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课改论文

2022-04-2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物理实验教学课改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加强实验研究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设计实验,搞好理科教学,本文阐述了笔者的一些尝试和几点体会。

物理实验教学课改论文 篇1:

浅析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作为一种物理方法,而且作为物理思想,随着课改的要求和实施,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素质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课程资源。然而新课改给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案带来全新机遇及挑战。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不断探索全新教学模式,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本人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谈几点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一、教师要有良好是物理实验素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中学物理教师除了应掌握必要的物理实验技能外,还应该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正确的理解,对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组织学生实验的方法与技巧有基本的了解,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以外情况有充分的预设。这无疑要求物理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物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物理实验素养。

二、兴趣是物理实验教学的最好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最初对物理的兴趣虽然浓厚、强烈,但属于直接兴趣。而物理课并不是节节、堂堂都能做到兴趣盎然。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化、积累,学生的直接兴趣会淡化,甚至无趣。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学生对做实验有了兴趣,才能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去进行实验,从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所以我们从激发兴趣入手,着力进行了兴趣的培养、巩固和发展,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使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经久不衰,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学习物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教师全新的实验教学理念

教师有深厚的物理实验功底的同时,还要在物理实验的教学形式上灵活多样,不墨守成规的照搬照套,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用实验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物理实验教学。对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为素材,根据物理原理建构模型,重新创设实验。这既使物理实验显得生动有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还紧扣了从生活走进物理。

四、重视演示实验

若想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态度与实验习惯,教师的演示作用必不可少。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生动、深刻的印象;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运用实验手段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的科学方法。不能因为演示实验的烦琐而人为削弱这个环节,也不能因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 过分依赖多媒体的模拟实验, 让学生看一下了事。要正确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和质疑, 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九年级上学期《欧姆定律》第三节《电阻》的教学中,实验前可对全班学生都进行分组(三人或四人一组)每组都有电源、灯泡、滑动变阻器等器材。教师边演示边设问,滑动变阻器有几个接线柱,怎样连接它才起到了改变了小灯泡的亮度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再通过实物感受,实物触摸,学生必然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接方法以及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动手实验中,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变 “要我学”为 “我要学”,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获取。

五、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实验由单纯验证性向科学探究性转变:所谓验证性实验,即是让学生尝试和利用实验手段,对已知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检验的一种实验方法。所谓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并付诸实践,根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进行严密推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法。分组实验以往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学生只须按步骤操作就行。这样虽可保证实验的成功率,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基本无须思考,更不需要创造性的探索。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如: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实验前教师先介绍光具座的结构,并说明什么是物距、像距。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烛焰的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要在同一高度?指导学生多次改变物距,通过对成像情况的反复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像规律。这样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能为学生学习高中乃至大学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会民.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2009(3).

[2] 韩会一.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2009(7).

作者:余家豪

物理实验教学课改论文 篇2:

课改形势下物理实验教学的尝试和体会

摘要 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加强实验研究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设计实验,搞好理科教学,本文阐述了笔者的一些尝试和几点体会。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新课改

改进实验,创设情景,是顺利完成理科教学的重要措施,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要突出实验的重要作用,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1]。现象明显,高效直观,是现代实验教学追求的方向。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应该是现代教师所具备的素养。如何进行理科实验教学,增强实验效果,下面结合本人平时的一些尝试,谈谈体会。

1 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

物理实验是自然现象在实验室中的重现。实验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规律的掌握,生动、趣味横生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人教版物理教材新大纲给出了近20个研究课题,如何设计实验,要认真思考,精心准备,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开展启发式实验教学。

案例:拔河比赛胜负原因探究

1)设计三组实验: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探究;②甲、乙两学生穿同一类型球鞋比赛;③在上一轮比赛的基础上,让赢方改穿溜冰鞋,输方继续穿球鞋再次进行比赛。

2)现象分析。①力传感器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绘制出两力关系图像,观察弹簧称示数变化特点,发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两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②穿同一类型的鞋,分析赢方原因和拔河技巧。③赢方同学改穿溜冰鞋后,将输给穿球鞋的同学,实验完成后,学生分组探讨分析原因,以小组为单位台上展示。

3)结论。根据受力特点,牛顿第二定律内容分析得到:甲、乙同学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拔河胜负的因素不是双方作用力大小决定,而是双方所受摩擦力大小决定。通过游戏化实验设计,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情景中学到知识;探讨、展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技能技巧,寓教于乐,生动直观。

2 简易性和实用性结合

教学中尽量使用一些简易仪器,实验过程尽可能简洁明了,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用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简易仪器便于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教社教材中提供的一些改进实验效果很好,如手的压力能使玻璃瓶发生形变,通过透明细管观察水面变化,知道玻璃瓶发生了形变;又如,用海绵分析支持力方向,橡皮条分析拉力方向,效果也非常明显。这些器材,取材很方便,但有的教师认为实验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没有做的必要。其实不然,大部分学生平时对一些细微现象并不在意,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做这些实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指导,学以致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潜在意识,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观察一定要目的明确,并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器材。例如,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如果用观察桌面微小形变放大演示装置来分析,效果必然逊色许多,因为桌面微小形变放大演示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硬的桌面受压后也会发生形变,这与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判断这一目标,已有很大差距。但如果将实验改为木块放在海绵上,分析海绵对木块的弹力,效果就要好得多。所以教学中生搬硬套,不认真分析器材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极易把简单问题弄得烦琐复杂。

3 控制性和综合性结合

当具体问题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时,我们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根据独立性原理进行分析讲解。例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可以进行如下处理:在普通电线中抽取铜丝线一根,蜡烛下端用铜丝线系住(如图1所示)。试管口用葡萄糖瓶盖盖住,瓶盖用图钉钻一小孔,孔径大小以铜丝线能顺畅移动,水又不从试管里流出为准。

操作步骤:试管不动,松开铜丝线,观察蜡块向上运动;拉住铜丝线,水平移动试管,蜡块水平向右运动;松开铜线丝的同时,向右平移试管,观察到蜡块斜向上运动。

实验中有效控制了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运动,对两个分运动分别进行分析,借助多媒体讲解,运动的合成原理也就迎刃而解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如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和物体受力及质量的关系,电流大小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均可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分析清楚了两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整体情况也就容易理解了。

4 对比性和目标性结合

通过实验对比,形成鲜明感观,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出物理规律,是实验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具体操作通常有两种:相同条件下不同结论比较,不同条件下相同结论比较。

例如,紫光和红光折射率大小的比较,让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紫光偏折最厉害、红光偏折最小(如图2所示),红光、紫光在入射角相同条件下,紫光折射角小,紫光折射率大;红光折射角大,红光折射率小。

又如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条件分析,创设不同条件下的多个实验:让线圈中磁场变,线圈在磁场中的有效面积变,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或控制开关的通断,让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变,得出同一结论:在磁通量变化的瞬间,电路中均有感应电流产生。

围绕实验目标,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探究、总结。设计实验时,要考虑面向全体,力求现象明显,对比鲜明。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反馈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 辅助性和技术性结合

实验教学中,一些微观的、细小的、极快的、极慢的现象在课堂上无法演示,或效果不佳。借助模型、投影设备、多媒体等,对声音、画面进行技术处理,运用现代先进设备,创设条件,增强视听效果。具体实施中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实验模型展示法此类实验涉及到的器材很多,譬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我们借助制作原理模型,让学生掌握器材的设计原理,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训练,掌握读数方法,让学生迅速地形成技能技巧。

投影仪放大法通过投影仪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和关键环节,进行特殊处理,可大大提高实验的可视度。如电学实验中,用投影设备放大电表读数,观察数据的变化情况,直观明了;把桌面上的仪器和实验器材投影到屏幕上,将不利于学生观察的俯视效果变为平视效果,有利于学生观察。

慢镜头处理法实验中有的细节和过程稍纵即逝,不容易把握,而这些细节和过程往往又是研究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通过慢镜头处理,重现其过程,有利于规律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通过频闪照相机拍摄,将相关信息数据输入计算机,现场进行处理,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理想模型创设法现实生活中有些实验无法达到理想条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让这些实验尽可能地接近理想效果,例如,简谐运动实验,让弹簧振子在气垫导轨上振动,现象十分明显(如图3所示);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滑块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情况,数字计时器记录数据,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快捷准确,学生一目了然。

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实验教学,是现代实验教学的特征,我们要深入研究,大胆尝试,既不能出现替代现象,也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只有二者有机结合,优化互补,才能实现实验教学最优化。

6 美观性和科学性结合

一件好的实验器材,应该美观精致,使用方便,让学生印象深刻。器材外观和结构设计要精心布置,实验时器材摆放要井井有条,杂乱无章的实验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例如,演示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实验器材很多,我们的教师把器材固定于木板上,将水平摆放设计成竖直摆放,既便于观察,又利于搬运,且安全可靠;又如,演示电流的磁效应,我们的教师设计出将小磁针分上下层和不等距离摆放在透明塑料板上,固定在装置上,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它既是一件效果极佳的实验器材,也是一件极富创意的工艺品(如图4所示)。

当然具体实施时,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美观性,更要注重科学性,如电学实验中导线的连接要简洁,能拉直尽量拉直,色泽搭配要和谐,与实验无关的素材不宜过多、过杂,力求做到声形并茂,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教师只有掌握了相关理论,并将这些美学规律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科学地运用于实验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让学生对物理学兴趣盎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实验设计是如此的简单,物理理论不再枯燥。这些需要一线教师精心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最佳的情景、良好的条件,使学生能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研究探索的情境中。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和全面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39-142.

作者:谢如伶

物理实验教学课改论文 篇3:

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途径

【摘要】物理学科作为高中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学科之一,对于理科学生来说,通过物理课堂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相关的物理知识,同时在物理实验学习中还可以获得相应的物理能力。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物理实验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总结与克服。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实验

引言:

作为高中物理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物理实验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形式,并没有进行较大的创新,取得的效果也不明显,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机械地按照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实施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创新能力等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无法充分发挥出实验教学对的教育功能。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中对学生的要求,教师要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操作等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教学模式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很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往往将教学重点放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于教材中的相关实验却是一带而过,将实验教学的时间放到物理知识的讲解上,虽然教师可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却无法体现出高中物理的实验性特点,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教材中的知识成立“无源之水”,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不会形成对抽象性和概念性知识的理解,还会使得课堂学习的氛围过于沉闷,不够活跃,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物理课堂中[1]。因此教师要树立全新的物理教学理念,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目标,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确保学生在得到进步的同时,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切实发挥实验教学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促进作用。其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也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创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直观性,转变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刻板印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与平时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会经过准备实验、实际操作、分析数据和总结结果、完成报告等阶段,如果仅仅依靠实验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完成以上操作,基本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教师要将与实验有关的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操作,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恒定电流”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讲欧姆定律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明白利用图像处理数据、总结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知识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并且利用教材中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绘制相关的图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正确和错误两方面的作图说明,使学生掌握正确作图的方法。其次在讲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析图像得出物理结果的方法。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深刻理解物理抽象性的知识,导致在面对實验时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无法自主完成实验,因此教师物理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显著。而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实验步骤转换为动态、形象的,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相关的实验视频或实验课件,提高教学的可见度。加上教材中一些物理实验无法向全班学生展示,而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展示实验的慢镜头,或者重复播放具有困难的操作,提高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2]。

例如,教师在讲授“电磁振荡”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对这一节课内容有更清晰的理解,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动能的实验教学。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只能观察到随着时间的变化,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在改变,而其中磁场的变物理生却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在没有感官认识的前提下,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本节课的抽象性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或者flash课件的方式,将实验过程中电场与磁场的变化展示出来,将实验中电荷流动的现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教师将的物理知识形成系统的了解,帮助学生形成图像思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能迅速投入到学习状态中,跟上教师的思路。

四、联系生活实践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把握高中物理的必须教学内容,在这个的前提下,结合学生所在的生活环境以及所接触到的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通过这些生活中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物理在每个人生活的运用与体现,从而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物理,从而感受到物理这门学科的魅力。通过将实验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的真实感知力,了解到物理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到这个案例中的物理知识,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纯理论知识的教授;另一方面也是贯彻落实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这一理论的体现,真正的做到了将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符合新课改中对教师实验教学的要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更要认识到高中物理学科的实践性与实验性,将理论性与抽象性知识与实验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实验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验证与革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总结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因此教师要不断总结与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进而提高整个物理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盖学敏.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况调查及应对策略[D].吉林大学,2019.

[2]魏吉芳.借助实验培养兴趣——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13(024):107.

作者:梁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水回用体系建设论文下一篇:企业绿色营销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