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中国变化有感

2022-07-21

第一篇:看新中国变化有感

看新中国变化有感

今年过春节的时候,回了趟老家,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自从呆在新疆后,就一直没有机会去甘肃了。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甘肃的变化竟然这么大啊!

回到家后,竟然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想起从前,竟觉得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二层小洋楼,中间还耸立着几座大厦,唉!从前可还都是小砖瓦房的,有的人家甚至都是土房子来着,进了家门,更感觉不同了。白净净的暖气管滚烫滚烫的,整个屋子暖烘烘的,家具都是焕然一新的,现有的是床,而不是土炕,一家三口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俨然幸福的一家人啊!想起过去,那情景就大不同,那个生活怎么有这么惬意呢。大人们一天到晚的忙作于农活,哪有什么时间闲下来聊天,更别说有电视看了。听听收音机和政府每天早晨放的大喇叭就已经不错了。小孩子那时一大群啊!最少的也有三四个的。大大小小在泥土中玩耍,哪有大人们去调教啊!人们的思想那时更是保守,落后,封闭阿。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变通,一味的继承老祖宗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旧规律。什么多子多福阿,养女如泼出去的水啊,重男轻女阿,神鬼灵魂尚存阿等等。不于外界交流,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生活在哪,长在哪,死在哪,一辈子只能呆在那个小山区,没有翻过一座山,更别说间什么大的世面了,而自从改革开放至今天,一切的一切变得不再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神秘了。人们的思想先进了,脑子变灵活了,除陋习,造新的事物,男女平等,人们开始外出远门,去做生意,去旅游,去外居,去出国,慢慢的种田的人家少了,但家家户户富强起来了,吃上了山珍海味,海参鱿鱼。告别了缝缝补补,粗茶淡饭的日子,生活不那么忙碌了,懂得了休闲,老人们也开始晨练了。早晨六七点那叫一个壮观哦。只见那一群的老人,这一群的老人,队伍浩大,似乎在进行马拉松比赛似的。我感叹道,唉!真是变了阿!还有些青年人外出留学,带回了几个外国女朋友男朋友的,说外语的人越来越多了,我自己都感觉落伍了。原来的那个破学校都不见了,代替的是高楼大厦,面积翻了好几倍呢!看得我都呆了,什么手机阿,电话拉,电脑阿。都成了手上的随带品。跟本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了。弯弯曲曲的小径也成了宽广发达的大公路。车辆疾驰来,疾驰去的。还哪有什么自行车阿,当我在感叹生活的巨大变化时,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前景了。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不少的弊端,确实的令人担忧啊!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变化都存在着两面性,其实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最大的。令人欣喜的。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我们从环境方面来说,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耸立起来了,而那些个花花草草,树木丛林却渐渐消失了。没有了鸟语花香,没有了蝴蝶蜜蜂。有的是整夜不休的噪声和大量的污染物。不但对生态有害,对我们的健康也有害。人们生病的机率越来越大,体质也弱了。最赚钱的成了我们的医院。其次,从我们的交流与合作发面来看,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大了。因为人与人之间是最需要交流和沟通的。封闭自我,整天呆在屋中,不是上网就是沉迷在虚幻之中,见面交谈的机会没有了。孩子们也不聚在一起玩游戏了,发明创造的思维能力渐渐的下降,整天活在别人的世界之中,幻想不存在的东西,小孩子的思想严重受影响,杀人犯罪的暴力事件发生了,人才都给培养到了黑暗中去了。这个国家还能继续很好的发展吗!还能赶得上其他的国家吗!再次,资源的浪费严重了。随着人们的生活变好,人的寿命渐渐增加了,人口也变多了,花费也大了。我们的资源有限阿,能这么折腾吗?这样下去我们人类还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最后就是思想的开放导致了孩子的思想变异。花钱大手大脚,喜欢攀比,喜欢早恋,害怕受苦,享受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感觉。这样的发展是发展吗?真是令人担忧啊。

总之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有利也有弊。但发展是肯定的,而且是利大于弊的,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努力的改善它,让它的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也让它的缺点渐渐消失!跟上时代的发展,展望未来的明天。相信在改革开放的成果下,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的美好,更加的灿烂辉煌!

第二篇:看《感动中国》有感

初识《感动中国》是在听了徐本禹的感人事迹之后,从此便对这样类似的人事有了更多关注。现在《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多年,每年都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许多人物,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观看途中我多次都留下感动的泪水,相信这些感动可以将被世俗污浊蒙蔽麻木的心冲刷的清澈明亮;将人们原有美丽的心灵从最黑暗的地方挖掘出来;将哪些原本堕落自暴自弃的人带向勇敢自信的世界里。我不禁为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感动震撼,感动之余也很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如此坚持不懈奉献自己了?

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他就是组织并领导中国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原子弹、氢弹的朱光亚。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为祖国的核试验创造的巨大的成功,这也是保卫祖国的一种方式更加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从此国泰明安让中国人民不再承受战乱之苦,从此中国人们也扬眉吐气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愿意自身残缺的,有些残疾人选择的是自暴自弃,选择接受别人的怜悯过完此生,但是有这么一个人他双臂残缺曾几何时他也伤心、无奈过在无数次的内心挣扎中他选择了面向阳光最终春暖花开他就是无臂钢琴师刘伟。他曾说过“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忽然开朗,想想自己要比他幸福多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给了我们足够的勇气去拼搏奋斗,更何况我们有手有脚身体健全,人只要活在世上就有说不尽的奇迹发生,只要自己肯努力就算不能成功也还有许多念想,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他都可以完成自己的理想,我们又何尝不可了。

我最喜欢绿草茵茵,树木茂盛的大自然。梦想着自己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绿洲,因为在每天紧张状态的工作之后能让我得到完全的放松。然而现在的绿洲几乎被人类破坏的少之又少。杨善洲也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一位,他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带领大家植树造林

5、6万亩。去世前,他把当地20万元特别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除了吴孟超谁又能当此,吴孟超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一般的老人都退休在家中享受晚年、天伦之乐。而他去把自己真贵的时间都奉献在手术台上;他不仅为国家的肝病医学作出杰出的贡献;也为哪些肝脏病人带来生命的曙光。他不愧为医学界的一座丰碑。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首先要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党章中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共产党员的一项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当即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对社会,对经济影响愈来愈大。因此,我们要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不断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为祖国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感动中国》中的人都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他们的职业职务各不相同,但是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来了不平凡的事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随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化认识、提高觉悟,向这些新时代的楷模先锋学习,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国家和社会而不懈奋斗……

第三篇:看2013感动中国人物有感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已经新鲜出炉,查字典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2013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生活中有太多的浮华与诱惑,当物欲的膨胀让人迷失,当金钱与权力占据你的心灵,当你人生的坐标发生了倾斜…那你不妨坐下来看一看《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用心来聆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他们的生命热忱会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如果说人的生命就像浩瀚星海那一颗凡星,那你就不该甘于躲在云层之后,而是应该用你的光亮与璀璨去照亮别人乃至整个世界。

我是擦着眼泪陪孩子看完《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的,这本是学校留给孩子的家庭作业,但是却给我这成年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是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一生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的崇高赞誉。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后一刻,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最后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完成了他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一次冲锋……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这是中国海军南海守礁战士李文波的真实写照,李文波21岁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一守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在2013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人还有很多,有航空英模罗阳;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有孝子陈斌强;有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如果说学雷锋离你太过遥远,那你不妨学学他们。放下内心的浮沉与躁动,去感受这些和你我一样的平凡人而却不平凡的事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个世界才变得不再冰冷。其实我们无需伟大,我们只需付出一点责任之心、一点关爱之心、一点感恩之心,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人就足够了。其实人生命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内涵,在于你走过的过程。正如歌手汪峰唱的那首“怒放的生命”一样,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朋友!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超越自我,让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义!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我们不平凡的力量吧!从此让我们的人生光荣绽放!

第四篇:看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现在很多人最喜欢看的是美食节目吧?现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即将开播了,让我们来回顾下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国。

本来,近几年的经验使我对中国的影视行业中陡然而火的玩意儿都保持一种谨慎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可鉴于这次的导演是央视著名纪录片导演、吃货、有色人种、网络名人陈晓卿老师,倒使我实在闹不清楚这部片子的红火究竟包含有多少诚意,又有多少营销的成分在内,于是毅然决定,还是先看一看再说。

平心而论,片子拍得并不沉闷,甚至用“引人入胜”的考语来形容也不算谬赞,但几集看过,隐约总觉得什么地方差着点儿意思。于是扭头问一同观看的妻,有什么想法。她倒是毫不犹豫的说了句:主题很散。。。。。。是嘛,主题很散。一共七集,虽然每一集都有各自的主题,但有很多内容总觉得似乎是强扭到一起,关系并非那么紧密和理所当然,而有些内容又是重叠的,重复的,有些东西明明就是累赘,看着冗长又多余,这些东西,给熟悉中国的我们看起来,似乎理解起来毫不费力,因为讲述的都是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有很多时候,还会因为各种乡愁引爆泪腺,但给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看,恐怕就未必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常年在国外,我们也都喜欢看各种纪录片节目,所以看到类似的节目,总是免不了会设想一下,假如同样的题目,discovery会怎么拍,bbc会怎么拍。。。。。。对比之下,其间确实还是有高下的分别,不论是地理类,人文类还是历史类节目,哪怕分支剧情再复杂,并行线索再繁琐,bbc的纪录片总是会给人一个很清晰的线索,相较之下,《舌尖》就好比我们小学时候应付差事的作文,各种含混不清,各种眉毛胡子一把,各种泥沙俱下,各种一锅乱炖,但是不要紧,最后总会喊出一个时代的最强音用来总结了账,统一主题。

几集看下来,还让我发现,抛开那些令人感动的选题优点之外,这部片子的的确确是央视嫡传,有着最纯正的新中国纪录片科班印记,又带着明显的旧中国血统渊源。确切的说,就是高高在上,假装亲民;宏大叙事,空洞造作;装神弄鬼,语焉不详。片子仿佛是切入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但其实却又是游离的,其游离的神色,恰与鲁迅在《风波》一开始调侃的“船上文豪”感慨农家之乐时的姿态相似仿佛;而解说词中,类似“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这类莫名其妙的屁话更是俯拾皆是;至于装神弄鬼,你只需要看一看这部片子里,“神奇”“神秘”这类用词究竟出现过多少次,心里也就会有数了。在第三集“转化的灵感”中,按说发酵过程的生化原理本该是这部纪录片的一个重头戏,但在这部分当中,科学的理性成分被“中国人最早利用发酵菌”“发酵菌欢乐的歌声”“中国人能从黄酒中品出刚柔两重境界”这类煽情、似是而非、感性弥漫、民#^&^&*%*粹主#$%#^&&*%义的解说词彻底湮灭了,从而使一部本可以很精彩很理性很纯粹的纪录片,变成了一部夹带大量民!#$!%&$*%^&族强心剂和兴奋剂成分的宣传片。尤其令我难以承受的,是几乎每一部片子中出现的那些刻苦劳动的普通人,应导演的要求,手捧自己作品流露的一张张笑脸,那些笑脸是满含诚意的,是发自内心的,但在片子中流露出的题外之意却让我不忍卒读。。。。。。

在看片过程中,另有一个令我很不解的事是,很多周围的人,看过之后的反应是很饿,似乎只有我感触的是中国@%¥@#%@民生的多艰。在片中,除了第二集末尾出现的央视员工一家,似乎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那么容易,离乡背井,承受着极繁重枯燥的劳动,45岁仍要重装潜水,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忙碌一年之后的全家团聚,而收入对比与他们所做的付出,是那么微不足道。对比bbc所做的一些人文类节目中,那些保留传统技艺的西方古老手工业者的生活状态,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只能说是在生存的边缘挣扎,由他们手里生发出来的财富,绝大部分被流通环节攫取,极端的情况下,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甚至无缘享用从自己手中流出后,被抬到了天价的那些美食。而他们对着电视所说的套话,竟是对这种状况感到很“自豪”,我不相信!以我的理解,每一个正常的人,面对这种状况很难感到自豪,但他们的那些话说出来,听上去却是那么的诚恳,我想,正如这部片子的整个基调一样,这真是一种有央视特色的诚意。。。

最近央视热映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也赶着热闹把它看完了。

看了一些网友的评论都是清一色的褒扬,确实,这部片子从题材到拍摄,再到后期的制作都是非常出色的,其实我觉得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给这个浮躁的影视电视圈子带去了一种新的感受,他告诉观众原来这才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真正的朴素的好电视,这才是能给人以良好教化的好作品。

看到大家谈论更多的是这部片子给人们带来的味觉上的刺激和心头上的乡愁,我的感受想必和大家都是一样的:当看到那熟悉的家乡菜时,必然会欣然点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不禁内心澎湃,甚至想要高喊出来,让周围的人都过来和我感受同样的发现和惊喜;当看到不熟悉的其他地区的美味时,心中为这种智慧佩服不已,且不自觉地流出哈喇子,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到这个地方去感受这种原汁原味的精彩。这是应该的,一部以食物为基础的片子,如果不能激起食欲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我不在这上面多说了,倒是说一些联想之外的想法。

七集看下来,感触最深的并不是某个地区某道菜品,而是中国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和坚韧乐观的智慧。“舌尖上的中国”其实是想借饮食这种人人都有感触体会人人都有的说的题材,来窥探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劳作方式和处事态度。它并不是一部介绍美食的片子,也不是一部宣传地方特色的噱头,而是一种至纯至朴的精神。想来这些制作者们不单跑遍天南地北,还要面对各种复杂环境,甚至连过年的时候都留守拍摄记录,支撑的动力已不单单是食物的力量了,而是一种渴求探索发现中国民众精神气质的热切愿望。不禁肃然起敬。

中国的劳动人民是中国社会的基石,十三亿的人口要靠自然,靠土地来养活。无论现今的工业科技如何进步,中国社会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农民,离不开朴素的精神和愿望。小到个人来看,他的想法不过是努力劳作有个好收成,全家能够团圆幸福;大到国家来看,正是这亿万个普通的愿望撑起了中国社会的脊梁。

其实每看完一集后,静心回想一下内容,总会羞愧难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从小就会背诵,但是不经历田头劳作的辛苦,怕是永远不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影片最起码告诉了我们在今后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在你品尝鲍鱼等海味的时候,要知道潜水员的工作之危险,在吃藕的时候也要想到那挖藕人的辛苦,在吃鱼的时候也要明白这可能是渔民苦苦等待数月的一次运气的成果。

其实能够有和自然接触的生活经历是幸福的。小的时候,爸爸总是要我去农村住段时间体验生活,那个时候不懂什么是生活,误把电视,干净的厕所和没有蚊虫的夜晚当成美丽的生活。幼小的年纪即被这些现代化的东西俘虏了,更可怜的是把这种俘虏还当作是一种享受。现在明白了爸爸当初的良苦用心,可是为时已晚,我这样一个没有多少在农村童年生活的人注定是一种不健全的人生。爸爸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从农村长大的他深深地明白那齐腿根深的泥土意味着什么。

我们这代人,最起码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挽回了,可是我们的下一代呢,他们连一个叫他们去农村体验生活的爸爸都没有啊。我们出生在高楼间,不知道邻里的热情,也不知道泥土的芬芳,不懂得协作的精神,更不明白取舍的智慧。占有的欲望充斥着我们的大脑,自私的念头无时无刻不在摧残我们的心灵,我们还能有父辈那种背朝黄天面朝土的质朴吗,我们还可以有收获的喜悦和感恩的心吗。想起了普利策克奖得主王澍提出的质疑“再过二十年,我们还能叫我们自己中国人吗,我们周围的一切都不是中国的。”是啊,我们甚至抛弃了养育我们千年的土地。钢铁怪兽的牢笼里的你我甚至已全然没有勇气去找寻我们自己本来的面貌。

一个怀揣设计大师梦想的我还在学生阶段,但是不得不去思考这个问题并尝试去寻找答案。

全剧的结尾说的好:“无论埋头种田,还是低头吃饭,他们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看着每一集结束时那些可爱的人自然而又真切的笑容时,才真正感受到中国人的伟大和智慧。苦难是一种磨练,是上苍的馈赠,而收获更是一种喜悦,是自然的礼物。

最后一集的张桂春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他似乎提供了一种答案。生活在高楼大厦中我们真的就不能重新拾回自我的本真了吗。自然总是无私的,只要你愿意投入她的怀抱,他必然会敞开她的胸怀给你最温暖的拥抱。

我又想起了我以前写过的一句话:“如果说土地是母亲的话,那么中华民族就是集体恋母的民族,男性坚强的外壳里是一颗温柔而善良的心。”我们的血脉里流淌着这样性格,只要我们愿意去拾回,就会有属于我们的明天。哀莫大于心死,我激励自己前行。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五篇:看《出才中国人》有感转载

3.22星期天晚上,我按时收看了央视1频道播出的大型真人秀励志节目—“出彩中国人”。导演组把从全国各地海选出来的选手,根据年龄、类别分成若干组进行PK,,每一组推选一名在人民大会堂进行汇演。三名评委至少有两个推举才能通过晋级。并且每个评委只有一个直接推举晋级名额,各个选手尽情展现。当我看到两个小朋友4岁的曲隽希和3岁的张峻豪表演时,我为他们两个都捏了一把汗,谁能晋级到人民大会堂汇演。广场舞舞帝张峻豪跳的活泼可爱,一招一式很有舞神范,让观众连声叫好。曲隽希的表演剧,一人演两父女,演的惟妙惟肖,声情并茂真叫精彩。

谁晋级,这可难坏了三评委,主持人撒贝宁 开始发挥作用了。首先问小希希:“希希你演得好,还是弟弟跳得好”。“弟弟跳得好”“豪豪,你跳得好,还是姐姐演得好”“姐姐演得好” “小希希你去人民大会堂,还是叫小弟弟豪豪去”。“如果弟弟不伤心,我去。如果弟弟伤心,叫弟弟去”。撒贝宁又问豪豪:“豪豪,叫姐姐去,还是你去”。豪豪不假思索回答:“叫姐姐去””“为什么?”“因为我是男子汉”。评委周立波叫他俩面对面商量一下谁去。他俩面对面看着对方,迷茫一会儿,撒贝宁问:“小希希,你说了算,你说叫谁去谁就去”。“叫弟弟去。”“为什么?”“因为我是姐姐,得让着弟弟。”又问:“豪豪,你说叫谁去”。豪豪眼含着泪珠说:“姐姐去”。我这个不善掉眼泪大男人,随着他们二人的回答眼泪夺眶而出,观众评委报以热烈掌声。

三位评委根据二人表演,投票结果豪豪去。撒贝宁:“豪豪,你去了姐姐怎么办?你想对姐姐说些什么?“"姐姐,加油!”,泪珠不停的花花往下

流。但又舍不得小希希,最后评委蔡明运用只有一次直接推举权让小希希也去了,全场一片掌声。这时小希希和豪豪高兴的拥抱起来。

我被他们的最美童心、天真、无邪彻底打败了,我的脸又湿了,他们那么小的年龄都懂的把机会让给对方。真是人之初,性本善。历史上也有不少事例,如孔融让梨等。

如果我们官场上,没有争权夺利;商场上没有尔虞我诈;情场上没有口是心非,······。都以诚相待,时时刻刻为对方着想,站在别人立场上去想去做,换位思考。做到时时处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那么13亿中国人都出彩,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更出彩。中华民族将像一位巨人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人已不再是东亚病夫,中国人将俯视世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开学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开学检查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