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学

2023-06-14

第一篇: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学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中共党史专业复习提要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化和辛亥革命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3、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制,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人类解放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辛亥革命打乱原有的统制秩序,使他再也无法重新稳定起来,为后续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发起人和领导者:陈独秀

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

3、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五四运动的起因: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杰出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彻底地、好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3、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代表人物:李大钊、杨匏安、李达、李汉俊、陈望道

4、党的一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并在通过的党的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首要政策是组织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群众,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

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了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

意义:党的一大表明,中国有了全国性的统一的共产党,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成为它的地方组织。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以严格的纪律统一全党的行动,开始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5、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意义

纲领内容: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1 / 20

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

第二章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

一、党的三大和国共合作方针的确定

1、西湖会议

1922年中共中央的杭州西湖召开会议,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问题。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由共产党少数负责人先加入国民党,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这次会议是党从主张党外合作向党内合作的转折点,揭开了国共合作结成统一战线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世纪走上国共合作的第一步。

2、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问题。大会经过讨论,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同国民党合作的指示,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正确的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及 国民党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帮助孙中山把国民党改组为民主革命联盟,建立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大会还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二、大革命的兴起

1、黄埔军校。

1924年5月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亲自兼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第一批学员中党团员人数占十分之一。

2、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1925年,以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为起点的全国范围内的大革命高潮兴起。 1925年5月30日,上海各大中学学生2000余人到公共租界繁华的马路,举行街头宣传、演讲和示威游行,又有100多人先后被捕。租界的巡捕房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打死13人,伤者数十人,酿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广州,中共广东委员会在邓仲夏等人的领导下,到香港组织罢工。在中共广东区委和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形成了规模宏大,持续很久的省港大罢工。

3、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20日,处于对国民党左派汪精卫和苏联军事顾问季山嘉所谓倒蒋阴谋的疑惧,蒋介石在广州部分地区实行戒严,占领中山舰,逮捕海军局长、中共党员李之龙,拘押卫戍广州防务的第二师的共产党员代表,收缴武器。

4、整理党务案

1926年5月15日至22日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又提出了《整理党务案》,主要内容有两条:一是其他党的党员加入国民党之后,在省市以上党部担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该党部执行委员的三分之一;二是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不能由共产党员担任。

5、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为配合北伐军的进攻,在陈独秀、罗亦农、周恩来、赵世炎等组成的特别委员会领导下,发动总罢工,随即转为武装起义,由

2 / 20

周恩来担任总指挥。经过30多个小时的战斗,占领了上海租界以外的地区。

6、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他纠结上海青红帮流氓对上海总工会进行突然袭击,并强迫工人收缴武器,共产党员汪寿华被杀害。

7、七一五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中央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随后汪精卫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了大逮捕和大屠杀。

8、大革命失败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意义:通过这场革命,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党的组织得到很大发展,千百万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尤其是通过革命胜利和失败的反复,党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初步积累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所有这一起,为党领导中国人民把斗争推向新的阶段作了准备。

失败原因:这次大革命是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条件下展开的。中国革命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力量比革命力量要强大的多,并且有更多的政治经验。中国共产党还是一个幼年的政党,理论上、政治经验上比较幼稚,力量上还比较薄弱。共产国际的指导反了很多错误。

第三章 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曲折前进的十年

一、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的斗争

1、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举行了南昌起义。经过激烈战斗,歼敌3000多人,控制了南昌城。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制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会议。会议根据共产国际“审查旧政策及旧指导机关,而决定新的政策的指示”,由新来的共产国际代表作《关于过去党的错误及新的路线》的报告,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会议改组了中央政治局,选出了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2、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27年8月中旬,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长沙周围县镇的农民起义,配合工农革命军夺取长沙。由于国民党加强守备,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经过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将井冈山进军。

3、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结束后,毛泽东审时度势,毅然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向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转移,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上山伊始,毛泽东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抓住有力时机,先后占领了茶陵等地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后,增强了战斗力量,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毛泽东总结了进军井冈山的经验,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阐述了中国

3 / 20

实施“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和意义,为开辟中国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城乡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

1、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功绩

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中央领导、各地代表和工作人员共142人。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土地、农民、职工、苏维埃政权组织等问题决议案。通过了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大会选出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向忠法为中央政治局常务主席。

六大的功绩:第一,正确指出了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规定了民主革命的十大纲领。第二,正确指出了中国的政治形势不是高潮,而是在两个高潮之间。第三,指出党在当时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武装起义,而不是立即举行全国性的起义。第四,指出要反对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而当时党内的主要危险是脱离群众的盲目主义、军事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

2、古田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1929年12月下旬,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指示,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新的红四军前委,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

意义:这个决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党和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解决了党长期在农村,党员成分主要是农民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加强思想建设,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以及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服从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服务于政治斗争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大问题,成为建党建军的伟大纲领。

3、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和政策

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三、左倾错误的一再出现及其危害

1、六届四中全会。

1931年7月,经过米夫的策划,中共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通过米夫的决议案,选举王明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中央实际领导权的操控者,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开始了在党中央长达4年的统治。

2、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主要内容

一是夸大资本主义在中国社会中的比重,强调中国现阶段革命中反资产阶级、反富农斗争的“社会主义革命成分”的意义。否认中间营垒的存在,把反对资产阶级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并列,严重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怀田和过左的经济政策。二是继续强调全国性的革命高潮,认为有直接革命形势,主张真正实现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进而推进全国范围内的胜利。三是认为党的主要危险是右倾机会主义,照搬共产国际的指示和俄国的经验,使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走入了歧途。

3、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向中国军队驻地大本营和沈阳城开始了有预谋、有步骤的进攻,占领了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4、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危害

4 / 20

一是在政治上,否认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动,没有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仍然搬用斯大林中间派别是“最危险的敌人”的教条,把主张抗日反蒋的中间势力推向敌人。二是在经济上,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的过左土地政策,实际上是肉体上消灭地主,经济上消灭富农。三是在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

四、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 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的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议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的《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发表,提出了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

2、瓦窑堡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

3、西安事变和平解放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征求中共意见,周恩来到达西安后,报告了外界对西安事变的反映和他对解决问题的意见后,中共中央作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于推动国共两当再次合作共同抗日起来重大作用。

第四章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开创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1、卢沟桥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的日本侵略军一个中队,擅自深入到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一带训练,以一士兵失踪为理由于8日凌晨向卢沟桥和宛平县发动进攻。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带动了全国政治形势的变化,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蒋介石迫切需要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8月22日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洛川会议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8月22日-25日,中共中央在陕西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文件,制定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内容:一是党的抗战将是艰苦的持久战。在进入抗战的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二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全面的抗

5 / 20

战路线,即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全面的民族革命战争。要动员人民群众,必须进行必要的政治、经济改革,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改善人民生活,这样才能是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民必须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四是确定党的工作重心应放在战区和敌后,即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区广泛发动群众心的抗日救亡运动,争取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并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3、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设伏,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缴获一批武器,首战告捷,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二、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的方针

1、抗日统一战线策略的总方针

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这是不可分离的三个环节,而以斗争为达到团结一切抗日势力的手段。

2、对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

对顽固派的斗争要坚决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立场,必须采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和“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3、三三制政权的内容

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统一战线的政权,实行在政权组成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制度,有人民选举产生,实行人民集中制。

4、百团大战

1940年8月-12月,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前后参战部队达100多个团,约20余万人,总计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人,俘敌1.8万余人,破坏铁路470公里,牵制了大批日军。

5、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衔接,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6、现阶段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7、夺取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三个法宝。

三、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措施

1、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奉命率6个团 9000人转移,当进入安徽泾县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和袭击。经过7天7夜战斗,除2000余人外,其余全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杀害,蒋介石诬陷新四军叛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延安整风的内容、方针和意义

6 / 20

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的八股以整顿文风。反对主观主义是中心内容。

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意义: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和教育运动。通过整风运动,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整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上达到了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为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作了重要准备,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整风运动为加强党的建设创造了新经验。

3、中共中央南方局

1939年1月中共中央在重庆设立南方局,负责领导整个南方国统区党的工作。南方局不公开活动,是秘密工作。

4、党的白区工作方针

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四、党的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1、党的七大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 七大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新党章规定党内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党中央。

七大的意义:党的七大在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对全党给予及时正确指导,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从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的基础和组织的保证。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

2、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深远影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明治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站长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创举。它拯救了民族危亡,洗刷了民族耻辱,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它是近代中国民族觉醒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转折,是中国获得与世界各国平等地位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是世界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长期抗战牵制和消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量军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考验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威望空前提高,使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强大。中国共产党已经能够比较正确地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恰当而纯熟地处理各种问题,在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和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夺

7 / 20

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五章 争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提出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对目前局势的宣言》,阐明共产党对时局的方针,正式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从延安飞往重庆进行谈判。

重庆谈判从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历时43天。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和平建国问题多次直接和蒋介石谈判。

1946年1月10-31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出席会议的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共38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关于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问题,斗争的焦点仍是解放区的军队和政权问题。

二、战胜蒋介石的战略方针和军事原则

在军事方面,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即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为主要目标。在政治方面,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建立最广泛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彻底孤立国民党反动集团。在经济方面,必须作持久打算,必须十分节约地使用我们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力戒浪费。要努力生产,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要艰苦奋斗,军民兼顾。

三、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

1、《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了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同时,宣布了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惩办内战罪犯;废除独裁制度,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承认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同外国签订平等互惠条约等8项基本政策。

2、土地改革总路线

毛泽东在总结土改运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三大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辽沈战役

8 / 20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林彪、罗荣桓率东北野战军主力70万人,发动了辽沈战役。根据中央军委“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方针,10月15日攻克锦州,歼敌9万余人。10月下旬将援锦之敌在辽西歼灭;11月2日攻克沈阳、营口,东北全境宣告解放。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东北的解放使全国解放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华北的解放创造了有力条件。

4、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60万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决定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华东和中原野战军前政委,邓小平为书记。11月20日攻占徐州以东的碾庄,全歼黄伯韬兵团,并切断了徐蚌线,保卫了徐州。12月中旬再战由河南前来增援的黄维兵团,全歼该敌于双堆集地区。1949年1月6日,发起对杜律明部的总攻,全歼该敌3个兵团。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以东的华北、中原广大地区。

5、平津战役

1948年12月5日,中央军委决定发动平津战役,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前委,林彪为书记。平津战役采取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的办法,将敌人分围在北平、天津、塘沽、张家口、新保安等5个据点内,截断了敌人南逃西窜的通路。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五、筹建新中国的蓝图与新中国的诞生

1、新中国的经济构成

新中国的经济由五种成分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是领导成分。

2、加强执政党建设,提出两个务必

七届二中全会高度重视党执政后的自身建设问题,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知识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更长。报告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全党无比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在政治方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政协全体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主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在经济方面规定: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通过国家调剂,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外交方面:实行保障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的政策。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

9 / 20

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事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建党路线,始终保持了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了与他们的血肉联系。党掌握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掌握了武装斗争的基本形式,找到了农村保卫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重视建立统一战线,以土地革命为革命基本内容,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农民,组织农民,正确处理了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才能在及其困难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壮大。

第六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

一、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大陆的统一

1、三大外交方针

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

2、和平解放西藏 1951年4月下旬,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二、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1、同投机资本主义斗争的两大战役

银元之战。规定严禁金条、银元、外币流通,统一兑换成人民币。并打击了投机商。

米棉之战。从老解放区向各大城市调剂大米、棉花和煤炭,打压市场。

2、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0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了出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决定,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3年7月27日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和反官僚主义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和内容

原因:第一,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已经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重要依靠力量。

第二,已经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第三,已经积累了在土改完成后的农村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经验,这实际上也成为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第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经济制度的影响。

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 / 20

3、社会主义的改造的成就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

一、它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同建国初期建立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一起,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而实现了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创造和奠定了中国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作为一场涉及亿万人民的最困难、最复杂的社会制度的大变革,它不仅没有造成通常难以避免的社会动荡和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而且,还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了不起的事情。

三、它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改造形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利用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并把资产阶级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4、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和不足

一、在生产关系的变革方面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盲目求纯,提出要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要让资本主义和小生产绝种,忽视以致否认了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保存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就是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因此,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建立起了无所不包的高度集中的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以至于取消商品经济和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

三、在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方面,照搬苏联集体农庄的经验,盲目追求集中和统一经营,忽视了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以至于过分集中和平均主义突出,防碍了农业社会的发展。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15日-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毛泽东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开幕词,刘少奇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宋庆龄等13人为副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民族区域自治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了规定。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成,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第七章 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

11 / 20

一、党的八大和探索的良好开端

1、《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就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八大确定的国内主要矛盾和当前的主要任务

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实际上就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

在工商业生产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作为补充;在生产的计划性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二、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重要讲话,系统地阐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他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

三、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八字方针

要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八字方针。

2、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中旬-2月上旬,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有中央各部门、中央局、省地县各地党委以及重要厂矿企业、部队负责人参加了7000人大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讲话,刘少奇作书面工作报告。会议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1958年以来的经济建设工作和1962年的调整任务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3、对1958年以来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

会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要高速度,又要按比例;必须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不能混淆两种不同的所有制;必须注意综合平衡,计划指标要符合实际;必须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

4、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十年建设的成就

工农业生产接近和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恢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三、农村的四清

清账目、清财务、清仓库、清分工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及其抵制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2 / 20

1、批判《海瑞罢官》

1965年江青来到上海,通过第一书记柯庆施,与张春桥、姚文远密谋,篡改历史,歪曲事实,把《海瑞罢官》与单干风、反案风联系起来,把海瑞罢官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

2、二月提纲

阐述了开展学术批判的原则,试图明确这场批判的性质、方针和要求,把运动置于党的领导和学术讨论的范围内,不赞成把它变成一场严重的政治批判。

3、《五一六通知》

由康生、陈伯达等人起早,毛泽东审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改组了原来的中央文革小组,罗织了《二月提纲》的十条罪状,明确提出在文化领域混进来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任务。

4、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二、从全面夺权到天下大乱

1、三支两军

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

2、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

1967年2月,在周恩来主持的两次中南海怀仁堂中央碰头会上,谭镇林、陈毅、叶剑英等政治局和军委的领导,对文化大革命的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主要针对党的领导、对待老干部、稳定军队等问题。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新指示,全国立即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

4、中美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1969年1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后,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表示要和中国和好,并于1971年派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7月16日达成协议,引起巨大震动。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得到了毛泽东会见,并同周恩来举行会谈,于2月28日签订在上海《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第26届联大否定了美国和日本在联合国制造一中一台的提案,通过了阿尔及利亚等过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获得压倒性通过。

5、四人帮组阁梦破灭 1974年,在召开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前,毛泽东提议邓小平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主持日常工作。江青等人多次阻挠,试图自己组阁,受到毛泽东的批评。

6、1975年整顿的新气象

7、四五群众运动和粉碎江青集团的胜利

4月4日,华国锋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把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事件定性为反革命活动,连夜清理了天安门广场的花圈、挽联等。4月5日,广大群众与一部分民兵、警察发生了冲突,邓小平被诬蔑为反革命政治事件的总后台,被撤销一切职务。

1976年10月6日晚,中共中央对江青、张春桥、姚文远、王洪文及其在北京的骨干采取断然措施,实行隔离审查。当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由华国锋担任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决定,10月14日,中共中央公布了粉碎“四人帮”的消息。

13 / 20

第九章 历史的伟大转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这篇文章是在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的过问下写成的,引起了两个凡是和实事求是两种观点的激烈争辩,一场全国性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由此展开。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与全面拨乱反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会议的主要内容和贡献是:

第一,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第二,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

第三,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为历史转折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证。

2、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三是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四是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经过讨论,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多年来的“左”倾错误和毛泽东的错误作了科学的分析和批评,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同时又坚决顶住了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

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反了严重的错误,但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错误。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决议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明确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并概括了10个要点。

三、经济调整和改革开放起步

1、八字方针的提出和调整的展开 八字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主要讨论经济形势和经济调整问题,决定了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在政治上安定团结的重大方针。

陈云总结了建国31年的经济工作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他指出,建国以来经济方面的主要错误是左的错误,是主体方面的错误,这次调整是清醒的、健康的调整,调整意味着某些方面的后退,而且要退够。不调整才会造成更大的耽误。

邓小平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济政策概括为,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他肯定了这几年的成绩,强调这次调整的顺利进行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十一

14 / 20

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措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经过5年的努力,到1984年,国民经济调整宣告结束。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改革是逐步推开的,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使农民获得了劳动和经营的自主权,是农民的生产成果和利益直接挂钩,极大地跳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解放了长期被压抑的农村生产力,成了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口。

3、创办经济特区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现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

1980年中共中央认可了经济特区的名称,审批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批准了国务院提请审议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标志着中国经济特区的正式诞生。

四、党的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提出

1、十二大党章对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的规定

组织原则:坚持少宣传个人,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反对个人专断;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各级党组织应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和代表大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委员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加强党组织和群众对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的监督,要保证把党的领导人的活动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

领导制度:第一,不设党中央主席、副主席,只设党的总书记,规定总书记是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成员之一,负责召集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重大决策均通过民主协商由集体讨论决定。总书记还负责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这就从组织上确定了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集体交接班制度。第二,设置中央和省一级顾问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时,十二大党章也指出,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

2、新宪法对国家领导体制的规定

第一,恢复设置国家主席和副主席职务,履行国家元首职责。这对于健全国家体制是十分必要的。第二,国家设置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确立了军队在国家体制中的地位。第三,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委实行部长和主任负责制。第四,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副总经理等国家领导人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这就为消除领导干部终身制作了明确规定。

第十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中国发展新道路

一、全面改革纲领的制定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15 / 20

1982年9月1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2、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的废除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对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并逐步加以完善。1982年后,双包责任制由原来的不允许到允许但不提倡,到进一步推广不断完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也随之废除。

3、发展高科技的“八六三计划”

1986年3月,王大/王淦昌等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邓小平等领导人很快做出批示。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行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

4、沿海经济开发区

1985年1月,国务院召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地区座谈会。1985年2月18日,国务院批准了这个会议纪要,将3个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又一重要步骤,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布局。

5、海南设省

1988年,对外开放又迈出新的一步,设立海南省,创办海南大特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

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和确立 1987年,十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上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将产生久远而深刻的影响。

第十一章加快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和发展

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第一,好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邓

16 / 20

小平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坚持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 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邓小平提出,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干部四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

第二,解放思想,抓住时机,加快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要大胆的试,大胆地创。围绕如何加快发展,邓小平作了论述:

1、冲破左的束缚和一些僵化的观念。如: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判断的标准应该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2、抓住事迹,力争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发展才是硬道理。

3、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第三,继续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他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他指出,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政策、方针是正确的,要抓紧时间,埋头苦干。

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针对性很强,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为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做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谈话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非常精辟、深刻、系统的阐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把这一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十四大报告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走过的道路,并对14年伟大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战略部署作了郑重结论。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发展道路、发展阶段等反面作了概括,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构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形成。大会通过了党章修正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第一,这是实践的证明和启迪。

第二,这是理论探索和认识深化的结晶。 第三,这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客观要求。

总之,形势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宏观调控的成功实施

1、分税制

分税制是1994年出台的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即将现行地方包干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2、一国两制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由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一国两制”构想,确定为国家统一的一项国策。

中英经过谈判,于1984年12月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

17 / 20

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于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三、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和世纪之交的机遇挑战

一、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里拧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这个基本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的经验总结。

2、十五大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继承邓小平遗志,承前继后,继往开来,明确地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以这次大会为标志,党进入了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3、1999年的三大政治斗争

一是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斗争 二是同李凳辉两国论的斗争

三是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

四、世纪之交的发展机遇与辉煌成就

1、小康目标的实现。

2000年是“九五 ”计划的最后一年,九五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如期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西部大 开发战略的实施

3、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党总是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意义: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世纪的政治宣言。讲话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观点。标志着党的思想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第十二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部署

1、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根据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十六大确定本世纪前20年的具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这个目标,符合邓小平关于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经济、政治、文化部署

经济部署:概括起来就是抓好关系全局的八个方面的任务。走新型工业化

18 / 20

道路这一概念,反映了党的工业化理论的新发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一新观点、新思想,发展了邓小平“先富、后富”的理论;规范分配秩序,确定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又是一新论断,即调动积极性,又注重公平性。

政治部署: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文化部署: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调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二、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1、取消农业税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

2、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政策

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3、神舟载人飞船

2005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升空,实现了国人前年飞天梦。

4、三峡大坝建成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建成。

5、青藏铁路全面建成通车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铁路全长1956公里,最高海拔507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三、高举旗帜,引领中国未来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改为人均,且增加降低消耗、改善环境等前提条件。

4、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全球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

5、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若干问题

19 / 20

基本经验: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20 / 20

第二篇:2003—2012中央党校 中共党史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3—2012中央党校 中共党史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3 年

1、试评近年来党史学界的陈独秀研究。

2、试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进程及其启示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和谐社会目标、小康社会目标

2004 年

1、试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历史经验。

2、试论“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体制根源。

2005 年

1、试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

2、试析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举起的原因。

2006 年

1、论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特点

2、评析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前期我国农村改革

2007 年

1、试论延安整风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影响

2、试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历史经验

2008 年

1、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的理解

2、试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终止的原因

2009 年

1、试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原因

2、评“大跃进”发动的思想和体制原因

2010 年

1、试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夺东北的战略决策

2、结合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论述发展党内民主的极端重要性

2011 年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2、20 世纪70 年代来改革开放的国内外背景及其原因

2012 年

1.试论延安整风运动的背景和历史影响。

2.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三篇: 中共甘孜州委党校案例教学研讨材料

处臵新群体性事件需要新思维 ——广东‚乌坎事件‛启示

【作者简介】

八足林青,甘孜州委党校管理教研室高级讲师,主要研究应急管理、学习型组织理论、危机公关、媒体应对、领导干部心里问题、领导学、民族学和民族宗教等。联系电话13568288836,18990467796;电子信箱:kdbzlq@163.com;QQ:1337063560.

一.案例背景介绍

乌坎村位于汕尾陆丰市东海镇,毗邻乌坎港为边陲渔村,富甲一方,号称‚汕尾第一村‛。曾先后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并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2001年,该村被确定为省生态示范村。

民主革命土改时期,因为乌坎人多获得总面积3万亩土地,文革时期填海造田增加千亩良田,耕地面积达到了6000亩。上世纪70年代部分村民开始从事海洋捕鱼,80年代村里把3000多滩涂海面发包,村民在堤坝上凿出缺口利用海洋潮汐从事海水养殖业。1995年台风令海水开始倒灌,大面积的耕地被淹,导致大量土地荒芜。

1993年以后,村支书薛昌和村委会主任陈舜意陆续卖地。1996年,村里以450亩土地入股陈文清丰田畜产有限公司,年生猪饲养量达5万头。2002年,村里投资1000多万元建厂房25000平方米,出租给港商‚富荣针织厂‛。现在乌坎村北碧桂园新区开发是村里的最后一块土地。向北马路两旁分布着几间工厂,这些土地现在已经全部变卖。

李秉记,陈文清、薛锦标都是乌坎人,改革开放以前偷渡香港发财致富。陈文清是上世纪60年代初乌坎村民兵队队长,1962年带领一帮人偷渡到了香港,通过走私迅速发家,80年代回到陆丰投资丰田畜牧场。李秉记买了30万平方米的土地,并在地方办理了土地使用证。因为为本地经济建设发展有力,李秉记做了全国人大代表,陈文清做了广东省第七第八届政协委员。

陈文清购得大量土地后,又与碧桂园联系,希望碧桂园购买乌坎的大片土地,包括购买他此前在该处的土地资产。截至12月26日,李秉记、陈文清,薛锦标以及大亚湾澄记等,已经获得了由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村委会签章的土地1700亩。

乌坎村民认为乌坎村委在交易过程中村民没有获得任何收益。在法律认定这些土地非法交易后,村民执意与碧桂园合作实现以地养村。乌坎村各个姓氏有传统的理事会,负责同族的红白之事,调节宗族内部矛盾,族长都在同姓中有较高的声望,加之处事公道,因此管理族内事务十分有效。

‚现任‛村支书薛昌和村委会主任陈舜意,两人都已71岁,连续在同一职务上任职41年。2010年年3月份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未通过‚公选‛的陈舜意继任村主任。乌坎村有投票权的共有6768人,村民林水清对这次选举没有投票的村民进行统计,收到了4000多个手印。然而是年9月二人以高票当选陆丰市人大代表和东海镇人大代表。 二.案例事件起因

乌坎村村委会将一块集体土地卖给开发商,几年来在当地居民不知情的情况下3200亩土地陆续被政府贩卖,卖地款项达七亿多元人民币,而补助款只有500元,其余全部被当地官员私吞,盗卖村民土地准备兴建滨海新区碧桂园的开发商为祖籍乌坎的港商陈文清,他于80年代成为香港的广东海陆丰商会会长,同时也是广东省人大代表。当地居民屡次上访无果,近期仅存的一块土地被卖给地产开发商,激发当地人于2011年9月21日游行示威,22日派出军警镇压而最终引爆骚乱,从而爆发震惊中外的乌坎‚9.21‛事件。 三 .案例事件经过

村民非正常上访 发生打砸事件

2011年9月21日,三四千人手持横幅前往开发地块、村内存在土地争议的企业、村委会以及市政府游行请愿,一度封堵公路,当天政府没有表态;

22日上午百多名汕尾武警特警进驻当地武力驱散正在集会的市民包括妇女儿童,10多人受伤其中有两个儿童被打重伤急救,随后矛盾激化当地人围攻派出所与市政府,投掷石块和推翻警车有10多名警察受伤,当地香港人物业亦遭破坏。警方施放水炮驱散,并拘留4人;

23日早上当地人再度聚集聚集派出所外,促交代征地赔偿,要求当局释放3名被捕村民,及交代征地赔偿问题。同日隔壁的龙头村也发起同样的抗议事件,千名村民拆毁围墙夺回自己农地;

24日由乌坎村全体村民推选的13位代表与陆丰市和东海镇多次沟通并向政府提出3项诉求:查清乌坎村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买卖情况;查清村委换届选举情况;公开村务、财务。陆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邱晋雄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答复:市、镇两级将组成强有力工作组进驻乌坎村,调查核实村民代表提出的问题;工作组于9月26号进入乌坎村,每7天公布一次工作进展;乌坎村‚两委‛干部要全力配合市工作组开展工作,村民代表参与监督。此外,邱晋雄还要求村民代表配合政府做好工作,以及村民绝对不能组织过激行为等。村民代表对以上答复表示满意。

11月21日10时35分有400名左右的乌坎村民聚集到陆丰市政府门口上访,打出‚打倒贪官‛,‚还我耕地‛等标语。至11时26分,上访村民自行离去。当天下午及第二天,发生几次数百人在村内聚集活动。村民在罢市、罢渔3天后,于11月24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至26日,村里的白布标语、大幅宣传画已自行拆除。事态得到平息。

12月11日凌晨,乌坎村民在微博发布图片和内容显示:12月11日村民因不满政府解决事件的手法再度与警方爆发冲突。大批手持盾牌的武警在乌坎村口戒备,并向手持棍棒的村民发射水炮,民众在于当天中午陆续散去。但风波显然未就此平息,甚至在村民代表薛锦波猝死狱中后,再度引爆大规模抗议与封村行动。汕尾市政府,声言要严惩集会组织者,村民担心政府人员潜入村中捉人,所以在村口设臵路障,检查入村人士。年青村民在夜间,手持竹竿巡逻,更有人爬树站岗,防止政府人员入村。

12月17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乌坎村举行村民大会,要求在5天内交出薛锦波的尸体,否则将到陆丰市政府进行游行示威。

12月19日,村民在村子的各大小出入口设臵哨岗,又砍倒大树作为路障,出入车辆和人员都要经过查问。。其中一个关卡有30人把守,大部分为80及90后青年,部分手持棍棒戒备。本村仍存于无政府状态已有8日之久。全部政府人员撤走,村政府及派出所已是人去楼空。该村已被断粮多时,村民表示,目前,粮食仍可维持7天左右。不过最新消息称,附近村民自发送去食物和水。不过,这也不起太大作用。目前,乌坎菜市场仍有少量交易,有村民自种的菜蔬和自己养殖的鱼类出售。然而有村民表示,孩子生病也不敢出去镇上看病,怕被当局抓捕。同时,外媒也发布了12月19日被封锁的乌坎村的生活图片。

12月19日,报道指出,解放军第

41、第42集团军紧急向乌坎方向移动,预计将对乌坎村形成第2道和第3道武力镇压的包围防线,村民恐怕将面对解放军血腥镇压。

12月19日,乌坎村再次举行集会,要求归还薛锦波尸体。临时民选村代表杨穑茂(YangSemao音译)讲话,村民高举‚还我民权‛,‚共产党万岁‛,‚中共有青天‛等标语。

消息封锁。广东省陆丰县乌坎村的相关讯息遭官方封锁,中国国内常规媒体完全没有相关报道,中国境内的互联网,以关键字‚乌坎‛、‚薛锦波‛和‚陆丰‛等关键字,于各大入口网站查询微博和相关网页已全面封锁,只会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这个结果,相关报道与消息只能见于中国境外媒体。

网络并没有封锁得那么严重,至今还能找到相关资料。但官方新闻仍未见报。 包围与断粮乌坎村对外交通已被军警团团围住封锁,警方采取封村、断水、断电、断粮等方式对付,粮车不许进入,渔港也被封锁出海,渔民无法出海捕鱼,乌坎村内网络被断,电话、手机均遭监控,乌坎村被军警围村多日之后,武警海陆包围的乌坎,民选村代表说,储备之粮食七日后恐断粮。

当地人呼吁在外的乌坎人前去支援。与此同时乌坎事件的得到香港媒体的关注,境内外一些媒体成功进入村内采访。当地官方和官员称只有警察受伤,并没有民众受伤。可是根据外媒采访村民和拍摄的视频来看,当地村民有多人受伤,其中受伤的还不止成年人和男性。其中有一位女士坐车回家,称被警察拿着枪指著威胁。

薛锦波之死 引来更大猜忌

薛锦波是此次乌坎上访的主要组织者之一。11月24日,村民薛锦波、张建成、洪锐潮,庄烈宏等因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和妨碍公务罪,被警方拘捕。逮捕行动令村子里的气氛更加紧张,年轻的村民林文采说,在薛锦波被带走后的两个晚上,每晚都有警车开到村里空阔地方,拉开警铃,响几分钟,掉个头就走。‚我们以为他们来捉人,就敲锣把村民都叫起来,结果他们转一圈就走,根本没有事。我们就回去睡觉了,到了四五点,他们又来,连续两个晚上,村里的人都没睡好觉。‛ 第三天,村民们决定封住进村的路。‚20多个人才能抬动的树桩,放到各个路口,每个路口派十几个村民守着,这以后村里人才能安稳睡觉。‛村民们没想到,在忙着‚护村‛的这段时间,薛锦波却在12月11日在看守所里去世了。

12月13日,广东省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主持乌坎9.21事件犯罪嫌疑人薛锦波尸表鉴定情况通报会,向陆丰市东海镇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及其家属公布由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副主任罗斌进行的死亡原因真相初步鉴定结果。鉴定结果显示:死者符合一般病理特征,没有出现有外力致死的迹象;也并没有出现网上流传的死者骨头被打断、指甲被抽离、皮开肉绽的情况。

12月19日,汕尾市委书记郑雁雄公布陆丰乌坎村上访事件犯罪嫌疑人薛锦波死因时指出,根据最新调查陆丰医院对薛锦波的病历,死者在被抓前,已多次在医院看过哮喘和心脏病,也经过抢救;死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结论、原因都有,证据充分。最后检察机关、上级法医、采访的记者、接诊的医生和看守所的监控录像等,都支持医院的诊断结果:心源性猝死。

省委工作组进村 事态快速平息

广东省成立的省工作组,由中纪委委员、省委副书记**任组长,副省长林木声任副组长,从省直各部门抽调了9名厅级干部和一批业务骨干参加。根据群众的诉求,省工作组分涉村集体土地问题、财务问题、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和村委换届选举问题等专项工作组,并随时倾听乌坎村民的诉求。

12月20日,中纪委委员、省委副书记**在陆丰市干部群众大会上宣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乌坎村群众的利益诉求,决定成立省工作组,以最大决心、最大诚意、最大努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尽快恢复乌坎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

自9月21日‚乌坎事件‛发生以来,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广东省委多次听取汇报和研究部署处臵工作,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依法依规处臵事件及时作出重要指示。

**肯定汕尾、陆丰各级党委政府的前期处臵工作为接下来的工作创造了条件,要求工作组紧紧依党和人民,切实解决乌坎问题,具体要做到五个坚持。第一,坚持民意为重,以最大决心、最大诚意、最大努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第二,坚持群众为先,依群众解决乌坎问题。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抚优恤工作。第四,坚持阳光透明,及时公布调查处臵工作的进展情况。第五,坚持法律为上,依法依规、讲情讲理,妥善解决问题。

关于乌坎事件的成因和性质,**传达了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指示:‚乌坎事件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忽视经济社会发展中发生的矛盾积累的结果,是我们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必然结果 ,‛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必须直面和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

‚参与打砸的村民只要有悔改表现要给予宽待;即使是对策划、组织违法行为的头面人物也要给出路。‛**在大会上表示。他肯定了汕尾、陆丰各级党委的前期处臵工作为接下来的工作创造了条件,要求工作组紧紧依靠党和人民,切实解决乌坎问题,具体要做到‚坚持民意为重、坚持群众为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阳光透明和坚持法律为上‛五个坚持。20日晚他们听了**的讲话后,已自行把设臵了十来天的村口所有路障拆除。村口大道上随处可见写着‚热烈欢迎省工作组进驻我村开展工作‛ 的欢迎标语。

12月21日,**代表省委工作组进入乌坎村。工作组由8个副厅级干部组成,一共22人,其中土地问题由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俊波负责,财务、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换届选举等由省农业厅、省纪委、省组织部的官员负责。

是日,陆丰市和东海镇政府加紧对村民的说服工作,制定了《市、镇工作组进村入户包干表》和《乌坎事件进村入户包干明细表》,委派政府工作人员按照表格分工,对口进行维稳工作。

乌坎村民理事会成员林祖銮劝‚维稳人员‛不要搞这些‘小动作’,村民自己会把问题向省委工作组汇报

是日,由广东省各部门组成的村干部违纪问题专项调查组也进入乌坎。

是日,村代表就乌坎村换届选举、土地买卖、村务公开以及查明薛锦波死因等问题向省委工作组反映,**讲话,村民诉求得到省委工作组认可,拆除了进村的所有路障。

12月26日,省委工作组将原来定性乌坎事件为‚境外势力干扰‛,修改为‚村内利益纠纷‛。

是日,省委副书记**在广州市全省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说,‚现在一些国家干部哪有想过农民没地吃什么,没地我照吃好粮,不种地照吃好粮,不养猪照吃好肉,甚至不用上街,当着官有人送。他哪里想老百姓之艰难?‛他还补充道:群众被激怒起来了,你才知道什么叫力量。 四.案例事件特点

从事件本身看,一是当地人的诉求集中在民主选举上,甚至亮出了‚保障人权‛这样的口号,表现出当地农民渐渐萌发的公民意识,以及明白经济纠纷的幕后原因实为政治因素。二是积极参加抗争的人大部是青年人,特别是90后年轻人的加入让抗争开始利用高科技手段。村民开放一间屋子,欢迎境内和境外传媒采访,变成了临时性的新闻中枢,相信传媒并愿意通过媒体发声以及选择微博等作为发声方式。三是村庄代表人发表讲话,希望全大陆都可以民选官员,诉求有突破地域的趋向。

从政府应对看。或许当地政府低估了此事件的严重性和扩张力,对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主要领导人的执政新理念和治理新举措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评论指出,虽然开明的广东政府采取了一些缓解社会矛盾的措施,却未能阻止乌坎事件的发生和发酵,特别是在中共十八大前,此事件越闹越大,出乎了领导者的判断力,应引起高度关注和思考。

乌坎事件反应出我国的社会矛盾有新变化,社会管理面临新问题,群体性事件也出现了新变化与新特点。这些问题,引起了各高层领导的关注,同时广大媒体和学术界也在广泛关注和研究乌坎事件及其深刻影响。为此《人民日报》还发表时评《‚乌坎转机‛提示我们什么》,向全国强调此事的经验教训:‚把握了群众利益的诉求点,以此告诫全国。‛ 评论指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当天下午,‚胡耀邦史料信息网‛和《经济观察报》即在北京联合主办了‚乌坎事件处理模式专家研讨会‛,积极地研讨‚乌坎事件‛处臵‚成功‛的价值与意义,对事件的处臵结果给予高值评估。有学者指出,乌坎事件,或者说是‚乌坎模式‛或成为我国多发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提供借鉴。

五.案例事件后续 乌坎选举引发的思考

2012年2月1日是中国龙年的正月初十,广东省汕尾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迎来了热闹的投票选举日,乌坎村村民选举委员会推选大会将推选出11名乌坎村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推选的委员会成员将负责组织乌坎村民委员会的重新选举。

陆丰市乌坎村党总支部和村委会重新选举筹备小组,于2月1日举行乌坎村村民选举委员会推选大会。有7688名具有推选资格的18岁以上村民亲临或委托投票,推选将在2日产生11名乌坎村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据悉,50名村民选举委员会候选委员通过自荐和他荐的方式产生,要求候选人须有贡献精神,并保证不参与村民代表选举。

2012年1月15日,乌坎村党总支部和村委会重新选举筹备小组成立,民选代表林祖銮任乌坎村总支书记,以配合广东省工作组落实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乌坎村民张炳钗介绍说,在推选前10多天里,村里的志愿者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进行选民登记,以便让村民能顺利在今天参加投票,推选投票以不记名、不定候选人数的方式进行,以期达到民主与公平。村民杨色茂说,这次的选举真正是一次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

人民网北京3月3日电 广东政法微博今天21时50分左右发布消息:乌坎村委会选举结果出炉。微博称:‚党总支书记林祖銮当选村委主任,杨色茂当选村委副主任。今天乌坎登记选民8363人,发出选票6899张,收回6812张,选举有效。林祖銮获票6205张,杨色茂获票3609张,其他人得票均未过半。‛

据悉,今天,汕尾乌坎村重新选举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本次选举在村党总支指导下由村选举委员会主持,采取不设候选人、本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直接选举村委会主任1名、副主任2名和委员4名。

乌坎事件入选2011公民社会十大事件

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发布2011公民社会十大事件,广东乌坎事件、郭美美风波、温州动车事件位列前三位,其中乌坎事件更是在最终评选中,以45票全票通过而位列榜首。此乃公共事件首次入选。

六.案例资料来源

本案例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中国新闻周刊》《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网络版》和《南方网》等权威媒体报道整理而成。

七.学员研讨问题

1.您认为乌坎事件的原因是什么?(由第一小组主持讨论) 2.乌坎事件应急处臵中有什么问题?(由第二小组主持讨论) 3.乌坎事件呈现出了现阶段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那些新变化新特点?(由第三小组主持讨论)

4.乌坎事件有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可借鉴?(由第四小组主持讨论) 八.教师点评内容 1.新理念 2.新思维 3.新启示

注:本案例由八足林青老师整理编写,供我校学员课堂学习讨论实用,不得外传。

2012年7月.康定

第四篇: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远程教学讲课提纲·《<资本论>选读》

第十讲:《资本论》的理论要点及其现实意义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博导张燕喜

第一部分:《资本论》的理论要点

一、《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概述:

标题:资本的生产过程。共七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篇:通过对商品和货币本质、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分析,创立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第二-六篇:通过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创立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第七篇:通过对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的考察,说明剥夺者要被剥夺的历史趋势,创立了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一)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第二篇-第六篇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第七篇资本积累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资本论》第二卷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二卷概述:

标题:资本的流通过程。共三篇,内容为三部分:一是第一篇资本循环理论;二是第二篇周转理论;三是第三篇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一)资本循环周转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资本周转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资本论》第三卷 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标题: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共分七篇。一至六篇主要说明“三家一主”(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大地主)怎样瓜分剩余价值。第七篇是个总结。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产业利润论(一至三篇)、商业利润论(四篇)、利息论(五篇)、地租论(六篇)和总论(七篇)。

(一)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借贷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资本论》揭示的基本原理,不仅对正确分析、对待当代资本主义、而且对我国

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资本论》不仅是一部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灭亡论”,它同时也是一部社会主义的“建设论”。

概括地说,《资本论》中对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商品经济的一般特征、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对市场经济主体及微观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以及对市场机制及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对今天均有现实意义。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社会化大生产角度看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关于商品、货币及价值规律的论述;关于剩余劳动对经济建设意义的说明;关于资本积累理论的论述,都是指导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对当今微观经济活动及宏观经济运动均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论述,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极具现实意义。

《资本论》第三卷所揭示的内容对我们的建设与改革的指导意义更为明显:第一篇至第四篇关于利润平均化理论,揭示了资本在不同产业和部门间流动和重组的规律,它对于认识我国的产业重组问题,无疑具有指导意义;其中第四篇揭示的关于商业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商用流通费用的原理,对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第五篇借贷资本与信用理论的现实意义更是自不待说。此外,第六篇及全卷揭示的地租理论和分配理论也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完——

2009年3月25日

第五篇:中共党史讲稿提纲

一、中共党史基本线索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至今已走过80多年的历程。在这80多年中,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时期”。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中间经过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年9月至1923年5月)、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至192年7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五个历史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其间经历了从大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二)社会主义时期(上)

从1949牛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 “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

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这27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这27年的历程并不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从1957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左”倾错误绵延了20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导致中国社会长时间实际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三)社会主义时期(下)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1976年10月至1978年11月,是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界线而分为前后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大的历史阶段从1978年至1991年,是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展开的阶段,这一阶段历史的主要内容有两大方面:一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正确评价毛泽东,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一任务到1982年即完成了。二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全向展开,这又可分为三个小的阶段:从1978年至1984年,是经济调整和改革起步的阶段;从1984年至1988年,是全面改革、经济飞跃的阶段;从1988年至1991年,是治理整顿、保持稳定的阶段。第二个大的历史阶段,是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二、中共党史十大转折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

1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军队的开始。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

(三)扭转危局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四)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确立,从而使全党达到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极大地加强了党的战斗力,促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五)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频仍的局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个独立、统一的新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六)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它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实现了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奠定了中国进步和发展的良好基础。

(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十多年来党进行理论探索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也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九)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新世纪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必将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中共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195人。

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出席代表30余人,代表党员420人。

中共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20人,代表党员994人。

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出席代表80多人,代表党员57900多人。

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共有142人,代表党员4万多人。

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出席代表755人,代表党员121万人。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026人,代表党员1073万。

中共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512人,代表党员2200万。

中共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249人,代表党员2800万。

中共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510人,代表党员3500多万。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690人,代表党员3965万。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936人,代表党员4600多万。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989人,代表党员5100万。

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2074人,代表党员5900多万。大会通过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2114人,代表党员6600多万。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通过决议,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提出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总结下一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