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作业范文

2022-06-21

第一篇:旅游文化学作业范文

中国旅游文化作业

家乡的旅游资源介绍

我的家乡是浙江温州,所以我介绍温州的小吃和景点 温州风味小吃很多,有矮人松糕、长人馄饨、八字桥松糕、米面、炒粉干、马蹄桦、 陡门头灯盏糕、猪油糕、马蹄松、白蛇烧饼 、五味香糕、山楂糕、芝脚糖、荷花酥、福寿糕、双炊糕、麻巧、温州松糖、象生雪梨、薄饼、胶冻、温州牛肉焙片、温州高粱肉、县前头汤圆、强能鱼丸、麻糍、楠溪江麦饼等,约有四五十个品种.

但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薯粉。薯粉是温州洞头的特产,下次去温州可以去尝尝哦! 直至今日,我还没有吃到过有比洞头的带鱼番薯粉这样把海鲜和山土货结合的如此美妙的小吃。山蛋蛋和带鱼是如此差异,却又如此美妙的融合在一起,山番薯的纯朴和海带鱼的生猛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就如同冰与火的奇异约会,使普通的东西具备了独特的魅力。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景点咯!温州虽然比较商业化,但是好玩的地方也不少呢!温州有雁荡山,江心屿公园,乌岩岭,渔寮、炎亭、玉苍山,燕窝洞,楠溪江,铜岭,洞头,大若岩,还有很多很多说不完呢!

去年暑假我去过燕窝洞,挺不错的,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玩哦! 燕窝洞处在温州苍南县望里镇大蜥山西南半坡。入口处为龙泉寺,即下洞。传说此山古时为岛屿,称荪湖山,曾有五只白燕在此筑窠而得名,窝穴在寺院大殿中的石壁上。有壁下进洞,曲折盘迴,要经七个石室,呈现洞中套洞、洞里有天,洞外有洞,参差错落的奇特景观。由石门出洞,即玉虚道观,殿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黄墙黛瓦,宏伟壮丽。

这里集山、水、树、石、洞、寺、观为一体,茂林修竹,山峦叠翠,洞穴幽深,奇岩耸立,唐塔宋桥,古迹颇多。境内水库碧水盈盈,适于泛舟垂钓、游泳。总之,该景区是人们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

说到这里,让我这个呆在杭州下沙的温州人都忍不住想回家了呢,想去吃吃街边的小吃,去旅游胜地散散心。温州,真的是个好地方,在我看来,人这一辈子,没有去过温州,就是一个遗憾,我很高兴我是个温州人!

国内最想去的地方旅游计划

我国内最想去的地方是西藏。

一、首先要说,这个问题,缺乏两个重要前提,一个是进藏时间,二是准备在藏多久。

二、如果这两个问题均不明确,只是本着“最经济”这个原则的话,正如大家所说,一定要避开7-8月,进藏月份以4-5月为最佳,那个时候去林芝,根据海拔的不同,有的地方花开遍野,有的地方花刚吐苞,气候温润少雨,天蓝云白,吃、住、行的价格处于上调边缘,还很便宜,空气中的氧含量也较冬季明显增加了。其次就是9-10月,是最适合观赏大美西藏的月份,那个时候的西藏比较“原形毕露”,看到珠峰、南迦巴瓦峰等大雪山的机会明显增加,并且秋色迷人,但是和4-5月相反,是处于吃、住、行价格从旺季开始下调的边缘,旅行成本相对偏高,黄金周过后会好很多。

三、明确时间以后就是路线,西藏现在常规旅行路线就是拉萨、林芝、山南、珠峰、阿里、纳木措等,每条路线需时不同,最短的1天,最长的20天,要按照在藏时间和大概预算来决定,一般第一次进藏的人多会选择拉萨3天、林芝2-4天、日喀则加纳木措3天、山南2天这样一个路线。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说多也多,说少也少,完全还看进藏时间与路线,简单说就是做好防晒防高反准备,在高海拔区住宿最好带上睡袋,到边境地区(如珠峰)办好边防证。

五、关于省钱,大部分自助进藏者都是包车游,想省钱,又比较有穷游经验的话,可以选择合理的班车路线,半班车、半包车,甚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加一部分徒步,这样又有深度又省钱,但是如果经验不足,临时抱佛脚的话,恐怕不光不省钱还会浪费钱了 ,这个一定要量力而行。仅按常规算,一次在藏10天(一般我想就是至少也要10天)、旺季的西藏旅行,一个人最低也要准备6000元左右的预算。

注意事项

1、 首先,与游客接触多的拉萨藏族都很随和,不必讲究过多,只要注意别摸他们的头顶,别与他们开不雅的玩笑,即可。

2、 其次,比较边远的藏族,楼主基本无法接触,接触到也无法交流,注意基本的礼貌即可。

3、入寺庙,不要穿比较露的衣服,要脱帽,要摘掉太阳镜,以示敬仰。

4、尽量不要被布宫等景点门前乞讨的小孩儿缠住,不要施舍。

5、最好体检下,如果没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没有感冒,又比较年轻,就可以进藏旅游。

6、 要带好防寒的毛衣和感冒药物即使在夏天也应该做好相关准备,因为西藏地方地广人稀,气候千差万别

第二篇:中国旅游文化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

教师: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峨眉山的冬季,是峨眉山最美的季节。每年11月下旬第一场雪后,峨眉山便汇集了国内冬游最好的元素。去年我正好也是元旦去的。那时峨眉山下雪了,雪不是峨眉山独有。然而,峨眉山的雪景之美,却是独具一格。独特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使峨眉山的雪景也和她的植被一样呈垂直分布,并被称之为“冰雪几重天”。

2011年1月1日我开始了我的又一次峨眉之旅。我晚上六点多的时候,我们就到了峨眉山底下,住的农家院,吃的农家菜。条件还好,房间很干净,菜也挺好吃的。一夜无话。

早上五点半的时候,导游就开始挨个敲门叫起床,六点起床,馒头稀饭,几盘小菜,还有一个鸡蛋。

从峨眉山到万年寺,可以坐缆车,也可能步行,考虑到我们个个年轻,精力充沛,而且不想错过沿途风景。与其缆车高空转过,不如步行享受风景。于是在他们排队做缆车的时候,我们几个人就开始往山上走。

在上山的时候碰到一个当地的农妇。边走边跟我聊天,讲姑娘茶,媳妇茶,婆婆茶等等的唠唠家常。想起在上山的时候导游跟我们讲不要随便跟山上的村民们讲话,因为他们可能要让你们买东西,或者去他们家,会产出一些其他的费用就不好理了。同行的伙伴们也间或暗示提醒我“不要跟陌生人讲话”但是我却深不以为然。我宁愿相信人性中都有很多很美好的东西。

在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像刺猬一样小心防范着别人的“好”意,本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态处事。也看到很多的报纸杂志在报道学雷锋遭拒的现象,那么我就不明白他们想说明些什么呢?想说明现在人们警惕性的提高还是想说明人情的冷漠?为什么没有一期节目去做“去相信身边的陌生人,去接触他们”,然后取一个调查数据,看看比例以此来分析问题呢?从这样的一个案例中就可以看出来,诸如此类的问题,人们包括那些媒体实践者都是端着架子实验别人,把自己置身于后方,这样的案例,纸上谈兵罢了,好了,赶紧让思绪回来,一不小心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

等我们到达万年寺的时候,其他坐缆车的团队成员们也刚到一会。(我们速度还是蛮快的嘛,小小自夸一下,嘿)

讲解完万年寺的历史及景点,就要在此烧香了。在前面说过,这种佛家道场让我沉沦,让我神往。沉沦的结果就是在我烧香的时候,有人帮我点,告诉我该怎么烧香怎么去拜,代价就是在我烧香的时候他给我拍了四张照片,15元/张。其中有一张还是闭着眼睛的。而当时我身上钱不够,满寺院跑着找同伴们借钱,才支付。

由此可见,沉沦的结果是注定迷失。佛祖门前,就当是佛祖多多保佑了,阿弥陀佛。烧完香,摸完象腿,就来到导游介绍的景点听青蛙唱歌,连着拍三下的人太多,我没听见我拍的时候是哪只青蛙在唱,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那只王子?

那时,我有一个疑问,那些青蛙呀,金鱼呀,整天沐浴在佛光香火之中,而又处峨眉山山清水秀之中,吸天地之灵气,若干年后会不会成精,又会不会得道成仙呢?

因为万年寺在农历六月初九之前可以开佛光,于是赶紧将昨日在乐山大佛请的弥勒佛像拿去开光。因为要等到人到齐了才可以开光。于是我们就跪在那里对着佛祖虔诚地祈祷着自己的心愿。开光仪式比较简单,就是大师会念着经文,念念有词地经过你身边,给你要开光的佛像和自己脑袋上淋一点水。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小插曲,就是我在祈祷心愿的时候,因为我一向比较啰嗦,再加上第一次参加开光仪式有点紧张,第一次向佛祖诉说心愿的时候说完

第一条居然把后面两条忘记了,硬是在那愣了半晌,于是又说了第二遍,又完完整整地诉说了第三遍才作罢。估计佛祖也对我挺郁闷的。不过,还请佛祖莫怪啊,我的确是有点紧张,而且因为我比较啰嗦,所以心愿都比较长。佛祖保佑,阿弥陀佛。

出了万年寺,就开始往清音阁走,在途中,休息期间,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去了一家农家吃小吃,那些很多小吃,很像我们这边吃的烧烤,我吃了一碗豆花,但有一样吃的让我特别好奇,是炸米糕,金黄金黄的,看起来很好吃。但考虑到米糕不好消化,万一在山上闹肚子就不好玩了,做罢。

白龙洞,据说是白娘子当年修行的地方,她得道成仙后就将她曾经修行的地方修建纪念。但因为他只是仙,所以看不到塑像。在那里看到一棵叫般若树的,据说千年生长一次,不容易啊,被赶上了,赶紧上前纪念一下。

清音阁也是一处寺院,没有很特别的地方,飘过。

下一步要去的地方就是峨眉山生态猴区了,听导游讲山上的猴子现在正处于发情期,所以要注意自身安全,小心被抓伤,如果被抓伤的话要在门口的的医务室擦碘酒,严重的话还要打狂犬疫苗。听到这么严重,我紧紧抓着在门口买的猴粮,告诉自己:一定不要被它们拿走,一定要找一只好看的猴子,一定要在我准备好状态拍照的时候再给他们吃的。

峨眉山上的猴子生活条件实在是太好了,看一下他们的体形就知道了,个个皮毛水滑,肉嘟嘟的,听导游说大一点的要在35公斤左右呢。

进了猴区,我紧紧地攥着猴粮,小心的看着猴子,可谁知道我进入猴区还没走100米,一只猴子就蹭地跳到了我跟前将手摊在了我面前,我一惊马上把手摊开,它迅速地一把将猴粮抓走,嗖地的一下就跳到树上去了。

在我回过神来的刹那,我确认我的心脏跳动过快。我的猴粮啊,我的计划呀,唉,天没天理,猴没猴德啊

我正往前走,听到后面传来一阵惊叫。听导游讲,如果有好几个人中,其中的一个人发出惊叫,猴子不会攻击他本人,而是会攻击他身边的人。我本想进入猴区后站在我们同伴中间大声惊叫一声吓唬一下他们呢,没想到我还没行动呢,还有更麻利的。我赶紧往后看,哈哈,原来是三只猴子打架了,把一位女士吓得在那哇哇大叫,因为战场就在她脚底下。往前走,还有更绝的,一只小猴子直接跳在了一只男游客的头上,吓得他一动不敢动。我赶紧往前走,别说逗猴了,万一被猴耍了就不好玩了,再挂点彩,那岂不是留下的纪念更多。于是我快步走出猴区。

在猴区出口的医务室,看到有好多人在排队擦碘酒或打针,看,都是逗猴逗的。

在本次峨眉山生态猴区,挂彩人员一名:L,因为他为了捍卫给M的猴粮,在猴子上来要猴粮的时候,他宁死不屈,被抓伤,后来在大家一致喊让他放手的时候,他才悻悻然放手,让猴大王尽兴而去。

如果放在抗日战争时期,L一定不会做汉奸。仅此,向L同志致敬!

下山的时候,看到一个挑着煤球上山的当地居民。他的脖子上放扁担的那一块,红红的一大片,扁担集中压的那一块都破了,红红的渗出的血丝和周围黑黑的皮肤让人觉得心里一阵难过。到哪里,辛苦的都还是劳苦大众。就像同伴说那些抬滑杆的人们一样“坐吧,觉得心里面过意不去,让人们不去坐吧,他们又赚不到钱”。

就这样,我的峨眉山之旅就此结束。总的来说:峨眉山是美的,旅行是快乐的。

教学内容的评价:

经过这次课程的学习,我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和风景名胜以及风俗习惯有了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当然,令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看着美味诱人的各地美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吃”作为人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部分,也被人类的智慧描绘的更加丰富多彩。早已超出了为生存而进行的一项任务。而课程中并没有我不感兴趣的部分。我洗完老师可以结合自身经验给我们传授一些外出旅游应该注意的东西。

教学方法的评价:

我认为老师在教课中不仅有文字有图,还会播放视频。将所讲内容生动形象的放在我们面前,这样的方法是比较科学和有效的。

第三篇: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作业2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业管理092班 鹿同 09066219

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作业2

归纳总结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情况 我的家乡莱芜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戏剧类

序号编 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720Ⅳ-119莱芜梆子山东省莱芜市

传统美术(民间美术)类

序号编 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838Ⅶ-62锡雕山东省莱芜市

莱芜梆子

莱芜梆子原名莱梆,它的发祥地是山西。明朝,燕王扫北时,莱州{今泰安一代}的人因战争死亡过半。燕王建都北平后,敕令山西洪洞县人往山东莱州搬迁。洪洞县的地方戏剧于是在莱州安家落户,遂改名莱州梆子。莱州改名泰安后,建制出现了莱芜,莱州梆子便讹成莱芜梆子。莱芜梆子又称“莱芜讴”,亦称“泰山梆子”。音乐唱腔高亢激昂,豪迈奔放,风格独特,是中国戏曲中有地方独特风格的剧种之一。山东泰安、莱芜、新汶、宁阳、东平、蒙阴一带的人们,尤为爱听。

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安徽的“三庆”徽戏班奉调入京献演,随后,“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接踵进京,其它许多徽班也纷纷向此开拓。1850年(道光三十年)前后,徽班“老阳春”沿运河、顺驿道流入泰安一带,后来在泰安西南程子寨定居。在此前后,陕西、甘肃一带的秦腔经河南流传到汶上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本地梆子腔。这种梆子腔粗犷高昂,比徽戏更加符合当地人民的性格和趣味,因而影响不断扩大。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为了争取观众,以利自身发展,“老阳春”便逐步全盘吸收梆子腔这个艺术形式,开始了新的探索。在相当长的演出活动中,历代班社都是徽戏和梆子戏同班并存,但不合二为一,演员既能演唱这一声腔的戏,又能演唱那一声腔的戏。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演员越来越多,受当地方言、习俗和群众爱好的影响越来越深,便逐渐改为以演唱梆子戏为主,徽戏的成分日益减少,以致绝迹。而被徽班吸收的梆子腔也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莱芜梆子。清朝光绪末年到抗日战争爆发,为莱芜梆子的兴盛阶段,专业班社数量可观,演出活动十分活跃,流行区域不断扩大。莱芜梆子历史上属于民间艺术,以莱芜、泰安、新泰为主要活动区域,后来流行于东至日照,西至平阴,南到临沂,北抵济南的广大区域内,但以在莱芜、泰安,新泰、沂源影响最深。在当地流传着“跑断腿,磨破脚,还不知赶上磨旦子(莱芜梆子著名老艺人)出角不出角”的歌谣,可见其魅力之大,影响之广。

1954年1月山东省莱芜县成立莱芜县民艺剧团,1956年更名为“莱芜梆子剧团”,使该剧种得以进一步发展提高。1965年剧团晋京汇报演出《送猪记》,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彭真、叶剑英和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评价;1975年又为庆祝建国26周年晋京献礼演出《三定桩》,1977年《三定桩》赴广交会为130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演出。1982年初又到怀仁堂和人民大会堂演出《红柳绿柳》,再次受到彭真、康克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其中《三定桩》和《红柳绿柳》分别由上影厂、“八一”厂和山东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并先后有《借闺女》等几个剧目被省、市电视台录制,其中《借闺女》被中央电视台转播。现代戏《正月十五雪打灯》获1995山东省精品工程奖,1996年参加文化部在西安举办的全国梆子戏优秀剧目交流演出,荣获七项奖。1997年,现代戏《雪 1

野风情》获山东省第四届精品工程奖。现代戏《好儿好女》、《大山魂》、《钓鱼人》先后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推媳妇》2000年12月参加全国部分省市农村题材小戏调演在长安大戏院演出,2002年参加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群星奖”优秀剧目展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前往观看,给予高度评价

莱芜锡雕(参与上海世博展览)

在中国浩瀚的民间工艺中,莱芜锡雕工艺堪称一绝。它不仅有普遍的生活使用价值,也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可谓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土生土长,古色古香,风格独特,蜚声中外。

莱芜锡雕最早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和当地的独特的地方戏曲剧种“莱芜梆子”的起源几乎是在同一个时期,距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莱芜锡雕主要流传在莱芜的广大农村,最早见于莱芜市莱城区杨庄一带的穷苦百姓中。他们为了谋生,利用掌握到的这一独特手艺作为混饭吃的本领,肩挑简易的加工工具,四处奔波,手工打制各种锡质家用生活器皿,如酒罐、酒壶、酒盅及卖洒用的酒提、酒漏斗等。据说,用锡制成的这些酒具,在盛酒的过程中可以保持酒的本来面目,不串味,不变质。另外,还可以检测酒中是否投毒。若是毒酒,锡制洒具器皿会有变色反应。如同银筷、银勺、银二叉子的功效。在酒具器皿中,锡酒壶最普及最实用。锡酒壶是用来烫酒和煮酒用的,不仅导热快,保温时间长,更主要的是不发生化学反应。由于酒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利用率较高,制作者们又从普通的锡质酒具加工,逐步向高层次探索和追求。他们在酒具上添置花样,提高酒具的观赏价值,先在洒壶的嘴与壶身的交接处焊接上十二生肖,又逐步增添花虫鸟兽,扩大锡制品的生活使用领域和艺术观赏领域。莱芜市莱城南关有一个王姓制锡世家,他们总结了历代他人的制锡经验,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锡雕工艺。经过王姓家族五代人的创造革新,制出的第一批配套茶具、酒具器皿,飘洋过海,走向了世界。他们制作的古香炉,妙趣横生,别具一格。古香炉在香案前一摆,犹如生出“法鼓金铎,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半天风雨洒松梢”的佛堂仙境。这种锡香炉不仅在国内名声大噪,而且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国际银牌奖。其后的几十年里,莱芜锡雕又有了长足发展,制作工艺更高一筹,其代表作为“仙鹤烛台”。这种锡器的主体造型是一只鼓翅欲飞的仙鹤,它单腿立于烛台之上,另一只腿抬起提高,爪抓灵芝,鹤颈挺伸,口衔仙草,仙草上高插红烛,当烛光点燃,细烟缭绕,仙鹤双翼鼓动,似腾空飞翔,被行内人士誉为特异之品。

清咸丰年间,与莱城南关王姓制锡世家同步发展的还有莱城区韩王许村的韩姓制锡世家。当时,大埠头村一带乡间百姓的生活极端困苦,虽终日辛勤仍难保温饱,大多数穷苦人急于寻找谋生之道,纷纷前来拜师学艺,使锡制工艺逐步蔓延,达到局部性普及。至1903年,仅大埠头一村就有80多家锡雕户。每逢农闲时节,人们挑担推车,成伙结队,外出耍手艺,南至新泰、蒙阴、临沂、费县、郯城,直到江苏省的北部;北到章丘、历城、惠民、利津、青州一带。河北、江苏、河南等与山东交界乡镇县城,也有大埠头村锡匠艺人的足迹和制作的手工器皿产品。“打锡壶哟”,“打锡壶来”,锡匠艺人呼叫买卖的吆喝声,如同莱芜梆子上下两句的唱腔一样,脍炙人口,优美动听,至今回荡在人们的记忆中,年轻人和娃儿们动不动就吆喝上两句,过把瘾。大埠头村锡雕艺人制作的锡制品使用量大,销售面广,倍受用户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广大制作者群策群力,互相探讨,互相求索,专在结实、耐久、实用、美观上做文章,善于观察分析市场,靠信誉占领市场,扩大市场。

莱芜锡雕发展到当今,其造型、镶嵌、雕刻、磨洗等手段都有了较大的创造革新,使锡雕艺术日趋完美,大放光彩,不断攀登高峰。茶具、酒具、香炉等实用手工艺品,式样繁多,工艺精巧。除大部分在国内销售外,也有的打入国际市场。莱芜锡雕以精锡为原料,靠手工制作,加工分为化锡、制板、下料、焊、洗、磨、雕、镶嵌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者要首先确立主题立意,结构层次,待构思成熟后做出草图,制出模型小样,即可再化锡,制板,下料,

焊接成型。其独到之处是烤焊,再把焊成的毛坯,分别用锉、粗糙的纺织品、绸缎等软纺织品,经过粗、细、精三个磨洗阶段,便可雕刻。雕刻分为阴阳两种,阴刻主要是字画纹饰;阳刻包括浮雕,主要是花、鸟、鱼、龙等动植物。然后镶铜嵌玉,最后装饰完成,有的还刻上诗词文字,既增妙趣,又表露出作者的心境。

莱芜锡雕从起源到兴盛,有黄金时代,也有衰败时期。目前,大埠头村锡雕业户已恢复到40多户,其他村庄也常有重操旧业者。由于原料缺乏,价格昂贵,工艺落后,工序繁多,至今形不成生产规模。但广大锡雕手工业者正在苦心求索,立志把祖辈传下来的民间工艺继承下来,发扬广大。在继承中不断改革旧工艺,吸取新技术,走现代化、科学化的新路,走与美术相结合的路子,在大型摆件、壁挂件上做文章,使锡雕工艺产品成为当代名副其实的珍品、精品。

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作业3

《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是我这个学期的一门选修课,这门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各地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通过了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觉从中得到了不少收获,真的是受益颇深。

大学的最大梦想就是能到全国各地转一转,虽然实现还有点困难,但这门课关于不同地区风景的介绍好像自己已经被老师在课上带到了全国各地!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在《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这门课中得到了不少收获,也让我明白了一个坚持的道理。上课时,从刚开始的全场爆满到之后人数越来越少。旅游课从表面上听起来时很浪漫很美好很风花雪月,似乎就是游山玩水啊。可是深入其中会发现它也有枯燥无味的时候,这需要我们有一颗真正从旅游中发现美的心,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旅游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从中放松身心,陶冶性情。这些,是我从这门课中学到的,这些对于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也会是很好的指导。

这就是我的学习心得。在这里也对老师一个学期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让我们在这们课上学到这么多的知识,真的很谢谢!

第四篇:民俗旅游作业

举例说明陕北民俗旅游的文化特征,并谈谈对民俗旅游的设想和建议 答:

一、陕北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我浅谈一下陕北民歌作为其中一项民俗旅游资源所体现的文化特征。

陕北民歌是陕北这一地区特有的歌唱艺术形式,其种类很多,其中高亢、豪迈、嘹亮是它的典型特征!它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情感的结晶。展现的是世世代代陕北劳动人民的文化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是黄土高原文化的反应: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独特的黄土高原的高

原文化,形成了陕北民歌苍茫、恢宏而又奔放的演唱风格;而陕北

民歌独特的演唱风湿和情感表达又恰到好处的突出了地方的风格和

特色。

2、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主要交融带,陕北民歌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一定

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它是华夏名额的发祥地之一,它是一种我国传

统的民间艺术文化。

3、 是陕北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写照:贫瘠的土地、艰辛的生存环境,

磨练出了陕北人的诚实豁达、宽厚实在,而陕北民歌用它那纯朴明

快的音乐表达出了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它是陕北人民

创作的最贴近百姓心灵的文化形式,它勾勒出的是陕北人民一代又

一代的乡情、恋情和风情。

4、 是陕北民俗文化的记载和生动情景的描述:在陕北民歌中,可以明

显的发现其所歌唱的与陕北民俗之间的密切联系。如“干哥送干妹”体现了其反应的岁时节令等等。

5、 反应了陕北特有的语言文化:陕北方言。

总体来看:陕北民歌是陕北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陕北民歌那悠长的歌声、回肠荡气的音调,有无尽的沧桑、绵延的情思与豁达爽直的艺术魅力。无论走到哪里,唱起了陕北民歌,都能使人的精神受到激励,情感得到升华!

二、我对民俗旅游的设想和建议: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日益趋向于个性化,而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以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以满足广大旅游消费者的旅游需求。而民俗旅游它体现的则是某一旅游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不同类型的民俗旅游资源,我有以下的设想和建议:

我的设想:开发民俗类旅游资源立足的是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因此,搞好了这一项事业,将有利于促进地方社会文化建设、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凸显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从经济层面讲,又会壮大文化产业,实现当地经济增长。

我的建议:

1、从个人角度:要善于发现并保护和宣传当地民俗类旅游资源,让自家的文化走出去。

2、从旅游企业角度:加强与旅游专家学者的合作,研究和制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3、从政府角度:要给以政策的支持,积极配合旅游企业,同时也要加强当地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第五篇:会展作业--会展与旅游

会展与旅游

——在辩证中发展会展与旅游

中文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展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旅游的背景下,会展越来越赤手可热。在各大城市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规模。与此同时,会展业自身独特的经营模式和潜在新引力,也为旅游的发展添光加彩。可以说会展业的发展也已经涉涉足到旅游业的各个方面,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空间。

关键词:会展 会展业 旅游 旅游业 会展旅游 辩证关系 共性和个性 互动作用 产业链 依托 资源 经济效益 品牌效益 人才 发展

正文

一、会展、会展业、旅游、会展旅游的定义

(一)会展

会展广义是指展览、节事活动以及奖励旅游。就狭义来讲,是指在固定或一系列的地点特定的日期和期限里,通过展示达到产品,服务信息交流的社会形式。其内容包括各类大型会议、地方及民族节庆、展览展销活动、文化艺术表演、体育竞技活动、商品交易活动等。具有信息高度集中,联系面广,对企业的宣传是全感官立体的和官方的,以及不断创新的特点。

(二)会展业

会展业的形成主要源于会议和展览业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商务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迅速,而商务过程中的迁移走访已经符合旅游者的定义,而商务经济也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大力发展,跨国公司的普遍出现,良好的交流环境,便捷的交通以及商贸物流相关产业的配套日趋完善,会展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形成了相当庞大和稳定的产业模块。(参考文献【1】)

(三)旅游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施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再加上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越来越多,旅游成为了一种大潮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服务为特点的第三产业越来越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其中旅游就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会展迎合了旅游发展的大契机,会展业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飞速发展。逐渐,会展成为了旅游活动的一大板块,即会展旅游。(参考文献【2】)

(四)会展旅游

从旅游需求来看,会展旅游是指特定群体到特定地方去参加各类会议、展览活动,并附带有相关的游览及考察内容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从旅游供给看,会展旅游是特定机构或企业以组织参与各类会议、展览等相关活动为目的而推出的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会展旅游的关键是主体的“转化”,即将会展活动参加者及受众者变成旅游者,延长停留时间、提高综合消费。

会展旅游不等于会展业,也不能把所有的会展活动参与者和主办者都当成会展旅游者。会展旅游也不是会展活动和会前或会中或会后观光游览的简单相加。会展业是构成会展旅游的核心基础,没有会展就没有会展旅游,没有旅游业也就无法开展会展活动并进行会展旅游。

会展旅游作为商务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的追求上和发生要素上都不同于人们熟知的休闲旅游。他与休闲旅游相比,具有客人档次高、消费水平高、停留时间长、组团规模大、利润丰厚、行业互动性强等特点。(参考文献【3】)

二、会展与旅游的辩证关系

会展与旅游是普遍联系着的,但绝非完全的等同或是简单的包容关系。它们相互独立但又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互发展。一方面,会展带动了旅游,另一方面,旅游促进了会展。充分利用二者的互动作用,有利于加快会展和旅游的共同发展。

(一)会展与旅游的共性和个性

要研究会展和旅游的辩证关系,首先要分析二者的本身性质。从会展和旅游的特性上来看,二者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 1.共性 (1)感知性

会展是建立在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之上,交换产品和宣传展示商品的需求的活动,而旅游则是人们追求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的结果。尽管它们的具体表现方式上有所差别,但都达到了有形物质实体以及无形思想、观点、情感相互交流的目的,最终实现感知。(参考文献【4】) (2)服务性

从供给的角度来讲,无论是旅游还是会展的组织者和供应者,都是以各自的资源为依托,以服务为媒介,向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服务,来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渗透于旅游和会展活动各个环节之中的灵魂要素,高品质的服务是确保旅游活动和会展活动成功的关键。 (3)流动性

旅游资源是一类特殊的资源,它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流动特性。而会展活动也具有同样的特性。会展目的地的选址,往往成为决定会展活动能否顺利圆满开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尤其是那些影响力大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活动,选址问题更是关系重大。而对于与会者或参展商来说,他们都必须从居住地出发,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这样,一次会展活动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4)综合性

现代的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都具备很强的综合性,活动的开展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广泛的社会资源,离不开其它行业部门的支持。现代旅游活动的实现,绝非仅仅是游客的个体行为就可以完成,它离不开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多个部门的配合;而会展活动的开展同样也需要金融、物流、通讯、交通、城建、广告、旅游、宾馆、保险等多个行业和部门的大力协助。 2.个性

(1)商业性质

旅游活动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活动,而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活动。而相比之下,会展活动比旅游活动更突出经济特性,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会展往往是企业、政府、协会进行产品展示、信息交流和经贸洽谈等商务性活动,已经被看作是经济领域中一个对外高度开放的“窗口”。总体来讲,“会展属于一种前瞻性经济,更能反映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旅游则属于一种体验性经济,激活游客内在心理空间的消费主动性,拉动经济增长”.(参考文献【5】) (2)活动目的

旅游是旅游者在工作以外时间所进行的活动,无论是从时间上和内容上看,休闲娱乐、放松身心是其主要目的,通常表现为一种个人行为,属于个人生活内容的范畴;而会展活动的目的是以信息的沟通交流、经贸洽谈等为主,活动内容与工作联系紧密,娱乐休闲只是会展活动之外的辅助性活动。 (3)服务对象

由于旅游内容的多样性,旅游活动的服务对象范围非常广泛,观光客、休闲娱乐者、探亲访友者、商务人员、修学者等等应有尽有,其中也包括会展参加人员;而会展活动主要面对的是参展商、以及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尽管综合性展览也面向普通大众,但从总体上讲,服务对象的范围相对狭窄很多。 (4)服务内容

会展活动还是以会展场地出租、专业设备、经贸洽谈、信息交流等为主要服务内容;而旅游则以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娱乐服务为主要内容。

(二)会展对旅游的作用:

1、会展为旅游提供了巨大的旅游资源

会展活动本身就是一项旅游资源,而且是一项经过整合具有一定吸引了旅游资源,它将某一区域或是具有某相同特性的物品通过聚集展览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在旅游活动中,成为目的地或观赏过程中的一部分。

2、会展容易成为旅游吸引力

会展旅游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作用就在于吸引旅游者。吸引旅游者前往某特定地区,为旅游出行创造了可能和吸引点。同时其也作为一种目的地,集结了部分人群,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旅游氛围。

3、会展为旅游带来了广阔的客源市场

会展旅游的组团规模大,为会展举办地带来更多的现实游客和潜在旅游消费者。

4、会展带动旅游消费

会展旅游游客的需求档次高,消费能力强.因此,会展旅游服务的利润率普遍高于传统旅游服务。

5、带动旅游相关产业

一个大型或知名展会的举行,对本地旅游业中的酒店、旅行社、景区、旅游交通、购物均会产生较大的促进带动作用。

6、弥补旅游淡季空缺,提高设备使用率

会展客人的逗留时间长,季节性弱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旅游淡旺季的差距.弥补了传统旅游的淡季消费,提高了对基础设施设备的使用率.

7、会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环境优化以及旅游设施完善

会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旅游业软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各种大型展会的举办不但强化了政府对相关产业的重视和发展,也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目光,政府拨款和民间投资为改造硬件环境提供了资金支持。拥有完善的会议接待环境,就能吸引更多的会议召开;更多的会议又进一步促进了旅游环境的优化,这是一良性的循环

8、提高地区知名度以及树立旅游形象

会展或者大型活动的举办对东道主地区或国家来说就象是地区的外交活动,地区的形象塑造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形成其作为潜在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

9、会展丰富了旅游形式,增加了旅游乐趣

会展是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和形式。同时,对于一般旅游团队或旅游者来说,若在旅游过程中恰逢举办会展,由于会展所带来的强烈的气氛,使其旅游情趣大增。

(三)旅游对会展的作用:

旅游业的稳定发展为会展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会展活动多的发展势必依托旅游,并以旅游作为背景和市场。旅游和会展所涉及到的行业资源和市场都是紧密相连和密不可分的。在大力发展旅游的背景下,人们的旅游意识也不断加强,旅游需求增多,也为会展提供了广阔的客源。

1、旅游为会展创造了可能

旅游的发展,势必会带动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而例如酒店,交通,信息技术的完善又为会展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发展条件。吃、住、行、游、购、娱,旅游的四大要素,也与会展的发展紧密相连。

2、旅游对会展的辅助作用

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为会展的举办提供相应服务,协助会展树立品牌,成为了会展旅游集约型发展趋向中关键的因素。会展的成功举办除了参会者的规模或专业性等因素之外,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旅游业的参与程度。如果旅游企业与会展公司进行专业化分工,会展公司负责展会的招募、宣传、布展和会场内的组织管理工作,旅游企业则向参加商或参观者提供场外的“六要素”服务,各司其职,各取所长,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令参展商、参观者和当地居民均感便利而满意,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获得更多的、持久的支持,从而树立展会的品牌,使会展的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最终形成以会展带动旅游、以旅游完善会展的互动互惠的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5】)

(四)会展与旅游的互动作用:

会展业和旅游业同属于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从事会展业是旅游有多元化战略之一,而会展业则可以利用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旅游业以其服务对象的异地流动、异地消费特征和受季节更替的影响,而会展活动也因为商品的流动、贸易与交换具有同样的特征。这就需要会展和旅游互动联系。

会展与旅游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即会展拉动旅游,旅游促进会展。会展业能够带起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观光、购物为一体的“消费链”。会展业需要这旅游六大要素的强力支持通过会展的凝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来拉动旅游业的发展。(参考文献【6】)

三、会展与旅游相互关系的优化升级

(一)会展与旅游相互关系优化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发展会展与旅游,使得二者两互相成,互惠互利,稳步健康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打造品牌,会展品牌与旅游品牌相联合,以及在从事会展和旅游的人员上达到人才素质和从业技能的双向提升。并且,是会展成为旅游的一大亮点和吸引点。

(二)会展与旅游相互关系优化的作用

在会展与旅游的互动发展中,旅游是会展旅游发展的基础,旅游业的繁荣必将为会展活动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加速会展业的发展。会展业的进步可以优化社会资源的组合,带动其他行业更快的发展。

1、有利于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会展与旅游的互动性可以更为充分地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化社会资源的组合,使会展与旅游所涉及到的相关行业可以相互作用与反作用联系。

2、有利于品牌打造以及形象提升

会展品牌的建立需要以城市作为基础,依靠城市环境,城市经济,或是借助城市的形象号召力。而会展的举办,其品牌的塑造又可以提升展会举办地的知名度,尤其是知名展会,不仅为其他行业带来巨大商机,为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客源,而且还可扩大举办的对外影响力,改善社会环境,创造投资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7】)

(三)会展与旅游相互关系优化的方法

1、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对旅游市场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旅游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潜在旅游消费能力和可能。

2、合理运用国家的政策

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一双无形的手,对资源进行着宏观的调控,发展会展需要依靠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福利支持。

3、完善会展和旅游地基础设施:

一个地区的承载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能力。所以在环境方面,应该极力保护环境,使开发和保护并行。在基础设施方面,量力而行,避免盲目的扩建,积极研究规划,合理布局。

4、树立城市品牌,打造“地标”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是越来越快,但在单一追求速度的过程中,城市的形象问题也日益凸显,环境质量的不达标,人文气氛营造的漏洞,以及经济的发展不平衡,都严重影响着城市形象的打造。良好的形象和良好的氛围,都是城市发展旅游和发展会展的必要基础。

所谓打造地区“地标”,并非单一的建造地标建筑,而是广泛的指营造一种城市印象。从感观的角度上讲,旅游所获得的就是一种体验,而体验笼统的讲就是一种感觉。打造城市“地标”,彰显地区特色和地区魅力。(参考文献【8】)

5、推进会展业的规范化

会展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由于所涉及到的面广和涉及的渠道宽,所以在行业各个阶层和环节存在一定的漏洞。

在管理体制上,鉴于旅游业发展水平和会展业的明显旅游属性,会展业可纳入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统一促销。从管理制度上讲,会展的管理,需更加层级化,职权分配更加平均,并且施行责任制,把每个环节的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个人上面。 在市场营销上,会展部门应和旅游部门协作,开展联合促销,即使是会展企业单独开展促销活动,也应将会展与城市及其周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设施结合起来。

在客源预测上,会展部门应与旅游部门联合开展调研和预测,以增强会议或展览对参展商的可信任程度,但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专业观众,后者侧重一般旅游;

在配套服务上,旅游企业应积极为参展商、与会者和观众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服务,并尽量将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与大型会议或展览结合起来。

在人员培训上,加大培训和引导,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并提升自身素质。

6、打造特色会展,增加吸引吸引力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人们总是期待一些“新”的东西,这就需要创新,会展业也是如此。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做出一些独具特色的东西,才能保持其生命力,旅游业和会展的联系处理上,二者可以有更“新”的联系,在发展和特色打造中相互渗透。

7、在旅游活动中加大对会展的宣传,会展积极引导旅游

会展和旅游在宣传上,需要互帮互助,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可以适当的对会展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宣传,而会展也可以在其开展的过程中对周边旅游进行推广带动。

8、加大旅游业人才和会展业人才的交流沟通

二十一世纪,是个人才的世纪,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会展和旅游在人才的需求上存在一定的交叉,这就需要旅游和会展加大人才的交流,新思想,新技术,可以进一步推广和运用。而并非局限于各自的研究领域。在人才培养上,杜绝盲目的扩大规模,而应该注重精英的培养。在人才分布上,保证会展和旅游各个环节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金辉主编,《会展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李天元主编,《旅游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胡平主编,《会展旅游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年 【4】《旅游心理学基础》清华版﹒高等院校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规划教材 【5】赵西萍主编,《旅游市场营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熊训林主编,《走进会展经济》,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 【7】马勇主编,《会展经济发展解读》2002年 【8】胡晓主编,《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 部分观点及陈述来源于以下网站:

展览在线:http:// 中国展览:http://www.chinaexhibit.net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录用通知书样本范文下一篇:礼仪学考试大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