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配合学校工作

2023-02-12

第一篇:家长怎样配合学校工作

在教育孩子上家长怎样配合老师

提纲:

一、作个称职的家长

二、勤和老师沟通

三、配合老师,支持学校

四、过问孩子的学习

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学会赏识

七、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八、培养良好习惯

九、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

在教育孩子上家长怎样配合老师

家长与学校教师的关系。家长首先是孩子第一教育责任人,家长需要从教师那里了解必要的,你想知道的信息,从而在家中充分引导孩子。现代家庭已经不同于多子女时代的家庭。原来的家庭,由于子女多,物质条件匮乏,父母整天都在为生计奔波,大部分都不重视家庭教育。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成长不用教,该是什么才就是什么才,为自己的养儿不教推脱责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混”一些,将来大了自然会好,也就是“树大自直”。还有些家长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孩子教育推给学校和老师,经常不参与孩子的管理和教育。 对于学习习惯差,行为不规的孩子,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在家庭教育上父母疏于管理,只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不注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只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不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当孩子小时候,思想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不注意植入正确的习惯和思想,等到孩子发展的不可收拾的地步时,父母却缺乏耐心,把孩子看得一钱不值,整天看孩子不顺眼,动辄恶语相加,拳打脚踢。这样做,伤害了亲子关系,也更加剧了孩子向坏处发展的步伐。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注意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孩子不会偏离父母设计的轨道。没有管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管或不会管的父母。如果孩子发展的不尽人意,父母就要从自身找原因,看看你在履行职责上是不是尽职尽责。如果你觉得你已经履行了一个家长的职责,你就再看看是不是在做法上有些欠缺,如果不是态度问题,而是方法问题,我们就得拿起书来,从书中找方法,看看别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还可以咨询一下这方面的专家,让他在教育孩子上给你一些指点。

总之,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坚决,其一是,你是孩子终生的老师,无论将来走多远,你都应该在人生的旅途上,给他一些指点和建议。其二是,我们要对家庭教育多学习,多研究,不断提高与孩子的沟通水平,使孩子永远和你心心相印,永远把你当成无话不说的朋友,永远把你当成他的成长指导师。家长同志,根据我说的话,你盘点一下你的做法,以及现在和孩子的关系,你做得怎样。如果做得很好,请你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如果原来的工作做得不好,孩子对你有诸多防备之心,和你有很深的代沟,你要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沟通的技巧,与孩子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让他和你亲密起来,有什么话都愿意给你说。这样,你的说教和思想就会产生实效,就会被他所接纳。从今天起,你就要把教育孩子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这项事业不能等,一旦错过教育的有利时机,所产生的后果将不能挽回。而怎样找到教育孩子的切入点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作个称职家长

1、做一个榜样型的家长。配合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子女的表率,和子女一起互相监督、勉励,共同进步。

2、做一个监督型的家长。作业上的监督;习惯上的监督;周六周日作息时间安排上也要监督。

3、做一个细心型的家长。学生的喜怒哀乐常常表现在脸上,行为上。家长应从一系列的变化中探索子女在校的表现情况。以下情况属不正常现象: (1) 在外留宿。(2) 回家很迟。(3 )带同学住宿。(4) 打电话时间长,次数多。(5) 受伤回家。(6) 超消费。(7)成绩突然下降等。家长发现后应及时了解真相,对症教育;并将情况通报班主任。

二、勤和老师沟通

在教育孩子上,你要多和老师沟通,尤其是和班主任经常沟通。因为孩子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两个空间里。在老师和你之间,有一些互不了解的情况,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就要有针对性,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另一面,对学生在家的表现教师不了解,老师就不能恰到好处地教育学生;如果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知情,家长也无法教育孩子。因此,要想使家庭和学校教育都有效,必须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学校却有很多缺点,而家长又不知道学校的情况,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使有些缺点不断强化和成长,最后积重难返。比如孩子喜欢劳动而不喜欢学习,在家里爱劳动深得家庭和邻居的喜爱,但在学习上却是非常头疼。家长如果了解这种情况,就会主动和老师配合,逐渐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如果家长一无所知,教育就会不及时,会失去教育的最佳时间。有些学生在学校表现很好,学习成绩也深得老师的喜爱,但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看不起父母,对父母言语顶撞或臵之不理。这些也要及时和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在老师的教育下,帮助理顺亲子关系,使他认识到对家长应有的态度。所以,要想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家长和学校之间就要保持畅通的细心渠道,相互知道孩子在家和学校的表现。作为老师应该和家长主动联系,及时把孩子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清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从与家长的谈话中,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如果因为学生多,工作忙,没有来得及和你联系的话,家长要主动沟通,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老师的学生一辈子层出不穷,但家长的孩子只有一个或两个,耽误不得。

三、要配合老师,支持学校

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和规定,家长要认真配合,哪怕是对老师的有些做法不理解也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横加指责,更不能对老师的教育和管理在学生面前口无遮拦,恣意歪曲。这时你要主动和老师单独磋商,也许是双方所处的位臵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不同,经过沟通就能达到相互理解。如果不主动沟通,而是不负责任的胡乱评价、发牢骚,造成孩子对老师不正确的看法,影响孩子对老师的信任程度。如果学生不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也不会走进学生心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的正常进行。家长无论对学校和老师有怎样的不理解,为了教育孩子,你要用积极的态度去支持学校,宣传老师,树立老师在学生心中好的形象,即使学生对老师有意见,家长在中间也应该正面引导,切记不要对老师的做法当着孩子乱说,一旦老师在学生心中没了地位,老师的教育就会在孩子身上失灵。直接受损失的是学生和家庭。在家里,一定要形成尊师重教之风,这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四、对孩子的学习一定要过问

对孩子的不能长期不过问,要主动向孩子了解他在学校的表现和课堂上的收获,询问孩子在学习上有哪些得失,学习中还存在什么困难。发现问题就主动和老师沟通,寻求老师的帮助。如果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家长要主动和老师取得联系,不可长期不闻不问。对孩子在学校的一言一行,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经常和什么人来往家长都要心里有数,使孩子永远在你的视线之内。学生放学之后,要督促孩子先完成作业,再做其他活动。不完成作业,就不能搞其他休闲娱乐的活动。有些学生总对家长说作业已经在学校完成了,或者老师没有留作业。对于这种说法,家长不要盲目听信,要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掌握真实情况,以防止学生为了玩的快乐,使家长和老师两头受骗。这样做,并不是不信任孩子,而是要时刻掌握真实情况,以防孩子已经变得提不起来了,家长却蒙在鼓里。每天完成作业之后,要让孩子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针对《家校练习本》对作业检查,进行信息沟通,对学生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进行评价,使老师和家长能时刻掌握学生各个时段的表现。

五、要创造学习氛围

学习需要集中思想,集中精力,不要让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干扰影响到孩子;读书需要心静,做家长的有时就得做出牺牲。比如一些孩子在家学习的时候,尽量不要玩麻将、打牌等严重干扰孩子学习的事情。

要在家里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如果家长不负责任,在家里摆酒场大呼小叫,在家里搓麻打牌,烟雾缭绕,说笑声不时传遍房间内各个角落;或者孩子在书房学习,外面的电视声音太高,这样的环境很难让学生安静学习。如果你对孩子真的负责任,真心关心孩子的学习的话,你就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守着自己心灵的宁静。如果你都不能守望孤独和寂寞,还怎样让孩子克服欲望,去刻苦学习呢?最好的方法是家长在看完电视新闻之后,把电视关掉,拿起书本进行阅读,使家庭形成书香家庭,家庭中的成员都养成读书的习惯,文化气氛和学习气氛会给孩子创造一种宁静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也能专心致志,提高学习效率。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看一看学生的教科书,因为新课程标准以后的课本很适合自学,大部分家长都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只要你有决心,困难的技术你都能学会,学习课本更不在话下。当学生有问题向你求教时,你就不会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来,你会对学生指教一二,孩子也会对你刮目相看,使你在孩子心中竖起更高大的形象,还有助于孩子成绩的提高。

六、学会赏识孩子

“你真行”、“你真棒”、“妈妈相信你是最好的”,这些话随着“赏识教育”的推广已经比较普遍的被家长运用了。可是昨天,一位朋友说赏识教育在他儿子身上不起作用。原来他儿子成绩差,让老师看不起,孩子没有信心,他刚开始跟儿子这样说得时候分明是看到了孩子的兴奋、看到了他学习情绪的升温,可是渐渐地孩子习以为常,面对种种“赏识”无动于衷了。心理学家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为什么对这个孩子就不起作用呢?

我觉得朋友在进行赏识教育的时候,忽略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针对性。我想所谓赏识就是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利用鼓励和表扬,帮助他树立信心,鼓足勇气,挖掘他学习生活能力的潜力,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主动性,然后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比如,平时比较"爱顶嘴”的孩子,可能对问题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爱坐下来学习的孩子,可能体育很不错;一个常考60分的孩子,只要考上70分就值得夸奖。你要用爱心去发现自己的优点,进而具体地告诉他,比如“你很会思考,你对**事情有你自己的看法真的不错”、“你的数学成绩比以前有进步”等等,而不总是简单而笼统地夸奖“好”、“不错”、“真棒”,否则,孩子不能从内心得到肯定,当然就可能对你的所谓赏识无动于衷了。具体说来赏识孩子,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赏识孩子要及时并讲求艺术,孩子取得成绩要用及时给与肯定,孩子受到挫败及时给与鼓励也是赏识教育,孩子作得不对的批评要就事论事,不要伤及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我们应该注意赏识孩子所有的劳动和努力,要对自己的孩子有全方位的认识,不要只对家长自己感兴趣的“成绩”才进行赞赏。

第三,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就一个孩子也要真正做到因人施教。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我们家长要努力捕捉孩子身上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表扬鼓励。

第四,我们更应该理性地地赏识孩子,赏识不能过度,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适当把握赏识的度,不同的孩子赏识的程度应有所不同的,不要把别人的药方强加给自己的孩子。

第五,我们对赏识教育不要急于求成,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般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是我们赏识了夸奖了,孩子就立即变成我们期望的“好孩子”了,有一个接受、消化、良好反馈和稳定提高的过程,另外切忌拿赏识与孩子做交易。

七、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体验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学会做人。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作为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

1、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

2、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

3、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

4、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跟着爸爸妈妈有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

娇惯、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从小养尊处优、自私自利、为所欲为,孩子成年后就会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心。 让孩子绝对服从的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唯命是从、毫无主见、不敢负责的人。

孩子心中有爱,关心他人,善待他人,这是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心的基础要求孩子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

父母生病的时候,让孩子学会照顾父母。

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鼓励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

耐心指导孩子做家务,以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反馈。

让孩子信守诺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父母为孩子做出遵守诺言的榜样。无论作出什么许诺,都要尽可能地实现,如果不能实现的话,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告诫孩子不要轻许诺言,一旦许诺,就必须遵守。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和集体活动,培养孩子对集体的责任心。

八、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如今,做父母的大都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智力,但在重视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心理品质,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一)、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也都舍得为孩子健康投资,但孩子如果没有好的饮食习惯,不好好吃饭,花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为此我们要重视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贪吃零食等。

具体要注意的是:在吃饭时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者边吃饭边看电视,对消化不好;也不要用许诺法(讲条件)让孩子吃饭,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讲理、乱化钱、任性等不良习惯;不能让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自己也不要挑食,样样都吃;吃饭时不要过于责怪、批评甚至吓唬孩子,以免孩子情绪紧张影响食欲;饭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更不要无限量给吃零食。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平衡、身体健康。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而大脑又处在发育最快的阶段,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睡眠时人体又会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又能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孩子睡眠充足,精力充沛,食欲好,表现活泼快乐,智力活动提高,也就是我们说的反映快,思维敏捷、聪明。因此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睡眠时间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3-6岁的孩子每天应睡12小时左右,分二次,一次是夜里,一次是午睡当然孩子之间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所需的时间略有不同,主要以孩子白天的精神状态好、情绪好为准。

培养要求主要是:按时睡觉、自己独睡。睡觉有规律,能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早晨起床也有规律,不会睡懒觉,也不会因为没睡醒而影响学习、耽误家长上班等。孩子独睡一则有利于养成好的睡眠姿势,室内空气好,二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

少儿时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容易得各种疾病。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防病保健康,而且有利于生长发育,孩子经常生病,大人辛苦孩子发育不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重视平时,重点做好“四勤、四要、四不要”。

四勤:勤剪指甲,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勤漱口刷牙。

四要:早晚要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睡前要洗脚,生吃瓜果要洗净或削皮。

四不要:不喝生水,睡前不吃零食,冬天不蒙头睡觉,平时不挖鼻孔和耳朵。

另外,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合理穿衣,不要太多,有些孩子体质较差,经常感冒生病,对于这些孩子,家长不要因孩子生病就给他多穿衣服,这样反而不好,因孩子稍微运动一下就出汗,更易感冒,有的家长提出不要让孩子“玩”,这样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好,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长期下去只能使孩子自身的疾病抵抗力将更差。再有,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不要对孩子过于包办,要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不要怕孩子动作慢,穿不好,过多的包办代替使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三)、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兴趣比“知识储备”更为重要,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培养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有的孩子平时做事不专心,一会玩玩具,一会儿要看书,三心二意,这种习惯不好,我们应该注意,一定要让孩子完成一件事后再做其它,如果在做这件事时确有困难孩子无法独立完成,那么家长可适当指导帮助一下,让他形成有困难要想办法解决的意识,而不是有困难就不做。要培养孩子做事有恒心的好习惯。

2、培养孩子倾听习惯。

有的孩子大人与他说话,只顾自己玩,老师上课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总是抢嘴或在下面讲废话、做小动作,不好好听,问他刚才教师(或同伴)说什么一问三不知,或似懂非懂,这样的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不好,所以平时我们跟孩子讲话时要让孩子的眼睛看着自己,不能三心二意,漫不经心,开始时要多提醒,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上学后也会专心听课,就能很快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

3、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和良好的看书习惯

看书习惯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要,在平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和习惯,一开始孩子不会看书,大人要指导孩子看书,提醒孩子一页一页仔细看,如:看看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边看边跟他讲书,慢慢地大人小孩各自看,看后互相交流书上内容,逐渐地以孩子讲为主,这时大人要多鼓励表扬。孩子看书的习惯兴趣好了,对他以后的学习帮助非常大,有利于提高孩子以后的语文写作、分析、理解能力等,并对以后的工作也大有好处。当然为孩子选购的书要合适,内容健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图书的色彩漂亮、美观,文字与图画比例要恰当,另外要培养孩子自己管理图书。给孩子准备一个放书的地方,有条件的可做个书柜或书架,每次让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放好,形成自己的书自己整理的习惯。

(四)、重视孩子文明礼貌和尊敬长辈的培养教育

讲文明、有礼貌、敬老爱幼是我国的民族美德,为此我们平时要重视教育,在生活中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如亲戚朋友来家里,要让孩子主动问好,在路上碰到要打招呼,到幼儿园要向老师问早,放学说“再见”。现在家里都有电话,孩子也都喜欢接打电话,这时可教孩子有礼貌接听电话,如:“您好,找谁?请等一下。您好,请问〤〤在家吗?对不起,您打错了”。平时在公共场所要培养孩子不乱丢果壳纸屑,在家要尊敬老人,多体谅、多关心,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捶捶背、搬个椅子、端杯水,自己的事尽量不麻烦老人等。当然要让孩子做到的, 家长首先要做到,要以身垂范,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努力,并且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一致,尤其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间的要求必须一致,如要求孩子不随便吃零食,有好吃的东西要分给大人吃,不可以独占,爸爸妈妈这样要求爷爷奶奶也要这样要求,不能顺孩子,不能孩子要吃就给他吃,或孩子一哭就迁就他,小孩分东西,爷爷奶奶不要舍不得吃更不要仍留给孩子,当孩子做错事一人在批评(爸爸或妈妈)时其他人不能当面庇护,因为当面庇护不但不能使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反而容易使孩子形成“二面性”甚至撒谎的坏习惯。再则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多示范、作榜样。另外,还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多引导多鼓励表扬,少包办少批评少训斥,对孩子“严”与“爱”相结合,正确把握好分寸。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健康和谐成长。

知行合一,注重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给孩子讲明道理,提高认识的同时,必须着重花大力气引导孩子多实践,让孩子在实践中把“规范”、“标准”化为自身的东西,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我们常要求孩子爱惜粮食,孩子明白道理却改不掉浪费的坏习惯,于此应常利用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道理:去春游时让孩子看一看农民是怎样种粮食的;让孩子实践做饭菜,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辛劳与快乐。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劳动的意识才会形成,劳动习惯也由此养成。

顺应心情,正面诱导。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劳动中的孩子大都是愉快的,如果在孩子劳动结束后再予以他们及时的表扬,更会觉得生活在无比快乐与幸福之中。对孩子多诱导,多启发少消极堵禁,坚持正面教育,创设良好的情境,这是常用的教育方法。孩子不爱劳动,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需要引导,父母平时不包办家务,放手给孩子去做,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言行举止,当他做得好给予表扬,抓住表现好的机会问他从劳动中得到了什么好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劳动信念加强,大增,独立能力也由此得到锻炼。

从小事入手,奠定基础。

抓住孩子平时小事中思想、态度、行为、言谈加以正确的指点和及时督促,为他们良好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的没有小事,要善于“小”中见“大”。

抓好开端,严格训练。

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培养每一种良好习惯之初,不但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激发孩子同不良影响和不良状况作斗争的意志,严格按照规范的标准要求去做,抓得越早越小越好。

持之以恒,不断积累。

知道一点做一点,学会做一件事就做一件事,日积月累。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而在平时的积累,认真练习,反复去做,积少成多,练到熟练为止,如此一来,习惯也就养成了

正确评价,追求自然。

让孩子在自然而然中学会劳动,而不是刻意去做给别人看。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适度评价,而不能过度奖励。有的看到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提高了,高兴之余给孩子买这买那,这会使孩子养成劳动需要报酬的习惯,这样的事得其反。

九、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教育孩子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关注孩子的交往人群,教育孩子远离有不良习惯的人;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危及生命安全的隐患,火灾、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拥挤踩踏、刑事伤害等,因此,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孩子讲秩序、守规则、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从我做起。

第二篇:初三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哪些工作?

一、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温馨的复习备考环境。

初三,孩子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到了关键时期,可以说到了一个节骨眼上。我们要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初三学生家长。当孩子在家的时候,比如晚放后或周末自己尽量不看电视或将音量调小,不要让朋友聚集到自己家打牌、打麻将,夫妻之间不要当着孩子的百吵架,这些会使孩子心情烦乱不能安静下来,不能专心投入于学习。家长可以看点书,尽量不去影响和干扰孩子。

二、家长要管理和引导好孩子

让孩子真正认识到中考的重要性,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蓬生麻中,不扶而

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们要尽量把孩子送进一所好的高中,让他们与一些比较优秀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相互影响和促进。与不是和一些不求上进的孩子混在一起,彼此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要引导孩子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树立目标,尽量考一个好一点的学校,即使考到新塘中学,也要进他的重点班。

让孩子树立学习先于娱乐的观念,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考在即整天光想着玩就是不务正业,是没有志气,没有出息的。告诉孩子人生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关键是在年轻的时候。有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看电视、玩电脑,即使看也要在家长的指导下看一些有助于学习的东西,并且严控时间。孩子的自控力是很差的。所以,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和监控,严格控制他们上网和去外面玩的时间是必要的。非常时期要有非常的举措。

三、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

据我们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你爱学不学,考上什么算什么,只要

孩子健康快乐就行,觉得成绩无所谓,生怕孩子吃苦受累。其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于从小在福窝中长大的孩子,最怕的是“对事不认真,对己不控制,对物不珍惜,对人不感激”,缺乏责任感和上进心。吃点苦受点累才会感恩惜福,为理想而努力才会逐渐培养起有责任感。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为他们树立一个切实的目标。(班主任 )(通过对比孩子现在的成绩和一些目标学校的录取分数,为孩子树立一所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考到的学校),要知道我们全市有17000多名学生,而增城市高中只有7000多个学位,而且广州市都采用电脑自动投档录取。如果不努力,即使拿再多钱也没有书读。

我们要告诉孩子考上高中对他前途的影响,让孩子学着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失败和贫穷不需要规划,而成功需要去认真规划。有思路才会有出路。如果只是一天天混日子,傻吃迷糊睡,这样的孩子永远没有成长,不会成熟,不能自立,沦为可悲的“啃老族”。

四、家长要为孩子树立信心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我们要时常为孩子加油、打气。相信孩子行,

他就真的行。过去不等于未来。告诉孩子我们还有七八个月的时间,还来得及,不要后悔过去,而要奋斗将来。只有暂时的领先,没有永远的落后。初三老师会把初中三年的东西,进行复习,即使以前没有努力,没有听懂学会,这一遍复习时好用点心,努力完全可能弥补过来。那些初一初二学得好的同学,估计现在也都忘记了。告诉他中考难易的比例是6:3:1,大部分题是基础题,真正难题是少数。因此只要初三这一年努力拼搏,只要有激情和干劲,一切皆有可能!

五、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

我们要让孩子科学备考,注意劳逸结合。晚上不要太晚睡,回家冲凉、吃宵夜不要磨蹭。

要在11:00之前睡觉。最晚也不能超过11:30。保证第二天白天上课精力充沛。周末不要太贪睡,以免扰乱了生物钟。晚上有个别孩子爱玩手机,家长要加以关注。要保证孩子睡眠充足。不要第二天昏昏欲睡,降低了学习效率。

六、关注饮食、情绪以及心态

紧张、焦虑、沮丧、情绪低落时要给孩子谈谈心。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孩子压力大时

告诉孩子尽力就行,缓解压力。

七、了解中考信息,根据报考范围为孩子选择好的高中学校,到明年五六月份填报志愿

时心里有里有谱。不打无准备之仗。没有办理二代身份证的孩子,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还有两个月就要进行中考身份证报名采集,尽量不要误事。

第三篇: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读书工作

家长其实可以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如何才能在山村这些边远的地方仍然能使孩子受到相当优秀的教育?关键在于家长如何看孩子教育这个问题。

家长其实每天的除了工作外,还是要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孩子身上的,因为孩子除了在学校受到有限的教育外,在家长的指引下,还是可以受到一些额外的教育的,而且这一部分的教育在学校无法完成。这是需要家校联合进行教育的,这就是塑造孩子的人格教育。

一个健全人格的孩子,除了必要的学校文化理论教育外,更有很大的一部分需要家长指引孩子去进行实践,让他们从实践中明白“书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话的含义。

那么,家长可以配合进行的那部分教育如何有效地进行呢?需要家长做什么工作呢?

一、相信孩子成功。

这是要决,这是关键。在任何外人面前,要善于赞扬自己的孩子的优点。永远不要提他的缺点。

二、为孩子树立榜样。

既要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要时时以身作则。

三、要勤奋务实。

时时把勤奋二字当头。

四、勤于管理。

孩子的性格需要长时间的牵引才能完成。

五、切忌灰心失意。

要看清,人都有错的时候,是人都会错。在他犯小错的时候,我们要马上指出纠正。别等大错已定的时候再去,那不是不可能,是要花和小错成比例的时间为代价。有些大错是注定回不了头的!

六、善于与城市的家长对比。

为什么孩子的见识没人家的丰富?为什么学习成绩与人家相去甚远?要想法子了解城市的家长是如何管教孩子的。他们是付出了时间成本的!

七、培养孩子固定的习惯。

第四篇:家长怎样配合老师辅导孩子学习珠心算

有人认为学习珠心算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达到对大脑进行锻炼和开发的效果。珠心算真的会这么神奇吗?作为家长,当初我和玲爸也是属于对珠心算没有多少了解的一类人。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玲玲开始正式学习珠心算并由此对珠心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玲玲是进入金子塔学前班开始学习珠心算的。在此之前玲玲从做10以内加减都要掰手指头算半天,到现在两位数加减80题只需三分钟,期间仅用了短短5个月!而且,自从玲玲学习了珠心算以后,在专注力、记忆力、自信心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说玲玲的进步是惊人的,是珠心算开启了玲玲的启智之门。

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真的是非常欣慰。同时我也非常希望就玲玲学习珠心算期间的一些心得体会与更多的家长分享。下面我就“家长怎样配合老师辅导孩子学习珠心算”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家长要经常与老师进行沟通,多进行学习珠心算方面的交流。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好的方法和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刚开始学珠心算的时候,老师就要求我们家长每次珠心算课后都要找老师去了解上课的情况,并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辅导。每次沟通完后,我都会比较认真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督导孩子的学习。刚学珠心算的时候,每次都要留十几排(每排10道连加连减题)对于一个数数还数不利落的孩子来说,完成这么多的作业有很大的困难。孩子犯愁,不愿意做,作为家长也不想因为这大量的作业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经过与老师的沟通得知学好珠心算就要持之以恒的练习,练习不够,水平就难以提高。针对我们的问题,老师建议我们把作业分摊到几天去做,每天只做3-4排,坚持天天做。从此以后老师每次留作业都给我们标好做题的日期。按照老师的方法,玲玲顺利渡过了作业关。每天的作业不再是负担,而且现在用于写珠心算作业的时间越来越短。现在基本都能在20分钟内搞定。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本来是个急性子,加上工作压力比较大。每天下班回家都是筋疲力尽。刚开始辅导玲玲珠心算的时候,经常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河东狮吼,说一些打击孩子的话。幸亏玲玲的姥爷及时指正了俺的错误,让我意识到指导孩子要从学习兴趣入手,光急躁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经过反思,我和玲玲姥爷决定用玩扑克的方法来培养玲玲学习珠心算的兴趣。全家每天在晚饭后打扑克,开始用凑十法,看谁手中的牌凑出的十最多。实践证明这一招对于孩子学习口诀很有帮助,而且确实有效地激发了玲玲学习珠心算的兴趣和向更高目标挑战的决心。

三、要坚持不懈。我们的方法是贪多嚼不烂,滴水石穿。不追求超额完成大量习题,仅完成作业即可。但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即便周六日和节假日,也争取能做一排习题,不搞突击学习。到现在为止,玲玲的作业都是按时按量完成。我觉得这能培养孩子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从长远来看,比突击式的题海战术更有效。

以上仅是我们玲玲在学习珠心算期间的一些体会,希望它对于正在考虑是否让孩子学习珠心算或已经在学习珠心算的家长们有一些帮助

第五篇:家长学校社会协调配合

1、协同教育。

影响后进生的因素很多,除学校外,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好些后进生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或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造成的。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不能是封闭式的教育,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优化整个教育环境,共同养护后进生的心灵,做好他们的转化教育工作。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配合得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地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教育界常流传一种说法:“5+2=0”,就是说,5天的学校教育可能被周末2天的社会或家庭消极影响抵消掉。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向不同或是配合不利,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首先力争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要引起全社会对后进生的关注与重视,要改变教育观,要积极净化社会环境,规范舆论宣传,坚持抵制的消除一切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为后进生转化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首先,要引导家庭和社会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升学一类的问题,不要将分数和升学看成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应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其次,要使家庭和社会认识到后进生也有潜能,也会成功。虽说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实际上许多家长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能行,而缺乏家长鼓励与帮助的孩子成长是很艰难的。要为开发后进生的潜能、促进后进生的成功,创造一个适宜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只有消除或尽量减少家庭和社会上那些泼向后进生的冷水或刮向后进生的冷风,他们的希望之火才容易点燃,并且不会在刚刚点燃之时就被冷风刮走,或被冷水泼灭。这样才能消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而走向成功。可见,只有净化了家庭、社会的育人环境,学校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恢复他们的自信,向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迈进。特别是作为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能对后进生产生很大的约束力,为此,教师要注重与后进生家长取得联系,以便携起手来,相互策应,密切配合,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但这一做法要防止负效应的产生,教师要杜绝简单告状式的家访,也不能有事就找家长,要在全面了解后进生家庭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家长的文化水平、性格等制订科学的方案,运用恰当的方法,以防止后进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其次学校教育对后进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要率先改变对后进生的认识和态度。教师对后进生的错误认识和错误态度,是打击学生自信心、熄灭学生心中希望之火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改变对后进生的错误看法,才能发现他们优点,发现他们的潜能。只有教师认识到后进生的潜能,才能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潜能,才有可能恢复他们的自信,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对后进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应坚决制止同学之间的嘲笑、挖苦讽刺等不良行为,鼓励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同时,班主任要抓好小组教育合力,尽早形成班集体教育合力。要充分利用集体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在集体中获得平等、民主的权利,恢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和竞赛,逐渐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意识到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努力与班级、学校荣誉的关系。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要把家庭、社会、学校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转化氛围。要以家庭、社会作为巩固学校转化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作为转化后进生的主力军,要协调好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他们处于良好的环境中收到各方面的帮助。

6. 家校结合,协同作战。

应该认识到,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单靠教师、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等教育力量,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

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5其次,所在学校要经常联系家长,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使后进生不但在学校得到重视,而且在家庭中也得到重视,促使后进生逐渐改掉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进而产生心理平衡,并且不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后进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尽快转化。争取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便可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

因为影响“后进生”的方面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两方,还包括“后进生”所生活的家庭和社会。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方式方法要一致,这样才能形成合力。但在现在的情况下,社会的消极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仅靠我们的力量排除,我们应该通过和家长的配合,尽少地使学生避免社会消极面的影响。比如对于上网成瘾导致的“后进生”,我们可以通过和家长的及时沟通,不给学生留有时间和上网的机会,然后再从其它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就可以让学生摆脱网瘾,一心用在学习上。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当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引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开展适当的家庭教育,并主动向教师反映子女在家的情况。这样,由于后进生得到双向疏导,进步较快。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功能,教育好后进生。如邀请社会各届人士到校进行专题教育,现身说法,组织学生对校外教育基地参观实践亲身体验。在学校、家庭、社会所结成的教育网络中,后进生转化工作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

在社会、学校、家庭三大教育因素中,人们一般都认为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我从我带过的班级中,后进生大部分都是因家庭环境不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这说明社会、学校、家庭三大因素中,家庭因素起着主要的作用。社会环境、学校条件是两个比较稳定的因素,任何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但家庭环境却是一个比较灵活机动的因素。因此,对于教师,特别是对于担负着品德教育主要任务的班主任来说,如果能用教育科学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使家长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并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到学校,使学校、家庭与社会形成教育网络,这样对后进生的转化极为有利的。因此,教育学生光靠学校是不够的,必须学校家庭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

5.4.形成合力,坚持协同原则。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后进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不仅和心理因素有关,还与其它许多因素有关。因此,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能只着眼于心理教育,而要把心理教育与德智体美劳教育融为一体,协调发展,共同促进;课内课外紧密配合;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尽可能使多方形成合力,综合管理,创造最优化的群体心理环境,形成强有力的教育“磁场”,使后进生学会自我磁化,自我完善,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勤奋学习,脚踏实地,用奋斗的汗水铸写自己成功的人生。

四、学校、社会、家庭要相互配合,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好的环境。

后进生不是一开始就是后进行列的,他们成为后进生原困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社会是两个重要原因,我们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不仅要做好学生本人的工作,而且还要花时间、花精力去研究、分析、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及其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学生的家庭发生不幸或出现危机时,我们的工作一定要注意方式,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和家长交流关于学生的性格、学习、生活情况等。同时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及时把他们的进步和成绩给予肯定、表扬,教育家长改正对后进生的粗暴教育,消除父母与子女的紧张关系。这样给后进生一个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环境是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环境不同对人的影响也就不一样,从教育角度来看,环境可分为内环境、外环境。内环境指的是学校自身的内部环境,又称“小气候”,外部环境指的是学校以外的家庭、社会等环境,又称“大气候”。从哲学上说:环境又可分为积极环境和消极环境。积极环境是指有利于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环境,反之,则是消极环境。积极的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催人奋进、勇往直前,消极的环境则产生消极的作用,使人颓废。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学生的发展呈现不平衡

的特点,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受消极环境的影响,学习上和思想品德方面上表现很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研究、分析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同时帮助、指点他们找出影响自身成长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使他们能排遣外境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增强对消极影响的免疫力和更好适应外环境的能力。同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所生活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促使其转化。如:隔壁邻居、社区、街道、村子中比较好的风气、环境、好人好事等这些就是我们教师进行后进生转化的可利用的宝贵教育资源。如利用课外活动、班会等时间请一些社会上的名人给他们上一些道德课、法制课、理想教育课等,以便他们能树立信心,改掉坏习惯,树立远大理想,发奋学习。 (五) 组织合力,集体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集体的教育和集体的影响是巨大的。青少年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当他受到集体的尊重而体会到精神上的满足时,自信心萌发得更早。所以,为了对学生产生更好影响,遇事班主任要多与任课教师协商,还要努力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集体合力。此外,班主任有责任为学校整体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应有的工作,以利于集体教育走向良性循环。

对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后进生”,我们应具体分析影响他们的各种因素,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如对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而不求上进,学习上害怕吃苦的学生,教师首先应争取家庭的配合,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任何人想成就一番事业都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也是如此,非下苦功不可;其次可以组织他们学习中外名人(如华罗庚、爱迪生等)发愤苦读的故事,让他们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上对他们要多督促、检查、鼓励,这样的学生一般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和号召力,可以让他们负责班上某一方面的工作,使他们看到同学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需要说明的是要做好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信任感很重要,因为这类学生大多逆反心理较重,否则很难奏效。同时表明教师的立场:他们一定能赶上,只要肯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在转变后进生的过程中,要做到多面谈,经常相互交流,尽量避免向家长“告状”。后进生常出问题,这是避免不了的,教师有责任向家长反映情况,但不宜动辄向家长告状,而应当首先与学生本人面谈,耐心开导。由于家长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不尽相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各异,有的方法简单,有的甚至采用违背教育规律的方法,如辱骂、体罚等管教学生。这样的结果就有可能使学生把怨恨加到教师头上,产生抵触甚至仇恨的心理,给以后的教育造成极大的障碍和困难。当然,当教师与学生面谈仍不能奏效时,教师有必要与家长取得联系,但应同时注意加强对家长教育方法的指导,以争取家长的有效配合,防止负作用的发生。

4.三结合综合“治理”,适时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建立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营造一个强大的教育优势

三结合: 一指班主任、科课老师和学校领导的三结合; 一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三结合。 集体对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时常可以发现,学习后进生的心理障碍表现出双重人格,他们此一时彼一时,在家里一套,在学校里又是一套,所以,只有家长、同学和其他老师协同一致,多方面帮助,才能促进他们有所醒悟与转变。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必须是多样的,可以组织校外学习、社会调查、邀请名人、模范人物做报告等等都是可行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形成强大的教育优势,让学习后进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

(四) 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后进生”以前人们认为“,后进生”的转化是班主任个人的事 ,与其他人无关。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仅靠班主任孤家寡人地孤军奋战,恐怕势单力薄,难以奏效,还应该靠各位任课老师积极协助。除此之外,还要靠家长的配合,社会的配合。

五、要转化后进生,就要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教师在家访过程中,要避免向家长告状,把后进生说得一无是处,而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还要听取家长的意见,力求全面了解后进生的特点及情况。同时,还要发挥村委会、居委会、公、检、法、司的社会功能,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力量有机结合,发挥最大的作用。

5、联合教育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多环节过程,学校在强化内部教育的同时,要主动争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只有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不仅要清楚后进生在校内的表现,还要通过家长了解他们在校外的情况。可通过家访、接待家长等手段,建立学校家长联系制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转化办法,制定转化方案;或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教育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使家长与教师在教育目标上同步。对个别后进生,还需要和当地居委会、派出所取得联系,互通情况,形成联合教育网络。

1. 协调学校、家庭教育,用“爱心”去转化后进生。作为家长,大家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特别是一些后进生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时,心里更着急。心理承受力弱的家长就会出现打骂孩子的现象,造成家长和孩子之间有隔阂。为了消除后进生与其家长的隔阂,可通过“家长会”、“个别家访”、“信访”等形式,争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根据后进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向家长提出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家长要关心子女,给他们创造较好的学习条件,经常检查督促,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家长们改变以往“棍头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错误观念。

5.进行家校沟通,指导后进生的家长合理地进行家庭教育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和谐、良好、优美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子女置身其中,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以培养子女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德,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使子女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家长还要耐心说服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能拿出家长作风以势压人;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来说是最好的榜样,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要用爱心去感化子女,多多地观察子女,及时发现子女内心世界的变化,对症下药,切忌表面性地关心,有的家长认为只要给予子女充裕的物质生活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关心,其实子女更需要的是父母对他们内心世界的关爱;当子女完成一项任务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评价,正确地进行表扬和批评,坚持正面鼓励的原则。

和谐(harmony) 后进生经常遭受歧视,被群体冷落,容易造成孤独自卑,忧郁恐惧,愤世嫉俗等心态。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父母的爱意,进而培养他们具有和谐的心态,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发奋进取以求得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

四、家校协作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

教育学生,既是学校教师的责任,又是家长的义务。“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来自家庭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少的。因此,需要家校通力合作。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家访,开家长会,和家长通信、通电话,甚至约见个别家长等等。家校联系如果开展得好,可以改善“后进生”和家长的关系,使之更亲密,更融洽,同时也可以使班主任对“后进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以便对症下药,纠正“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或习惯。

三、家访

家访又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家访为的是能与家长密切配合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三、调动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努力促使学生获得成功

对“ 后进生”进行转化,必须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这样才能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取得明显的效果。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1.以“ 家长建议书”的形式征询家长的意见让“ 后进生”为自己确定一个“ 帮助人”,让这个“ 帮助人”每天将“ 后进生”的表现( 纪律、作业、进步、问题等) 写在“ 家长建议书”上,然后让“ 后进生”带回家给家长看,并鼓励家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有些意见可以向学生公开,有意识地引起学生的讨论,共同帮助“ 后进生”克服坏习惯。

2.填“ 报喜单”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体会成功的欢乐,我觉得还必须完善学校的评估激励体系。除了常规的三好学生、优干评选外,还应该特别设立单项竞赛奖项。凡是在学习成绩、文明礼仪、书法、信息技术、演讲、舞蹈等活动中任何一项或多项表现突出、进步显著的学生,都可以获奖。获奖后,除向学生本人当众颁发奖状、奖品外,印制好“ 学生进步报喜单”,每个周末发给进步明显的“ 后

进生”,让他们带回去给家长报喜。很多学生当第一次拿到颁发的奖状时高兴万分,他们享受到自己取得成功的喜悦,又重新找回自我,使他们从长期的失败和挫折中振作起来。

3.安排当干部为了“ 后进生”也有体现自己尊严和才能的机会,可以实行周班干部制度,每周由“ 后进生”按照自己的发展目标自主选定管理岗位,参加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旦他们有较好的工作成绩,即让全班同学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

4.对手竞赛让每一个“ 后进生”都找一个与自己各方面情况接近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在纪律、学习等方面展开比赛,并定期让全班评比。在评比中让“ 后进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提出改进措施。

5.请离退休老教师帮忙可以邀请本系统的离退休老教师,充分发挥他们教育青少年的丰富经验,组成课外互帮结对对象,使“ 后进生”课余时间也能严于律己,争当优秀;聘请驻地部队官兵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作法制报告,参观军营,组织学生参加军训等。通过以上种种途径,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形成校内、外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提高教育效果。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向往,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因此,我们不要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不能对学生丧失信心。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讲究教育的艺术,用恰当的方法点燃“ 后进生”的希望之火,他们终会获得或大或小的成功。

三、家校联系是后进生转化的重要条件

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来说,学校教育是重要的,但家庭教育同样是重要的,所以我非常重视两者之间的联系,在家访时我注重方法———带上建设性意见。

家访是针对学生在校的表现而进行的,通过班主任家访,家长可以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也可以将子女在家中的表现反馈给班主任,希望班主任能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无论是什么目的的家访,班主任都要周密计划,针对学生在校表现,向家长提出教育子女的建设性意见,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做好工作,这就是多年来我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体验到的。

3、长期共同合作,搞好差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教育与管理差生,不能单靠教师一方,而是要形成以教师为中心,同学和家长参加的统一体,共同教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重大,父母在学生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教育和管理差生必须要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教师要通过家访、家校联系卡、家长会与他们取得联系。对于教育思想和方法错误的家长,教师要努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指导他们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和帮助孩子。

(二)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本、电话联系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径了解后进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解决好后进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让家长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对留守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学生也要经常家访,经常向老人家介绍教育方法,让他们重视并能够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争取校方的理解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考虑适当增加英语教师的人数,使每位英语教师减少任课班级数,以保证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后进生。

总之,激发农村小学高年级后进生的学习动力,是一项长期的艰苦而细致的工作。针对农村的教育大环境,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都很棘手。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至理名言。根据他们个人学习的实际情况及认知情况,注重分层教学、个体教学和分类指导、因人施教,适当降低各方面的要求,分步达到教育目标。坚信:只要坚定信心,常抓不懈,方法得当,以崇高的师德感化他们,以慈母般的情怀去关爱他们,就一定会把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做好。

(二)学生家长——积极配合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孩子的成长,一刻也离不开家长。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后进生的帮扶有赖于父母的悉心培养和点滴积累。后进生的帮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特别在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上,父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关注孩子,关爱孩子。每天与孩子交流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检查孩子作业完成情况,督促孩子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科家庭作业。家长要把教育孩子当作一回事。

3、多主动与教师联系,相互交换孩子的信息,开成家校教育合力。

5、家校合力,共同促进。

通过和几个学困生的家长个别接触,我发现他们大都有破罐子破摔的教育思想。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做的是通过谈话,让这些家长知道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有不可推卸的义务责任,作为本班班主任,我用乐观向上和真情赏识的心态,激发家长对子女的美好期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用恒心和耐心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电话联络,坚持做到每天让学生抄写“某月某日备忘录” ,并让家长签字,第二天交给老师检查,这样以防家庭作业被学生借口遗忘。那些还没有取得联系的家长,我也会想方设法,尽量做到家校沟通无限,教育效果倍增。

最后,教育后进生要做好各方面的配合工作。在学校内部班主任需要积极地与任课老师、学校领导共同配合。另外,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活动情况,而且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更要熟悉他们的家庭。每接一个班,就要尽快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家庭情况,尤其对后进生更要重点跟踪。从日常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转化一个后进生,离开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果与家长密切联系,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家庭教育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越来越显得重要,而且,更为紧迫。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应尽的义务,去指导和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共同承担起教育的重任,尤其是对“后进生”的教育指导。同时,积极配合家长做好耐心、细致地教育工作。并及时家访,加强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关心“后进生”,形成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促使“后进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学习习惯上等方面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联系家长,共同教育

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家庭是教育的基础,父母是第一位的,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积极沟通与后进生家长的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后进生在家的表现状况,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活动,防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在向家长介绍情况时,应坚持“多引导、少告状”的原则,把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告诉家长,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

7、有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合理的利用家长资源对于转化后进生很重要。家长的素质也是有高有低的,所以开发家长资源之前要对家长有个了解,有的家长可以很好的与之合作,有的家长只能是作为吓唬学生的力量,没有必要请他亲自来校的。还要注意对家长说的话也要有技巧,很多家长都有种“敝帚自珍”的心理,他的小孩在别人眼里再不好,他也认为是好的,甚至只相信孩子的话而不相信老师的话。所以这里就要注意一个原则:让家长充分相信老师并且在无论情况如何不好、小孩犯了再大的错误时都要使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没有希望的事有谁愿意做呢?坚持认为老师要与家长一同转化孩子而不是打击孩子。如杨进的父亲几次被孩子气得要放弃甚至有一次还叫来孩子的爷爷一起硬要把孩子抓回家不让他再读书,我知道孩子还是想呆在学校读书的,家长也是在气头上才出此下策,还是我多次给他做不能放弃孩子的工作,才走向与我较好的合作的,后来我与该家长、孩子合作的都挺愉快。

6. 与家长密切配合

只有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加快后进生转化工作。因此,班主任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及时交流后进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情况,班主任要因人、因时而宜地做好对后进生的家访工作。

二、多沟通家长,少向家长告状

一个学生对教师来讲,也许是百分之一,但对一个家庭来讲,是百分之百。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

的地方,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十分必要。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时: 要讲究一个“诚”字; 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及地点; 要引起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重视等等。可以说班主任与家长亲密的人际关系,心灵相通的感情,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良好外在环境,也是他们的天赋、才智得以发展的良好背景,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访常常是报忧不报喜,后进生怕老师家访,这在学校中并不稀奇。如果学校与家庭携起手来,共同商讨后进生的思想、学习问题,则往往会获得喜人的效果。

我所担任班级中有位学生成绩不太好,但很贪玩,能说会道,经常搬弄是非。如:有一周末我布置课外作业,两天时间的作业不到一小时就能完成,但到了下周的星期一早上我收作业时,竟发现只有他没有交,问他何因,他告诉我这两天父母安排劳动都没有时间去做,当时我们半信半疑,但没了解暂时不说他什么。晚上我家访时,我和家长才知道,原来我们被一个小孩给骗了,他告诉父母老师不布置作业,但父母让他做点家务也不过两个小时,整天跟伙伴出去玩,连饭都不吃。对这种情况,在家访中首先向家长提出几条意见:(1) 在百忙中,过问孩子的学习。如:问一问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而且动口还要动手检查看看。(2) 规定时间让孩子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才能出去玩。(3) 出去玩也要有时间限制。(4) 交给孩子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爱劳动习惯。同时也给学生提出几点要求: (1) 要诚实,不要撒谎。(2) 以学为主,养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3) 注意身体,不要玩后忘记吃饭。(4) 自觉帮父母干些家务活。家访后,我又通过电话与家长交谈,都一致认为他有很大的转变。在对这个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认为班主任向家长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设性意见是很重要的,因为家长在对自己小孩的教育中往往有操之过急,当事者迷的弱点,需要班主任具体帮助。一个班集体,只有班主任、家长、学生的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一次,我班一个调皮王陈某生病了,晚上我到他家看他。他见到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场对我说:“老师您辛苦了,我在班上很调皮、不守纪律,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常惹老师生气,想不到在老师心目中还有我陈某这个人。以后我若不守纪律,不好好学习,就太对不起老师了。”家长也很感动并表示,今后一定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从此,这个学生改掉了很多坏毛病。上个学期,我见他表现得很不错,下半学期我任命他为班干,专管纪律,现在他成为班上尊师守纪的楷模。

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在初中时经常逃学,而且多半是晚休后一声不吭就“失踪”,使得家长担心,学校头疼。我通过家校联系,了解到他的父母为了谋生经常外出不在家,很少过问他的学习情况,也很少关心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他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和关爱,而他又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温暖和关爱。他晚餐外膳,每天回到家,父母都没有过问他在校的情况,他感到特别的孤独,于是经常逃学,自暴自弃。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及时地对该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要求其父母多与孩子沟通,多关怀他,给予他更多的精神慰藉。后来他逃学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学习刻苦,注意力集中,性格也开朗了。

如我班学生小李,无心上学,常泡游戏室,后来发展到偷窃他人财物。事情暴露后,我们立即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在谈话中发现其父母都因忙于做生意而对孩子不闻不问,使孩子觉得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于是无心求学。为此,我与学校领导、学生干部多次找其父母和派出所的同志,分析小李作案的根源,其父母十分感动,决心改正错误做法。同时,我们还请来派出所的同志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在共同教育下,小李同学进步非常大。

魏书生老师在1982 年当任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之后,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即每个班的倒数三名学生都要由学校教务处给他们找一位领导或者老师组成协助组,教会他们超越自我,学习自我。建立协助组,既密切了师生的感情,也使后进生取得了进步。这次尝试获得了成功,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一篇:机电安装预埋监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