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毕业论文

2022-05-05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计算机毕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本文提出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五段式”教学模式。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多媒体;网络文献标识码:B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目前新的教学模式也不见得处处适用。关键还是要看是否能够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计算机毕业论文 篇1:

珠三角计算机类毕业生调查报告

摘要:对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近四年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展开调研。采用的调查方法基本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中职毕业生的工作现状,调查结果包括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毕业生自身薪酬情况、毕业生对自身工作的态度及毕业生自身专业与从事工作的相关程度,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旨在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其贴近社会需要。

关键词:中职毕业生;计算机;问卷调查;就业

为深入了解我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就业岗位、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等进行评估,进一步改革现有课程教学体系,使之更适应社会对中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对我校近四年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本次调研的重点是了解应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包括行业分布、工资水平,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和意见等。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2008届~2011届的计算机类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此次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34份,有效问卷304份。调查涉及面广、内容全面,其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出我校毕业生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等情况,以及就业工作现状。从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中,可看出我校教学、管理、就业指导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研究采用SPSS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透彻,结果真实可靠。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毕业生的岗位分析。

(1)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分析。图1给出了毕业生从事的行业类别分布情况,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事计算机类工作及升大专的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可见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相关性较好。值得一提的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占7.2%,已经从事管理岗位的占9%。由此说明,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大部分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且素质较高,提升较快,就业质量较好。

(2)工作薪酬情况分析。在回收的毕业生调查问卷中,有251人说明了薪酬的基本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工资在4000元以上的占3%,经调查,这些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很高。在2000~4000元之间占67%,2000元以下的占30%。经加权平均分析,学生就业的平均工资为2444元。该工资水平符合深圳市2011年各区工资指导价位。从行业角度看,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工作的毕业生薪酬超过深圳市工资指导价位的低位数,但低于中位数水平。这也说明,学历偏低对工作的薪酬和个体的未来发展等有一定的影响。

2.就业表现。

(1)毕业生对岗位的胜任程度。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的调查中,从图3的数据可以看出,能够超额完成任务的毕业生占19%,能够完成任务的占59%,基本能完成任务的占22%,不能完成的为0。这说明毕业生基本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任务。

(2)毕业生对自身素质及个人能力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自身素质、能力整体上比较好及很好。例如,可以很顺利地与领导、客户等进行沟通交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毕业生自我评价很好的前3位能力有:道德品质与修养占44%、爱岗敬业占7%、自我管理能力占37%。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德育课程和集体活动的培养,基本能够顺利完成沟通和交际工作。但是,仍有5%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沟通,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3)毕业生对目前工作岗位的满意度。通过图4中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基本满意以上的占89%。说明经过至少一年的适应期,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有所提高。其中,不满意的原因有薪酬低、不能实现自我、没有充足的个人时间等。该调查结果比较符合目前中职毕业生对于自身工作岗位的态度,尤其是工作一两年的毕业生,他们大多能够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4)影响学生就业因素。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如图5和图6,学生认为影响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技能、交际、特长和外语,其比例分别为31%、20%、15%、14%。所以,在教育教学中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要加强交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发挥专长,提高外语水平。

毕业生的问卷中还反映出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图6给出了相关的统计数据,排在前3位的是对岗位不了解占21%、对社会不了解占16%、能力不足的占15%。其他因素还有缺乏求职技巧的占13%、就业信息不畅等占12%。

(5)工作中的个人发展情况。在毕业生工作后的晋升情况分析中,升过职的占48%,没有升过职的占52%。而在对工资增长情况的调查中,有65%的人工资得到提升,没有提升过的占35%。这说明,毕业生的能力、工作态度基本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调查还发现,多数学生对今后的发展及规划不明确甚至没有,只有少数学生在这方面有考虑或规划。针对这一统计结果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有必要对在校生加强相应的职业规划教育,尤其如何科学规划自身的发展。

3.学生反馈的意见。

(1)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通过对所学课程与未来工作帮助程度关联的调查结果来看,如图7,很有帮助的占12%、比较有帮助的占27%,二者共占39%;略有帮助和没有帮助的分别占41%和20%,二者占61%。该数据可以说明,近几年,我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问题,实用性不强,针对性不够,需要作大幅度的改革。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图8可以看出,通过实际工作的体验,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专业深度,拓宽专业广度,加强实操能力训练,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精神。

(3)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给予了正面评价。图9中的数据显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3%和21%、基本满意者占36%、不满意的占18%,该比例偏高。原因在于以下三点:一是学校在就业推荐时受能力所限;二是深圳区域经济特点影响:不少学生习惯于创业,不愿意从事流水线等劳动密集型工作;三是部分富二代子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校除了深化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外,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三、调查结果的启示

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岗位要求,课程和岗位基本相关。毕业生的工资薪酬基本达到深圳市平均水平,能够升职,工资也有所提升,但提升空间不大。针对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对于毕业生如何向高层次发展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如何继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并结合我校实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课程体系亟须完善。课程的调整既要着眼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基础课的教育,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加强外语、公关等方面的课程教学改革,合理调整现行课程体系,让课程真正与岗位对接,帮助学生适应岗位要求。

2.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要以适应岗位需求为中心,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强化技能训练时,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刚参加工作时有很强的竞争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学生不能继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及综合发展的基础;还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在加大创业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远大理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3.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可开展各种增强竞争意识的教育活动,如开办模拟招聘会,举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讲座,让学生认知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提高竞争意识。并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就业心理讲座等。心理素质在求职过程中最为重要,在走向社会之前,有必要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以便尽快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

4.加强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及时搜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跟踪典型学生的发展过程,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实施性计划,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永峰.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近四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1).

[2]刘延岭等.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3]彭涛.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纺织系毕业生为例[J].文教资料,2010,(26).

[4]张丽.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如何适应学生就业需求[J].福建电脑,2012,(1).

[5]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

[6]唐玲妮.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探讨[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15).

[7]李玉怀.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1,(29).

[8]方海.中职院校计算机类公共课程现状分与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5).

作者:刘春影 王学成

计算机毕业论文 篇2:

计算机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本文提出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五段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多媒体;网络

文献标识码:B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目前新的教学模式也不见得处处适用。关键还是要看是否能够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选用合适恰当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和计算机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针对计算机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提出了“五段式”教学,即“理论教学阶段+案例演示阶段+网上交流阶段+小组点评阶段+设计答辩阶段”。

1第一阶段:理论教学阶段

主要采用“粉笔+板书+多媒体”的教学模式。集中讲解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将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要做的工作和可以使用的各种工具算法介绍清楚。特别是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动态的展现不同的软件设计模型的形成和使用特点。学生需要经过抽象、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理性认识,以后才能灵活应变,去解决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该阶段目的是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全面具体的了解和初步的使用。

经心理学家研究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一般人类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同时听、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感官的刺激。把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能,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多媒体课件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综合起来表现教学内容的一种多媒体软件。它可以演示、模拟动态的发展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气氛,还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第二阶段:案例演示阶段

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往届学生成功的设计作品。在展示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强调理论怎样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更进一步强调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比如说,确立题目一定要有现实意义,有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找准切入点。做好需求分析尤为重要,可以拿出反面的案例进行分析。该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进一步明确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

案例课程的教学过程大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针对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或任务,或者让学生确定问题。

●将所要学习的概念,技能蕴含在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之中。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会掌握有关的知识,发展相应的技能。

该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第三阶段:网上交流阶段

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大家一边开始在机房着手毕业设计,一边可以在qq群里或者是BBS上发表个人毕业设计观点等,集思广益,大家共同讨论,确定设计小组,组员分工,选题,课题可行性等。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老师也可以对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启发和指导,这为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该阶段的目的是使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进行从选题到总体设计的充分交流。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飞快发展,它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突破了时间、空间对教育方式的限制,为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以网络为主的教学模式就是以网络为依托,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网上管理学生成绩,发布教学信息,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目标就是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理想学习环境,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培养出大批创新性人才。

以网络使用为主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呈现许多新的特点:时间的终生化,空间的网络化,主体的个性化,内容的整合化,交往的平等化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4第四阶段:小组点评阶段

主要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当各个毕业设计小组设计进行到详细设计阶段,由老师组织一次小组点评。由不同的课题小组展示自己队伍目前的工作状况和特点。老师与组,组与组进行探究式讨论。该阶段的目的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明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相互进行学习和借鉴,进一步巩固理论,应用于实践。

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该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的活力和效力。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需要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这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式的学习模式。

5第五阶段:设计答辩阶段

主要是以组为单位在机房做毕业设计,完成后参加答辩。该阶段可以采用网络作为辅助的媒介,方便小组间的学生交流。本阶段的目的是在交互的环境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对优秀的毕业设计给予表扬。

“五段式”教学模式,适合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特点。能够将教学过程中的老师、学生等有效的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理论,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了创造性的学习目标,使教学信息双向化。它还克服了单一教学模式的不足,综合地解决了具体的问题。

该教学模式目前比較适用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使用,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工程中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但是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继续总结,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 蒋家付.当代电化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999,(1).

[2] 何克抗.多媒体教育的基本特征[J].医学视听教育,1998,(12)

[3] 张崇善.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EB/OL]. http://www.pep.com.cn

作者:江海燕 杜 林 亓莱滨

计算机毕业论文 篇3:

独立院校计算机类毕业生考研就业动向调研与总结

(摘 要:从考查独立院校毕业生考研、就业动向入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独立院校计算机类毕业生在严峻就业形势下对自己出路的思考,并由此发现教学过程以及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就业和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独立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就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1],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日趋减少,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独立学院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几乎没有优势[2],就业问题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的独立院校而言显得更加棘手。为全面、深入了解我院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面对就业、考研的心态,以加强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调整我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开展本次调研。本次调研于2010年12月采用书面问卷形式进行,以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和信息安全方向2007级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发出和问卷1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其中男生占69.8% ,女生占30.2%。

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图1为学生面对毕业选择去向的调查结果,选择求职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1.76%,选择考研的学生占30.39%,5.31%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另有极个别学生计划去国外留学深造。可见,求职和考研是毕业生的两大主要出路,下文是对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和考研动向、准备情况等进行的详细分析。

图1 学生毕业选择调查结果统计

1.1 就业

调查结果显示,74.2%的学生因考虑到早就业更利于个人发展而选择就业,16.1%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而选择直接就业,另有8.1%的学生选择就业是因为考研压力过大。选择就业的学生中只有28.3%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78.3%的学生打算至少在毕业前6个月开始着手找工作,有15%的学生打算论文答辩后再开始找工作。该结果表明经过四年大学生活,大多数学生的就业观念较清晰,能够积极考虑就业问题,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是迫于某些压力而选择就业的学生,学院应该转变其思想观念,改变其消极、悲观的状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积极面对就业和考研。

基金项目: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基金项目(2009022)。

作者简介:苏晋荣,女,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优化算法。

75%以上的学生能够接受相当于求学所在地太原市1 000~3 000元的月薪标准,有20%以上的学生对月薪要求较高,希望在3 000元以上甚至更高。1 000~3 000元相对于当时当地的物价水平来说并不高,但实际上大多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工资都在1 000元以下[1],因此,对于近几年的毕业生而言,竞争非常激烈,他们应该提前做好接受比自己预期工资更低的心理准备。76.7%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对求职有较重要的影响,18.3%的学生认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社会需求量大,求职有明显优势,50%的学生认为本专业毕业后能够找到工作,但不一定是理想的工作,该项数据说明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有一定的信心,虽然前景不很乐观,但还没有差到毕业就等于失业的地步,这也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面较广有关。

有66.7%的学生愿意从事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25%的学生打算先在本专业工作,然后再考虑转行,当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时,95%的学生会降低标准或调整期望值,该项结果表明毕业生能够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计划,对“先就业,后择业”有一定的意识。图2为学生就业渠道的调查结果,由图可知学生求职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老师或亲朋介绍、招聘会和互联网,前两种途径占70%以上,说明学生求职时对学校和家长的依赖性较强。

图2 就业渠道调查结果统计

图3为学生理想单位调查结果统计图,由图可见,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较受青睐,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次之,而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学校和科研单位则相对被冷落。国家机关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发展空间大,国有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稳定,因此倍受青睐;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具有较好的培训机制和奖励机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且学习磨练的机会多,对希望从事单纯技术工作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好去处。近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等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不少集体企业相继倒闭、破产,没有倒闭的企业,前景也不被看好,因此大多学生不考虑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独立院校的学生之所以来到独立院校,大多数都是因为中学学习基础不扎实,这也是为什么学校和科研单位不受欢迎的原因。

问卷主要从课程设置、就业指导、思想意识三方面对学生在求职就业方面遇到的困难、希望获得的帮助进行调查。

图3 理想单位调查结果统计

课程设置方面,33.9%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设置非常有利于就业,而52.5%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到就业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实践课对就业影响很大,认为该类课程有利于就业,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则对就业影响较小。该结果说明学生对课程设置与就业的关系方面的认识存在较大误区,大多学生希望在本科学习期间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在就业后马上有用武之地,他们认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就等于竞争实力强,认为基础课、理论课的开设对其求职就业没有帮助。

关于学生求职时希望获得的信息及遇到的困难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38.1%的学生希望获得公司介绍和招聘信息,27%的学生希望得到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23.8%的学生希望听到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另有9.5%的学生希望获得有关薪资及福利方面的信息;学生认为应聘时会遇到的困难中,“没有工作经验”占68.2%人次,“缺乏面试技巧”占48.5%人次,“专业知识不够”占36.4%人次。从这几项数据可知,学生的就业准备仍然不够充分,在就业面前感觉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准备。他们希望更具体全面地了解就业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以便据此进行求职准备。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求职,因此缺乏面试经验和技巧;有部分招聘单位希望应聘者有一定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有工作经验者少之又少,这两点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降低了其竞争实力,成为毕业生求职路上的绊脚石。

图4为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程度调查结果比较,由图中可见,80%以上的学生认为个人能力对就业的影响非常重要,而学习成绩对就业的重要性则远不如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送礼买人情。当前的社会风气中确实存在送礼、靠关系等不良现象,但很多学生却对这种不良现象进行无限放大,造成其思想意识上的错误。该错误意识会导致其大学期间不重视学习,将重心放在交朋友拉关系方面,并将自己的未来寄希望于教师、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方面,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这样的错误意识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将使其虚度年华、前途迷茫,而对学院整体而言将形成一种消极、颓废、浮躁的学习风气,因此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迫在眉睫。

1.2 考研

102份问卷中有31人选择考研,占总人数的30.39%,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独立院校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提高自身学历和能力,29.6%的学生为缓解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该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选择考研的目的比较明确,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为逃避某方面压力而盲目考研。关于考研方向选择的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有41.9%的学生选择工学,选择商、法两个方向的学生均为19.4%,12.9%的学生选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理工类学科,该项调查数据说明有40%以上的学生考研时将会转专业,且转向的专业以商、法等文科性的方向为主。

图4 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程度调查结果比较

图5 考研方向选择调查结果

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院鼓励考研,但只有约13%的同学认为学校政策向考研倾斜,80.6%的同学认为学习期间课程设置不利于考研,且课程设置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公共基础课难度达不到考研要求;院校更重视就业,课程设置倾向于就业,以实践操作技能为主;基础理论课得不到重视。一半以上学生认为备考期间,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身心健康对考研的成功与否影响较大,而认为社会关系、经济基础等对考研有影响的学生则寥寥无几,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正视考研,对考研备考中应该重视的方面有正确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是考研学生了解考研信息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复习时间紧张等原因使其不能全面、实时了解考研动态信息,61.3%的同学希望通过学院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另外约32.3%的学生在考研备战时间规划方面感到困惑,复习内容繁多而复习时间紧张,使其不知如何更合理地规划备战时间;另外,考研学生们还希望学院提供关于报考专业、院校的选择,考研辅导班的选择,复试、面试的准备等方面的帮助。

2 意见与建议

通过对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考研、就业动向的调查结果分析,针对调查反映出的问题,笔者认为我院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提高其自我认知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存在思想观念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学生自我认知度不够,不少学生不能很好地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供需状况,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存在“等”的思想,即等待更好的工作单位、更高的薪水待遇,希望一步到位,而另有一些学生则因毕业于独立院校而存在自卑心理,总以为自己水平肯定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严重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学生求职依赖性过强,不少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把重心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上,而是靠家长、靠亲戚、靠老师的社会关系为其介绍工作。对此,学院应该加强引导,教育学生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正确进行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我,树立信心,敢于竞争,降低就业期望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择业观。

对于选择考研的学生,学院应该积极鼓励,帮助其明确考研目标,对为了逃避某方面压力而盲目考研的学生学院应该及时引导,结合其自身情况,帮助其分析当前形势并作出更合理的选择。

2) 合理安排课程,引导学生走出课程认识误区。

很多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重视专业实践课而忽视基础理论课,造成该错误认识的原因是学生对大学本科的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的认识有误。独立学院的本科教育固然要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则离不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考研的学生,都应该重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另一方面应该在满足教育部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即照顾到报考本专业的考研学生,又培养出实践能力强且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实用型的专门人才。

3) 合理安排授课内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就业和考研对知识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我们的课程内容不可能同时满足就业和考研的要求,教师在基础理论课的讲授中,应该注意结合考研要求,该加深难度的知识点适当加深难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减少考研学生的复习困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尝试考研、就业分别对待,例如大四上半学期的课程可以准备就业、考研、创业等几套方案,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提升考研升学率、就业率。

4) 拓展就业信息渠道,搭建就业供需信息平台。

面对就业,毕业生的共同难题就是对用人单位的信息知之甚少,他们只掌握用人单位有限的文字材料,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了解也只是简单的求职推荐材料,供需双方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学生求职准备存在很大盲目性,而用人单位也不能很快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供需双方均不能很好满足对方需要。对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拓宽信息渠道,充分利用网络,以QQ、Fetion、E-mail、BBS等多种形式为学生、用人单位提供双方信息,使供需双方在见面会之前就对对方了如指掌,从而提高学生签约率和用人单位的招聘效率。

5) 加强实践实训,提高就业技能。

在求职过程中,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因缺乏面试技巧、工作经验而被拒之门外,对此,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加强实战环节,一方面帮助学生联系实践单位,利用寒暑假来提高其动手能力,增加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加强与各实训机构的合作,根据本院培养学生的特点联系合适的实训机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训内容,在实战环境中边学边做,短时间内强化技能,到了用人单位能够尽快上手。另外,为提高学生面试技巧,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模拟招聘活动,让学生提前体会求职招聘的各个环节,针对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从而在真正的应聘现场沉着稳重,应对自如,多一分成功的希望。

(下转13页)

作者:苏晋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局部解剖学论文下一篇:本土化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