营活动,破坏金融、经济秩序。笔者从银行基层工作实践出发,结合近年各种支付风险教训,对支付结算的风险予以透视。

一、支付结算风险的表现

(一)票据风险

票据风险是指为获取收益在办理票据业务的全流程中产生的可能损失。主要表现为:

1.伪造变造票据,是指假借他人名义而签发票据的行为,例如,伪造出票人签名,伪造他人印章,或盗用他人真正的印章后而签发票据等。票据发生伪造,在流通转让过程中是不易被发现的,只有在票据到期后,经持票人作提示付款时,才易被发现。这样,由于票据的债务人不能及时了解该票据已发生伪造,会使许多人继续接受该票据,成为该票据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

2.违规承兑、贴现商业汇票。一是个别银行金融机构在权衡客户营销成果和制度执行方面,存在重业务营销、放宽制度执行尺度现象,过分迁就企业的需求,放松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签发、承兑无真实贸易背景或不能确认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一旦企业资金链条断裂,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便集中暴露给银行带来声誉风险。二是越权承兑、化整为零,逃避上级行监督管理,或不按规定的企业资信等级收取保证金,银行承担垫款风险。三是是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导致内外勾结,内部人员作假骗开银行承兑汇票,这类风险给银行造成的危害最大。

3.银行内部风险。目前有关票据管理制度较业务发展滞后,不利于防范票据风险。如票据的查询查复制度不完善,客户办理承兑汇票贴现时,贴现银行对有疑问的票据要向承兑行查询,承兑行只答复真伪自辨。这种查询并不能作为识别票据真伪的依据。另外一些银行对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账户管理不严,企业可以随意存取保证金,汇票到期后,因保证金不足,银行形成垫付风险。个别银行可能发生岗位分离和相互制约制度执行不严,出现“一手清”,种种违规行为隐藏着极大的操作风险。

(二)清算风险

清算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每日在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在规定的清算时间内,应收款项不能及时清收,而面临经营计划被打乱,陷入头寸短缺的困难。清算风险主要取决于各银行清算系统的安全性、操作人员的合规性、清算额度的控制等。是商业银行将资金矛盾转化为结算矛盾,利用联行体系的关联性而导致的地区性支付风险。

(三)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表现为技术软件、硬件可靠性不强而发生的系统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重要的支付清算系统都不无例外地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讯系统和附属基础设施组成。这些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需要有专门的业务操作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来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转,系统构成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形成运行风险,例如应用软件设计的缺陷、硬件故障、通讯线路的中断、操作的失误和技术支持人员的缺位等,都可能形成风险。

(四)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法规的缺位或不完善对银行支付结算造成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支付体系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基于电子信息网络的新兴支付技术、支付系统、支付工具广泛应用,使得现有的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支付体系快速发展的需要,也引发了诸多法律问题。如电子支付和电子凭证的有效性,数字签名的合法性,新型电子支付工具如电子支票、电子钱包的法律地位等。因此,支付结算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二、银行结算风险的防范

因支付结算业务社会性和涵盖性的影响,支付结算业务任何一环的脱节和风险的实现,均会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不确定的资金损失,甚至导致更有杀伤力的金融风险出现。如英国巴林银行就因其新加坡分行经理尼克·利森,为掩盖其大量购买日经股价指数期货造成的损失,利用支付结算手段虚拟一个存款账户、假使账务平衡而使其积累了二百三十三年的家底毁于一旦被迫宣布破产。因此,加强银行结算风险的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银行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贯穿于银行经营治理的全过程,而且也影响着银行的最终经营目标。控制支付结算风险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建立、健全银行结算内控制度

建立银行结算制度、流程、系统的持续优化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银行结算内控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照近几年发生的结算案件,认真查找漏洞和不足,制订措施,及时整改查找制度上的漏洞并及时完善,同时新结算业务的拓展,也要做到制度先行,适时出台必要的配套政策和规章,根据新业务发展和监管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新业务监管体制。从前台到后台,建立一系列配套措施,每一环节都把好关,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从最大程度上减少业务人员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结算操作风险的可能。

(二)强化中央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监管

1.建立健全完善的支付结算法律法规体系。“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健全的支付体系法律制度是支付体系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也是明确支付活动中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支付工具正常使用、支付系统正常运行的准则,又是支付体系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准绳。建议尽快组织对支付结算方面的法律、法规及业务规章进行全面清理、修改、补充,使之统一、明确并符合国际惯例。笔者认为,为突出支付结算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日益重要的地位,首先是推动《票据法》的修改和完善,重点解决电子票据、票据影像截留、支付密码、电子签名等的法律地位;其次是尽快修订整合账户管理相关制度,提升账户制度的法律级次,科学界定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人等各方在账户管理中的权利、责任、义务,充分发挥账户功能,有效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从而适应经济、社会、管理的发展。另外就是制定银行卡、支付系统运营管理、支付清算组织等相关条例或办法。

2.强化中央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监管。有了完备的支付结算法规,还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监管付诸实施。中央银行的结算监管,是保证支付结算正常进行的关键,人民银行应持续加大结算监管的力度,进一步增强对违反支付结算法规的处罚力度。要对银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违反支付结算纪律的行为,给予停止其办理某一项或全部结算业务的处罚等。只有当处罚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违法所带来的利益时,法律条文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威严,才能有效打击和遏制顶风作案。

(三)加强员工管理,提高员工防范风险的能力

一切好的内控制度与方法最终还是要由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效用,所以对支付结算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控制是结算风险控制的核心。就目前情况及发生的案件看,一些银行出现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不落实。因此,一要不断提高结算从业人员素质,银行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支付结算有关制度、政策、法规,使银行员工熟练掌握票据知识、结算规定、账户管理等制度规定,还要提高员工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员工知道“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二要加强银行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考核激励充分调动结算从业人员积极性;三要建立健全支付结算业务机构准入和岗位人员资质认证管理制度。如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是目前支付结算业务中最为重要业务之一,但其柜面业务处理流程复杂,涉及岗位较多,票据风险大,风险防范难度高,无论是从业务发展还是从风险控制角度考虑,其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均应更高更严,如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极易出现票据风险。

作者:黄诗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绿色食品质量论文下一篇:我的大学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