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安全管理浅析

2022-10-10

第一篇:企业的安全管理浅析

企业计划管理的功能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企业计划管理的功能浅析

作者:王贵平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9期

摘 要:计划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积极开展计划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运作水平,推动企业全面、持续和协调发展。该文从意识统

一、执行依据和绩效量化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计划管理对企业运作产生的积极效应。

关键词:计划管理 意识统一 执行依据 绩效量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1

计划管理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将所有的经营活动纳入统一计划进行管理,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具有龙头作用。计划管理的整个流程主要包括调研论证、计划编制、组织实施、检查考核和归档备案等几个阶段。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施有效的计划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计划管理的核心在于‘计’和‘划’。所谓‘计’,指的是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具有战略性;所谓‘划’,指的是依据‘计’来制定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具有战术性。换而言之,计划是经过充分论证后制定出来的,具有统筹、系统和可控的特点,通过计划管理可以明显加强企业能力体系的建设,提高企业的运作水平。计划管理对企业运作产生积极的功效具体表现在意识上可统

一、执行上可依据、绩效上可量化这三个方面。

1 意识上可统一

企业在实施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首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统一认识,这是一切企业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每个员工个体的思想上统一了,整体的行动才能统筹协调并有序进行,所有的计划和方案才能真正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去并最终达到组织管理的目的。计划管理思想的精髓是依‘计’而行,在制定‘划’以前要经过一系列的充分论证,最终制定和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路径及相关措施。如此一来,企业发展的目标十分明确,路径非常清晰,同时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甚至还可以预期企业的经济效益结果。最终使得全体员工对企业的发展不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层次理解企业制定的计划,包括目标、意义、路径和可行性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使整个企业在思想认知上形成统一并充分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工作激情,使得全体员工甘于奉献并自律执行,从而为企业的整体协调运作提供了思想保障。

2 执行上可依据

企业发展具体体现在经济效益的增长或企业规模的扩张或二者兼而有之。要实现企业的发展,前期规划、方案制定、过程执行、结果评估和调整改进等一系列管理流程必不可少。这其中,过程执行环节是整个流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对整个企业获得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执行这一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中的每一个具体员工、每一个具体环节甚至是来自于企业外部的相关的人和事。因此真正落实执行并达到企业管理的预期效果并非易事,甚至可以说是现代企业能否获得发展和成功的关键所在。

计划管理本质上强调执行。计划管理之所以要求‘计’和‘划’,不仅从主观上为提高企业的执行能力提供了思想上的保障,同时也从客观上为落实执行过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计划一经制定就应该成为企业最近一段时期的行动纲领,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依据制定的计划来实施,利用已制定计划中的节点安排还可以有效地监控企业工作进展情况并实时做出调整,从而保证整个计划时段内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3 绩效上可量化

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不仅可以确保企业运作稳定、健康的进行,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促进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企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难点,其根本原因在于员工或部门的绩效评估难以量化,导致一些激励机制难以公正客观的实施,并最终影响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发展。

开展计划管理可以有效地量化工作绩效。因为计划管理必然会针对某一特定的时段制定一个清晰的总目标,而这种总目标本身往往都是一些量化指标的集合。计划管理终结时,依据制定的管理计划的总目标就可以逐一量化各个指标参数,针对其完成情况形成量化的评估结果,并最终形成工作绩效上的量化。这种量化的结果可以使企业更加客观地评估自身的发展情况,包括计划制定的合理性、企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难点、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等,为企业后续规划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4 结语

计划管理实际上就是依‘计’而‘划’,从目标的战略规划到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一直到最终结果的量化评估,整个过程强调统筹性、系统性和可控性。通过计划管理可以逐步强化企业能力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运作水平,滚动式地推动企业全面、持续和协调发展。参考文献

[1] 石晓梅.企业计划管理概述[J].时代金融,2008,366:106-107.

[2] 曾承晓,李建军,宋丽屏.关于构建现代企业计划管理体系的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8,33:82-83.

[3] 段小华,张鸿,鲁若愚.创新路径选择对企业竞争绩效的作用机理[J].软科学,2002,16

(4):92-95.

第二篇:浅析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

摘要:单纯依靠传统的行政方法的安全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工业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营造实现生产的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相统一的“安全文化”是建设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部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通过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提高全员安全文化素质,能够很好的执行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利用文化的力量,引导全体员工采取科学的方法从事安全生产活动,激发员工将安全视同为个人成就和集体荣誉,实现“

要我安全

”、

我要安全

”、直至“

我会安全

”。企业安全落实了,事故事件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自然提高了。

关键词:

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安全培训

安全是企业发展重要保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头等大事。生产事故对企业生产有严重的影响,要把事故控制在最小限度内,必须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大力推行企业的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一、何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到底有什么作用?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安全文化是为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提供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安全文化主要适用于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操作型企业,在能源、电力、化工等行业内重要性尤为突出。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全员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企业内部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持续改善安全业绩、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

二、企业建立了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就能万事大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员工下意识的自觉执行管理规定才是关键。

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仅有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当前的科技手段还达不到物的本质安全化,设施设备的危险不能根本避免,因此需要用安全文化手段予以补充。安全管理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被管理者为了某些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多挣钱等,会在缺乏管理监督的情况下,无视安全规章制度,“冒险”采取不安全行为。每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然而这种不安全行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制止的话很容易“传染”给其他人。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是发生事故。安全文化手段的运用,正是为了弥补安全管理手段不能彻底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先天不足。安全文化建设是事故预防的一种“软”力量,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以减少人为事故。利用文化的导向、凝聚、辐射和同化等功能,引导全体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安全生产活动。利用文化的约束功能,一方面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引导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另一方面通过道德规范的约束,创造一种团结有爱、相互信任,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发现不安全因素,共同保障安全的和睦气氛,形成凝聚力和信任力。利用文化的激励功能,使每个人明白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的价值。

​一家化工行业从事建筑施工的承包商,为了将一建筑物屋外墙壁上5米高处的一节废旧管线拆除,如果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冒险作业,只需要仅仅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作业,如果落实安全措施,经过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得知进行此项作业需要搭设一个脚手架,建一个作业平台,再在上面焊接系挂安全带的锚固点,整个一套安全措施弄下来,需要的时间和精力远远的超过干活的时间。于是,就有了不同人的不同干法,一种是钻管理的漏洞,省去诸多麻烦,心存侥幸心理违章作业;另外一种就是严格落实安全措施,不怕麻烦,不走捷径,严格按照高处作业管理程序作业,结果是为了完成此项工作任务,后者付出的成本显然比前者多得多,而前者不安全的作业行为发生事故的风险又会大很多,为何在有些单位有些人会抱有侥幸心理走捷径冒险蛮干,而在一些单位又会是另外一种结果,即便安全管理人员或领导不在现场,作业人员依然按部就班不怕麻烦,一步一步按照规程进行作业,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文化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通过对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的强化,利用领导、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从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法”转变成“我要遵章守法”。

三、安全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员工在一个企业里长时间被教育、培训、影响的结果。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说把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比作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法规的话,安全文化则可比作是制约员工安全行为的道德规范,安全文化是企业的一种软实力,企业要想在社会上赢得信誉,实现经济效益,必须把企业安全文化放置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安全文化建设既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学科,因此必须抓好安全文化建设。

四、宣传、教育和培训是安全文化的有力推手

企业安全文化的特点就是重视人的价值,把尊重人、关注人、关心人作为中心内容。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人,在企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环境的改变、机器设备状况的改变、设备的操作与管理,都是靠人来实现的。研究发现,96%的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要开展对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

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个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及“我会安全”的根本性政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同时对员工进行充分的授权,营造民主参与的氛围,鼓励他们发挥主动性和独创性,充分释放其智慧与才能,规范企业员工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增强职工意识和价值观念,员工一旦违背了安全行为标准、安全生产理念,就会自责,会受到大家的谴责。

四、结束语

企业安全文化是实实在在的,是企业在组织、管理、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是积淀于企业及其员工心灵深处的安全意识形态,是企业的安全理念、行为和表现在企业的各个层次的宣扬和推介,是企业员工应遵循的安全行为方式,是安全管理的准则和灵魂,贯穿于企业安全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对员工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改变员工的行为,使员工产生自发的控制作业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在根本上达到降低事故的目的。

第三篇: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方法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 (一)应收账款管理责任没有落实„„„„„„„„„„„„„„„3 (二)应收账款记录的虚列„„„„„„„„„„„„„„„„„„3

二、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及措施„„„„„„„„„„„„„3 (一)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3 (二)对于应收账款记录虚列的措施„„„„„„„„„„„„„„4 (三)坏账准备金的计提不正确、对坏账损失的处理不合理的措施„5

四、案例分析„„„„„„„„„„„„„„„„„„„„„„„5 参考文献 „„„„„„„„„„„„„„„„„„„„„„„„12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方法

11秋会计 许慧红

摘要

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纷纷向客户提供赊销业务。企业应收账款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大量地被占用,造成企业资金流紧缺,甚至影响到企业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进行研究探讨。本文从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出发,分析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应收账款 管理 问题 措施

应收账款指该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企业为扩大销售,占领市场,增强其竞争力,往往采用赊销的形式,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确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应收账款同样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消除应收账款的不利影响,如果对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应收账款不但不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而会随着占用时间的延长抵减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的应收款项不能及时收回,企业资金就无法继续周转,正常的营运活动就被耽误,不但会对企业自身的资金运转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可能引发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从而形成严重的三角债问题。应收账款一旦形成坏账,企业所遭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前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居高不下,长期不能收回的现象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影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所以,提出必须对应收账款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提高应收账款质量。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管理责任没有落实

在许多企业中,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各司其职,没有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真正负责,因此也没有人对收款问题承担责任。在外部信用风险增大时,便产生大量拖欠账款,而且是在被拖欠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才开始催收。其结果是前清后欠,屡禁不绝,包袱越背越重。

(二)是应收账款记录的虚列,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账户虚列收入,或将未经批准的“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账户的内容反映在“应收账款”账户以达到多提坏账准备金的目的。

二、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及措施。应收账款日益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企业要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减少坏账损失的发生,主要应在健全信用政策管理和加强内部控制方面下功夫,只有抓好信用政策的管理,才能减低投资风险,使坏账损失控制在较小范围内;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完善管理办法,积极清理旧债,严格防止新的呆账、坏账发生是必不可少的,把应收账款可能带来的损失从源头上予以控制。

(一)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

企业要想减少坏账损失的发生,就要从源头上找到一条合适的解决途径。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在对客户进行赊销钱,要有专门人员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对赊销的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进行调、分析以及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这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在信用管理系统中要对客户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建立客户资源管理系统,这样更加便于对客户的风险信用情况进行评价,而且信用管理部门要及时了解客户的情况,及时更新目前的客户状况,对客户的信用以及当前的风险做出合理的评价,这样企业才能收集更多的资料,如果客户出现延迟交款的情况,企业有足够的资料可以保护自身的利益。

(二)对于应收账款记录虚列的措施。

1、对此,审计人员应查阅“应收账款”明细账及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如果记账凭证未附记账联或未登明细账,则可能虚列收入,此时应函证与被审计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单位,看其“应付账款”账户的数额与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的数额是否一致;必要时还需查阅相关业务的原始凭证。

2、做好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加强催收力度。首先,企业财务部门应按赊销客户名称进行明细核算,定期统计客户的赊销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信用部门也要经常计算账款回收期、账龄结构、逾期账款率、坏账率等指标,并将结果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为评估、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信用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了解赊销总情况。其次,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对账单应由双方供销当事人和财务人员确认无误并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

3、应收账款回收期过长,周转速度过慢。 3.3.1因此,审计人员应审查企业是否建立定期检查应收账款明细账和催收货款的制度,是否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对于账龄在1年以上的款项要查明其拖欠的原因,是否存在款项收回后某些人员通过不正当手段私分的情况。

4、赊销前就要对赊销方的信用度、财务状况,以及今后的经营情况和偿还能力进行全面跟踪调查。特别要对那些拖欠款大和经营不佳的客户进行深入调查,必要时采取要求客户提供担保等措施保证应收账款可收回。当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是否存在批漏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进行再认识。对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以催收,态度强硬、催收无果的,可求助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处理。

(三)是坏账准备金的计提不正确、对坏账损失的处理不合理的措施

1、制订相应的应收款项管理制度,减少坏账损失

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减少坏账损失,企业应制订相应的应收款项管理制度。对支付履约保证金的要建立审批制度,明确责任人,落实催收责任和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控制盲目交付履约保证金;对于垫资和拖欠工程款的同样要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把催收的主要责任落实到项目部并与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的经济分配挂钩;此外,还要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促使有关责任人加大催收力度,确保应收款项资金的及时回笼。

2、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提高企业承担坏账风险的能力 商业信用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带来坏账损失,这是市场经济中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坏账损失日趋严重,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这样,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是应收账款的可变现净值,使应收账款实际占用资金接近实际,避免企业虚增利润,清除了虚列的应收账款,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企业承担坏账风险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及时处理应收账款,防止潜亏和三角债的再发生。

四、案例分析

宏达公司是成立于1988年的电器股份制企业,1994年3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宏达公司上市。该公司经营范围非常广,包括电视产品、空调产品、电子医疗产品、电力设备、机械产品、数码相机、通信及计算机产品等。但彩色电视机是宏达公司的拳头产品,长期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

自1996年以来,宏达公司的应收账款迅速增加,从1995年的1900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近50亿元,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从1995年的0.3%上升到2003年的23.3%。2004年,宏达公司计提坏账准备3.1亿美元,截至2005年第一季度,宏达公司的应收账款为27.7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8.6%。

宏达公司不仅应收账款大幅度增加,而且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从1999年的4.67%下降到2005年的一季度的1.09%,明显低于其他三家彩电业上市公司的同期应收账款周转率。

巨额应收账款大幅度减少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1999年的30亿元急剧下降到2002年的-30亿元。截至2004年年底,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亿元。

2004年12月底,宏达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计提大额坏账准备,该公司今年将面对重大亏损,击昏了投资者以及中国家电业。受专利费、美国对中国彩电反倾销因素等影响,宏达公司的主要客户——美国进口商KR公司出现了较大亏损,全额支付公司欠款存在较大困难。KR是宏达公司的最大债务人,应收账款金额达到38.38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96.4%。据此,公司决定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当时预计最大计提坏账准备金额为3.1亿美元左右。

另外,截至2004年12月25日,宏达公司对南方证券委托国债投资余额为1.828亿元,由于南方证券目前资不抵债,根据谨慎性原则,拟对委托国债投资余额计提全额减值准备。宏达公司2003年的净利润为2.6亿元人民币,以此为标准,宏达公司至少需要为此笔债务背上10年的包袱。上市10年的首次亏损,留下债务10年难尝。短短数日之内,宏达公司的股价跌幅近30%,总市值损失30多亿元。2004年上半年,宏达公司的净利润只有6000多万元。

从2001年7月开始,宏达公司将其彩电源源不断地发往KR公司。然而产品是出去了,货款却没收到。KR公司当家人JL,这位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02年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家,总是以质量问题或货款未收回为借口,拒付或拖欠宏达公司货款。

宏达公司2003年年报、2004年年报都显示,KR拖欠宏达公司应收账款近40亿元。2004年3月23日,宏达公司发表的2003年报告披露,截至2003年年末,公司应收账款49.85亿元人民币,其中KR的应收账款为44.46亿元。2003年3月25日,宏达公司发表的2002年年报显示,宏达公司实现收入125.9亿元,实现净利1.75亿元,但经营性现金流量为-29.7亿元,这是自编制现金流量表以来(1998年),宏达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首次出现负数。截至2002年底,宏达公司应收账款仍高达42.2亿元,其中未收回的KR的应收账款数额为38.3亿(4.6亿美元)。两相比较,应收账款不降反升。同时宏达公司拥有70多亿元的存货,其中31.2亿元是库存商品,22.56亿元是原材料。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尽管KR欠下如此巨额的款项,但是在年报中,无论是监事会报告还是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报告,均没有对此做出特别提醒。

事实上,宏达公司已对KR超过1年期的应收账款提取了9000多万元的坏账准备。2003年,宏达公司主营业务利润3.02亿元,做9000万元的坏账准备无疑大大侵蚀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应收账款和存货总额共计119.9亿元,占总资产的56%和净资产的91%,这将影响到公司的资产质量。由于出口美国之路已被堵死,宏达公司原计划出口美国市场的彩电可能大幅贬值。实际上,2004年12月31日的坏账准备更是达到2611155059元。显然,按照宏达公司今年的盈利水平,无力支撑这一高额费用。

宏达公司受KR所累,已非一朝一夕。早在2003年3月5日就有媒体报道,KR与宏达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可能让宏达公司蒙受损失。可是宏达公司并未紧急刹车。KR应收账款事件后,宏达公司管理层已经决心对宏达公司进行一场脱胎换骨的“甩包袱”,以便2005年轻装上阵,因此才会一年计提26亿元来自KR应收账款的坏账,新管理者不希望这个包袱更持久地影响宏达公司。2004年后半年来,宏达公司在生死关头曾经谋划收购KR,重新启动国际化战略。而接收KR的代价就是KR的4.7亿美元货款。对于KR来说,4.7亿美元首先是偿付能力的问题,要KR一时拿出这么多现金相当困难;即使是有,KR也会想出种种办法予以拖欠。让KR还款的路径已被证明是行不通的。以4.7亿美元为代价接盘KR进军北美市场,可能是一种胜利,也可能是一种无奈之举。接收KR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借助收购KR之渠道,宏达公司国际化一步登天;二是解决KR遗留欠款问题,轻装前进。

2004年10月,JL在深圳被四川警方以“涉嫌票据诈骗”刑事拘留,而这也意味着宏达公司对KR的彻底失望。为尽量收回货款、减少损失,2004年12月14日,宏达公司在美国洛杉矶高等法院起诉KR公司,以KR公司违反债务偿还协议,两次逾期不履行分期还款义务为诉求,要求被告美国KR公司偿还4.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亿元)的货款(连同利息及超期罚款共计标的额4.843亿美元)及律师费、诉讼费等,并要求法院发出禁令,禁止KR转移资产及删改、毁坏账本,同时允许宏达公司查明KR的财务状况。通过司法程序核实KR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以利于KR公司欠款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双方焦点集中于KR公司在2003年为宏达公司开具的37张支票是否为空头支票,这将决定KR是否涉嫌票据诈骗。但是,针对公司的诉讼,KR在2005年1月14日在美国洛杉矶高等法院以宏达公司在美国CES展(美国消费电子展)之前发布的预亏公告、媒体的报道毁损了其商业信誉等为由向宏达公司提起了反诉讼并要求予以赔偿。对此反诉,宏达公司认为,预亏公告是公司按照中国的法律依法做出的,且公司并没有向新闻媒体发布有损KR商业信誉的言辞。

宏达公司告诸外界,目前公司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地追讨货款。2005年3月27日,宏达公司对外披露,宏达公司已经从KR追回近1亿美元。

2005年7月18日,KR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ZH公司宣布,KR以及其控股人JL已经将拥有的ZH公司股权全部抵押给宏达公司,作为宏达公司应收KR货款的担保。受KR近40亿元人民币应收账款拖累的宏达公司似乎获得了一个好消息。

2005年7月,双方达成协议,KR向宏达公司提供三部分资产抵押,作为其部分欠款1.5亿美元的担保。KR抵押的三部分资产,一是KR公司的不动产抵押担保;二是KR及其总裁JL持有的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ZH公司”股权担保;三是KR商标担保,三部分资产的抵押登记手续当月办理完毕。

2005年9月,宏达公司董事会公告显示,在对KR4.675亿美元的欠款中,宏达公司可能从KR收回的欠款只有1.5亿美元,这意味着还有3.175亿美元(26亿元人民币)的欠款面临无法收回的境地。这一数字高于自1999~2004年6年间宏达公司的利润之和。由于宏达公司大笔应收款难以收回,而且,在宏达公司既往的140亿元净资产中,存货就有将近90亿元,这样的财务状况。宏达公司的后续发展令人担心。2005年初,宏达公司通过向银行融资获得3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但宏达公司仍在数年内深受应收账款管理失败的困扰。

通过以上案例中宏达公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的不善导致公司产生的呆、坏账的增多,资金运转不畅,公司运行困难。

应收账款是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盈利真实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投资者比较关注上市公司的账面盈利的增减,面对账面盈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关注不够。在当前我国上市治理方面还在比较薄弱的情况下,不少上市公司的账面盈利与实际纳入囊中的盈利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一旦应收账款中出现坏账、事先又计提不足,当年的实际盈利常会因此出现大幅波动。

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比例通常随着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国外一般对3年期以上的应收账款计提100%的坏账准备,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计提比例为68.35%,对计提比例也没有制度上的强制性。这就造成了部分上市公司通过不确定的计提比例,以应收账款的增减调节利润,多数表现为虚增利润。一旦提高计提比例或足额计提,或坏账实际发生,往往导致上市公司突现亏损或盈利大幅下降。

宏达公司对KR的应收账款可能影响产生的风险估计不足,据此,公司董事会决定按更为谨慎的个别认定法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宏达公司在2004年12月的公告中表示,准备对KR应收款按3.1亿美元计提坏账准备。 但是,宏达公司有近一半的应收账款仍然处于敞口风险中。财务人员应该对处于敞口风险的应收账款进行风险等级分析,预测这部分应收账款的违约概率。

通过以上案例,说明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怎样对应收账款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努力预防和控制应收账款的攀升,采用积极态度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减少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对于逾期应收账款要加大催收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损失,这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杨鹏婵.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0(5):142.

[2]王建文.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山西财税,2010(5):44-45. [3]曹阳.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机制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2):74-75.

第四篇:浅析我国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析我国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

作者:任 娜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2期

[摘 要]文章分析了家族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其管理模式却出现种种弊端的原因,提出了应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管理创新意识,以提升家族企业的管理,同时政府应提供一个有利于家族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等对策。

[关键词]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第五篇:浅析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汉阳供水部营业所:张利军

浅析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论文摘要:本文从精细化管理从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入手,强调了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的,是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企业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等方面的链条连接。从而提高业整体的管理方法。这是一个由粗放型的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首先对企业应该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及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对企业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作以论述,而后对企业如果实施精细化管理所要求保障的条件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供水企业在营业方面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及实施精细化管理所需要克服的困难进行了解答。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实施条件 供水营销

正文:精细化管理是发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原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米卢的帽子上有一行字,写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就如精细化管理来说它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是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一、企业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及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1、实行精细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企业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题因素,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确立职工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并围绕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组织一切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

的能动性,全方位地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全员职工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企业,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使企业真正实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局面。因此,实行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把识人、用人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进而形成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达到管理精细的目标。

2、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根本在制度。实行精细管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基础管理进行长期的细化,使其根植于管理创新之中,渗透到日常管理之中,融会于生产经营之中,才能营造出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制度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在实践中针对新情况、新要求不断完善、补充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真正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动力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使广大职工在一种动态管理中不断完善自我,使企业在动态管理中不断得以创新,进而实现管理中的人本内涵,发挥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3、实施精细化管理关键在领导。其实具体的来说“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但是精细化管理首先就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做到严以律己、尽职尽责。精细化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它的发力点在于抓落实。领导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组织者和指挥者,具有决策、组织、指挥、创新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需要领导者发挥组织职能,为企业的运行制订制度和规则,确保企业能够有序地运转,从而发挥“人”的作用。同时,领导者以他在企业所确定的权威,通过指挥协调各个部门的相互关系,调动各个利益群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进而实现企业制定的各项目标、计划和设想。因此,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领导。在于领导发挥核心的组织和指挥职能。

4、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成败在考核。精细化管理所有的运作程序和流程都是建立在严密完整考核平台上的,这个平台由若干个具体目标组成,一旦其中一个缺项,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对于管理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做到严密监督和控制,抓住考核这个核心,就会全盘皆活。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做到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的标准化,定量的数据化,从而保证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严格考核更应体现在时时处处,决不可有一丝松懈,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企业竞争莫过于精细,成功更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是精在事前,细在过程,细节管理,精益求精。

二、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条件

1、文化保障。要建立精细化的企业文化。 长期以来,使企业管理如何精与细的做法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过,但以往这样做,有些可能是自觉的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有意识地开展的,也不排除不少企业并非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而是从加强管理或者使资源得到充分运用等角度出发,在这种出发点下针对经营管理的具体内容做到精查细找、精雕细刻、精打细算、精益求精的。

对于以往无意识的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开展工作的情况,现在就要求重新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审视以往的工作,将一切工作自觉纳入精细化管理视野。

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建立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基础,尤其要建立精细化的企业文化。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精细化的思想和作风贯穿于企业各个工作环节的一种理念、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管理最根本的一点在于人们思维模式的转变。一个企业要推行精细化管理,首要的就是要向员工灌输精细化的意识,从思想源头培养员工追求精细化的文化氛围。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逐步改进员工的心智模式,转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使精细化成为企业全体成员的自觉行为。

2、组织保障。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庞大的、持续不断的工程。为了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各单位或部门需要成立专门的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推介机构,负责指导、推动、协调、督促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了加强领导,各单位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成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3、机制保障。这里的机制保障主要是建立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开展精细化管理取得成效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交流、表彰、奖励,及时加以推广;对各部门、各岗位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建议或办法;对工作开展不力的部门、岗位实行相应的惩罚措施。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需要做出准确的把握,并对其实施问题做出系统的思考与安排,才能保证精细化管理活动的开展取得积极的效果。

三、供水企业在营销工作中如何更好的实施精细化管理

作为我国的国有企业,供水行业一直都像是处于一种很艰难的境地。当然,这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大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的匮乏;其次,城市快速发展及管网老化所带来大多供水企业的运营成本的增高;其三,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供水企业特别是供水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制约。这就要求供水企业不断的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在管理上求效益、在管理上求质量、在管理上求创新、在管理上求发展,狠抓文明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推进供水营销工作向前发展。在供水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上特别是在营销工作上更要注重如下几点的要求。

1、注重流程化管理,这是实现供水企业营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实施供水企业营销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重视流程化管理,进一步优化营销工作中的抄表收费流程,提高抄见及收费率,减少水量及水费的回收周期;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不断推进和谐用水的服务理念。

2、不断推进制度建设,这是实现供水企业营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 传统型管理向制度化管理的转变是实施供水企业营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用制度来管理,用制度来要求。当然,在供水营销工作中已经制定了很多的相关制度。但关键是要对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进行整合,让制度能够更高效化、合理化、人性化、全面化、科学化。

3、创新及细化文明服务管理,这是推进供水企业营销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精细化管理中,服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直接制约或是影响到供水营销企业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供水企业本来就是一个服务行业,而供水营销工作更是直接面对着广大的用水主体进行服务的工作,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供水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广大用户对供水企业服务水平的评判,不光是影响和制约了供水企业的发展还会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所以说创新及细化文明服务管理是供水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

4、狠抓内部考核,强化细节管理,降低运行成本,这是实现供水企业营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有力保证。

有制度不抓落实,会使制度流于形式。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内部考核管理制度并对供水营销工作上的各个环节做到严格、细致,及时的监督,通过狠抓考核,实行责任追究,才能使各项制度和办法落到实处。

四、供水企业营销工作精细化管理应注意及要克服的几点问题

1、坚决要去除少数职工及管理人员还存在以前的吃大锅饭的思想根源,特别是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好像是在所有国有企业少部分人心中的共有的惰性思想,但是就是因为这种思想不但影响了其自身的工作,更产

生了很不好的消极影响。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影响到了工作的效率,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必须坚决打压和制止这种风气的蔓延。

2、注重宣传、提高认识、制定规划、有序进行、循序前进、由浅入深,不断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有序的执行。

推进供水企业营销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并持之以恒的进行下去,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非一日之功。不但需要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上下齐心协力,也更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循序前进,有序进行。要使精细化管理在供水营销工作中取得好的成效,使供水营销工作上到有一个更好的台阶,并持续的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最重要的当然是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可以长期执行的,并且不会因为领导的更换而放弃的有效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有着长远的目标和方向,才能使供水营销工作不断的向前推进和发展。

3、注重学习、加强交流,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发展。

知识可以让人变得强大,只有不断的学习,人们的思想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解放,在解放思想中不断创新。一个学习型的企业它绝对不会在前进中茫然、会迷失方向,因为它首先有了发展的动力,有自己前进的方向。推进供水营销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要注重学习,而且不光是要学习,还要会学习。学习别人先进的工作方法,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这样才能推进供水营销工作在精细化管理之中科学的有序的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创业大赛演讲稿下一篇:青协面试大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