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标事业思想政治论文

2022-05-03

小编精心整理了《航标事业思想政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时代航标和实践指南。我们明确认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指导思想,是贯穿思政课建设整个时空场域的主线。

航标事业思想政治论文 篇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探析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与生命之魂,在整个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本文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真正实现高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重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合格人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兴国之魂,是构成社会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文化之魂和思想之髓。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①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②高校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教育责任,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重要场所,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新时期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视域、新要求、新境界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实现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好地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为社会建设输送有用人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③高校是思想文化的主要阵地,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理应成为高校的重要使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研究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体现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多元化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思潮的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如何培养大学生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育合格的有用人才,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共同理想为指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防止和克服各种非主流思潮的侵蚀,以爱国主义的情怀与改革创新的精神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新时期,高校要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入教材、引入课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深人人心,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涉及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方面。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政治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方向,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观教育是反映社会文明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准则。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对提升中华民族整体道德素质水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法制观教育是我国依法治国基本要求,加强对大学生基础法制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我党提出的重要科学命题,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全面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而且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了丰富和创新。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航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一般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主要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以及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与思想实际。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时期的共同理想与奋斗目标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要求当代的大学生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为航标,指引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实现新时期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航标。在我国现阶段,要使大学生明确我们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信仰,深入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自身利益的一致性,深入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实现个人的价值的一致性。积极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诠释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作为独立主体的人始终是价值认同和社会实践的践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经过主体的思想过滤,才能内化吸收为他们的价值观念的组成部分。而内化的关键在于重视对人的需要和动机的培养,注重被教育者的感受、认同和理解以及自觉自愿行为的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这在客观上也就要求要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凸显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他们的成长成才为目标,坚持“三贴近”,调动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觉、自主的行动,真正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④这充分说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也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方向。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新的认识和表述,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凝聚精神力量、形成思想共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和教育大学生。首先,要以学习理论为前提,深刻领导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与精神实质。高校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侧重点就是要求大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大脑,在理解基本原理及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坚持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相结合,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客观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科学思考未来。通过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清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清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再次,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努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指向和价值标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的思想、理想、精神、道德等建设为具体内容,结合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整体价值、主流价值的相互沟通交流,使自身的价值观符合社会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引领

共同理想信念是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方向,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灯塔,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集中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期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旗帜。在教育实践中,首先,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平台,使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价值目标。积极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如通过加强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党团组织、社团组织、班级组织等日常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持续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形成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帮助大学生树立共同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奋斗热情,激发他们投身于社会建设实践的积极性。第三,要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高校要努力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鼓励他们走出校园,指导他们主动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认识。自觉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树立为之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主要推动力

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中国民族在新时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开拓进取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要支撑,始终坚持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实践中,首先,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如通过加强国家主权观、国防观、传统文化观、国情教育等教学内容的教学安排,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所有专业课的教学中,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其次,要在高校强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确立正确目标的主要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地就是要将认识内化为自觉追求,要让大学生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们既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又要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再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高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当代大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同时也要注重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增长见识、锻炼才干,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对公民思想行为选择标准的价值认同。它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人类文明发展相一致,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序、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努力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在具体教育实践中,首先,要紧扣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高校要以“八荣八耻”为标准,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促进正确的道德标准与生活准则、行为规范。其次,要拓宽主渠道,丰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形式。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就是要进一步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特别是要注重大学生身边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再次,要建立有效的践行机制,形成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入教育。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学校制度建设,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道德行为规范,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和约束机制,着力使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最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荣辱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要进一步重视大学文化建设,支持先进文化进校园,引导大学生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总之,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努力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注 释]

①④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社2007年10月24日。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中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③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

作者:郑茹月

航标事业思想政治论文 篇2:

主线与目标: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服务意识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时代航标和实践指南。我们明确认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指导思想,是贯穿思政课建设整个时空场域的主线。要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思政课建设的根本目标。牢牢扭住“一条主线”,紧紧盯住“四个目标”,才能坚定科学的政治信仰,坚守正确的政治站位,持续推动思政课建设。

关键词: 习近平重要讲话    思想政治理论课    指导思想    服务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具有时代性的新内涵和思想性的新指向,为我们办好思政课开辟了新思路,提出了新要求,厘定了新框架,即稳稳扭住“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一条主线”不动摇,紧紧盯住“四个服务”的根本目标不回头,坚定思政课建设的政治航向,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景象。

一、“一条主线”: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过社会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充分彰显出实践性、真理性、时代性与前沿性的理論气质。质朴清新的自带文风,紧接地气的叙事范式,平易近人的传播语境及科学实用的思想学说使其具备迅速走向大众化的可能和深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强大功能。高等院校理论界和思政界应深刻领会并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自觉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为思政课建设的指导思想,增强“主线”意识,坚定政治立场,凝神聚力砥砺奋进,积极推动思政课建设良性发展。

第一,“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办好思政课的“主线”和“生命线”。这是由高校思政课的天然使命和基本任务决定的。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培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的重要职能。课程体系的设置宗旨在于引导大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成果,最终认识和掌握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并运用规律实现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目的。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脉搏,深化总结十八大以来各项工作的宝贵经验,深刻揭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是经过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高校思政课课堂是探索真理轨迹、捍卫真理道义和播撒真理种子的时空场域,是武装大学生政治头脑、培筑大学生精神特质、型塑大学生思想灵魂的重要阵地。作为弘扬党的指导思想的宣传平台,作为培养党的合格接班人的红色摇篮,高校思政课的职责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本能是高度契合的。

第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任务。时代使命的实现和阶段任务的完成,需要理论武器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过广泛社会实践验证的客观真理,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文化力量,极具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最能直接反映现实、最能彰显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伟大成就,也是最让当代青年信服的前沿理论。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1)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教育事业的“指挥棒”。“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指导思想明示了这三个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

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45)足见,对于“接班人”的培养要求始终以政治性为第一位。在新的历史方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将愈发凸显,教育功能和疏导功能将备受重视。“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穿思政课建设的全时段和全过程,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安排,是需要长期坚守的“主线”。

二、“四个服务”: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根本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依托载体和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就明确了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根本目标,对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担当进行了精准定位,同时为高校人才培养制订了科学方案。思政课建设“四个服务”的根本目标,体现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追求,彰显了理想、信念、信仰教育的基础性、重要性和前瞻性,是对于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雄辩证明,是落实党在新时代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任务的方向指引。

第一,思政课“为人民服务”,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坐标,引导学生建树人民立场。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3)从马克思的“为人类谋福利”到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再到习近平的“以人民为中心”,历代马克思主义者都为了人民、胸怀人民,又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历史无声但足以言明,人民是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根本力量,人民是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理论体系的立论根基。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指引学生从历史事件、现实角度和时代维度出发探寻百业俱兴的人民逻辑,培养学生的人民立场,激发学生的人民情怀。这是思政课教师的天然使命与本职要求。汪洋大海汇于细流,青年学生的身份本质上是人民群众的重要一员。因此,服务人民、造福社会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基本价值取向,人民满意、群众拥护、社会认可是衡量思政课价值标准的基本尺度。

第二,思政课“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自觉维护党的领导。取决于党的领导地位和治国理政的实践需要[4]。思政课是新时代背景下的特殊形式的党课,思政课堂是党的思想理论宣传阵地和舆情民意监测场域。这就要求每一位思政课教师明确政治身份,坚定政治站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形象和领导地位。从战争时期到改革开放,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救国到治国,从建国到强国,党的领导地位生成于历史洪流之中,厚植于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巩固于有目共睹的丰功伟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余年以来,经过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硕果累累,举世瞩目。从“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响应到“亚投行”百国加盟,从港珠澳大桥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从雄安新区到粤港澳大湾区,从“新四大发明”的西方媒体聚焦到“全球汉语热”的世界普遍共识,在党的领导下,民生工程一一落实,国家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沿着既定的轨迹发展,民族自豪感和政治认同感前所未有。思政课教师要用事实说话、让真理发声,教导学生信任党、忠于党,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新时代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春活力。

第三,思政课“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始终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占据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渊源于中国独特的社会性质、文化境遇和复杂国情,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历代领导集体不断改革、推进、完善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等,从本质而言,迥异于西方社会一贯鼓吹的“两党制”“议会制”等所谓民主制度。制度犹人,难以完美。中西对比,各有长短。思政课教师要坚守阵地深明大义,密切关注时政要闻和国际动向,洞察隐匿在学生思想角落的暗流涌动的隐患危机,直面现实问题,开展学术研究,积极引导,加强疏导,坚持督导,不断深化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自信。

第四,思政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好人才培养这一本职工作。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一以贯之的基本国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历史性创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5]时间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人民的道路抉择符合国情,应合民意,契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然而,伟大事业必然需要大批有识之士。放眼当今世界,国与国之争日益演变为人才大战。面对愈发复杂的国际形势,思政课教师要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主动担当“铸魂育人”,尽心履职深耕细作,做好学生的思想向导和精神导师,培养一批又一批“忠于祖国发展大业、忠于改革开放事业、忠于民族复兴伟业”的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課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是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航标和发展导向。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要深刻领会并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参照具体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等层面“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强本固基”“谋划创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可信、人格可敬,毕生乐为、担当敢为、奋发有为”的教师队伍,推动学校思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杨晓慧,张泽强.“四个服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03).

[5]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4).

作者:杨尚昆 罗心欲

航标事业思想政治论文 篇3:

谈新课标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内外结合

立德树人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宗旨,也是新课改提出的核心内容。很多专家与学者均认为,我国面临新世纪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创新,也不是发展经济,而应该是新时期青少年的道德素养,这是教育应肩负起的重任,同样更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课题。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的内外结合,发挥高中政治对塑造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引领作用呢?本文结合实践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研究。

一、内在的思维锻炼和情感激发

1.强化思维锻炼。

政治思维更是一种理性思维,是一种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活动。强化对学生的思维引领,能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观察能力,让他们能透过政治知识的表面,去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引发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展开有意义的思考。例如,在让学生们理解“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政治观点时,可以用一道“IQ测试题”来对学生进行思维引领:法国作家贝尔在参加当地举办的一场智力竞赛活动时,面对“如果卢浮宫忽然失火,情况危急只能从里面抢救出一幅画,你会选择哪幅画”这个问题时,贝尔在各式各样的回答中,以最佳答案荣膺冠军。猜一猜他是怎么回答的?学生们一下子被这个有趣的“测试”吸引了,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有的人认为肯定是最贵的,有的学生说要是自己最中意的……在学生们进行了充分的想象后,贝尔的选择却让学生们觉得有点意料之外,因为他选择了离窗户最近的一幅。从这道“IQ测试题”中大家想到了什么?学生们安静下来细细地重新品味这个故事,逐渐认识到,成功的路上应该懂得取舍,不是取价值最高的,而应该是实现价值可能性最高的。贝尔之所以智商高,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进行最理性的选择。同样的问题在不同人眼中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人能够把握住问题的核心来判断事情变化发展的趋势,而有的人则只看到问题的表象。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就是人的思维品质决定着这一切。思维是一种内在能力,思维的深度、广度、精度和思维视角,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方向。

2.注重情感激发。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通过一些情感素材的展示与剖析,启发他们将内在的情感外化为对知识的体验与理解。例如,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认识到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时,教师可采取实例教学,让学生们产生共鸣:当前中国体坛最具影响力的两个人物就是孙杨和姚明了,他们其中一个曾经两度登上体坛风云人物榜的宝座,另一个则书写了中国式传奇,开创了中国篮球“大场面”。但是同样成名之后两人的表现却不尽相同。孙扬频频被传出“无证驾驶”“违反管理规定”等不良行为,而姚明却一直在慈善事业上默默付出。对比两人的行为,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的表现?在较为鲜明的对比下,学生们会产生更强烈的情感碰撞,在是与非、对与错、好与恶等这些情感的交织中,在真实的案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理性情感抽丝剥茧般涌现,他们认识到人的价值在于价值的创造,即对社会的贡献与责任,自我价值必须要以社会价值为基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人能够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高中生很多宝贵的思想品质都是在积极的情感作用下得以升华的,情感可以说是推动学生积极认知的重要因素,也是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二、外在的练习实践与应用

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表现,就在于他们对待现实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时的态度与行为,而无论是对学生的思维引领,还是情感激发,其最终目的就是将内在的思维与情感表现在外在的态度与行为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内外兼修”和“知行合一”。所以外在的實践练习与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要将政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实现核心素养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后,怎样让学生们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历史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特征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们课后以“论传统,谈弃留”为主题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学生们可以针对烟花是该禁止还是允许、四合院保留还是拆除、京剧是国粹还是守旧等作为调查的内容,写出调研报告。只有在实践中,学生们才能将知识理论与现实问题看成一个整体来对待,这个过程是提高政治核心素养一个最有效,也是最自然的过程。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专业过硬的技术人才,也需要具有核心素养的政治人才,而伴随社会对人才标准的重新界定,政治教育者更要注重对高中生进行内在品质的提升与引领,让他们不但秀其外,还要慧其中,以“品行双修”的状态去实现个人的终身发展,也实现推动社会前进的宏愿。

作者:孙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论文下一篇:自主学习物理教学论文