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2022-08-10

第一篇: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北分航天桥校区 赵德超

摘要:个性化教育,家长可能要成绩,因此与家长的沟通,

是每位个性化教育的教师都面临的难题。参加个性化

辅导的学生,多多少少都有家庭教育失败的影子。面

对失败的家长,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才能够让

家长感叹“怎么才遇到知音啊”,才能够取得他们的

信任。

与家长的沟通不是必需的。

学生进入辅导机构之后,如果辅导效果稳定,家长和学生满意,老师不一定有见到家长、与家长沟通的机会。

一、与家长沟通的原则

老师和家长沟通,需要掌握原则,掌握方法。与家长沟通的两个原则是:

①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片面追求学生的责任,家长的责任。 ② 老师表示自己“能做到的”,就是“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及早沟通,争取及早解决”。

向家长反映情况,但是不要刺激家长;向家长反映问题,但是有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措施,即使不能及早解决,也为沟通争取了宝贵时间。

二、如何向家长反映情况

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一般都是在学习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学生在辅导中出现不和谐的情况,如何向家长反映呢?这里用到的,是培训机构经常用到的“更“字话术。

举一些在不同情形下可能用到的话:

① 反映学生基础差:需要加强基础训练和基础练习,课堂多练习,坚持课后完成作业,经常来上课;

② 反映学生不听课——以后会“更”严格地要求他,让他“更”认真地听课,“更”认真地做作业。

③ 反映学生上课不积极,作业不主动——以后会“更”积极地督促他听课,更积极地要求他完成作业。

④ 反映学生状态不好——以后会“更多”地关心他,“更”细心地督促他,争取“更加”提高学习效率,作业做得对的题“更”多一些。

⑤ ……这样的例子很多。

(这个“更”字如果用好了,奥妙无穷)

三、与家长沟通需要忌讳的话

家长把学生送来做课外辅导,多半时因为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换句话说,学生的问题,家长实际上早就是一清二楚的。

所以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一般情况是,完全没有必要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这些缺点、这些毛病再重复一遍。

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学生都有缺点,但是,有缺点是不希望别

人去说的。家长更不喜欢别人说自己孩子的缺点。所以,有些话都是要避讳的。

例一:学生状态不好,不好管,不听话,不认真上课,作业做不对,上课做小动作„„

(点评:如果这么说,只能说明我们老师没有尽到责任)

例二:学生对成绩有什么期望值?有什么要求?

(点评:如果这么说,等于给我们老师带上了枷锁,轻易不要提“成绩的期望值”的话题)

例三:他在这里不学习,没有学习,不听话,回家得需要好好管他„„

(点评:直接承认我们失职)

例四:今天讲的内容,他没有掌握„„

(点评:教学失败了)

四、与家长的被动沟通

家长如果约见老师,多半是辅导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课堂纪律不好,作业完成不好,老师教育方法不合适、或者教学能力达不到要求,等等。

家长花钱送学生来辅导机构,主要目标是“出成绩”,次要目标是让学生爱学习,能更听话。如果家长期望值落空,这两个目的都达不到,学生成绩没有进步,甚至退步,还是像原来一样不愿意学习,那家长肯定会不满,会发火,就要和老师“面对面”沟通。

这样的沟通是很被动的。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事先想想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学资料是否齐全(辅导计划,阶段性方案,教案,作业,等等)?教学方法是否有问题(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时间,言谈举止)?是不是课堂上讲习题、做练习的时间多了,讲知识点的时间少了?或者讲知识点多了,而没有做必要的练习和测验?„„要把自己的问题找足,找全,之后把这些情况一一反应给学管师。

如果辅导已经持续一段时间,见不到明显效果,老师其实早就应该知道了。如果到了需要“被家长”见的程度才察觉,老师似乎已经失职了。

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察觉效果不佳,学生提不起精神来,听不进去课,就应该在“这次课”之后及早向学管师反映情况了。学管师会和老师商量对策,必要时先与家长沟通,打打预防针,预防更严重的情况发生。等到家长看到成绩不佳、大爆发的时候,其实已经有点晚了。

如果辅导效果不佳,并且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再与家长的沟通是非常艰难的,在一对一辅导中,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五、与家长的主动沟通

敏感的老师,优秀的老师,可以在学生状况不佳之后、家长不满意之前,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学管师,安排时间与家长沟通。

这样的沟通是主动的,主动权在老师这一边。老师可以策略地把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反映给家长,但是要注意沟通上的语言技巧,或者称之为“话术”。

学生的问题可能很多:状态不好,不好管教,不听话,不认真上

课啊,不做作业啊,上课做小动作„„等等。

通过适当的方式,策略的话术,把真实情况反映给家长,让家长着急,让家长紧张,让家长感觉到机构负责任,老师和学管师负责任。之后,老师和学管师再提出以后对学生要求严格一些、甚至要求学生加课,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六、巧妙应对家长的要求

很多家长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想一口吃个胖子,让学生成绩马上提高。

比如家长以下的这些要求:有的要求“拔高”,有的要求“沟通”,有的要求“严格”,有的要求“关心”„„要求很多,其中最大的一个要求就是“改变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影响思维习惯”——这一点,我们知道是最难的。

家长的要求,有的容易做到,有的就很难做到。

容易做到的,比如知识点的查漏补缺,比如具体哪些习题的演算讲解;有的则很难改变,比如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不主动,学生调皮、不听话。家长的有些要求,需要老师努力之后才可能做到,比如某章、某节知识点的理解。

但是,我们要让家长感觉到我们的努力,要让家长感觉到“我们想了有利措施,正在采取措施”。

实际上,家长要的不一定是效果,要的是措施——

要的不是办法,要的是“你有办法”,“你正在想办法”,“正在”„„

最后,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家长可能会吐露一些家庭的隐私、学生不为人知的情况,老师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内容,都要保证不再外泄,这是做老师的一个准则,这里不再多说。

参考文献

[1]. 杨柳,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分析,2006年5月,http://

gzjy.dgzx.net/ReadNews.asp?NewsID=403

[2]. 徐心梅,浅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http://bbs.sdchild.

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823(2009年)

[3]. 李超,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学问,http:///

newxx.jsp?id=562(2010年)

第二篇:家长如何提高与孩子的沟通技巧

对父母来说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这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这就要家长对孩子进行细心的观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多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

很多年轻的父母或许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孩子越大,越难以沟通。“我不要穿这件衣服,太紧了。”“我是对的,你才错了。”“你去哪儿?我也要去。”„„诸如这些事情,日复一日,我们常常被折腾得筋疲力尽。然而细想想,作为父母,我们也许存在一些不恰当的习惯:是否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让他们说出真实感受;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用手指指着孩子;当孩子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时,我们是否火冒三丈;最后谈话结束,我们是否会给孩子一个拥抱?亲子间的沟通,作为父母是要有些策略的,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我们都应该考虑。当我意识到这些问题时,我开始反省,并留意自己的言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想法、说话方式,并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你应该表示共鸣,如他在幼儿园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可以称赞说,“噢,真棒,妈妈也替你感到很开心”。当孩子向你诉说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你关注他的谈话内容,可以使用“嗯”、“是吗”、“后来呢”等词,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和谐的气氛永远是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添加剂。要专心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一起去吃饭,一起去听音乐会、参观绘画艺术展、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车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都是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最佳时机。

不能永远只是你说孩子听,不管孩子对你讲什么,你都应该让他把话说完,给他说话的机会,一定不要在孩子没有说完他的话时,就对孩子发脾气。在讨论一般的家事时,不妨也让孩子参与,不管最后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应让他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如此,他们也会尊重长辈。

沟通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与人交流就要从沟通开始,沟通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终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大家庭。

第三篇: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淡谈幼儿教师应怎样与家长沟通

【论文摘要】: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在社会生活中,是难以离开与其他人进行交往的。一个人如果不同其他人进行任何交往,那么他不是一位神,就是一只兽。”人际交往,礼尚往来,既体现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你自身的修养。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师

、 家长

、 沟通

、 相互学习

、 换位思考 、 交流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在社会生活中,是难以离开与其他人进行交往的。一个人如果不同其他人进行任何交往,那么他不是一位神,就是一只兽。”人际交往,礼尚往来,既体现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你自身的修养。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是非常的重要。要提供幼儿的素质,单靠幼儿园或是家庭任何一方都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使家长和幼儿教师成为共同育儿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与幼儿相处得十分融洽的新教师,但在与家长沟通时会显得十分困难。这是由于教师与幼儿相处时有一种优势心理,而面对家长时却并不那么自信,有时容易因紧张而产生一些不当情况发生,甚至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其实,我们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要面对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这些家长有爸爸和妈妈,也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可以说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幼儿加上多位家长。而且相对于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接触频率要高得多,每天至少要与家长见两次面,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在相互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我们新教师而言,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必须注重一些方式方法,掌握技巧,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重要性。

1 作为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每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事实上,幼儿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比教师多得多,家长肯定比教师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和兴趣爱好等等,在教育孩子方面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不一定是成功的经验,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总会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可以和家长进行必要的经验交流,

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并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方式。

1. 有利于家园之间相互配合,确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同样,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宗旨,那就是“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其中,做好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工作,是为幼儿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

由于各方面不同的因素导致家长在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各不相同,从而其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方法也就自然不同,甚至有些极端。有些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有些家长则主张哄骗。此时,幼儿教师有责任通过不懈的沟通工作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家长观念转变了,那么家长的家教水平也提高了,自然而然地也会自觉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理解教师,信任教师,真正实现“家园共育”。

2、有利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绝不能以为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在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还应认识到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同时,也是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将优秀的育儿经验推广,扩大其影响力。这样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也调动了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密切家园关系。

二、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

1.有关幼儿园。如:介绍一些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办园理念,幼儿园的教育特点、课程内容,及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例如我园的童话特色创建,环境,家长亲子阅读、班级图书角的漂流活动等等。

2.有关幼儿。说说孩子最近的表现,好的,不好的,听话的,调皮的,跟家长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引导。

2 3.有关家长。幼儿教师面对的家长千差万别,特别是我们农村一些年龄偏大的家长,其教育方法、教育方式不得当,往往会走极端,要么管的特别严,要么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方法上给家长以指导,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科学育儿。

三、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在强调家园共育的现在,教师进行家长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家长学校、家教讲座、家长开放日等等。但是因为教育幼儿不同于其它工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着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另外,幼儿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教育观点与教养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幼儿和家长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沟通。只要充分地利用家长资源,做到家园同步教育,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的发展。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

1.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

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进行个别交谈。这种形式最普通也最灵活。譬如,要求幼儿每天早晨入园和下午离园时都应与教师打招呼,以便教师了解每位幼儿来园和离园的情况。当有些幼儿无法记住这一点时,教师就应站在班级门口作必要的提醒,并请家长配合帮助幼儿养成这种习惯。

选择合适的时间召开家长会。这是幼儿教师和家长,以及家长与家长之间进行相互沟通最好的方式。但是由于大部分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在家长会召开的时间安排上,需要幼儿教师把握全局,选择合适的时间。

对于不常见面的家长,如何与他们进行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沟通的好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就会产生信任。家长工作忙,没时间来幼儿园,又非常想了解孩子在园情况,怎样与家长及时沟通呢?我通过小纸条、手机短信、电话、班级QQ、等多种形式和家长及时联系及时沟通。

2.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和家长接触,教师给他们的印象很重要,这时如果你拥有热情友好、亲切温和的态度,将会给家长留下“好相处”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你传达出的友好信息,揣测教师将来会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些都会成为今后教师、家长长时间的相处、交流的感情基础。那么这种热情友好的态度怎么营造呢?

第一,教师要学会“微笑”。

3 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友好情感的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 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都能时时交流、理解在良好的气氛下进行。 第二,教师要学会一些简单的礼仪。

新教师与家长接触时要表现出彬彬有礼。比如说和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也就是要站起来或者让家长坐下来和你对话;当年长的家长与你交谈时,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喊“XX奶奶”或“XX爷爷”,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

第三、与家长谈话时的语言和忌语。 (1)当家长提出要求或意见时

用语:我们一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您的要求我们明白,请您放心、我们会转达你的建议,谢谢你的帮助。

忌语:那怎么可能、你想得太多了、这是不允许的。 (2)当幼儿生病需要服药和照顾时

用语:您放心,我们会按时给孩子服药,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您联系、药我们已经按时给孩子吃了,据观察孩子病情有所好转,请回家再接着服药。

忌语:知道了、他的药真多、他怎么老是吃药啊。 (3)当家长打电话或亲自来为生病幼儿请假时

用语:谢谢您通知我们、病情怎么样、您别着急、孩子病情稍好些,可把药带到幼儿园,我们会帮您照顾的。

忌语:知道啦、好的、没事的。 (4)放学时家长晚接孩子

用语:没关系,不着急、请商量好谁接,免得孩子着急、准时来接孩子,孩子会更觉得家庭的温暖、帮助家长是我们应该做的、孩子玩得很自在,晚点接没关系。

忌语:明天早点接了、你怎么老是那么晚、我终于可以下班了。 (5)找个别家长谈话

4 用语:对不起,耽误您一会儿时间,反映一下XX小朋友近期情况、在„„方面要„„希望您给予配合(态度平和,说话和气、委婉)

忌语:XX一点不聪明、太吵了、在班上属于中下等、真让人心烦,小朋友也讨厌他。 (6)家长送孩子随意及走进教室

用语:家长请留步,让孩子学做自己的事情、孩子能做好自己的事情,请您放心、孩子们正在用餐,请您留步。

忌语:家长不要进来!走来走去不卫生、让他自己放书包得了。 第四,教师要主动地给予家长一些帮助和关怀。

细节指出见真情。现在小朋友的父母很忙,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来接送,教师可以用帮忙孩子穿外套和整理衣裤、叮嘱孩子听爷爷奶奶的话、把通知写成小纸条让他们带回去等方式,向家长们传递自己的关心。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热情、友好的情感氛围,才能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理解和信任的建立。

3.关爱幼儿,以真诚作为沟通的桥梁. 第一,关爱孩子,对孩子的表现了如指掌。

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就要让家长认同自己。但是,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不喜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教师要关注孩子、喜爱每一个孩子,掌握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点滴。例如:小班新生的家长。有人常说幼儿有入园焦虑,实际上新生家长也会有入园焦虑。因为要将自己的心爱的小宝贝交给陌生人看管,既使是自己精心挑选的幼儿园、挑选的老师,也会不放心,不适应。他们会不断的询问教师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程度。如果你对孩子的表现不知道,不了解,家长会觉得老师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也就不会积极配合教师的各项工作;但如果你对孩子的种种情况告诉家长,那么家长会觉得这位老师很负责,把孩子交给你放心、安心,对园内组织的各项孩子也就能积极参与了。

第二,欲抑先扬,提升家长的认同感。

教师如果要陈述幼儿存在的问题(如坐不大住)时,应先与家长交流的是幼儿表现好的方面(发言很主动)。与家长的交流始于对其外貌的赞美(畅畅妈妈这么漂亮),这本与幼儿表现是无关的,但正是这些交谈,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心里对教师有认同感,营造交流和睦

5 气氛,为间接意思的表达作了良好的铺垫,这样,当教师指出幼儿的不足时,家长也易于接受一些,能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育。

4.换位思考,理解尊重每一位家长。

理解就是用自己的体会来感受到对方提出问题的想法,也是一种诠释。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感受,这就是理解体会的不同。每个人对一种事物的诠释都不一定相同,那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事物的感受体会有所不同,理解就是因每个人的大脑对事物分析决定的。理解不等同于体会,两个词是有明显的差别的。理解是个体对事件的逻辑表示赞同,也不排除有个人体验,但主要是承认事件的逻辑关系。从“理解”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理解是双方的,是需要构建一个平台。只有双方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才能便于相互理解。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是需要平台的,它的建立是以幼儿的幸福成长为目的,需要教师、家长双方的努力和维护。在教师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其实也会遇到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如:幼儿摔跤了,或是与同伴打闹,受伤了,这时教师应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想一想,假如我是家长,自己的孩子受伤了,会是怎样的心情,想要教师怎样做;又或者,家长因为种种原因数落我们老师的不是,但是我们是不是能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想一想,家长说的是否有理,对照自己的言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许我们就能更理解家长,自己的心境就会更平和。只有我们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与家长同心同德,我们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才会更有效。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必须充分尊重家长,作为一名新教师,也不要在家长面前手足无措,要勤于学习,以先进的育儿理念、科学的育儿方法武装自己。教师与家长应该是平等地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要善于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乐于和教师接近,愿意和教师进行沟通,与教师相互配合教育孩子。

6

主要参考资料: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 《教育导刊月刊》

3、 《学前课程研究》

4、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5、 《幼儿园教师礼仪与沟通》

第四篇: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浅议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交往 河南省郑县教育局 王庆善

班主任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和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与家长进行教育土的合作。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是重要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交往应做到:

一、主动。班主任与家长经常的联系沟通,有助于克服对学生的要求上的不一致,从而避免教育上的某些失误。班主任应从思怨上重视这种交往,把家长视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合作者,积极主动地建立与家长经常性的联系,以利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与家长商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快更好的方法。而不应出于偶然的动机或由于想要迫使家长对孩子采取什么“措施”,以致造成家长害怕教师家访或邀请去学校。班主任应该成为家长在教育工作中的助手,从而对这种交往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

二、尊重。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对方。班主任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但不能因此便以教训的口吻与家长谈话,特别是当其子女在学校“闯”了祸的时候,班主任仍要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单重。决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训斥家长,这不仅使家长难堪,有损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长一旦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孩子,便机易形成与班主任的对立情绪。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静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做到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三、客观。这里的客观,是指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班主任在对家长介绍学生情况时,不可以漫不经心或是毫无根据地对其子女做出能力和行为评价。班主任对学生任何不慎重、不客观的评价,都不会被家长疏漏或遗忘,而只有伤害家长的感情,使他们为此而惑到伤心。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应尽量实事求是,力求全面而公正。对优、缺点都要做出分析,并指出努力的方向。

四、委婉。教师是家长的教育顾问,理所应当对家长提出教育要求。班主任应善于找到向家长提出要求的适当形式,语言尽可能委婉,最好用建设性口吻。如:“你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做„„”、“你能否试一下这种方式”等,告诉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对于家长不符合教育要求的行为、观点应做说服工作,向他们解释这样做对孩子教育所带来的危害。注意不要将自己的责任推到家长身土,如:“你儿子上课老讲话,要采取措施。”之类,不仅证明班主任的无能,而且也证明了班主任的不负责任。

五、倾听。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有高度自我批评精神的班主任,总是能从别人的批评中找到自己应考虑的东西。在与家长交谈时,要正视对方,注意倾听,不可以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特别是听到他们对自己的意见时,更要冷静地反省自己,即使对方说得完全没有道理,也应心平气和地安静听完,再用事实或道理来证明或解释自己的做法,向家长证明为什么这些意见是不正确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1996年第4期)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甘肃省兰州市第六中学罗雪

实践证明,学校与家庭配合密切、协调,学生就能全面发展;班主任善于做好家长的工作,学生的进步就比较显著。因此,做好与家长沟通工作也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内容。

一、见面的技巧——精心准备第一次家长会。

第一次与家长接触,双方都是怀着好奇的心情。作为家长,急于想知道自己孩子的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作为教师也很想了解各位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因此带班后的第一次家长会格外重要。因为要通过这次家长会,彼此作初步了解,更重要的是让所有的家长认可学校、班主任,并打消某些家长可能存在的担忧与顾虑。为此,我精心准备,做了以下几点:

1.开学第一周,我将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及班级作息时间表送到了每位家长的手中。信中表达了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对他们选择我校选择我们表示真诚的感谢,恳请他们随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2. 家长会上以良好的师德形象让家长相信我这位班主任是位好老师;让家长相信所有的任课老师是可以令他们信任并有高度责任感的老师。

3. 阐述了我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关注与理解,对本班学生的教学、教育设想及准备进行的一些活动;向家长提出明确要求,以求得家长的配合和理解。

二、沟通的学问——学会三种角色的转换。

人与人交往讲究一个“诚”字,与学生家长沟通,更应如此。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班主任合作,及时反馈并配合学校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因此,沟通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一个关心孩子的亲人。家访或请家长来访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对学生学习成绩、性格爱好、家庭情况等一定要了如指掌。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印象。这样也促进了感情上的沟通。

2.做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家长来访时,应起身欢迎,让座,家长走时送出门外。同时要使用文明用语,在与家长一言一行的交流中,他就会明白你是一位很有道德修养的班主任。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校了解情况,我们都不能板起面孔去教训家长或者是要求家长怎样,而应该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家长的朋友,与家长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做一个善于倾听的听众。家长表达他的意见时,不论我们是否赞同,都要专心倾听,耐心解释。这样做容易使家长受到重视,即使他带着满腔怒气来,也不会在一个通情达理的老师面前失礼,而我们表现出的耐心正是对家长心情的理解,从而能够坦诚地与家长交流。

三、谈话的艺术——积极应对不同类型家长

不同的家庭,文化水平的高低、素质修养的不同,决定着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知程度、配合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1.对于通情达理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事实证明:在交流中,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的措施是很有效的。

2.对于偏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尽量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的表现予以真诚的表扬,然后委婉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在肯定家长爱子女的正确性的同时,恳切地指出溺爱对孩子的危害,耐心的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子女,征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前途对家庭和孩子的重要性,激发起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教育孩子的活动。同时要委婉的提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关爱的家庭中不仅很痛苦而且很难成才,从而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不能用成绩是唯一的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挖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但一次不能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他没救了”这样的话来彻底浇灭学生和家长的希望。只要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就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5.对于“蛮不讲理”的家长,要面带微笑,以理服人。因为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微笑能让人轻易化解矛盾、帮助人度过困难,微笑更能赢得别人的好感。那些蛮横、唯我独尊的家长,往往会在大度宽容的理解、微笑面前放弃自己的任性与孤傲,从而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消除误解和矛盾。(《宁夏教育》2008/10)

班主任应怎样与不同类型的学生家长沟通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大武学校 赵玉霞

陶行知先生说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我们要把学校的围墙拆去, 那么才可与社会沟通。这处围墙不是真的围墙, 是各人心中的心墙。” 作为一名教师, 特别是一名班主任, 如何推倒这座心墙, 用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校成长环境呢? 关键在于通过与家长沟通, 调动家庭的教育力量, 使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性格、职业、爱好等各不相同, 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班主任如何讲求艺术, 巧妙地与各种不同类型家长沟通呢? 下面,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 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面对知识型的家长

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一些家长, 有一定的知识、修养、丰富的社会阅历或一定社会成就。他们一般比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能经常细致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 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作为班主任, 一般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 主动请他们提出对教育的看法,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和学生家长一起, 同心协力, 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后通常都能达到较好的预期效果, 班主任自身也会得到一定水平的提高。

二、面对溺爱型的家长

在当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 自然溺爱型的家长也普遍存在。他们最希望听到班主任对自己孩子的肯定。沟通时, 班主任首先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即使再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也会有一些闪光点, 抓住他们的积极品质, 力求表扬放大到人格。更要尊重学生家长热爱子女的感情, 让其感受到班主任和他们一样在真诚地热爱着孩子。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班主任从而能接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在此基础上, 适时向家长真实反映情况, 指出存在的问题。当然, 对学生的批评要就事论事,不可放大。同时, 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的危害, 耐心热情地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 千万不可袒护、隐瞒子女的过失, 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在家表现情况。班主任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 在要求中透着委婉, 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 从而主动与教师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三、面对脾气暴躁型的家长

这样的家长往往个人修养不高, 急功近利, 学生一出现问题, 不分青红皂白就拳脚打脚踢。与这样的家长沟通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有理有节, 面带微笑, 让家长理解体会到: 老师与家长沟通并不是希望给学生招来一顿皮肉之苦,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如果家长把孩子痛打一顿, 只会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烦感, 适得其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父母不知道在打骂孩子的同时, 他们也犯下了新的错误, 与其惩罚孩子, 不如做个榜样。要让家长理解所有这一切, 首先就要以理服人, 取得家长的信任。在面对他们时, 难免也会遇到他们对学校方面的指责与不满, 班主任要克制自己的怨气, 给予最大的理解, 不和家长做争执, 更不挖苦讽刺, 保持脸上充满微笑, 正确解释, 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 都能轻松渡过, 最终赢得家长的好感。用自己的宽容大度, 消除家长的误解, 保证在家校教育学生中达成共识。

四、面对放任不管型的家长

对无时间照顾孩子的家长, 要告知其子女在校的情况,督促了解子女在家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习惯, 关注子女成长;对只顾自己喜欢玩玩乐的家长, 及时将孩子的闪光点汇报家长, 用学生的点滴进步感化他们“麻木”的心: 对怒其不争的家长, 引导他们正确分析面对现实, 适当降低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值, 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家长树立自信。同时, 班主任要通过沟通使由于各种原因对孩子放任不管的家长认识到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 往往是有心理缺陷的人, 改变放任不管的态度, 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教育孩子的活动, 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五、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家长

学习困难学生是教育中的弱势群体, 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用心呵护。在家长面前, 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欣喜; 而对学生缺点, 不能不说, 但不要说得太多, 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孩子充满信心从而自己也受到感染和鼓舞。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 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 配合工作。我们见了这些家长常听到一句话就是“老师啊, 孩子成绩太差,我们实在不好意思见您啊。”此时, 班主任应明确表示不赞同这样的说法, 引导家长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例如在运动会上他为班级赢得了很多荣誉、大扫除中劳动积极等。相反, 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心, 加强家校沟通与交流。

总之, 班主任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家长, 但无论与何种类型的家长沟通, 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相待, 将心比心, 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沟通的桥梁, 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工作》2008年第5 期)

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禁忌

吴玉莲

在学校里, 与家长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 需要技巧。交流得好, 会让家长心悦诚服, 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教育孩子; 交流得不好, 则适得其反。作为班主任, 以下几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1.告状。孩子出了问题就打电话给家长或叫家长到学校, 这是家长很害怕也很反感的事情。孩子难免出错, 有了问题, 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 想办法解决而不应该推给 家长。教师与家长比起来, 教师毕竟是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 毕竟是掌握了教育方式方法的, 大事小事都叫家长, 只能显示班主任的无能。“孩子哭了抱给娘”, 这在学生管理上不可取, 久而久之, 学生便会失去对老师的敬重。

2.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任何一位家长, 无论他的孩子多么顽劣, 都不希望别人当面数落, 更何况有些班主任会在办公室里, 当着许多老师的面对家长数落学生, 这会让家长很没面子, 结果只会让家长窝着火回家训斥甚至打骂孩子, 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3.指责训斥家长。学生犯了错,有的班主任会对家长说: “你的孩子怎么回事啊? 老出问题。”“你们怎么教育的?”“你们也管管孩子!”等等。遇上好脾气的家长, 也许不会说什么, 但有些家长会反驳你: “我们的孩子在家很好, 在你那里怎么就不听话了?”“孩子交给你了, 老师怎么教育的?” “你怎么给我们管的?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双方都会很尴尬, 家校配合就更谈不上了。

4.对家长不冷不热。有时家长会找班主任了解孩子的情况, 这很正常, 也很应该, 班主任理应感到高兴且积极支持配合, 但家长经常发现有的班主任爱答不理的, 这有损班主任的形象。如果你的态度不冷不热, 家长会感觉你对孩子漠不关心, 感觉你是一个责任心不强的人,孩子交给你他会感觉不踏实, 不放心。与好多家长接触, 都说想找班主任了解孩子的情况, 可又怕见班主任, 其中就有这个原因。

5.居高临下。居高临下是人际交往的障碍, 大家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交流, 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也是如此。平等、真诚、专注、投入, 让家长感受到你是在用心交流, 家长会被你感动, 会佩服你,尊重你, 信任你, 他们会把这种尊重、这种信任传递到孩子那里, 班主任的威信也就树立起来了, 这对班主任来说非常重要。

说实话, 做老师很辛苦, 做班主任更辛苦, 除了日常的教育教学, 还要管理班级, 还要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 还要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家长打交道。如何让家长满意, 如何让家长心悦诚服地积极主动地配合班主任教育孩子, 的确需要好好琢磨。(《湖南教育》2006/12)

班主任与家长交往中的“八忌”

胡仲琴 于支国

一、忌贪。贪吃、贪拿、贪玩,不仅有悖于师德规范,失掉教师的人格、尊严,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忌贪,是家长认可班主任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忌势利眼。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如实地反映孩子的情况,忌阿谀奉承,忌冷语冰人。

三、忌不顾原则地迁就家长。对待少数要求不合情理的家长,不必正面回答他,要如实的向他介绍班级工作情况。

四、忌让犯错误的学生“回去喊家长到学校来”。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害怕家长知道,所以干脆不上学,在外游玩,后果不堪设想。较好的办法是电话通知家长,或把“喊家长”变为“访家长去”。

五、忌在办公室里当着其他教师的面,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让家长无地自容。较好的办法是平时留意“调皮生”的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向家长介绍情况。

六、忌开家长会公布学生名次,指名道姓地批评学生。较好的办法是分层次召开家长会,同一层次的学生家长在一起,会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

七、忌在家长面前流露出对科任教师的不满。当家长反映科任教师问题时,不要妄加评论。家长反映的情况属实,可以有策略地向科任教师转达家长的意见。家长反映的问题与事实不符,可以向家长解释。

八、忌在家长面前对外校教师评头论足。有的家长,在孩子入校前,会直接或间接地向班主任征求意见,班主任既要客观地介绍本校的优势,也要客观公正地介绍外校的优势。(《中小学管理 》2003年01期)

与家长“亲密接触”八忌

赵冬

一忌动不动就请家长。有些班主任把“请家长”当作处理犯错学生的法宝,只要学生犯了错,就请家长,其实这样做极不明智。请家长要把握一个原则—“必要”时才请。如果动不动就请家长,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请家长”麻木不仁,或记恨老师;家长也会有怨言,认为班主任无能。

二忌请家长前不做准备。准备请家长之前,班主任要把事情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并掌握真凭实据。不能听某个学生一说或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就认定某件李的情形如何。如果是道听途说,没有确凿证据,到时候不仅不能取信于人,还会让家长抓住“把柄”,造成被动的局面。

三忌让学生通知家长。班主任跟家长联系时,一定要亲自和家长通电话,并向家长解释清楚请其来校的原因,让家长有个心理准备。忌让学生通知家长,因为学生告知家长时,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叙述事情,可能会有所隐瞒或者颠倒是非。家长受到蒙蔽,容易对老师产生误解。

四忌“舌战群信”。有的家长为了给自己壮声势,向学校和老师施加压力,往往会叫上很多人一起到学校讨说法。一群人同时跟班主任“理论”,你一句,他一句,班主任很难应付。加之这些人不是孩子的家长,对孩子或事情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常常只是为了哥们义气或亲友之情,帮忙泄愤,解一时之气。这种情况下,应对不好反而会坏率,甚至会使事情发展到不好收拾的地步。所以,这时候班主任一定要明确表态:“我只跟孩子父母单独谈话,其他人暂不接待。”

五忌化友为“敌”。跟家长谈话时,班主任要设身处地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切忌向家长历数学生的种种“罪状”,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势必引起家长的反感,无形之中把家长推向了老师的对立面,增加了双方沟通的难度。有时,家长甚至与孩子结成攻守同盟,共同对抗老师,这样一来,班主任要解决好问题就更困难了。

六忌不会“察言观色”。班主任要善于倾听和观察,通过家长的言语、神态和举止,准确抓住家长的心理,这样才能够有效降服“难缠”家长。如小亮和同学打架,小亮被给予记过处分。他的父亲坚决不同意这样处理。我耐心地与家长交流彼此的想法,沟通中我了解到,小亮父亲对学校的处分极为重视,怕以后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坚决不签字。抓住家长这一心理,我明确告诉他:如果家长不签字,小亮没有受到处理,就很难认识到错误,以后继续和人打架,如果发生意外,岂不比这处理更有“影响”?最后,家长被说服了。

七忌“软”“硬”过度。“刁蛮”的家长通常语言尖刻,态度蛮横,盛气凌人。班主任既不能被家长的气势吓倒,委曲求全,又不能“硬碰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家长,我们都要心态坦然,不卑不亢,只有我们自己稳住了,家长才能够被“征服”。一次刚处理完一个打架的学生,学生家长就冲到我办公室说:“有胆子,告诉我你家住哪儿,我去你家跟你‘理论’!”我听后,语气平静而严肃地告诉他:“我们是依据政策和规定处理学生,从来都不怕任何报复。如果我处理错了,你可以依法、依照程序和规定去找有关部门申诉。要是作为朋友,欢迎您去我家做客,但如果是带有其他目的,请原谅我不接待。”我不卑不亢的态度,打消了家长的气焰。后来,他倒被我入情入理的分析说服了。

八忌孤军作战。有很多班主任觉得自己班里的事情捅到学校去不好,因此,总想瞒着,自己悄悄地处理。其实,很多时候,一些“难缠”的家长正是抓住了老师这个心理,变得很嚣张,动不动就以此要挟。这时候,我们应该正视问题的出现,向学校领导和同事求助,不要孤军作战。(《班主任》2009年06期)

谈班主任与后进生家长的关系处理

浙江省龙泉市民族中学 柳兆鹏

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 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学校教育行为的不到位等诸多因素, 一个学校, 一个班级难免产生学习上一时有困难的“学困生”。做好学困生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与学困生家长关系的处理得当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 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一难点呢? 笔者认为, 必须注意以下“十忌”: 一忌: 繁复告状降灾难 家长是班主任做好学困生工作强有力的后盾,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书信、电话、家长会等多种形式联系家长。双方知彼知己, 才可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

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困生并不喜欢班主任接触家长,家长也在不知不觉中疏远了班主任, 究其原因, 无非是有的班主任动辄向家长“告状”, 送“鞭子”, 送“棍子”给家长。一旦班主任登门家访, 学困生就提心掉胆, 不知所措, 极易产生对班主任的不信任。

其实班主任联系家长仅是一种手段, 不是目的。企望通过告状, 联合家长压服学困生, 其结果总是压而不服。如能变“告状”为适时“报喜”, 变送“棍子”、“棒子”为送温暖、送爱心给家长, 那么, 班主任和家长联系的这座桥梁也就没有学困生在设“路障”了! 二忌: 偏面看人看扁人

有些班主任, 只看到学困生的短处而不及其它, 对优等生和学困生采用双重标准: 优等生犯错误可以宽容、原谅;学困生犯类似的错误则大逆不道, 不可饶恕, 处罚就从重从速, 使学困生及其家长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感, 家长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学困生固然缺点多, 但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看人得看全面。从另一角度看, 学困生往往重感情, 守信用; 心胸开阔, 为人慷慨大方; 实践、组织能力强„„学困生的这些长处, 正是相当多优等生身上的短处。那些有经验的班主任敢于善于跳出应试教育的束缚, 与家长携手利用学困生的长处, 做到扬长避短, 因势利导, 组建出一个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班集体。我们不可否认有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存在: 当年在学校被看做一条“虫”, 如今却变成了一条“龙”。

三忌: 简单轻率下结论

“哀莫大于心死”。班主任要给学困生家长以信心和希望, 不能在家长面前给他们的子女“判刑”——你儿子真笨,将来没有出息; 你女儿本性难改, 永远读不好书„„我们深知, 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源泉, 一个对未来失去信心的人怎能不对现在的一切感到失望绝望呢? 班主任信心的丧失必然强化家长的灰心失望, 并会加剧这些学困生的“颓化”, 这样, 班主任、家长、学困生三者就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四忌: 满腹叹气诉无奈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 青少年的品德心理体现出半幼稚、半成熟, 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而又充满矛盾动荡性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情感上的自制力弱, 冲动性大, 好奇心强。这些特点在学困生身上体现得尤为具体和突出。他们往往知错而错, 明知故犯, 屡教难改。教育者对此若不胸有成竹, 难免会灰心、会气馁、会半途而废。

要使一个学困生转化取得成功, 需要我们不惜注入时间和心血。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只要坚持不懈, 方法得当, 是会出现我们所期待的变化! 那种向家长发牢骚诉无奈的做法只会导致前功尽弃。

五忌: 不分场合一刀切

弃恶从善, 改邪归正, 进而发展为走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追求的健康人生之路, 是教育学困生的根本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 班主任须和家长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融洽关系。

学困生家长如同学困生一样, 所受的“伤害”已太多: 因为子女不争气, 在单位觉得脸上无光, 在社会上受到他人的指责讥讽, 还常伴着左邻右舍的埋怨怒斥。如在学校还得不到一点尊重理解, 那么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也会引发破罐破摔心理的产生。一旦家长产生这种心理, 那么, 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就失败了一半。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说过:“如果对方是一台机器, 只下达一道命令便可万事大吉, 但和我们一道工作的是人。对于人来说, 理解应优于理论。”这话道出了管理“人”这项工作的要旨。

六忌: 态度冷淡摆架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本能心理, 就是学困生的家长也是真诚地希望子女在学校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只是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 师生之间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友爱, 有助于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也一样, 有真诚, 便有了良好的和谐关系。人的热情可以感动一个人, 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说, 热情是班主任与家长关系的润滑剂。

七忌: 威胁恐吓算老帐

一些班主任常借停课、处分、体罚、转班、转校、记录学困生的违纪行为等手段来对付学困生, 一有不是, 就“算老账”, 以威胁他们的家长。这种做法背离了教育的宗旨, 其实践效果也有害无益。

一个班主任对待优等生, 常以他过去的成功作为促进其争取更大进步的动力, 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对于过去是“耻辱”的学困生及家长, 威胁恐吓以及“算老帐”无疑是给他们心理“雪上加霜”。 过去是过去, 过去已成为历史, 要想使一个人向好的方面转化, 就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 不能把学困生“耻辱”的历史埋在心底。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困生“弃暗投明”的原动力。

八忌: 推卸责任一身轻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 难免有失误。这就要班主任具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客观地、辩证地看待自己, 反躬自省, 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改进教育方法, 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 做到运筹帷幄。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不会影响到班主任的威信。相反, 却能打动家长的心, 使家长觉得你是一个胸怀大度, 值得信赖的人。从而沟通增进相互的感情, 并为学困生作出榜样。那种把责任推给他人, 以种种理由为自己辩护, 强词夺理, 不是一个优秀班主任的做法。

九忌: 伸手索取损形象

班主任这支队伍中的一些人经不起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 顶不住市场经济信息的压力, 防不住社会腐败现象的侵蚀, 挡不住外来文化的迷惑, 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严重的异变错位。他们置职业道德于不顾, 凭借自己是班主任, 利用大多数学困生家庭生活优裕、家长有一官半职的优势, 巧立名目, 或明或暗向家长“伸手索取”: 礼品进贡,调动工作, 安排就业等, 无所不及。

中学生既有可塑性大、模仿力强的特点, 又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学困生更是如此, 他们无时不在观察、评说、效仿班主任的形象、言行、举止。

伸手索取极大地损害了班主任的自身形象, 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崇高赞誉相悖, 在学生、家长中失去威信。孔子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

十忌: 一味迁就害双方

班主任的宽容、仁慈、友善, 是在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前提下的宽容、仁慈、友善。失去原则的迁就, 既害自己, 又害家长。

的确, 社会上有些学困生的家长蛮不讲理, 孤高自傲,品德不正。班主任若纵容家长的无理取闹, 实质上就纵容了他们子女的错误。对此, 班主任除了依靠学校行政等多方力量外, 特别要讲究说理的艺术性, 做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立之以规, 使对方心服口服, 体现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尊严。(《教学与管理》1998年06期) 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请记住以下5句话: 1.您的孩子最近表现很好,如果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下,孩子的进步就更大。

2.孩子之间的问题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解决,放心吧,我们一起来慢慢引导他。 3.您有什么想法,可以坐下来谈谈好吗,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 4.很抱歉,孩子受伤了,老师也很心疼,以后我会更关注他。 5.谢谢您的提醒!我查查看,了解清楚了再给您答复好吧。 切忌以下用语: 你们家的孩子太爱惹事,我们都伤透了脑筋。 这孩子太笨金建明;他查查智商是不是有问题。

您的孩子没法教,给他讲100遍也没反应,您把他转走吧! 请家长写一份保证书,再犯错误,干脆您来陪读吧! 您的这种要求我们不能接受,您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金建明《浅谈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的问题》《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 01期 )

班主任与后进生家长的“六忌”

戴传生

一忌:繁复告状降灾难

家长是班主任做后进生工作强有力的后盾,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书信、电话、家长会等多种方式联系家长。双方知已知彼,才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后进生并不欢喜班主任接触家长,家长也在不知不觉中疏远了班主任。究其原因,无非是有的班主任动辄向家长“告状”,送“鞭子”,送“棍子”给家长,最终,遭殃受罪的是这些后进生。于是后进生认为,班主任登门造访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夜必有暴风雨。所以,他们提心吊胆,深恶痛绝,产生对班主任极度的不信任。班主任必须清醒认识到:联系家长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企望通过告状,联合家长压服后进生,其结果总是压而不服,吃力不讨好。如能变动辄告状为适时“报喜”,变送棍子棒子给家长为送温暖、送爱心给家长,那么,班主任和家长联系的这座桥梁也就没有后进生设“路障”了!

二忌:片面看人看人扁

“做领导的眼睛只盯着部下的短处,是工作不称职的表现”做班主任也一样,不能只看到后进生的短处而不及其他,对优等生和后进生采用双重标准:优等生犯错误可以宽容、原谅;后进生犯类似的错误则大逆不道,不可饶恕,处罚就从重从快,使后进生及他们的家长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家长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后进生固然缺点多,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人得看全面。从另一个角度看,后进生往往重感情,守信用;心胸开阔,为人慷慨大方;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强„„后进生的这些长处,正是相当多的优等生身上的短处,那些有经验的班主任,正是敢于善于跳出应试教育的束缚,与家长携手发挥后进生的长处,做到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组建出一个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班集体。我们不能不看到有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存在:当年在学校被看作一条“虫”,如今却变成了一条“龙”。

三忌:简单轻率下结论

“哀莫大于心死”。班主任要给后进生的家长以信心和希望,不能在家长面前给他们的子女“判徒刑”——你儿子真笨、将来没有出息;你女儿本性难改,永远读不好书„„我们深知,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源泉,一个对未来失去信心的人怎能不对现在的一切感到失望绝望呢?班主任信心的丧失必然强化家长的灰心失望,一定会加剧这些后进生的“颓化”,这样班主任、家长、后进生三者就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四忌:满腹叹气诉无奈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品德心理体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依赖性错综复杂而又充满矛盾动荡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情感上的自制力薄弱,冲动性大,好奇心强。这些特点在后进生身上体现得更具体更突出。他们往往知错而错,明知故犯,屡教难改。教育者对此若不胸有成竹,难免会灰心、会气馁、会半途而废。要使一个后进生的转化取得成功,需要我们不惜注入时间和心血。路漫漫其修远,但工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不懈,方法得当,是会出现我们所期待的变化的!那种向家长发牢骚诉无奈的做法只会导致前功尽弃。

五忌:态度冷淡摆架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本能心理。乡下的千里迢迢往城里送。城里的千方百计往重点学校挤,便是极好的例证。就是后进生的家长也是诚挚热切希望子女在学校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天下父母一般心!只是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师生之间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友爱有助于教学和教育任务的完成。”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也一样,没有互相的好感,便没有良好的和谐关系。人的热情可以感动一个人,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说,热情是班主任与家长关系的润滑剂。 六忌:推卸责任一身轻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难免有失误,这就要班主任具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批评是现代管理者的必备素质,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方法。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同时也是人,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班主任应客观地、真实地看待自己,反复自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身的素质,做到运筹帷幄。

在一定意义上,班主肩负着教育转化后进生的义务的同时,又担负着教育引导其家长的重任,这双重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孔子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愿班主任人人做一个“善歌者”,“善教者”,谱写出教书育人的新诗章。(《教书育人》2004/24)

“四让”使刁蛮家长变温柔 安徽省宿松县慧德高中 曹新民

1.徽笑倾听,让家长宣泄。学生小正翻墙出去上网,我费尽辛苦地把他找回来,通知了他的家长。谁知家长到学校后,不仅不感谢,还不分青红皂白地向我大发脾气:“学校怎么搞的?围墙这么低?管理这么差?孩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们承担得起吗?”我微笑着让座,给他倒上开水,可他根本不理这茬,继续向我“发威”:“小正在家是个很乖巧的孩子,怎么到学校就变坏了呢?你们老师是怎么教的„„”我微笑着倾听。我知道,这时候“听”是最好的“灭火剂”,它可以把家长的愤怒和不满统统“压住”,可以让他们的“嚣张气焰”由“盛”到“衰”,最后变为“竭”。

2.耐心解释,让家长反思。看到牢骚满腹的家长平静下来,我展开了“反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听说小正读初中时就特别喜欢上网,有好多次放学后没回家,是您从网吧把他找回家的。”证据一摆出来,家长有点不好意思了:“是的,这小子特别喜欢上网!”接着,我把家长请到窗户边,指着围墙问:“您看这个围墙低吗?利氏啊!可为什么孩子还是爬出去了?可见是网络害他太深了。不是我推卸责任,您想想,我们学校有2300多名学生,只有小正一人翻墙外出,这仅仅是我们管理不善吗?”家长陷入了沉思之中。

3.表明目的,让家长醒悟。“当然,我也应该检讨自己的工作,我们没能迅速有效地帮助小正戒掉网瘾,没有及时发现他翻墙外出的苗头,这是我们做得不够的地方。”我及时给家长一个台阶,同时语重心长地对家长说:“请您来学校协商教育孩子的办法,就是为了孩子好。您想,翻这么高的围墙,摔伤了怎么办?经常上网,既伤眼睛又伤身体,受害的是谁?整天想着上网,哪有心思学习?怎么能把学习搞上去„„”听了我的话,家长终于若有所悟。

4.提出方案,让家长支持。“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家长迫不及待地向我求教。“很简单,请您配合老师做工作!首先不能袒护孩子,更不能在孩子犯了错误后一味地责怪学校和老师。”我和颜悦色地指出家长的问题。“那是那是!今天是我不对,请老师不要计较我的唐突。”家长连连向我道歉。我把帮教方案告诉家长,家长和我越谈越投机,并且表示以后一定尽力配合老师,随时与老师沟通。我会心地笑了。(《班主任》2009年06期)

班主任遇上不通情理的家长怎么办

高景春 曹春香

班主任工作中,和学生家长打交道是班级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相互交换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探讨和寻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措施,这些都属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其目标是一致的。但我们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家长,他们不能和学校方面积极配合,往往因有所顾虑而偏执一词、固执己见。比如他会对孩子的错误行为隐瞒不谈;或是抵制、阻挠学校的教育处理意见;或是我行我素、一味坚持自己的教育方法„„班主任若是遇上了这样的家长该如何处理呢?

一、变换场合灵活把握

一般来说,请家长来校谈子女的问题是最常见、最便捷的交流情况、交换意见的方法。它的缺陷在于,家长总是处在一种被动受责的位置上,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为家长们都有自尊心,不希望自己子女犯错误的事被搞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因此,在场合的安排上应尽量避开人多的办公室或学生走来走去的地方,而应选择尽量让家长感到平等、能单独交换意见的场合,如小会议室、宿舍等。当然,假如时间、精力允许,班主任应多进行家访,反客为主,那样效果会更好。

二、变换对象旁敲侧击

有些家长对教师怀有偏见,不相信教师会公正地处理学生所犯错误,对班主任反映的间题不以为然,对班主任的处理意见不置可否。他们往往只是单方面打自己的算盘、强调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从班级或全校的大局着眼来考虑间题。我们曾被一刘姓学生母亲的大哭大闹弄得焦头烂额,但无意中我们听请其回,然后找到孩子的那个当厂长的舅舅,说通学生的舅舅,再由学生的舅舅出面做家长的工作,结果间题很快迎刃而解。因此,有时来一点迂回战术,换个对象,旁敲侧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变换角度晓以利害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隐瞒不报,对子女某些间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抱有袒护、纵容心理,因而对学校的处理意见百般阻挠,到头来还自认为替子女保住了面子,尽了自己的爱心。曾有一屡教不改学生的家长自豪地宣称:孩子自小到大,他从未伤及一根毫毛。孩子在他面前言听计从,似乎他的教育很成功。当班主任告诉他其子因喝醉酒打伤人要受处分时,他却坚持要让他带回家批评教育,不需校方处理。我们觉得这个时候跟他讲学校为什么要处分他儿子是徒劳的,因为他也知道需要教育。问题的关键是要说明哪种方法更能奏效,更能让他儿子幅然悔悟。当我们反复说明教育如同看病,要“对症下药”时,他这才如梦方醒,意识到儿子对他的那套教育方法早产生了“抗药性”。

四、变换位置相互理解

设身处地替别人想一想,这也是我们在处理冲突事件时经常提醒家长们注意的方法。有的家长得理不饶人,一定要班主任替他讨回个公道,他们的态度旁观者一看便知,不是冲你班主任,而是冲发生冲突的对方来的。有一次,高三学生薛琴被初三学生王某骑车不慎撞伤,薛方父母坚持要付医疗费、营养费、补课费等费用800多元,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薛方父母甚至提出要到派出所了结。高三班主任了解到薛琴的伤不是很重,其父母如此要求无非是要争个面子,干是便买了些营养品、水果,请初三班主任和王某及其家长当天晚上一同到薛家,登门看望薛琴。当王某及家长诚心诚意地给薛琴及她的父母道歉时,薛家人很是过意不去。精诚所至,薛方父母最后竟一致表态什么费用都不用付了。一场干戈在相互理解中化为了玉帛。

除上述情况之外,极个别家长素质比较差的情况也还是有的,他们来校处理问题就好像到法院打官司,似乎要不择手段非赢不可。对于这种家长可暂且回避,做一个冷处理,使其多些理性,少些冲动。

总之,引起家长采取不合作态度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做班主任的必须细心观察,认真研究,然后再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河南教育》1996年10期)

处理好校长与家长的关系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和家长主动积极地配合学校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现代学校教育十分强调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的必要的延伸和补充。家长信任你学校,把自己的子女送进你的学校,是对你学校的认可和信任,如果家校之间在学生的教育上出现分歧和不一致,学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校首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进行反思,尤其是校长应该放下架子耐心和虚心地倾听家长的申诉,本着理解和沟通的前提协商解决。

沟通: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所以作为一校之长还要能走出去广泛听取社会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可定期通过召开家长或社区座谈会,听听他们对学校的忠告、要求与建议等。校长要积极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设立家长接待日、家长开放日(周)、家校联系卡等形式,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专题辅导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提高他们的教养能力,以此形成教育合力。

实际上,我们的校长没有必要躲家长,绝大部分的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到学校来的指导思想是来反映情况,解决问题来的,没有一个家长是专门到校长室来无理取闹的。我们的校长们,与家长的沟通仅限于家长会,习惯于大场面,众星拱月,以一个教育专家自诩,高谈阔论,纵横捭阖,自以为这是沟通,实际上是沟而不通。因为沟通必须是双向的,必须有互动,大场面整体沟通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的沟通,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

理解:当今社会,医患关系和家校关系成了两大最主要的社会不和谐因素。家校关系的矛盾形成是多方面的,整体优质资源的匮缺与家长追求优质资源的最大化的矛盾;一般公办学校提供的公民普及型通识教育与大部分家长过高地寻求子女个性化教育的矛盾;同一所学校内部师资的不均衡现状与家长的公平教育的绝对化要求的矛盾;学校内部的课程安排和考试改革与家长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的不统一的矛盾。化解这些矛盾的唯一办法是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应该成立由各方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并形成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制定家委会章程,根据章程选出自己的理事会,作为家长和学校理解沟通的桥梁。学校的许多重大问题,如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核心课题,师资建设,课程方案,学业评价,学生社会活动,考试评价机制等,都要反复征求家长的意见,取得他们的理解。对有些除了一费制以外的选择性收费项目要召开有家长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后,运作起来就不会有风险了。(潘超炜《校长的“关系经”》)

怎样接待发怒的学生家长 江苏省铜山县夹河中学田彦君译

这里介绍几条策略,帮助校长妥善接待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的学生家长。 1.沉着冷静,充满自信

面对怒气冲冲的学生家长,校长要保持冷静,要通过你的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明你的自信,用一种镇定自若、不怕恐吓的语气与其谈话。要通过你的言谈举止向学生家长表明你是有能力处理而且准备听他们讲所关心的事情的,而不要带着对学生家长的情绪发火。

自信心强的校长并不急于反驳家长。相反,即使你知道家长们是错的,你也要听他们讲完,使他们对你产生信任感。然后,你可以向他们出示证据,以礼貌、尊重的口吻说:“你说的话可能很有道理,我可能真的错了。咱一起来查证一下事实吧。”和这种说法比较一下看,“不,我很抱歉你说的都不符合事实。我可以证明你错了。”如此说,你大概不会赢得学生家长的一点尊敬,甚至会引起争执。

2.确立一些交谈的法则 与一些难缠的学生家长谈话时,你要确立一些必要的交谈准则,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交谈氛围,以利于谈话理智地进行。

充分利用“家庭法院”的有利条件 由于大多数学生家长的谈话都囿于他们自己的孩子及家庭教育的范围内,所以校长们就有了一个可资利用的有利条件,允许他们确定其子女的行为准则,家长们通常是乐于接受的。

给予一定的时间限制 如果二位家长都知道他们谈话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他们就会抓紧时间尽快进人谈话的主题。但必须注意的是,任意限制时间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听不到起初情感的抒发。

注意交谈的行为方式 尽量不要用高嗓门讲话或者使用不礼貌的言语。校长有充分的理由说,“我不想用高嗓门给你说话,或者使用粗俗的言辞。但我希望你象我尊重你一样来尊重我”。这就确立了学生家长期待的礼貌标准。唇枪舌剑的喊叫比赛几乎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所以是不应默从的。

巧妙摆放室内的家俱 它能给校长提供一种微妙的心理优势。校长不要坐在办公桌的后面,而应设法和学生家长围坐在一张桌子的四周,或者聚坐在办公桌的同一边,这种坐法有助于消除学生家长的怒气,更有可能使问题达成一致的解决。

3.牢牢地把握住谈话的中心

由于发怒的学生家长经常是突然找上门来.向您发火,所以你必须很快地就能确定出了什么问题,判断家长发火的原因,理解他们的期待心情,并对这个问题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一个准确的推测。随后,校长就要确定一个交谈的中心议题,并且不管学生家长的要求是什么,压力有多大,都要紧紧地把握住这一谈话中心。

具有明确的谈话中心将会防止你匆忙地作出片面的决定。而这样的决定常常是不正确的,而且是长期有害的。同时,它还有助于你抵制“做个随和的好人”的诱惑,或者向无理的要求让步。在谈话的过程中,如果你精神涣散,不能全身心地集中于谈话的中心,有一条策略就是“远坐楼厅把戏看”——即让你的思维离开作为交谈中的舞台,转移到剧院的楼厅上,以一名不带任何偏见的第三者的观点来考虑所讨论的问题。 4.借助于委婉的提问

由于学生家长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常常不知所措,因此,只要有可能,你就把这些事实以提问的方式简要地说出来。不要说:“我这儿已经收集了一些证据”。你可以试着换一种方式说,如:“我可以提几点疑问吗?让我来看一下我说的这些有无出入,好吗?”这就给学生家长们一个把事实讲清楚、进行反驳、或接受现有事实依据的机会。自述己见有可能导致人们的抵触情绪,而提出疑间则有助于问题的解答。

5.设法赢得一点周旋的时间

人一旦生起气来,就很难透彻地理解问题,不能作出实质性的改进。如果人们整个身心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被他人忽视。那么,他们的情绪情感就会突然爆发为对人身的攻击。因此,设法赢得一点周旋的时间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沉默是金,它能为你提供一点时间,以免你在对问题思考透彻之前就匆忙地答复。对愤怒的发泄不予回答能迫使学生家长更理智地讲述自己的事情和要求。沉默往往使人感到焦燥不安,尤其是当他们对自己的见解心存疑虑的时候。如果你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没有适当的答案.沉默几分钟就可以迫使学生家长打破沉默,要么回答他们自己的问题,要么再一次缩短他们的问话。

放慢谈话速度的另一个办法是作记录。从你的办公笺上抬起头来,温和地问,“对不起.你把这件事再给我讲一遍好吗?”既能赢得时间,又能表明家长们的担心焦虑己经引起了校长足够的重视.并月已经被记录下来了。但有一点警告:边交谈边作记录会使你与学生家长之间很难再进行目光交流,很难捕捉学生家长的体态语和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

重放一遍录音磁带也能赢得时间。为使谈话的速度慢一些.你叮以把磁带退后一部分.说“让我看一下是否准确地理解好你的意思”。用这仲方法来赢得时间,让每个人都重听了一遍录音,就有可能进一步澄清了所谈的内容。

另一个争取时间的办法是邀请一位第三者在场,比如可以请一位教师陪坐。让另外一个人在场,并偶尔也打断校长的谈话.就会给校长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而且,如果这位第二者没有被学生家长看成是一种威胁,他也可以提出一些新鲜的主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驾驭怒气冲冲找上门来的学生家长下是要求校长压制争论,而是要求校民把人们这种本能的愤怒情绪的破坏性减少到最低限度,进而转化成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力量。通过控制冲突.校长们能够使交谈达成对谈论的中心问的理解井创造性地解决。(《教育管理》94. 5)

第五篇: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与人沟通的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沟通能力的强弱,沟通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国内外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家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合作者。身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很多时候都要和家长谈话,共同商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呢?专家认为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掌握以下技巧。

一、真诚相待,信任尊重家长。

我们要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充分感觉到教师是真心地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着想,对学生有爱心和责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家长,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臵。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1、合理选择沟通方式。网络信息时代,家访相对少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主要靠打电话、发信息或当面交流。因此,教师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不爱发信息也很少到校看孩子的家长,最好保持电话联系

2、语言沟通要讲艺术。教师与家长沟通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小,方法可不拘一格,但需要坦诚相见,这样家长才会敞开心扉,向教师诉说心里话。去年,我班上有一名学生刚从老家转学过来,期中考试成绩排在中间,家长很生气,因为这个孩子在老家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我首先阐述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是优秀的,其次夸其孩子很聪明,成绩排在中等是暂时的,让家长对学校充满信心。

3、沟通时心态要宽容。当教师与家长交流出现矛盾时,作为教师千万不能针锋相对,宽容一点就能化被动为主动。

二、要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个性”突出。因为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职业类别、性格气质、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万能的,某种方法在这个家庭有效,但到另外一家则可能不灵。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教思想、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

1、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

1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但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部分年青的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遇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特别是作为对于我们这种私立学校来说,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家长都有强烈的维权意识。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三、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克服互相埋怨情绪。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教师与家长间易互相埋怨,一方怨老师不会教,一方怨家长不会养。这样,导致双方产生对立情绪。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防止只“揭短”“告状”的现象。

2、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往往对喜欢的学生大力表扬,而对一些不称心的学生指责有加,在家长面前大力批评,好事没一份,坏事份份有。这样,导致家长感情受到了伤害,迁怒于孩子。结果造成学生家长怕见老师,于是影响了家校的联系。因此,在与家长交往中,教师要客观对待学生的错误,以商量的口气与家长共商教育方法。

3、正确评价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接触,往往离不开评论学生。这时,首先要了解家长的道德修养水平,先请家长谈学生在家的表现,随后班主任才谈学生在校表现,这样避免家长由于学生在校出现问题产生心理压力,搞僵关系。其次要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不能好的都好,坏的全坏。应让家长听到教师的肺腑之言,使其产生与班主任共同教育学生的愿望。教师与家长谈话时,千万要避免只“告状”,除将孩子的问题告诉家长,对孩子的进步也要实事求是地谈。在谈孩子的缺点时,教师还应主动、坦诚地检视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误,商讨纠正、改进的措施。让家长觉得你是在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的孩子,从而接受你的意见并积极合作。

4. 充分了解学生: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如:孩子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特长和爱好、优点和缺点等等。因此,和家长谈及孩子的发展情况时是比较具体的,从不笼统、模糊和泛泛而谈,没把握和不准确的不说,让家长感到我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感觉到我工作的细致、认真和负责。而且,与家长交流时,对孩子的评价也是客观而全面的,既肯定孩子的优点与进步,也真诚地提出其不足之处及改进办法。在谈到孩子的缺点时,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区别对待,与很熟悉的家长我就说得直率一些;而有些家长自尊心强的,会把谈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而感到有压力的,就说得委婉一些,注意家长的可接受性,同时也表达对家长心情的理解,以心换心,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就可以达到共同解决孩子问题的目的了。

五、教师要用行动赢得家长的信任。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并在作业的批改、班务的管理上,学生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要认真负责,要让家长通过这些行动看出你的能力水平,你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让家长充分相信你,觉得把孩子放在你手里放心,从而支持你。

案例1: 一天晚上,班上章禧容同学的妈妈打来电话,和我足足聊了半个小时。开始,我认真倾听了家长的诉说,了解了情况,听出了家长谈话的用意。这位家长向我反映说孩子在校老是受到一个女同学刘恩瑞的欺负,心里很难受。刘恩瑞是教师选的课间活动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同学课间参加跳长绳、跳皮筋等活动。据章禧容妈妈说,刘恩瑞在活动时,总是让章禧容摇绳或者牵皮筋,使章禧容很少有机会去跳绳或跳皮筋。章禧容有时在课间想先去教室后面的饮水机取水喝再去活动,刘恩瑞就不同意,还对章禧容说:“你喝那么多水干什么?”而刘恩瑞对其他同学就不是这样。家长还说刘恩瑞和章禧容关系不是很好,所以觉得是刘恩瑞故意为难欺负自己的孩子,因此很生气,希望家长能帮助解决。 分析原因:章禧容平时在校是一个性格内向,比较羞涩,言语较少的女孩。在学校遇到事情很少大胆向老师反映,所以回到家就直接和家长说了,老师却不知情。而她的妈妈对此为自己的孩子感到不平和难受,心里肯定很不高兴。 解决策略和处理过程: 3 当时在电话里听完家长反映的情况后,我跟她说你难过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和明白,老师和家长一样,都希望孩子在校快乐生活。不过,由于章禧容没有向老师反映这件事,教师没能及时调查了解情况,作出处理,使孩子感到委屈,也希望家长能理解和体谅,如果教师及早知道这件事,一定会很快处理的。我告诉她以后要鼓励孩子遇到事情大胆向教师反映,便于老师及时解决问题,给予她帮助。我还跟她说,同学之间发生一些矛盾也是难免的,大家都是没有太大恶意的,不会有同学真的有意欺负别人的,请家长不要太放在心上。我说等学生上学后,我会很快找她们把具体情况了解清楚,到时会作出公正妥善的处理。教师对学生真心的关爱,对家长真诚和尊重的态度,使家长听后很认同和感谢。这次电话交流在大家的愉快中结束了。后来,学生上学后,我了解到刘恩瑞同学是因为觉得章禧容不太会跳绳或跳皮筋,所以才老让章禧容摇绳或者牵皮筋的。她说还因为课间时间少,想多活动一会儿,才对章禧容说不要喝太多水的。我跟刘恩瑞说,以后还是按老师事先交待的要求,先让某些同学喝好水再活动,其他同学可以先玩,小组同学要轮流摇绳或者牵皮筋,不太会的同学也要多锻炼,多学习,慢慢就好了。我跟刘恩瑞和章禧容说以后要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和帮助,争取成为好朋友,她们都很同意。过了几天,据我的跟踪观察了解,得知她们关系不错,真的成了好朋友。章禧容的妈妈知道后也非常高兴,说孩子为此心情愉快多了,并多次向老师表示感谢! 案例2: 班上有一个同学,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不好,有时是完不成,有时虽然写完了,但错误很多,书写马虎。我几次打电话与其家长沟通交流,希望家长能做好家庭辅导。但家长有时说工作忙,没时间辅导孩子写作业,有时虽然答应好教师好好辅导孩子写作业,但之后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仍然没有好转。 分析原因:这位家长也许真的是工作忙,但我觉得偶尔抽一些时间管孩子还是能做到的。另外,家长有时好像有点敷衍塞责,对孩子的学习不太重视,有点放任自流。 解决策略:我没有放弃跟他家长的沟通交流。我继续通过电话或预约见面的方法与他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每次交流时,我都很尊重家长,没有过多地说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直接说家长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以免让家长觉得教师心有抱怨。我本着对孩子关心负责的态度,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与其进行交流。对于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我做到“多报喜,巧报忧。”我说你的孩子性格活泼,关心集体,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反应也不慢,只是学习态度不好,所以影响了学习成绩的进步和提高。如果他踏实努力学习,家庭作业认真完成的话,成绩一定会很不错。由于我对学生有充分地了解,对其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并且话语中饱含着对孩子的赏识和鼓励,使家长很信服,很感动。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我对他说虽然事情多,但孩子的学习也很重要,对孩子进行一些家庭作业的辅导也有很必要的。他也渐渐认识到这一点,表示以后会多抽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做好家庭辅导,他还告诉老师,必要时还会给孩子请一段时间的家教。由于有了家长的配合,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也变好了。

4 班主任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班主任在上课及日常的班级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突然的出乎意料的事情。比如学生之间的冲突、学生与老师的顶撞、学生的突然的情绪表现等等。这些突发事件归结起来有这样的共同点:突发性、情绪性、破坏性等等。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意义非常重大。处理得好,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处理不当,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所以处理突发事件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门艺术,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现状,认真分析突发事件的特点,深刻认识把握育人的本质特点和规律,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表现出班主任应有的高度的教育机智。现结合一些例子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如果一遇到发生的事情就“怒气冲冠”,大发雷霆,失去理智,也就不可能思考和选择最佳的处理问题的措施,而且使全班学生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这个事件上,容易激发师生之间的矛盾,有损教师的形象。

有一次,中午休息时,有学生来告诉杨嘉诚将一名女生推倒了,我听了,一股怒气窜了上来:这家伙又给我惹事!刚走到办公室门口,我提醒自己要冷静。我把他们找来,先查看一下女生的情况,还好,只擦破点皮。我又简单问了一下当时的情况,并没有立即训斥杨嘉成,而是先带他们进了教室。我问大家谁愿意扶那位女生去卫生室处理一下伤口?许多同学都抢着举手,我看着忐忑不安的杨嘉诚,说:“有一位同学做错了事,心里很难过,大家能不能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大家都同意了。我又对杨嘉诚说:“你愿意吗?”他点点头,我又派了一位同学和他一起扶女生去卫生室。回来之后,我把杨嘉诚叫到身边,让他说说当时的情况,他如实说了。我对他说:“你今天很诚实,刚才你的行动已经表明你知道错了,你想一想,同学摔破膝盖多疼啊,消毒的时候也很疼,现在你要说说你准备怎样取得同学的谅解?”他想了想,表示要对她说对不起,要替她做值日等,我摸了摸他的头表示肯定。过后我又在全班开展了一次友爱教育,杨嘉诚也进步了不少。

二、个别提醒,掌握分寸。

有一些突发事件,属于个别现象,不正当的处理,往往会打乱集体正常的秩序。掌握寸很重要,稍有偏颇,就可能把成功变为失败,把学生推向对立面。 一次课堂作业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认真地做着练习,我发现一名学生低头往课桌里看着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原来她在看《水浒传》。为不影响其他同学,我悄悄地拿过书,对她说,你先做作业,书借给老师看看。课后,我先表扬她爱读书,又给她讲清上课开小差的危害,并告诉她,只要她上课认真专心,作业及时完成,自习课时,老师给他做小老师的机会,教同学学习课外古诗。她非常高兴,上课也认真多了。

三、耐心细致,全面了解

5 由于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较为频繁,班主任也经常被这些事情弄得身心疲惫,但处理事情时的耐心细致实在是很关键的。班主任了解情况要详细,处理问题要细致,要深入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并且加以科学的分析,根据问题的性质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面对学生才会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晓之以情,才会使学生口服、心服,从而收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四、以退为进,循序渐进

发生了突发事件,学生犯了错误后,班主任有时可不急于批评,而是有意“冷落”,耐心“等待”,以退为进,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对有些比较复杂的突发事件,又必须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在事件发生的初始阶段,要通过正当的方式“移情”,疏散双方的矛盾,以冷对热,以静制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的教育作用,在人们情绪激动时,常表现为零效应,甚至产生负效应。职高生由于学业负担较轻,精力不能完全放在学习上,课余时间同学之间的接触较为广泛,矛盾也相应产生,经常为一些小事脸红脖子粗,各执一词,“战争”似乎随时都会爆发。因此,要处理好双方的矛盾,首先必须冷却双方的怒火,待双方平静下来后,抓紧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抓住主要矛盾,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让他们设想矛盾激化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进行冷静的反思。最后,指出解决问题应当寻求的正确途径和方法。这样,便可使矛盾双方的认识得到提高,问题提到圆满解决。

五、有的放矢,因势利导

突发事件的经常发生,给班级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还应高瞻远瞩,不要只满足于某件事情的暂时解决,应有的放矢地适时地对全班学生加强教育,因势利导,抓住契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从内心严格要求自己,达到防患未然的目的。譬如在班上组织了一次相关的主题班会,让教育后醒悟的同学在班上公开谈自己的体会。其他学生都能从他们身上明白道理,获得了很深的感受。因此,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如能达到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那就确实收到了提高学生素质的优良效果了。

六、班主任要对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查

尤其是对有先天疾病的学生老师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从而避免因不了解学生情况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

对突发事件或校园安全事件,应对学生经常开展必要的安全救助常识,做到有突发事件时不麻木、不慌张,及及时上报老师或找大人帮忙。

让学生学会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其实,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学会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方法和常识。如

110、1

19、120等电话的使用、突发事件时应该采取的基本程序等等,还有教师和学校的一些电话号码也最好告诉学生,以便有事时能够随时通报。

6 教育案例

(一):突发事件的“冷处理” 【案例描述】 9月19日上午的第三节课,我到五(3)班上课,踏上讲台扫视了一下全班,坐第一组最后一排的周锡安不见人影,而桌子底下却散了一地的书本文具。教室里好像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学生们的眼光齐刷刷望着我。“周锡安又怎么啦?”我询问道。班长站起来告诉我,说是班主任把他叫走了。他的同桌把地上的书本捡起来,收拾整齐后放在他的桌上。我若无其事地开始上课,同学们看到我没有再问什么,便认真听起课来。 十几分钟过去了,同学们都沉浸在好玩的英语游戏中。忽然,“砰”地一声,大家吓了一跳,教室的门被撞开了,周锡安流着眼泪气冲冲地大步走了进来。他两步走到自己座位上,重重地坐下,然后伸出手“啪”的一下把桌子上的书本全推到了地上,“哗啦哗啦”一片响声,并大叫:“别看我,有什么好看的!”秩序井然的教室顿时乱了套,学生们发出一阵“啊”的惊呼,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站了起来,我还从没见到过如此胆大妄为的学生!如果让这样的学生得意下去,我们当老师的威严何在?以后我们的课还怎么上?其他调皮学生群起效仿又怎么办?学生们也纷纷议论,甚至有人说:“这下周锡安可有好看了,沈老师会把他拎到办公室去的!”听到学生唧唧喳喳的议论,我反而冷静下来,我想: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这么大胆,周锡安就算调皮,以前也没发过这么大脾气,今天肯定事出有因。于是,我向周锡安投去严厉的眼光,镇定地说:“同学们,我们继续上课!”学生们逐渐安静下来,周锡安也坐在位子上不吭声,一节课很快过去了。 下课后,学生们都排队去吃饭了,教室里只剩下我和周锡安。我一边帮他捡东西一边温和地说:“周锡安,你今天哪里来的牛脾气?有什么意见可以和老师说,摔东西算什么?”周锡安一边捡一边告诉我:“昨天我和刘鹏举闹了矛盾,动了手,身上还有小伤,事后我们都知道错了,两人握手言和了。可班主任说这事影响太坏,把我的妈妈叫来了,妈妈来了问都不问,当着办公室那么多老师的面打了我两耳光,我不服气。”他停了停又说:“沈老师,您对我这么宽容,我心里很内疚,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刚才是我错了,对不起!”说完,他叹了一口气,眼中充满了乞求原谅的眼光。我拍了拍他的肩,说:“今天你是受了委屈,可你那牛脾气也要改啊。”认识到错误的周锡安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案例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个性和见识也随之增长,他们对老师不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盲目的崇拜了,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有了自尊,所以家长和老师不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头上,也不可以简单的规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更不可以动辄对他们加以呵斥和责骂,否则只会招来反感和叛逆。 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师生之间的矛盾?怎样能达到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呢?事后我得到两点启发:

1、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 周锡安的行为无疑是非常不敬的,换作平常,也许我就会大光其火,将他训斥一通或者把他赶出教室,让其他学生都陪坐在那里挨训。但是仔细一想,如果这种愤怒的情绪传染给全班学生,那么这节课就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学生们也会认为老师的脾气比周锡安的脾气还大还急躁,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恢复就难了。

2、教师要把握时机及时与学生沟通 很多教育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如果教师把握不住,过后就要花更多时间来弥补。在这件事的处理中,我抓住下课后其余学生都走了,只剩下周锡安时与其交谈,了解事情原委并加以温和地批评,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又做到了趁热打铁,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

7 批评并改正错误,师生的矛盾得到化解,使双方更加理解和信任了。 【案例反思】 师生之间经常会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从上述案例的结果来看,冷处理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在“气头上”和在“心平气和”状态下处理问题,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要求我们在处理某些突发事件时,能够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极力控制自己的情感,压住自己的火气,以柔克刚,使火药味较浓的局面发生急转,对立双方便很快走到一起,达成谅解。 对学生来说,放一放,冷一冷,能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无视师长的撒野行为,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个重新认识和自我反省的机会。学生通过重新认识,自我反省,获得了正确认识,就会主动的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有利于解决问题、解开疙瘩。 处理好突发事件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教育艺术,要求我们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判断力、果断的决策力和令人信服的说服力。 教育案例(二) 一天放学后,某年级同学王某的家长在没联系班主任的情况下直接到学校找到白天扫地时欺负他家孩子的同学李某,想找其理论,看到李某比较嚣张,在李某班主任在场的情况下,趁其不备扇了李某一个巴掌,(班主任没拦住)扬言再欺负他家孩子不行,当日晚李某家长报案,第二天警察来学校调查,取走监控录像,双方家长去派出所调解,李某家长要一万五千元了事,王某家长想少些,李某家长说,不给这个钱免谈。王某家长很生气没给。 最后王某父亲为此拘留半月,之后李某家长找到学校让调解,学校请王某家长到学校调解,王某家长认为已经走法律程序了,之前没有通过学校调解,现在就是不到学校来,说为此已经付出了拘留的代价了,要走法律程序奉陪到底,法院怎么判,就怎么做认了。学校多次请王某家长到学校来,王某家长就是不来,而李某家长非让学校给处理,作为老师无能为力,只好上缴学校处理。 反思责任: 工作中有什么事情需要今后注意的?

1、为什么学生发生矛盾第一时间不告诉老师,反而告诉家长?说明他对老师不信任,告诉老师不但问题解决不好,反而会遭到老师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和批评,他认为只有家长能帮助他撑腰,替他出气。

2、家长得知此事为什么与学生同出一辙的处理方式?我想原因也是一样的。

3、学校保安没有履行职责,轻易放家长进楼,也有管理上的疏忽和漏洞。

4、被打学生的班主任对态度、情绪均不理智的家长缺少防范意识。 今后注意:

1、班主任教师的教育思想要与时俱进,摒弃“严师出高徒”的思想。平时多与学生及家长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交知心朋友,而不是只有出现问题时再找家长。

2、遇问题不能回避,要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好人。

3、平时多学习教育理论,思考育人的方法,做智慧型教师,不能做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师,应该是具有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手段的新型的教育工作者。 (最后学校出了一部分钱,把问题解决了,打人家长一分钱不出) 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已交公务员辞职信下一篇:以坚持为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