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措施网络金融风险论文

2022-04-1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防范措施网络金融风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我国的网络环境下金融风险的监察与管理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完善、行业协调和风险监管不理想以及网络金融的发展不适应等诸多不足。因此,要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完善监查管理体制、调整监查管理策略以及构建安全体系等措施来加强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

防范措施网络金融风险论文 篇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的探讨

本文主要探究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面对的金融风险以及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并針对具体的金融风险形式,分析造成大学生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大学生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的具体措施,以提高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效果,增强大学生金融风险的控制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金融行业的发展,并对传统金融行业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刺激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潜在的不确定金融风险。尤其是大学生作为金融产品的主要经营对象,其存在特有的金融风险,有必要针对大学生金融风险加以防范,并给出具体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以提高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的效果,奠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的对策基础。大学生金融风险主要来自于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手段,其在享用商品消费的过程中,必将为大学生带来更多潜在的金融风险,且近年来高利贷等金融风险事件持续发生,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金融风险

(一)信息泄露风险

由于大学生处于大学阶段,对自身个人信息的保护重视程度不高,且容易受到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遭受信息泄露的影响,对其家人以及朋友造成潜在的风险。如“校园贷”事件的频繁发生,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其贷款手续简单。主要是获取大学生基本的个人信息为主,而该类信息很可能成为不法分子违法犯罪利用的工具,危机大学生的亲戚朋友的安全。另外,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使得其遭受到诈骗等,对家人以及同学等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与此同时,大学生本身由于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其对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认知不足,使其容易接受互联网金融贷款而遭受威胁,在高校内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本身的发展,尤其是对大学生步入社会甚至学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显然信用危机等。

(二)财产损失风险

大学生金融不当行为,容易遭受财产损失风险影响是比较大的。首先,大学生可能受到操作失误的影响,为其带来财产上的损失,通常操作上的失误造成的财产损失以错付为主。其次,大学生可能因账户被盗造成财产损失,这一财产风险主要与支付系统关系密切。在手机被病毒侵染、遗失等情况下,可能导致大学生是手机中的支付宝、微信以及个人银行账户信息等遭受损失。另外,贷款成本过高,必然会造成大学生的财产损失情况加剧。校园贷是一款贷款软件,其存在较高的风险,引发了诸多的校园不幸事件,大学生常常因无法偿还巨额债务而出现轻生等行为。

(三)荒废学业

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不富裕,生活费不高,其容易为满足个人的私欲而走上贷款之路,而造成大学生偿还债务的风险加大。巨大的还款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学业受到了阻碍,大学生通常选择赚钱还债,被迫放弃学业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因此,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督管理,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行为是必然结果。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其学业学习情况应当受到重视,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下,对大学生造成的金融风险影响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有效避免大学生因不当金融行为而荒废学业的情况发生。

二、造成大学生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金融知识的匮乏

由于大学生的金融知识匮乏,金融相关方面的宣传不多,使得大学生能够了解的金融知识甚少,必然使得大学生容易陷入校园贷危机中,并造成个人经济、财产损失。大学生由于金融知识匮乏,其对金融滞纳金、保证金等相关概念的了解匮乏,常常出现还款能力与借款不相符的情况。“校园贷”等通过互联网向大学生宣传各种优势,并导致其最终还款压力增加,尤其是在其偿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背负一定的滞纳金以及违约金。部分“校园贷”等机构以低利息和保证金等隐性费用诱导大学生贷款,合理的避开了法律监管的同时获取了非法收益。总而言之,大学生由于金融知识匮乏, 其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甚少,导致其面对金融风险时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被利益所左右,增加了大学生陷入校园贷危机的风险。所以,有必要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构建大学生金融服务体系,向大学生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互联网社会知识学习的需要。并保证自身能够在金融知识的引导下,正确运用互联网金融产品,为自身创造更多的价值。如大学生对信用贷款、众筹、网商贷等一类知识的了解并不全面,对当前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认知不足,尤其是金融服务的风险意识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个人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不足。思想和行为上的认知不足,导致大学生对金融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不能主动学习和了解金融服务有关的知识,对相关新闻的关注度不高,继而造成个人陷入金融风险困局的几率极大的提升。

(二)风险意识不高

大学生本身由于其没有完全不如社会,其社会经验不足,社会阅历尚浅,所以对金融风险的认知不足,金融风险意识不高,是导致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升高的主要因素。首先,大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对金融风险的辨识能力弱,导致大学生容易受到金融风险的危害。其次,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的金融风险宣传资料不足,通过互联网以及软件向大学生宣传金融风险的媒体影响力不足,对大学生风险意识建设重视程度不高,使得大学生能够接受的金融风险意识教育不足,造成了大学生陷入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几率上升。最后,高校对大学生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不高,也是导致大学生风险意识不高的主要因素,高校是与大学生直接接触的载体,其在高校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高的环境下,对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不高,直接制约了大学生金融风险的发展,更加不利于大学生通过金融风险意识的引导,降低大学生受到的金融风险危害。如大学生对线下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区别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互联网和线下金融服务的安全系数,继而忽视了网络不确定风险,继而暴露更多的个人信息,对个人的财产以及人身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超前消费和虚荣心攀比心理作祟

大学生由于超前消费以及虚荣心心理的作祟,使得大学生容易借助于互联网金融产品满足个人的私欲,达到消费攀比满足虚荣心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购买名牌产品等满足个人攀比的需要,在其家庭收入有限,消费能力不高的情况下,大学生为弥补资金缺口而容易寻找外部途径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这就是互联网金融高效、便利、低门槛的发展主要因素。

总而言之,影响大学生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社会、家庭、高校以及学生本身较多。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通过消费攀比寻找自信。而部分家庭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不足,不关注大学生的内心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始终居高不下。高校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认知不足,并没有通过互联网金融的角度对大学生金融风险教育予以重视,也是造成大学生金融风险系数增加的主要因素,大学生金融风险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高校针对金融风险知识宣传体系化发展能力不足,并没有做到高瞻远瞩的高度,使得部分大学生受到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正当威胁,造成了高校大学生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增加,甚至有可能造成国家以及社会人才的损失。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必然会加剧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弱的影响,甚至导致大学生对社会失去信心,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不利于社会的和平稳定以及金融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加之,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必然造成大学生陷入金融风险的几率升高。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防范大学生金融风险的有效对策研究

(一)规范市场行为,以及市场准入政策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规范金融市场行为,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并制定市场准入政策,以增强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首先,有关部门应当充分的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要地位。并发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作用。通过对金融市场的规范,加速对大学生的金融的有效监管。其次,对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政策的科学调整,以引导金融市场准入企业的健康发展,并确立准入门槛,防止不法分子的威胁,扰乱金融市场,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秩序。最后,施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金融联合监管机制,以突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重要地位。所以,大学生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必须要依赖于有关部门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的约束作用,才能达到良好的约束效果,提高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能力。

(二)强化金融知识教育

强化大学生的互联网金融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有助于大学生科学合理的应用金融知识,降低金融风险,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一方面,高校重视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教育,通过相关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可能遭受的金融风险给予强化,使得大学生能够及时的补充金融知識内容,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知识教育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新媒体以及互联网等形式,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重视金融风险的预防,提高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以及降低大学生的受到金融风险影响几率。所以,强化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教育是一个必然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大学生必须重视的过程。

(三)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然大学生能够充分的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够通过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加紧对大学生安全的自我防护。同时大学生由于安全意识的提升,必然会对金融风险具有更强的防范意识,避免自身遭受互联网金融大学生金融风险的侵袭。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预防大学生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是降低大学生金融风险发生概率的重要保证。

四、结论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加快,必然使得大学生潜在的金融风险持续增加,而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有可能荒废学业,对其人生以及事业发展造成影响。所以,互联网使得,有必要针对网络金融进行科学的监管,以达到降低金融风险的目的,保护大学生的个人以及生命、财产的安全,保证大学生可以在大学期间更好的完成学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人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的防范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积极营造健康的互联网金融环境。(作者单位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作者:张君儒 刘柏宁

防范措施网络金融风险论文 篇2:

网络环境下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与防范措施

【摘要】我国的网络环境下金融风险的监察与管理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完善、行业协调和风险监管不理想以及网络金融的发展不适应等诸多不足。因此,要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完善监查管理体制、调整监查管理策略以及构建安全体系等措施来加强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

【关键词】网络金融 金融风险 管理

一、引言

网络金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金融的结合体,广义上,网络金融包括其运营相结合的网络金融市场、网络金融机构及相关的外部环境。狭义上,网络金融是以提供金融服务的供应商为基础,以互联网作为媒介,以用户终端为操作界面的新型金融业务操作模式。网络金融发展使我们即将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金融业务风险的新金融风险,其表达方式也将改变,分析这种新型模式下的风险,加强防范和管理,是我国金融改革、实现稳健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有很深的意义。

二、网络金融的特征

与传统金融相比,网络金融有如下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信息化、虚拟化

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的市场,也是一虚拟的市场。这个市场中,具有价值的和流通的是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引进强化了金融行业的信息化特征,在其运作上改变了传统模式向信息化转变,主要表现在:经营地点虚拟化,金融机构改变为网址,即空间上的虚拟化。电子货币、数字货币是经营业务的虚拟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互联网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使经营过程虚拟化。采用电子数据化运作方式的网络金融业务,由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电子货币和网上服务系统等组成的数字网络处理业务。

(二)一体化

网络金融的出现大力促近了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繁荣发展。在金融业务网络化的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将满足和管理客户的金融及信息需要。客户的传统金融服务将在网络上得到满足。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金融机构能更准确、更有效地传递处理大量信息,从而使金融产品更新能力逐步增强,从而使客户得到更多自己想要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日益完善其作用的相同之处逐渐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金融业务的成本降低,金融市场将不再出现中介服务,增加其透明度,使得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

三、网络金融风险分析

(一)风险来源

网络金融主要经营虚拟金融业务,如电子货币及电子结算,因此其不但具有传统金融业务所存在的风险,如: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外,在技术、业务和法律方面,还存在以下风险:

1.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

2.业务风险。网络金融业务风险主要包括:操作风险、市场信号风险和信誉风险。

3.法律风险。网络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两个方面:一是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网络中出现的法律法规所没涉及到的方面。这些法律法规主要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隐私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和货币发行制度等。二是网络金融缺乏法律规定。我国网络金融尚处在不成熟阶段,相关法律的缺失,在网络金融市场准入、交易者的身份认证以及电子合同有效性确认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隐患。

四、网络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

网络技术在不断的进步,网络金融风险也随之出现更复杂和多样化的特新,网络金融风险出现新的形式:

1.电子扒手。电子扒手盗取他人的网络信息,网络信息再给金融机构及客户提供方便的共享资源的同事,也为网络入侵者盗取客户及金融机构的信息数据提供了新的手段。

2.网上诈骗。网上诈骗已经成为基本的常见的网络风险,不法者用网络信息手段在互联网上发布免费信息用以吸引顾客,当用户选择接受免费信息的同时就会有病毒随之进入你的计算机,修改用户的安装软件。网络诈骗形势日趋多样,欺骗性非中档型的交易等等,共存在10多种高科技诈骗形式。

3.电脑黑客。“黑客”是指非法入侵电脑系统者。电子炸弹的危害越发严重。这对网络金融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潜在风险。

4.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对金融机构及客户的电子操作端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5.信息污染。信息时代大量无序的信息将不再是一种提供资源的手段而是一种信息灾难。电子用户的增多使的客户数和业务量都急速增长这就出现了新的问题,大规模的商品广告出现在互联网上,不仅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接受和传送信息的效率,更是加剧了其存在的潜在风险。

五、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网络金融风险涉及面广范围且其危害性极大,这就要求金融市场必须完善和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的准入管理条例,健全监管监察体制,调整管理策略等手段,综合治理金融市场出现的风险。

1.健全网络金融的法律制度及管理办法。可以《商业银行法》、《电子签名法》和《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作为基础来健全其法规,详细制定关于网络金融及其业务的相关法律文献,加大网络金融的执法立法力度。对现有法律进行修改使其适应网络金融的发展。补充完善《刑法》中关于网络金融方面的相关条例及犯罪内容,对利用网络信息实施犯罪的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在《民法》中体现社会经济时代化网络化的特点,对不同情况下的网络金融危害根据不同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制定网络交易的公平准则,保存交易证据,加强数字签名的识别,以及划分交易双方的责任,保护消费者信息的安全等方面都要制定详细的条款。来保证网络交易的安全可靠,出现纠纷时网络交易证据是真实有效的。

2.加强市场准入的管理办法。将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的健全情况作为市场准入的管理条件之一。申请办理网络金融业务要具有相当规模的网络设备及相关技术人员。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对网络及融业务的发布及信息的处理具有严格的管理安排,对新业务的展开和网络金融机构的设立加强控制,具备完善的风险防范、处理和善后方案。制定完善的各类业务的交易规程。对客户的建立及授权制定更加详细的交易流程,杜绝违法交易,避免侵害和威胁金融安全的网络交易。对网络金融实施业务分类化管理。建立灵活的市场准入性检查。对网络金融机构的信息进行保密、独立其财务报告评估报告等信息的审查,保证网络金融机构在退出市场时客户不会因信息的缺失而出现相关的损失。

3.完善监管体制。完善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监察系统。加强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法规,健全网络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完善网络金融管理工作的相关处理事项。组建灵活协调高度统一的网络监管人才体系。加强国际间的网络金融监管合作。

4.调整监管策略。不断提升网络金融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完善对网络金融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内容体系。建立强制信息披露的制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网络金融信息发布制度,规范信息发布的内容格式,通过财务报表等网络信息公示,发布有关信息及网络业务更新情况。建立新的监管方式。

5.加快人才培养。加强人才的科学培养。金融类财经类学校应随时把握金融行业的新形势,加强金融知识和网络制式的融合,进行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网络技术等相关基础内容交叉试复合式的综合性的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网络财务金融提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适度引进并有计划地从国际市场上引进相关网络金融专业人才,适当改变我国目前的网络金融监管检查的人才体系。同时也可以学习借鉴国际同行业的监管监察经验。对现有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争取创建既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又懂得风险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有效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金融行业的稳健发展。

6.构建安全体系。(1)大力开发我国自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从保护我国金融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主力开发自己的项目技术。(2)改善现有的网络金融环境,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加强对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安全保护措施。加强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安全、防御攻击、防御病毒的能力,保证计算机硬件设施在金融机构的安全运行。(3)实施安全访问,一方面实现计算机网络物理性逻辑性安全性隔离,将非法者与有效资源进行隔离,一方面通过使用者的身份验证及授权登记等方式限制非法用户访问。(4)加强数据管理,确定数据的准确性标准保证同行业之间的数据及时交换,实现信息的共享,对数据进行实时跟踪检查,建立备份避免数据丢失。(5)建立信任服务体系,通过网络数字证书等对参与网络交易的各方加强验证,防范交易、支付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作者简介:王雪 (1990-),女,汉族,渤海大学财务管理,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编辑:龙大为)

作者:王雪

防范措施网络金融风险论文 篇3:

金融与财政联动视角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因与防范措施分析

【摘 要】纵观世界各国,其产生金融风险的诱因是多方面且较为复杂的。因此,如何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所导致的危机已经成为目前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尚不完善,如果单一从金融角度或财政角度进行风险管控,势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文章选择从两个角度同时出发,分析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因,并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协调配合,提出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金融风险;财政风险;防范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棘手的问题。我国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二者相互影响,当政府负债较高时,为了解决债务危机,就会通过货币转化为金融风险,而为了解决金融风险,政府又必须“出手”解决,这时金融风险又转化为财政风险。因此,在防范和解决风险时需要从财政和金融两个方面着手,防止二者相互转化、相互影响,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研究视角。

1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征及诱因

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引起整个金融体系出现较大的震动,有甚者还会造成金融危机的爆发。但我们应该了解不是所有的金融风险都属于不可控的,有些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就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潜在的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房地产的“泡沫化”日益加剧离不开与政府融资和银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地区性金融风险加剧,并存在向系统性金融转化的趋势。

1.1 房地产的“泡沫化”日益加剧离不开与政府融资和“影子银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高投资纷纷转入房地产行业,形成“泡沫”资产,由图1不难看出,2008~2013年我国M1增速明显落后于M2,这表明投资较为活跃而消费需求较为缺乏;M2与M1的绝对差逐年增大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表明社会投资过热。

高投资转移到房地产行业形成资产“泡沫”,自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以来,对比分析2008~2017年我国货币供应量M1和M2可以发现:一方面,M1增速明显落后于M2,这说明投资活跃,消费需求不大。另一方面,M2与M1的绝对差逐年增大且呈现继续增大趋势,说明当前社会投资呈现过热过高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意味着高投资和高信贷,而高投资和高信贷若转移到制造业,会导致产能过剩;转移到房地产,则会导致房地产“泡沫”,造成大量不良资产,一旦“泡沫”破灭,将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房地产行业与政府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之间具有较多关联。“影子银行”金融产品较为复杂,在监管方面存在较大漏洞,若在于房地产行业的信贷风险相互作用,势必会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政府为了缓解高额债务危机,便会从银行抵押贷款,最终的债务落到了国家身上。

1.2 地区性金融风险加剧

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金融行业的不管是经营的范围还是经营的领域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发展较为迅速,但其所带来的金融监管问题较多,更加剧了地方金融风险。

1.3 区域性金融风险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演变机理

区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主要诱因包括地区商业银行存在较多不良贷款和担保贷款及政府融资负债等。这些因素一旦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将会导致各个层面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最终演变为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从图2不难看出,各个分支机构之间都具有紧密的联系,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不同地区的金融市场都被联系在一起,致使金融风险在其之间相互蔓延、擴散及相互影响。

2 金融与财政联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在机理

系统性金融风险由多方面因素引起。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原因既可能是金融机构、个体单位,也可能是政府单位。所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只从金融或者财政某一方面进行防范都是不科学的,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具有复杂性,既可能由单一事件或单一因素引起,也可能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既存在宏观层面的财政金融风险之中,也暗含在微观层面的财政金融风之中。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因主体,既可能是政府行为,也可能是金融机构、企业等个体行为;隶属于财政风险的政府债务风险金融化,也会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面对诱发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性风险诱因,单从金融或财政某一视角出发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都会显得力不从心。

3 金融与财政联动视角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若只从某一角度或某一方面采取措施,势必会造成防范的不科学性和局限性。因此,在深入分析爆发金融风险的多种因素后,综合考虑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提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要从财政和金融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具体措施如下。

3.1 加强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发因素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首要措施是在“源头”进行管控,例如针对一些经营效益低迷甚至长期存在亏损的企业,银行需要严格审批条件,加强管控贷款规模。对于存在风险较高的行业,如房地产企业,如果仅仅规范金融方式显然成效甚微,因此需要从房地产“泡沫化”的根源考虑其与政府和“影子银行”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政府需要严格控制投资的规模和支出的力度,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做好相关风险的测评,政府需要同金融机构携手合作,同时进行严格把控,将金融风险率降到最低,共同控制房地产企业的“泡沫化”。

3.2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督与管理

“影子银行”的金融产品种类繁杂,因此在运行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风险,但由于对其监管力度不够,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发的概率增加。因此,需要财政与金融联合防范,加强对“影子银行”的风险监控和把控相关评估指标,限制“影子银行”的贷款规模,完善“影子银行”的相关信息,以期更好地降低风险。

3.3 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转化为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每个领域的联系都更加紧密,因此区域性的金融风险也会演变为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此,为了防止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演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明确各个分支机构的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加强对区域风险的测评和监管力度;最后,对于地方债务风险考核评估也需要纳入防范工作体系中,更好地防止风险的进一步蔓延。

3.4 构建系统性金融与财政联动防范制度

更科学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充分发挥金融和财政二者的作用,单独选择一种模式,将会带来不科学、局限性的管制。因此,将两者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能更加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将诱发风险的因素及存在的威胁与政府进行信息共享,形成配合,帮助政府部门完善相关体制。政府部门对金融风险要进行动态监测,提前做好紧急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危害而言,需要建立财政准备金制度,这样能为存在金融风险的机构及企业及时提供流动资金,降低风险的影响力。金融风险的善后者一定是政府,因此合理做好财务的各项预算及合理控制政府部门的债务是当务之急。

参 考 文 献

[1]韩心灵,韩保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逻辑、风险测度与防控对策[J].财经科学,

2017(6).

[2]刘蓉,黄洪,刘楠楠.金融风险与财政分担:基于激励相容的视角[J].财经科学,2015(5).

[3]张传良.金融与财政联动视角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因与防范措施分析[J].中国市场,2019(5).

[责任编辑:陈泽琦]

作者:郭亚婷 原文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剖析上市公司利润管理论文下一篇: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