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环境下小学班主任构建自主管理共同体的策略研究

2022-09-17

大班额问题是城镇化发展进程中,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产物。《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指出, 随着适龄人口规模结构的改变、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 未来5年广东省的小学适龄人口将保持增长。城镇小学教育生师比过高、大班额问题依然严峻。大班额班级管理难度大、任务重,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有效组织和管理好班级、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性, 成了小学班级管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构建自主管理共同体能够帮助班主任从繁重的日常管理中解压、减负, 是解决大班额负面影响的有效管理方式。

一、构建自主管理共同体对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意义

自主管理共同体既是一种自主管理理念, 又是一种自主管理实体。作为自主管理理念, 它是指基于共同的团体生活而朝着共同目标而自主管理的精神;作为实体, 它是指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 实现自我约束, 自我管理。其中, 自主管理共同体的构建主要载体是不同规模、层次和形式的合作小组。本文以学生层面的自主管理共同体作为主要讨论对象。美国著名教育家格拉斯、史密斯研究认为, 班级规模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情感发展有密切关系, 班级越小, 效果越好。有研究表明, 当班级规模超过一定的临界值,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就会大幅降低甚至丧失。通过构建自主管理共同体, 培养学生成为合作小组中的参与者, 发掘学生潜在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创造力, 促进大班额班级管理与建设效能的提高。具体而言, 自主管理共同体在大班额环境下能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大班额的存在, 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也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合作小组, 由几个同学组成的一个集体, 对学习中的问题、考试内容在同学之间开展合作学习。在组织起来进行合作管理的班级中, 学生两个一组或几个一伙, 相互指导, 分享成果。在富有凝聚力的合作环境中学生比在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环境中产生更强烈动机的合力, 学习效率更高, 学生知识掌握得又多又好, 高出一般的个别学习的效果。此外, 自主管理共同体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促进学生进行与独立学习相比更为复杂的认知和社会学习, 提供更多的、利于学习成绩提高的智力活动。

2、提升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在自主管理共同体中, 学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体力、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异质结构, 使得每个学生都需要用相互理解、互惠合作的意识去达成实现双赢的目标, 提高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因此, 相比于学生个体而言, 合作团体中的成员之间更易于相互学习与监督, 更富有帮助他人的精神。通过提高小组合作自主管理能力, 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欣赏, 能够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任务要求进行更为有效的反应。换句话说,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管理的过程中, 合作得越密切, 互动越频繁, 他们越能提高合作技能, 从中获益越大。

3、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自主管理共同体中的合作关系提供了一个令人愉快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 通过营造“组内合作, 组外竞争”氛围, 学生轻松表现自我, 共同承担责任, 学习相互配合,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积极情感, 减少了学生的“自我中心”, 降低了学生之间的疏远和孤独感, 学会了合作和对同学的关爱, 并且产生了对同学的肯定态度。此外, 合作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这不仅是由于在合作的情景中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 而且是由于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和关注。

二、班主任构建自主管理共同体的具体策略

(一) 组建合作小组

1、合理分配共同体成员。

要充分发挥自主管理共同体的功能, 分好小组是前提。构建自主管理共同体, 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特长、性别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组建合理的班级合作管理小组, 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合作小组可分为“同质小组、异质小组”两种形式, 利用不同学生的优势潜质, 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充分展示自身的差异性特长, 通过群体合作实现取长补短, 优势互补, 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

2、规范好小展示。

交流展示是团体学习的主旋律, 是自主管理共同体的成员实现自我表现, 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获得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成就感的重要平台。需要指出的是, 在展示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培训。通过培训, 帮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 分工合理, 对展示内容进行合理分工。小组长要约束、督查、协调好组内成员, 做到事事有人。 (2) 树立参与无错意识。每个问题都要在小组内充分交流,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要洪亮, 语言要精练、准确;在小组建设时要选择一个中心发言人带动其他人, 先由弱者发言, 再由强者补充, 保证有50%以上的人参与。 (3) 养成倾听的习惯, 不要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 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 (4) 学会质疑、反驳, 积极思考, 勇于挑错, 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 采用加分法和PK法鼓励学生挑出错误或提出有价值的疑问。

3、不断激励, 养成团队精神。

构建自主管理共同体的目的是小组成员通过群体活动, 促进合作意识的提高, 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教师应通过评价小组的表现和成果, 引导成员之间更多的合作、互动, 逐渐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如:“第一组的成员在小展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 认真地倾听, 他们合作一定会很成功!”

“上一组的作业完成都很好, 你们小组的作业都完成了吗?哪位同学愿意代表本组向大家展示一下作业?” (让学生展示代表一个群体的成果, 小组成员一定会引以为荣, 也一定会认真完成, 还会做好补充的准备。)

“哪个小组的卫生打扫得最干净?

……

教师要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交流中, 引导和培植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让他们彼此认识到其他成员在小组中的价值, 激发学生为小组争荣誉的责任感, 强化归属感, 感受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

(二) 加强小组长培训

在自主管理共同体模式中, 小组长是班主任意志的直接执行者, 是每个组的领头羊, 是小组活动的灵魂, 在小组合作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和分工, 提高小组长执行任务的效率, 帮助小组长获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认可, 小组合作管理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1、培养小组长的引领、管理能力。

首先, 小组长在合作小组中应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小组活动中组织策划, 卫生方面身先士卒, 纪律方面严于律己, 课堂积极参与, 作业按时完成。通过榜样的力量引领小组成员积极性的发挥。其次,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固定的学习组织, 小组长要充分挥其组织管理的作用, 制定合作小组整体发展目标, 带领学生遵守班规和组规, 监督组员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组织、发动组员参与班级活动, 解决小组合作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培养小组长的帮扶能力。

在小组排位时, 小组长和自己组内的后进生同时也是帮扶小对子, 这样便于给予“弱势学生”帮助, 带动其他组员不断进步。自己学习好不是真正的好, 只有树立小组长的集体责任心, 为小组、为班级添光彩, 让组内的每位同学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进步和提高, 让班级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进步, 这才是真正的好。

(三)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在分组完成后, 重要的就是班级文化建设, 通过各种活动, 让自主管理共同体的精神深入人心。可以借鉴团队培训的经验, 发动学生给各自小组起名字, 各小组的名字都具有积极向上的含义, 如梦想之星组、天天向上组、奋斗组、风云组等。然后, 将班级的布置交给各个小组, 在教室的墙上分给每个小组一块, 让他们去布置, 贴小组目标, 组规、小组成员等。学生都知道贴在墙上的内容, 所有的同学都会看到, 所以, 都尽心尽力的编排。但是由于是纸质的, 几个月下来, 破损非常严重, 以后进行改进。第三步是全班的文化, 班名、班级口号、班训都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载体, 可以凝聚班级共识。班级文化是潜移默化的东西, 要根据需要不断添补。

(四)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让学生促进合作

自主管理共同体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 人人尝试成功自主管理的喜悦。所以, 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 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的良性制约机制, 是保证小组合作管理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班主任要完善小组竞争的内容, 确定课堂表现、作业检查、卫生、纪律、班级活动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以周为单位进行统计结果, 以月为单位评比出进步合作小组和优秀合作小组, 采用加星制, 张榜公布优胜小组和组员名字, 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一种“荣辱与共”的团队比拼意识。

摘要:在大班额环境下, 小学班级人数过多、任务繁重, 班主任被束缚在繁重的日常管理中。构建班级自主管理共同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 是解决大班额负面影响的有效管理方式。

关键词:大班额,自主管理,自主管理共同体,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刚健.“小组合作”让学生“动”起来——浅谈“全动力”班级管理策略[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6 (6) :132-132。

[2] 刘华芳.小组合作管理班级模式实践与研究[J], 中学教学参考, 2015 (7) :89-90。

[3] 潘洪建.大班额学习共同体建构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 2012 (12) :47-5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物联网系统分析下一篇:提高日语听力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