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2022-04-25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结核病人心理护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和不同的心理反应及病人的言行、表情、态度等来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关键词】结核;心理护理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是成年人的首要死因,为其他传染病死亡人数总和的2倍。

结核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篇1:

浅谈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效果,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肺结核患者70例为结核病代表,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使用一般护理方法,实验组35例使用一般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肺结核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其主观幸福感量表评分为161.82±9.22分,焦虑程度为39.22±5.34分,抑郁程度为38.22±6.39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结核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结核;肺结核;护理;心理护理;护理满意度

结核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经延续了几千年,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应用,结核病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进入90年代后,结核病问题出现了持续的恶化[2]。肺结核为结核杆菌感染肺部导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每年的死亡率达到200万[2]。而患者自身存在有较为严重的经济负担等,导致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生活质量降低。本文研究分析对肺结核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肺结核患者70例为结核病代表,作为实验对象。入选标准:无精神疾病,无精神病家族史,无认知功能障碍,无文盲等,患者自愿参与本次实验过程中,无中途退出,无失访。

使用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跨度为18~61岁之间,平均为43.33±7.22岁;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3例,高中17例,初中及小学15例;病程为5个月~3年,平均为14.39±5.32年。实验组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跨度为19~60岁之间,平均为43.18±7.83岁;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5例,高中16例,初中及小学14例;病程为5个月~3年,平均为14.87±5.2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病程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一般护理方法,护士主要职责是讲解关于疾病相关知识、药物使用方法等。有疑问的患者及时解答。

实验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为患者使用心理护理的方法。(1)加强社会支持:为患者寻找各种社会支持的方法,帮助患者消除自卑和无助。为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干预,使他们可以正确认识肺结核,消除对患者的歧视,进而鼓励和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改善居住的环境,从物质上给予援助,并联合当地政府等对药物费用做减免,以解决实际问题。尤其要强调结核病控制免费项目,让患者认识到药物负担正不断降低,以保证患者规律、按时和全程服药。同时,我们还鼓励肺结核患者之间彼此交流,交换治疗的经验,树立榜样。(2)一对一心理辅导:使用一对一心理辅导的方法,护士作为一名倾听和引导者,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苦闷、抑郁和焦虑状态,并引导患者建立开朗稳定的情绪。耐心地指导患者建立乐观向上的情绪可以促进机体免疫能力的恢复,有助于疾病的修复。在一对一心理辅导过程中,要积极地观察患者此时的心理状态,且分析导致不良情绪的原因,再进行指导。例如实验组一名男性患者,在患病初期通过我院的护理,一直保持有较好的心理状态,但是在持续治疗期间缺出现了情绪低落等,通过了解是由于患者的父亲罹患疾病,家庭经济状态进一步降低,针对此情况,我们立即帮助患者联系医院,了解患者父亲的实际情况,并选择一些价格合理又能保证疗效的药物,教会患者对父亲护理,并帮助其联系新农合等保险报销方法,患者感受到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并深刻地觉得生活正逐渐好转,建立了积极的情绪,主动配合临床治疗。

1.3观察指标

焦虑程度:使用SAS量表,满分100分,评分50分以上为有焦虑;抑郁程度:使用SDS量表,得分0~100分之间,评分50分以上为有抑郁状态。主观幸福感:使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共37个条目,在1、2、3、4、5分钟选择一项,以各项相加为总分,得分在37~185分之间,得分越高为幸福感越高[3]。焦虑、抑郁和主观幸福感均在患者护理1个月后进行调查。

护理满意度:选项包括满意和不满意,在护理干预1个月后开展调查,使用单项选择、匿名的方法。

1.4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包处理,并确保准确无误。当p<0.05时,表示实验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焦虑、抑郁和主观幸福感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其主观幸福感量表评分为161.82±9.22分,焦虑程度为39.22±5.34分,抑郁程度为38.22±6.39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结核病患者由于病程长,治愈困难,容易复发,因此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会活动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且患者的经济负担会有所加重,出现心理健康状况不良[4]。

既往临床护理工作也会使用心理护理的方法,但是护士对方法掌握不好,多集中在健康指导中,对患者真实心理状态了解不足,导致心理护理停留表面。且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不足,构建的和谐护患关系不足,也会导致患者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本次实验组患者的心理护理中,我们主要使用了社会支持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两种方法。其中社会支持可以让患者感觉到自己不是孤单的,会有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有家人的陪伴,这样能够更好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一对一的心理辅导,首先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护士与患者之间形成更高的信任度,通过护士的引导,患者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此时的想法和心理状态,有助于护士制定下一步的心理护理计划。且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还有助于保护患者的隐私,患者将护士作为自己的朋友、亲人,消除彼此隔阂,让心理护理贴近患者实际。

从实验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降低,抑郁程度降低,患者的幸福感提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结核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婷婷,徐凌忠,周成超等.山东省农村老年肺结核病人焦虑心理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1404-1405.

[2] 王玉芳.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疗效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866-1867.

[3] 邹新花,张尊敬,杜一琴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3):281-282.

[4] 董晓娟,蒋芳芳.高校肺结核59例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2-63.

[5] 罗爽,孙凤利.心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心理问题护理有效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128-129.

作者:向晓艳 万红玉 卢永菊 张淼

结核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篇2:

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和不同的心理反应及病人的言行、表情、态度等来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结核;心理护理

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是成年人的首要死因,为其他传染病死亡人数总和的2倍。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体会到,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和不同的心理反应及病人的言行、表情、态度等来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也要通过自己的心态去影响病人,使病人的心理状态发生转变,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针对不同的病人及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1消除病人的焦虑及恐慌心理

由于有很多病人对结核病的知识及病程缺乏足够的认知,以为得了结核病就是得了一种不治之症,特别是初次感染结核病的病人,更是求医心切,因此产生焦虑心理。特别是当他们看到重症结核病人时,会联想到自己的愈后及可怕的结局,便会产生恐慌甚至绝望的心理。针对病人的一系列心理状态,我们在护理上做到主动向病人宣传防治结核病的知识,使病人在第一时间内就能了解结核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详细讲解结核病的治疗万法及各种注意事项,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使心绪不定的情绪得到缓解及解除,并通过治愈病人的实例来教育他们,使他们了解结核病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按医嘱规律用药,治疗、按疗程服药是完全可以康复的。通过对病人的指导,使他们消除了恐慌和焦虑的心理,对治疗自己的疾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增强病人自信心的建立

他们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失去信心便会产生悲观情绪,所以,要使病人增强自身战胜疾病的决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他们在生病前都是乐观的对待工作、生活,一旦转变成为病人角色,随着健康状况的改变,在思想上表现为顾虑重重,精神上也受到了影响,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针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我们要做到尊重和体贴他们,逐步引导他们建立和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疾病,使他们积极配合的治疗。

病人顾虑的表现各种各样。有些人一向认为自己很健康,当他们听到自己得了结核病后,首先感到不可能,怀疑医生可能是诊断错了,表现为不相信我们医务人员,不在乎医务人员对他们的嘱咐。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正视现实,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治疗信心,帮助他们制定各种计划,包括治疗计划、饮食计划、休息计划,早日使病人恢复健康。也有些病人病情其实并不重,但他们总是感觉身体不舒服,自己的病很严重,希望得到医生的重视,希望多吃药、多打针,这样的病人往往表现为不敢参加各种活动,不敢大声说话,甚至不敢深呼吸,有些病人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患了癌症,这种病人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对这样的病人在护理上要做到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任何问题,回答问题要求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以取得病人的信任。此外病人在生病期间家庭易出现矛盾,生活上出现波折,往往会给病人造成很严重的精神创伤,甚至使病人绝望的心理,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要积极征求病人的意见,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在精神上给予安慰,满足其被认识,被尊重的心理需要,从而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和思虑过度的情绪,配合医生做好治疗。

3消除病人主观上的感觉异常

主观感觉异常是结核病人经常出现的反应,特别是病情反复可能成为终生带菌者。由于病人经常把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到疾病上,如咯血病人总是对喉部的痛痒十分敏感,喉部稍有不适,就以为要咯血,精神上也特别紧张;而胸膜炎或气胸的患者对呼吸状态十分关心,呼吸急促时就预感到有胸水生成或气胸加重的可能。对这样的病人,护士要主动关心他们,加强与他们的语言交流,应指导他们精神放松,转移病人注意的焦点,逐步使病人的主观感觉恢复正常。有些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或老年病人,由于身体不适或环境改变,使病人易产生厌倦不满等暴躁情绪,遇事不冷静。病人的情绪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起到重要作用,精神状态好,治疗关键时刻不好,情绪低落、疗效就差,因为心理变化会造成生理、精神、免疫等功能紊乱,所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使病人情绪稳定。如护士对待病人要热情,在观察病情及治疗护理中要细心,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使患者对自己产生信任感,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护士的服务态度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士的行为、语言、仪表、态度等均可反映其道德情操,如护士有责备、厌倦等表现,会使病人感到不安,产生思想负担,导致病情加重。恰当的语言和副语言可增强病战胜疾病的信心,可调动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病人对于医护人员最重要的是信任,这种信任感能对治疗、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心理护理是根据结核病人需求来开展的,他们需要护理人员帮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配合治疗恢复健康。这要求我们不仅是医嘱的忠实执行者,而且必须要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和护理心理学知识,懂得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懂得各种因素对病程和可能发生的意外变化,才能使病人身心得到完全康复。

(收稿日期:2009.01.10)

作者:吴 春

结核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篇3:

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人心理状态与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52例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6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入院时与治疗1月后SAS评分。结果:两组入院时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存在很多不良心理表现,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了不良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值得采用。

关键词:多重耐药结核;心理状态;护理

临床将同时对异烟肼与利福平两种或者以上的抗结核药耐药结核杆菌称为多重耐药结核杆菌(MDRTB),老年患者感染多重耐药结核杆菌后,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多,身体上承受较大痛苦,更容易在心理上出现绝望、悲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极大降低了治疗依从性。由此,进一步掌握多重耐药结核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非常重要,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52例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探究心理状态,提出有效的心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52例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符合WHO对多重耐药结核的诊断标准,排除了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意识及言语不清、精神障碍病例,将52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实验组中,男18例,女8例,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60.5±2.5)岁,病程1~4个月,平均(2.5±2.1)个月;对照组中,男20例,女6例,年龄51~66岁,平均年龄(58.5±2.1)岁,病程1~6个月,平均(3.5±2.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老年多重耐药结核患者心理状态

(1)焦虑、恐惧、担忧。鉴于多重耐药结核患者使用2种或以上抗结核药物无效,会使疾病治疗难度增大,延长治疗时间,增加了检查与用药次数,患者会因此对病情表示担忧,长期存在紧张感,对某些症状,包括咯血、发热等表示恐惧,对难以在短时间内治愈产生焦虑[1]。(2)孤独与寂寞。治疗时间延长,住院时间与随着延长,且因疾病特殊性需要隔离,长期不能与家人团聚,医护人员也在检查与治疗时与自己保持距离,缺少可以交流与倾诉的对象,存在孤独与寂寞感。(3)自暴自弃、自卑。病程长、化疗药物使用效果不佳且容易出现副作用,这让患者丧失信心,出现不配合治疗、自我放弃、自怨自艾等表现,甚至有的患者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想为儿女徒增负担而消极等死[2]。

1.2.2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后的健康指导、用药监督与指导,告诫患者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指导患者运动,以增强抵抗力,包括,太极拳、呼吸操等轻松、力度小的运动。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基于以上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心理状态,需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焦虑、恐惧、担忧心理状态需要耐心沟通,讲解多重耐多药结核病产生原因、治疗过程,告知患者这是治疗的必经阶段,不必过度担忧,可以通过讲解治疗成功案例,消除疑虑与担忧;对孤独寂寞心理状态,需要多陪伴患者,以真挚情感面对面与患者沟通,主动询问患者感受,倾听患者倾诉,可以为患者讲解治疗过程中发生过的有趣事件、陪伴患者观看电视节目等、阅读书籍等,消除寂寞感[3];对自暴自弃患者需要配合家属劝说与安慰,讲解治疗成功案例,介绍本院的治疗所用的药物、治疗技术、医师水平等,帮战树立起治疗信心。除了以上心理护理方法外,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比如,性格急躁、爱挑剔的患者,内心情绪需要宣泄出来,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宽容、忍让,比如,患者大声斥责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可以用微笑回应,不受患者情绪影响,继续给予周到的护理服务,长期下来,护理人员这种行为会感化患者,使患者情绪自行改善。

1.3观察指标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情绪,入院时测评1次,治疗1个月后再测评1次,由护理人员指导填写。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标准差 计量与计数,计数资料应用 检验,检验标准为0.05,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入院时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一旦确诊后,就需要长时间的治疗,与其他结核病患者相比,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一方面,患者担心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担心被其他人歧视,一方面又希望得到周围人的理解,渴求与他人交流、倾诉自己的情绪,在这种矛盾心理下会使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长期处于孤独、寂寞、自暴自弃、紧张、焦虑的情绪中,降低了治疗依从性,对尽早康复出院非常不利。由此,对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针对不同情绪表现找出情绪变化的原因,从家属口中获知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职业、教育、家庭关系、社会地位等,结合患者病情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使护理获得满意效果。此外,多关心、多亲近患者,与患者以一种朋友的方式交往,不管是检查还是治疗都询问患者感受,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命令、强制的方式交流,这样才能拉近与患者距离,开展有效的沟通,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消除寂寞与孤独感,减轻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患者身体与心理较其他患者更加脆弱,需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用最真挚的情感感化患者,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贺君英.老年多重耐药结核病人的心理狀态和护理简介[J].中国乡村医药,2010,13(2):67.

[2]汪湘云,徐金凤,陈俊林等.肺结核住院病人合并多重耐药菌护理分析[J].全科护理,2014(12):1095-1096.

[3]郑飞跃,李茜,柳琳等.多重耐药结核杆菌的耐药机制及药物治疗原则[J].药品评价,2010,07(22):24-27.

作者:罗秀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合理设计煤矿机械论文下一篇:中风患者护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