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

2022-05-1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素质的提升需要通过人文教育来获得,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人文教育。古诗词是每个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含有丰富的生活性、通俗性,学生容易理解,同时古诗词中也含有促进学生成长的内容,容易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一篇: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

【摘要】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对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本文在准确认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地位与意义基础上,紧紧抓住小学古诗词的特点,从教材分析入手,以提高教学效果以落脚点,结合小学生不同年龄特点进行古诗词教学研究,力求全面地、系统地、多层次地探索古诗词的最佳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通过创设情景,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美的文学。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尝试。

1 要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且古诗词“麻雀虽小,五脏惧全。”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

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笔者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

1.1 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1.2 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1.3 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

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2 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古诗词讲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过品评、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品质。如有表现诗人才情的“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美感,这和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分不开的。也有体现诗人字字推敲、锲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3 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以便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课堂,当学生已水到渠成之时,启示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绝句佳词赏析会、结诗社、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学生从背诗、赏诗到作诗,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

4 课堂开放,学科融合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标准》)古诗文教学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如,课前课后对作者生平、创作背景、鉴赏介绍、相关作品等资料的收集、交流;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鼓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此外,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就诗的表现方式来说。诗显示出整体艺术,所以在诗的领域里,其他各门艺术的表现方式也用得上。”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诗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如《泊船瓜洲》一诗的教学,可以通过读地图了解京口、瓜洲及钟山的地理位置,从而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意思。如学习者是六年级学生,还可启发学生联系常识课上学到的有关王安石变法的历史知识,感受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与离别家乡的依恋交织于胸的复杂情感。而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也可多样,有的朗诵,有的吟唱,有的绘画,有的表演小品,有的将诗写成书法作品……

5 跳出教材,组诗教学,培养诗趣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当有了一定数量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例如本次的专题研讨中,四年级的古诗《江雪》的学习中,杨老师巧妙地整合了一个“垂钓系列”——《江雪》《秋江独钓图》《小儿垂钓》《渔歌子》,重点学习《江雪》,对比略读《秋江独钓图》,推荐阅读《小儿垂钓》《渔歌子》,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对中国文人历来的“垂钓”文化进行了一次探索,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六年级的沈老师以复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进行题材分类——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自然过渡到本课两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的题材特点——哲理诗。然后两首诗整合对比学习,同中求异,在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两首诗说理的不同方式——直接说理、借喻说理。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节省了教学中无效的环节,对”哲理诗“这一古诗题材有了一个较深入的探究,事半功倍。

6 要改革评价体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学校教师教学管理来说,应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针对古诗文教学,建立一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如,语文教师古诗文素养提高、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案的撰写,教学的效果等都可纳入教师考核范畴,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激励、指导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从学生古诗文学习的评价来说,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

①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古诗文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②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等。

③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古诗文,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阅读评价有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近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④评价形式多样化: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还可采用朗诵、猜谜、赛诗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例:同是写春天的几首诗,在写法和情感上的异同之处;从陆游、杜甫的几首感怀时事的诗,看陆游或杜甫的爱国情感等。)使评价更具综合性。笔试形式也可进行创新改进,如看图写诗,据文写诗等,而且应鼓励不同答案。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 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 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 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 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 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 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 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作者:高宏

第二篇:分析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素质的提升需要通过人文教育来获得,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人文教育。古诗词是每个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含有丰富的生活性、通俗性,学生容易理解,同时古诗词中也含有促进学生成长的内容,容易促进学生的成长。所以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利用古诗词进行人文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人文教育 问题 策略

传统教学中,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知识的传授上,非常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教学,从而忽略了学生们人文精神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我国是文明古国,是一个诗词王国,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孩子启蒙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学生古诗词教育,带领学生挖掘诗词中的人文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简单谈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的策略。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学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习惯性的运用灌输式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主要就是老师进行古诗词的领读和讲解,指出学生们需要重点记忆的字词,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背诵。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古诗词本身就难以理解和记忆,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又缺少表达以及提出疑问的机会,导致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失去兴趣,并且难以欣赏古典诗词传达的美,也不利于学生们审美素养的培养。

(2)忽略学生的人文培养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老师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们基础知识的讲解上,认为只要能够让学生们取得不错的分数,那么就完成了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所以老师重点在于让学生们记忆古诗词里的知识点,并且让学生们大量背诵古典诗词,然后做到会默写就可以。因此许多老师都忽略了学生的人文教育,忽略了学生的素质培养,没有进行古诗词中心思想的讲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2.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的策略

(1)注重古诗词背景知识的讲解

每一篇古诗词都有着深厚的知识背景,每一位作者都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感想。古诗词的背景蕴含着很多的知识,通过写作背景的介绍,学生可以更好的走入到诗境中去,更好的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很多古诗词都是诗人的真实感受,是诗人真实情感的流露,所以每一首诗都饱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所以老师要注重古诗词背景知识的讲解,通过背景知识的讲解,促进学生的成长。例如,在讲《赠汪伦》这首古诗的时候,老师可以详细讲解诗人李白是在汪伦送别之时,望着古朴好客的人们,恋恋不舍,不忍离去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通过介绍这样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传达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在讲《石壕吏》这首古诗的时候,老师可以介绍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写出来的,它反应了当时百姓的疾苦,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有助于学生明白和谐生活、和谐世界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提高。

(2)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词教学

多媒体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同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多媒体教学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能够让抽象难以理解的古诗词变得简单易懂,能够用视频或者图片将古典诗词中描绘的画面展现出来。所以在小学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人文教育,促进学生们古诗词的学习,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们在画面的引导下展开联想,拓宽学生们的思路,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并且促进学生们掌握美好的事物,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体会到诗人的伟大品质。通过对学生有意识的进行人文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健康的成长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读

俗话说得好“诗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学好古诗词,领略古诗词表达的思想的基础条件,所以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读,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有一定的情感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以及情感的熏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格外的重视学生朗读古诗词时情感的把握,因为每首古诗词的韵律以及平声仄声都不相同,节奏有着鲜明的对比。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角色中,更好的进入到诗人创造的意境中去,有助于学生的人文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人文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老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更新,添加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古诗词的学习。通过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江贵.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古詩词人文教育探讨[J].东西南北:教育,2017

[2]周小婷.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研究[J].新课程(中),2017

[3]王秋梅.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方法探析[J].中华少年,2017

作者:尤鹏松

第三篇: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

【摘 要】古诗词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难点,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深入推行与发展,要求教师将人为情怀融入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促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将主要围绕着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古诗词人文教育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

一、引言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学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宝藏,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可以受到蕴藏其中的美的熏陶,帮助小学生成长为身心和谐发展的人[1]。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组织诗词教学时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新课改提出的教育要求为导向,借助古诗词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借助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开展人文教育

借助古诗词组织人文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向学生呈现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等材料,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古诗词背后故事的基础上组织诗文的学习,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古诗文欣赏的难度,让人文教育更加容易开展。

以部编版小学二级下册的古诗《回乡偶书》为例,本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本篇古诗时,可以先将贺知章的生平经历和古诗创作背景的资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贺知章是唐代著名诗人,自武則天时中进士,离家50个年头,一直在朝廷任官,直到唐玄宗年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还乡。年少离家,迟暮归来,虽然作者的乡音未曾改变,但是家乡的孩童们却不认识他,把归来的游子当做是远方而来的客人。如此一来学生在这些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在古诗文学习时能够将背景带入其中,并且尝试换位移情,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将古诗文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在本首古诗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之情,组织他们回忆自己上一次回到家乡是何时,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并想想如果自己离开家乡几十年未曾返还,将会有怎样的情感。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古诗所蕴含的思想,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三、通过古诗词鉴赏进行人文教育

小学生由于受到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影响,尚处于知识学习的最初阶段而且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对于用词极简却意义深远的古诗词的理解十分困难。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学习古诗词中存在的这一问题,在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词的鉴赏分析。教师为学生进行重点字词句的解释补充,并且有意识的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蕴含那古诗文中的优美意境,感受古诗中的人文情怀,发挥古诗人文教育的积极作用。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村居》为例,本篇古诗生动的描写了初春时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春日农村独特而明媚的景色在笔下栩栩如生。教师在组织学习本篇诗文时,指出古诗中颇具情绪的字词,例如“拂堤杨柳”“醉春烟”,让学生大胆想象这简短的几个字当中蕴藏了怎样的春天景色,引领学生闭上眼睛遐想,在水岸边杨柳长长的枝条垂下来微微的摆动,像是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像是喝醉了一般陶醉在春天的烟雾中。在教师的带领下就是此展开深入的赏析,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陶醉在古诗文中,感受到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在趣味朗读中体会始终人文情感

朗读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惯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古诗文学习中朗读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加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以理解为基础,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内涵与人文情怀,实现在古诗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目标。朗读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理性的手段组织意象的途径开展古诗朗读,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古诗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悯农》为例。教师在组织本篇古诗学习时,要利用好朗读这一环节,可以通过诗配乐的方式组织该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感情色彩的背景音乐,有欢快的悲伤的,缓慢的等等,让学生在本篇诗文学习之后,自主选择背景音乐,并说一说为什么自己会选择这一首背景音乐,通过学生背景音乐的选择,能够反映出他们对本篇诗词感情基调的把握。教师可以以此作为依据判断学习的效果,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还可以小组表演的方式来组织朗读活动,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而其他的人则根据古诗的内容进行即兴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农民的辛苦和不易,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对古诗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入一层,进而产生珍惜粮食,尊重农民这一人文情怀。

五、在积累拓展中进行人文教育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拓展,以教材内容为支撑,搭建通往新知识的桥梁,为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学素材,逐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2]。

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如梦令》为例,经过小学整个阶段的学习,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材料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如梦令》的作者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通过她的词可以将她的生平经历分为两个阶段,以宋朝南渡为界,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生活无忧无虑,且婚后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生活十分美满,此时她的词大多数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和美好生活的憧憬。而后期当李清照遭遇国破夫亡的痛苦,她的词风有了显著的变化,都是抒发心中的苦闷和孤寂。而《如梦令》则是创作于李清照的早期生活,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为学生呈现《声声慢》这一首词,让学生在朗读之后,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两首诗词之间的对比,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素材积累,提升人文素养。

总结

在古诗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获丰富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实现人文情怀的发展。各位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认识到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古诗学习提出的要求,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在古诗词教学中,对小学生积极进行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江慧,沈燕.引“小古文”之泉,活“语文课程”之池[J].华夏教师,2017(18).

[2]雷丽霞.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18).

作者:刘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学实验室安全论文下一篇:本科药学类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