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应用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问题研究

2022-09-10

一、科研成果及其转化的概念界定

科研成果指科研人员在其所从事的某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或课题研究范围内, 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脑力、体力劳动所取得的、并经过评审或鉴定, 确认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简单的说, 科研成果转化实际上多指技术成果的转化, 即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到生产部门, 使工艺改进、新产品增加、效益提高, 最终经济得到进步。

纵观近五年河南省二十余所应用型大学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 应用型大学的科研成果体现了应用性和地方性两大特点, 科研成果转化呈现出“实际投入少, 有效转化少, 经济效益低”三大特点, 据河南省教育厅相关部门统计, 其平均科研转化率低于5%, 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成果资源闲置浪费。

二、河南应用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分析

(一) 科研成果缺乏市场适应性

应用型大学的老师基本上都来自于国内一本院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 这些老师的特点是理论扎实、实践技能欠缺。这些老师大多缺乏企业、行业的一线操作经验, 对于企业、行业技术发展的现状了解并不清楚。在学校做的科研项目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验室层面, 缺乏市场适应性, 无法满足企业的真实需要。

(二) 科研成果转化制度不健全

当前, 河南高校职称评定基本是一个标准, 科研项目要求结项即可。部分应用型大学老师具备较强的科研水平及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但受职称评定的导向影响, 也仅仅把科研项目停留在结项或者专家鉴定阶段, 没有继续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动力。每年下半年高校职称评审过后都会有大量的科研项目束之高阁, 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

(三) 学校配套资金支持不到位

一半以上的河南应用型大学属于民办院校, 民办院校享受政府教育经费支持有限, 最近几年, 河南多数民办院校 (如:郑州民生学院、黄河科技学院等) 正处于规模建设期, 学校每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占比很大, 民办院校经费普遍紧张, 在收入有限的前提下, 学校能投入到科研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少之又少, 资金不到位, 很多项目也只能停留在初试阶段, 离项目的真正落地还相差甚远。

(四) 大型复杂的科研成果转化缺乏外来资源支持

洛阳理工学院作为2014年以来成功转型的一所应用型大学, 其农业机器人项目团队有先进的机器人研发技术, 但该项目的有效转化必须借助于机器人生产企业和专业农机、农具生产企业才能完成。通过近两年的努力, 该项目团队终于寻求到了洛阳一拖的支持, 目前, 项目还在进展中。多数应用型大学的大型科研项目并没那么幸运, 多数项目组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合作方、实施方, 没有外来资源的支持, 加上学校的经费不足, 导致很多优秀的大型科研项目纷纷“夭折”。

三、解决对策

(一) 提高教师的专业科研能力, 使科研成果适应市场需求

应用型大学的老师无论从教书育人角度还是从科研角度出发, 都需要加强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锻炼, 多去对口企业参加技术学习, 准确了解企业、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技术革新的趋势, 挖掘企业真实科研项目需求, 对症下药。从学校来, 到企业去, 再从企业来, 到学校去, 反反复复, 精准了解企业需求, 为企业科研“量身裁衣”, 只有这样, 才能研发出适合企业需要的科研成果, 才能有效地为企业服务。

(二) 增强教师科研转化意识

很多科研成果来源于平时教学的点滴积累, 但科研又能反过来丰富教学, 所以, 大学老师一定要转变科研意识, 不要只是为了满足晋升职称条件而去做科研。而是要从心底里意识到科研对教师自身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积极主动出击, 选准研究方向, 深入科研项目。科研的最高境界不是结项, 不是通过专家鉴定, 而是成果转化。郑州科技学院的3D打印技术曾经一度获得了第10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李俊美老师带领她的学生团队潜心投入指导该项目三年, 先后申请了十几项国家专利。赛后, 就有记者采访李老师, 问李老师和她的团队取得成功的原因, 李老师简单两个词概括了一切, 那就是“热爱和专注”。目前国内掌握这种彩色3D打印技术的只有郑州科技学院一家, 该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建筑模型展示、工业制造、文化娱乐创意、动漫制作和特殊消费品的个性化定制等领域。李老师和她的团队已为河南本地多家牙科企业提供近千个3D打印牙模。

(三) 健全科研成果转化制度

应用型大学人事考核部门对教师的年终考核指标直接影响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笔者走访了郑州本地的几家应用型大学, 发现这些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教师科研要求普遍偏低。这些学校年终对老师的考核仅限于项目结项。不少教师对结项也是流于形式, 开始时写一写申报书, 项目该结项时再花上几天的时间加班加点写一写结项报告, 中间过程没有, 不存在调研、不存在实验、不存在成果转化这些环节。面对这种病态的科研氛围, 河南省内应用型大学人事及科研管理部门应双管齐下, 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转化奖惩制度, 鼓励有能力的老师带头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工作, 建议学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作为职称评定的参考条件, 最大限度的激发老师科研成果转化的热情, 逐步扭转大量科研资源浪费的局面。

(四) 应用型大学加大科研成果转化经费投入

科研成果转化的前试、中试阶段基本都是在学校范围内完成, 这两个阶段需要一定的基金支持。建议学校成立项目成果转化指导小组, 对于申报上来的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价, 对于入选适合转化的项目进行立项, 并予以相应等级的资助, 后期项目若产生经济收益, 学校也可以分享一定比例的收益。前期靠老师个人, 靠项目组的力量很难实现项目的部分转化, 在关键时期学校给与一定的经费投入, 一方面可以调动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学校服务企业、回馈社会。

(五) 建议政府搭建“产学政研”一体化的科研成果转化信息互动平台

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不利的因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大学科研团队闭门造车, 不懂企业需求。企业渴望专利技术, 但又找不到合适的技术, 投资方手头持有大量资金, 寻求有前景的项目, 但却找不到目标项目。在当今信息时代, 科研信息转化互动平台的搭建迫在眉睫。建议河南地方政府出面搭建“产学政研”一体化的科研平台。参与平台的四方做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 利益按比分成, 政府从中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后台建立独立的项目库、成果库、企业库、资金库, 专家库等, 平台的顺利运行需要各参与方事先签订权、责、利协议制度, 在制度的约束下, 出现问题的时候各方不至于推诿扯皮。该平台的搭建, 实现了企业方和学校项目组直接对接, 实现了投资方和项目组的对接, 使得好的项目能真正落地。

摘要:当前, 应用型大学除了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外, 还为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科研成果。本文从河南应用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入手,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出河南省应用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对策及建议, 诸如提高教师的专业科研能力, 使科研成果适应市场需求, 健全科研成果转化制度, 由政府出面搭建“产学政研”一体化的科研成果转化信息互动平台等。希望该问题的研究能为河南众多应用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科研成果转化,“产学政研”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张帆.河南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困境[J].现代教育管理, 2017, 10 (2) :40-46.

[2] 王书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推进策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 2016 (7) :55-59.

[3] 陈芳芳.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 2014 (8) :23-27.

[4] 刘鑫.浙江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0 (5) :36-41.

[5] 吴磊.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路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8) :16-19.

[6] 卢山, 罗长坤.校企科技合作模式研究进展概述[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谈上好电工技能课的几个要点下一篇:新时期我国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