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翻译研究论文

2022-05-07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时政翻译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社会进步,政治领域不断出现新词,新词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状、当今的中国时代特色及国情。本文主要对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时政新词英译进行研究,分析时政新词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翻译原则和策略,以求取得最佳的对外宣传效果。

时政翻译研究论文 篇1:

汉语时政新词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研究

摘要:我国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展翻译工作能够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的政策和发展成果进行宣传,帮助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之间的人们更好的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还能够对促进民族团结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汉语和维吾尔语的翻译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汉语时政新词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促进维吾尔语翻译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汉语;维吾尔语;时政新词翻译

前言:

当前社会正处于不断的改革发展变化当中,伴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些新詞语也逐渐产生并被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语言和用词习惯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越来越多新词语的诞生,给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对汉语时政新词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进行研究,能够为我国维吾尔语翻译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的经验。

一、汉语中的时政新词

(一)时政新词的主要概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诞生了许多新事物,这些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还给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社会的这种发展趋势,也使得语言体系产生了变化。“共享单车”、“AI引擎”、“一带一路”等新词语的诞生,不仅代表着相应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还能够从侧面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繁荣发展的精神面貌[1]。这些词语在生活中的应用,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时政新词的主要特点

在对当前我国新出现的时政新词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时政新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伴随着一些新事物和新现象的出现,一些原本的应用的词语由于音译、意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能够体现出旧词新义、外来语以及方言词等语义模糊的特点[2]。举例来说,“吃鸡”一词原本指的是吃鸡肉的意思,但现阶段“吃鸡”却更多指的是一些游戏获得胜利时的台词;“埃博拉”则是音译过来的词语;而“蓝瘦香菇”则更多代表的是“难受想哭”的方言发音。其次,时政新词还能够体现出缩略简明的特点:“供给侧”、“四个自信”等都能够简明代表某一句词语的主要内容。第三,时政新词还能够体现出类词缀丰富的特点:“低头族”、“月光族”等都是以“-族”为主的代表某一类群体特征相似的人的词语。第四,时政新词还能够体现出修辞丰富的特点。汉语中的文字能够代表的含义较多,现阶段一些时政新词还能够被应用到形容某一种社会现象或特征当中,例如“拔草”、“章鱼效应”等。

(三)时政新词翻译的主要原则

在对时政新词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准确性原则。翻译人员需要明确了解时政新词所代表的含义,在翻译时或选择直译、或选择意译的方法,准确的表达出时政新词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和特殊含义。其次,在对时政新词进行翻译时,还要注意遵循简明性的原则[3]。针对当前一些具有缩略简明特点的时政新词来说,在对其进行翻译时,则要先对整个词语进行直译,再根据具体的语境来进行缩略,以达到简明的目的。第三,在对时政新词进行翻译时,还需要遵循通俗性的原则。开展翻译工作的最主要目的是对翻译内容的还原,方便使用两种语言的人们进行阅读。因而遵循通俗性的原则,翻译人员需要站在受众的角度对翻译工作进行考虑,让时政新词的表达能够更加符合受众的思想观念,以此来更好的呈现翻译的具体内容。

二、汉语时政新词在维吾尔语中翻译的具体分析

时政新词是当前汉语和维吾尔语翻译中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越来越多时政新词的出现,给汉语和维吾尔语的翻译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汉语和维吾尔语的翻译质量,在对汉语时政新词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进行分析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汉语时政新词的维吾尔语翻译方法

在对两种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进行翻译时,需要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翻译工作的需求。基于时政新词的特点,在对维吾尔语进行翻译时,首先可以选择“零翻译”的方法。“零翻译”主要是指在对一些中英文结合的词语进行翻译时,可以将词语中的某一部分直接引入到翻译语言当中,这种直接被引入的语言存在共通性的特点,即使不用进行翻译,受众也能够明确了解词语的含义。举例来说,“GDP”、“5G”等词语能够直接代表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五代通信技术,因而无需对其进行翻译。这种“零翻译”的方法主要体现出时政新词翻译简明性的原则。

音译也是汉语和维吾尔语翻译中一种最为常见的翻译方法。对于一些代表特定地区和特定组织、人群的词语来说,在对带有这类特征性的字词进行翻译时,主要可以采用音译的方法。举例来说,“香港”、“澳门”都是代表特别行政区的词语,在对“粤港澳大湾区”这一词语进行翻译时,就可以采用音译的方法,选择与香港、澳门等发音相似的词语来进行翻译。

在对汉语和维吾尔语进行翻译时,还主要可以采用逐词翻译的方法。逐词翻译主要是针对当前汉语时政新词中一些缩略词的翻译情况而言的。举例来说,在对“一带一路”这一词语进行翻译时,由于“一带一路”本身代表着两种语言形态的组成,在对其进行翻译时,需要逐字逐句地对其进行翻译。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带一路”是经济发展的代表策略之一,在对其进行翻译时,既要保证能够体现“一带一路”政策本身的含义,另一方面也要能够体现该政策对促进国家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直译是翻译工作开展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方法。在对汉语中的时政新词进行维吾尔语翻译时,应用直译的方法,需要在结合特定语言环境的基础上,对原文中的词义进行翻译。但在对时政新词进行直译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避免生搬硬套的直译,而是在运用修辞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表达翻译原文的具体含义。

意译是翻译工作中能够有效表达原文含义的重要翻译方法,在应用意译表达方法的过程中,翻译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还要能够拥有一定的语感和理解能力。在应用意译方法对其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首先需要从词汇本身的意义以及修辞学等方面入手。举例来说,在对“神威太湖之光”一词进行翻译时,首先可以从“神威”一词入手,在维吾尔语中找出能够代表力量、威力的词语,以“国家威力”的词语来诠释“神威”一词,能够更好的代表词语本身蕴含的意义。

除此之外,在对汉语和维吾尔语进行翻译时,还可以通过仿译的方法来进行翻译。仿译的翻译方法主要是指在不改变原有句式结构的基础上,依据原有句式的含义来将词语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通过创造一个新的词语来实现对相关内容的翻译。举例来说,在对“套路贷”一词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可以从“套路”一词入手,选择“圈套”来代替“套路”一词,再将“贷”翻译成“贷款”的意思,就能够更直观的显示出词语的原本含义。

(二)汉语时政新词的维吾爾语翻译技巧

在对汉语中的时政新词进行维吾尔语翻译时,翻译人员还可以应用以下几个方面的翻译技巧,来提高翻译工作的质量:

首先来说,翻译人员可以应用“增译”的技巧来进行翻译。“增译”主要是从汉语和维吾尔语两种不同文化和语境下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入手,在翻译的过程中增加一些语言特有的规范用词,防止在进行翻译时出现词不达意和翻译不到位的情况。当前应用于汉维翻译中的“增译”技巧,主要包括加词以充分达意、加词以合乎语法两种具体的形式。

其次,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还可以采用“减译”的技巧来进行翻译。“减译”主要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删减一些原有句式结构中的单词,在体现翻译简明性原则的同时,也能够有效保证翻译工作的质量。当前应用于汉维翻译中的“减译”技巧,主要包括因语法需要删减、因语义需要删减两种具体的情况。

在对汉语中的时政新词进行维吾尔语翻译时,还可以采用“转换”的技巧来进行翻译。“转换”主要是指对翻译原文中的词汇以及词类发生转换的情况,将翻译原文句式结构中的语言单位和结构转换成与维吾尔语体系中相似的单位和结构,以此来达到翻译的目的。遵循以上汉维时政新词的翻译技巧,能够有效克服汉维翻译时存在的困难,在提高翻译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翻译水平的提高。

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维吾尔语的翻译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越来越多时政新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国翻译工作水平的提高。在对时政新词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不仅要结合两种语言背后不同的文化背景,还要更加熟练的应用一定的翻译技巧,才能够更好的保证翻译工作的开展质量。

参考文献:

[1]艾孜扎木·塔西买买提. 汉语递进复句维吾尔语翻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21.

[2]阿迪来木·卡哈尔. 维吾尔语向格-GA在汉语中的对应表达[D].中央民族大学,2021.

[3]祖力皮亚·买买提明. 论现代维吾尔语词的兼类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21.

作者:热孜娃·阿不来提

时政翻译研究论文 篇2:

时政新词的特点及翻译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政治领域不断出现新词,新词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状、当今的中国时代特色及国情。本文主要对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时政新词英译进行研究,分析时政新词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翻译原则和策略,以求取得最佳的对外宣传效果。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原则;翻译策略

随着社会进步,社会各领域频繁出现新词,政治领域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的进步,让有意向了解中国的外国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每个时期出现的时政新词都必须进行得当地翻译,传播到世界各国。目前,国内对于时政新词的翻译也有一定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但是,时政文件的翻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外宣传我国的国内政策以及我国政府对于国内外社会问题的态度立场等。这类文件的翻译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一、时政新词的特点

《语言文字学常用词典》中对新词的定义为:“新词指新词语、新造词,是为指称新事物、新现象和表达新概念等而创造出来的词语。它是相对的、具有发展性的概念。此时为新,彼时为旧,每个时代都会有当时的新词语。”其中,2016年政府中作报告中出现的时政新词包括几下几点特点:

词语简短精干,内涵丰富。例如:2016政府工作报告之“12345术语”,也就是“‘一带一路’战略、‘双随机、一公开’监督、三严三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词语,都较为简短,但是却蕴涵着不同层面的意思。

善用修辞手法。使用修辞手法形容当今的中国国情及现状,既贴切又容易让群众接受。例如:“中等收入陷阱”、“相机调控”、“僵尸企业”、“工匠精神”等。

同一词语重复出现。2016年政府报告中许多词语重复出现,如“发展”一词在文件中不同的句子中出现频繁。除此之外,一句话中,单个字词也多次出现。例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中,“去”字出现了三次。“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中,“众”字出现了四次等。

中国特色发展的词汇较多。政府报告中时政新词的出现恰恰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表现,其中必然有很多中国特色的词汇出现。例如:“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通水”、“十三五”、“中国制造+互联网”等。

二、时政新词的翻译策略

时政新词翻译需要一定的原则指导,才能更加有迹可循。首先,政治性原则。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文件需要表明中国政府相应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再者,准确性原则。任何文本的翻译都要达到较高的准确性,政府文件中出现的新词也必须得到准确无误地翻译,传达准确的意思。此外,可接受性原则。根据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的思维”,所以,在翻译这类词语的同时,也必须符合目标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使读者更易于接受这类词语的翻译。

在一定的翻译原则指导下,时政新词的翻译还需要相应的翻译策略。

第一,直译。对于时政新词中一些词语有相应的英文,可以直接翻译。如:“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可直接翻译为“Inclusive and green finance”;“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可翻译为“Coordinated reform of medical services,medical insurance,and the medicine industry”等。

第二,直译加注释。一些词语不可以直接翻译表达其中文意义,需要增加注释进行解释,以便目标与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一带一路’战略”其实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果只翻译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有些不知道这项国家政策的目标与读者可能不能明白“一带一路”的确切意思,因此,应该采用直译加注释的翻译策略将其翻译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更为精准明白。

第三,意译。时政新词的翻译主要是用目标语表达中国政府的正确意向。在正确理解新词意义的基础上,可以使用意译的翻译方法把主要含义准确地表达出来。如:政府报告中,“相机调控”是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政策措施,所以说相机调控很重要的就是要“预调、微调”,因此,将“相机调控”翻译为“well-timed regulation”,表现出合适时机的调整。

第四,增词。有些时政新词需要增加词语才能表达相应的原文意思。如:“工匠精神”的译文为“a craftsmanship spirit of striving for the best”,增加相关词汇将“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也表达出来了。

三、结语

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也是中国政府对外宣传的一种方式。其中,每个时期,中国所出现的一些时政新词的翻译,也是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通过时政新词的翻译,目标语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近期的国情及发展状况,也能更好地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及国际地位。因此,运用相应的翻译原则和策略来翻译时政新词,能够准确无误地传播我国政府的国家政策及计划。

【参考文献】

[1] 蔡富有, 郭龙生. 语言文字学常用词典[M]. 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2] Carroll, D.W. Psychology of Language[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365.

作者:高云 何佳

时政翻译研究论文 篇3: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时政术语外宣翻译方法研究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倡议,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普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是古丝绸之路的简单升级,而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更不是“带”和“路”的地理概念,而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公共产品,是一项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一、外宣翻译之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是肩负着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责任,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打造開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我们要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成就未来一代的青春梦想。

丝绸之路的发展需要政策沟通、设施建设以及贸易畅通等等,其中翻译工作是不同文化能够相互共同的基本桥梁,对于文化输出、经济贸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是不能够离开翻译的,说到底,外宣翻译的知识是对外文化输出,利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力,加强外宣研究,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外,让更多的国家能够认识到中国,增强互信,让丝路文化能够随着外宣翻译传播世界,实现盛世太平和昌盛繁荣。

二、外宣翻译现状

纵观近年来我国外宣翻译的发展现状,认知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理论研究成果丰富,翻译实践尚不理想。

外宣翻译是一个很中国式的词语,就字面意思而言,外宣翻译可以理解为对外宣传需要进行的翻译活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我国对外翻译研究工作也是越来越繁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吕和发、邹彦群认为:“外宣翻译是与国家形象的确立和推广、和谐国际发展环境的构建、文化和企业‘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关系最为密切的应用翻译门类。”外宣翻译作为文化输出的桥梁,在外宣翻译中至关重要。

表1基于知网的20年来我国外宣翻译研究成果数量调查统计表

从外宣翻译的研究情况来看,表1是以“外宣翻译”为检索词在知网进行搜索而得到的相关成果的分布年份与文献数量表。从中可以看出,在2008年之前,我国有关外宣翻译的文章每年仅有个位数,并且都不足5篇,之后逐渐高速增长,2012年进入高峰期,峰值出现在2015年,有123篇研究成果。这与中外交关系的发展变化有直接关联。随着我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我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了密切联系,对外宣翻译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促使了研究的加快,国家也对外宣翻译研究予以了大力扶持。

三、外宣翻译的实践状况分析

(一)文化因素导致中英文信息不对称

文化因素对英语翻译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化因素导致中英文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发展是具有独特性的,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的一些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文化因素是翻译过程中绕不开的一道坎。在我们国家的一些歇后语或者成语中,翻译的时候很考验翻译人员的基本英语素养和汉语掌握情况,很多词语虽然表面上感觉是很简单,但是在实际意思中却是另外一种意思,在翻译过程中还要考虑对方能不能够理解,有时候翻译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对方想要表达的基本意思,有时候经过翻译的内容显得是很生硬,甚至有些时候给人一种语句不通的意思,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文化的不对称性导致翻译内容的失真,近几年中,网络的发展迅速,其中出现了很多的网络词汇等,在一些英美等英语国家中也是如此,由于这些词语的出现,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这些词语往往不能够直接进行翻译,需要进行一定的变通,导致翻译中出现信息不对称情况。

(二)宗教文化对于翻译的影响

每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基本的宗教文化,同时宗教文化对于语言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东西方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语境下的不同习惯。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中很多都是信仰基督教,我国则是一个多个宗教信仰共存的国家。在这种明显的差异之下,语言的发展肯定充满差异性。比如在中国的一些佛教或者道教的一些名词中,太乙真人、观音、玉帝等各种宗教文化需要不同的词语来说明,在当前的语言使用中,很多俗语或者谚语都是有关于宗教文化的,这就给翻译人员在翻译的时候造成了很大的困惑,有些宗教文化在西方文明中有,这种情况下还要好点,对于一些没有的,比如中国的阴阳两极等等各种,翻译的时候需要考虑国外文化,是否能够理解等等问题。

四、外宣翻译策略

(一)注重地域文化研究,优化外宣翻译内容和翻译技巧

“一带一路”战略强调“互通”、“合作”和“共同繁荣”,那么首先要让我们的合作伙伴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大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政策,小到人民的生活,如工作、饮食、休闲和娱乐、民风、民俗、民族性格等。外宣翻译一定要承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任务,不仅让我们的朋友了解我们的文化,更要吸引他们与我们合作。如中餐、中医药、中国服饰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等闻名全球的中国元素,都是外宣翻译优先对外翻译、推广的素材。外族人在了解这些优秀文化及产品之后,会主动与我们接洽、合作,把中国的好东西引到国外。

(二)成立专业研究机构,培养外宣翻译人才

社会的发展力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在外宣翻译中,人才的培养对于文化的输出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了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本宗教和历史文化,加强非英语的研究,比如英语英语、新加坡英语等等。关于他们的英语发音、英语俚语等等。在我国的文化翻译中,U型也要深入学习中国经典文化以及传统,做到知己知彼,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合理利用现代技术,建立语言互联网,实现人才的培养。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语言无疑是人文交流的推进器,因此必须立足“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拟定好语言规划,做好外宣翻译,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作者单位:邵阳学院)

作者:李林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和谐社会论文下一篇:花卉园林绿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