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2023-02-27

第一篇:课改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对新课改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武威三种 蔡海山

自我省实施新课程以来,一线教师们热情高涨,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教学当中,学习新课程体系,领悟新课程理念,创设新课程环境,开发新课程资源,运用新课程教学方式,实施新课程评价,为推进生物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然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本人结合两年来的教学经验,反思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一些思考。

一、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物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及要求描述比较概括抽象、粗化,可操作性不强;教材内容及深度很难说明把课程标准到位,并且辅助资料与教材和教学不配套,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都难以把握。认识新教材的内涵即是认真研究新教材每个模块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例如,《分子与细胞》模块整合了大纲教学内容中的“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及“生物的新陈代谢”三个章的内容,删掉“生物的新陈代谢”一章中“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四节的内容,增加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建立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模型建构”、“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细胞的凋亡”等内容。

2、学校实验条件有限,科学探究受教学条件不足的限制。 生物学是一们实验性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人教版教材模块1“分子与细胞”中,有实验14个,收集资料2个,参观讨论1个,实验不再明确区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科学探究大多以实验为载体。由此导致的实际困难,一则生物实验较原大纲生物实验多,实验室不够,实验经费不足,占用课时多,教师实验员工作量增加;二则生物实验装备没到位,配套实验器材缺少。

3、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对生物科学进展了解不够。

新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生物学教材中出现了一些以往教师没有涉及的学科知识、新科技发展知识和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4、教学观念新旧交错,课程实施“走老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有一个适应过程,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持观望态度,对课程思想、内容体系缺乏了解,仍然在旧课程框架下,用旧的知识系统、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来实施新的课程,出现通俗所说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传统的生物学教育体现的是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观,其衣钵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智育第一”,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的,在课堂教学中主张权威式的管理,教学论偏重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上世纪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教育观点,即“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1]。把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启发及点拨。教师在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尽可能多地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并搜集、制作教具;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5、对生物课程教学控制力和执行力不够。

不少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从课程高度着眼,宏观控制生物课程,正确处理课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也有教师由于对考试的担心,对学生的不放心,习惯按原来的大纲和教材要求进行教学,任意加深内容,普遍反映课时严重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我们对实施高中课改思想认识和准备上的不足,学校原有的教学评价制度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老师们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新课程理念,对课程标准的认识还存在较大的偏差,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意识和整合能力还不强;学生们对课改的认识存在误区,片面地认为课改会减轻负担,不愿意吃苦。此外,还有诸如课堂教学评价、学习过程性评价、学分认定及有关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层面

1、学习课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加大学校的开放力度,扩大校际交流。双方互相学习交流管理经验,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互派学科组到对方学校听课评课。这种交流方式对我校的老师树立新课程理念,理解课程标准,改变教学方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加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力度,提高生物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高中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各高级中学就要创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和受家长敬重的老师。一是要求教师们提高和巩固生物学专业知识,关注生命科学发展前沿,掌握生物学的一些新知识、新理论;二是鼓励教师为了专业发展扩大阅读、开放课堂、扩大交流合作、进行教学个案研究,和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加大对实验教师的培训。为了解决实验教学的困难,学校采取了由老师们对实验员进行新教材实验培训,派老师们轮流协助实验员准备实验;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实验分组,并培训实验小组协助老师工作;对学校原有的理化生实验音像资料按新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利用班级多媒体设备播放部分实验音像资料。

(二)教师层面: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优化课堂教学

1、教师首先应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虽然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教师的主导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主体水平的发挥。因此,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生物教学的关键。

①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实现基础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我们不能存在有“学生水平低、基础差、学习偏科、教学不配合”等难教的思想,应当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同时,教师要认识到“任何理论均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有意识地发挥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推动生物教学的发展。

②及时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教育的前进,不作及时更新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加强现代生物知识的学习,包括生物发展的动态;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等的学习和应用;加强现代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2、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对生物“喜爱”的火花,增强责任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①生物学习兴趣是影响生物学习的变量。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种变量,注意培养、保护、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生物的心理,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成功激励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②要结合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生物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端正学生学习生物的思想和态度,唤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注意。

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创新。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

3、改进课堂教学,变单纯讲授知识为培养各项能力的前提下主动接受知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因此改进课堂教学是搞好生物教学的主要措施。根据科学素质的培养模式的要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把课堂教学过程作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过程,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4、加强生物实验与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①生物实验是为学生学习生物提供感性认识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等能力的有效方法,还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动机的途径。因此,我们不但不能因为是学习差的学生,实验要求较低而削弱生物实验,而且还要适当地改革教材中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通过这种形式的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正确的科学价值取向。

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既适应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它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在学生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5、评价学生的方式应涵盖三维目标,不能只重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活动的态度、方式、能力、效果等多方面考虑,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的综合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不仅由教师评价,还要由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对评价结果也不仅局限于用分数表示,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予以肯定。在今后的选拔性考试中能抛弃以往的评价方式——只拿“分数”论英雄,相信未来的学生不再出现高分低能,我们的教育也就真正做到了——“素质教育”。

新课程起步阶段不可避免由于认识和经验的不足,在实施过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本着对学生健康发展负责的态度,经过教师的不断实践和反思,新课程的实施一定能够不断走向预定的轨道。

第二篇:幼师舞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董金玲

(甘肃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部艺术组735000)

[内容摘要] 如何在舞蹈教学中使学生得到专业训练,使其在舞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从事舞蹈教学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呢?本文提出了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师范性教学的体现、注重培养综合素质等几方面的体会与建议。

[关键词]幼师舞蹈教学体会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则是把学生引入艺术殿堂,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幼师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将来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在舞蹈教学中使学生得到专业训练,使其在舞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从事舞蹈教学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呢?结合我校舞蹈教学的实践,笔者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基础训练对于任何舞蹈教育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幼师学生大都来自农村普通初中,她们的自身条件不好,更没有舞蹈基础,有的甚至连舞蹈都没有接触过。因此,加强幼师学生基础训练是刚入校幼师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幼师一年级学生舞蹈课题教学的重点内容。我的主要做法是:合理编排教学课程,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基础训练可以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整理出一套系统、规范的训练动作。从启蒙入手,循序渐近,除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外,主要分阶段进行练习。例如在教学中我先后编排了手形、手位、脚位、擦地和小踢腿、双腿蹲、单腿蹲、蹲和擦地、踢腿、压腿、腰、小跳、中跳、大跳、圆场、风火轮、半脚等组合,使基本步伐的动作变化和身韵结合起来,将这些动作规范化、序列化、使之基本涵盖舞蹈的各个动作环节。

2、教授学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节目,让他们通过各种类型的舞蹈表演,自然地把基本动作和技巧动作有机地连贯地衔接起来进行训练,以便快速地掌握基本技能。例如在教学中教授了《中国结》、《彝族欢歌》、《傣家风情》、《欢欢喜喜到陕北》、 1

《醉春》、《千手观音》、《校园风景线》、《飞鬃马》等舞蹈,使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汉族舞、彝族舞、傣族舞、蒙古舞、古典舞、现代舞等舞蹈动作的基本要领和风格。

3、建立学生天天训练舞蹈基本功的制度。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因此,我建立了“天天练”制度,每天早晨组织学生进行晨练,不但巩固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动作领悟程度和美感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锻练。

这些训练不仅使学生身体自然素质与舞蹈专业素质间的距离尽快缩小,使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的力量、柔韧性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舞蹈所需要的基本体态、动姿、方位以及训练的一般方法。

二、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经过一年的训练后,幼师学生的舞蹈基本功、理论知识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进入二年级学习,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首先进行的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创编课对幼师生是最具魅力、也是最不可少的一课,他们具备了编创能力,就能在今后的各类舞蹈活动中,得心应手地施展他们的舞蹈才华”①。那么,任何上好创编课呢?我的主要做法是:

1、模仿训练。模仿学过的动作、重新组织小组合;模仿学过的儿童集体舞,重新编排儿童集体舞,是幼师生编舞活动的开始。舞蹈的创编是从模仿开始的,创造也是在模仿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对于舞蹈能力不强的幼师学生可以确定乐曲的节奏、情感,在所学的课堂内容中选择适当的动作小组合或儿童集体舞,模仿成一个崭新的组合式舞蹈。在开始联合阶段要减轻编舞难度,促使学生萌发创造意识,在模仿的基础上产生联想,从而得到创作启迪。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现有舞蹈语汇的运用,锻炼其组织能力,还可引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使他们逐渐轻松地迈进创编大门。

2、重组动作。即在原有动作上进行变化,扩展出其他动作。变化发展动作可从几个方面进行:节奏变化;改变部分动作;改变方向;夸张变形;改变顺序。如傣族舞《金孔雀》变化发展动作,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变化动作节奏、变换动作顺序、改变动作方向、改变部分动作、夸张动作幅度。教师应对以上变化规律分别阐释、举例、示范,让学生模仿之后,再自行确定动作进行练习。要特别强调课后的练习,采用回课的办法,进行对比评讲,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的创造思路得到开拓,逐步达到培养创作能力的目的。

3、掌握肢体语汇。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人体是表演舞蹈的工具,人体各部

分关节通过相互流动配合,能动的演变出多姿多彩的形态,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情感的肢体活动就是舞蹈。要想具有较高的舞蹈创编能力必须先了解人体各部位的丰富的表现力。要让学生体验肩、腰、胯等几大关节交替变化的形态,体验身体部位相互流动的配合,即上、下、左、右、圆线、折线、波浪线、点与线的交织等婉转变化形成的千姿百态。让学生对婀娜多姿的体态、肩腰胯膝的细微变化所传达的妙不可言的感觉生发出强烈的震憾,从而加深对人体动作表现力的认识,拓宽挖掘人体动作的视野,激发对舞蹈创编的热情与欲望。

4、编导理论的学习。学习编导理论知识是推动编舞实践、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提高技能的不可或缺的一环。要在适当的时机开设编导理论讲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创编理论知识。舞蹈创编理论中,吃透音乐是前提,创编主干动作是重点,创编舞蹈组合是难点,强化动作与画面的表现力、设计好开头高潮结尾是关键。

5、练习与实践。创编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实践,可采取两步走的做法:第一步是习题的练习,课上课下结合,集体个人结合。教师在课堂上选定统一乐曲进行分析讲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编舞,并进行表演讲评,锻炼学生创编技能。另外,结合学校内的大型舞蹈比赛,鼓励学生自编自演,还可利用假期让学生自己找音乐创编。第二步是实习创作,通过学生的实习,让学生在幼儿园创编舞蹈,排练小节目,返校后进行成果验收。还须提及的是,培养幼师生的创编能力,不仅是单纯的编舞,主要的是要把舞蹈创编纳入美育课之中,并以此作为学生将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三、师范性教学的体现

幼师培养的是未来幼儿园教师,它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阶段,因此幼师舞蹈课必须始终体现师范性。“师范性舞蹈教学也就是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终极目标,舞蹈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学到舞蹈的基本技能,并通过这种技能与实践相结合,服务于社会”②。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人们常常把舞蹈当作培养动作技能的艺术课程,忽视了舞蹈课程中身体动作创造的内在本质体会和美学教学意义。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了人们只注重舞蹈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社会实际所需要的创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助长了以形体训练为主,追求外在动作精致化和艺术化的价值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偏重于教师为主导的动作技能训练和模仿再现,使舞蹈的教与学缺少社会背景,缺少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缺少对人的主体意识培养,

舞蹈教学完全脱离了师范性原则。

幼师舞蹈教学不单是给学生传授规范的舞蹈技能,而且是通过舞蹈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的紧密配合,在“学与教”的联系实践中概括和推导出幼师舞蹈教学原则,并掌握原则指导下的操作方法。当然,师范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与教的转化上。在这个层面上,应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与音乐表演形式相结合的新的动作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以下的训练方法:

1、舞蹈教学领域中的综合活动,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舞蹈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与幼儿音乐教育密切联系的综合性问题。如对“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这种综合活动使新的动作表现在舞蹈动作意识中占主要地位。

2、吸收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思维模式的探索即兴练习,有助于学生从偶然变化的动作中感知控制能力,激发学生巧用规则动作,避免机械地使用舞蹈知识,并把一些出乎意料的可能性动作组合列入课堂教学和文艺节目编排中。

幼师舞蹈教学,倡导学生舞蹈技能的灵活应用,倡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笔者认为,学生进入第三年应与幼儿园挂钩,让学生走出校门,辅导幼儿园文艺活动,编排歌舞节目,给她们创造由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有利条件,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四、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幼师专业学生毕业后,将成为幼儿园的老师,她们的素质全面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舞蹈素质的开发和提高。因此,幼师舞蹈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注重全面培养提高幼师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舞蹈讲解示范能力,又要具有组织舞蹈教学和排练舞蹈节目的能力,还应该具备对学生进行舞蹈审美教育的能力。对于学生,什么舞蹈都能跳、能教是我们的目标,而“推广普及舞蹈教育是我们的最终目标”③。多元化的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放开视野,打破以往狭窄和单一化的格局,不再搞单一技能的传授,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内部学科的横向联系,互相补充,促使数门学科融会贯通,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专业精、有活力、富创新,具有实践能力、一专多能的新人才。为此,在舞蹈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在教学中,注重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舞蹈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对于舞蹈动作的美感和节律感的培养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平时训练中我坚持

做到有舞必有音乐,而且十分注意选材,从音乐到内容均做到符合幼儿师范生的心理特点。比如:选用学生熟悉的旋律《映山红》、《弯弯的月亮》等进行把杆训练;选用学生爱听的民歌《红梅赞》、《北风吹》、《绣荷包》等进行中国舞身段组合训练;选用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春到边疆》、《草原赞歌》、《快乐的罗嗦》等,再结合民族民间舞进行组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表演兴趣。同时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得到提高,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艺术涵养。

2、教学中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审美意识教育是指形成受教育者科学的审美观念,较强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净化人的心灵,而且可以“引善”,具有陶冶情操,“益智”和健体的功能”④。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准确鉴赏美的能力和较强的审美表现力及创造力。首先,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成品舞蹈作品。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展现着多姿多彩的美,《秦佣魂》、《奔腾》壮阔的美;《雀之灵》、《泉••露•水》清秀的美;《踏歌》、《千手观音》古朴美;《走、跑、跳》、《狼牙山五壮士》军韵之美;《看秧歌》、《大姑娘美,大姑娘浪》乡土之美以及《牧歌》、《小溪、江河、大海》意境之美。在这些经典作品中,舞蹈以其独特的方法表达美好感情,阐述对人生的思考,给出人们极大的精神享受。在欣赏的过程中,从舞蹈动作、队形变化、音乐的节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学会欣赏舞蹈,提高她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其次,分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前先给学生给出所讨论的问题,再围绕着给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把讨论后的结果以书面形式读给大家。例如:欣赏《大姑娘美,大姑娘浪》这个民族舞蹈时,我给出了这样几个问题。⑴塑造了什么样的舞蹈形象?⑵怎样组织过程动作的?⑶队形是怎样变化的?⑷体现了一种什么美?学生观看完后,分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使她们学会了鉴赏民族舞蹈作品的方法。第三,模仿优秀舞蹈作品。在欣赏、讨论的基础上,选择1——2部优秀舞蹈作品让学生模仿,通过教师的指导,把学生欣赏和讨论的心得融入模仿的作品中,进一步体会作品所蕴含的美感。例如在敦煌舞的教学中,我们模仿了《千手观音》这部作品,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敦煌舞的基本特点及风格,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能力,不能片面地认为只有语文教学才负有这个责任。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都有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让重任。首先,在教学中教师正确使用舞蹈语汇,对于所学舞蹈动作的名称、规格、标准的表述也力求准确、生动,为学生的表达提供范例。其次,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提供给学生用舞蹈术语表达的机会。例如在藏族舞——踢踏舞的课堂提问中,让学生用舞蹈术语回答踢踏舞的13种基本步伐和动作要领,经过反复提问,学生均能用正确的舞蹈术语进行表述。第三,组织学生创编舞蹈,培养学生的舞蹈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中我要求学生创编舞蹈,并选择优秀创编舞蹈教授其他同学,教授的过程也是用舞蹈术语表达创编意图、动作组合、舞蹈表现等方面的过程,自然培养了学生的舞蹈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新时期的人才观,要求我们加快教学和教研改革的步伐,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作为舞蹈教员要有:恒心——在美学的海洋里畅游一番,尝尝它的咸涩味,探探它的深浅,摸摸它的“脾气”,当你以坚强的意志去了解它时,必能认识而最终运用它;耐心——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左右轮回讲授,加上丰富、美妙、幽默而又富于启示的语言;细心——周密计划、长远打算、短期目标、细致备课、适时地、循序渐进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学生终会领悟到舞蹈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孙国荣、余美玉,《大学生舞蹈教学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

2、孙光言、徐大之、陈冲编写《常用舞蹈动作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8月。

3、江心主,《舞蹈知识100问》,华岳出版社,2001年7月。

4、张金华,《论幼师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理论观察》,2001年6月。

5、尹宏,《舞蹈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辽宁师专学报》,2003年3月。

6、罗学玲、罗学琨,《浅谈幼师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4月。

7、张娇,《舞蹈教学中美感意识的训练》,《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① 王继恩,《提高师范音乐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几点设想》,《榆林学院学报》,2003年9月。 ② 同上。

④刘心韵、赵宏声,《对中师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曹万顺,《试谈舞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第12期。

第三篇: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想法

白云

几年来我校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狠下了一番的功夫,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由于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不断变化,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不老的话题,是每时每刻都要解决的新问题。本人是数学科的教师,分析我校现在的情况认为,“不愿学和学不会”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和与学生的交往中了解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在学校的教学体制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三个方面,其次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第一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削减了基础学科的课时,这无疑造成了忽视基础学科的思想,不重视数学的学习,甚至认为数学课开不开都行。殊不知数学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更是开启学生智力的钥匙,为学生继续学习和工作储备后续能量。只强调怎么做不问为什么的教学思想已经遭到质疑。 第二在教学上,体现在老师的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上。

一是“备”体现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自身丰富的知识、修养、素养打动学生,为人师表,“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老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想学生之所想,研究学生实际,对症下药

二是“教”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现在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强,这就要求老师讲课时,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过去那种老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在上课、解题时好像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想到我们的学生却听得头晕脑涨,象听“天书”,老师只是“表演”,“唱独角戏”。老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有的学生能听懂课,但是不会应用于解题中,换句话说学了皮毛,不会根本;有的是根本听不懂,就更不会做题了。

三是“辅与改”教师的辅导和批改作业及知识的检查落实、训练题的针对性

等都需加强,否则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四是“考”现在学校实行了教考分开,严肃考试纪律,端正考风,促进了学生学习,但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需加大力度。

第三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一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现在的学生很少有预习的,二是缺少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三是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有下列情况:

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

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事实上我们的学生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结果直接影响了听课,没有听懂课,知识没有掌握也就成为必然。

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既不预习,又不认真听课就失去学习数学的基础。有很多学生上课时大脑一片空白,有的貌似听课实则呆坐,有的听课时身在教室心在外面,老师讲学生睡,加之现在手机的世界里有游戏、小说还能上网聊天比起我们讲课内容要精彩得多,上课玩弄手机。这些现象现在可以说很普遍。这也正说明了学生不愿学和学不会。

3.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老师讲课学生只是表面上的接受,而没有仔细思考,认真领会;课堂练习的时间又少,做作业急于完成任务,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做好作业对巩固所学知识非常重要。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作业当成负担,拿同学的来抄敷衍老师。

4. 懂不懂,无所谓,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是“听得懂,则听,听不懂就不听。有的学生的“懂”,也只是懂得了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做题时没有老师的提示,就不会了,说明学生的“懂”也不是真“懂”,课后又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 。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课本、习题册上的习题从不主动解答,等待老师讲解,对自己不负责任,学习上的消极情绪严重。

学生出现“不愿学和学不会”的原因来自学校、教师、学生。当然也有社会

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学生是升不上高中,在初中就不愿学习,才选择了中职学校的。

针对以上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老师教的问题、学生学的问题,也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不能抱怨学生素质低,也不能全盘否定自己,应积极应对从各方面想办法 。

1.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第一,从思想上认识到数学是基础的学科,是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引导学生走出学习难的困境。第二,改变观念,耐心帮助那些数学天分稍差的学生学好数学,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谈话式、探究式、讲练结合、个案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数学学习,引导学生能提出问题,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并加以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责任心。用自己的爱心关心体贴学生;用自己的细心观察研究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启迪学生;用自己的素养影响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耐心引导督促学生。加强责任心,增强教师职业的自豪感,真正让自己从事的工作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教材为中介研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规律,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有所提高,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要培养学生的“悟性”,学生自己不会思考就不会去“悟”。

3.牢牢抓住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听懂课。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要讲究方法,因材施教,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环节。上课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要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不能只拿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和理解问题。现在我们的学生数学基础很低,我们往往过高估计了他们的接受能力。在学习和课堂管理程中,老师要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否则教学就不能得到很好的

落实,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是自己的一点儿粗浅的认识,希望和同事们一起探讨。

第四篇:九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我从事毕业班历史教学有三年时间,虽然不长,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首先,历史教学的关键问题是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我个人认为历史课堂应该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当然学习方式应灵活多变,阅读、教师设问、学生探讨,材料阅读、自编历史剧,绘制表格,梳理线索,自制知识结构图,大事年表等。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动脑、动手、动嘴的乐园。

其次,要学会联系各学科的知识。

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当前历史教学与语文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材料的阅读,中心的把握,答案的归纳,甚至包括作文,语文学习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历史课的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本身就属于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地理的方位概念直接决定学生能否看懂地图,利用地图解决问题。因此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教师应广泛学习各科知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其它学科知识解决历史问题。

再次,联系必要的课外知识。

纵观近三年中招历史试题,问题设置逐渐与时政接轨,与热点问题联系密切,而且与地方历史,甚至与当地当前发展相联系。例如16年设置了这个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举一列家乡所在城镇的发展成就。如果教师在平时没有引导,学生在作答时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接触外界比较少。而且这一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是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文化课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鉴宝》,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中华文化遗产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以上这些就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

总之,我认为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今后我会继续成长,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素质,做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⑴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过程,思考与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⑵简述《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学习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一、自主学习。(边读、边写、边划、边记忆 )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_____________

3、领导阶级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经过

①1640年查理一世重开议会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②________年__________公开挑起了内战。

③1649处死________________,5月19日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④1653年______________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⑤1660年_______________王朝复辟。

⑥1688年发生不流血政变“______________”,推翻了_______________

5、巩固

《权利法案》的颁布

①时间_____________②机构________________ ③目的_____________④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康熙皇帝说“尽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结合你所知道的中外历史知识请比较中国古代皇帝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国王有何异同。从而概括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三、归纳总结,请你用网格的形式为本课做一个系统的总结。

四、牛刀小试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对于以上材料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

A、该材料摘自《权利法案》 B、限制了国王的权利 C、体现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学说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有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

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制 C、总统制 D、君主立宪制

3、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反复性中得出的启示是 ( )

A、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B、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革命 C、封建势力不如资本主义实力强大 D、新旧社会制度的更迭需要经过长期的斗争

4、确定英国为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英国《宪法》 D、《独立宣言》

5、国王虽是国家的象征,但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这种政治制度的确立是哪一次革命的成果。(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美国南北战争 D、俄国十月革命 五.课堂反思,写下你在这节课学习的收获和困惑。

第五篇:浅议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那么,房建实训应给予学生什么呢?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建筑是一个工种复杂而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它需要建筑、结构、设备等的配合。因此,房建实训也需要构造、设备、经济、施工等许多课程的知识都纳入到房建中。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在五天的时间里,针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等多类公共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的工业建筑等。学生参与评图。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概括的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对一同学的作业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汇总意见;指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交往、表达等综合能力。最后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有条件时,将优秀成果予以展览,以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将部分好的作业留下来作为范图为以后的学生参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的发展需要建筑业的发展,而建筑业的发展依赖于学校输送大批的建筑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这正是房屋建筑学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正是我们探讨房屋建筑学实训改革的宗旨所在。

房屋建筑实训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初次接触设计,由于缺乏了解,难以进入是普遍的现象。教改的重点应放在指导教师的精心策划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使学生渐入佳境,步入专业学习的正确轨道。通过对《房屋建筑学》实训各主要环节的问题分析和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心理状态分析,提出了搞好《房屋建筑学》实训的改革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何让学生通过《房屋建筑学》实训,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一直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李必瑜.建筑构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任荣.房屋建筑学教学浅谈[A].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5L一15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课程顾问销售技巧培训下一篇:空调净化系统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