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张力——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2022-09-10

提起现代化教学手段, 许多家长甚至语文教师视为洪水猛兽, 认为学生一旦沾染网络这种东西, 必然会影响学习, 走向不可救药的地步。课堂上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也大多是花拳秀腿, 摆摆花架子, 冲击语文教育本身。这种观点只是看到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而忽略了它的诸多方面的优势。对此,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认为, 我们教师要转变传统思想, 在继承传统优秀教学手段的同时, 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树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21世纪的教育必然是信息技术的教育。一场从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到教学内容, 乃至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 它对传统教育提出了种种挑战。好风凭借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 是指教师与学习者利用网络环境和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它打破了教学的时空界限, 突破了原有的学校教学的制约, 给教师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带来了巨大变革。它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对人的成长很重要、但曾经被忽视的东西凸显出来, 变成教师的自觉追求,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能够开拓学生视野, 拓展学生知识面, 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几千年来, 教师靠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传道、授业、解惑。课本是传授知识的唯一载体。学生是通过课本、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获取知识的。这种状况在人类历史上维持了几千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也不例外。自从电教技术问世以来, 学校课程不仅是从内容上而且从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课程的内涵已经悄然向外扩展。课本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 信息技术开始介入课程领域, 成了人类获得知识的不可或缺的载体。比起课本来, 信息技术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知识的激增, 信息量的无限扩大, 作为知识的载体, 课本显然已经难负重任。而信息技术则以它独特的优越性将大量的知识高度浓缩起来, 在方寸之间呈现给学生无尽的知识, 使小小的荧屏成了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它可以打破上课时间的限制, 穿越时间的隧道, 把远古的神话拉进课堂欣赏;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 思接千载, 神游万里, 尽览世界奇丽风光;可以同陶渊明一起“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也可以同李白一道去感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所以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 展现了宏大与细微, 观古今于一瞬, 抚四海于须臾。这种大量占有教学资源的优势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是不可实现的。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 则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 从而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语文, 就可以广取博览, 博采众长, 从而大容量的接触知识, 经过自己的分析取舍, 最后形成语文知识的积淀。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传统语文教学中, 学生往往是被动地, 甚至是带着畏惧、厌恶的心情学习。就像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学生那样, 感到学习的内容枯燥乏味。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不喜欢教师的教学手段, 那么教学也就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人在和谐的、愉快环境中, 其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个性心理才能得到充分张扬, 才能对客观事物产生积极的认知, 从而产生积极的探索精神。

人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 再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 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但是, 仅仅通过单一渠道所获取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实践证明, 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所获取的信息最容易被人接受, 而且容易记忆。可见, 从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角度考虑, 在学习过程中, 同时使用多种感官是何等的重要, 而现代信息技术, 如课堂内使用的多媒体系统、课堂外使用的电视与网络等完全提供了这种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了解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智慧、倾听学生的声音、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是我们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出发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和促进了学习者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而得到的, 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学习者借助他人或教师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首先应该是自主学习者。在未来知识经济社会中, 决定个体发展水平的, 将取决于不断利用新信息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 而非他固有的知识水平。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更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技术环境下的学习, 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 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代技术环境中虚拟现实的产生, 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 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 学习者从中可以获得真实的感受。

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课堂教学,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学集中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教师或专家提供的学习素材和教学指导。基于认知灵活性理论的现代技术教学, 能为学生创造十分理想的自主学习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水平、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起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策略、自主调用各种学习资源、自主协作讨论、自主构建新的知识、自主评价等。在这种真正的个性自由、独立的自主学习中, 一方面,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 学生依靠自主学习有所收获, 可以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而且看到了自身蕴藏着的巨大的学习潜力。因此,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种情况下, 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 自主学习成为必然。

当今社会, 竞争日趋激烈。而有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 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因此, 合作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说,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合作学习是让一群学习者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 学习者在与同伴间的沟通、协调、合作下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合作学习为学习着提供了共享信息资源、交流合作的学习氛围, 有助于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健康情感的形成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校的教育将变成互动式学习。电脑将成为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学科, 并将在互动式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媒体作用。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好几种,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 每组三至六人。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 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了“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 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 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而他们交流的方式, 更是与时俱进, 不仅采用传统的面对面交流, 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 比如网络聊天、博客、论坛、贴吧等各种各样的形式。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阅读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学生学习交互提供了多种途径, 开拓了更广阔的参与时空, 原先师生、生生间组成的课堂内封闭式交互, 扩展到课堂与课堂、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乃至学校与国际间的交互。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探究学习是指借助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开展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它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它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个性。小组合作中的探究式学习正是适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 学生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培养了其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了科学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培养了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使学习者学会了分享与合作。

当然, 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 学生的研究, 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 只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方式而已。

进行任何一种变革, 都要付出习惯成本。新的教育技术在带来优势的同时, 也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付出适应信息技术环境的成本。我们不能固步自封, 墨守成规, 而要与时俱进。既然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发展的东风, 那么语文教学的万紫千红的春天就会即将来临, 彼时, 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定会是充满活力与张力的课堂。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 突破了原有的学校教学的制约, 给教师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带来了巨大变革。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有诸多方面的优势, 这对传统教育提出了种种挑战。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树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活力,教学新理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专题式教学法在《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