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课程总结

2022-07-12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光农业课程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观光农业课程总结

[电大]观光农业课程论文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专 业

年 级

学 校

《观光农业概论》课程论文

从江县秀塘壮族乡观光农业规划

观光农业 2015春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大学生计划”观光农业课程论文

从江县秀塘壮族乡观光农业规划

[内容提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秀塘壮族乡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邻里和谐、民风淳朴,有丰富的旅游和观光资源。但是长久以来,秀塘壮乡的人们在大山深处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清贫的生活。秀塘乡地处九万大山腹地,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发展也受到限制。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更重要的事,可以为秀塘乡当地农民增加不少收人,从而脱贫致富。

[关键词]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交通

1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大学生计划”观光农业课程论文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起来的观光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享受了现代城市化的人们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黔东南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总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原始的自然生态、原生的民族文化,是黔东南州发展特色旅游的竞争优势。从江县秀塘壮族秀乡民族风情浓郁,文化气息浓重,生态资源丰富,可以发展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历史人文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搭着黔东南州乃至整个贵州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快车,秀塘壮乡可以一同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打造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产业。

一、壮乡秀塘概述

秀塘壮族乡位于从江县西南部,地处月亮山和黔桂交界处的九万大山腹地,乡驻地距县城92公里,全乡国土面积为178平方公里,全乡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3.5%。秀塘乡辖5个中心村(13个小村,79个村民小组,68个自然寨),1883户,8225人,分别居住着壮、苗、侗、汉、水、瑶六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90%以上,壮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62%,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120元。

秀塘乡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邻里和谐、民风淳朴。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在大山深处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清贫的生活。目前还有很多贫困户,还有很多家庭生活困难,有着绿水青山,确没有金山银山。

秀塘乡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可耕作土地较少,农业发展十分受限。全乡主要以林业为主打产业,林业循环周期长,附加产值低,经济结构单一。由于本村可用资源少,劳务输出是村民平时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保护政策的出台,村民靠砍伐林木的收入骤减,补助资金又相对较低。

二、现有农业资源

秀塘壮族乡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且多为梯田,主要种植杂交水稻。

虽然耕地面积严重不足,但秀塘乡风景优美,雨水丰沛,因而蔬菜、野菜资源等丰富,例如竹笋、蕨菜等资源产量十分可观。秀塘乡森林覆盖率很高,仅打格村就有3000多亩原始楠竹林,这也造就了有十分丰富的笋子资源。

三、可开发的农业相关资源

(一)竹笋

秀塘乡片区盛产竹笋,主要有九月笋、楠竹笋(冬笋和春笋)、毛竹笋(人工种植)、野生竹笋(斑竹笋和水竹笋)等。

九月笋生长于从江县月亮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山区,因于每年农历九月发笋而得名,以其鲜、香、脆的独特口味,深受消费者喜爱。九月笋食用价值高,鲜嫩的笋子煮

2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大学生计划”观光农业课程论文

着吃,能消除疲劳,制成酸笋食用可健胃消食,更适合喝酒后食用,能健胃消食又能化解体内的酒精,让人很快清醒。把九月笋用开水稍煮5分钟,放进保鲜袋封存,可以长久食用。在太阳下烘干,再用保鲜袋封存,可以运往各地销售。又因其生长在大山深处,无任何污染,被人们称为“绿色食品”和“纯净食品”,市场前景看好。全乡九月笋产量预计可过150吨以上,周边乡镇(加榜乡、刚边乡、宰便镇、东朗乡、翠里乡、加鸠镇等)九月笋、楠竹笋等产量也十分可观。

此外秀塘乡楠竹笋资源丰富,仅秀塘乡打格村就有3000多亩原始楠竹林,全乡初步估计有楠竹林5000亩以上。另外,毛竹笋(人工种植)、野生竹笋资源也较丰富。

(二)蕨菜

蕨菜在秀塘乡分布广泛,可大量开发加工。蕨根可制作蕨根粉。市场前景良好。

(三)煨酒酿造

2012年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拍摄组在贵州省加榜下尧拍摄的第七集《我们的田野》播出后,壮乡煨酒在国内外闻名遐迩。从江煨酒,产于月亮山腹地的从江西部的刚边、秀塘、加榜、宰便等乡镇,是壮族土法酿制的传统美酒。因在其酿制过程中,将酒装在坛内置于火炉边煨过,煨酒由此而得名。

煨酒色佳、味甜、汁黏。该酒色似浓茶,带粘性,香甜可口,酒精度约20度左右,质性柔和、口感好,对肠胃无刺激,饮后不伤身体,喝了不上头,回味无穷,又有养颜保健之功效,是休闲、待客的最佳饮品。

四、可发展的观光农业

与秀塘壮族乡紧挨着的从江县加榜乡近年来因为加榜梯田变越来越著名。加榜梯田是中国最好的梯田之一,梯田中散落着苗乡特有的吊脚楼,是苗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加榜梯田的苗家人家和田离得很近,近到融为了一体,成为了生活中的梯田,而不是纯粹的景点。这就可以发展为典型的观光农业。秀塘乡梯田虽然没有加榜乡规模大,但也十分壮美。秀塘乡雨水充沛,雨天,一层层云雾从山林升起,慢慢地笼罩在梯田上,美丽壮观!

从江县政府已启动环加榜梯田旅游圈,这也给秀塘乡观光农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作为三百河、都柳江上游水系,秀塘壮乡与相邻的刚边壮乡可以共同打造沿三百河风光带,进一步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加上秀塘乡为少数民族乡镇,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浓重,可以为观光农业增添更多亮丽和特色。

此外,就上文提到的竹笋资源、蕨菜资源,煨酒酿造产业可作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可以让游客亲手到山林里挖笋子、蕨菜,亲自体验酿造煨酒的过程来感受大自然、原生态带给我们的美食和美酒。

五、发展观光农业存在的困难

目前,秀塘壮族乡发展观光农业有较为丰富的自然和生态资源。现在最主要的问题

3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大学生计划”观光农业课程论文

和困难依然是交通。由于秀塘乡地处月亮山和黔桂交界处的九万大山腹地,自然地质条件恶劣,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加上经常下雨,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塌方经常发生,交通情况很不乐观。交通问题是秀塘乡发展观光农业的瓶颈。在交通问题上,需要政府加大道路投资力度,只有这样,好的原生态的农产品才能顺利卖出去,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才能来欣赏到风光旖旎的秀塘美景。

4

第二篇:农业概论课程论文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现代农业之农业科学技术

摘要: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我国人均资源量少,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相当突出。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农业科技工作急迫而长期的艰巨任务。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然要在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及时充分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加速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实现农业生产力水平质的飞跃。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也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民面临的艰巨任务。

关键字:科学技术、功能、推广、农业教育

一、什么是农业科学技术

农业科技,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以及城市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化肥农药的用法,各种生产资料的鉴别,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几方面。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业,从狩猎到养殖,从采摘野果到种植工作者,离不开劳动人民在生产中的探索和研究,今天,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年代,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农业仍然需要发展,更需要科学。

二、农业科技进步的进程与动力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产品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全国农村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然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一)农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

1、新的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和组织重大科技行动等措施,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尤其是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迅速产业化,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农业的面貌。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农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带动了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挑战和机遇。在日益激烈的农业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依靠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占据明显优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在扩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也蕴含着巨大潜力和难得机遇。

2、我国新阶段的农业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更大需求。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速农业科技进步。要通过培育专用、优质新品种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整体质量和效益;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科技提高乡镇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将对农业生产包括粮食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水、耕地等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保持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确保粮食安全,也必须依靠科技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我国人均资源量少,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相当突出。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农业科技工作急迫而长期的艰巨任务。

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我国农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国际竞争力弱。只有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在关键领域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才能迅速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实现农业发展的跨越,必须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3、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然要在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及时充分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加速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实现农业生产力水平质的飞跃。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也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民面临的艰巨任务。

三、农业科技的功能

1、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科技进步,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各类农具、农业机械、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施等,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规模效益化,成本降低,提高投入产出率。

2、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

技术进步,一可为农业不断开发和提供高质量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地膜等,提高生产效率;二可为农业培育和提供动植物新品种,提高投入产出比;三可为农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耕作技术等,改善和提高各种农艺技术水品.这样就可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或投入产出比率,改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3、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技术进步可扩大农业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农业资源的质量和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用;还可促进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统一和协调,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地域优势,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4、可以改善和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

国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可以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或避免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高效健康的进行。

5、可以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农业技术进步可使农民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农民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是农民努力学习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一旦被农民掌握,必将引起农民思想行为的一系列变化,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四、若干主要农业技术的基本知识

(一)、常规技术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大量的技术领域,在任何农业发展阶段都是提高生产力的主体;主要有

1、育种和良种繁育

2、作物种植制度

3、作物栽培技术

4、平衡施肥技术

5、灌溉与节水技术

6、植物保护技术

7、畜禽饲养与防疫技

8、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技

9、农业机械和工程技术。

(二)高新技术是技术上某个领域中某些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新的突破或进展, 它们是促进农业生产的生长点,是对农业技术领域的补充、发展和完善,并逐步融合成为常规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将高新 技术与常规技术对立起来。主要有

1、转基因技术或称基因工程

2、信息技术

3、精确农业技

4、新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

五、农业技术的推广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与功能

农业技术推广是应用农业科学及行为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通过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新技术、新技能、新知识与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的一种实用性、社会性、综合性的农业活动过程。其目的是将农业潜在生产力 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它的功能是:

1、提高农民素质的教育功能。它是面向农民的一种社会性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直接的社会功能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2、发展农业生产与经济的功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加。例如,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大大减轻了棉铃虫的危害,省工、省药、增产增收。

3、发展农业科技的功能。推广并不是单向的技术传输,而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延续和发展。推广一项农业技术必须经过试验,对它在当地条件下的技术先进性、环境适应性、生产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以及 配套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研究,才能确定这项成果是否在当地推广。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农业技术研究的延续。

(二)、农业技术推广的渠道

农业技术推广是属于公益性事业,一般以非营利性的渠道为主,辅之以其他渠道。当前,国内外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渠道有:

1、政府渠道或政府资助的公益性渠道。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渠道。在一些国家(如印度)由政府建立全国性分级的农业技术推广网,负责向农民进行农业新技术的示范、宣传、培训。指导、普及。在另一些国家(如美国)则由政府资助的大学或农业研究机构负责农业技术推广。中国采取的是前一种方式,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 20世纪90 年代以后,农业技术推广系统逐渐陷入 “网破、 线断、人散”的局面,有的则将公益性服务转变为营利性服务。

2、群众性自助渠道。主要是通过各种群众性合作组织推广、交流新技术。如日本和我国的台湾省的“农协”,当前我国大陆兴起的专业协会、技术协会、生产技术合作等形式都属于群众性自助渠道。

3、企业性营利渠道。与农民合作的公司、股份合作社、商贸机构等,在产品生产、收购、储藏加 工的同时,进行该企业推广项目的技术指导与监督。

六、农业教育

(一)、农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发展要靠先进的物质装备和科学技术,先进物质装备的使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大力加强农业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专门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

(二)培养适应于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人才

1、现代化的农业必须有掌握农业现代化科学知识、技能的专门人才,包括农业科学研究人才、农业教育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等。科技人才对农业现代化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2、提高农民的素质

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劳动力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低,严重制约着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适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龄只有

6、7 年,其中,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龄更低,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和半文盲。对比之下,美国人受教育年龄为12年,4个农民中,3个是高中或中专毕业,1个是大学毕业。 法国规定,凡申请经营农场的青年,都要经过九年制的中等学校义务教育,然后进农业基础学校学习3个月,再到农场做3年学徒,考试毕业后还要进省市农业学校学习半年农场管理知识,这样才能获得经营农场的资格,有了这种资格才可申请低息或无息贷款、购买土地、农业机械等并开始营业。

3、传承文明科技创新。在教育后人培养人才的同时,农业教育还承担着传承文明科技创新的任务。农业教育与科学研究、 技术推广是紧密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丰富了教学内容并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而教学的过程又促进了研究的深人和发展。推广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华东;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李维生;加强科技推广工作 促进农业科研创新[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3、孙联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肖爱利;改进农业科技推广思路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J];河南农业;2011年11期

5、焦占力;搞好农业科技推广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第三篇:农大课程论文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理论与实

践探索

摘要:从现代农业大学教育理念和现代化大农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出发,针对农业推广学课程特点,在多年教学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农业推广学的课程性质、在我国农业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农业推广学在农科和管理学科中的学科交叉、不可替代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新时期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农业推广学;教学效果;探索

随着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新时期的主要任务与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提高他们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现代农业对科学技术依存度日益增大,需要有更多的农业推广人才。因此,无论从提高农民致富带头人的素质与推广技能方面,还是从为社会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方面,有效地学习好农业推广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高校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以来,农业推广学科在农村发展与推广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分析中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我校从2000年开始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作为农学、植保、园艺、资环等专业的选修课。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探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成功模式,力求使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现代农业推广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根据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我们进行了几种教学方法的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农业推广学的课程性质

农业推广学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政组织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综合学科,是研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传播扩散规律、农民采纳规律及其方法论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推广人员如何对农民进行组织、教育、咨询、服务,使其改变行为,促成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发展的科学。

二、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农民及其行为。重点研究农业推广亚系统如何与农业科研亚系统有效联结问题;推广亚系统内部的问题;目标系统农民群体的问题。

该课程用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知识作引导,提炼农业推广学的基本涵义与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与内容、范围,学科功能

与研究方法;用决策学和传播学等知识作引导,提炼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社会及其环境因素的协调原理,农业科技的预测、决策、咨询原理,农业科技的沟通、采用、传播原理;用系统工程学、教育心理学和技术经济学等知识作引导,提炼农、科、教相结合,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农业科技经营、服务、承包、开发相结合等方式方法,阐述开展推广工作的组织、计划、评价方法及推广人员的思维、表达、操作技能。

三、适应现代化大农业的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探索

教育面向现代化,特别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以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和提供科技成果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推广的类型、方式及性质均发生了改变。新时期对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校的农业推广学科必须紧跟时代脉搏,及时准确地反映新时期、新阶段对农业推广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无论是农业推广理论研究,还是农业推广学教学与实践,都必须不断改革、充实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以育人为本,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将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和研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

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全面、深入地体现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重点内容、反映最新的推广案例资料等,同时通过板书进行逻辑推导,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对推广学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课堂讨论、情景设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另外,积极鼓励学生阅读有关书籍和文献。一方面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就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再通过课堂作业和课程论文等形式鼓励和督促学生阅读和涉猎大量有关文献资料,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农业推广又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学好农业推广这门课程要在实践中寻找路径。所以,对学生而言,了解实践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案例分析,同时加强习题、调研报告及课程论文等综合教学方式。对学生完成的课程论文从选题、内容、格式规范、创新4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其结果使各个专业的平均成绩均达到良好水平。

2.加强农业推广学的实践教学

农业推广学教学除在课堂上引用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推广经验作为教学案例外,其课程体系应该紧密结合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与特征等调整和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应放到一个重要地位。

在完善实践教学方面,努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我们努力实现实习基地资源的共享。我院除结合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积极筹措基金建立实习基地外,还利用平时进行实践、科研、社会服务之机,通过多种渠道,广设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进行农业推广的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平台。我院先后与黑龙江垦区的853农场、850农场等20余个现代化国营农场及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协作关系,在许多科研与示范项目中引入了农户参与式推广的理念和模式,与现代农业推广学的内容十分吻合。

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同时,将农业推广问卷调查、农业推广写作、农业推广讲演、农业推广培训、农业推广经济效益评估、农业推广示范等农业推广技能训练等内容纳入实习教学中,聘任当地有经验的技术员为实习教师,借助社会力量来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此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农业推广试验、示范、指导、培训技能、农业推广技术咨询、写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所必备的工作技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农业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另外,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加大力度,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主动地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并提交调查、实习报告;对学生提交的报告,要组织考评,给予评分。运用参观访问教学方法,布置学生考察、访问农业示范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户参与的做法和经验,讨论其效果和实践感受,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高等教育除了培养人才以外,如何为农村发展服务,如何发挥自己的推广功能,在我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及农垦总局重大农业推广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在垦区和地方的实施,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知识,培养了农民科学生产的技能,服务了垦区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实现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垦区及地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这是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成功范例。

3.因材施教,课程与专业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教学对象、经济地区等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满足教学活动的多元需求。授课内容与专业相结合才会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结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学习,同时也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完善,为完成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农业推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结合社会现实教学才能发挥指导实践的功能。因此,农业推广学的教学宗旨并不是要学生记忆很多的理论和原理,而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本专业的知识和农业推广学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洪亮,刘恩才,侯立白,等.农业院校农业推广学教学改革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07~210

[2]杨辉,陈志英.践行科学发展观—加速培养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J].黑龙江粮食,2008,6:38~39

[3]朱翠林.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189~190

[4]王贵彦,陶佩君,王慧军,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3):22~23

[5]李谦.关于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问题[J].农业科技管理,1995,2:32~34

[6]高启杰.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与推广学的理论体系[J].古今农业,2007,4:17~23

[7]高启杰.对如何认识和学习农业推广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8,7:47~49

[8]高启杰,高雪莲,申建为.农业推广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23(1):73~76

[9]黄鹏.农业推广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社科纵横,2009,24(11):130~132

[10]唐鹏飞.农业推广学的学科性质及教学重点[J].高等农业教育,1992,5:43~44

[11]王慧军.中国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C].东北农业大学,2003

[12]许无惧.农业推广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

[13]王慧军.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4]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5]唐鹏飞.农业推广学的综合性特征[J].高等农业教育,1991,4:49~50

[16]左玉秀.论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J].菏泽师专学报,1995,3:59~60

第四篇:农业行政管理课程作业

提高我国农业行政管理的效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 适应形势发展, 科学配置职能

政府、 民间组织、 农户三个层次各自发挥作用,形成有机统一的农业管理体系。要转变工作职能, 大力建立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民协会, 并赋予农民协会以适当的职权。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继续完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 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科学划分农业行政管理机关与事业单位职责, 合理界定农业行政管理机关与企业、 市场、 社会的关系, 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动植物防疫检疫、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农资生产经营秩序监管、 农业社会化服务等职能,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创新管理方式, 建立公开、 便民、 高效的管理机制, 提高管理效能; 完善各项业务工作规范和运转程序, 重视和运用经济、 法律手段管理农业和农村事务。在物资供应、 规范化生产、 技术指导与服务和农产品加工、 贮藏、 运输、 品牌与营销等各方面, 扶持和发展专业学会、 协会、 互助会, 把分散的农业生产和农户组织起来, 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 调整管理机构, 强化管理手段

建立农村工作委员会或农业管理委员会, 赋予适当的人、 财、 物管理权。同时, 部分原本属于农业管理的职能和业务收归农委。如干果经济林、 农业综合开发、 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所有规划、 指导都由一个部门出, 从种养项目选择到生产、 加工, 市场营销全程负责, 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牵头协调能力

大大加强, 农业行政管理资源形成合力, 成本减少, 着力点一致,更有利于工作开展。负责统筹、 协调本区域内农村工作。

(三)优化整合资金, 大幅度增加投入。

严格按照<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持续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扩大财政扶持对象范围, 打破所有制界限, 在支持国有单位建设的同时, 允许直接投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户个体经济、 股份制及私营企业经办的公益性基地设施项目, 特别是对企业建立基地、 研发科技、控制产品质量等给予投资支持。进一步优化支农资金结构, 彻底改变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长期不足、 不稳的局面, 把农业预算内基建投资比例稳定在 15% 以上, 并且每年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把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支持重点, 落实新增教育、 卫生、 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在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 社会、 农民相结合的多元化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三) 增强系统素质, 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追求实效, 优化服务, 充分体现了现代农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级农业管理部门要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 着眼于农业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的主要矛盾, 找准农民收入增长的亮点和难点, 创新机制, 寻找突破口, 用全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来确保农村各项任务的完成。一要充分发挥职能, 牵头建立协调机构, 设置各部门联席会议, 调动相关各部门的力量关心、 支持和参与三农工作。同时, 要因地制宜, 不断创新和探索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 在更高的层次、 更宽的

工作领域、 更明确的工作思路上下功夫。新阶段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干部的知识结构、 决策能力、工作方法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适应新的形势, 采取各种有效方式, 提升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第五篇:农业管理学课程实习大纲

一、目的与任务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了解我国农业管理现实概况、农业管理的特点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思考农业管理发展方向,加深对农业管理基础理论和管理方法的理解,丰富教学内容。

二、内容和要求

组织学生到县级农业管理部门、镇政府或农场参观考察,听取农业管理部门领导、基层干部的介绍,有条件时安排学生与当地农业管理干部、农民进行座谈。调查了解当地农业管理现状、农业管理特点和农业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考察农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改革的方向。

三、方法与步骤

每学年秋季开课,时间为0.5周。

第1天,介绍课程实习计划,参观考察;

第2天,根据考察情况撰写实习报告;

第3天,分班进行交流讨论,并交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以实习基地为主,兼考虑选择其他有自己管理特点的县(市)、农业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教师需预先制定好课程实习计划,制定必要的调查表格,联系好实习地点,并有专门教师进行指导。教学实习指导教师1~2名。

四、成绩考核

课程实习的考核主要从实习态度(15%)、工作规范(15%)、实习报告(70%)三个方面进行。参观调查必须认真细致,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实习记录、调查表格必须完整、规范、整洁。调查完成后需根据考察和调查情况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内容应包括当地农业及其管理现状、特点分析,介绍发现的管理问题或好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阐述自己体会或建议对策。

农业管理学课程实习成绩按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进行四级评定。

撰写人:陈建军

审核人:任永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供货人员岗位职责下一篇:公共服务事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