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2023-02-19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假期社会实践报告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假期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管理工程系假期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今年暑假,我们管理工程系派出了三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蒋巷、昆山、沙家浜进行调查研究,拉开了我系暑期社会实践的序幕。

小分队之一:深入蒋巷 感受农村

隶属常熟市任阳镇的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百佳农村。其村支部书记常德胜也因为带领村民进行建设取得卓越成绩而被评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并多次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人大的会议。现在的蒋巷村厂房林立,别墅成群,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覆盖了全村。村民们各尽其职,少有所为,老有所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在过去,蒋巷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吸血虫盛行的苦地方,交通闭塞,地形十分偏僻。由于地势低洼,而且一年到头雨水较多,所以一年总有多半年是污水蓄积,传染病肆虐,老百姓活不下去只好背井离乡去逃难。所以这里一直人丁稀少,经济长期处于滞留状态。1965年,年仅二十出头的常德胜挑起了这份沉重的担子,当上了蒋巷村支部书记,而且一干就是三十七个年头。他针对蒋巷村的实际情况,带领村民挑土垫村,凭着一股“愚公移山”的意志和决心,硬是把全村的海拔增高了一米多,解决了地势低洼、传染病盛行的问题,改变了生活环境的质量,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性的第一步。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常德胜以一种敏捷的洞察力仔细的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积极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发展经济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常德胜带领全村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强村富民道路;坚持农村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生态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村级集体工业的发展,鼓励、扶持民营经济,走上了一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两手并抓,三业(农业、工业、商业)共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仅去年一年,全村的社会总产值就达到2.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300美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其中还不包括人均近1000元的集体福利)。

现在的蒋巷村已经实现了由原来的农业型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的转化,工业已经成为蒋巷的支柱产业,村里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村里拥有常胜钢铁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并与澳大利亚、美国共同开发生产项目,为村里创汇。同时,村里把所有的农田、水面、树林承包给几个种植和养殖大户,然后以自产自销的方式由村里出资购买这些种养植大户的主要农产品,供给村民消费。这样既保证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也让这些农户的收入有了根本的保障。

同时,蒋巷村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了,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村里为全村的每户村民免费征订报刊杂志3份,鼓励村民学习,并且设立奖金专项奖励有文章发表的村民。此外,村里还承担了全村的用电、用水等费用,村民不必出钱。村办小学免费为全村孩子提供教育的机会,而不必交学费。村民女年满55岁、男年满58岁就可以享受每月100~200元的养老金,并由村里供给全部的口粮。村里的家庭电话、有线电视、液化气灶具、卫生洁具等设施都由村集体投资建设。目前,村里已出资兴建了第一批别墅住宅区,并以最优惠的价格让村民入住等等。

蒋巷人是先富裕起来了,但他们却没有忘记周围还没有富起来的乡亲。他们多次由村里出资帮助周围的村安装自来水、修路、照顾孤寡老人等,遇到周边村遇到紧急情况,他们也不忘赶去支援。一次,附近的一个村发生火灾,烧毁民房数间,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蒋巷村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拨出几万元资金,帮助受灾村民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问题,体现了蒋巷村淳朴善良的风气。

蒋巷村由当初那个穷乡僻壤发展成为现如今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它的发展过程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首先,蒋巷村拥有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有道是:“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直接决定了一个集体的发展。在以常德胜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生产。作为带头人,常德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了村办企业的发展,他走南闯北,日夜操劳,一心想着自己的集体、自己的村民。也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村民,调动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绝对信任。蒋巷的领导班子在常德胜的带领下不断的成熟和完善。其次,蒋巷村走出了一条“村厂合一”的农村发展新路子。由于面积小,人口少而且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蒋巷的发展态势如此喜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对蒋巷的发展有了一丝忧虑。正像蒋巷人所说的那样,常书记现在已经近六十岁了,那么再过几年,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位继任者能像常书记这样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蒋巷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相信,蒋巷人民会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蒋巷的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所以蒋巷村决定只建立一个党支部,使村委会和企业处于同一个支部的领导下,这样就统一了思想,统一了领导,避免了许多因指导思想不同而带来的麻烦。由于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他们的职工大会也就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村民大会。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摸索出了这样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蒋巷村的经济发展。 再次,蒋巷村十分重视思想理论宣传。他们努力地深化思想宣传力度,旨在提高蒋巷村人民整体的思想文化修养。在蒋巷村,“坚持改革开放政策,齐奔富民强村道路”、“跟着共产党,建设新蒋巷”等标语随处可见。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和中央召开重要会议之后,蒋巷村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并且组织全体村民学习中央的会议和重要讲话精神,对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村民的政治敏锐感和思想觉悟。正像常德胜同志所说的那样:蒋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蒋巷的发展态势如此喜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对蒋巷的发展有了一丝忧虑。正像蒋巷人所说的那样,常书记现在已经近六十岁了,那么再过几年,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位继任者能像常书记这样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蒋巷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相信,蒋巷人民会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蒋巷的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 小分队之二:驻足昆山 目睹发展

说起昆山,其发展速度之快,实在令世人瞩目。昆山市,坐落在上海与苏州之间,占地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城市,被誉为“上海的后花园”。 在过去,昆山就是一个“鱼米之乡”。作为江南的一个小城,昆山的发展曾经一直以农业为主,盛产稻米、水产品等。他们除了自己消费外,还有相当一大批农产品供给上海、常熟、张家港等周边地区,但俗话说“无工不富”,眼看着周围的常熟、江阴已经早早地实现了农业向工业的转化,昆山人再也无法死守着农业的摊子了。他们开始借鉴经验,着手发展工业。虽然起步晚了点,但昆山人急起直追,成就了今天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回顾昆山的发展里程,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⑴1984年~1988年,昆山同上海搞联营,开始了“农业向工业转变”的第一步。在此期间,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东倚上海,西接三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到1988年,昆山的联营企业达到30多家,总产值占昆山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上缴利税占昆山的百分之七十,昆山的工业已经初具雏形。⑵1988年~1995年,昆山开始实现由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的转化。在初期,昆山的对外之路也是困难重重,荆棘满地。面对经验老道的外商,昆山人没少吃苦头,交了不少学费。但昆山人就是在这样的经历中不断地成熟和精明起来。在1988到1995年间,昆山的三资企业项目从无到有,达到2400多项,合同外资也超过了120亿美元。⑶1995年到现在,昆山不断地调整自身定位,修正发展思路,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把重点从原来的重工业项目,即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他们不断地更新投资观念,不断地加大微型电脑、手机等现代高新科技产品的投资力度。这时,他们已经开始踏上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所以他们这一阶段提出的口号是:“学张家港精神,走昆山之路”。

目前,昆山已拥有外资企业1400多家。其中,投入资金在一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已达20多项,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300项,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也达到了300多项。昆山最大的企业,南亚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达25亿美元,占地1600亩。 昆山的发展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效,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第一,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呈现出一种万众一心求发展的景象。而这时的昆山,却并没有开始起步,他们只是守着自己农业强县的摊子,满足于衣食不愁的现状,不愿挪步。后来,眼看着周围的同级县不断地拉大与自己的距离,这时的昆山人才开始寻找自己发展的出路。他们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紧紧地抓住了自身的优势,依靠全体昆山人民的共同努力,后来者居上,经济得得到快速发展。在一大批领导干部、党员和先进分子的带领和示范下,他们摸索出了一条有昆山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多次来昆山参观指导,对昆山的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鼓励昆山有效利用地理条件、人文思想等多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第二,昆山发展的时机较好。在1984年的时候,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有了较好的基础,形成了基本的框架,深圳、珠海等开放城市搞的如火如荼。在这种情况下,昆山的发展就有先例可循了。因此,昆山的发展也就不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就不会禁锢于“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种种保守思想,就可以放开手脚的自由发挥了!第三,昆山的地理优势是它发展如此迅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砝码。昆山的环境优势是十分诱人的。它紧贴大都市——上海,虽说它隶属苏州,可实际上,它到上海的距离更近。从昆山市政府到上海洪桥国际机场只有40分钟的汽车,还有铁路、水运等优势。这种交通的便捷,让许多商人、企业家愿意到昆山投资。同时,它也可以从上海了解到国际和国内的最新动态,全面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信息,掌握国家最新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昆山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让全国人民又一次见识了苏南模式所带来的巨大成效。昆山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苏南小城市建设的缩影。昆山发展了,可昆山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放眼全国,放眼世界,给自己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定位。在经济取得长足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昆山人有理由也有权利为自己设计未来,他们针对目前状况,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中长期的目标:把昆山建设成为基本现代化的中等城市。目前,他们在确保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努力进行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美化城市。昆山人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满怀希望,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一定会把昆山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二篇: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假期社会实践报

一、实践目的:

这个作为我大学里第一个长假的寒假,我决定不让它荒废。于是早在期末考还未结束之前就计划要出去打工,以此来让我的寒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与众不同。我想,现在的打工是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磨练。它能让我们提前体会社会上的一些事物,让自己匮乏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让自己以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在学校里,我们学的都是理论知识,真正用到的却不多。理论加实践才是最

科学的学习方法。感谢学校给我们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社会给我们提供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所以,有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真是很难得的。由于我们药学专业所从事的工作一般不会招收我们这样的短期工,所以这次工作虽然与我们所学专业没有太多相关关系,却一样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二、实践内容:

我是通过熟人的介绍才找到的打工的机会。酒店的老板娘我认识,平常都叫她阿姨。假期社会实践报告。人很和善。实践的主要内容有刷盘子、擦酒杯、上菜、收拾餐具等等。先说说我在那里的工作情况吧:第一天进去做事时感觉很奇怪,因为以前一直都是以消费者的身份进的酒店,这次的身份却是一个服务生。呵呵,第一个感觉就是首先要把心态调整好。假期社会实践报告每天8点半上班,一直到晚上9点半。刚进来什么也不懂,阿姨就叫了一个老生来教我们。第一天只是试工,大家都在努力

的学习,虽然说有点累,但我们每个同学都很积极、很投入,都感到很乐意,因为这毕竟是我们本次社会实践的第一步嘛。所以在那一天的时间里,虽然说有一点点累,但我们却都觉得挺充实的。我们每天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客人来之前把房间弄干净,客人吃饭的时候,男生负责端菜,而我们女生就负责上菜报菜名,帮客人倒酒、换餐盘之类的杂活。在我看来最辛苦的,就是每次客人吃饭的时候,你必须站在外面等候,一天下来腿跟腰都很痛,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有点受不了。平常在酒店吃的时候不觉得,来工作了才发现酒店的工作还真不是盖的,每个细节都要弄好。虽然说顾客就是上帝,但有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些难缠的客人。要么是过于挑剔,要么就是素质不是很高。记得有一次,老板娘说那天下午的一桌客人看起来都挺乡下的,叫我们看着别让他们把毛巾给带走了。我刚开始一挺就觉得挺别扭的,乡下人又怎么了,怎么可以这样瞧不起人家呢?

但是我到了那个房间,我刚给他们倒好茶,就那么一转身的功夫,桌上所有的毛巾都不见了,都到他们的口袋里去了。做为酒店也不好说什么。所以服务生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还是挺麻烦的。因为这个原因,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感到有一点紧张,但越是紧张我就越必须鼓起勇气,因此慢慢的我就习惯了。后来证明,我还是很幸运的,几天后老师就说我们已经做得不错了,可以自己招呼客人了呢。从客人进到酒店,到客人拍拍肚皮走出酒店,能让客人脸上一直挂着满意的笑容,老板娘还一度夸我们大学生做起工作来就是不一样呢。这份工作给了我一个独立锻炼、独立挑战的机会。

三、实践结果:

就这样,我顺利地完成了一个月的打工,还拿到了靠自己的双手得到的第一份薪水。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本人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还欠

佳,这还应在日后的日常生活、交际中有待加强和学习。

第二,缺乏社会经验,在为人处事方面尚还不太成熟,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往往有时不得当。

虽然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仍有一些值得骄傲的闪光点的。本人参加社会实践有着不畏困难的精神,敢于实践,对工作充满热情,细心真诚。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我认识到,在生活中吸取周围人的经验和阅历,掌握一些社会礼仪的技巧是极为必要的。充分发扬本人自身的优点,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对将来充满信心,也为以后真正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想到了一些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如下:

第一,在同一个地方的时间有点太长,社会实践不完全等于上班工作,所以不应该总在一个地方,时间长了会让

人有一种厌倦的感觉。所以建议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调换一下实践岗位。

第三篇: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襄城教育之路

襄城教育之古风

襄城县西南的紫云山风景区中,有一片方圆60公里的川谷盆地,人称里川。走进里川,踏上夜虎山与令武山对峙如阙的宽大门槛,视野驻留在“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的山峦沃野之上,仿佛手捧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不由快速翻阅那尘封的书页,去拜读品味大自然的纯真与古朴和人文景观的壮美与典雅。正如王勃所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啊,里川南端的紫云山便是襄城古时教育的发祥地。

紫云山内的紫云书院是由明代户部尚书李敏修建,这位受学于姑苏大儒顾昌的襄城学子,在为其母守孝期间结合“为政必资乎贤才,养贤比由于学校”的实践体会,迈出兴办书院的步伐,欲开创襄城“同兴礼让之风,共享文明之治”的崭新局面。据明史载:成化年间,皇上为嘉李敏兴学之风,特下旨诏赐“紫云书院”,为襄城带来殊荣,亦让当朝太子朱估樘(弘治皇帝)在书院读书,受教于李敏。

襄城历史上还建有文昌庙、文峰塔,历任当政者在教育上也竭尽全力,倾其所有,期盼名士辈出,为国出力,为民办事,光宗耀祖。

明朝以降,襄城人才更加灿烂辉煌,“襄城不大占半朝,氾邑虽小四尚书”的赞誉名扬京华。明代中叶,我县就有许廓(兵部尚书)、李敏(户部尚书)、辛自修(工部尚书)、姚继可(工部尚书)等7位中央级官员。而明清两代通过科举道路,考取举人就有251人,进士53名,撰写各种著作达200余部。

由此可见,我襄城自古便有重视人才,以教育为本的优良传统。

襄城教育之现状

改革开放前,我县教育系统仅有一所县级幼儿园,425个行政村村村有小学,水平不高,资源不集中,八十年代初的集体建校只是改善了初级中学的校舍问题,

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力量分布不均,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升学率偏低的问题。初中升高中入学率仅为70%左右,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自从国家重视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2008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在全国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大背景下,2005年至2006年,襄城县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全省率先启动争创教育强县工作,全面实施以三所高中、20所初中和100所中心小学建设为中心的“321工程”。两年间,投资超亿元的襄城高中新校建设工程全面竣工,并顺利通过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验收;投资8000万元的县实验高中主体建设工程完工,现已实现全面搬迁;县三高被批准为河南省首批骨干县级职教中心,2006年元月跻身于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行列。通过开展捐资助学工作,两年内全县多方筹措中小学建设资金1593.72万元,20所公办初中基本建设成型,规划的104所定点小学建成75所,完成危房改造项目58个,新建校舍32839.59平方米,发放“两免一补”资金787.32万元,使农村贫困学生和城镇低保户学生的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保障。襄城县委还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主任的“成就未来基金会”,06年在社会各界募得资金3000万元,主要用于救济贫困优秀的学生,使他们有学上,上好学。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教育、体育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当然,襄城教育的发展被每一个襄城人记在心里,拿我的经历来讲,小时候,全县的小学只有旧时公立的一小二小三小,而如今百所小学如百花齐开,昭示着襄城教育未来的辉煌。这些学校并不单调而雷同,有的采取住宿与走读合并的管理制度,有的采用每天接送学生的校车制度,有的重视学生的艺术天分,积极培养特长,有的着重培养学生的外语水平为今后打基础„„看到襄城的未来受到如此优质的教育,我不禁对襄城的未来充满希望!

提起襄城的教育,不能不提的就是我的母校——襄城高中,记得从小我就被家长教育只要进入襄城高中读书,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大学校门,可见襄城高中之威望,所以不仅襄城学子还有周边县市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被襄城高中录取,尤其是当襄城高中07年修建了新校区之后,现代化气息更加浓厚,全新的

办学理念,先进的办学条件,独特的管理方式,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自03年以来,为有效解决初中升高中难的问题,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高中教育,使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快速增长,全县高中阶段入学率由2002年的30%发展到2007年的85%,高中在校生总数由2002年的7500人扩大到2007年的17000人。同时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3—2007年全县普通高招上本科线人数达6824人,10729名考生被各大专科院校录取,其中11名考生被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录取。高招成绩持续保持全市前列。

如果说襄城高中是在为襄城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培育人才,那么襄城三高则是孕育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的摇篮。襄城三高现名许昌经济管理学校,近年来,该校积极探索“2+1”办学模式。截止2007年底,学校已达到50个教学班、3200名学生的规模。五年来向高校输送新生1379人,其中本科240人,培训实用型专业人才2024人,“升学+参军+就业”人数达98%,农民工转移培训人数达3000余人。

襄城教育之未来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绩使我县对未来的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扩展充满信心,经对有关教育机关采访得知在我县的“十二五”规划中,我县将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把培养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襄城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教育、人才保障。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战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招教制度规范化、常态化。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按照“儿童优先”原则,提升幼儿教育的地位,优先发展和普及幼儿教育,重点推进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到2015年城镇与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和90%,学前一年普及率均达到100%;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中小学规模化、标准化布局,加快中小学“班班通工程”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到2015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中小学辍学率降至1%以下;加快普及高中教育,优化高中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提升襄城高中教学质量,促进提升实验高中、襄城三高的教学水平,吸引周围县市学生就读,使高中教育

成为襄城县教育的名片。到2015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推进职业教育中心发展,支持乡镇成人学校、农业广播大学做大做强,鼓励社会力量创建职业教育学校,积极推进本地和外地职业学校与产业、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广“订单式”和“模块式”办学,逐渐使我县职业教育中心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达到1:1。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特殊教育、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当中明确地提出中国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类资源强国,我们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使广大人民群众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而我襄城便是中国小城发展教育的一个缩影,响应国家“十二五”计划的号召,我们在打造“教育强县”这条道路上孜孜不倦,奋勇向前!

参考文献:《襄城年鉴(2007)》 《崛起中的襄城》 《襄城览胜》 《襄城县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四篇: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寒工所感

绥化学院电子工程系电气三班姓名:宗榜馗学号:201050043

摘要:在这个寒假里,我学会了许多许多。首先让我受益匪浅的是这次假期实践. 去了一家饭店干活的那些天,之后又回到家里做家教,家教的生活体验就不叙述了,因为之前我已经做过了,大一寒假时做的家教。在绥化学院附近的招排酱古饭真让我敞开眼界,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社会上的尔虞我诈,功名利益。让我这旁边服务员“耳濡目染”。

通过这次实践,作为当代大学生,更让我有种使命感,也有种担忧,在大学里,怎么做人,怎么为人处事,这都很重要。大学就是初级社会,是让你锻炼这些的。 你应该抓住大学四年的时间,好好锻炼自己,为步入社会做准备,要打有准备之战。

关键字:感同身受 受益匪浅 计划 目标

开始我已经制定好计划了,由于今年放假早,学校还不让留人,没到元旦就放了,我和室友去找活,本以为到年底在回家,干二十天活,我俩在学校附近看哪里找家教,找了一上午,打了好几家电话,不行,人家已经找好人了.这不我俩就打无准备之仗。吃过饭决定去饭店找活吧!

到了下午,我俩出发了,也是在学校附近饭店找,去了老魁号,好运来,回味居都不行,人已经够了,年前不再需要人了,我俩只好打包回府。想想去远点地方找吧!

经同学介绍,我俩去了离学院远点的那条街,那里有一个地 (饭店)。听说可火了,总招人。门口看着里面人真多,没有进去,不好意思吗!我俩磨叽半天没进去,看到门口贴着找服务员,洗碗工,联系电话:******,我记下号码,接着就打过去,结果人家说不满一个月不招,可我俩到过年就回家啊,没有办法,又一次落空。我俩没办法,说了一会,现在找活这么难啊!我问室友:“咱们以后能什么样啊,这家里有人的可能好办点,咱们家里要人没人,要钱没钱,你说咱们怎么办啊”。可真有点担忧啊!现在上大学天天跟没事似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爹妈给拿着钱,反正饿不着。这要上完大学可怎么办?室友:“叹气一下”,也没说什么。咱俩去别的地方看看。

之后,我俩又去了几家,没辙只好放弃年前在这找活的计划,就在第二天他回家了,我室友们都走了,我在这住到四号关寝那天才回的家,也是没找到合适的活。回家帮爷爷干干活也行。四号就回家了。

这是我找活时候感受,真是有点担忧啊!所以要抓紧大学四年时间,好好发展自己能力,学好专业技术,也不要只局限于专业领域。同样其他方面也要发展,比如考个教师资格证,将来试考公务员了,我们要全面发展,为自己创造更多机会。现在的竞争多么残酷啊!去饭店找活多这么难。饭店在找服务员时还注重你有没有实践能力,这个很重要,我俩找活时老板就问你干过吗?知道怎么干嘛,不知道,没有经验不行,老板看中是你的实践能力,不看你口头有多好,要有实践能力,这很重要。

年后,在家没过十五呢!就出来找活,还是我和室友约好了,一起出来的,之前已经打好招呼了,和(照排酱古)那家饭店,说年后来做服务员,老板也答应了。于是我俩在学院附近租了个楼房,还行正好能住两人,三百块钱一个月,我俩一人一百五,住的地方有了,活也找完了。

于是,我俩就开始寒假里的第一天干活,今天可太累了,由于还没出正月,人肯定

多,给我俩累坏了。第一天几乎没歇着......

这一天,我在犹豫是不是只有高学问高材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经过一个假期的实践。我确定不是这样的,“实践”也是很重要的。正应了那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店里的前几天,因为正是过年的时候,不时的就听到有些人再讲一些关于现今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因为过年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亲戚朋友聚在一起谈孩子的事,很现实,正如第一天干活时就听到有一桌客人说,为了孩子求人找工作都已经花了三万多了,没有办成,还是没办成,这钱就打水漂了。我是听了很是可惜。又叹了生气。现在找工作真就这么难吗!不时的我又在想,真要好好锻炼,为这次实践感到自豪没白做,心想家里供俩孩子上学,弟弟也在读大学,家里供俩孩子上到现在实在不容易,我弟弟年前在外实践来的,他做家教。也是为了给家里减轻困难,重要的还是增加自己的锻炼能力。

在店里的中期,我和室友早已经适应饭店里的各种生活,洗碗、检桌子、端菜、欢迎顾客的一些温馨用语等等。更重要的是在这时我俩与员工们都已经建立了好的人际关系。因为部分员工家也是外地的在一起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彼此相互照顾,互相配合。由于我们具体干什么活不一定,有时干这个,有时干那个,分人多人少。尤其在人多的时候,我们立马分配好各自的任务,有点菜的,有端菜的,有照顾客人的,我们不是看哪个活轻就干那个,大家合作的很愉快,刚开始进饭店的时候,没少让老板娘说:那时的我早已经学会了忍耐,这我知道,忍耐很重要,不要冲动,记得有个客人对那个服务员不满意,服务员才干两天,听说是个大学生,受不来顾客骂了起来,第二天我就没看到哪个服务员来上班,我想他正在经历我和室友找活的那段日子里。所以工作中“忍”,很重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记住这一点。

这段期间,也让我学会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刚刚到这里来工作的时候,自己不会说话,室友也不怎么爱说话。与其他服务员和后厨搞的很僵,这影响很多事,也没少被老板娘骂。后来我两试着和他人相处,刚开始我俩都硬着头皮,不好意思的去和他人说话,不断地锻炼后,尝试后,我两和他人交流比较畅通了。办什么事都比较顺手。感觉无论做什么事首先应该和周围人或事物搞好关系,多交流交流,比如和老板娘在一起时应该问问她什么时候做什么,省着被挨骂了之后,才知道怎么做。

这次实践后期,我俩收收心,总结一下此次假期实践的收获。可以说这次假期实践又一次敲响我的人生规划篇章。人生规划就是这样,随着你的不断成长对人生的不断认识。从而自己的不论价值观还是人生目标都会发生改变。可能你的目标不会改变但是你实现的方法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

假期实践的感受以及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首先要说的是,开始找活的时候可以说真的让我难忘,一整天,天有那么冷,没找到,年前的计划就这么毁掉了,通过思考,还是我之前没有准备,此次让我认识到做什么事,只要你计划好,就一定要准备,要不然计划就会毁掉的。人生就是这样,要打有准备之仗,要相信“凡事预则赢,不预则败”。

其次,是干活时候的经历及体验,这期间是我感受最大的时候,我俩可以说是感同身受,交流沟通很重要,我俩都很腼腆,不好意思其他员工交流,这段时间也没少让老板娘骂,再骂的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忍耐”的重要性。不要冲动,有一位服务员(被炒了)就是鲜明的例子。工作期间,大家相互配合很重要,众人拾火火焰高。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要学会“忍耐,交流沟通,相互配合”。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何发展自己,这次假期实践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想就是学校不安排,我们也要自觉学会假期锻炼自己,培养自己,总在学校和家里能感受到什么,我们最终是要步入社会的啊!要有时间多接触社会。这样我们认识的才是最真实的社会,

最全面的自己。要适应各种场合,就像我在什么地方都干过,工地生活让我领略了工人那种为家庭生活说不出的强悍,鸡场生活让我领略到人们的那种寂静淡雅,家教生活让我认识到为了孩子肯付出一切的家长,种地生活让我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朴实与艰辛。如今我又在饭店里度过十几天,我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体验丰富社会生活。

如今的快结束大二生活的我,为步入社会正做着充分的准备。我要抓紧每一次机会,锻炼好自己。这次假期实践让我学到很多很多,知道自己要走的路也颇多。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一定要制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从体验社会开始,随着时代应变来修正自己应该从什么角度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让我们的一生,活的丰富,有价值。

自参考文献:

[1]、陈英杰,《江苏教育》

年 第五期2006

第五篇: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真情济困送万家

真情是一股撞开闸门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真情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真情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真情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真情是一瓢飘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真情是一条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堪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真情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

真情的力量是无比大的,真情的色彩是无比美的,她可使心中有爱的人幸福,贡献出爱的人快乐,得到爱的人欢笑。可使家庭美满,使社会安定,使世界和平。关心、宽恕和体谅都是爱,让我们一起把真情贡献出来,给社会,给世界,给人间,使人间处处有温暖,处处有温情,处处都有真情。 人间真情也许是在浓浓的血脉中与生相伴带来的,也许是长久相处中和睦而油然而生的,也许是战火中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的,也许是在患难与共中撞击下共鸣的,也许是在前世的因缘种植下邂逅产生的,也许志同道合的同志在奋斗中培育而成的。人间真情在岁月这个古老而悠久的大酒窖中经过酿造、发酵、浓缩,才发出迷人的芳香、醉人的香甜、长久的韵味。因此也浇灌出我们情感世界的姹紫嫣红,生活之中的五彩斑斓。

今年寒假校团委会决定发起名为“真情济困送万家”的社会实践活动,走进贫困生的家中,给他们带去同学们和学校的一点问候。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我们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用爱心融化冬日里的严寒。 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筛选,班级团委在朝阳籍学生中选择了1名贫困生作为“真情济困送万家”活动家访的对象。

低温寒冷的冬季,真诚的微笑可以驱走寒冷,温暖的话语可以沁人心脾。深入学生家庭,尤其是贫困及学习困难生家庭进行家访,给他们送慰问品,带去同学们的一点心意,在寒冷的冬日给学生及家长送上春日的温暖。2月13日早8点,顶着凛冽的寒风,班级同学坐着长途客车开始了此次送温暖之行。到达目的地后,在去贫困生家家时,我们带去了一些同学们的心意,更带去了学校和学院领导对其深切的问候。我们把团委给我们的指示“虽然屋外的天气十分寒冷,但是我们不能让贫困学生感觉到寒冷,要让他们感受到冬日的温暖。”向贫困生家长表述完之后受访学生家长表示非常感动,即使以后再苦、再累、再难也一定要供孩子把书念完。不论学习上有何困难,都要安心学习,因为孩子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也是未来的希望,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虽然此次带去的慰问品不是很多但却代表了同学、班级、学校对贫困生的一份关爱,让贫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信心。

此次“真情济困送万家”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虽然有些家庭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学习来谋取一条新的出路。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也不会让学生因为家里贫困而掉队。虽然我们的力量很有限,但是我们也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一份真情。尽我们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这次活动对我的感触很大,我也是一名贫困生,父亲有病不能劳动,所有的重担都由母亲一人抗起了,看见母亲每日劳作的背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只有靠努力学习来回报我的母亲。社会、政府、学校也给与我很大的帮助,家里贫困虽然贫困但是父母还是供我们念书,父母为了供我们念书每日不停地奔波劳累,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来回报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回报社会、学校对我们的关爱与帮助。

在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家庭的系统工程中,如果缺少血浓于水的亲情、沁人心脾的友情,即便物质生活有多么富有,生活条件有多么优越,风光的外表多么优雅,但他的精神世界也是彷徨、苍白和枯槁的;没有健康、丰富的人性、人情,注定他的生活也不会处处有鲜花,到处充满阳光。

年终岁末,“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中华大地上广泛展开。一件件棉衣,一笔笔捐款,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一份份爱心,一腔关怀,走进困难群众的心里。中央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多办好事办实事。“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这一理念做出鲜明的注解。

“送温暖、献爱心”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送温暖、献爱心”更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一人有难,众人相帮”、“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等等名句,人们耳熟能详。“送温暖、献爱心”更要形成一种机制,让困难群体不仅在寒冬感受温暖,而是一年四季都“温暖如春”。

党和政府一直倡导关心群众生活,要求各级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地方政府根据党中央部署,发起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解决困难家庭的生产和生活问题。

愿人间真情,像漫天飞舞般落在每个人的心上,让所有人都感受真诚的心,让我们世界充满了美丽和温暖,充满了爱心和温暖。让我们把微笑刻在脸上,让心灵的芳香飘满人间,你会觉得人间的春风永恒;把美好送给别人,让心中的真诚温暖人心,你会感到人间的真情最浓,人间处处开满真情之花,收获欢乐之果。让我们高声赞美神圣的人间真情,讴歌纯真的人间真情,真心拥有和珍惜美丽的人间真情吧。在人间真情的阳光普照下,我们生活的前程永远会充满繁花似锦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近期乡镇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