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外贸企业融资

2022-08-16

第一篇:中小外贸企业融资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 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支持担保机构扩大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缓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央财政安排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外贸企业是指上或本有出口实绩的中小企业。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章 支持对象及方式

第四条 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担保机构开展中小外贸 1 企业融资担保业务。

第五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担保机构,必须同时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按规定提取、管理和使用各项准备金。

(三)会计信用、纳税信用和银行信用良好。 第六条 专项资金采取三种支持方式:

(一)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对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按照不超过担保额的2%给予资助。

(二)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低费率担保服务,在不提高其他费用标准的前提下,对担保费率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给予奖励,奖励比例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与实际担保费率之差。

(三)支持信用担保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出资设立担保机构,开展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可按照不超过地方政府出资额的30%给予资助。用于注资支持设立担保机构的资助额最高不超过中央下达当地专项资金的30%。

第三章 资金审核及拨付

第七条 财政部会同商务部按照因素法,综合考虑各地区外贸出口、中小外贸企业数量、担保业务开展等情况,将专项资金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财政部门),一次性下达资金预算指标并拨付资金。

第八条 各省级财政和商务主管部门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资金及有关工作要求,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资金使用方案和具体操作办法,并在本办法下发后1个月内报财政部和商务部备案。

第九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按照属地原则按季组织专项资金的项目申报和审核,提出资金使用计划。

省级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审定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的资金使用计划,按季办理专项资金划拨手续,在每季度结束后1个月内拨付到担保机构。拨款文件同时抄报财政部和商务部。

第十条 采取本办法第六条第

(一)款、第

(二)款支持方式的,担保机构收到的专项资金用于弥补代偿损失;采取本办法第六条第

(三)款支持方式的,专项资金作为国家资本金投入担保机构。

3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财政部、商务部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地方财政和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地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省级财政和商务主管部门应就每季度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政策实施效果、存在问题等形成书面材料,于每季度结束后一个半月内上报财政部和商务部。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对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和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实,财政部将收回已安排的专项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商务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现状分析

提要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迅猛发展,在对外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出口退税率下降、人民币升值、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等不利条件下,企业生存环境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中小型外贸企业现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由之前国家控制对外贸易,转变为八十年代后地方主办外贸活动;随着九十年代国家放开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权,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中小企业在我国产品出口中的地位日趋明显。截至1993年底,我国有外贸经营权的各类企业只有8,000多家,而到1996年底,我国各类外经贸企业已达1.2万多家,直至2000年底,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已达到19.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在70%以上。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出口及外向型经济增长的生力军。但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恶化,内部也产生了较多压力与问题,如何缓解当前的问题,如何使中小外贸企业稳步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融资难问题。目前,各地实行和创新出来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综合授信、信用担保贷款、买方贷款、异地联合协作贷款、项目开发贷款、出口创汇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个人委托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贴现、金融租赁、典当融资等,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综合授信。对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争取银行的授信额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银行需要考察企业规模、运营状况、1~2年的财务报告、偿还能力、现金流量、担保或抵押等情况;同时,审批也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立项、联网核查、风险评估、逐层审批等。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自身情况原本就比国有大型企业难以得到贷款,再加上2007年底,国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2008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无疑对中小企业是个致命打击。由于国家信贷政策调整,迫使银行压缩对企业的贷款,致使中小型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不可避免地出现流动资金吃紧、经营困难的状况,使资金本已紧张的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

(二)出口退税率下调。2004年以来,中国已经数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尤以2007年的退税政策为甚。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取消和降低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涉及调整的2,831项商品中,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大部分化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被取消,或从原来的11%、13%不等统一降低到5%。纺织业、服装从13%降低到11%,部分化纤面料将从13%降低到5%。调整目录中还有部分电子元件、小型机械等的出口退税率从13%降到9%;部分工程机械、车辆的出口退税也从17%和13%降到9%。从此项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已决心改变多年来实行的以出口为导向的政策,转为进口替代,以缓解贸易顺差。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范围之广,调整幅度之大,极大地影响了外贸企业的利润。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1~5月,我国近期出口退税调整商品合计1,768亿美元,增长13.2%,比同期全国出口总体增速低9.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的增速回落17.6个百分点,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4.8%回落至32.4%。由此看来,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初显。

(三)人民币升值压力。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2006年12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8,累计升值6%;2007年12月累计升值13%,而到2008年7月,汇率中间价为6.8,汇改3年来累计升值已到21%。据统计,人民币每升值1%,出口企业的利润下降比例将超过1%。一般而言,生产企业的利润大概在5%左右,而纯贸易型公司的利润也只有2~3%,3年来出口企业不断面临涨价的压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为了不失去订单,有些企业不得不压缩了自身利润,再加上出口有时滞进口有缓冲,国内的原材料市场并未及时降价,致使有些中小型企业无法生存,濒临倒闭。据统计,2007年绝大多数的外贸公司都是亏损的,大型国有公司有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但中小型企业面对亏损就很难维持。

(四)国际经济环境恶化。2007年的次债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出口造成了很大影响。研究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1%,我国出口增速就要放缓6%。美国次债危机同时降低了其国内消费需求,使得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下降。据海关总署统计,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2008年1~5月,我国对美出口955.1亿美元,增长9.1%,增速回落9.5个百分点。另外,欧盟的REACH法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制度》)的实施,也将使我国面临巨大的贸易壁垒。业内专家指出,该法规的实施将影响中欧之间的绝大部分化工品贸易额,导致我国化工生产总值下降0.4%。REACH法规实际涉及的产品范围很广,虽然它的实施主要针对化工行业,但对其下游相关产业,如纺织、轻工、电子、汽车等行业的影响可能也会很大。

三、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方面

1、学习发达国家的政策,提供及时、准确、丰富的商业信息。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日本等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措施,包括政策、法律和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与此同时,政府应该承担起信息服务的职能,将外面的信息及时传达给企业,为其提供有效信息,引导企业与国外公司合作,同时将本国的信息推出去,加强企业与政府部门、行业用户、投资机构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我国外贸产业的整体形象,帮助企业扩大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增强企业获得订单的能力,开拓国际市场。

2、不断完善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国家来说,应继续加强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中小企业管理政策、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中小外贸企业继续实行一些特别的优惠,及时制定并不断完善促进企业承接国际外包业务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外展会,了解世界最近行情,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渡过难关,并在财政税收、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

(二)企业方面

1、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条件,培养外贸人才。企业应学习国外先进经营理念和营销策略,积极利用外经贸扶持政策,规避贸易壁垒,分散企业出口风险,提高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外贸人才,企业要寻求发展,关键在人才。当前形势下,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指在外贸、法律、财务等方面都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人。

2、改变产品结构,创造竞争优势。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此类产品不能成为带动企业发展的领头产业。由于近几年国内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致使我国产品很难与印度等欠发达国家竞争,发达国家的外包产品也多转向此类国家。所以,我国企业应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产品更新,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改变追求市场占有率的思想,而以产品质量和服务及创新为企业灵魂,努力开发技术含量高的制成品替代技术含量低的制成品出口,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并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3、积极发展与大公司的合作,寻求融资渠道。面对融资难问题,中小外贸企业应积极寻求与国内大型外贸公司的合作机会。国有外贸公司一般贷款容易但业务量少,可以通过支付代理费用的方式来迅速得到间接的资金支持,降低经营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可转变经营方式,积极推行代理制,可多与国外公司签订代理协议。虽然代理利润较少但收入比较稳定,避免大起大落,使自己的业务在长期、稳定的合作中得到巩固。

4、关注远期汇率,规避汇率风险。规避汇率风险手段包括:远期合同、掉期保值、外汇期权、保理业务等,企业应结合对汇率走势的判断及不同的成交方式,选择不同的融资方案。信用证(包括即期信用证和远期信用证)和拖收项下的出口业务都可以通过出口押汇或福费廷业务来规避汇率风险,TT结算方式的业务可以通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来融资,企业还可在对外报价时针对不同的付款期限运用不同的远期汇率核算,同时尽量缩短账期,及时催收账款并及时结汇,避免汇率损益。

第三篇:浙江省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使用

管理操作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支持融资担保机构扩大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担保业务,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印发†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9‟160号)规定,特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来源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切块下达。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原则

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导向,坚持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确保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对象。专项资金定向用于鼓励开展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

第五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担保机构必须同时符合以下资格条件:

(一)在浙江省内(不含宁波市,下同)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市属担保机构实收资本4000万元以上(欠发达地区市属担保机构实收资本3000万元以上),县属担保机构实收资本2000万元以上;

(二)在所在地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备案且开展担保业务2年以上;

(三)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按规定提取、管理和使用各项准备金,及时定期向主管财政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报送企业财务报表;

(四)经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和省中小企业局认定的信用中介机构评级,且信用等级达BBB级(含)以上;

(五)上担保贷款总额放大到实收资本的2倍以上,且代偿损失率低于全省上年平均水平;

(六)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额占担保总额的20%以上;

(七)未获得其他中央财政补贴的担保业务,且单户中小外贸企业的担保额不超过注册资本金的10%,绝对额不超过800万元;

(八)依法纳税,银行信用良好,3年内无违法违规经营等不良纪录。

第六条 本操作办法所称中小外贸企业指在浙江省内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上或本具有出口实绩(海关统计数)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标准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四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规定执行。

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

(一)鼓励担保机构扩大对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对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按照担保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年最高资助比例不超过2%。

(二)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低费率担保服务,在不提高其他费用标准的前提下,对担保费率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给予一定奖励,奖励比例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与实际担保费率之差。

(三)支持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出资新设或增资担保机构,开展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对地方政府新增出资额给予一定比例资助,最高不超过30%。

第八条 申请专项资金所需相关材料

(一)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二)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申请表(附表1)、担保机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情况表(附表2)及电子表格;

(三)相关协作银行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确认件;

(四)担保机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五)担保机构上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告复印件;

(六)具有5名以上执业注册会计师、且近3年来未受到过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要求对担保机构提供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申请表中所列各项指标、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申请表所列内容逐项审计确认;

(七)与银行签署的担保合作协议书复印件;

(八)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出资新设或增资担保机构合同、章程的复印件、验资报告;

(九)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申请材料要求按顺序装订成册,复印件清晰且要求加盖单位公章,整本材料复印件加盖骑缝章。

第九条 专项资金的申请程序

(一)专项资金实行按季申请拨付的办法。各市、县(市)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在每季度结束后7日内,向市、县(市)财政部门和商务(外经贸)部门申报季度内符合专项资金资助条件的项目,市、县(市)财政部门和商务(外经贸)部门对申请项目进行审核汇总后(格式见附表3),于每季度结束后15日内联合行文上报省财政厅和省商务厅。

(二)担保机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情况表和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情况汇总表等有关申报材料的电子表分别报省财政厅(邮址:shenyanping@czt.zj.cn)和省商务厅(邮址: jinjing@zftec.gov,cn),逾期不予受理。

(三)申报材料要求完整、清晰,材料不齐的不予支持。 第十条 专项资金项目的审核和资金拨付

(一)省商务厅负责对申报项目进行全面审核,并根据审核意见,提出项目资助或奖励资金的初步意见;

(二)省财政厅负责对项目资助或奖励资金进行审定,会同省商务厅将资金及时拨付到各市、县(市)财政部门;

(三)各市、县(市)财政部门收到资助资金后,应立即拨付到担保机构,不得截留或挪用;

(四)担保机构应按现行有关制度规定做好财务会计处理,采取本办法第七条第(一)项、第(二)项支持方式的,担保机构收到的专项资金用于弥补代偿损失;采取本办法第七条第(三)项支持方式的,专项资金作为补偿出资政府的国家资本金投入处理。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一)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将不定期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各级财政、商务(外经贸)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并于每季度结束后一个月内就上季度专项资金的拨付情况、政策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等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财政厅和省商务厅;

(三)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对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和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实,将收回已安排的专项资金,取消今后申请该专项资金的资格,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查处。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浅议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提要]中小外贸企业已经逐步成为我省进出口业务的生力军,在促增长,创外汇,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在世界经济处于危机后回暖复苏和调整阶段的今天,国际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小外贸企业将面临着更多的冲击和挑战,再讨论融资难问题仍有其积极意义。

[关键词]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成因对策

浅议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全国公司总数99%,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当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群体,它们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在产品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的崛起,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1999年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登记制全面推行以来,中小型外贸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外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凸现,中小型外贸企业在中小企业中所占比例也节节攀升。近年来,中小型外贸企业进出口迅猛增长。以江苏地区为例,2009年的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外资企业出口1466.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3.60%;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311.80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为15.60%,已超过国有企业的出口所占比重。2010年1-7月份年我省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进出口额277.30亿美元,占全省进出总额的12.10%,超过国有企业进出额7.30%的比重。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非普遍现象,但统计数字显示95%的中小外贸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并不局限于新成立的企业。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经营面临很大困难。中央和各级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外贸企业经营环境,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出口退税依然滞后,从企业向海关提交出口货物报关单到获得出口退税款需要3个月以上,出口规模越大,退税占用资金就越多;2008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实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一般贸易结汇实行联网核查制度,造成企业部分资金沉淀在待核查户,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如今中小外贸企业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是当前影响和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有效破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和壮大,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中小型外贸流通型企业为例,分析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及缓解对策。 融资难究其原因如下:

(一)中小外贸企业自身原因

(1)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企业内部自然性融资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主要依靠银行的流动

资金贷款。

(2)企业自身”内功差”

首先,企业规模小,资产总额少。因缺少银行授信支持,限制了部分有潜

力的进口业务的发展,故大部分企业业务单一,主要是依赖出口业务;其次,在管理体系上过于陈旧和保守,造成经营制度上的不合理;再次,财务制度执行不规范,财务会计信息不完整甚至严重失真; 最后,大多数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信用等级不高,与银行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加上没有足额的抵押物,融资难那是必然。

(3)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经营风险逐步加大

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和大企业相比而言较弱;出口结汇方式大部分采

用T/T方式。特别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在逐步加大;目前的欧债危机更是雪上加霜,企业面临的出口收汇的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就更大了。国有商业银行一律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对银行而言,跟大企业、政府项目比较,中小外贸企业的贷款的交易和监控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收益太低。

(二)银行的制度约束及银企信息不对称

利用商业信用,企业通过预收账款、应付帐款企业内部自然性融资几乎不花费什么成本,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财务报表指标,而且随着市场的变化,这种融资方式的难度也随时在增加。作为盈利机构,银行又不能随意放低门槛,风控部门的严格的财务指标审核体系和贷款风险评估制度,往往要求企业提供担保物或第三方担保,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成本较高。结果,企业往往会被银行拒之门外。

中小外贸企业既有企业的贷款难,也有银行的放款难。这源于中小外贸企业没有法定的信息披露制度。而企业报送银行的信息往往是经过筛选的,这就给银行正确评估信贷风险带来了困难,所以银行对中小企业作出信贷决策往往要花费很大的信息成本。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部分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企业也被拒之门外。

(三)政府支持力度依然不足,担保体系不完善

2009年财政部、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9]160号),为支持社会担保机构扩大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从目前的效果看,依然存在诸多矛盾和不足。

解决融资难问题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就需要企业、银行、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进步和实力增强。

(一)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增强其实力

(1)加强自身建设

中小外贸企业应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应尽快规范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并保证制度执行的规范性、有效性;强化信用观念,树立诚信形象,建立诚信记录;改变融资观念,拓宽融资渠道。外贸企业自身要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外贸企业还要进一步转变融资理念,主动争取金融机构支持。

(2)加强内源融资,重视内部积累

企业内源融资较外部融资而言,难度小,成本低。利用与国内外客户的友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好预收、应付款自然性融资方式,解决部分资金紧张问题;多向外贸主管部门咨询请教,用好用足国家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政策,如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交易会补助资金、出口退税补助资金等财政扶持资金;重视出口退税申报自审工作,加快申报速度,与退税部门多沟通,外经贸主管部门多协调,企业树立起出口退税的良好信誉,尽快争取享受出口预退税政策。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1)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建立中小外贸企业融资体系

尽快建立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弥补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足。新型商业银行可吸收部分民间资本,引入先进开放的管理体制,针对中小外贸企业的“短、平、快”的融资特点,出台相关的授信管理办法。要真正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降低门槛是首要,只有让企业进来才能为其提供服务。商业银行应降低授信门槛,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达到B级信用,但降低门槛并不意味着忽视风险管理。为有效控制中小企业授信风险,可出台相关制度,如设立中小企业 “预警”岗位和系统,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2)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加强现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因为中小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它们更贴近当地外贸企业,更易于与企业之间建立纽带关系,在信息获取、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改革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转变按企业所有制形式划分贷款的传统观念。政府对现有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缺乏鼓励措施,导致银行缺乏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以政策鼓励、机制引导为主,政府应引导和鼓励国有银行开展中小外贸企业信贷业务,支持一部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制定银行内部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信贷部门及相关人员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现有商业银行的优势,特别是中国银行。作为从事国际结算业务数十年的外贸专业银行,和外贸企业有着很深的渊源,对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和融资状况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获取企业信息、风险评估方面有着其他银行不可替代的优势,更易于 “量体裁衣”, 为企业设计科学、经济、可行的融资计划和融资方案。

(3)完善传统外贸融资业务,开展金融创新

在继续落实完善中小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质押贷款、出口信用证项下打包、押汇融资业务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出口信用保险单项下的贸易融资,形成一系列的出口信保融资产品,覆盖L/C、D/P、T/T等各种结算方式;出台符合中小外贸企业的进口仓单质押贷款(进口押汇)业务、人民币存单质押外币贷款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为企业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但要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还应该在金融体制改革上有更大的创新。毋庸置疑,民间金融在民企发展过程中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大力发展民间金融,促使民间资本从“体外循环”转入“体内循环”,逐步把民间融资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来,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作用。

(4)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和完善

中小外贸企业信用度低下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建立起一个适合中小外贸企业的贷款担保体系,可以为企业扩展各种融资渠道提供有力的信用支持。应有外经贸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担保公司,为我省外经贸企业融资提供政策性担保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信用担保机构承担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全部风险,却并不享有融资担保业务全部收益。应尽快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或保障机制,组建再担保机构,为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政府应对信用担保机构应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

(5)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从长远看,要彻底解决融资难问题,更应该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在建立和健全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如二板股票、债券、基金),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逐步放低入市条件,鼓励和引导一部分优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创业板正式开启,目前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这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也是个福音和借鉴,在完善和壮大创业板市场的同时,规划建设场外交易市场。相信专门为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场外市场亦指日可待。

(6)政府切实做好企业、银行、担保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外经贸局和金融主管部门牵头,多为各大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和中小外贸企

业举办银贸洽谈、对接会,共同探讨研究,积极向银行推荐优质中小外贸企业。外经贸主管部门应与人行等部门积极配合,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参与银行授信活动,使部分管理规范、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能享受银行授信政策,逐步扩大进口业务,这样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齐头并进,在资金方面”进出互济”,并逐步发展壮大。

目前世界经济处在回暖复苏和调整阶段,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有经济学家认为,欧美经济存在衰退隐忧,中小外贸企业如何化解可能再次面临的冲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企业自身、银行、担保机构、政府和外经贸主管部门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企业经营管理规范、诚实信用,金融机构注重改善经营机制,提高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理念,政府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才是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2009年全省外贸运行情况分析江苏省统计局

[2]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何保国

[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与探索 吕永贤

第五篇: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额成倍增长,外贸企业队伍不断扩大。在我国加进WTO和外贸经营权放开后,近年来又成长起来一批中小型外贸企业,正在成为我国外贸事业发展的新气力。那么,如何使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着力培育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一个事关外贸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题目。

关键词:中小型外贸企业;竞争上风;核心竞争力

1 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中小型外贸企业是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也是我国外贸事业发展的新生气力。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已经在贸易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作用。

(1)活跃地方经济。中小型外贸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地方性资源,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我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适合中小型外贸企业开发、利用的资源很多,弥补了大型外贸企业在这方面的不足。由于中小型外贸企业相对大型外贸企业来说更贴近地方经济,因此它们会挖掘和开发地方资源,促使实在现资源优化配置发挥上风,这对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积极开拓新市场。目前我国的整个社会供求关系己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在这种供求状况下,企业必须致力于开拓新的市场机会,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寻找市场间隙,才能保持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适合在国际大市场中寻找小机会,充分利用相对稀缺的资源开发市场,因此善于寻找新市场便成为他们生存与发展的上风。由于中小型外贸企业会不断努力往见缝插针地开发新市场,从而有利于使我国的国际市场走向多元化。

(3)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太高,企业间适应市场的程度和能力也差别较大,因此在短期内难以形成较为一致的贸易模式。与大型外贸企业相比,小型外贸企业的治理机制和经营模式比较贴近市场,克服了大型企业过往遗留下来的条条框框束缚,能够及时为市场上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自我发展。

2 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

(1)整体经营治理水平还比较低。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偏重短期利益经营,缺乏长远规划,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中小型外贸企业一般来说都要寻求出口代理商出口,销售渠道往往受代理商控制,商贸信息交流有限,使决策缺乏科学性。我国的很多中小型企业还将竞争理念停留在“物美价廉”的传统观念上,仅仅把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而在产品开发、营销策划、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上投进甚少,造成长期的低价销售行为,使企业基本处于低水平经营治理状态。

(2)本钱上风两难,竞争无序化。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竞争主要是建立在低本钱上风上,多数企业是靠低本钱争取到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低本钱来自于两个因素,①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②产品科技含量和开发本钱低。在短期内,小型外贸企业或许利用这两个本钱上风得到一些市场、获得一些利润,但实在从长期看,这种上风很难持续。随着我国加进WTO市场化程度的进步,以及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劳动力和原材料低廉的上风自然会被国际社会公共本钱所取代,而不投进科技创新本钱仅靠模仿或加工别人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更无上风可言。然而,很多企业仍乐于追求低本钱竞争的空间,在国内市场上搞价格战,在国际市场上搞恶性竞争,使企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

(3)专业性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但是由于中小型外贸企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再加上现在用人机制上还存在问题,很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甚至一些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培养出来的业务骨干人才,也由于企业内部治理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人才流失。

(4)抵御风险的能力弱。由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起步较晚,经营治理经验不足,出口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市场缺乏多元化,风险意识差,因此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弱。

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成长发展中必然碰到而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企业逐渐培育和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3 要注重培育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称为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部的、企业所独占的、能为企业带来价值性的特殊能力,它是支撑企业过往、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竞争上风。1990年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普拉哈德和哈默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个名词,其内涵包括以下特点:①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应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即能够给用户带来根本的好处与效用。②延展性。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一系列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而不只是为一项产品提供服务。③关联性。核心竞争力不是孤立的,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来安排价值链活动,企业的价值链是一条完整的链。④动态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在不同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不断变化的。⑤相对性。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相对于另一个企业而言,所具有的某一方面如技术方面的上风。⑥多样性。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的因素组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资源,能力以及制度的组合,也可以是资源,技术和文化的组合。⑦难以模仿性。核心能力之所以使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取得竞争上风,关键在于此能力的难以模仿性,即不能被竞争对手轻易模仿。⑧累积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企业成员内部与企业间的学习过程逐步累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就是企业不断的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息息相关,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融进世界经济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加进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的激烈竞争,实在质是对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考验。因此,注重和加强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事关我国外贸事业长远发展的大局。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的题目和所处的困境,笔者以为,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从战略高度采取措施,以确保我国外贸企业的新生气力具有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我国的外贸事业才能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可持续发展。

培育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系我国外贸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一个外贸企业的成长壮大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磨练过程,在整个群体处于弱小的地位和阶段时,国家应给予必要的扶持和保护。(1)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从我

国贸易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发展趋势,引导企业开辟国际市场的有利方向,使企业发展既符合国家整体利益,又避免盲目发展所带来的巨大风险;(2)政府制定鼓励外贸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政策法规,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企业循序渐进地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和发展方向,步进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3.2 进步企业的治理创新能力

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的治理水平普遍较低,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这对企业的成长壮大极为不利。因此进步企业的治理创新能力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有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领导决策集体,把治理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以创新的思路开拓业务,以创新的战略谋长远发展。其次,要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治理创新机制,把鼓励创新作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治理核心内容,设立创新治理基金,为企业人才成长提供精神和物质保障。从进步企业治理创新能力进手,是解决外贸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诸多题目的突破口。

3.3 稳步推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制度改革

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普遍推行,企业经营机制不顺,产权关系不清,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企业自有资金少,负债高,包袱沉重等题目仍然存在。因此,中小型外贸企业改革应继续按照国家搞活放开小企业的精神,积极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在中小企业中广泛推行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制等灵活多样的机制,使其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另外,通过产权改革,可使企业实现生产要素的重组和资产存量结构的调整,能够打破地区、部分、行业限制实行优化组合,加速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规模化、实业化、团体化进程。

3.4 进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有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够研制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质量产品。对于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技术创新一直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题目。没有技术创新,企业产品就没有生命力,靠仿制和加工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现在,由于中小外贸企业自有资金少、融资困难等原因,在技术创新上投进不足。要改变这种状态,除国家在金融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外,企业也要与社会机

构寻求合作机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如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联合,采取多种形式合作,把学校的科研气力引进企业,开发新产品,既可以解决企业技术人才不足的矛盾,也可降低技术创新本钱,使研发与市场紧密结合,进步产品竞争力。

3.5 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

培育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底蕴,它是修养人才的蓄水池。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应从以下几方面进手:(1)倡导创新型文化。企业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轻松愉快的沟通和交流的环境,使极富创造性的思想在企业内部得到充分开释。(2)创立学习型文化。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竞争的时代,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团队素质的进步,可以很快吸收消化竞争对手的上风成果,同时在学习中能使企业得到自我完善。另外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可以培养企业内浓厚的学习型文化,增强企业的知识积累,终极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3)创建绿色环保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进步环保意识,作为外贸企业注重国际环保标准、迎合广大消费者的绿色健康消费观念,创建企业的绿色环保文化,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应该树立的良好形象,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3.6 以专业化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本身不具备与大型企业团体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实力,但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选择专业化的道路拓展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息息相关,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融进世界经济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加进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的激烈竞争,实在质是对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考验。因此,注重和加强中小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事关我国外贸事业长远发展的大局。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存在的题目和所处的困境,笔者以为,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从战略高度采取措施,以确保我国外贸企业的新生气力具有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我国的外贸事业才能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秋,朱海峰. 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J]. 当代经理人, 2006,(04).

[2]王睿, 郑雯. 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04).

[3]杨笑冰,曹庆仁. 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J]. 企业经济, 2006,(05).[4]陈凤新, 卢锡慧. 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 团体经济研究, 2005,(13).

[5]郭瑛. 外贸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 当代经理人(下旬刊), 2006,(03).[6]Papows,jeff. Market Leadership in the Information Age, Published By Nicholas Brealey Publications,20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体育教学计划下一篇:执行体制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