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英语学习心得

2023-03-31

第一篇:上海小学英语学习心得

上海学习心得

2011年5月 日至 日,组织部组织前往上海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当中我们参加了为期14天的学习,并对承兴里居委会,张圆圆工作室、柏万青新老娘舅工作室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社区(街道)工作的典型经验介绍,所到之处,大家对街道、社区创先争优的意识、以人为本的观念、运行机制的创新、鲜明的时代特色,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真切感受到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在社会管理、社区建设上确实走在全国前列,而且深深体会到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增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意识,迫切需要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迫切需要学习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加以借鉴,有效推动我区的社会建设及社会管理水平。通过这次学习,我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真正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上海的社区、街道是一个概念,即大社区的概念。上海的社区(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区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世博会为机遇,聚焦现代化精品城区建设,围绕“四个确保”工作主线,努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着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社区党建,充分发挥社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上海社区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党建统领,通过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促进和推动社区建设。2002年,静安寺街道建立了上海市第一个商务楼“党员服务点”、“党支部”,探索出了“两新”组织党建的新方法。随后,“支部建在楼上”的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并不断深化、延伸,使“支部建在市场”、“支部建在商业街”、“支部建在经济园区”、“支部建在协会”等多种党组织建立方式迅速拓展。目前,全上海市270多家经济园区基本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中心城区700多幢商务楼宇有60%建立了“楼宇支部”和党员服务点。大部分街道在原来经济党总支的基础上成立了综合党委,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并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还招聘了一批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从街道党工委转变为社区党工委,不是简单地挂个牌子,而是观念的转变,尝试打破城市基层管理中传统的条块分割,着力形成社区党建全覆盖的工作体系和运作机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居民区党委通过推进居民区“五好”党组织活动、“三有”党支部评比、党员世博先锋行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居民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世博、服务民生、凝聚群众、提升品质、促进和谐方面的主体地位作用。在不断探索社区党建新思路的过程中,上海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和谐社区的中坚力量。

(二)服务群众,建设服务型社区。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点内容。上海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重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标准。上海不断调整和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便民利民事业。在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动、民政、公安、工商、计划生育等23个部门集中设点办公,有70多件事可以在社区办理,并且从以前的“一门受理”升级为“一口受理”,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同时做到“上得来”即以社情民意“气象站”、“民声信箱”、服务热线、社区网站、上门走访等渠道,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和快速反应机制;“下得去”即通过领导下访、接访、机关干部联络日、“三五”活动日、双结对等制度走近群众、倾听民声,把维护好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连得好”即针对居民区不同群众的需求,通过组织相连、阵地相连、团队相连、活动相连,建立健全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各项载体。四是做到“做得实”。把每年关系人民群众“三最”利益的实事项目和“急难愁”突出问题落到实处,做到服务资源、服务重心、服务措施下移到居民区

(三)扩大参与,建设民主法治社区。扩大社区参与,促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本目标。上海在推进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居民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居委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建设。上海市开展了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试点,并且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居民自治组织的功能,居民通过社区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坚持把应该社区办的事情交给社区办、把社区的权利还于社区。通过直接选举居委会,使居委会议事层与执事层分离,居委会执行对社区事务的议事、决策职能,对社工和物业公司以及其它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并通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居民代表会议等形式,依法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居委会下设办公室,聘请社区社会工作者,具体组织实施社区的建设、管理、服务等诸项事宜。形成了以党支部为核心,居委会为民主管理主体,社工具体操作的管理体制,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建立人大 “代表之家”,健全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接待制度,向选民述职制度,引导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即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四)网格执法,建设现代化社区。完善行政执法管理机制,提高执法水平,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课题。上海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按照“边界统

一、协同巡查、分类执法”的要求,形成社区管理的合力。网格执法,加强了各执法部门之间在执法巡查中的工作联动和信息互通,优化整合了资源,提高了管理效能。实现了执法管理从粗放向精细,从被动向主动,从分散向综合的转变,攻克了大量社区管理的老难题。

(五)建立网络,建设数字化社区。建立网络平台,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事务处理能力和管理效能,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工程。上海加快推进信息化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各类资源之间的远程调度,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快捷、高效,实现“资源整合、服务高效、管理科学、一体化运作”,从而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水平。街道通过购买服务,整合社会化的服务实体为社区服务的模式,快速、高效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

(六)培育组织,建设组织化社区。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本要求。上海加快培育、重点发展能够协助政府承担事务性工组、提供公益性服务、调解民间纠纷、发展慈善事业的政务类、服务类社区民间组织,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予以支持,加强建设、引导和管理,发挥民间组织重要作用,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

二、上海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对我区的启示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不但了解掌握了海加强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作法和经验在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都是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抓好“四位一体”,不断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党建工作“四位一体”的模式,是社区党建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首先要构建社区党建“四位一体”模式,必须坚持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四方联动,相互协作,保证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这四个组织运转有效,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完善党员报到制度。确保流动党员、退休党员随时在社区党组织管理当中。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居民自治的作用。坚持以党建促工建、推妇建、带团建,大力加强社区党委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要支持和保证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依法实行社区居民自治,不包办、不替代其他社区组织依法行使职能,避免将政府组织间的上下级关系强加于社区自治组织。同时必须加强对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的自治理念和自治行为的引导,树立正确的自治理念,正确地行使自治权利,促进社区自治组织健康发展。

(二)加大社区投入,努力解决社区基础建设“软”的难题。社区发展离不开投入,环境改造治理、配建公共服务设施、筹办社区服务、组织居民活动,社区发展的每个内容无一不需要资金保障。因此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打造“服务型”社区为重点,不断优化社区办公用房功能设置,明确办公用房的功能定位,推行“一站式服务”。首先要继续推进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办公用房面积分散、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切实通过购买、置换、改扩建等方式,满足社区办公和居民活动的需要;其次要继续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搭建社区网络平台,实现社区与街道、政府的网络对接,建立信息化工作服务平台体系。我们还要扎实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按照规范化社区建设标准,因地制宜的推进社区标准化服务站或事务服务中心建设,尽可能地为社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娱乐等活动场所。

(三)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是推进社区建设的核心。上海是经济发达地区,在社区基础硬件建设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在经济投入方面的优势,但是让我们感触更深的则是他们无处不在的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上海市在推进为民服务代理制、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完善社区扶危济困服务、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及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当考察团来到各社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社区为民服务代理指南”这个社区橱窗,以及“有事就找代办站”的标语。据介绍,社区为民服务代理共分党务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三大类50项内容,从代办接转组织关系、代办临时困难救助、代办居民养老服务、代办各种证件,到代办法律咨询和家政服务等等,每项服务内容都与社区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社区的工作重点就放在如何为社区百姓服务上,老百姓想什么,社区就做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社区就办理什么,真正把解决社区居民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切实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具体化。

(四)全面加强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谐社区建设,队伍是关键。首先要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入围、依法选举”的原则,多从本科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和下岗职工中选聘年纪轻、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同时要通过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畅通提拨渠道、建立奖励机制、解决后顾之忧等措施,全面调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推动社区建设工作进程。社区志愿者是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不可缺少的补充。在继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各种专业协会和社区志愿者组织,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引导,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如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服务承诺制等,规范志愿者服务机制;并通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其他先进分子的模范行为,带动居民参与,不断充实和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社区组织不是行政机构,所从事的活动绝大多数是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上海各社区在政府部门的共同配合下,采取自助式平行管理,所有参与者自觉自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共驻共建,共同办好社区服务活动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五)大力发展社区文化特色,努力提升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社区文化建设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居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社区文化要以社区为依托、居民为主体、文化活动为载体,传承文化、提升品质、促进和谐。我们首先要提升硬件设施,普及文化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学校、文化休闲广场、社区图书馆等功能的作用,通过举办讲座、演讲、社区文化夜市等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吸引不同居民群体的参与,普及社区文化知识。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扩大覆盖参与。从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入手,通过开展文化创建主题活动,有效拓展社区文化参与度,扩大社区文化知晓面,真正让每一个居民明白“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道理,从而变“村民”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这次考察之行,虽然时间短,但获益匪浅。在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的同时,深知自身不足与存在的差距。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我们将立足渝中实际,盯住先进,迎头赶上,努力把我区社区建设工作整体推向一个崭新的层面。

第二篇:上海学习心得1

于细小处做大教育

——上海学习心得

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把自己在上海学习的感受和部分内容向大家做一简要汇报。

上海是国际大都会,但由于高楼林立,抬头所能看到的总是一片,一片被切割成各种各样不规则形状的天空,站在高楼的阴影里,深深感到了人的渺小和生存空间的局促。所以,在那里虽然只呆了几天,感觉很是压抑,只有站在黄浦江边(出示),看着两岸古朴典雅,美轮美奂的高大建筑,听着远方传来的一阵阵悠长的汽笛声,才能深刻的感受到这个国际大都市往日的辉煌和今天的大气。 这次学习一共六天,其中五天听报告,一天是参观上海的两所学校。他们都是上海的名校,以一流的教学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这两所学校面积都很小,但校园却布置的相当雅致,把学校文化、教学理念都一点一滴的渗透到了学校的各个方面,让人感觉到他们的教育很专业(出示)。我们期间只听了一节课,参加了一次他们的教研活动,深深被他们重教研、重氛围、求深入的钻研精神所折服,才见识到原来教研能做到那样的深入。

五天的专家报告密度很大,时间安排的很紧,内容包含面也很宽,我自己感觉收获很大。下面仅仅将我受影响最深是几方面内容和感悟向大家做一简要的汇报。

一、关于隐性教育:(出示)

作为全国优秀班主任的周士良老先生具有三十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年过六旬的他,谈吐文雅,激情澎湃,只要和他随意的聊上几句,他的激情就会很快的传递给你。他的报告中强调了要注重“隐性教育”。对于“隐性教育”这个名词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果说教育是种影响的话,周先生指的“隐性教育”应该是指师生交往中教师对学生无意识的而非刻意的一种影响,它的内容却总是被认为是无用的或是短期内无用的,常常被我们所忽视。其实这种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深远、更持久,也最有用的。关于这一点,周先生强调了很多,我把印象最深总结为以下几点。

1、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学生

人的一切外部的言行都是由内部的态度所决定的,而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可以传染的。教师要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学生,用激情去点燃学生的热情。而千万不要将自己消极、敷衍的处事态度传染给学生。这与传授知识不同,不是你教什么他学什么,而是你不用教,学生直接从你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的,做不得半点假。我们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像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用同样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生活。如果老师自己天天悲观失落、长吁短叹,那传递给学生的定会是漫天的阴云。

本期《读者》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此,与大家一起慢慢分享。(出示)

5个“放”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冬天来了,小沙弥看见师兄把院子里的水缸扣过来,又跑去问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

师父笑笑:“因为冬天冷,水结冰膨胀,会把缸撑破,所以要倒干净。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纷飞,厚厚的,一层又一层,积在几棵盆栽的龙柏上,师父吩咐徒弟合

力把盆放倒,让树躺下来。小和尚又不解了,急着问:“龙柏好好的,为什么弄倒?”

师父微微一笑:“谁说好好的?你没见雪把柏枝都压弯了吗?再压就断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为了保护它,让它躺下休息休息,等雪霁再扶起来。”

天寒,加上全球金融危机,香火钱少了很多,小沙弥都紧张,跑去问师父怎么办。

“少你吃,少你穿了吗?”师父眼一瞪,“你数数柜里还挂了多少衣服,柴房里还堆了多少柴,仓房里还存了多少土豆?别想没有的,想想还有的;苦日子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你要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是把心安顿好。”春天果然跟着来了,大概因为冬天的雪水特别多,春天烂漫,更胜往年,前殿的香火钱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数量。师父要出远门了,小沙弥追到山门:“师父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师父笑着挥挥手:“你们能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还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故事中,那位智慧的师父平和、超然、积极、乐观的心态另人肃然起敬,读完故事后,我们也可以想到,那位小和尚在这样一位大师的影响下,也会很快成长为一位智者的。

孩子们是最不缺乏激情的,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尽心竭力、想方设法去压抑、压制孩子们的热情,梦想让他们成为冰冷的学习的机器、装知识的容器,我们为什么不换个思维方式,尊重孩子的天性,用我们的热情去点燃孩子们的热情,用我们的态度去感染孩子们的态度,变压制为疏导,变冷漠为关爱。

2、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垂范(出示)

如果说态度是思维习惯的话,那么言行就是行为习惯,一为本,一为表,都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所在。关于行为习惯的养成,遵循的主要规律是“身教重于言传”,我们天天与学生打交道,他们会对我们的行为举止打分,他们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心灵是天平,我们的一言一行随时会被他们记录下来,储存在大脑深处,终身难忘。让我们来看一下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几种类型的教师(出示)

网上调查的各类不受欢迎的老师形象

1、上身西装革履,脚下踏双旅游鞋之“中西合璧”型。

2、唾沫星乱溅,粉笔头横飞之“身怀绝技”型。

3、上课迟到,下课拖堂之“挥时如土”型。

4、课下股票市场,课上手机乱响之“业务繁忙”型。

5、上课吞云吐雾,下课推杯换盏之“逍遥神仙”型。

6、平时不备课,上课老出错之“临场发挥”型。

7、教案老一套,上课唱老调之“孔乙己”型。

8、平板呆滞,照本宣科之“新闻联播”型。

9、天马行空,天花乱坠,言不达意之“不知所云”型。

10、豆大小事请家长,有点事故去德育处之“无事生非”型。

11、语言粗俗,行为粗鲁之有“暴力倾向”型。

12、暗查密探,疑神疑鬼之“容嬷嬷”型。

13、予人滴水之恩,索以涌泉相报之“小肚鸡肠”型。

14、揭人旧伤疤,伤人自尊心之“喋喋不休”型。

15、盛气凌人,摆足架子之“大法官”型。

16、先看学生档案,然后“厚此薄彼”型。

17、拆开学生信件,当众就念,怀疑在“恋‘之特别关心”型。

18、自习不自习,老师来出题,一讲半小时,学生真着急之“用心良苦” 型。 再看另一种版本调查:(出示)

十种最不受欢迎的老师

1、乏味型。这类老师是批评的焦点。讲课大多没激情,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用学生的话说:“五分钟能让你去见周公。”

2、照本宣科型。这类老师是典型混日子的,拿着课本照念。听他们的课,犹如嚼蜡,没半点味道可言,学生们哪会有学习的激情呢,还不如自学去算了。

3、傲气十足型。有些老师觉得自己很有经历,留过洋,见过世面,就很喜欢在学生面前“现”,却不知学生对其有多反感。

4、滔滔不绝型。这类老师讲课像在赶场,很忙,一节课下来,感觉说话都不用喘气,霹雳啪啦,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学生只管面无表情听着就行。

5、天马行空型。从屈原到澳洲袋鼠,从古生物化石到肯尼迪被杀的子弹,思维不是一般的跳跃,一节课下来都不知道讲的什么。

6、沟通障碍型。有知识却倒不出来,表述不清,他讲的累,学生听的更累。

7、自恋型。把奋斗史当必修课来讲,炫耀自己的成就成为他们教学的一部分,很多学生对上课内容也许记住不多,却能对老师的成就史倒背如流。

8、方言型。方言太浓重让人听起来不知所然。

9、邋遢型。有的老师可能太专注教学了,对外表着装不太在意,却不知在学生心里留下了不小的影响。

10、钻牛角尖型。严厉十足,上课决容不得半点杂音,学生一不小心踩到禁区,马上就会把课停下来,不让你出够丑誓不罢休。

再看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出示)

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1、诙谐、幽默、没有架子,能顺和别人,但也能坚持原则

2、善于尊重别人的自尊心

3、富于同情心,能体察别人的感情

4、办事果断,勇于承担责任

5、经常提出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活跃他们的思想

6、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工作过程本身有浓厚的兴趣

7、善于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因此在他面前不能弄虚作假

8、有强烈的求知欲,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经常和学生商讨问题

9、做事喜欢深思熟虑,不轻率做出决定,也不随便提要求,但决定已作出,要求一旦提出,就会坚持到底

10、对新事物敏感,热情支持新生事物,不断向往新事物

11、办事公正,不讲情面,不论大事小事,也不管是什么人,都是一样对待

12、对大事讲原则,对小事讲灵活。

以上内容,出自学生,不一定科学,也不一定很对。但我们还是能从中产生一些体会和思考的。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只有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每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密码,我想,巧妙的运用语言艺术是周先生成功的密码之一。他称差生为“晚成鸟”,打架为“原始社会的野蛮”,在每个学生的姓名前都加上“亲爱的”,他把教师的语言艺术概括为:上课力求诗意化、专业化,下课力求口语化、亲切化。(出示)

3、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遇到问题少苛责,多反思:(出示)

教育过程的实质是交流,是对话,而不是告诉,不是传递。“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人与人的交流也隐含了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师生间停止了交流,真正的教育也就停止了。

当今时代是网络的时代,有些学生具有老师不具备的知识,以前是学生捧着空碗眼巴巴的望着老师桶里的水,而现在是学生手里已经有一碗水,只是他们的水不同于我们的水,他们的水流行又时尚,而我们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

教师这个职业现在已到了一种相当尴尬的境地,唯有尽力了解学生的水,才能把师生的水汇合成一股涓涓细流。教育已到了反哺的时代,老师需要不断的更新信息,并要学会蹲下身来和学生交流,向学生学习。

学生是否愿意与老师交流?一些老师对此持怀疑态度,其实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有有强烈的向师性,都渴望与老师对话、沟通。现实中,有些学生看起来好像不愿与老师亲近,这种状况往往是由我们老师自己造成的。(出示)

我们老师常有一种错误思维习惯,这是我们老师的通病,总用大人的思维方式去衡量学生的言行,遇到问题总是先抱怨学生,而且往往会急躁,会言过其实,会小题大做。这些,严重的伤害了学生对我们的感情,降低了学生对我们的信任度,让学生把教师当做在一起时间最长、接触最多,“最熟悉的陌生人”。 像那首诗,“天地间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其实哪个老师不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呢,切不能因为没有选择好适当的方式而留下遗憾。

有一个故事,一位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念自己的命题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有位学生念道,(出示)“每当皓月当空,夜深人静时,我总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变成一只老鼠,偷走。。。。。。”,念到这里,老师听不下去了,粗暴的打断了他,并且声色俱厉的批评了他,责备他品德有问题,将其树为反面典型,同学们一片哄笑,这位同学呢?噙着眼泪,低着头,一声不吭。从此,这位同学一蹶不振,一事无成。十几年后,一次同学聚会上,这位同学又提起了往事,并给这位老师看了那篇文章的后面部分,老师才明白了自己的武断和残忍,懊悔不已。文章后面是这样的:(出示)“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冬日的光辉偷走,还给迷人的金秋;把春季的鲜花盗去装扮夏天的风流。我想成为一名大盗,把世间的黑暗通通盗走,哪怕划破云头,哪怕寒风把心刺痛,我也绝不缩回已伸去的„黑手‟”。这么美妙的愿望,这么纯真的心灵,这么新颖的创意,就因为老师的武断,竟成了这位同学人生的转折点。所以我们一定要共同记住这句话:(出示)“呵护孩子的纯真和自尊要像呵护早晨草叶上的露珠一样的小心翼翼”。遇到问题时,保持冷静与清醒,调查清楚情况,少苛责孩子,多反思自己,做一名宽容的老师。

4、德育要如“盐”般的渗透(出示)

教育是一定承载要德育功能的,学生却对其不胜其烦,充耳不闻。单纯的说教就像一把盐,都知道有用,但你要直接把它放到嘴里,却苦涩难咽。我们应该把盐适量的放到每道菜中去,这样,每道菜的味道都会因此而鲜美。所以说,德育的最佳方式是不专门进行,而是恰当的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放到具体情景中,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去体会道理。

二、关于差生教育:(出示)

作为教师都非常清楚,最让我们头疼的,也最花费我们精力的是对差生的教育。这是教育界普遍的难题。通过这次学习,并结合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的经历,针对这一点产生了一些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

1、教育态度:不抛弃、不放弃(出示)

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知道,决定你这个班卫生,纪律,成绩的,永远不是优生而是那些被我们称作学困生,需助生的人。这非常像木桶盛水理论,最低的部分决定着水平面的高低。当然这是很功利的想法。都说我们与医生很像,我们知道决定医生医术是否高明的不是他医好了多少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而是他攻克多少疑难杂症。因为这些疑难杂症患者是最需要他去帮助的人。通过医治他们从而体现自身的价值。

来看一个故事(出示)

最需要帮助的人

智者广收天下门徒,聚有百余人。智者每天都教他们修身养性,习文练武。弟子们珍惜难得的受教育机会,大多刻苦研习、虚心请教。只有一个人不服管教,只知道吃喝玩乐。

几年之后,弟子们几乎都掌握了一技之长,声名远扬。而那个冥顽不灵者依旧浑浑噩噩,并搅扰师兄弟们的学业。于是弟子们一起来找智者:“老师啊,请您开除那个坏蛋吧!”

“不行,我要收留他!”

弟子们愤怒了:“您要是仍把那个坏蛋留在这里,我们可要集体离开了。”智者仍强硬的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几天后,弟子们果然纷纷离去。

十几年后,最顽劣的弟子终于修成了正果。

有一百只羊,走失了一只,我们急于找到的不正是那走失的一只吗?智者的智慧在于他帮助了最需要帮助的人。

2、教育原则:扬长胜于补短(出示)

教育的一个最大最美丽的误区就是将教育目标设置为使人完美。但我们知道,古今中外,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从没有改造出一个完美的人来,相反,却扼杀了很多不同领域的天才。其实,决定人是否成功的不是是否将缺点全部改掉成为完人,而是是否充分的、合理的发挥了一个人的特长和天分。有一个故事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出示)

让小兔子奔跑

小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有人认为这是小兔子的弱点。于是,小兔子的父母和老师就强制它去学游泳。

小兔子耗了大半生的时间也没学会,它不仅疑惑,而且痛苦。

猫头鹰说:“小兔子是为奔跑而生的,应该让它发挥自己奔跑的特长。 看来世界上还有智者。

看看我们四周,大多数单位、学校、家庭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让人们努力改正弱点。

我们整个教育制度的设计,就像捕鼠器一样,完全针对认定弱点,而不是发现和激励一个人的优点与特长。

父母师长注意的是孩子成绩差的科,而不是最擅长的科目。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集中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去优化强项。

人人都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只要能改正一个人的缺点,他就会变得更好,只要能修正一个公司的缺点,这个公司就会更优良。可悲的是,这种推断是完全错误的,只注意一个公司的缺点,而不注意发挥优点,只能造成一个平常或平庸的公司。

每个人一生差不多只能做好一两件事。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让每个人都有做好一百件事的本领。因此,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在一个人身上发现他“能做好那件事”的特长,强化这个特长。如此,他便可以安身立命了。

一定要让猴子唱歌,一定要让鹦鹉举重,这不仅是残忍的,也是愚蠢的。应该有一个地方,让人们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小兔子跑个痛快。

3、教育策略:(出示)

策略

一、不找原因,找经验(出示)

差生出问题都有原因,但找到原因也不一定能解决。既然找原因对于解决问题有时并没有帮助,还不如不去找原因,而是找差生做得最好的那次的做法,

看一例(出示):学生迟到——找原因——新问题出现(说谎)——问题小变大、少变多

学生迟到——不找原因——找不迟到时的做法——问题解决

不会的同学却举手——找原因——新问题出现(打击,以后会也不举) 不会的同学却举手——不找原因——不会时举左手、会时举右手(暗中约定)——保护了自尊心、积极性——问题解决,师生更融洽

策略

二、关注积极,减少打击(出示)

有时问题已经出现,如果批判打击,对解决和杜绝问题意义不大;倒不如在

问题中寻找积极的方面,因势利导。

如大家熟悉的魏书生老师处理的“齐桓公”的事件。一位同学读书时,错将“齐桓公”读为了“齐恒公”,学生哄堂大笑,读错的学生面红耳赤,以为一定会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谁也没想到魏书生老师却表扬他道:“这位同学虽然读错了字,但还是有好几方面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一是聪明——虽不认识这个字,却善于通过字型来推断它的读音;二是勇敢——虽然拿不准这个字音,却仍勇敢的读出来,完成任务;三是勇于面对错误——面对大家的嘲笑,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及时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此感到羞愧。我们大家不该学习他吗?”掌声雷动!可以想象,和当场批评这位同学相比,这样的处理是何其智慧。在打击下,孩子只会退缩或反抗,而关注积极则会激发其学生无尽的动力。

策略

三、不靠外力,靠自身(出示)

要相信:差生都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资源。知道自己看到什么兴奋,听到什么伤心,他们最清楚自己是怎样变成差生的,又怎么样让自己的状况有好转。教师的任务只是“引发”差生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产生改变,而不是用老师的外力“制造”改变。

给孩子一个平台,他会还你一个惊喜。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与你对他什么样的期待和是否充分的信任。

还是魏书生老师的一个教育案例。一个刚转来的孩子数学考了8分。魏老师是这样与其谈话的:“上课听了吗?(答:从来没有)课下自己学了吗?(答:更没有过)你课上、课下都从来没有学过习,还能在考试中得8分,说明你很有数学天份呀!你想想,如果上课多少听听,课下多少学学,下次考试一定远不止8分(孩子用力点头,眼睛开始有神了)看看那些题目,觉得哪些最可能拿到分数,算算这样是多少分(学生算,答:28分)太好了!这样不一下进步了3倍多嘛!照这个速度,不出一年,你就能及格了,不出两年,就能优秀了。”就这样,在魏老师一次次这样的激励下,这位同学逐渐成为了优等生。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差生自身的潜能,看到了信任和期望的力量。

策略

四、为求大,先求易(出示)

也就是常说的“滚雪球效应”。从小的方面入手,事情比较容易成功。而成功的经验对个体非常重要,会使个体产生信心及力量去处理更困难的问题,进而带动整个情况的改变。

如:解决经常迟到从一天不迟到开始;提高差生整体成绩从一个学科开始,从认真听一节课开始,从课堂前十分钟不动开始,从而引发大的改变。科学证明:一个习惯的养成只需21天,只要坚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总之,差生教育要重视系统的平衡、系统内的反馈和互动。好比一个太极鱼,把黑的部分比作缺点,把白的部分比作优点。传统的做法是改掉一个个缺点,就像用橡皮把缺点(黑的部分)慢慢擦去,但这样会使人感到我这也不好,那也不行。时间一长,就会失去自信。我们提倡的是扩大他的积极面,让优点一点点的吞噬缺点,强调他的优点,让他自感这也好,那也好,优点越来越多,那缺点定是越来越少,从而达到系统内的平衡。

以上是我学习后的几点感悟,很粗浅,难免有偏颇和不足,望各位同仁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上海印象之上海学习心得体会[推荐]

麒麟区沿江乡示范小学

刘东洪

短暂的两周上海学习很快就已结束。在这十三天的学习中,我亲身聆听了上海优秀老师的课,也得到了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上海电视大学、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学院、上海市教科院、上海市洋泾中学、上海市浦东第

二中心小学、上海市梅园小学等学校的老师们的短期培训。在听了每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后,以及每位专家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理论培训后,我对课堂教学又有了很多新的认识,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该怎样来看待自己的角色,工作中如何体现自我价值,以及课堂教学中怎样确立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怎样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等。

在听取了李海林教授的专题讲座《教师二次发展论——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后,我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似乎明白了许多,也知道自己在未来的教学生活中该怎么走好每一步。当然,谁也不能预测将来会是怎么样的,也包括我,但我至少知道努力的方向。因而,我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拼搏。那样,我会生活得比别人更充实,更实在,更有意义,这是我对自己教育事业的一种追求,希望这种追求能达到一个更高层次,而不是一般教师所认为的那样。就像李海林教授说的:“学无止境,求无止境,再接再厉,追求更高境界。”

一个优秀的教师少不了都有属于他本人的科研成果。而科研成果的产生则来自于教师本身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积累,也是教学经验作为理论文字的直观再现,论文在此基础之上应映而生。

说到论文,我先前有许多弄不明白的问题,自听取了上海市教科院《教育科研》的副主编张肇丰老师的专题讲座《教育科研论文撰写》后,以前的很多便是茅塞顿开。我明白了,在很多论文中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告诉大家做什么,而不是一味的用枯燥的理论语言堆砌起自己的文章框架。也就是说,在论文的撰写上不需要你挖空心思的去挖掘什么新理论新观点,。说实话,新的观点是专家学者们早就研究出来了,作为站在教育前沿的一线教师,我们最需要的是利用起专家学者们研究出来的这些新的观点,把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好的典型的具体事例拿出来对这些观点进行说明,通过自己的具体方法来告诉大家该怎么做。也就是说,你的观点可以说就是专家们的观点,但具体事例就必须是写出你自己是怎么做的。照这样理解,原来我所认为的论文难写的困难一下子变得轻松多了。这使我联想到一次继续教育的学习中听到一位同仁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超(抄)不会超(抄)。”我想,他所说的“抄”字可能说的就是写论文时要学会引用专家学者们研究出的新的观点吧;这里所说的“超”字可能说的就是指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能否在超越新观点的基础之上利用自己教学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对引用的观点加以说明,使所引用的观点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证性。这样,我们的科研成果才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恰好迎合了新的教学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写论文时所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否则也就失去了它作为经验交流与方法借鉴的价值。

教学,对于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一线教师来说,那可是家常便饭。它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主要途径。但是,对于教学的真正内涵,我们又都了解多少呢?听了上海市浦东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珍国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效教学与教学观察》后,这才让我知道,要真正弄明白有关“教学”的一些问题,就需要我们细细地从教学的内在本质去挖掘和研究。新理念下的教学不同于单纯的所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或者说教师讲与学生听的问题。从当今教学的现状来看,它具体分为“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工作。针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来讲,站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不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所以古希腊的教育家普罗维戈这样评说学生,“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对于当今的教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家纳依曼是这样评说的:“今天教育的内容80%以上都应该是方法,因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从这一点上来看,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也让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要由对学生授之于‘鱼’转化为不但要对学生授以‘鱼’,更要授予‘渔’。”这句话的道理。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在浩瀚无际的知识海洋里,只要交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那么,学生便会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他所学到的知识会远远超过我们老师所传授给他的知识,并且还会多得多。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树立起“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这个信念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现在,我们对教学的理解又要进一步加深了,那就正像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所说的:教学要关注生活性——现实关怀(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发展性——未来关怀(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生命性——终极关怀(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这又体现出了教学的时代性。因此,我认为,教学要因人而变,因时代而变,因人的需要而变。什么样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什么样的时代又需要挖掘出什么样的“教学观”。

除此之外,我们现在更要关注的是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利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包括以下几点:

1、有效教学是有趣的教学。

2、有效教学应该是“有情”的教学。

3、有效教学是有内涵的教学。

4、有效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指的是教学的三维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5、有效教学是“有效率”的教学。(指的是一堂课中的知识容量、信息容量。但教学有效性的判断是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是否高为标准的。)

6、有效教学是“有序”的教学——结构。

7、有效教学是“有度”的教学。(指的是教学中的自主度与开放度。)

8、有效教学是“有创新”的教学。(指的是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需从“教学五环节”上有创新;有效教学需关注教学与技术的整合创新。)

还有就是,教师的教学在设计上更要注意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更加充满人性化。说到这个问题,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谢利民教授的讲座《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给了我一个更大的启发,让我明白,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发展是由政府和专家们决定着的,也就是说,制定课程改革的是政府,文本课程的制定者是专家,而实施课程改革的是校长和老师,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是校长和老师。由此看出,我们走在一线教学岗位们的老师在课堂改革中的重要性,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再与上课的老师是否实施了这一方案,所以说:“上课比编写一本教材难一百倍。”从这一角度上来分析,我更明白了,文本课程真正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课堂教学(非公开课及观摩课)是决定学校教学的关键。在这其中,常规课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比公开课和观摩课更重要,形象地打个比方,公开课和观摩课好比是饭店里的几顿色香味俱全的美餐,而常规课就好比是每个人的一日三餐,而决定着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是他家里的一日三餐,而不是饭店里的那几顿色香味俱全的美餐。所以说,决定着课堂好坏的关键是常规教学课,而不是那几节所谓的漂亮的公开研究课。谢教授的这一比方无疑告诉我们,教学的成效关键在平常的课要上得实在,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另外,谢教授在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的确立上主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上,谢教授主张建构“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他认为:好教师所上的课是具有个性化的,教学一定是师生双方活动的过程。

等等,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些专家、教授以及老师们给我的却很多很多,我感到非常荣幸。我非常感谢这些热情的上海老师。不过,我更要感谢麒麟区政府、区教育局、乡中心学校那些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位领导,以及社会上那些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各位仁士,是你们给我们创造了这次上海学习的机会。我想,这次学习中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出更亮的光芒,给我区的教育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五年级卢圣华

2013年3月16日—22日,我有幸参加了山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主办的“震撼计划:心灵指南针”的高级研修班培训。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接触到了一位位在教育德育工作中的名师名家,得到的不仅是前沿知识的领先,而是名师们的心胸及处理事情的方法手段,让我眼界大开,受益终生。

研修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上海市尚文中学的黄静华老师的报告,她讲的《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黄老师是一位资深的语文老师和优秀的班主任,在讲台上辛勤耕耘了近40年,做了近40年的班主任,三十多年来,她坚持以真情呼喊真情,用比母爱更博大更深沉的“教育爱”去实施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人感动的是她的每一句话的豪迈和对教育的真情诠释,她说:“最自豪的是站在讲台上当班主任;最开心的是听到学生的阅读;用心去爱,怎样的爱教育孩子,红烛,无怨无悔的选择。”我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我多年来魂牵梦绕的事业。——神圣而伟大的教育事业。从黄老师的口中说出,一点也不夸张。我静思心想,同样的“语重心长”为什么从黄老师口中讲出来,是那么的感人肺腑!用一颗挚爱心去融化所带的学生,让学生从中享受了怎样的人生起航灯呀!是黄老师运用情感体验、情景创设等方法,启迪学生的良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从内心思考自己的不足,是自己在平时的管理中没有系统的管理体制,是自己的松散懈怠,对工作不是满身心的热情投入,而是用冷漠的心去做这一切的。在自己学习上,理论东西太少,所以在处理班级工作中总是觉得没有高水平的发挥。通过听后思考,自己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充实

自己的头脑。黄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更细致入微,比教学要付出更多更多。由此反省自己,在平时的班级事务处理中做法,还有欠缺。在做事之前,必须要有处理事情系统的方式方法,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应该做到友好相处,从内心里亲近学生,采取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多与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把每次的的处理方案记录下来,做为自己今后的一种收获,让学生从内心里真心的佩服老师处理的结果。在感悟中反思自己的工作做法,比如我班学生周存轩同学,他做作业完全是凭心情,愿意做就做点,不愿做时,就偷工减料,给家长交流过很多次,家长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这让我很头疼。我就想孩子是你家的,你都放弃,我也不管了。听报告反思后,为自己的这种想法很可怕,我能放弃他,但是我放弃的是一个孩子的一生啊,孩子一生的习惯我没有教好,是我的错误。我决定周一重新给周存轩交流,让他成为一个自觉做作业的好孩子。感悟中反思自己工作中走过的点点滴滴,这也是一种心灵的收获吧!在学习上更是如此,要学会学习,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其它的,要做到多而广。对学生精心呵护、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她们长大后回首小学生活时,知道卢老师给过他们一点快乐和幸福,这就是我此行定下的目标。此外,我们还要学会对事的学习,教师从事的毕竟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在工作中就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最后用黄老师的两句话做为鞭策、指导我的班主任工作,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

报告中第二位让我受益有所启迪的是在3月18日,上海市蓬莱路第二小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季萍老师的《有一种感动叫高尚师

德》报告。她是结合解读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谈班主任工作的。

一、“细节决定成败”

她采用“多管齐下,培养学生好习惯。”为了训练学生做事快速的能力,她设计了“五快”训练法(想得快,说得快,写得快,走得快,做得快)。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巩固,学生的行动明显加快。再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老师自编写字歌。学生每次写字时,一边唱着写字歌,一边摆好写字姿势,经过这样反复的强化,学生的写字姿势能不端正吗?她还有许多训练小窍门,总之,训练分三步:1.制定目标;2.设计可操作的方案;3.反复巩固,形成习惯。

二、从平时做起、从“小”做起的教育方式

她强调教育是有过程的、长期的、以身作则的、无声的教育理念。“一个好习惯决定人的一生的成就”,“早期教育花一公斤力气等于后期教育花一吨的力气”,这些精简有力的话语是她对教育爱的表白。从一年级就强调圈圈、画画、点点、一个字、两个字的认真记笔法;让我看到她那用真心在做的教育,全心全意的服务教育,教育是她的全部。孩子们爱丢铅笔就带孩子们参观铅笔厂;每月开展一次想对李老师说说心里话;用情联起家校教育;教家长要做孩子的“导读”而不做孩子的“陪读”;预习读书读两遍:一遍坐着读,一遍站着读„„有小的方法,大的理念,把教育生活化,贴近生活,用心,用生活教育孩子。“生活的今天是孩子的,明天也是孩子的,我们要多做的是引导、鼓励,少些斥喝、责罚”。这些都折射出教育的博爱,细微别致,润物无声。

其实更难想象到的是有谁会想到承认错误也需要培养,答案只有

一个就是智慧的李莉老师。李老师培养学生承认错误的三部曲:

1.***,对不起。(先必须道歉)

2.我犯了„„的错误。(然后是具体承认所犯的错误)

3.我的解决办法是„„,我可以这么办吗?(自己想出改正错误的办法,征求意见)其实学生犯错有时候是有意识的,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进错误是教师最希望的结果。李莉老师的做法,看似程序化,但却是要求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自己提出改错的方法,比教师强加的改错方法学生从心理上更能接受,也会更有效果。这也是更人文的一种表现。

季老师用她自身的经历积累,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她的所有做法,难能可贵的是都有跟踪调查及结果总结。这也是我自己在工作中一个欠缺的薄弱环节,今后一定要填补空白。

其它名师的报告也很精彩,在经过内化之后,把精彩的、适合自己的,用到自己管理中去,争取让自己从自身做起,不断地修炼自我,提升自我,强大自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棵苍劲的大树,一朵灵动的白云,拥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撼得动另一棵大树,推得动另一朵白云,换的醒另一个灵魂。

第五篇: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创造了这个外出学习的机会,连续几天的听课学习,亲自领略了李振村、黎加厚、陈琴、陈洪杰、顾亚龙、曹培英、张齐华等多位名师的风采,目睹了他们在讲堂上轻松幽默、收放自如的潇洒;同时感悟到课堂教学背后的科学理念以及对课堂的预设和生成的巧妙把握。

人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中实现进步的。每一天的学习、思索、实践,必然会使今天的你超越昨天的你,进而又被明天的你再次超越。

张齐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年青教师,能在全国崭露头角,得到众多名家的认可,受到广大老师的赞同,我在羡慕的同时,还很好奇。

“不要重复别人 更不重复自己”是他的座右铭。听完讲座,我觉得张齐华的个人魅力和成长历程值得我学习。 第一次超越:让平淡的数学焕发别样光彩

2003年他准备了《走进圆的世界》,他当时想:只希望我上的能够跟别人的有所不同。所以这节课的引入:平静的水面丢进一颗石子,荡开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圆,“大自然当中,圆不只是这样的„„”,于是画面、音乐和我还算诗情画意的语言融合在一起。 首尾呼应 结束句

当时这个课是非常精致的,精致到画面怎么出现,音乐什么时候停,停的时候是多少秒,都非常讲究。课的中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现象,《墨子》中“圆,一中同长也”的论述,“圆出于方”的方法等,都用PPT做了精美的展示。

11 年前的这堂课的确把孩子们给吸引住了!省里赛课,下课前他问孩子们,通过今天这节课,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一个男孩站起来说,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觉得圆真是太美了。 这节课,在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但争议之声也是有的。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数学文化,是否是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师将其理解的数学文化以一种数字化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文化感染力,是否能真正走进儿童的心中?“圆,一中同长也”“太极图”的历史的厚重,是面向听课教师还是面向学生。 师傅问:

1、“数学文化”和“数学+文化”是同一个概念吗?

2、你当时有没有追问那个孩子说的圆指的是黑板上那个到顶点距离等于定长的轨迹太美了,还是那一大堆的画面太美了?

第二次超越:由外而内的华丽转身

有些人就说了,齐华的课你别看他多好,其实就剩下声光电三样东西。总之一句话,这是一堂没有内涵的课。

张齐华在三年后,重上“圆的认识”。而且,他定了三个要求:第一,大家都说你的课都是绚丽的画面,那再上的话,不允许出现一处和生活有关的画面。第二,大家都说你靠华丽的色彩,那就只允许出现黑白两色。第三,大家说你的课音乐悠扬,行,那就什么音乐都不出现。他决定来一个“三无产品”。

这堂课这样进入:让孩子们从信封里摸出一个圆,在摸的过程当中,感受圆这个曲线图形和其他直线图形整体的差异。然后,给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这个论断。

整堂课围绕“圆究竟美在哪里”展开。孩子们觉得圆最美是因为它特别和谐,特别对称,特别光滑。是什么原因让圆显得那么光滑匀称,因为半径处处相等。这样就把半径、直径等研究内容串起来了。 思考:在数学课堂演绎数学文化、数学精神等层面的同时,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 如果说从2003年的“走进圆的世界”到2007年的“圆的认识”,向数学本身回归的这一次自觉转身,是他从教以来教学实践层面的第一次自觉跨越的话,那么,从2000年第一次执教“平均数”,事隔八年后再度磨砺同题课,多少也算是实践之路上的“梅开二度”吧。成败与否先搁下不论,怎么着也得为自己再次拿自己开刀的勇气与精神喝彩。

第三次超越:在教与学之间寻找平衡

将平均数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来教,张齐华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学习平均数? 平均数这个概念的本质以及性质是什么? 现实生活、工作等方面是怎样运用平均数的? 《平均数》引入

给学生两分钟,商量一下,如果这个老爷爷到现场来,你能不能从专业角度来劝劝他?孩子们很高兴,四人小组,热烈地讨论起来。

现场一百多位老师都笑趴下了。可学生才不管呢!他要的就是出风头的感觉

我一听就傻了眼,全场又笑翻了

刚刚回答过的课代表站起来说,张爷爷不着急,我还有理由。我一听很高兴,我想他肯定会说张爷爷一定能长寿这样一些话 我的脸都绿啦!

思考:魅力课堂,为何无法成就魅力学生?

有老师问:齐华,你的课非常有吸引力,钻研教材又很通透,课堂的驾驭能力又那么强,你的学生应该非常卓越。遗憾的是,我带过一届六年的学生,和平行班比较,成绩基本持平,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素养,没有显著的差异。这无疑对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为什么一个貌似卓越的老师并没有培养出一批卓越的学生呢?

看着身边的实验校进行类似生本教育的实验,看到三四年后,他们的孩子就变得那么让人振奋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原来学生的素养,不是教师培养出来的,而是他自己生长出来的。 第四次超越:向着“儿童”那方

《认识负数》第一次拿出这堂课是在2009年,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孩子表达对负数的理解,上完以后,满头大汗;在江苏淮安,第二次上课,他做了重大调整,依然是失败。他开始打退堂鼓,觉得自己要一直能说会道下去。后来,一位师姐的画负数的做法给了他灵感。 他的课是这么展开的: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负数?孩子说楼梯上,天气预报,海拔,银行卡的余额里„„于是,我先让孩子们分享对负数的通俗认识,接下来布置一个任务:你能把四个负数画下来吗?开始我只想实验,后来干脆放开,让孩子们把他看到的所有负数都画出来。孩子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创意纷呈!-1 楼,-2楼,画一些汽车。天气预报,-2 度,画了毛主席,我愣了半天也没明白,学生说毛主席代表北京。

根据学生的作品,师生之间展开对话,老师只是在中间不停地穿插、点播和引导。当孩子们看到-2 厘米的时候,会有对话,会有置疑,会有争辩,会有完善。张齐华在这当中会有引导,会有纠正,会有提升。这堂课就是在说负数,画负数,论负数的对话中把这堂课完整地向前推。让孩子们在充分对话过程当中,完成对数学意义的建构,这就是我现在对数学的理解。

这节课没有用任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只靠一根粉笔,几幅学生自己绘制的图,就形象的理解了负数的具体含义,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点感慨:

1、为了一堂好的数学课,他研读

6个版本的国内教材,2个版本的国外教材,所做笔记无数。正是有这样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的超越自己。

2、我作为和他同龄的教师,我原以为课堂上容量大才是好课,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能在40分钟内消化知识、掌握知识;我原以为我的备课是合乎学生的,但我好像又没有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其思考。

3、特别是通过上学期听了特级教师钱守旺的现场课及讲座,假期参加的培训,让我真正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理论的学习和读名家名篇更能让我们克服成长中的瓶颈。因为:名师是一棵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 所以我买了钱守旺的《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邱学华的《怎样教小学数学》。从书中我更多的感受到:其实这些名师,都是在艰难中拼搏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是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独辟蹊径,也不轻言放弃的人。

很多的案例及教法很吸引人,以前觉得枯燥的,难以读懂的,也尝试的在我的课堂中应用,我也会有冲动:扎根课堂,在实践中思索!向往着、追求着给自己、给学生心灵震撼的课堂教学!

4、我的转变

分享他的四次超越,我分明感到在教育生命的跋涉中,智慧如芬芳的野花,在课堂里一路绽放,每踏出坚实的一步,便会看到山花烂漫。

最后希望各位:如芬芳的野花一路绽放,向着儿童那方一路走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下一篇:上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