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依法行政分析论文

2022-04-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市场经济下依法行政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党第一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主题的会议,将依法治国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保证。在依法治国的内容中,依法行政是重要的内容,依法行政的快速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影响着依法行政的研究,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完善,实现法治中国的构建。

市场经济下依法行政分析论文 篇1: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需要践行依法行政

[摘要] 弱政府不足以支撑一个强市场,而一个强政府只有自身强而有力,才能做到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为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尽快建立“依法行政”“政府转型”与经济转型的互促机制,在当前我国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正确认识依法行政、政府转型与经济转型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实现依法行政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才有条件进一步从消费模式、城镇化、低碳发展、收入分配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入探寻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创新模式,从需求升级、产业升级、贸易转型、区域经济以及民营资本等方面设计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当前新常态下实现依法行政与经济转型应着重探寻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找到依法行政与政府职能转变语境下经济转型发展之路。

[关键词] 依法行政;经济转型发展;践行;法治政府;资源配置

一、文献回顾与评论

关于依法行政,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民主与法制是新中国建设的两件法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科学论断。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郑重地提出了“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的方针;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4月20日,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自此,依法行政观念在我国得以普遍认同。

而后,国内学者针对依法行政的科学内涵、基本条件与制约因素以及具体领域的诠释等命题展开了广泛研究。陈海( 2008)提出了以法为基础,规范行政权利,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观点,高度地概括了“依法行政”的科学内涵。[1]应松年( 2008)则认为,“健全组织法制”和“健全程序规则”是“依法行政”的两个基本条件。[2]张雷( 2009)从经济、文化以及体制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影响我国“依法行政”的主要制约因素。[3]吴翔鸥( 2013)认为“依法行政”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行政与为公民服务的关系、依法行政与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关系。[4]此外,我国学者毕艳红(2008)[5]、王凯伟,周波( 2011)[6]、张蓓蓓(2012)[7]分别对依法行政中的权责利、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实施效果评估以及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等现实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我国经济转型的正式启动开始于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战略。国内学者对此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经济转型及其相关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理论研究方面,多数文献争论的焦点集中于经济转型的科学内涵。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相关文献逐渐明确了经济转型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转型与经济转轨、经济转型与制度变迁的联系和区别。在实践研究方面,近些年我国学者也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姜作培( 2009)将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我国经济转型的路径与支撑。[8]沈明高( 2010)认为工资增长和人民币升值是我国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9]田国强( 2012)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社会体制改革滞后、文化体制改革滞后等问题是我国经济转型所面临的现实难点问题。[10]徐彬( 2011)则认为我国经济转型依次显现出“转型与发展同步,绩效掩盖成本”,“转型目标摇摆,发展受阻,成本凸现”,“体制初步定型,发展基本同步,绩效与成本共生”,“体制基本定型,成本合理分摊,经济和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1]

关于依法行政的追述最早可以到1689年,英国学者洛克提出的分权学说。他认为国家权力应分为立法权和执法权。而后的1748年,法国学者孟德斯鸠认为,国家权力应由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组成。到了1762年,法国学者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说。这些理论以分权制衡及人民主权为主旨,从理论上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法治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但是,西方社会依法行政观念的产生与发展却是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为基础,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比如,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制定的《1787年宪法》中明确规定建立联邦制和总统制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这标志着依法行政最先在美国得以推行。随后西方各资产阶级民主制国家纷纷效仿并推行了依法行政。研究文献还显示国外学者对我国法制建设、法治国家等问题也予以了关注并进行了研究。

经济转型方面,目前国外还没有关于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类似的提法,但相关的发展理论在学科不断深化过程中已经体现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主流的经济发展理论经历了经济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四个阶段。以经济增长为主要内容的发展理论以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 1956)为代表,他将发展单纯地归结为资本积累、新资源开发、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四大因素。[12]其中以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 1968)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开始意识到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普惠百姓,也不能实际解决贫困问题。[13]而上个世纪70年代,以1987年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志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要求当代社会的发展应该实现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从而达到经济一社会一生态持续、健康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理论最为突出的特征便是将人类自身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手段。

综合上述国内外研究成果不难看出,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普及以及人类经济发展观念的不断转变,国内外学者在依法行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外学者对于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均起步较早,相关研究成果自成体系,部分理论已经相对完备。但是,文献检索结果显示,现有研究成果中尚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有关依法行政与经济转型发展之间联系的研究文献,也没有文献进一步揭示依法行政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方面的实施效能,因而不能更好地解释经济转型发展对依法行政所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和标准。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与经济转型发展同时并进的关键时期,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是未来我国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依法行政视域下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是当前搞好两方面改革的关键课题。

二、践行依法行政的新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目标构建

面对国内与世界经济的新趋势、新特征,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核心、最为基本、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要重视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一方略体现了经济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处理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关系,不仅决定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成败,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在有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目前学术界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政府与市场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强政府弱市场,强市场弱政府。然而现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并非如此简单的关系。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支出多数占GDP比重偏高,而亚洲发展中国家政府支出占GDP比重则偏低,对此,我们看到的却恰恰是强政府与强市场的组合和弱政府与弱市场的组合,而并非强政府与弱市场和强市场与弱政府的组合。因此,仅仅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局限于实力的对比是不符合现实依据的。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市场,然而现代市场经济中也不可能没有政府的作用。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先,市场的平稳运行需要有政府对其知识产权等加以保护,并依靠法律手段维持公平竞争的环境和秩序;其次,在有关方针政策的制定、发展规划战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政府可以列出大量的职能清单,从这一角度看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政府作用的,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如果伸得太长、管得太多,也必然阻碍和伤害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失去活力,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同样不可能培育一个强市场。实践证明,弱政府不足以支撑一个强市场,而一个强政府只有自身强而有力,才能做到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为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因此,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构建新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总体目标,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及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我国经济有效转型至关重要。

面对当前世情、国情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全面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然而,政府以行政手段长期主导下的经济转型发展模式,对法治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已经产生了“挤出”甚至“替代效应”。深入研究“依法行政”“政府治理”与“经济转型发展”的内生关系,尽快建立“依法行政”、“政府转型”与“经济转型”的互促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法行政的总目标是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具体目标是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国企改革基本到位。行政机关应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按照依法制定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履职尽责。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宪法是我们根本的活动准则,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14]

三、依法行政与经济转型发展关系的辨析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反映了行政机关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促进政府职能真正转变、确保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问题。因此,经济转型发展的成败在于政府职能转变,而政府职能转变则取决于依法行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计划”时期,我国曾明确提出“两个转变”,即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20年过去了,我国在经济转型发展方面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甚至有的时候计划经济时期经常发生的高积累、高投资、高速度、低效益发展模式仍在重现。对此我们认为,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起着关键性作用。我国政府在30多年不断改革的推动下正在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市场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逐渐转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体制机制以及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政府自由裁量权一直较大,行政审批权过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此类问题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排挤了市场作用和效率的发挥,阻碍了经济转型的进程。

依法行政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必须在法律和法制的框架内运行行政权力,依法规范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因此,依法行政是政府在执政过程中既不越权也不失职,充分保证其行政效率的重要保障,是有效地规范政府行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有效法律与制度的框架内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等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最终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当前减少和取消政府审批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权利清单、责任清单及企业应遵循的负面清单。有效推进依法行政,决定着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是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最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的关键。

规范政府行为,解决长期存在的政府越位、错位和不到位问题必须通过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中央针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的具体要求,即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规定合理行使行政权。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发展客观上也要求政府必须行政放权,从真正意义上由市场决策者转变为市场管理者。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在法治与经济转型双因素的驱动下才能完成,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应该是有限政府、服务政府、开放政府、高效政府、法治政府以及责任政府的有机统一。目前应在深入研究我国政府治理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以及行政效率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基础上,重点从行政审批制度、基础管理制度以及职责调整等方面构建完善的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架构,从而有效地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转变。

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一致的政府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路径。依法行政是政府职能实现根本转变的重要保障,可从建设法治中国视角切入,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是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泉。依法行政,客观上要求政府按制度办事,让政府自觉地养成执行法规制度的行为习惯,这是政府转型的关键要素。随着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和观念的根本改变。政府将从习惯于发布行政命令和由计划管制经济转变到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方式上来;从由政府投资主导扩张经济规模转变到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投资,为经济发展服务上来。而只有在实现依法行政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才有条件进一步从消费模式、城镇化、低碳发展、收入分配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探寻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创新模式,从需求升级、产业升级、贸易转型、区域经济以及民营资本等方面设计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

通过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一体化建设的实施进而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及社会的关系是极具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的重大步骤。依法行政对于政府转型和建立统一完善、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就法治与政府职能的关系而言,依法办事有利于约束政府自由裁量的空间,切实管住政府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使政府有权也不能任性,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和公平性,最终为市场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就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关系而言,法治的目的是为市场中自愿交换的商业行为的市场主体提供稳定的、利于商业运作的社会环境。依法治精神而确立的法律保障契约和产权的行使,为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商业纠纷的合理化解提供了准则。建立健全的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当前应深入从诚信原则法制化、政府监督法制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完善权力机关职能等方面深入研究并构建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体系。

四、新常态下实现依法行政与经济转型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而政府依法行政是建立这一导向的基本前提。中国经济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发展的成败关系到能否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能否顺利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转型归根结底是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型,而政府转型是关键。[15]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通过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我国政府自由裁量权过大等现实问题,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使政府由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由市场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性作用,方能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6]新常态下实现依法行政与经济转型亟待解决以下重点问题:

1.探寻依法行政与经济转型发展视域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是中国政府施政的基本原则。为了给经济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但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还要保证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度。而依法行政与经济转型发展视域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尤其需要重点关注、首先解决。以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无非就是围绕中央和地方的权利收收放放,随后便是陷入“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怪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将经营权利还给市场主体——企业,没有实现政企分开,或者是每次政府换届减少几个部门,却又将相应职能归并到国家计委(发改委)中,这同样是换汤不换药,对转变政府职能不会起任何作用。十八大以后,新一届政府推进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便是从上到下强制性减少政府审批,应该说这是借鉴以往经验教训,真正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举措。行政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就是以不必要的政府审批为支撑的,由于排斥了市场应有的作用,致使市场无法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甚至基础性作用也难以发挥。削减政府审批,我们认为这才找到了长期以来政府职能难以转变的关键所在,但是要实施规范政府审批还得靠依法行政。

2.寻找依法行政与政府职能转变语境下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包括了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前者是后者的前提。结构难调、发展方式粗放的症结在于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体制。目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严峻、产能过剩、人口红利减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都促使我国必须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经济转型发展的情况会变得更加复杂。由于政府通过行政手段长期主导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制对经济转型的促进效应。因此,在依法行政与政府职能转变条件下,深入研究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有序转型的模式和路径,对于尽快适应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7]

3.正确认识依法行政、政府转型与经济转型三者之间的关系

“依法行政”“政府职能转变”与“经济转型发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依法行政客观上决定着政府的行政模式与效率,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因素,而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则可以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供必要条件,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因素,依法行政方能保障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则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转型发展。然而,我国长期处于政府依法力度不足、以政府为主导甚至干预经济发展为特征的经济转型过程之中,导致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充分。未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如果继续实行政府主导必然进一步阻碍经济的有效转型。因此,有必要借助数理分析方法,通过对依法行政、政府转型与经济转型三者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的深入分析,奠定正确的理论基石,为实现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提供充足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海.我国行政许可法的亮点与实施中的困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 (11).

[2]应松年,论依法行政的基本条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 (7).

[3]张雷,现阶段我国依法行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9 (7).

[4]吴翔鸥,推进依法行政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奋斗,2013 (4).

[5]毕艳红.依法行政中的权、责、利(J].前沿,2008 (11).

[6]王凯伟,周波,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监督实施效果评估[J].中国行政管理,2011 (6).

[7]张蓓蓓,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建设,2012 (4).

[8]姜作培,结构调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取向与路径选择[J].探索,2009 (10).

[9]沈明高.中国经济转型的动力[J].金融发展评论,2010( 11),

[10]田国强.中国经济转型的内涵特征与现实瓶颈解读[J].人民论坛,2012 (12).

[11]徐彬.中国经济转型成本的阶段性特征分析[J].价值工程,2011 (2).

[12]董剑.缪尔达尔经济思想评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13]刘志伟.刘易斯转折点的扩展及预测[J].农村经济,2013 (1).

[14][17]李克强,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EB/OL].http: //baike.baidu.com/link? url=r-LxNR2r4cxsDJSsae6hTy2EfBEyNkKdjDjWelcBcZFvEROW4yIrI3RcBEFwUvCujilKBHIKIH9H2evmnMINbPzjMrnHbG6r - 9bIcGv MnZDbsb5sjmgcfEsYasXSpjYs2MsDVi65ZaTObY2rmaPV112)OtmcYRTAMJM7mATjlrAiyhwGOuKJVb_ R23JFmDjc0.

[1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http: //news.xinhuanet.com/2014 - 10/28/c_1113015330.htm.

[16]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EB/OL].http: //paper. people.com.cn/rmrb/html/2014 - 10/29/nw. DllOOOOrenmrb_ 20141029_1- 02. htm.

作者:焦方义 任嘉嵩

市场经济下依法行政分析论文 篇2:

试论现阶段依法行政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

摘 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党第一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主题的会议,将依法治国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保证。在依法治国的内容中,依法行政是重要的内容,依法行政的快速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影响着依法行政的研究,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完善,实现法治中国的构建。目前依法行政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依然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文章中深入分析依法行政制约因素,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依法行政;制约因素;解决措施

依法行政主要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和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国家法律和宪法,行使自身的职责,针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科技等等事务,依照法律规定开展有效管理。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现阶段行政管理的法律原则。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发展比较快,有着比较多的宝贵经验,同时依法行政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存在滞后性,根据国家相关要求需要提出相应的依法行政要求,积极探索依法行政制约因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现阶段依法行政的制约因素

(1)经济因素。依法行政和市场经济发展有着相应的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独立行政机关。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经济活动组织者和指挥者,企业则是政府附属物,缺少经营自主权。市场经济对政府管理职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其负面效应影响依法行政管理权。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发生变化,少数领导干部和行政人员将政府行为和行政执法市场化,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伤害。

(2)文化因素。国家发展和本国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封建专制体制的传统因素影响着决策权的监督,对依法行政有着深远的影响。树立领袖权威应当增强党和国家凝聚力,如果过分推崇和依赖领袖权威,将其作为最高行为准则和是非判断标准,法律则丧失其权威性。目前,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法律是管理普通民众的,自身不受法律约束,无视法律法规,甚至部分领导人员将其作为治人工具,对依法行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3)体制因素。新中国成立之后,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政府集权越来越多,导致政企不分和以政代企局面的发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朝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从政府依赖转化为政府和市场的双向依赖,逐渐向市场依赖发展。政府对企业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对企业内部事务存在不同程度的干预。我国行政组织层次不断增加,内部分工不断细化,人员不断增加,影响依法行政准确性,不利于依法行政的有效开展。

二、现阶段依法行政的有效措施

(1)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改善依法行政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实现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形成的一种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行政机关在市场主体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的利用法律手段,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自主权利的保护措施。在行政规范制定道德过程中,应当尊重其合法权利,注重相关权利的下放,借助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市场体系。政府部门应当适当减少市场干预,采取法律手段给予契约自由最大空间。同时处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外,还需要按照法律加强正当竞争管理,有效预防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做好市场混乱管理,为依法行政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2)完善依法行政法规,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实践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探索,行政管理部门在相关法律制定时,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现阶段,我国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健全,基层建设和发展层面额法律法规较为笼统,缺少相应的法律明文规定,应当注重经验总结,准确把握时机将政策提升达到法律层面,融入到法律制度中。同时,需要树立行政监督意识,深入理解行政监督的作用,政府部門应当发当自觉接受价,开展多样化的监督活动,基层群众应当借助法律途径使用监督权力。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做好监督机制的优化,加强同级监督工作,各个执法部门加强合作与交流,调动全面参与,打破以往传统媒体监督的现状。

(3)不断提高行政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在依法行政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法治宣传活动,借助法制讲座和普法考试等形式,加强干部人员法律知识学习,树立行政人员有法可依和依法行政的理念,不断提高其依法行政能力。构建领导干部法律学习机制,促进法律学习总结,将集中性法治教育转化为经常性法治教育,实现领导干部思想转变,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加强行政工作人员创新能力培养,培养行政人员的法治精神和思想,同时树立行政人员的服务和奉献意识,激发行政人员依法创新精神,准确把握依法行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需要构建科学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另外,需要加强群众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借助电视广播、媒体报道以及宣传册等开展宪法宣传,宣传和民众生活有着密切的法律法规,引导人民群众学习法律、遵守法律、使用法律,营造良好的依法行政氛围,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三、结语

依法行政是一种责任行政,以责任和义务作为基础行使行政管理,不断强化行政人员权利。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想要开展依法行政需要开展多方面和长时间的探索活动,构建法治政府,实现依法行政是最终的目标。在依法行政的实践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影响着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加强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促进依法行政理论的创新,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提高政府行政人员额依法行政水平。

参考文献:

[1]孟令辉.论当前依法行政的现实制约及改进措施[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4, 31(10):58-61.

[2]李剑文.市县政府依法行政面临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J].法制与社会, 2017(6).

作者:吴香云

市场经济下依法行政分析论文 篇3:

浅论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实践路径

摘 要: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必修的政治课题,也是国家繁荣进步、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构成要件。本文将结合我国国情,着重梳理基层政府在具体政务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个板块,分析阐述基层政府在依法行政中应着力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基层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实践路径

一、依法行政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的基本前提,是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在面对政治、经济、社会及法治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要求和施政保障。

二、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依法治国,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提出的一个科学论断。论断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决条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特别是,依法治国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为我国当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开辟了道路、创造了条件、提出了要求,为依法行政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法治环境,有力推动了依法行政的实行。同时,政府机关是国家行政执法的主体,分布最为广泛,基层最为深入,活动最为多样,因此在整个国家执法序列中,行政执法在依法治国方略中必然占据举足轻重的位子;长远来看,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权利意识兴起,依法行政也必将成为依法治国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核心作用载体。

三、我国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主要实践路径

可以看出,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必修的政治课题,也是国家繁荣进步、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构成要件。下面,本文将结合我国国情,着重梳理基层政府在具体政务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个板块,分析阐述基层政府在依法行政中应着力的实践路径。

(一)把社会综合治理纳入依法行政实践路径。社会综合治理是依法行政的基本体现,包括社会治安、司法援助、矛盾调解等;其工作最贴近基层,环境也最复杂,因此在实际工作也最需要依法行政。一是科学规范公安权力。政法系统作为治国利器,定然要慎用和善用,因此逐步完善权力界限、种类和操作范围就尤为必要,要重点围绕依法办案这一问题凸显区域多加明确与管理。二是提高司法援助水平。要充分保障辩护律师正常职权,遵守司法程序。在监狱、看守所、拘留所等嫌犯羁押地点要采取科学管制,将惩戒、教育、感化等手段相融合。三是正确处置基层矛盾。基层矛盾易发、多发、群发是当前群众工作的难点与重点,针对此,要制定鉴别矛盾的性质和恶劣程度的可靠办法,再配套相应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措施,务求使基层矛盾解决得条理化、系统化、制度化。

(二)把安全生产监管纳入依法行政实践路径。安全生产是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减少人民群众伤亡的必要措施,是依法行政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一是坚决落实安全责任。要准确确定各单位、部门的安全责任,分行业、分层次、分环节严格细化落实,使安全行政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严把行业准入审批。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利益输送频繁,因此要严格按照工作和设施标准,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及时整顿、关闭不合格企业,严把行业质量关。三是加强安全执法检查。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彻查检查陋习,整改监督漏洞,确保安全监管执法常态化、制度化、纪律化,切实提升检查实效。

(三)把食品药品监管纳入依法行政实践路径。食品、药品安全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社会舆论的热点,是检验依法行政成效最直接的方式。一是时刻保持高压态势。要紧紧围绕当前食品、药品监管的严峻形势制定惩处措施,既要依法合规,又要重拳打击,以严格执法为前提基础,以法无避免为最终目的。二是提高科学监管能力。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基层基础建设,重点推动地方基层监管所规范化建设,延伸监管网络触角,加强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建设,构建食品、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建成科学依法监管体系。三是建立共治共管格局。主管部门是依法行政主体,承担“兜底”责任,同时更要协同行业涉及部门,对职能分工、执法环节、资源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与规范,谨防“木桶效应”。

(四)把工商行政执法纳入依法行政实践路径。工商部门是我国市场经济活动重要的监管者,是维护市场秩序、推动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参与者,更是依法行政的主要责任部门。一是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要根据《行政处罚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工商总局第28号令)等相关法律法规,梳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执法程序和执法准则,公开公示,严格执行。二是科学设置处罚权力。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处罚条例与意见,谨慎使用自由裁量权,对复杂和大要案件行政处罚,要通过案件评审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三是提高处罚文书质量。推行说理式和人性化处罚文书,既要把案件成因、处罚依据、论证结果详细说明,又要注入警示教育宣传,注重打“道德牌”和“温情牌”。

(五)把城市规划建设纳入依法行政实践路径。住建部门是城市发展的先行者,特别是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住建领域逐渐成为行政执法问题的集中爆发地,成为依法行政的攻坚区。一是加强执法力量整合。优先制定执法规章,分类制定实施细则,增加有效执法手段;同时,重视宣传引导,强调公安、城管等多部门联动。在强制拆迁、抗法处置等方面加强一线人力、器械、政策保障。二是切实履行行政审批。进一步深化基层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全面实施“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坚决保证项目审批工作不出错、不徇私、不踩线。三是下沉行政执法重心。调整思路、对接群众,将部分裁量明确、影响较小的行政处罚权下放基层社区,通过社区工作、民间调解、群众监督等方式,减少政府机关的直接干预,提高政务效能。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实践,是构建和谐幸福社会的法治保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中国梦”伟大进程的必然选择。因此逐步完善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政府执法是当前及今后很长时期内,政府机关深化职能改革转型的首要任务,更是全方位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2012.

[3]付思明.中国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M].2002.

[4]吴晓.论依法行政及其实现途径[N].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5.

[5]陈炳水.论依法行政在提升政府能力中的作用[N].宁波大学学报,2005.

作者:陈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下一篇:体验式学习家庭幼儿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