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实践教学职教论文

2022-04-2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园艺实践教学职教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努力尝试一种新的符合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立体教学模式,以更好的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确保“思政课”教学实效。

园艺实践教学职教论文 篇1: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协同、课岗证赛四维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依据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一线应用人才为目标,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协同、课岗证赛四维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该领域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园林工程技术;实践教学体系;“课岗证赛”四维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园林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出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职业岗位所需不能很好的衔接,导致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原因在于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随市场需求及时变化,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不足。因此,针对本专业特点和现存问题,深入探索与研究,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该领域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实践操作能力差,从而加大了毕业生就业的后熟期,无法实现学生与行业零距离对接。

1.2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

未进行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未依照园林行业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虽然具有实习、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但课程间缺乏整合,内容重复多。实践环节相对孤立,只能进行验证性、重复性的实践,最后上交一份全班基本相同的实践报告,浮于表面,只培养某个工作岗位技能,动手、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意义不大。

1.3实践环节与生产实际脱节

实践教学多是在理论讲述结束后安排验证性试验或实习,与实际问题联系少,缺乏应用性和开发余地。有些课程即便集中到校外实习,但往往与植物生长周期不吻合,致使学生学到的东西凌乱、琐碎,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1.4实践教学资源紧缺

首先,园林专业设备价格昂贵,高职院校无力承担此项支出,缺少配套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导致学生缺少动手机会,无法掌握最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其次,专业教师缺少丰富的园林岗位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刻板、老化,缺少对最新动态的关注。再次,师资力量不足,师生比低,教学任务过重,多数处于超负荷状态,造成教师无暇参与锻炼专业技能提高的平台中,最后,开设的实践课程多,实训教材不能满足每门课程需求,不能突出专业实训教材的特色。

1.5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尚未建立健全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实践教学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专业中虽设置了顶岗实习,但是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实习质量依赖于学生的自觉程度。实习基地缺乏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成熟的管理制度,难以完成对学生实习效果的综合评价,学生专业技能及素质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协同、课岗证赛四维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课题组深入企业调研或下企业实践,以职业岗位活动为前提,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构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根据调研和大量问卷调查,本专业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向: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从长期就业跟踪信息看,学生就业去向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主要从事园林花卉苗木生产栽培与管理、花艺设计、花卉苗木营销、园林绿化、园林工程设计、施工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工作,从这些岗位能力要求来看,从业者不仅需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也要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出于检验和提高教学质量目的,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赛项,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检验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适应力,也为各院校搭建了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为使所培养的人才真正达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 ,明确要求本专业生毕业前,至少获得一个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园林园艺师、制图员等。

2.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突破本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和局限性,“课岗证赛”四维融合,按照“从简单训练到复杂训练、由单项训练向综合训练”的原则,将各实践教学内容的目标和任务统筹配置到实验、实训、实习、顶岗实践、社会实践等各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应用技术和技能。依据此构建原则,将本专业的实践技能分为三个模块:即基本技能模块,主要涉及园林植物、园林树木、园林测量、园林制图与识图等有关课程要求的基本操作技术,是专业技能的基础,可采用与理论教学同步配置的原则进行分散安排;专业技能模块,主要涉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管理,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的施工、预算等方面技能,是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直接应用的技能,采取集中时间、集中师资、集中仪器设备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综合应用模块,主要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及在园林规划设计创新方面的能力,主要依靠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总结。

2.3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剖析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指标,从外部条件建设、实践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进行整体建构,建立了一套可行性强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搞好实践教材建设

专业起步晚,缺少成熟的实践教材,现用的一些教材大多照搬中职或普通高校的专业教材。因此,本专业教师应遵循高职教育特点,通过调研和考察,获取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与成果,同时聘请一线技术专家及多年从事本专业教育并卓有成效的教授共同编写实践教材。从实训技能出发,根据具体的园林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园林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职业岗位进行编排教材体系与实训项目内容,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使基础理论不断丰富内涵,与新知識、新技术有科学的联系。

(2)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为教师创建锻炼专业技能的平台,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实训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行业一线顶岗实践,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其次,聘请园林行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将行业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带进课堂,针对实际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及操作要点进行透彻的讲解。再次,采取“一帮一”以老带新的形式,由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青年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通过采取一些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薪金报酬的分配制度,鼓励专业理论课教师参加各种“双师型”教师培训, 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取相应资格证书,同时,也可从基层选拔引进部分高素质高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整个教师队伍。

(3)建立配套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物质保障。园林专业实践性、开放性极强,校内建设园林植物综合实训室、园林制图室、花卉组织培养实训室、园林设计实训室、园林工程施工实训基地等实训场所,既加强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又加强动手能力,保证园林实训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课程的实训教学提供真实工作环境,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为学生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提供了保障,使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4 实践教学监控体系的构建

建立包括监控机构、监控制度、考核评价体系等多元化实践教学监控体系。

组建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领导的实践教学监管委员会,采用院系两级分工协作的形式,制定好包括实训基地人员管理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等实践教学文件资料管理制度等,以保证各实践教学工作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为实践教学管理提供有效依据。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三方参与主体:教师、学生和社会专业人员。即引入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对实践教学质量从课程设计、课程组织、社会实践成效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考评细节可由各专业实践课教师依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制定,推行过程考评与项目综合考评相结合,考评手段依不同课程而异。对条件成熟的课程试行“以证代考”,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结合。

3.结语

目前,高职教学正处在快速变革时期,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园林工程技术作为一个朝阳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人才需求正朝着多层次和多样化方向发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结合市场和教学实际,进行课程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园林专业也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建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该领域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姣娣.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科技教育,2008,(20).

[2]卢伟娜,陈新林.园林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研究,2011,(1).

[3]何莉,王伟.浅谈高职院校园林专业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河南农业,2012(3).

[4]袁丽伟.高职园林技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4,19(4).

[5]夏丽芝.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现代农业科技,2014,(23).

[6]杨京燕.高职园林“教、练、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天津农业科学,2015,21(10).

基金项目:2019年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  凤(1979—),女,副教授,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71100

作者:张凤

园艺实践教学职教论文 篇2: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努力尝试一种新的符合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立体教学模式,以更好的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确保“思政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思政课 实践教学 改革

一、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育人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中宣部都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要加强与突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着重强调:要“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提出:“要组织大学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是旨在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需求,因此,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环节中更应是举足轻重,但目前在实践教学上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在观念上不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与内容;实践教学的场所有限、模式老套;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的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这一切都使“思政课”课没有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更谈不上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此种现状,在思政课课程改革方案实施后,我院本着“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提高能力、拓展素质”的原则,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及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正在尝试一种全新的立体实践教学模式。

二、实践教学的运作

(一)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思政课”实践教学涉及诸多形式:如课内与课外的实践结合、校内与校外实践的进行、根据系部要求不同还有可能进行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与此同时,实践课的展开也涉及到学院许多部门的协同合作,而在“思政”课总学时缩减的同时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就必须要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

首先,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外,组成以分管院长为负责人及以“思政课”教学团队为主体,学生处、团委参与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院的“思政课”实践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审核学分。

其次,我院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将社会实践教学规定为“思政课”教学的必修环节,纳入教学计划,并明确和细化了考核制度、约束与激励机制,使之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最后,把实践教学工作融入到学院的德育工作体系中去,“思政课”教师队伍与学院党团组织工作者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密切协作,把实践活动推向深入:“思政课”教师至少担任一个学生社团的辅导教师;担任一个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从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劳动审美教育等各方面全面参与,每期至少为该系组织大型活动两次以上。

(二)努力构建实践教学立体教学模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坚持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坚持近程与远程相结合,以近程为主;坚持全员参与与选择性实施相结合;坚持思政课部集中组织与任课教师分散组织相结合,并辅之以与学校团委、党委宣传部、学生社团联合组织。

推行立体教学模式是学院贯彻落实教社政[2004]13号、教社政[2005]5号文件的重大举措,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全过程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法治意识有着重要意义。在实践教学中,我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把基本理论与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素质培养、地方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積极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努力建构“全员参与,一个原则、两种能力、三项结合、重点突破、综合创新,全面发展。”的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到教学内容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最终达到教育的效果。

所谓“全员参与”,指的是全院所有学生必须参与,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参与,我们将学生社会实践列入成绩考核体系,并占总分的40%。实践表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之高,每位学生都按照要求努力地完成从文献阅读到撰写调查报告各项工作。

所谓“一个原则”,就是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全面贯彻“学生是实践教学主体”的原则。从实践小组的分组、组长的推选、调研报告的选题、调查问卷的设计到整个调研流程,指导教师只作理论上的引导、方法上的传授,让学生做到独立思考、自主选题、自行操作、自主完成,真正在实践中获得能力的全面锻炼。实践表明,各个小组的成员兴趣一致;组长认真负责;选题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问卷设计科学;调研报告也具有一定水平。学生们在本项实践教学中自身各方面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综合素质也明显提高。

所谓“两种能力”,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置身于家乡、社区或工厂,把视野投向社会,了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生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广泛地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并进一步设计研究方案、问卷调查等项内容。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提出解决的办法。

所谓“三项结合”,是指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思政课”课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它的实效性,即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思想,更要促进学生产生思想,所以,通过课堂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从重理论灌输的教学观念转变为重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观念;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借助校园环境的载体,通过特定的人文活动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引导学生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活动中继承、培育、积淀和创新专业精神与传统作风,形成科学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协调与管理,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作风;与此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促使他们在社会大环境中更好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所谓“重点突破”,是指重点开发课堂内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尤其是当前在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存在诸考虑因素(如学生的安全问题、经费问题、学生的组织问题等)的情景下,重点开发校内实践更加具有可行性。在此以 “实践二:我国城乡“和谐社会”建设情况调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教学模块相对应)为例来做一说明怎样突破课堂实践教学。

首先明晰实践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谐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建设的迫切需要。

2、让学生切身感受今天的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同时学会用辩证与发展的观点分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通过本次社会调查提高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或采访提纲的能力;

4、增强材料分析组织能力与调查报告的写作能力。

其次了解主要支撑知识点:

1、了解和谐社会建设提出的时代前景;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涵、总体要求、目标;

3、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及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

再次,教师进行实践指导:

1、以5~10人一组就某一主题(如新农村建设、农村教育、大学生就业、收入根本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的改进、医疗卫生的变化等)完成调研提纲上交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就学生提交的大纲提出意见和建议。

2、学生围绕所确定的选题并根据大纲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并展开实地调研,注意记录调研佐证材料,如访谈录音、照片、书面记录、索取的文件资料等,以备任课老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务处抽查。

3、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理论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透过你正在进行的关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情况调查的视角,认为目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存在有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你是怎么认识的?我们的党目前正在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4、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论教学中,通过展开“谈谈在调查中你认为哪些方面体现了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讨论进一步掌握学生调查的动态基本情况,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调查紧密结合。

5、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现状,提练观点,完成调查报告。

第四、给出实践建议:

1、针对家乡的发展变化、各行各业取得的新进展,涌现的典型性人物,人们衣、食、住、行及思想观念的转变等情况,自拟题目,展开调研。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采访历经变迁的人物、或座谈等形式展开调查,以取得的建设成就为基调,通过描述变迁过程,分析变迁原因,完成调研报告。

2、特别建议学生从自己的专业特色出发围绕专业领域展开调研,反映我国在农业、林业、农水工程、农业机械、园艺业、畜牧业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以体现我们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专业服务的特色。

最后,上交实践成果:

1、课内讨论环节做为学生平时成绩表现给以考核;

2、小组完成的调研提纲与调查问卷;(备查)

3、实地调查的社会实践日志;

4、每人一篇调查报告。

通过以上实例,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紧密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逐步形成开放型的知识结构,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思维,培养了质辩与思辩能力,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通过这样的尝试,着力营造充满创新精神的、开放式的课堂,使读(原著、辅导材料)、听(专题讲座、报告)、讲(系统讲课)、谈(讨论、交流)、看(录像)、赛(知识大赛)、走(社会实践、调研)、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⑴所谓“综合创新”,是指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为开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校内实践提供创新平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校院实践教学,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是引导学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有效形式,其基本要求是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学生业余活动,开展与思想政治政理论教学相关活动。⑵例如组织广告专业的学生设计校园文化形象,道路及景区的命名及校园整洁维护的宣传标语,在“思品”课中的“讲文明”与“概论”课中的“和谐社会”章节中都可以把这些内容反映出来。并充分利用各种社团做为媒介,架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践桥梁,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思,进而把思想外化为自己的言行达到全方位发展的效果。

三、实践课改革面临的挑战

我院这次实践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就学生主体而言:学生的自主能力、组织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的主修主体是刚进入新校院的大一新生,对环境相对较陌生,学习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中学时代,其突出表现是依懒老师,愿意被动地接受知识点,而不愿自己动力手动脑去思辩问题,同时,低年级基础课程较多,学习任务过重,而“思政课”实践课程改革后一系列的实践环节需要学生付出較多的时间与精力,学生面临着时间上的冲突。

2、就教师主体而言:教师工作量过大。由于“思政”课是大班上课,一个大班的任课老师要指导10个左右的社会实践小组,以调查报告为例,从审阅学生的文献、审定学生选题、调研大纲、调查问卷到调查报告的三稿审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此外,要答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提出的问题,而许多问题是超过老师本人的专业范畴的,这样一来知识结构的缺陷性迫切要求教师必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而且要有较深的伦理素养以及较强的法治意识。

3、就学院主体而言:需要各部门协同一致的密切配合。要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则需要各部门明确各自的任务,公共课部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责任单位,需要大力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要做好社会实践、德育活动的指导工作;学保处、团委要与思政课教师团队配合发挥他们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各系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而这一系列的需求都要求各部门抛弃成见,整合资源,从财力、人力、物力给予公共课部帮助,力争将我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成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的一大特色。

参考文献:

[1]杨美成. 实践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06—108.

[2]陈桂林.“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保障探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作者:印敏惠

园艺实践教学职教论文 篇3:

高职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与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与实践体会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很明确,但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完善,与职业技能训练脱节,使得培养的学生不符合或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就这一现状入手,分析了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在实践教学体系上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把实践性教学在园艺专业人才模式上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现就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改革实践中获得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职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职业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增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就目前劳动力市场上来看,对技能型、生产型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大,特别是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力量,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成败。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保证,对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探索的主要课题之一。

一、高职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高职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脱节,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很明确,但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偏重理论,淡化实践,并且由于受环境、经费等实践条件的限制,在实践教学实施中多以小范围、教师演示的模拟生产程序进行,与真实的生产相差较大,尤其园艺等种植类专业受植物季节性生产周期和环境的影响,很难使实践教学中的各项技能训练与生产实践相符,学生掌握牢靠的理论知识却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出来,形成一种技术应用上的脱节;实践教学课程分散,不形成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固定,没有对实践教学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课程实践教学分散与生产周期不同步,没有形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落后狭窄,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实践教学体系中涉及的内容狭窄陈旧,实验项目设计创新不够,不能很好地利用最新科研成果,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使得许多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各项技能训练的强度不够,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仍相对较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多,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岗位工作需要;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没有吃苦精神,学生学农意识不强,还没有从思想上接受实践训练,怕脏怕累,实践操作主动性差,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很难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缺少“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稀缺,部分教师缺少实践经验,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很差,很难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出高技能型的人才。

二、高职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针对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2006年开始,对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总体形成思路,实践教学是实施专业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设计上,首先邀请园艺行业专家对园艺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岗位群,依此进一步明确该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岗位能力,并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选择课程项目和课程内容。通过多种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一套符合本专业教学要求的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3+1.5+0.5+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在改革试点的园艺专业中我们实施了工学结合、联合培养的“3+1.5+0.5+1”人才培养模式,并以园艺植物生产周期为核心,以园艺植物生长季节性特点的双轮回实践教学过程。具体内涵是将三年的高职教育分成6个学期4个阶段,“3”是指第一阶段3个学期,在学校学习,以园艺专业基础理论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完成高技能人才系统性的基础教学和职业基本技能训练;“1.5”是第二阶段是指第4学期(一般以2月份开学时间,正是园艺植物春季生产季节)和第5学期前半学期(以校历中的10月1日假期前)按园艺植物生产季节到企业进行有职业针对性的园艺生产实践;“0.5”是指第5学期后半学期(以校历中的10月1日假期后)在校内进行实践总结和其余课程的理论学习;“1”是指第6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进行就业训练教育,完成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双轮回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在“3+1.5+0.5+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特点。首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通过对企业职业岗位的分析,提出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等,这样就能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学生通过在企业进行真实的实践教学训练,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技能培训,专业实践技能迅速提高,从而使学生掌握园艺岗位各项技能。

三、高职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

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我们把园艺专业中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和基本技能的锻炼重点放在校内,针对不同课程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训练所需要的条件,学院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温室、大棚、园艺苗圃区和鲜花实训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践证明,搞好校内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园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灵活的季节性教学,把专业实践课与园艺生产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我们根据园艺专业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安排教学计划和课程,尽量使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园艺教学内容与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一致或协调,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容易掌握园艺生产实践的各项环节,丰富了学习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外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校外实训基地以职业环境、职业规范的训练为主,是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补充。在近几年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充分利用和建好校内现有基地的同时,加强与园艺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我系先后与省农科院园艺分院、市农科院、超大集团等多家园艺科研示范生产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园艺生产实习和参与园艺基地管理等工作,使学生与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园艺生产实践锻炼,使学生学到了在校内无法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这些园艺科研生产单位学生能学到先进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理念,对学生今后从事园艺岗位打下了坚实牢固的基础。

四、实践教学探索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把参加科研的教师进行定位,根据园艺专业实践要求进行制订实践课程标准、组织编写实训教材,根据园艺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要求,制订实训计划和方案;按照专业岗位群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并积极参与企业生产活动和技术开发;通过这些过程来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通过近几年实践教学证明,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学生适应能力强,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学生在进行了双轮回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后,既掌握了必须够用的理论,又了解了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实践的各个环节,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能胜任和适应岗位,省去了企业用人前的岗前培训,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因为学生在企业与一线工人完成整个的生产活动,学生能亲身经力企业不仅需要员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非常重视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这样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要想使自己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就要成为不但具有专业技能而且具备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职业人,通过企业生产活动,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实践对比,在企业用人招聘面试和生产中,参加实践教学试点班的学生明显通过成功率高。

总之,在多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校企合作与生产紧密结合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当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探索、转变思想,深化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只有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创新并由此带来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邹佩文.园艺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7.

[2]郭桂义,胡孔峰,孙慕芳.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职业技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作者简介:赵岩(1969-),男(满族),黑龙江双城市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园艺、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和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职教学会科研项目(10-01)

作者:赵 岩,何小亮,吴丽娜,王 姝,夏秀华,朱学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学教学实习应用论文下一篇:盾构隧道排水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