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高职专业设置的研究

2022-09-13

新型城镇化与一般城镇化相比, 强调的是人的重要作用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突出了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核心地位, 进而引申出了人才培养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的人才结构体系中, 服务在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是主力, 这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谋而合的, 不难看出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跨界性”特征, 涉及教育、财政、就业等多个部门, 这在协作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困境。但在影响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外部因素方面, 政府、企业、社会支持的大环境是良好的, 重点考虑的是优化学校因素。而从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来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湖南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专业结构、专业设置与新城镇发展不匹配的问题, 这就意味着需对湖南高职专业进行优化设置, 以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

一、湖南高职专业设置原则

(一) 驱动模式的动态优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高职专业设置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且变化快, 要从源头解决就必须从专业设置的驱动模式优化着手。高职专业结构及专业设置主要受上层人才规划的影响, 这种受宏观战略驱动的专业设置忽略了市场对人才的动态性需求。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市场经济的杠杆功能更为明显, 进而引发的人才市场波动性更为突出。高职专业设置为了迎合新型城镇发展这种动态性的人才需求, 必须使专业结构更为灵活。而基于市场需求驱动的专业设置模式则能满足人才供给的动态性变化, 在目前湖南第三产业人才需求增加及产业转移加快的背景下, 该专业设置驱动模式能产生直接效用。

首先,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应充分认识湖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结构及供给侧的深刻变化, 了解市场在人才供需方面的调节功能, 密切联系企业, 邀请行业专业参与高职专业的内涵建设, 进而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 做到随着湖南区域产业、行业的调整来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其次, 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需求, 由于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目标是不一样的, 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很难维持完美的平衡, 因此除了设置兼顾经济收入与社会舆论双重特征的热门专业外, 还应开设基于学生个性化需求及社会所需的其它专业。

总之, 基于新型城镇背景下的湖南高职专业设置模式不能以经济收入、就业前景、社会名声等为动力驱动, 要深入了解湖南地区企业、行业、产业的实际需求, 根据其需求来定位专业设置规模。

(二) 行业趋势的密切关联

从目前湖南地区新型城镇各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 第一产业不断减少, 第二产业趋于稳定, 第三产业增速明显, 并伴随着新产业的诞生及产业融合等特征。高职专业设置应客观分析产业结构的新趋势和新变化, 通过专业结构的多极化、专业内涵的更新、专业结构的复合来适应新型城镇行业发展需要。首先, 专业结构的多极化。新型城镇发展过程中, 需要各个行业的共同作用, 这要求高职专业设置考虑各个行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走多极化道路。人才培养是“精而专”还是“泛而广”, 可根据具体行业的工作岗位需求来设定。目前湖南各新型城镇整体产业布局较为合理, 支柱产业清晰, 行业分工精细, 应在提高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基础上, 对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进行“专才”培养, 而对于共有专业进行“通才”培养。其次, 专业内涵的更新。随着产业及行业的变化, 对职业内涵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这就要求更新高职的专业内涵。例如“商务英语”更新为“商务外贸英语”。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建设过程中, 大量新兴产业及特色产业的培育和扶持, 需要通过课程内容的更新与课程结构的优化来改变相应专业的职业内涵, 以应对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专业内涵的更新是行业的密切关注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基础的, 需要及时的校企合作来探讨专业内涵的建设和优化。最后, 专业结构的复合。市场经济竞争趋势下的行业融合是必然趋势, 会带来同类职业岗位复合以及同类职业转岗, 当然也存在不同行业间融合而出现的新兴行业及岗位。在这种趋势下, 湖南高职专业设置不仅要关注骨干专业及特色专业的发展, 还要走行业融合背景下的专业复合之路。

二、湖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策略

专业设置的最佳状态是发挥专业结构最大效能, 即以恒定的教育投入产生最大的人才供给, 缩小市场需求与高职专业人才供给间的差距。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湖南高职专业设置需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 主干辐射与模块组合相结合。基于新型城镇发展需求, 湖南高职专业设置应以统筹规划为前提, 采用主干辐射与模块组合的方式。通过基础性的主干专业与旁支性的辐射专业来构建专业群, 这样不仅可以呼应新型城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业聚集现象, 还稳固的推进和优化专业建设, 为打造品牌专业奠定基础。一方面,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 不断深化、更新主干专业的内涵;另一方面, 结合新型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市场需求及变化开设一些投入少且成效快的辐射专业, 既能巩固发展现存的特长专业, 又能利用教育资源培育市场所需的相近专业。而对于岗位已转型、就业率较低的辐射专业, 应减少投入, 并结合需求端的实际情况逐渐停办该专业。另外, 为了适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行业、岗位的动态变化, 特别是针对多种产业融合下的新产业, 应提高专业设置模式的灵活性, 这就需要采用模块组合方式来设置专业。模块组合即根据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将课程组合成行业相近且职业不同的专业课程, 学校可针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专业的适用范围。随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的创新、聚集及供给侧改革的深化, 需要高职专业设置有优异的调节能力, 主干辐射与模块组合相结合的专业设置方式恰好满足了以上需求。

第二, 短期建设与长期建设相结合。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更好的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 必然会组织力量建设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品牌专业。目前, 湖南各高职院校的骨干专业多为学校集中资源、政府鼎力扶持所打造。各高职院校的骨干、品牌专业密切结合着湖南各新型城镇的产业发展, 具有就业前景好、专业持续性强等特征, 各高职院校应长期性建设此类专业。另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新行业、新工艺不断涌现, 对人才需求的类别、规模也发生了变化。针对特定产业在特定时间内出现的人才需求, 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情况设置针对性强、学制灵活的短期专业, 一般与企业合作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定向人才培养。这种长短期结合的专业设置方式更为灵活, 而且兼顾了主导产业发展和新兴行业的崛起, 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

第三, 窄口径与宽口径相结合。科技更新及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 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融合及职业复合趋势的明显, 更要求人才专业技能不光要“深”还要“广”。因此, 湖南高职院校应更多设置培养“通才”的宽口径专业, 当然对一些特色及品牌专业应进一步深化, 培养新型城镇化所需的“专才”。

三、结语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人才的各方面要求产生的变化, 相应也要求湖南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环节作出调整和优化, 基于人才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是基本原则, 并注重湖南高职院校特色及品牌专业的培育, 以此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同时考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才需求的动态化和多元化, 要注重专业设置的灵活性, 以满足各类人才需求。

摘要: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以湖南高职专业设置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 阐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高职专业优化设置原则及策略, 以培养新型城镇化所需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主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高职,专业设置

参考文献

[1] 周娟.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之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 2014 (1) :8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建设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下一篇: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