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服务外包论文

2022-05-0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软件服务外包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该文结合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实践经验,通过构建全真公司管理运营管理模式、校企联合开发培训课程资源、使用云计算培训平台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为高职院校在软件人才的培养方面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软件服务外包论文 篇1:

面向软件服务外包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构建

摘要:结合吉林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跃升的人力资源需求特征,澄清区域所需应用技能型人才从业标准和岗位模型的知识体系要求,催熟以现代教育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生态环境,提出一种聚焦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和课程优化的适配教育体系构建策略,有效对接院校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以支持区域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的规模教育和长效供给。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教育生态系统;外包知识体系,教育体系构建;应用技能型人才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Education System for Software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ZHAO Li-ping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Jilin Railway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Jilin 132200, China)

Key words: Software Service Outsourcing; Education Ecosystem; Outsourcing Knowledge System,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Skills

1引言

面向吉林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园区基地建设已具规模,2015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更是推动了其运营模式由面向欧美、日韩转向更为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人才获取”成为区域外包企业有序发展和构建核心竞争力关键要素。国家相关部委和吉林省相继提出“抓好高教应用转型”[1] 和“发展特色职业培训”[2]的外包资源供给策略。当前我国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的外包人才教育培养,主要依托于“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媒体技术”等相关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实施,而基于外包教育生态战略层面的计算机专业教育解决方案和独立软件服务外包专业设置尚在进一步试点与示范之中。

2 面向软件服务外包教育体系要素分析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其高适用性人才的稳定获取和人才结构层次的组合优化。人才供给需方(外包业)和供方(教育界)之间,以兼顾产业普适性和行业差异性的人才从业标准,建立从产业人才依赖到企业岗位诉求及学校教育方向的需求传递。进而通过现代教育体系的“知识梳理、专业建设、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形成针对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和价值反馈。面向软件服务外包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建构必然是一个渐进的系统工程,需立足于“教育生态系统”的综合视域,统筹“企业、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的“人才需求、专业建设、职业认同”,以构筑一体化教育体系的新常态。

2.1 软件外包服务教育体系的概念内涵

软件服务外包的从业标准和素质模型,决定了其知识获取以計算机信息学科为主要载体。因而提出一种“面向软件服务外包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定义:针对区域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复合型、全栈式”应用技能特色人才战略,高职院校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机专业面向、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实施模式”组合,以及确保达成这一培养目标规格的长效作用机制。其概念释义参见如下图1所示的“软件服务外包教育体系内涵机制”的描述:

1)基于软件服务外包的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特征,大量胜任端到端工作的优秀人力资源是企业规模效益有效增长的推进剂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产业智能化服务要求人才结构层次的扁平化,体现为能够从事全流程工作的一专多能——面向互联网+和工业4.0时代,综合“职业实用技能、工程应用创新”中高端复合型人才的精兵卓越绩效导向。

2)高职高专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连续性,以与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相适应的动态“人才需求”为输入,并受限于产业战略链条的社会生态系统约束。因此,对接高职院校主要职业面向的区域产业软件服务外包人才需求,要提供更为规范的从业标准说明和职位要求描述,以澄清对应岗位群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从而更好指导教育体系的建构和人才培养供给。

3)知识体系涵盖受教育的从业者用以分析特定领域问题的认知空间及行为模式。知识体系决定学科专业的目标规格,学科专业赋予课程设计以内容基础,课程框架影响教学的过程模式。教育体系要服务于区域特定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展示与人力资源的岗位任职标准和技能素质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教育设计、过程实施模式、能力养成途径”。

4)遵循软件服务外包的“项目化、工程化、国际化”特征,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建设要契合CDIO工程能力大纲[3],以融合外包企业岗位任职标准和社会通用职业资格认证,从而规模培养面向软件服务外包岗位群的中高端应用技能技能型人才。不仅为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提速提供适合的“人才应用”有序供给,而且兼顾人才的发展通道和生涯导引。

5)聚焦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领先目标,梳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的问题差距和改进机遇,形成适配教育体系“内容设计、培养机制、实施模式”综合解决方案。高效拉通“高等院校、社会培训、外包企业、政府关系、家长学生”的协同生态,构建对接“人才培养、实训实习、在岗工作”的一体化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教育培养中心和职业训练平台。

2.2 区域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生态环境

吉林省软件服务外包主要面向软件开发国际化和信息服务本地化的细分市场,产业人力资源需求表现为如表1所示“业务软件开发、信息集成服务”的需求类型及中高端职位特征:

当前软件服务外包行业主体是人员规模在50~100左右的中小企业,其最核心的人才诉求是大量熟练从事软件服务外包全流程设计与实现工作的全栈工程师,及能够主导项目客户需求分析、架构方案设计和关键系统开发的领域专家。综合高校教育、企业内训、外部引进夯实人力资源基础和助力外包产业跃升,要求高职教育从过往的批量实用蓝领训练适时转型到中高端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创新培养。从而基于“软件服务外包和谐生态”的统一价值观,校准高职教育服务于区域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可持续发展而实施长期专业建设的战略举措。

2.3 区域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知识剖面

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教育培养要从产业人力资源战略视角进行综合布局,采取同步产业需求预测的滚动计划,以面向中高端岗位从业的“商务外语交流、技术开发创新、服务业务设计”为应用技能复合主线。结合吉林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依赖,以服务外包从业者为中心,岗位群划为四个面向(“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对应ITO,“信息服务、系统集成”适配BPO),每一面向包含初中高三个层级,每一层次的职位与《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认证类别对齐[4],呈现所需的“知识结构、技能标准、素质要求”:

1)初级:软件服务外包领域初级职位,中高职本一般员工,经历过通用的工作过程实践和在岗培训,承担具体的操作型、事务性、实施类等工作,职位数量和从业规模最大。

2)中级:软件服务外包领域中级职位,高职本科核心员工,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岗位,承担中高难度和复杂性任务,绩效对部门工作产生直接影响,职位数量及从业规模中等。

3)高级:软件服务外包领域高级职位,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高端技术和管理专家,对从业者的知识背景、行业经验、专业水平等要求最高,具有较少的职位数量和岗位角色。

综合吉林省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关键企业业务流、岗位群和用工职位梳理,提取如表2

所示外包人才知识剖面—— 定义软件服务外包的“职业面向、特工作岗位、工作角色、素质要求”,以说明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要素。

软件服务外包从业者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构成了其必备知识体系,提供了教育学科目标设定和专业课程开发的内容输入,也为社会团体和国家部门的职业资格认证提供考核标准。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就是要使得软件服务外包中高端人才能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服务工程理论和数理逻辑基础;必备的商务合作和科技外语交流经验;熟练的服务产品规划、软件和信息系统开发、系统分析和服务设计、项目管理与服务拓展、信息应用集成维护综合技能;高效的公司化跨地域开发和虚拟团队运作、国际化经济合作视野和多语言文化认同;生涯规划驱动的“成就客户、诚实守信、开拓进取”个人自主性学习职业素质。

3 高职计算机专业外包教育体系的构建

持续培养适应吉林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生态环境,以及具备企业岗位职位要求的中高端应用技能型人才,必须整合院校行业教育累积和企业内训资源优势。依托专业教育的服务工程导引和外包职业规划护航,实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人才技能养成和生涯发展驱动,是构建区域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专业教育体系的解决之道和实施选择路径。

3.1 区域软件服务外包的教育组合策略

构建面向软件服务外包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要采取有序拉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主线、IPO/BPO外包行业服务标准、学生生涯发展通道规划”的一体化组合策略:

1)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专业化人才需求和资源可持续性依赖,要求建立对于特定行业岗位的价值認同。基于面向软件外包服务就业的人才培养教育思想,教育体系融合计算机和服务工程为专业一体,形成服务工程对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的互锁,进而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助力学生打通以软件服务外包为职业的“学校学习、企业实践、在岗发展”护航通道。

2)支持软件服务外包高职计算机教育体系持续成功的关键要素,取决于更加开放地析取外包企业在岗提升和社会机构培训的合理内容到院校学习阶段实施一体化情景教学。针对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和服务工程的课程设计,必须融合“学校教育、企业培训、社会认证”三者之间的内涵优势,形成一种端到端的教育资源配置有机组合策略。

3.2 软件服务外包教育体系的培养结构

围绕“服务工程融合为起点和外包生涯发展为目标”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培养主线,提出如图2所示的教育体系培养结构。

综合“基础、学科、专业”知识的专业优化以适配CDIO课程设计,承载来自产业诉求的资源依赖和人才标准,衔接服务领域的人才提供和应用反馈,以形成“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大平台的人才供给优势:

1)产业资源依赖导向人才标准 融合“信息技术、服务工程”从业标准的“行业知识、企业技能、职业素质”要求,为教育体系构建提供专业规格的内容输入、课程设计的验收标准、人才评估的参考准则。跟进区域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演进,同步优化人力资源依赖、人才从业标准和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实现从产业人才诉求到服务外包资源提供的动态循环,起到理清企业现实需求、掌握学校教育方向和建立学生职业发展通道的正向导引作用。

2)目标规格驱动教育体系构建 采取层次递进的知识体系和专业课程承载从业标准——“软件工程、服务工程、信息工程”知识体系+“软件开发、信息管理、应用集成”CDIO课程。其中:基础知识强调数理逻辑和服务工程;学科知识夯实现代软件工程,完善信息系统开发和服务工程设计;专业知识突出软件设计开发平台应用,拓展网络、系统和应用集成实践,综合三层CDIO项目课程落实先通后专和以专就通的一体化教学实施模式。

3)服务人才发展反馈教育效果 以计算机和服务工程为专业基础,实施“外包专业、项目管理、商务营销、专业外语”技能养成,形成面向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细分的实际工作岗位胜任力,实现面向区域主流岗位职位的软件外包ITO(业务应用、游戏动漫、移动互联、数字媒体)和服务外包BPO(管理维护、呼叫中心、数据中心、运营管理)就业,达成教育培养从知识剖面到课程、专业和工作三种能力的转换。进而综合成熟度评估校准教改方向,并贯穿于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从产业诉求到院校培养及学生服务就业的始终。

3.3 区域软件服务外包教育的过程模式

基于区域软件服务外包行业人才特征、知识剖面、教育组合策略和培养结构,高职教育结合自己所在行业特色和生态优势,围绕计算机和服务工程融合的专业目标规格梳理,有序丰富和做实软件服务外包教育体系的价值内涵建设、人才重点培养和持续供给输送:

1)根据软件服务外包资源依赖专业群的人才标准建立专业知识结构,对接CDIO工程教育项目课程体系[5]。公共课程丰富“信息与计算基础、IT职业生涯规划、科技外语应用、软件外包标准、服务工程概论”等内容,专业课程依托CDIO2~3级项目设计承载,优化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等环节。校内实训包括“ITO软件开发、BPO业务运营”递进项目实做;企业实习通过校企合作参加外包企业軟件外包IPO和服务外包BPO顶岗。

2)梳理区域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典型业务流,澄清项目团队(TSP,团体软件过程)和独立任务(PSP,个体软件过程)工作场景和融入专业教育体系的CDIO课程设计,形成适配外包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的项目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过程。综合“政府指导、产业需求、社会支持、企业配合”,协同构筑与吉林省区域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联动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以规模培养具有职业核心竞争力的中高端应用技能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梯队。

3)不断适配区域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战略,动态对接趋势分析、人才需求估计、专业人才定位与培养目标规格制定、职业岗位群面向梳理,优化以服务为中心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构建,有效落实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分析、专业师资配置、实践教学条件完善、校企结合实训策略优化。基于区域外包产业的成熟性预测,超越现有计算机专业外包试点示范的格局,可适时独立设置“软件服务外包工程专业”以形成教育体系构建的新突破。

4 结语

基于现有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稳定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供给,既是高职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也要符合学生主体视域进入现代服务业的从业期望和角色认知定位。面向软件服务外包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构建方案,主动应对吉林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挑战,通过密切高职院校、外包企业和社会机构的生态共建,以外包从业标准导向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设计,对接软件服务外包的行业理解和就业认知,全程驱动教育培养的专业融合和课程优化,有效提供满足中小企业立足本地化和面向国际化的中端全栈式工程师、系统分析与架构师等高端人才,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主航道的人才培养整体优势。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关于印发《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的通知[EB/OL].[2015.10.24].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g/201304/20130400074056.shtml

[2]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2015.10.24]. http://www.jl.gov.cn/kzgn/nrtj/wj/201506/t20150630_2021337.html

[3]克劳雷.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顾佩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考试专业与级别[EB/OL].[2015.10.24]. http://www.rkb. gov.cn/jsj/cms/kszn/zyjb/index.html

[5]赵丽萍.基于CDIO的计算机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17):4144—4147

作者:赵丽萍

软件服务外包论文 篇2:

软件服务外包基地软件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该文结合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实践经验,通过构建全真公司管理运营管理模式、校企联合开发培训课程资源、使用云计算培训平台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为高职院校在软件人才的培养方面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培训

我院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是江苏省2008年批准的首批省级软件人才培训基地,与知名软件人才培训机构-创思维力软件集团合作多年,自2008年起先后培训软件人才10多批次,合计500余人次应届毕业生,为软件企业输送了大量合格的新员工,输送到的软件企业有大展软件等知名企业。基地在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过程中通过创新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1 依据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校企合作,创新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1.1 寻求政府企业多方合作,创新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分别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合作,不断创新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2008-2010年,与企业共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推行“学校+公司”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政府搭台,基地通过提供场地和硬件设备等举措,引入创思维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该公司进行了三年合作。2009-2011年,学院与北大青鸟、江苏微软中心合作,推行“学校+培训机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上“筑巢引凤”方式,基地得到了发展壮大,学习企业化的项目管理流程规范,不断完善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机制。2010-2013年至今,探索“教学产业园”人才培养模式,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教学理念,推行“教学产业园”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正在探索实践之中。

1.2 根据软件企业的发展战略,校企联合开发培训课程资源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软件企业的专业职位细分为程序员、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员、项目管理经理。经过调研,明确基地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软件企业需要的程序员和BPO 专员。程序员是能够熟练编程的技能型人才, BPO 专员是既懂计算机又懂外语,还懂一门业务(包括金融、财务或人力资源等) 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刚参加的培训学员,帮助他们寻找自我认知,为职业生涯定位,确定发展方向。

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培训教材,将具有工程背景的企业真实项目经过改造后形成培训课程包。课程包能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员工,划分了2个部分:“基础篇”针对初学者,开发了《IT职业导向训练》和《软件项目开发方法》等课程,能够使初学者快速掌握软件开发的内容;“进阶篇”中开发了《数据库设计规范》和《软件项目开发模式》等课程,课程按照软件项目开发流程进行讲解,并且配套大量应用实训案例,帮助学员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例如,通过与北大青鸟等公司合作,成功开发了JAVA软件工程师课程包、.NET软件工程师课程包,具体的系列课程如表1所示。

教材的内容编排方式为“实训任务、相关知识点、任务要点分析、参考源代码、扩展练习”,内容紧凑详尽、结构清晰、易学易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1.3做好培训过程需求分析,抓好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建设

基地选送优秀教师赴国外进修,目前已有2名教师赴印度、澳大利亚进修。通过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联盟、软件行业协会等平台,教师参加行业的考评员培训和教育部的骨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目前12名考评员全部上岗。采用优惠政策从软件企业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目前有来自微软、中科国际、太仓智博软件公司,上海博为峰软件公司等软件企业的10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学院教师与企业培训师实现双向兼职,最终成功造就一批既懂了理论知识又具备实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 使用云计算培训平台,构建全真公司管理运营管理模式

2.1 全真公司制的教学管理方式

为适应现代教育和企业实际人才的培养需求,基地创新管理模式,采取了全真公司化管理运营,部署应用了日立JP1企业级综合系统运行管理软件,严格按照软件公司的规章制度考核学员。学生在模拟公司环境的教室环境中上课,以企业岗位职位来设置培训班的班级干部职位。培训过程中,给每位学员进行多次职业测评,根据学员智商、情商、素质等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榜样的MCLA教学方法,采取PD(项目驱动)教学,以实际项目引出技术知识点,严格保证学员实训期间代码量达到10000行以上,提高学生的项目动手实践编码能力,确保学员培训结束后直接胜任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工作。

2.2 数字化云计算培训平台的使用

目前,基地依托太仓大学科技园云计算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已经建设了云技术培训教室,通过虚拟云桌面来访问云计算平台资源,减少了基地的设备投入费用。充分利用云资源的整合共享功能,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成熟的应用软件部署在云端,以服务方式将“应用服务”提供给培训基地,虚拟跨平台环境极大地方便了学员的培训学习,降低了基地的运行维护成本。充分利用云中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大大降低了存储和访问压力。学员通过太仓大学云计算公共服务中心平台的培训资源,在云服务提供的网络进阶培训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学习进度,在网上听课过程中提出问题和网上研习测试,自我测评学习效果。

软件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公共云平台,如图1所示。

3 结束语

我院的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经过近六年运作,立足服务外包(BPO、ITO、KPO)以及嵌入式系统应用维护等IT行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编制培训教材,造就双师型培训教师,保证了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培养适应长三角地区发展需求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涛.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0).

[2] 马艳红.高职为企业提供在线培训学习平台服务的研究[J].软件,2013,34(1).

[3] 顾海燕.校企合作共建高校软件服务外包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网络信息,2012(11).

[4] 杨正校.高职软件服务外包“课程包”的开发与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5] 普星.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作者:夏忠球 俞国红

软件服务外包论文 篇3:

无锡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摘 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软件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借鉴软件大国印度和爱尔兰软件人才培养的经验,梳理思路,推陈出新,找出适合无锡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软件外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无锡;软件人才

在“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形势[1]下,无锡在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将软件服务外包列入重点发展行业,为夯实人才基础,全力打造中国服务外包高地和世界服务外包基地,对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梳理思路,推陈出新,找出适合无锡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国内软件人才培养现状

2001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教高[2001]6号),钦点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在内的35所重点高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2],掀起了国内软件人才培养的新篇章。目前各地的软件学院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形成了多种培养模式,例如校企合作[3]、政产学研合作办学、国内外联合办学、订单式合作办学等[4],这些模式都是各地区面对软件产业的发展机遇,针对不同的软件人才需求,探索出的较为成熟有效,可供借鉴的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软件人才,但是综合分析目前软件人才培养的现状,我们也不可回避一些突出问题:

1.1 口号喊得响,落实有难度

实际上,国内软件人才培养在发展方向上已经十分明确,宏观上,注重行业需求、校企合作,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订单式培养等多种模式;微观上,注重完善课程设置、注重实习实训形成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也不可否认出现了多种实际困难,比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目标不一致,学校主动,企业被动或不动的情况;在订单式培养上,由于缺少业务专家参与或者欠缺师资等原因,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胜任企业实际需求的情况;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过程中,涉及的学生权责、校企权责、家校权责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成为影响软件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保证,另一方面也需要基层工作者发挥才智,克服困难,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

1.2 模式借鉴多,缺乏共享度。

随着软件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国内一些高校、软件学院和培训机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软件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软件技术人才,比如以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为主体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以汕头大学为首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些成熟的模式在全国开花结果,企业对高端软件人才的需求和大批软件毕业生被闲置的局面依然存在,究其根源一方面缺少教育主管部门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另一方面,相关主体也应该增强共建共享,互通交流的意识。

2.国际软件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印度和爱尔兰作为软件产业发展较为突出的国家,其在软件人才培养中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1 印度的软件人才培养

印度依托语言优势和良好的国际化环境,软件产业主要是软件外包形式。其软件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了政府引导下的多层次、面向应用的培养模式,强调产学研结合,产教互动,职业培训市场化;强调工作态度、表达能力、团队精神等非技术素质的培养。

印度软件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性还体现在对软件人才结构的规划上,各级各类学校对软件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能力是不同的,具体如其中,综合性大学和理工学院,主要是面向中高级软件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侧重数学思维训练和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学院和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软件蓝领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大力推进教育标准化进程。由此形成了较为合理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模式,保障了高中低人才的合理搭配[5][6]。

2.2 爱尔兰的软件人才培养

曾被称为发达国家中“第三世界”的爱尔兰,现在有了“软件之都”的美誉,其自我定位是“美国软件公司产品欧化版本的加工基地”,强调面向国际化的软件产品的系统化服务。

其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与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非常相似,强调政府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测、产学研结合、面向应用、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其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主要是由理工学院完成,其课程内容强调实践内容,重视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同时要求3个月到1年时间的企业实地实习,学生完全像就业后那样融入企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教师来说,通过实习期间对学生的巡访,了解技能需求的变化及学生知识结构的不足,及时调整各相关课程的内容[7][8]。

纵观印度和爱尔兰软件人才的培养,其共同的特点是:第一,政府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引导;第二,多层次培养模式保证良好的软件人才队伍结构;第三,软件人才的培养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

3.无锡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3.1 无锡软件人才培养的背景

无锡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过程中,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争创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在政策的支持引导下,也取得了颇为瞩目的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无锡软件人才培养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人才培养需求迫切。

无锡在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形式下,引进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相继落户。包括日本NEC、OBC和NTTDATA、法国iParks、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软通动力、清华紫光、阳光传媒、北京汇众益智、好莱坞数码、香港风水隆等公司,[9]众多公司的落户和产业的发展,势必带动强劲的本土人才需求,因此,软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将成为无锡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二,具备多元的培训主体。

无锡具备服务外包企业、高等院校、职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办学等多元培训主体,因此,有助于我们借鉴先进的软件人才培养经验,形成中高低兼备的软件人才体系。现已拥有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创意学院、无锡软通动力培训中心、江苏软件外包园华夏实训中心、汇众益智实训中心等各类培训实训机构。

第三,职业教育资源雄厚。

无锡具有多所职业院校,具备丰富的职教培训资源和职业培训经验,通过有效的整合优化,可以迅速转化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3.2 无锡软件人才培养的模式

综合考虑无锡的政策、产业和地缘优势,全面分析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我们得出了适合无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如图1所示。

3.2.1 构建三位一体的中高低人才结构规划

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培养项目管理、系统架构等高端软件人才,重点培养系统思维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以高职学院为主体,培养软件设计、系统设计、软件评测等中端人才,重点培养构思推理、解决问题、自我管理和协作交流能力。

以职业学校为主体,培养程序员、测试员等蓝领人才,重点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交流表达能力。

3.2.2 形成政府主导的深度校企合作

依托各类软件培训机构,构建校企实训机制,学生在校以“项目引领式”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可以进入培训机构,完成半年到1年的实训学习,学校可以向政府申请资助,支付培训机构一定的培训经费,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依托I-park、k-park、o-park等软件服务外包企业集中区,构建校企实习区,经过培训机构初步打磨成型的学生可以进入校企实习区进行半年到1年的实习,接受企业的文化熏陶和实际工作任务的历练。

3.2.3 构建资源整合共享平台

在学生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可以由政府主管部门协调组成科研团队,借鉴研讨教育教学、实训实习的成熟模式,形成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的平台,供相关软件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种对象进行学习和交流,以此形成交流共享,学习提高的互动机制。同时,该平台也可以作为师资培训、师资共享的平台。

4.结语

综上所述,从印度和爱尔兰软件人才培养的特点我们看到,把握软件产业发展的方向,走在软件产业发展的前面,注重实践、实用和实效,才能使软件人才培养和软件人才需求同步,才能形成中高低合理的软件人才队伍;同时,政府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是软件人才结构合理分布的保证,也是软件产业得以发展,软件人才得以壮大的根本。

参考文献:

[1]中国无锡服务外包网.外包园区[EB/OL].http://www.wuxisourcing.gov.cn,2012-11-18.

[2]百度百科.软件学院[EB/OL].ttp://baike.baidu.com/view/29275.htm,2012-11-18.

[3]方红光,干红华,邵延洁.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9,28(3):

77-78.

[4]金建刚.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30-31.

[5][6]翟玉庆.印度与爱尔兰考察启示录[J].计算机教育,2004,11:45-46.

[7][8]浙商网.重视服务外包工作 无锡市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EB/OL].http://biz.zjol.com.cn/05biz/system/2007/09/24/008826014.shtml,2012-11-18.

[9]尹立坤.工作过程导向下职业学校“学教整合”的课程与教学设计[J].职教通讯,2012.21:1-5+27.

[10]尹立坤,苏克强.教学做合一的高职软件学习模式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06:591-594.

基金项目:2012年无锡市科协软科学研究立项课题(锡科协学字[2012]45号)“夯实人才基础,全力打造中国服务外包高地和世界服务外包基地——无锡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尹立坤,女,讲师,现供职于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软件设计与开发。

作者:尹立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船舶售后服务论文下一篇:情感教育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