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无愧的选择

2022-09-12

1 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1.1 2 0 0 7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拐点”

我国高等教育3年连续扩招, 到2002年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 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近几年来全国毕业生人数剧增 (如表1所示) 。

而社会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基本无变化, 保持在每年900万个, 就业人数与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比值发生了变化 (如表2所示) 。

这组数字表明, 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到2007年完成了“精英就业”到“大众化就业”的转变, 也就是说2007年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拐点[1]。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少的, 归纳起来有3个方面的原因:

(1)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 大学毕业生劳动力资源数量“增加”引发的“质变”。

(2) 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科技含量增加。

1.2 大学毕业生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竞争者

拐点出现, 意味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以下变化:

(1) 社会就业的总体构成出现重大变化。

社会就业人员由农村劳动力, 复转军人, 下岗再就业, 城镇新增劳动力组成。每年大约在2400万人, 其中大学毕业生今年突破25%并且每年以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这就是说在社会就业总构成中增加最快, 最活跃的成份是大学毕业生。

(2) 大学毕业生成为城镇新成员劳动力中的主要成份, 并将逐步成为城镇新成员劳动力绝对多数。

(3) 大学毕业生成为每年社会新增就业岗位 (900万个) 的超过半数的主要竞争者, 并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上升已超过社会当年能够提供约1100万个就业岗位 (新增+自然减员) 之半数。

注:单位:万人

(4) 大学毕业生在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中的数字不断上升。

(5) 为了能够提供更多的适合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调整。

(6) 高校培养模式需要调整。

1.3 2009年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各行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 尤其是沿海外向型企业更严重, 工厂停产, 工人放假, 而我们国家的基层需要大批的人才去建设。

从以上可以看出, 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从2007年开始, 尤其2009年问题更加突显, 按国家原来的计划, “十一五”后期随着“下岗再就业”任务的基本完成, 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我国社会就业的主要矛盾, 标志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进入了社会化阶段。

2 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

(1) 对大众化就业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不足。例如:社会舆论反映强烈的:大学生当保姆, 北大毕业生陪聊, 大学生卖糖葫芦, 大学生沦落为享受低保等等。这在过去大学毕业生精英就业时期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这种现象有, 将来会更普通。但是社会上个别人对这种事例进行大肆的炒作, 一时间, 仿佛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流, 这是社会思想舆论认识不成熟的表现。 (2) 在政府设立的帮助毕业生就业机构存在定位不准确的情况。例如:全国多数省市的毕业生就业中心, 为经费自收自支单位, 却要求其承担社会公益性事业的责任。 (3) 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阶段性滞后与大学毕业生高速增长的阶段性不匹配, 以及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落后, 没有跟上世界高等教育, 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改革发展步伐, 增加的社会岗位与大学毕业生需要求之间的错位。 (4) 劳动力管理, 社会保障体系和户籍制度改革没有到位, 分割出来的劳动力市场的体制和机制性保障, 严重影响大学毕业生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就业。 (5) 教育费用分担机制设计上存在缺位, 政府对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不足。例如:高职、二级学院收费高与大学生毕业后低回报的矛盾, 违背了高投入、高回报的普遍认知的经济规律, 造成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岗位需求的错位。

注:单位:万人

3 积极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 它涉及到政府、社会、学校、毕业生及家长等等, 我认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

3.1 转变“精英就业”的观念, 增强对就业形势变化的心理承受的准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精英时代”步入“大众化时代”, 大学毕业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而是普通的劳动者, 因此在应聘时要以平常的心态, 同时要做好家长、亲朋、好友的思想工作, 顶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积极适应环境, 融入到社会中去, 学会沟通、协调、以便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3.2 树立先就业, 再择业的思想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就业, 在发展中选择工作, 既不要抱有“一步登天”的思想, 也不要抱有“改天换地”的思想, 更不要抱有“坐享其成”的思想, 只有怀着学习的态度靠自己勤奋努力, 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回报社会和家人。

3.3 树立创业意识, 提高创业技能

创业不但是就业的一种渠道, 还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需要, 有意创业的大学毕业生, 平时要做好知识、资金、经验、心态等方面的储备, 面对日后机遇来临时, 才能踏上创业之路, 创造财富, 回报社会。

4 胸怀大志, 到基层就业, 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我国区域大, 人口多, 经济发展不平衡, 人均文化水平低。有些地区县级以下的学校、医院和非公有制企业无大学毕业生的现象普遍存在, 适龄青少年不能接受教育, 有病不能医治, 先进的科学技术得不到推广, 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 打架, 赌博现象严重, 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有利于了解国情, 有利于认识社会, 有利于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同生产实践充分结合, 另外自身发展快;丰富阅历;接受锻炼学习的机会多。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面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一是招录有基层经验的公务员比例提高, 被录用的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 安排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1~2年;二是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三是对原籍在中、东部地区的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 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 户口可落到工作地区, 也可迁回原籍;四是对从事个体经营者, 自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五是对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等等。2009年河南省政府做出了“做好十件实事, 力促30万毕业生就业”的承诺[2], 我校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2009年为师生办好六件实事之首[3]。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 特别指出, 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两会”通过了许多促进大学生就业和保障性的政策,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毕业就业的希望和要求。

作为当代大学毕业生, 要积极行动起来响应党的号召, 听从祖国的呼唤到基层区就业, 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 已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竞争者。面对激烈的竞争, 大学毕业生应做好挑战的准备, 迎难而上, 抢抓机遇,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大学毕业生已成为社会就业组成中最活跃, 增幅最大的成分, 而社会提供的有效就业岗位无明显增加,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突显, 面对机遇和挑战, 我谈一下思考。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拐点,岗位

参考文献

[1] 曹殊.高校毕业生成为社会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9.

[2] 做好十件实事, 力促30万学生就业[J].河南日报, 2009-03-21.

[3] 2009年为师生办的六件实事[EB/OL].http://www.pdsu.edu.cn.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降低配网电能损耗的方法下一篇:档案管理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